第一篇:情系计生为百姓
情系计生为百姓
——— 记全国计生协会先进个人、兴安镇道冠村计生协会会长陆炳凤
从村总支部书记,到村主任,再到后来的村计生协会会长;从当年的花样年华到两鬓斑白,无怨无悔在计生一线工作长达34年。这便是不久前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个人”的兴安镇道冠村计划生育协会会长陆炳凤。
尽心尽职宣传计生国策
大家都知道,计划生育是天下第一难事,而处在最前线的村级计生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但是陆炳凤说:“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就会支持咱的工作,怎么能说是第一难呢!”陆炳凤把计生户的困难当成自己的事,只要计生户有困难,w x他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帮助解决。
村民孙玉明、陆爱玲夫妇生下女儿后,经济收入微薄,生活十分困难。几年前,他们一直想再要一个孩子。陆炳凤知道后,三番五次上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在陆炳凤的再三教育和帮助下,孙玉明夫妇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享受了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在去年建新房时,陆炳凤又协助他们领到了镇政府给予的建房补助金。与此同时,陆炳凤还引导孙玉明夫妇发家致富。现在,他们家的经济状况正一天天好起来。
多年来,他经常带领村计生专干,走门入户向村民宣传国家计生政策。他还经常组织村计生协会运用人口学校、家庭文化屋、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向村民宣传我国人口国情、计生政策、避孕节育方法,传播婚育新风,传授科普知识,推介科技致富典型,从而让计生国策家喻户晓。
文艺汇演谱写计生新生活
把文化科普知识和计生政策教育这台戏唱到群众的家门口,是陆炳凤为群众办的一件实事。他在村里组建了计生文艺宣传队,将计生政策巧妙融入到文艺节目当中,排练出10多个有关计生的歌舞、小品、快板等村民喜闻乐见的节目。每年“3•8”、“5•29”及各种节假日,在村委礼堂都能看见陆炳凤带领计生文艺宣传队宣传国家计生政策的身影。几年来,他带领文艺宣传队编排表演的小品《胎教》、《巧引》,三句半《计划生育是国策》,快板《计划生育就是好》,表演唱《计划生育好》等多个计生节目,受到村民喜爱,既扩大了协会在村里的影响,又活跃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共同富裕开创计生新篇章
“只有带领村民依靠科技勤劳致富,才能使全村群众少生优生,过上好日子。”陆炳凤说。
身为计生协会会长,陆炳凤经常组织村民开展文化和科技培训,并通过协会科技示范场,组织会员传授科学种养知识,提高了计生家庭劳动致富的能力。他带领群众规模种植的优质柑橘、葡萄、甜玉米、马铃薯、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已成为全县有名的品牌,并畅销全国各地。村集体总收入每年达1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也由几年前不足两千元,增加到现在的8000多元。
在会员蒋建军的葡萄种植大棚内,只见几位村民正在喷施农药、抹芽除梢,葡萄苗长势良好。当问到种葡萄效益如何时,蒋建军满脸喜悦地说:“种植葡萄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这得感谢陆会长,是他带领我种了5亩葡萄,现在年纯收入达到5万多元,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近十几年来,陆炳凤所在的村计生协会先后被评为“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单位”、“全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个人连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书记”,2010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个人”和“桂林市十佳村党组织书记”,2011年被评为“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支部先进个人”。(兴安县人口计生局艾丽君、韦明军、胡建军)
第二篇:当好“楷模” 情系百姓
当好“楷模” 情系百姓
某某某,男,45岁,中共党员。现任某某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某某分局分局长、党支部书记。多年来,该同志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党赋予党务工作者的光荣任务,为党务工作和党的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刻苦学习,当好“楷模”
某某某同志自担任某某分局党支部书记起,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新的角色转换,注重学习,理论更新,利用业余时间和岗位锻炼的机会,不断加强党的知识的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和政策水平;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当好党务工作者的“楷模”。
某某某同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务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都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以一名组织干部来约束自己,对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政治责任感,为我局其他党务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默默奉献,辛勤工作
某某某同志在担任支部书记时,几年如一日,将自己的责任、热情、智慧和心血全都奉献给党务工作这一伟大事业。他的感人事迹非常多。虽为分局的领导,党支部书记,却从未有领导的架子。每天早晨,他都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烧开水、搞卫生。这些成了他每天必做的工作;下班后,他也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检查办公室的灯是否关闭、电源插头是否拔掉、门窗是否关好;工作上,他任劳任怨,一人承担多人的工作量,也从无怨言。分局干部少,党建管理工作量大,所有工作几乎全部落在他头上。目前他承担着党费管理、党员管理、党员发展等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但他却不厌其烦。
为了和分局干部一起学习“三会一课”相关的内容,在每次会议或党课开始前,某某某同志都会做大量的工作,查资料,做注解,他经常在计算机前一坐就是一整天,不顾夏日蚊虫,冬日寒风,经常加班加点忙到深夜。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每次会议和党课结束后,分局干部学习效果都非常好。
情真意切,爱心无限
某某某同志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一直与人相处很好,待党员和同事似亲人。他总是说,一个人想要关心其他同事,首先要干好本职工作,不要让别人来替自己操心、费力;其次要宽以待人,热心助人,在别人有困难时去拉一把。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分局,他是领导,也是“大哥”,平时总是像大哥关心亲人一样关心同事,谁家有什么困难,他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全力相助;对待同事是这样,对待其他单位的干部和群众也是如此。
某某分局辖区多为农村,经济不发达,贫困户、留守子女非常多,在这样的状况下,他每年都亲自带领分局干部开展联系帮扶农村贫困户、帮助留守子女、帮扶贫困生活动。他总是说:“我也曾经遇到困难,我也有孩子,看到那些困难群众和留守的孩子我的心就会不由自主的纠起来,我想到从前自己也曾被别人帮助过,我的孩子遇到了困难,别人也会帮助我的孩子,现在有那么好的活动,那么好的平台让我去帮助那些困难的人,是上天给我的机会!”,在联系和帮扶活动中,他总是会带上一本笔记本,那个笔记本很大很厚,看起来有点旧,翻开笔记本,上面记录了密密麻麻的许多字,这些字排列的非常整齐,写的非常认真,“全是联系帮扶单位和个人的基本情况。”他说,他还经常会联系他们,问他们过得怎么样,想到他们日子变好了点,心里也就踏实了点。以至到最后,经常会有群众来分局做客,今天这个群众带了一只鸡过来,明天那个群众提了一袋子鸭蛋过来,这些群众都是接受过某某某同志的帮助的,他们这是要来表示感谢呀!可是,某某某同志却摆摆手,说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国家干部,于公于私,所作所为,都是应该,再送这些东西便要翻脸,说完还要留群众吃饭。群众无奈只好把东西如数提回家去。到最后,很多群众都与他成为了朋友。
他,不为名利,客观公道,耐心细致,持之以恒都深深打动着每一个党务工作者,深受党员、群众的好评。
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作为某某分局支部书记,为搞好分局党建工作,他做了许多努力。一是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支部例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经常性和长期性;二是坚持优良传统,和分局干部深入农户访贫问苦,积极为村民排忧解难;三是坚持廉洁为公,严格审核分局每一笔单据票据,按照财务制度有关规定处理账务,接受群众监督;四是每月安排一次党员活动,对于因病无法参加会议或外出务工的党员,采取电话、信函等形式,与其保持密切联系,保证党内活动不落一人。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多少年壮志不言愁!......翻阅他的履历,多年来身为党支部书记,自觉坚持党性锻炼,不管多少风霜雨雪,仍要拼搏奋斗!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在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晶莹的汗水和闪光的足迹,这些汗水和足迹都是他情系百姓,甘当卒士,踏踏实实,潜心为民的精神印证。时间和事实都证明,某某某同志在几年的党务工作中,各方面都是经得起考验,是一名“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出色”的优秀党务工作者。
第三篇:情系百姓爱心永恒
***常说:我是老百姓,我知道老百姓心里想什么。践行“三个代表”,就要心里装着老百姓,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她这样说,也这样办。有人给她作了这样一份统计:她和驻区16个单位结成了共建对子,她组织成立了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和家政服务站。还与驻社区的市中心医院分院建立了联系,使本社区残疾人就医可优惠15的费用;还为托老院老人免费体检;她在党
员中开展了“进千家门、认千家人、知千家情、解千家难”的“走千家”活动;她共介绍38名保姆上岗,为283名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机会,为10户特困户结成了扶困对子;她充分利用208平方米的办公室和活动室,配备了崭新的电器设备,室内的健身器材和阅览室的2千册图书、10多种报刊以及麻将、象棋、扑克、跳棋、围棋,天天向社区居民开放;2002年扶持下岗女工冯玉坤、薛洪云、罗淑梅办起三所托老院,现收托43名老人;又扶持闫淑荣、孙炳章办起了两所幼儿园;扶持孟庆云办起干洗店;还扶持办起两个洗浴中心、一个美容美发店、一个便民小吃部;成立了保洁队;还积极招商引资了两个项目到社区,资金达200万元。
社区群众的冷暖时刻挂在她心上。她起早贪黑地工作,把社区1575户居民家平均走访了4次以上。有一次她在走访居民曹桂兰家时,了解到曹夫妇全都下岗,曹桂兰又患乳腺癌,手术后没等拆线就出院了,连手术费都是借来的。十一月份了没钱买煤,屋里冷冰冰的。晚上回到了家,她就和爱人介绍这件事,爱人立即陪着她给曹桂兰送去100元,让她家先买煤急用。然后她又写了材料报给街道,很快为曹桂兰家补助了400元钱,解决了她家冬天的取暖问题。
社区低保户葛淑春的女儿患了白血病,她倡议社区居民捐款救助患病儿,***和爱人带头各捐款100元钱。社区居民都踊跃捐款,这笔钱通过慈善总会已送到患儿手上。
她的爱心延伸到了千里万里之外,2003年2月份,当新疆巴库县地震在电视上报道后,***寝食不宁,积极组织居民捐衣服给灾区群众,爱人也把他的衣服送到了社区,夫妻共捐20件衣服,社区已向巴库县寄去四百件衣服。
民强社区的群众高兴地说:我们有福气,能遇上宋主任这样的好干部,这可真是我们民强的缘份。
***3次代表社区和个人在全市、东昌区做经验介绍,对全市发展和推动整体社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两年多来,民强社区的突出成绩和社区主任***同志的先进事迹,在省、市新闻媒体不间断地予以报道。据统计,**电视台、通化电视台、通化日报分别播出和刊登稿件为8条(件)、41条(件)、13篇。
两年多来,***和班子成员无数次接待过国家、省、市、县(市、区)街道等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前来指导、参观、学习。2003年7月10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到民强社区视察工作,听了***的工作汇报和居民群众座谈会,非常满意,给予了高度肯定。顾秀莲副委员长在民强社区近二个小时,她一直是笑声朗朗,在场的干部和群众也一直是掌声阵阵。
***所主持工作的民强社区,先后被市、区评为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妇女工作先进单位、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关工委先进单位。她本人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通化市社区建设先进个人、优秀妇女干部、老龄工作先进个人。她还被通化市政府聘为政务公开监督员、通化市政协第四届特邀委员。
总之,***在事业上做出了不凡的贡献,受到了党和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在家庭生活中又传承了中华美德,为人敬佩和称颂。
她称得上事业和家庭双佳的过硬典型。
第四篇:情系百姓的巾帼村支书1
情系百姓的巾帼村支书
张霞妹,女,初中文化,1986成为正式党员。今年45岁的张霞妹,1984开始担任村干部,历任天平村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主任,1984年开始当选三河镇人大代表,2002年当选县人大代表,2007年当选株洲市人大代表。22年农村基层干部和人大代表历程,无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何种角色,她都能那么的尽情投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将自己的工作潜能发挥到极致。
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她长期笃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平凡的人生旅途和普通的工作岗位中,默默不闻地书写勤学之歌,兢兢业业地耕耘平凡事业,矢志不渝地争做“学习型党员”。
不畏难,立志改变旧面貌
天平村是一个人口大村,全村现有12个村民小组,438户人家,1536口人。因人口众多,资源匮乏,过去这里的村民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村集体经济更是一穷二白。张霞妹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里已欠下了近4万元的债务,历年村组干部的误工补贴没有兑现,村里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异常薄弱,老百姓纠纷不断,麻将声却一天比一天更响,人心浮动,思想涣散,成了全镇有名的“难搞村”。针对这种现状,她没有退缩,没有畏难,她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于是从当选的第一天起,她就郑重向村民们承诺: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不但要彻底改变天平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且要将天平村变成全镇乃至全县的文明富裕村,决不辜负众乡亲的期望。
不蛮干,用知识武装自己
要想改变天平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又谈何容易。张书记坚持重丰富自我开始,立足本职岗位,结合自身工作,坚持按需择学,即时笃学,努力成为创新型、复合型党员。一方面她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全面系统地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理论精髓,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的精神实质,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打牢政治理论功底。另一方面她不断掌握最新知识,接受最新经验,努力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她积极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向群众学习,通过远教系统向省内外一切先进经验学习,不断学会用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思维方式开展工作。她敢于从“零”起步,自我加压、勤学苦练,自我超越、突破极限。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她认真学习党纪条规、法律法规、修身养性等方面的知识,常“洗头”、常“念咒”,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升华。
再上路,带领村民致富欢
天平村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这是张霞妹上任后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经过几天的苦苦思索和近半个月的调查研究,一个全村经济发展计划已在她脑海中逐步形成。一方面,她通过熟人、朋友的关系,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引导在外工作的天平村人投资家乡的事业。5年来,她为天平村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13万余元;另一方面,她从盘活村集体企业入手,带领村民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切实增加经济收入。采取村民捐款筹资和向上争取资金等形式,投资10000余元维修了54.5亩鱼塘堤坝。维修后的鱼塘长年有活水,很适合养殖市场上行销的草鱼、鲢鱼类,使过去无人问津的4口鱼塘一时成了养鱼户的抢手货。村里原有5个果园,面积达115亩,可是因为品种老化、效益不高,措伤了承包人的积极性,承包人有终止合同的意向。张霞妹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召集村支两委一班人商量,认为果园是村里的支柱企业,如果不想尽办法改良品种,不但收不到承包费,还会引起承包人的不满,影响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于是她提议,投资10000余元对5个果园全部进行品种改良,维修果园内的平房等相关附属设施。同时改变管理经营方式,使承包者经营积极性高涨,改良后的果园效益颇丰,承包者积极上缴承包费,真正实现了企业、村民“双赢”的目的。面对粮食市场的不景气,她大胆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在她自己试种早熟黄瓜成功后,引导村民们种植早熟黄瓜,并亲自上门传授技术。全村现有100多户种植早熟黄瓜,春季一来,天平村的早熟黄瓜不仅成了一道迷人的风景,而且是菜荒时期的俏货,仅此一项人平增收300多元。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她还注重养殖业的发展,鼓励村民因户制宜,发展牲猪、鸡鸭养殖。目前,全村养鸡鸭在200羽以上的有10户,年出栏牲猪在30头以上的有15户。通过内外两大措施,村集体经济发展了,村民纯收入提高了。5年时间,村民人平纯收增加了840元。
兴事业,敢叫穷村换新颜
经济上去了,群众富裕了,集体经济壮大了。但张霞妹没有满足现状,她坚持科学发展观,富而思进,利用各种机会,经常向干部群众宣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帮助干部群众树立危机感,增强进取心。在此基础上,她主持制定了村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对村庄建设、土地流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等方面提出了统筹发展的设想。按照规划要求,她多次发动村民义务投工投劳,村筹集资金维修了基耕路5公里,扩建村道4、4公里,解决了村民们一直以来车行出入的老大难问题。如今的天平村已建成了村循环干道,是全镇交通最畅通的一个村。在她的努力下,2004年,天平村完成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兴建高标准水圳5765米;2005年秋,天平村建起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村里投资10000余元安装了防盗门窗,添臵了桌椅等设备,为党员干部的教育搭建了平台;2005年冬,天平村又争取到国家投资重点项目——土地整理。为了使这一项目顺利进行,张霞妹带领村支委一班人,早出晚归,上门入户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到各方协调关系,亲自到工地监督施工;2007年9月,天平村争取成为千金药业的开发试验基地,并引进技术,利用本村人力、物力发展大棚蔬菜80余亩。
在张霞妹的带领下,天平村的面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昔日人心涣散的“难搞村”一跃变成了经济繁荣、事业兴旺、安乐祥和的文明新村。张霞妹用实际行动和实在的业绩实现了当初许给村民们的承诺。随着天平村的发展,张霞妹头上的光环也越来越耀眼,从19岁担任村妇女主任起,多次荣获县、镇“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优秀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2002年她家被株洲市授予“文明幸福小家庭”称号;2003年她又被评为“株洲市科技致富巾帼带头人”;2006年被评为“株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巾帼带头人”;2007年被评为“株州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个人”等不胜枚举。这一串串的荣誉背后,饱含着她多少咸、酸、苦、辣啊!期间的艰辛也只有她最清楚了。这一项项殊荣,不就是党和政府对她工作最好的评价和肯定吗?面对荣耀,她没有骄傲和沉醉,而是以此为动力,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以更大热情地投身于工作,继续为天平村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第五篇:情系百姓扎根边疆
情系百姓扎根边疆
——记优秀复员退伍军人王功和
王功和,男,汉族,19XX年X月出生,共产党员,内蒙古阿拉善左旗XXX政府民政助理员、残联主席。1979年10月参军,1983年1月复员,6月调入XXX人民政府工作。参加工作近三十年来,他一直奋斗在基层一线,历任XXX人民武装部部长,政府会计,民政助理员和残联主席等职,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由于他突出的业绩,近几年来他几乎年年获得旗民政局、旗残联“先进工作者”、“优秀民政助理员”和“优秀XX”等荣誉称号。在200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他被授于“自治区先进个人”。
——乐于奉献,平凡岗位上扬军威
“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是基层民政工作的真实写照,服务对象涉及到最可爱的人——退伍军人,最可怜的人——孤寡残疾,最幸福的人——男婚女嫁,最难缠的人——上访求诉,要做好基层民政工作确实不易。
“我是一名民政助理员,做好民政工作是我的职责”这是作为民政助理员的王功和同志的口头禅,他是这样说的,1也是这样做的。他于1992年担任民政助理员,至今已有十八年了。十八年来,他始终以军人和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宗旨,急困难群众之所急,想困难群众之所想,十八年如一日以军人特有的雷厉风行把所有的热情和爱心倾注在平凡工作岗位上,满腔热情地为民政对象和困难群众服务。他继续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始终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赞誉,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我们的“王民政”。自他担任民政助理员以来,镇民政办年年被评为旗级民政工作先进单位。
——情系百姓,扶危济困里显真情
XXX有3000多人口,五保户2户,特困户60户206人,军属15人,复退军人7人。“王民政”始终将他们视为亲人,时刻牵挂着他们的冷暖饥饱。谁家缺粮少油、哪家缺衣少被,谁家的住房属于危房,谁家的老人无人赡养,谁家的小孩没钱上学等,他都一清二楚,并且时刻牢记在心。
镇上有2户散居五保老人,均已年老体弱,“王民政”每月按时给老人送去低保金和救济米面油,每年冬天他还亲自到煤矿为老人购买煤炭,及时送到家中。老人有病时,他还请医送药,无微不至的爱老人,每年为老人人均发放3500元生活费,2吨取暖用煤,老人们激动地说“共产党好!”“王
民政好!”
张潮清,一个失去双亲的孤儿,无依无靠,是“王民政”通过镇党委政府和旗民政局,使他进入孤儿院,又是他通过民政局帮助小潮清上学返乡。回到镇上后,“王民政”安排他去企业务工,后来看他体弱不适合干重体力劳动,他又将小潮清纳入低保之列,使其享受了低保;他还与嘎查联系为小潮清分配“口粮田”和宅基地;今年,他又协调有关部门在西滩移民安臵点为小潮清争取到了安臵名额,分配住房60平方米,舍饲圈棚200平方米,总价值10多万元,彻底解决了小潮清的后顾之忧。
——拥政爱民,自然灾害前树楷模
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是考验民政工作者的关键时刻。每逢此时,“王民政”首先想到的是将人民群众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核灾报灾,尽快争取政府对灾区群众进行救助,把救灾款、物等发放到灾民手中,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树立起共产党干部的光辉形象。
2000年7月12日中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无情地袭击了巴润霍德嘎查2万亩庄稼地,其中4000亩庄稼绝收。灾情就是命令,军人出身的“王民政”二话不说,骑上摩托车冒着冰雹赶赴灾害现场,对受灾户逐个进行了认真细致地
调查了解,及时、准确、全面地将灾情向上级报告。并及时通过上级民政部门为严重受灾的60户灾民争取救灾资金3万元。
2003年5月3日和9日,连续两次强降温天气使漫水滩地区上万亩青苗被冻,受灾户达85户之多,“王民政”再一次及时上报灾情,争取上级救灾资金4万元,镇政府筹资1万元。2010年4月24日晚,一场罕见的强沙尘暴袭击了XXX,瞬间风力达到八、九级,并伴有4.3级地震,致使X户农牧民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万元,他又一次及时地上报灾情,为旗委旗政府赈灾提供了准确信息。仅2010年上半年,他就为灾民争取救灾资金10多万元。
——拥军优属,维稳工作中化干戈
优抚对象曾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由于他们对现行政策理解有偏差,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稳定。针对这种现象,“王民政”坚持做好优抚对象的思想疏导工作,为当地党委政府分忧解难。
2003年,阿左旗人代会召开期间,镇里6名复退军人认为优待标准过低,准备到旗政府上访。“王民政”知道情况后,一面立即向镇党政主要领导汇报,一面前往各嘎查逐个对复退军人做思想工作,从国家的政策讲到政治形势,从经
济形势讲到个人利益,又从个人利益讲到社会谣言。由于思想说服工作做得早,做得耐心细致,复退军人很快就明白事理,思想稳定了下来,无理上访的事件得到及时化解。在做好复退军人思想工作的同时,他经常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每逢“八一”、春节等节日,都要对他们进行慰问,并通过旗民政局将复退军人的优抚补贴由520元/年提高到1800元/年。
二十七年来,关于“王民政”的故事有太多太多。人生的磨砺以及对事业的执着,如今使他显得更加黧黑,头发也有些花白了,但他挺拔的身材和钢毅的脸庞,依然透着军人的威严和果敢。流淌的是时光,记载的是历史。站在今天的时间点上,沿着时光流逝的方向追溯而上,我们依稀看到他奔走在沙漠戈壁小径上的身影,回忆起他走家串户的笑容……作为一名复员退伍军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作为一名边疆建设者,王功和这位大漠戈壁的儿子,将继续发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勤勤恳恳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清清白白地做人,尽自己的能力多为群众办一些好事实事,为党旗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