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系百姓关注民生 为民造福普惠一方
情系百姓关注民生 为民造福普惠一方
近年来,xx街道党工委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牢牢把握“民生工作是和谐之基、发展之要”,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科学规划、统筹运作,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多措并举、突出实效,大力实施了系列民生工程,探索建立了群众工作长效机制,为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建设和谐社区作出了积极贡献。一、一年一项民心工程,切实建设宜居社区
近年来,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街道党工委每年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实施一项民心工程,使影响辖区居民生活的多个难题被破解,百姓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一)2008年菜篮子工程——着力解决民之“食”。2008年,在拆迁过程中,xx辖区唯一的农贸市场被拆除,居民买菜难问题日益突出。街道党工委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成了市场选址、企业招商、周边环境整治等前期工作,2008年12月28日xx市场开工建设,2009年9月9日,这座xx老城区内规模最大的标准化室内农贸市场正式营业。市场建成后,街道不断加大培育扶持力度,采取协调降低摊位收费标准、打通周边道路、以引代罚、定点延时规范经营等多重措施,使市场经营步入正轨;同时积极协调派出所、工商所、环卫所、执法中队、数字化城管,保持市场周边环境整洁有序,不断增强市场的服务能力。目前,该市场营业面积8000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提供蔬菜、水果、熟食等7个交易区共172间营业房和124个标准摊位,从根本上解决了周边近5万居民买菜难的问题,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
(二)2009年环境优化工程——着力解决民之“住”。在环境综合整治期间,街道党工委按照“一乱一策、一路一策”的工作思路,完成了路、xx、路、街、路、xx市场周边道路等七条道路的整治,道路整修、夜景亮化、垃圾清运、社区绿化、规范经营、交通整治等专项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建立,粗放式、突击式、传统式的城市管理模式逐步向制度化、精细化、长效化、科学化转变,辖区面貌焕然一新,洁净、宜居的环境已然形成。环境的改善,提升了自身形象,加大了招商吸引力,带来了发展机遇,浦发银行、新联谊会计师事务所、福胶集团等企业先后落户xx辖区,诠释了“城市面貌是第一形象、发展环境是第一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了区位环境,更加方便了百姓生活。
(三)2010年楼道灯亮工程——着力解决民之“行”。2010年,街道党工委了解到辖区部分楼院楼道内因线路年久失修、灯泡缺损以致影响居民出行甚至造成安全隐患等问题,立即在多个社区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了楼道灯亮工程,共为45个楼院的135个单元接入电表135块,走线4600余米,安装灯泡800余盏,使辖区居民全部告别了“黑楼道”,保障了出行安全,受到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广泛赞誉,《xx日报》、《xx时报》等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四)2011年暖气入户工程——着力解决民之“暖”。营市东街700余户开放式老旧小区居民的集中供暖问题多年无法解决。今年,街道党工委迎难而上,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多次与市政公用事业局、供热公司等单位进行沟通联系,终于就热源、换热站建设、管道路线等问题达成了协议;由社区居委会牵头成立了由居民代表组成的暖气入户工程小组,进行摸底调查、住户登记等具体工作,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同时,街道还积极协调市、区市政公用事业局投资1300万元对营市东街进行了道路综合整修,节省了集中供暖管网入地的土建费用,受到了居民的好评。目前,整体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二、扎实开展特色服务,着力打造民生品牌
针对辖区老年人比例越来越高和青少年对社区科普教育需求不断增强的现状,街道党工委坚持打造为老服务和社区科普两项民生工作品牌,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形式,创新服务载体,使民生工作开展得更具针对性,更富有成效。
(一)“银色之春”,使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积极打造“银色之春”为老服务品牌,逐步形成“党委领导、街道负责、中心实施、社区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格局,工作内容在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三个层面不断拓展和延伸。一是规范居家养老。作为市民政、市老龄双重试点单位,形成特有的“政府资助、街道主导、机构经营、社会监督、志愿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二是提升机构养老。近年来,各级政府先后对辖区两所老年公寓进行了全面装修,为每个房间安装了有线电视、空调和监控,为每个房间的老人配备了呼叫器,改造供热管道、添置健身设施等,实现了公寓硬件质的飞跃。三是发展社区养老。充分发挥驻地单位、社区热心居民及大专院校学生等为老服务“爱心使者”队伍,在辖区开展“银色之春”老年人才艺展、为老服务大集、金秋送温暖等活动,在空巢、孤寡、残疾等困难老人中开展“免费上门查体”、中秋同乐、共度重阳等活动,让辖区老年人在祥和、幸福的环境中安度晚年。国家、省、市老龄、民政的领导多次视察了街道为老服务工作并给与充分肯定;2010年 12月,街道被全国老龄办、民政部等七部委评为“全国敬老模范单位”。
(二)社区科普,让青少年在创新教育中健康成长。作为“全国科教进社区先进单位”,街道党工委坚持创新与提升,以“受众广泛化、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阵地社区化”的“四化”为标准,不断深化社区科普品牌,提升科普服务民生的能力。依托全省第一家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青少年教育中心、银色聊吧等载体,联合xx大学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连续四年举办了“春天有个好心情”社区科普节、暑期科技夏令营,组织开展了“齐鲁名人进社区”、“心理健康进社区”、“暑期科普冰爽派对——四驱车比赛”等活动,努力实现用科技改善生活、让科普惠及民生,社区科普阵地成为未成年人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体验科技魅力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夯实民生工作基础
民生工作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具有涉及范围广、工作标准高、工作难度大等特点,街道党工委在多年工作探索中,不断巩固支撑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制度建设,扩大服务队伍,以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引领各项工作,使民生工作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持续协调开展。
(一)加大资金投入。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物力、财力从何而来?近年来,街道党工委按照“五年大变样,经济要先行”的工作要求,狠抓招商引资和综合治税两大经济发展引擎,努力加快财税型区域经济发展,税收分成连续四年实现跳跃式增长。2007年至2010年税收分成分别为17万、83万、263万、350.6万,办事处财力不断增强。“有钱首先要为民办事”。街道党工委近年来不断加大民生资金投入,先后自行投入近100万元、多方筹资近2000万元,保证了民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民情畅通制度,实现社情民意线线通。为及时准确了解群众心声,街道党工委整合辖区资源,成立了由各科室、社区、驻地企事业单位及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委员会,建立了以社区资源共享和各部门互相联动为主要特点的“社区——工作委员会——相关部门”三级服务网络,打造了“社情民意线线通”服务平台,形成了畅通的信息渠道。居民一个电话就可咨询所需信息,享受有关服务,并可直接与职能部门对话,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有效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2、完善结对帮扶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近年来,街道党工委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做到街道机关干部每人联系一个特困户,每季度至少看望一次,为每个特困户家庭在“艰苦创业、安居乐业、完成学业”等方面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连续三年开展了“情牵群众送温暖、到‘穷亲’家过‘小年’”活动。截至目前,走访困难家庭400余户,为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办实事100余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群众心中,“结对帮扶”成为密切党群关系、促进民生工作的“助推器”。
3、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确保一方平安和谐。由街道党工委领导、综治委牵头,整合综治、司法、信访、安监、派出所、民政、城管、社区居委会等各方面力量,建立了“八位一体”综合性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综治网络。在绿园社区试点开展了警司民联调活动,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为民生工作设立了“安全阀”。
(三)加强队伍建设。
1、“老宝贝智囊团”——民生工作的“引导员”。在绿园社区组织成立了以社区老科技工作者、老专家教授为主的“老宝贝智囊团”,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就社区建设、文化活动、热点难点问题等工作进行讨论交流,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创新做法逐渐形成了“社区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使民生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五老”讲师团——民生工作的“宣讲员”。成立了由群众基础好、政治觉悟高、热心社区建设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组成的“五老”讲师团,他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历史、大政方针、惠民政策,宣传街道民生工作各项成果,使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和谐社区建设中。
3、志愿服务团队——民生工作的“示范员”。充分发挥老党员义务巡逻队、“爱心使者团”、青年先锋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团队的作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辖区群众。在街道为老服务、暑期科技夏令营、文明城市创建、环境综合整治、安全政策宣传、防汛抢险救灾等工作中,他们成为战斗在一线的骨干力量,成为服务辖区群众的示范力量,增强了民生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加强服务平台建设。
1、社区办公及服务用房显著改善。坚持把社区居委会办公及服务用房作为社区建设、为民服务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强化服务、争取资金、协商共建等方法,极大地改善了社区办公及服务用房。目前,辖区6个社区居委会中已有5个办公及服务用房得到有效改善,总面积已达到2200平方米,群众休闲娱乐、健身锻炼、交流聚会有了场所,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区的凝聚力、吸引力进一步提高。
2、各类资源实现有效整合。驻地资源是街道党工委用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宝贵资源。坚持“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原则,积极协调xx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省畜牧局、康乐老年公寓、xx市场、市立五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组织他们的专家、教授等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为辖区群众授课,利用他们4000余平方米的门球场、篮球场等室外活动场地为群众组织文体活动,拓展了社区为民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搭建服务平台的有效保障,街道积极协调区城管局利用三五二零桥东南侧空地,建设了5000余平方米的的便民休闲广场——凯旋广场,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使辖区百姓生活在社区、快乐在社区。
四、经验与体会
在多年来为民服务的过程中,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在感情上亲民心、在思想上融大智、在资金上重扶持、在行动上聚合力,确保民生工作取得实效、赢得民心。
(一)深入调研,问计于民,是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前提。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是开展民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街道党工委坚持走出门、细心看。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注重调查研究,扎实开展好“民情日”活动,杜绝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切切实实走出家门,深入社区、贴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看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急,从而及时掌握群众利益诉求,并体现到决策过程中,使作出的每一项决策真正贴合民心。
(二)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是做好民生工作的有效途径。“众人拾柴火焰高”。动员利用社会资源是使民生工作事半功倍的重要方法。街道党工委坚持敞开门、齐心做。充分协调职能部门、驻地单位、高校专家、社会各界团体、社区热心党员群众的力量,探索构建了“政府主导、多方共建、群众参与、社会扶持”的群众工作格局,增强了民生工作的合力,成为凝民心聚民力的重要渠道。
(三)心系群众,常抓不懈,是做好民生工作的根本保证。街道党工委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民生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实。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最大限度地考虑群众利益和群众的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种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的工作理念、工作作风以及工作成效,增强了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增强了对党委政府的理解、支持与信任,也真正使民生工作落到了实处。
第二篇:第一书记情系百姓惠民生
长葛市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情系百姓惠民生市派和长葛选派的55名党员领导干部,到长葛市55个村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围绕民富村强中心任务,牢固树立“百姓至上”的理念,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兴办公益事业,真正做到了“感情连到家、意见听到家、信息送到家、工作做到家、实事办到家”,赢得了广大百姓的拥护和欢迎。“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发挥协调功能,与驻村工作队通力协作,打井、修路、引水,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修建村室、学校、卫生所、文化广场,加强农村阵地建设;绿化、亮化、美化村庄环境,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市技术经济学校下派第一书记与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以“关爱老人,关心健康,爱心在行动”为主题的送医下乡义诊活动,为驻村及临村300多名村民开展了中老年常见病筛查,对中老年常见病患者进行健康体检及就医指导,开展了健康知识讲座;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下派第一书记与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方协调,为坡胡镇水磨河村筹集资金4万元,帮助打机井、开挖排水工程、安装文体器材。同时,积极帮助争取农行资金,扶持2户蘑菇种植户扩大生产规模,为群众带来实惠。
今年“双百”工程实施以来,长葛市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与驻村工作队共同协调、筹措和争取资金515.7万元,新打机井7眼,新修道路22.69公里,开挖排水工程5700米,1
修建村室70余间,维修校舍8间,添置办公桌椅57套,栽种绿化树木23768棵,安装路灯170余盏,使后进村有了新面貌,先进村得到了新提升。(长葛市驻村办)
第三篇:关注民生,为民造福
关注民生,为民造福
张沟府完全小学周凤武典型事迹材料
周凤武是一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几十年的老教师,以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他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育导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周校长走过的是一条执著追求、辛勤耕耘之路。他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出色的学校总是跟一个出色的校长联系在一起。从担任校长职务以来,要求老师做到的周校长首先做到,要求老师不做的他从来不做。节假日和寒暑假,他更是牵挂着学校的平安,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用心血和汗水抒写着自己的工作业绩。
当周校长刚刚来到张沟府小学担任校长的时候,这所小学仅有四个年级的学生,是一所仅仅有两排破旧瓦房的学校,每逢雨天,房屋就会漏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五六年级的学生只能跑五六里路去喑牛淀小学上学,学生小,骑自行车上学是一件艰苦的事,遇上刮大风,学生总是推着自行车艰难的行走,尤其遇上大雪,学生便一步一滑的去上学,周校长看到这些,眼里流出了负责的泪花,于是心里萌生了重建学校,恢复完小的想法。
于是他走访村干部,向村干部算了一笔帐:供一个孩子上学,花费家长多少时间、多少资金?村干部哑然,他说:7年。一个孩子上三年学前班,家长得接送3年,一二年级还要接送,如果三四年级再撤并到喑牛淀的话,还得接送两年,五六年级不用接送,孩子骑车上学,家长在家也是提心吊胆,心生挂念。7年呐!耽误大人多少时间呐!村干部听后表示惊讶,问他有什么想法,他把自己想重建学校的想法说了出来。
2008年6月,他向局里打报告,修缮房屋,当时房顶严重风化,瓦片已到接近粉碎的地方,再不修理,不但漏风漏雨,出现倒塌会有安全事故啊!
6月的一天,张荣辉局长真的来学校进行实地调查,在边走边聊中,张局长一句“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重建学校。”听到这句话,周校长心里非常高兴,说:“只要能给我们建学校,老百姓会感激不尽啊!”可是现在学校占地面积不够,需要征地3亩,如果地能征上来,就可以建校了,局长走后,周校长马上召集村干部开会,说明情况,当时,村干部也非常兴奋,当场表示同意拨地,支持建校。地征上来之后,就开始动工了,那是正值2009年暑假,周校长两个月一天都没有在家休息,而是在学校看着拉土,打地基,直到2010年学校建成,学校占地共12580平米,北京平46间,附属锅炉房,警卫室4间,建筑面积1261平米,2010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这一年多的时间,周校长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就连生病他都不在乎,儿子生病住院半个月,他都没有去医院看过一眼,他一心扑在建校上,一年多来,他头上的白发明显增多了。
周校长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为老百姓造福,为孩子们造福,为社会造福,解决了学生上学的困难。
“关注民生,为民造福”典型事迹
张沟府完全小学
第四篇:情系民众 关注民生
情系民众 关注民生
——公安局办理2010年政协提案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主席、各位常委、各位委员:
认真办理政协提案是政府组成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维护政府部门形象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和谐仙桃、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最直接表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要目标,政协提案是民情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从每件提案的具体情况入手,一件一件抓好落实,解决了一大批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社会治安和谐发展。近几年来,政协委员在今年的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胡美生、张赛祥、陈安超等委员就城区道路整体规划、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等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分别形成27号、29号、31号提案要求我局办理。5月7日,收到市政府、市政协对此三件提案要评议的通知后,我局从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提案办理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真正做到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形式多样、注重实效。一是领导重视,落实专班。局党委对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局党委会议研究三件提案办理的指导性意见,成立由政委任组长的办理提案领导小组,组建由交警支队教导员牵头,副支队长主抓,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工作专班。二是深入调查,制定方案。为尽快将政协委员提案所涉及的路口、路段安全隐患整改到位,提案办理专班人员多次深入到一中路口、工业园十字路口、叶王与黄荆大道交汇处等地实地考察,走访委员和附近居民,拟定了初步的整改意见,并于6月底走访了部分政协委员,面对面地征求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了科学完善的整改方案。三是多方筹措,专款专用。办好政协委员提案,资金筹措是关键。面对较大的资金缺口,市公安局党委不等不靠,按照“政府拨一点,企业助一点,自己挤一点”的工作思路,请示政府下拨专款20万元,积极向路段所在企业、学校争取支持,并自筹资金100余万元,为交通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四是强化督导,开门办理。办理过程中,承办单位始终保持与政协委员的密切联系,及时报告工作进度,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探讨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8月31日,待评议的三件政协提案已全部办结。政委亲率相关部门人员,深入城区汉江路口、城南大道、黄金大道等路口,实地查看提案的办理情况,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整改意见。9月26日,我局在汉江酒店三楼会议室召开办理政协提案工作汇报会,向提案人汇报本局提案办理工作情况。各位政协委员在肯定本局提案办理工作的同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均被我局采纳。
附:三件提案的具体办理结果
第27号提案:黄荆大道仙桃一中附近增设交通警示牌。
1、在仙桃一中附近黄荆大道上设置了“两块大型护学岗”警示牌,上面有“学生通道,车辆缓行”的标志,并有禁鸣、限速提示。
2、在黄荆大道仙桃一中校门两侧施划了斑马线。
3、在黄金大道仙桃一中附近更换安装新减速板。
第29号提案:关于在仙桃工业园旺旺三角尖地带设置交通安全提示标志。
1、在工业园区旺旺三角尖路口安装警示灯3个已投入使用;在仙洪公路进入旺旺三角尖地带设置减速振荡线30条;设置多块减速标志牌和安全提示标志。
2、工业园区旺旺三角尖地带暂不适合安装红绿灯。因为此路口不规范,旺旺集团厂门进出口正对仙洪线,如果安装红绿灯,必须将旺旺集团厂门更改方向。
第31号提案:注重交通干道叉口警示标志设置,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在叶王路与黄荆大道交汇处十字路口安装了红绿灯,现已投入使用。
2、在尹台桥两侧安装了红绿灯,现已投入使用,并新施划了66条斑马线。
3、在新318国道与致富路相交处,安装了太阳能警示灯,已投入使用。专班还在此处安装了减速板,并增设了“车辆慢行”、“让”等多块警示标志。
4、在仙彭公路绿湾小区处,已施划了人行斑马线,设立了警示标牌,已投入使用。由于此处东西向道路没有拉通,故此处暂不能设红绿灯,计划和城南新区的其他路口交通设施一并实施。
第五篇:民生普惠 就业优先
民生普惠 就业优先
李盛丹歌
2012-08-14 10:25:57来源:《经济日报》2012年8月14日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确立了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实施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健全了促进就业的法律体系,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体制机制框架,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
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方能长治久安。我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形成“以增长促就业、以就业稳增长”的良性互动,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就业格局。
“十一五”时期,全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4500万人,27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保持稳定,770多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003年至201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98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3%以下的较低水平。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使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比2006年末增加了27%。2011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了创纪录的1221万人,全国就业人员超过7.64亿。
下岗职工成功就业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
作的通知》,第一轮积极的就业政策自此付诸实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通过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鼓励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通过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0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先后有28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成功实现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基本解决了体制改革遗留的下岗职工问题。
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
“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您尽早实现就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组织开展的就业招聘活动——春风行动,旨在为中小企业、农民工搭建信息对接、人岗对接平台,帮助农民工尽快找到满意的工作。这是我国积极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有序转移的一个具体实践。
这十年,我国稳步推进数以亿计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坚持实施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2011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亿多人,比2003年底增加1.39亿人。有力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发展道路。
助力青年创业就业
苏锦山,湖南长沙滴水恩创业孵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领导的公司主要是
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谈到大学生就业,他的经验是积极利用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政策。政府在资金、税费优惠等方面的资助,为创业就业添上一股巨大的推动力。
面对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高峰期的到来,我国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现阶段就业工作的首位,营造了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制度环境。
2003年至2011年,4000多万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既化解了新一轮就业高峰压力,也很好地发挥了高素质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中央及时将稳定扩大就业纳入恢复重建总体安排,实施了对口就业援助、以工代赈等特殊扶持政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严重冲击,中央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部署中,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应急启动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打出了发展经济拉动就业、帮扶企业稳定就业、政策扶持鼓励创业、重点人群统筹就业、特别培训提高技能、加强服务促进就业的“组合牌”,已取得了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