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腔真情系百姓
一腔热血献忠诚 平安监狱我践行
北江监狱医院吴问汉同志先进事迹
吴问汉,男,广东省北江监狱医院警察医生,中共预备党员,医学学士,1981年出生于安徽省,2003年从皖南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参加监狱工作。吴问汉同志从警八年来,他深深扎根于党的监狱事业,秉承救死扶伤的天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视事业如生命,工作精益求精,取得了显著成绩,从而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作为北江监狱医院的疾控部主任,他积极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监狱医疗任务,面对全监将近六千名服刑人员,不怕困难,稳妥有序地开展疾病预防工作,为监狱乃至社会的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一、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吴问汉同志参加工作七年来,他始终不渝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坚定不移地走卫生改革之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具体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去,把维护监狱的监管安全始终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
在长期的监狱医疗工作中,他始终淡泊名利、朴实正直、不计报酬,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思想,始终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曾有服刑人员家属找到他请他帮忙照顾,面对利益的诱惑,吴问汉同志显示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高风亮节的高尚情操,拒绝了别人的一切托请。
二、狠抓业务,平凡岗位上做出一流成绩
监狱医院在确保全监服刑人员生命健康权利方面的工作尤其重要,随着科学发展观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深入人心,吴问汉同志感受到巨大的历史使命感,坚持一贯的严谨工作作风。自己身为疾控部主任,担负着监狱疾病预防工作的重任,他丝毫不敢懈怠,在工地、在病区,只要在有需要的地方,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他眼里,确保每一名服刑人员的健康,为监狱的稳定努力工作,是每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光荣使命,再苦再累都在所不辞。在北江监狱的服刑人员心中,吴主任是一个平易近人、服务大家的好警察、好公仆;在同事眼中,他是一名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好青年;在领导心中,他是不计较个人得失、严谨认真的好干部。在他负责的疾控工作中,新犯入监体检、监区医疗巡诊、传染病的防治等工作始终稳妥有序的进行,虽然工作强度大,任务多,但是他从来不嫌累,好象有使不完的力。在2010年7月,北江监狱一个月集中来了四百多号新投犯,其体检和疾病鉴定工作强度相当大,他顶住压力,始终坚持
在工作一线,不分昼夜,按照上级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了入监体检工作,领导对于如此高的工作效率竖起了大拇指。
在流感季节到来的时候,又是他勇挑重担,从预防流感药物的准备、流感防治宣传、高热病号的隔离治疗等方面狠下工夫,在全监出现流感大暴发之前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无论是与往年相比还是与兄弟单位相比,今年北江监狱的流感发病率都要低得多,在别的监狱出现大量服刑人员出现高热停工的时候,北江监狱一派盎然。在流感高峰期,北江监狱的流感发病率始终控制在百分之三以下。成绩的取得少不了他的辛勤工作。
尤其在对监狱艾滋病罪犯的治疗方面,吴问汉同志更是发扬了不怕牺牲、勇挑重担的大无畏精神。我监原来一直关押了大量的艾滋病罪犯,最高峰时曾关押了41名之多。大量的艾滋病罪犯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与疏导。在这个危急时刻,吴问汉同志二话没说,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全国艾滋病治疗示范单位)进修半年之后,立即投身到艾滋病犯的治疗工作当中。在别人都在谈“艾”色变的时候,他为了履行从警的誓言,为了“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精心为41名艾滋病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监狱领导以及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仅仅就他一个人,同时为监狱12名晚期艾滋病犯人提供系统的抗病毒治疗,工作难度之大、危险度之高,实在令常人难以想象。然而就是在如此困难的工作面前,吴问汉同志迎难而上,一方面加强艾滋病治疗方面的学习,另一方面花费大量的休息时间去做艾滋病治疗方面的业务报表。在他的辛勤工作下,经过他治疗过的12名艾滋病罪犯CD4细胞数(反应个人的免疫水平)无一例外地稳步上升,其中有两名罪犯(覃元、田玉文)在濒临死亡的时候,吴问汉同志及时出手,硬是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并且使他们恢复到正常人的生活水平。在他负责艾滋病犯人两年多的治疗期间,取得了无一人因病死亡的巨大成就。
三、硕果累累、源于辛勤耕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七年来,吴问汉同志多次被监狱党委评为“年度岗位先进个人”,被韶关市团委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多次被监狱团委评为“优秀团员”、“优秀团干”在今年他被确立为中共预备党员。
吴问汉同志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通过不断学习与提高、不懈的努力与完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将党的事业不断推向深入,为维护监狱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人不能忘本,是党培养的我,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我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把工作做好”
1971年,当***来到***镇***村卫生所工作时,面对两间低矮、破旧的危房,仅有的“老三件”诊疗设备,也有过失落和彷徨。但当她看到农民群众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时,她暗暗下定决心:硬件不足软件补,要用精湛的医术赢得病人的信任。她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把北京医疗队专家的经验有机地和临床结合起来,开展了接生、危重病人抢救等业务,过去许
多想都不敢想的外伤、急症抢救,在***的努力下开展起来了。她潜心钻研,奋发向上,使自己由一个乡村医生成长为一名妇产科主治医师。
一个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的体会口耳相传的。她深深知道,做农民的好医生,仅有良好的医术是不够的,还得有高尚的医德。她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她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村卫生所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她的村卫生所里她就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费10-20%;一时带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对于特困群众免费治疗,每年减免费用达3000多余元。别人问原因的时候,她是这样说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钱眼上,何况我又是党员。这些年我总是想,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是党培养的我。我不能事事算计自己的得失要把工作做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的群众可以为证。
她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好医生,更是一位工作泼辣的好院长
作为村卫生所的负责人,村卫生所的良性发展,一直是***工作之余思考的问题,村卫生所不能走个体化路子,于是当区卫生行政部门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模式时,她就积极响应,在她的发动和带领下,***的乡村医生都加入了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统一整合,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的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村卫生所的技术力量得到了充实,农民群众无不为此改革拍手称好。为了改善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她又反复奔走,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委会的支持下,通过卫生院支持一点、村委会支持一点、自己拿一点的办法,修建了120平方米的卫生所,彻底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今年,***区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老早就认为这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大好事,可部分村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就是认识不到合作医疗的保障作用,于是***又一次发挥了乡村医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农民家中,比方比圆解释,她还亲自为几家贫困户,捐助了合作医疗基金,又一次受到了村民的赞誉。
她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在乡村医疗这个有限的空间里,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尽管她的岗位非常平凡,尽管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一个人做了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她的,自担任***卫生院院长以来,医院连续十年被评为***区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她个也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医务工作者,2005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06年1月她代表乡村医生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受到了卫生部高强部长的接见,她的先进事迹被广为流传。
淮滨县人民医院团总支书记、放射科主任、主治医师、中共预备党员:罗强,1995年6月毕业于信阳卫校,1998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同年底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罗强同志从医十多年来,他深深扎根于党的卫生事业,秉承救死扶伤的天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视病人如亲人、视事业如生命,工作精益求精,取得了显著成绩,从而赢得了广大患者及医院同仁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这不仅因为他是医院最年轻的科主任,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临床医生。
一、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罗强同志参加工作十多年来,他始终不渝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坚定不移地走卫生改革之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具体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去,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病人心坎上。
在长期的医疗工作中,他始终淡泊名利、朴实正直、不计报酬,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思想,始终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无数次拒绝“红包”、“礼品”,别人都说他傻,他总是微微一笑,坦然面对。
二、严谨治学、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影像诊断水平
在临床实践中,他经历过成功诊治病人的喜悦,也经历过因条件和技术等原因误诊的痛苦,这使他深刻体会到需要提高医疗技术的紧迫感和重要性。于是他暗下决心、勤学苦练,自费购买大量专业书籍、订阅大量专业杂志,使他的专业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及热情的服务态度是赢得患者信赖的基础。1999年冬,一位老年人因吞咽困难在外院诊断为食道癌,后来经人介绍找到罗强医生,他认真仔细地为该患者检查,结合临床病史,最后确诊为腐蚀性食管炎,经对症治疗很快痊愈。这位老先生感动的热泪盈眶,见人都说“罗医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三、率先垂范、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1999年,罗强同志担任医院团总支书记后,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于卫生改革事业中去,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医院团总支连续被团县委评为“先进集体”、“优秀团总支”,多次被团市委授予“五四红旗团总支”、“市优秀青年群体”等殊荣,我院多个科室被团市委、团县委授予“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许多团员青年被市、县授予“青年岗位能手”、“优秀青年”、“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6年3月他担任放射科主任以来,他更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早上班、晚下班,几乎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科室和家两点一线,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给全科室人员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他带领科室人员高质量的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千方百计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文献书写,他经常处理疑难危重病例,与临床医生团结协作,探讨解决问题,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实行“人机双重管理”,堵塞漏洞、增收降耗,仅06年检查病人十余万人次,健康体检三千余人次,业务收入83万余元,比05年度净增100%,成为医院最主要的创收科室之一,从05年度较差的科室一跃成为先进科室行列,重塑了放射科的形象。
四、硕果累累、源于辛勤耕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十多年来,罗强同志多次被团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团干部”,连年被团县委评为“模范团干部”、“青年岗位能手”、“先进个人”,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人民满意医生”。
罗强同志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通过不断学习与提高、不懈的努力与完善,沿着医无止境之路永攀医学高峰,为努力成为人民最满意的医生而奋斗。
第二篇:一腔真情系百姓
一腔真情系百姓平凡岗位奏章
记同德尕巴松镇美日克村卫生室村医完玛土旦先进事迹材料
2009年5月18日
每一位从医者都知道.医生的特殊性在于不仅要求从业者要有高超的技术和工作责任感,更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颗真诚的爱心,完玛土旦同志在牧区长大,牧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和患者受癌病折磨的痛苦表情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爱心融入工作,将挽救每位患者的生命做为医生永不背弃的誓言。完玛土旦从医20年以来,始终这样要求自己,用一腔热情和爱心谱写着一位普通的爱心之路。
该村村医完玛土旦,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和辛勤耕耘下,以前破旧不堪的村卫生室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医疗,住院、康复、预防、培训为一体的甲等村卫生室,该室占地总面积120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260平方米,现有医务人员4人,内设门诊、药房、注射、计免、妇幼、住院病房等科室。购置主要设备有氧气瓶,高压锅、紫外线消毒灯、血压计等16件。设有病床9张。截止2008年,门诊就诊人数6700人次,住院人数70人次,免费治疗贫困、特困、残疾户50户,贫困学生6人,自2005年以来累计投入改扩建村卫生室及配置设备等资金达15万元,自2006年开始至今累计免去医疗费用达2.2万元。她的成绩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扬,2006年被青海民慈救助会授予三好会员;2008年被评为全省优秀乡村医生。
一、勤奋好学、爱岗敬业。该村卫生室村医完玛土旦,男、1975年出生于尕巴松多镇美日克村,自幼喜好医学,1989年15岁的完玛土
旦开始拜加羊才让、索巴、卡本加等名医为老师,潜心学习西药、藏医理论知识,苦读《赤脚医生手册》、《藏医诊断学》、《四部医典第一部解释文》等藏西医学教材,翻阅了许许多多有关医学方面书籍杂志,年幼而聪明好学的他,很快掌握忙碌着……
2006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寒风呼啸。已是晚上2点多了,刚出诊回来的他,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他迅速从床上跳了起来,直觉告诉他又有急诊。
第三篇:诚心支教展风采 一腔真情洒山乡
诚心支教展风采 一腔真情洒山乡
--记莲城中学驻杨柳井中学支教教师陆锦明
提到陆锦明老师,杨柳井中学的师生无不从心里佩服他,被他崇高的人格力量和强烈的责任感所震撼。
2000年9月,陆锦明老师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奔赴到条件艰苦,教育落后的杨柳井中学支教。离别家里的那一天,家里的爱人、女儿和母亲都到车站送行。爱人默默无语,年老的母亲双眼噙满泪花,刚满10岁的女儿刚喊出:“爸爸再见”就已泣不成声。此情此景,陆锦明老师这个硬汉子也禁不住低声抽噎,但他没有动摇支教的决心,安慰好家人后,毅然踏上了征程。
来到支教学校,陆锦明老师感到这里条件确实很艰苦,很多学生无住处,连老师的住处也难以安排。学校领导本想安排一格较好的宿舍给他,但他主动要求和另一位支教支教教师挤住在一格不足20平方米的破房里,因为要在里面煮饭和办公,难以安放两张床,两位老师就只好挤睡在一张床上。
在与老师的交谈中,陆锦明老师常说:“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尽力为学校、为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从小事做起,不要以为做小事的人下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1年5月,学校大部分学生肚子泻,陆锦明老师放弃了“五·一”长假和家人外出游玩的机会,坚持在学校照料生病的学生,和学校领导一起到乡政府抬来旧锅炉,自己出钱购买水龙头、火钳、火钩、钻 1
子等配件,修理安装好后烧开水给学生喝,亲自给病情严重的学生喂药和清扫卫生,直至学生安全脱险。
一天晚上,暴雨滂沱,铺天盖地,洪水卷着泥沙,向校园汹涌扑来,陆锦明老师冒雨疏通完校内所有被堵塞的沟道,有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地检查,发现有漏雨的地方就及时翻捡。两个小时下来,陆老师周身湿透,变成了一个大花脸。第二天感冒高烧到39度,仍然照常坚持工作。
2001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陆锦明老师从县城乘车返校。车上一位女乘客伸头到窗外吐嘴里的西瓜籽,风把帽子吹飞,司机停车让他下去捡帽子。这时,前面有一只母狗向她扑来,她吓得往后退到车门边,在车门边的陆老师一看,在她身后又有一只七十多斤重的大黄狗向她扑来,距离只有1米左右,这位乘客已来不及躲闪,车上的乘客都惊呆了,在这危急时刻,陆锦明老师来不及拿任何东西,赤手空拳,冲下车去一脚把大黄狗踢滚到公路坎下,又帮这位乘客捡回帽子,车行了一段路程后,这位乘客才从车上一同乘车的学生称赞声中得知他是一位老师,到杨柳井下车后,这位乘客一定要到学校向领导汇报陆老师见义勇为的事迹,被陆老师婉言谢绝了,就连姓名也没有告诉她,这时她着急地从提包里拿出一大把钱塞给陆老师,非要陆老师收下不可。陆老师大声说“我不顾个人安危帮助你,并不是为了得到你的报答,你只要记住我们老师是好人就行了”。这位乘客感激涕零,车上的乘客更是头来赞许的目光。
2001年7月15日,陆锦明老师外出乘坐成昆铁路k114列车时,早上六点钟在车上洗漱处捡到一部摩托罗拉手机,等了很久无人认领,陆老师只好把手机交到乘警处。两个小时后,一名似找丢失东西的中年人左看右瞧,从陆老师旁边经过,陆老师问他后得知价值2860元的手机丢失,陆老师就领他到乘警处核对无误后,乘警将手机还给了他,他当即拿出500元现金作为酬谢,陆老师分文未取,列车长给了陆老师高度评价。
陆老师一来到学校,就主动承担起初二年级3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他多年从事物理教学,以他扎实的基础理论、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完全可以轻松地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然后腾出一些时间来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可他没有那样做,他的态度是课要上的对得起学生。面对新的学生,他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案和讲稿,及时将一些新的物理知识、新技术运用传授给学生,采取“读、讲、议、练”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了加强直观教学,他利用业余时间,动手自制教具,认真准备物理实验,讲课时尽量配合实验,使用教具,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逻辑性强、启发性好、趣味性浓,使抽象的物理理论变得具体实际,易于理解。照别人看来,他这样做已算对得起学生了,但他并不满足,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断增加工作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组织学生照像技术、理化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等生动有趣的第二课堂活动,定期组织物理科技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了解物理科学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巩固了书本知识,又扩大了视野,增强了灵活运用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1年7月县素质教育评估统测中,陆老师所担任的物理学科成绩居仙平均分排名第六,这一成绩是被支教学校中该年级获得最好成绩的学科。
陆老师经常给学校领导提合理化建议,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把原来所在的学校的成功经验介绍给被支教学校,如教学常规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等,很多方法和措施已被学校领导采纳,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已收到明显效果。他自己也把多年来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老师们。他亲自讲示范课,带头听课,参加评课活动,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共同提高全校的教学质量。在他的带动下,教研组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他组织理化生教研组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教师集体撰写的论文《应用逆向思维解物理应用题》被《中学生数理化》刊用;《为学而珍身惜时》一文被学校《柳芽》手抄报评为优秀文稿。陆老师撰写的论文《光的折射》发表于《云南科技报》;《展示农职业初级中学的办学优势》荣获2001年广南县教师优秀论文三等奖。
陆老师平时注意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经常下乡动员流失学生,为生病学生送药,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等等,这些事例不胜枚举。每天晚上,陆老师总要到教室里去看看学生,辅导作业,和学生聊聊学习和生活。学生也乐意到陆老师宿舍,或请教问题,或倾诉苦恼。陆老师总是热心地教学生如何处理问题,怎样做人。谆谆的教诲,像春雨融进学生心田,成为他们学习生涯中珍贵的记忆。
两年的支教,陆老师正是凭着一颗火热的心,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给广大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社会的好评。
面对成绩,陆老师不居功自傲,今天的成绩是明天的开始,面对未来,他信心百倍,决心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再创佳绩!
第四篇:司法关注民生 真情温暖百姓
司法关注民生 真情温暖百姓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法院近年来在审判中实践陈燕萍工作法,积极主动下基层、进社区、进农村,了解民情、倾听民声、沟通民意、集中民智,不断改进司法方法,关注民生,真情温暖百姓,努力做到司法为民、便民、利民,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为建设“幸福靖江”提供了良好的司法环境,受到了靖江市委的好评
陈燕萍是江苏靖江法院江阴园区法庭副庭长,她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将党的群众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内在规律有机结合,总结了一套以“用群众认同的态度倾听诉求,用群众认可的方式查清事实,用群众接受的语言诠释法理,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为核心的工作方法。
近年来,靖江法院在审判中实践陈燕萍工作法,积极主动下基层、进社区、进农村,了解民情、倾听民声、沟通民意、集中民智,不断改进司法方法,关注民生,真情温暖百姓,努力做到司法为民、便民、利民,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为建设“幸福靖江”提供良好的司法环境。
诉调对接妥处劳动争议
以最快的速度解决纠纷 靖江经济发达,每年劳动争议诉讼到法院的案件就有近百件。在深化实践陈燕萍工作法过程中,靖江法院探索出一条司法调解与劳动争议调处中心工作对接的管理机制。一方面,当事人到劳动争议调处中心请求调解时,法官主动参与;一方面,若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综合考虑案情,建议双方先到劳动争议调处中心进行调处。一旦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会根据当事人的要求,由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确认调解效力。
近日,靖江法院与靖江市劳动争议调处中心成功调解了杨女士与所在单位发生的一起劳动争议纠纷,仅半天时间就调结了一场可能要持续一年的官司。
2010年8月,杨女士在工作过程中,右脚被碾轧致伤住院治疗。此后,杨女士所在单位支付了她的医疗费用、住院期间的护理费、生活费。杨女士出院后,就伤残赔偿与单位交涉未果。
今年春节后,杨女士与委托代理人一起来到靖江市劳动争议调处中心,调处中心依据《靖江市人民法院、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诉调对接实施办法》,及时启动诉调对接机制,邀请法官一起来做双方的调解工作。
当天,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由单位一次性支付杨女士工伤赔偿金、再就业补助费等共计4.8万元。约定在4月15日前支付,逾期将承担违约金5000元。杨女士放弃工伤认定申请。杨女士的委托代理人卢爱群介绍:“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这一案件要先确认劳动关系,再申请工伤等级鉴定,依工伤鉴定请求赔偿,结案最快也要一年的时间。现在诉调对接,劳动仲裁委的工作人员与法官到场参与调解,释法明理,使双方能明了诉讼的预期后果,促成双方很快达成调解协议,并用民事调解书的形式对调解协议进行确认,既减少了当事人诉累,又平等保护了双方的利益。”
据靖江法院院长陈卫兵介绍,这种做法不仅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活、高效的纠纷解决方式,也缓解了当前法院审判力量不足的压力,节约了司法资源。
车载法庭进社区到村组
以最便捷的方式现场调解
靖江法院针对农村中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土地承包等民事纠纷较多的实际,确立了调解前置、多调少判,以调保稳的工作思路,尽力做好当事人的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使当事人服判息讼。为方便当事人诉讼,靖江法院为每个审判庭、法庭配备了一辆轿车,车上装载有电脑、打印机、扩音设备等巡回法庭必需的器材,形成“车载法庭”。靖江法院积极发挥“车载法庭”的功能,开展审务进社区、进村组活动,深入农村乡镇巡回审理、就地开庭。近日,记者随靖江法院“车载法庭”走进靖江市靖城街道办一处因盖房惹纠纷的村落,这已经是斜桥法庭法官展飞第二次去这个现场了。在车上,展飞告诉记者,原告刘家与被告金家是多年邻居,金家居东,刘家在金家的西后方,原本相处融洽。去年金家新建楼房后,两家渐生嫌隙,刘家一怒之下,便将金家告上法庭,要求金家恢复原围墙,清除共用通道内的建筑垃圾,拆除新房批复超高部分。
记者跟随展飞来到现场,只见两幢楼过道内,堆满了砖瓦、木材等建筑材料,展飞站在过道里,两户争吵的当事人围在他身边,你一句我一句,互不相让。刘家人情绪激动,指着金家要砌的围墙说:“围墙的位置明显向西多移了位置,侵占了原本的共用弄堂,也超出了批复范围,而且他家楼房盖得那么高,我家在中午12点之前根本就晒不到太阳,采光权被侵犯了。”金家人也不相让,认为自己盖房有批复,完全合理合法,双方争吵不休。
展飞摆了摆手,示意双方不要再争,说:“邻居好,赛金宝,朝不见夜见,应该互敬互爱,退一步海阔天空。”展飞当起了和事老,劝了金家再劝刘家,平息双方的怒气。金家说:“好吧,我愿意把围墙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刘家人气也消了,说:“那就这样吧,只要恢复原状,我也愿意放弃其他诉讼请求,息事宁人。”
眼见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展飞立即拿出量尺,确定围墙的走向、高度,绘制草图,当场拟定了调解协议,双方没有异议后,签署了调解协议,并保证按协议履行。展飞对记者说:“判决虽能很快结案,但判决之后的社会效果并不一定好,刘家和金家可能会因一纸判决老死不相往来,还可能产生更多纠纷,我宁愿多花点时间,多跑腿多做调解工作,尽可能让两家人关系恢复如初。”
适度干预提前介入
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去年以来,靖江法院把法官下基层、法官进百企作为能动司法、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载体,制订了开展“法官下基层”、“法官进百企”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制,并将任务分解细化到各庭和相关部门,要求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日前,记者在靖江法院采访期间,来到陈燕萍所在的江阴园区法庭,了解这项工作落实得如何?刚刚在庭长王新妹的办公室落座,桌上的电话铃就响了起来,电话是东兴镇镇政府打来的。
东兴镇存在一起因民间借贷纠纷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简单听了介绍,王新妹觉得此事涉及人数多、金额高、影响大,如不迅速有效解决,后果难以预料。她立即将情况向分管副院长卢明华作了汇报。卢明华和王新妹商量后,决定当即赶赴东兴镇,共同商量解决办法。记者随即和他们一道驱车同行。
一到东兴镇,卢明华、王新妹即与镇领导、镇司法所、有关村的负责人围坐在一起商量。副镇长陆铭首先介绍了情况。原来该镇一工程施工头前不久突然生病去世,一些人拿着他生前打的借条上门讨债,总计有100多万元。而这些借款,死者妻子绝大多数不知情,死者家中并不富裕。有的讨债人将死者妻子告上法庭,要求归还借款,还有的言行比较偏激,如此一来又引起死者家属情绪的波动。尽管镇、村已做了大量工作,但矛盾仍处于一触即发状态。
卢明华一针见血地指出:“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应该保护,但死者家属的实际情况也不能忽视。应该告之债权人讨债要通过合法途径,不能使用非法手段,更不能上门采取过激行为,扰乱社会治安。死者家属也要充分理解债权人,如有能力偿还,要适当偿还。”
“目前已有一位债权人提起诉讼,今后可能还有其他债权人相继起诉。细算算死者留下的财产,均摊后都不够补偿债权人缴纳的诉讼费。估计开庭时其他债权人会到庭旁听,我们法庭将尽量释法、调解,说明情况,让大家明白,由于债务人履行能力的限制,官司赢不一定就拿到钱的道理,借调解以达到息讼效果。”王新妹补充道。
“对,我们镇里将多个部门和村委会联动,分头做好前期解释工作,尽量钝化矛盾……” 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卢明华和王新妹起身告辞。
“我们还有一个城镇建设方面的问题向你们请教,请你们帮出出主意该如何办……”闻讯赶来的副镇长卢壮明又把两位法官“堵”在了办公室。
记者感到,靖江法官服务基层,名副其实。
预警防范穷尽措施
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工权益
2008年下半年以来,靖江法院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面对全市部分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工厂倒闭、业主“弃厂避债”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积极应对,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最大限度地抑制影响稳定的各种消极因素,减轻社会震荡,保障了全市的稳定发展。
今年1月25日,离过年不到10天,靖江市群利制衣厂41名农民工从靖江法院执行法官手中接过了被拖欠的10万余元工资,连声感谢靖江法院的法官们尽心尽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去年5月,由于经营不善,企业发生巨额亏损,群利制衣厂老板夫妇面对频频上门讨债的债主,弃企避债,下落不明。41名农民工在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工资债权数额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去年底,靖江法院受理了这批执行案件。为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证在春节前让他们拿到工资回家过年,执行局组织人员对该厂的财产进行摸底。这是一家个体私营企业,厂房是租赁的,属于老板的财产只有缝纫设备和办公用品,法院依法对这些财产进行了扣押和查封,特事特办,于12月两次对已查封扣押的物品进行了拍卖、变卖,对老板个人的房屋拆迁款在保证其有一套安置住房外对余款进行了扣划,共得款13万余元。1月25日下午,法院召开了债权人会议,在对共益债权优先支付后,当场对农民工工资予以全额发放。
同时,靖江法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考虑到可供执行财产有限,对41件农民工工资债权案执行费减半收取,尽可能地提高其他债权人的分配比例。去年,靖江法院受理的涉及6家企业444名职工的工资债权得到妥善解决。努力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让有理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人打得赢官司;在执行阶段,他们设置了执行局长信箱,完善接待制度,畅通执行案件当事人的诉求渠道,对因查找不到被执行人财产而生活确有困难的申请执行人,给予适当救助,帮助其渡过难关。
第五篇:心系百姓 真情为民(双包三联工作总结)
I心系百姓 真情为民
“双包三联”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为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全区各项事业持续发展,今年在全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双包三联”活动,并把该项活动作为群众工作的总抓手,实实在在地为全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努力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活动开展近一年来,全区92个单位506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与91个农村、60个社区、37个企业结对包扶,深入包点单位和联系家庭3500余人次,投入帮扶资金600余万元,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化解各类矛盾2000余件。
一、开展“双包三联”活动,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创新实践
开展“双包三联”活动,是新时期有效转变机关干部思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载体和新途径。
1、开展“双包三联”活动,是贯彻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新形势下,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能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不能变。我区开展“双包三联”活动,更加充分体现了党的宗旨和路线在基层党组织的贯彻和落实,也体现了群众工作思路的巩固、创新和拓展。
2、开展“双包三联”活动,是推动全区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是我们事业发展最基本的推动力。2009年,全区按照“统一规划、三区联动、协调发展”的整体思路,推动全区和谐健康持续地发展,更需要我们继续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聪明和力量,确保改革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我区开展”双包三联”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干部群众“主力军”的作用和“主人翁”的地位,推动全区实现新的发展目标。
3、开展“双包三联”活动,是确保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旧体制的交替,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在我区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有待理顺、妥善协调社会利益矛盾的机制不够健全、一些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不够”等诸多困难和问题,统一各个利益群体的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做好群众工作的任务异常艰巨、复杂。为此,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大局和谐稳定,是全区党员干部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区开展“双包三联”活动,就能够扩大群众工作的覆盖面,增强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职工群众队伍的团结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狠抓落实,切实保证“双包三联”活动落到实处
“双包三联”活动作为全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总抓手,我们把广大干部群众“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基本标准,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职工群众感受到各级党组织的暖和。
(一)抓好“双包”工作,帮助基层排忧解难。帮助基层排忧解难就是要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始终把基层的需要作为第一信号,把基层作为服务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帮助农村、社区和企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区委首先建立了“双包三联”活动的具体名单,明确联系与被联系对象,责任到人,任务明确。第二,深入包联单位和个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调查研究,解决包联单位和个人在生产、经营、工作、生活以及安全稳定中的实际问题。第三,围绕“十覆盖”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九进社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围绕安全生产,平稳增长你,推进企业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扎实务实的工作,切实为包联单位和个人排忧解难,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四,建立和实施干群信息沟通渠道。定期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包联单位调研走访,了解情况,体察民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干群关系。
(二)开展“三联”活动,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基础。缺少了对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做不好任何工作。要增进与群众感情,就是要去倾听民声,关注民生,解决处理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样才能真正的对群众有感情。为做好“三联”工作,全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按照“一对一”的包扶,定期、不定期搞好进家庭走访慰问工作和非常时期的稳定工作。一是定期走访慰问困难群体。及时救助困难农民、贫困居民和下岗失业人员面临的生活困境。二是建立了《领导干部包联单位(个人)活动记录表》和《小店区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情况登记表》。区级领导干部每周至少深入所包街道、乡(镇)一次,各街道、乡(镇)领导干部每周至少深入所包村(社区)两次,并填写《小店区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情况登记表》;区直各单位科级领导干部每半年深入包联单位和个人不少于一次,并认真填写《领导干部包联单位(个人)活动记录表》。对被联系人反映的问题,联系人能够解决的,都及时给予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联系人将联系内容和帮助解决的问题等每季度向区委汇报一次,并进行协调解决。
(三)严格考核,落实责任,确保”双包三联”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自开展活动以来,区委进一步细化内容、强化考核、落实责任,确保”双包三联”活动扎实推进。一是要求联系人带着党性、带着责任,帮出感情、帮出亲情,及时发现群众中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逐级反映,并认真做好信息反馈和宣传解释工作。二是年终对各单位科级领导干部开展”双包三联”活动情况进行督查及考核,并总结讲评。活动的成效及考核情况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活动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四是区委采取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各单位“双包三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落实,及时进行通报。
三、“双包三联”活动成效显著,为全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通过“双包三联”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载体、方法和内容,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是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全区各单位、广大领导干部深入联系户拉家常、话发展、送政策、解难题,一方面鼓励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致富能手、科技能手积极生产,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另一方面鼓励贫困户调节心理,重鼓追求幸福的勇气和信心,并千方百计帮助他们了解并享受相关政策,解决了包联对象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国庆、中秋两节期间各单位都给每位帮扶对象送去了米、面、油等慰问品或慰问金;入冬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雪后,科协、文联等单位分别为困难户送去了毛毯。
二是进一步维护了全区大局的稳定。
通过开展“双包三联”活动,使广大群众进一步认清了形势,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增强了和谐发展的信心。区政法委重点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给予帮扶,使包联单位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了社会管理。区委宣传部通过细致宣传低保政策,使联系人张月明从思想根源上消除了“不能吃低保”所产生的不稳定情绪,打消了上访念头,同时帮其联系环卫局达成了上岗就业事宜。区房地局协调解决了北格镇辛村太中银铁路征地过程中的难点问题。黄陵街道协调解决了中铁一局五处居民用房的开发安臵纠纷、窑子上村上访等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消除了不稳定因素,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北营街道帮助许西村解决了多年来难以解决的村民分房问题,为许西村进一步和谐、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区委组织部、城改办为保证重点工程的顺利完成,协同坞城街道多次深入拆迁户,动员教育,确保了南中环街拆除工作全部顺利完成。西温庄乡深入太榆路(武宿段)绿化工程拆迁农户家中,做好其思想工作,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区信访局、劳动局、建设局、营盘街道协调解决了大唐双喜城工地肖海瑞等江西籍民工42人赴省政府集体上访讹诈工资案事件。北营街道协调解决了南坪头村放羊人任海军误烧村民任彦鹏果园赔偿纠纷上访案。区纪委、监察局、区信访局、区法院、区林业局协同刘家堡乡妥善处理了刘家堡乡洛阳村村民李小利与本村村民李永利、李会平因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纠纷案。其他各部门、各街乡也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积极消除不稳定因素,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稳定保障。
三是体察民情,关注民生,进一步促进了全区发展。通过开展“双包三联”活动,区各单位部门把调研解决问题与开展双包三联活动紧密结合,深入基层找问题、帮助包联单位破解了一些民生难题。区政协与水务局联系,为巩家堡村民吃水难解决打井问题;与国土资源局联系解决贾家寨村民蔬菜配送中心土地手续问题。区教育局将张花营学校危房改造列入今年全区“百校兴学”及校舍安全工程项目校之一,已完成新建方案的制定及平面图、效果图的设计。区交通局投资25万元,对凯特嘉机械有限公司厂区门口至武马线和洛阳村东共360米道路进行了硬化,惠及洛阳村村民。对于王吴村、刘家堡村提出的新农村道路建设要求(共计1.3公里,投资80余万元),已派出技术人员做好道路测设预算编制等前期工作。北营街道针对许坦东街多年来道路损毁严重,组织力量维修该路段2700米,有效解决周边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区财政局为河滩村、西草寨村两村各争取5万元资金改善村级道路。区计生局投资5000余元,资助洛阳村组建了一支计划生育文艺宣传队。区文体局为电修社区捐赠篮球架一副,对体育设施和健身器材进行了维修;区环卫局对毛条社区环境卫生进行了全面整治,并免费为社区配备垃圾桶2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