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快乐阅读的策略探讨

时间:2019-05-13 23:5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快乐阅读的策略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快乐阅读的策略探讨》。

第一篇:小学语文快乐阅读的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快乐阅读的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论及到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喜爱读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任务。因此,多读书,读好书,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可目前,儿童阅读的现状很难让人恭维,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更突出,课外阅读面狭窄、量不足、能力缺失等等。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参与自己的情感,把阅读的艰辛过程化作愉悦之旅,那么阅读会变得津津有味。

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愿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的愉悦感,是改变阅读现状的一条有效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阅读意识,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因此,教师要在点燃学生阅读热情上下点儿功夫。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把教师的主观要求变为学生的主观愿望。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美国教育家杰姆〃 特米里斯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老师和父母的诱导。老师或父母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文章,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在听读中,孩子会逐渐领悟语句结构的神韵,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能逐步具备广泛的阅读基础。

二、指导方法,让学生会读。

如果学生仅仅有了阅读的兴趣,不懂得如何去读,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技巧,并能学以致用。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1、阅读“量”的指导

书籍浩如烟海,但是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想要读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在选取阅读材料时,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面要广,量要大,选要精。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科技的还是人文的,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精华读物都应进入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鉴赏文化精品,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格塑造。

课堂教学可以实施“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同步导读法。例如五年级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我就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等各种童话。学了《少年闰土》这一课后,我就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一学期下来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就大增。教师可以以教材典范精美的选文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源自于合适的阅读内容。教师尽可能将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进而交给学生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让他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的文学之窗,文明之窗、文化之窗。马克思曾说:“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

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高尔基指出:“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需要不断地日积月累。“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阅读“质”的指导

朱熹认为:“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喜爱读书,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精读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精要,进行圈点钩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思考边批注,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又如略读法,首先要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内容。教师平时要放手让学生围绕研究主题寻找信息,利用图书馆、书籍报刊、网络、电子读物。当然,也应让学生明白,略读不等于走马观花、漫不经心,而是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

同时,写读书笔记也是一种巩固阅读成果的好办法。写读书笔记不求千篇一律。如:学生可摘录好词佳句,为写作积累词汇;可概括故事大意,训练逻辑思维;可归纳写作特点,培养分析能力;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锻炼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读书笔记形式多样,但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不必面面俱到,应该重点突出、讲究实效。

三、创设环境,让学生多读。

吕淑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多。”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读的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推荐各种好书的同时,应注意创设环境,让学生多读书。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建好图书馆。学校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强和完善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尽可能购臵配备较多的图书资料品种,尤其要注意图书资料的及时更新,不断购进最新出版的社会上有影响的优秀书刊,从而满足学生的读书欲望,为学生开辟一条图书借阅的主渠道。

3、引导网络阅读 互联网的产生和被广泛应用,给我们的课外阅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教师只要引导得当,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开阔眼界,认真阅读,广览博采,为我所用。

四、多作并举,让学生乐读。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长征诗歌”朗诵会、安徒生童话故事会、书籍展评会、藏书交流会、阅读竞赛等;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比如“语文节”、“校园童话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现在有不少学生已经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们也想多读书,可是过多的作业、家长认识的偏差使得他们已没有机会去读课外书了,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大声疾呼:“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可自由阅读的机会。”语文教师要减轻课业负担,给学生增加阅读空间。教师布臵的作业少了,学生有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博览精读书报杂志。通过各学科的阅读教学,学生们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有的喜欢读文学作品,有的偏好科技小百科,有的喜欢读名人传记,有的对生物知识着迷,还有的对世界各国的风俗人情感兴趣,将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考试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考试策略

摘要:语文考试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的考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已不能完全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因此,其内容、形式和结果的处理都要进行改革,以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 评价 策略

语文考试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它对语文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现行语文考试方式已不能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语文课程考试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望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现行语文考试的形式及其存在的弊端

目前,我们对所有课程的评价方式都是终结性评价,即以学生中期、期末考试成绩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更多的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及各方面优劣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教师只能围绕考试内容来进行机械的、重复的训练,重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程的评价方法:

一、试题内容方面

1、重视知识的积累

学习语文要重视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①。因此,语文考试应该重视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情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考查学生对字、词(特别是成语)、句(名言、歇后语、俗语等)、段(名家名段)、篇(诗、词、歌、赋、名家名篇)的积累。

如五年级题目:本学期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有用的成语,请你把它们归类写下来吧!

①形容情况危急的成语,如:千钧一发。②形容人物品质的成语,如:舍己为人。

二是考查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如一年级试题: 本学期你一定认识了很多的生字,那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区分“末”和“未”、“土”和“士”的,好吗?相信你一定行的!

三是考查学生灵活创新语言的能力(包括字、词、阅读、口语交际、作文等方面)。如六年级试题:

照样子写一句话: 桌子说:“做人要脚踏实地。” 粉笔说:“做人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尺子说:“

。”

2、今天,学校举行“读书心得交流”活动,你平时一定读了不少的好书吧,在读这些书的过程中你一定也有很深刻的体会,那请你写一段话一展你能说会道的巧嘴吧!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语文来源与生活又广泛地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语文考试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如三年级试题:

小明买了一只文具盒,回家后发现太小了,于是他马上回商店,想换一只大一些的,接待他的还是那个四十多岁的女营业员。假如你是小明,你将怎样说?把你说的话写下来,要写得简明、得体。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一定能从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相信你一定在大街上看到过类似于“衣衣不舍”之类的广告词吧,请把它写下来,注明它的来源,并改正其中的错别字。

像这种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题型,既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又是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考查,不仅考查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且考查过程本身教育了学生怎样去做人做事。

3、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②,“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人健康发展”③,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是存在的。因此,在命题时一定要出一些能让学生发表 自己看法,能有个人情感体验的题目,答案要留有余地,注意考查不同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如五年级试题:

学习了《田忌赛马》之后,你也一定会像孙膑那样开动脑筋,用其他的方法帮助田忌获得比赛的胜利,那把你的办法也写出来吧!

4、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参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④。语文本身也是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和其他学科之间有着扯不断的关系。语文知识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而其他学科知识也相应的渗透到了语文课程中来。因此,语文考试中我们不光要考语文知识,也可以考查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如五年级试题:

学习了《田忌赛马》后,你一定也学到了孙膑那样独特的思维方式了吧,那试试解下面的题吧!

三棵桃树上分别有桃子100个、160个、200个,两位同学比赛摘桃子,规则是:先摘完一棵树上的桃子才可以摘下一棵树上的桃子,别人先摘的那一棵树上的桃子你不能摘。那要想摘的多,你先摘那棵树上的桃子?

二、注意评价方式多元化

如试卷、自考、辩论、制作、任务表演、情景测验等,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一次考试与多次考试相结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平时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在考试中不及格,其实这类学生多是由于发挥不良、马虎大意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并非学生没有掌握。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学生考试的权利,一次考不好,可以再考,直到考到自己比较满意为止。因为学生参与多次考试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通过多次考试,学生也学习到了许多知识。

2、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

因为参加考试的过程本身也是学生不断提高的过程,而闭卷考试对这一点体现甚少,并且闭卷考试是以牺牲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为结果的,学生会做的就做,本来能通过查阅资料做出来的题,在这种考试形式下也只能是无可奈何。闭卷考试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学生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素养考查甚少。而开卷考试不仅帮助学生学习到了许多知识,而且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不恰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吗?

3、笔试与口试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使学生“具有日常语文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⑤,口语交际考查必须“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⑥,而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无法适应《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要求,这就要求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必须以口试的方式进行。我们可以创设具体的交际情景,让学生承 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在实际的交际表现中考查学生的口语水平。

三、在考试结果的处理方面

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考试结果应该加强分析,为学生提供改进意见。无论如何处理考试结果,一定要关注到学生的处境和发展的需要,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激励学生的方式进行考试成绩的反馈,要鼓励学生以个人的发展为参照,自己和自己比较,关注自己的进步情况,如这次考试成绩和上次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哪怕是比上次高一分,也是进步。其次,在期末评价时,可以这样进行:平时成绩30分,由科任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表现打分(包括学生学习的态度、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程度、作业的书写与保存等多个方面),这其实就是对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中期考试30分(中期考试成绩的30%),期末考试40分(期末考试成绩的40%)。

总之,语文课程考试作为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一种方法,无论其内容与形式,还是结果的处理都需要进行改革,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日益实践、创新、再实践、再创新的变化。

参考文献

①②③④⑤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三篇:小学语文备课策略

小学语文备课策略

备课: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备课是上课的前提。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处理教材、编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具体策略如下:

一、钻研教材

第一步:读课文。达到“三读”.即把课文读准、读熟、读懂。《语文课程标准》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为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第二,第二、三、四学段之首.足见其重要。“三读”,与课标中的“正确、流利、有感情”依次对应.读懂了才能做到读得有感情。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第二步:理解课文。就是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鉴赏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步:认真思考课后习题,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我先读好。

第四步是查阅资料。一是阅读《教师参考用书》,二是上网查阅许多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阅读。

二、处理教材

一篇课文.在内容上,字词句段篇,在手段上,听读说写书.都可以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凭借。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出核心信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就自然面临处理教材的问题。处理教材,必须做到“三定”。

(一)“定标”:确定教学目标。目标要科学、简明。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必须切实解决一两个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忌蜻蜓点水。

1)备课先备读。哪一块应怎样读,心中有数。

2)读书的形式要多样。(默读、范读、快速浏览、集体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熟读、精读)

3)读书要有层次,每次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要有目的,要心中有数。

4)重点部分、优美片段要鼓励学生熟读、精读,直到背诵。

5)学生读后给以评价。

6)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划,不动笔墨不读书。

7)每节课读书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二)“定点”:确定落实目标的凭借点、支撑点。支点确定要准确、精当。在训练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重点在哪儿训练读得有感情:应在哪几个“点”引导理解、感悟;着重在什么地方组织学生探究;着力在哪儿让学生深入对话.活***生成:哪些语言应让学生积累或者运用……都应了然于胸。每个“点”必须为达“标”服务。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又一有效措施.

把握好各学段教学的重点。

低段:字词教学,也就是识字写字是重点。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文,多识少写,重在写字方法的指导。学一个字,组一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把课文

读熟背会。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环节不能少,重在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知识迁移、应用。

高年级:一些难字该认还必须要安排一定的时间,重在熟悉课文,学会习作方法,拓宽思维。

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如:坐的姿势、握笔的方法(三个一);提问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正确诵读的习惯;记笔记的习惯。

(三)“定法”:选择确定教学方法。方法要科学、管用。学字、解词、懂句、读段、学篇.可用哪些方法,采取哪种手段,哪种方法、手段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效果最佳……这些都是“定法”的内容。科学的教法,适时地点拨揭示.持之以恒地潜移默化,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自在其中了。

三、选择编写教案

教案一定要写,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我所记下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东西,以

防忘记。这相当于“作战计划”。

综合型教案。这是一种知识、教法互补,静态、动态结合的教案。内容上既有一定的资料汇集,又有一定的教法设计,力求做到“教什么”和“怎样教”的有机结合,语文知识共***和教学特点个***的有机结合。优秀的语文教师大多采用这类教案。无论对于新教师,还是对于老教师,这种类型的教案都是值得提倡。

课时分配与模式:主体课文一般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以指导朗读为主,在朗读指导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和体会;第二课时总结延伸,解决阅读过程中尚未完成的文后习题和学写生字,并指导课外阅读。

四、写教学反思

“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那麽怎样撰写教学反思呢?大致可丛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

透……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总之,语文是有生命的,小学语文的的备课应该把这个生命融入到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游动的语流中,使学生的思维充分得以调动。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策略

小学语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指导策略

一、阅读顺序的多角度

阅读顺序有以下三种:循序阅读;变序阅读;以点带面。根据课文特点和个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

(一)循序阅读

所谓循序阅读,指的是按文章的写作顺序沿着作者的思路去读。阅读时,要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深入地阅读。每篇课文都可以用循序阅读的方法。

(二)变序阅读

所谓变序阅读,就是不按课文的写作顺序,而是先抓住结尾句或文中的重点句、过渡句,然后串联全篇。篇末点题(或篇末有深刻内涵的语句)或文中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的文章,可以先抓住结尾句或过渡句,然后串联全篇,这就是变序阅读。变序阅读,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深刻性。如,《一夜的工作》可以抓住篇末点题的句子“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然后串联全文: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我”有什么感受?《赵州桥》一文的教学,可以先抓住“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一过渡句,然后分别找出写“坚固”和“美观”的语句加以领会。

(三)以点带面

所谓以点带面,就是抓住文中可以拎起全文的关键词句,然后把全文的主要内容串起来。如,《桃花心木》一文,通读全文以后让学生想想:课文中哪个词语最重要?找到“不确定”这个词语以后,再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哪两方面的“不确定”?应该怎么做?(老天爷下雨“不确定”,给树苗浇水也应该没有规律;遇到生活“不确定”,要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从而使阅读重点更加突出。

二、阅读方法的多角度

(一)朗读涵泳

所谓朗读涵泳,就是书声琅琅的朗读和揣摩体味。朗读,能得语言的声韵之味、情趣之味;揣摩,能得语言的思辨之味,体会到语言的表达之美。如,《向往奥运》一文激情飞扬,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奥运精神的向往。此文又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应引导学生很好地揣摩体会。如,“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作者却在篇末独立成段,戛然而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为什么用上“终于”一词?通过对课文的揣摩,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申奥成功的不容易,而这一天终于到来时,作者抑制不住澎湃的激情。“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是作者激情潮水般的倾泻。

(二)疑问思辨

疑问思辨,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和通过分析比较解决问题。首先是从疑入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以由题质疑:“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见相反的话分别是谁说的?作者有什么感受?其次是带疑读书,要带着上述问题认真读书,找到答案。

(三)比较阅读

比较是认识一切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体味文章的表达之妙的方法。

比较阅读,可以是同一篇文章中遣词造句的比较,内容的比较,也可以是同别的文章的比较。如,《荔枝》的结尾句是“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可以让学生想想去掉这句话和保留这句话,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认识到有了这句话,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怀念,能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没有这句话,表达的效果就差得多。又如,细节描写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以把课文中描写母亲吃荔枝的一段话同概括地写的话(后面的一段话由教师设计)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真切地体会到细节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毛泽东的咏梅词可以同陆游的咏梅词比较,体会毛泽东的伟大胸襟。

(四)表达阅读

表达阅读,是进行精读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将阅读内容、阅读所得等表达出来,以促进阅读、深化阅读、增强阅读效果。表达阅读包括口头表达阅读和书面表达阅读,二者均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

口头表达可以是复述,可以是模拟导游,可以是模拟采访,也可以是模拟辩论。如,学习《林海》,可以模拟导游,介绍林海风光;学习《凡卡》,可以模拟采访,采访凡卡的学徒经历;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以进行模拟辩论:是“赞赏的爱”好呢,还是“严厉的爱”好。书面表达可以是缩写,如,缩写《十六年前的回忆》;可以是扩写,如,扩写《放风筝》的第二自然段,把想象的风筝写出来;可以是续写,如,根据《穷人》的结尾续写;可以是仿写,如,仿写《匆匆》文中写时间的排比句;也可以是写读后感、导游词、采访手记,还可以是将课文改编成小剧本。

(五)学科融合

情节性强或对话多的课文,借助表演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于形象性强充满画意的课文,可以让学生画一画,通过画画,可以进一步激活形象。例如,《少年闰土》对话多,适合演一演;《燕子》则画意浓,可以画一画。

三、阅读角色的多角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的换位:或把别人当别人、或把别人当自己、或把自己当别人、或把自己当自己。

(一)把别人当别人

所谓把别人当别人,就是在阅读的时候,尽量不带个人的主观色彩,尽可能客观地理解文本的原意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如,阅读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再一部分一部分地读,了解每一部分的意思;最后把各部分连起来想一想,究竟文章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这就是“把别人当别人”,这是提高阅读能力最基本的训练。

(二)把别人当自己

把别人当自己,就是阅读的时候,要把自己摆进去,想象文中的一个人(或作者)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想、怎么做、会有什么感受。如,《小抄写员》,可以把自己摆进去:假如这位小抄写员是“我”,蒙受那么多的委屈,还能坚持下去吗?通过移情比较,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小抄写员对父亲有多深沉的爱,对家庭有多么强烈的责任感。

(三)把自己当别人

把自己当别人,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想象我自己就是作者,根据作者的描述,和作者一起去感受、去体验。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文中有一段话描写经一个孔隙从外洞进入内洞的感受。在阅读这段文字时,教师可提示学生:你就是“作者”,船就要拉动了,请凭借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验作者的感受。又如《荷花》一文,可以想象自己就是池塘里的一条鱼,小荷上的一只蜻蜓,想象它们看到的情景。把自己当作作者或文中的一个人物,然后凭借文字描述去体会,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

(四)把自己当自己

把自己当自己,就是保持自己的本色,假想在文章所描写的情景中,我会怎么想怎么做,唤醒自己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如《古井》,学完课文以后,可以“乡亲们,我想对你说”为题谈谈学习体会;《登山》一文,可以“假如你和列宁一起去登山,你会怎么做”为题,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

阅读的多角度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阅读顺序、方法与阅读角色变化的交叉,可以使阅读的角度多达几十种。但是,多角度的阅读不是目的,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阅读能力才是目的。因此,我们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运用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指导策略。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情境;

前言: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我们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顺利完成和显著成效: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学生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我们学校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我们学校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我认为应从课堂、课外的资源开发两方面入手,接下来简单的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会文,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1.积极培养对话意识中小学视频课程和学习资料大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话的基础,对话过程本质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良好的对话氛围产生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意识。必须有这样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那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激励的话语,灵活的教法,都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与仿效。在教师精心营造的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乐读乐说,才能产生对话的意识与渴望。2.巧妙创设情境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虽然悲壮感人,但与学生实际较远,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巧妙的设问,是一支点燃学生的火把。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教学开始,老师便让学生看题目,想问题。学生抓住课题纷纷质疑:钓鱼会有什么启示?这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有时,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教学《太阳》一课,教师讲了某人的亲身经历:小时候从报纸上得知苏联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于是,立志长大了要登上太阳。这时,学生哄堂大笑,教师趁机问学生为什么笑,再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入地了解太阳的特点。

想象情境--即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时,文章的末尾可以设问:①为什么扬科被活活打死后,还睁着眼睛?②如果他还能说话,想说些什么?③假如扬科活着,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这样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把感情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3.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我们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学生个体由于认知经验的差异、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活动的千差万别,便有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整体性感悟是阅读主体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是对言语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全方面的整体把握,获得的是言语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总和,而且又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因此感悟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整体感悟,遵循从“整体——局部——整体”的认知途径,以避免孤立分析,支解语言。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地震”这个话题,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一个情感基调。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并想一想课文围绕“地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阿曼达于父亲的坚强、痛苦等心理,了解到父亲为了救儿子的艰辛,但为了亲情还坚持用手挖了38小时。我们提倡整体读书法是在贯通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以领会其要旨。这种思考,当然也包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少做一些“碎尸万段”式的条分缕析。还要立足文本,优化朗读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的训练。朗读是一种读出声音的阅读方式,就是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作。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既是目标,也是重要的手段。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文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成长。

二、开拓资源,保证阅读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五彩斑斓的乡土文化是我们鲜活的语文阅读教学素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后,要找准切入点,顺势引入到乡土教材的学习,这样既丰富了课堂资源,活跃了学生思维,又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弘扬了乡土文化。魏书生曾说:“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只在由四堵墙围成的物理空间中进行。优秀的语文老师,就在于他能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内进而引向课外那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使学生能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知识、长才干。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首先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让家长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其次,国家在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逐步完善教学设施。农村小学应建起图书室,班级可成立图书角。有了图书室或图书角,还要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再者,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起于思,思源于,小学阶段,正是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用大课程观,整合课程资源,综合设计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寻求学科间的有机渗透。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快乐教学法。这种方法是遵循人的认识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儿童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取知识。它是根据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94年提出的“快乐教育”思想而创造的。近些年来,我国许多语文教师积极实践,他们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的特点,注重挖掘教材自身蕴含的快乐因素,把“快乐教育”引进课堂。教学中可借鉴如下的做法: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题或课文内容,通过音乐、图画、录相、表演、游戏、实物道具以及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创设气氛,以趣激学,使学生感到“课伊始,趣即生”,增强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兴趣。2).针对儿童注意力不稳定,易动好玩的年龄特点,可做做“猜字谜”、“找朋友”、“打扑克”、“击鼓传花”、“开火车”、“送信”、“添笔组字”等教学游戏。课堂中有动有静,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3).结合学生好胜心强、勇于进取的特点,可开展“比一比”、“赛一赛”、“争上游”、“插红花”、“夺红旗”、“当医生”、“看谁先到知识宫”等课堂学习竞赛,诱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感受攀登之乐、成功之乐。

“读”“写”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要求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加强背诵的要求,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对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字可以是看作是形象材料、思维材料、情感材料等,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学而不思则罔。”阅读离不开思考,发现问题需要思考,解决问题更需要思考,人生就是一个通过思考持续解决来自自身和外界各种问题的过程。不是外貌衣着而是思考着的头脑,把这个人从众多的人中区别开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将读、写割裂开来,花很大功夫在习作教学和指导上,却事倍功半,教师们不要用一种方法教一辈子的书,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要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让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这样才不会淘汰和落伍。我听过一些公开课,教师都只重视读的训练,而忽视写的训练。甚至有的教师为有赶进度,每篇课文只教生字、词,把阅读教学砍了。曾经有一位教师说过:阅读教学必须读写结合。让习作渗透在每一节阅读教学中,让每一课的学习有所获,尤其是每一课的习作指导更不能少。我想:只要我们把习作当作识字、写字那样来教,把习作渗透到每一节阅读中,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能提高的。

四、教师评价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评价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评价包括学生自己评,教师评,家长评。在课堂上,教师评价是常见的一种方法。评价用得好,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鼓励中进步,并能查漏补缺,乐于接受。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两种极端:有的教师生怕伤了学生自尊心,一味说好,既使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不指出,让学生不知对错,久而久之,学生反而不能接受失败或教训,一遇到挫折就无法承受;有的老师一节课下来没有一句评价语言,或有也是一味夸奖学生,但整堂课之间只有“你真棒”不绝于耳。教师正确的评价会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给学生终身回味的留念。教师丰富多彩的评价语不仅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一个方面,也是做人诚挚的一个方面。真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

1、巧用评价语。

表扬语要适度,不能满天飞。应根据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的用一句话。例如:“你真了不起,有独特的想法。”“还不错,你进步真大。”“你声音真好听,像黄莺唱歌一样动听。”

2、评价可加上肢体语言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优劣时,可结合肢体语言,让学生倍感亲切,拉近学生之间距离,让学生放下包袱,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当学生回答了精彩的发言,教师可带头鼓掌祝贺;当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向他表示感谢:我代表全班同学谢谢你提出了这个问题,让全班同学学到这方面的知识;当害羞的学生能大胆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和分握握手;当学生不敢回答时,教师可以摸摸他的头,鼓励他大胆些等等。

总之,针对农村小学的现状:许多教师没有提升的机会、学习的机会,再加上没有多媒体设备,学生没有课外书读,没有家长辅导,课余生活贫乏,单调。所以,要改变现状,必须改变教师有思想素质,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多姿多彩,让我们的教育理念走近世界。参考文献: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罗素.《教育的目的》见《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下载小学语文快乐阅读的策略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快乐阅读的策略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练笔策略读后感

    《小学语文练笔策略》读后感 寒假里,读了赖正清的《小学语文练笔策略》。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练笔的功能定位、开发策略和教学活动,下篇则为我们呈现了一......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专题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 “教无定法,”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方法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 点个人看法。 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策略 墨江县民族学校李 莹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既点明......

    小学二年级语文复习策略

    习内容: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以书为主,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摘要】: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组......

    小学语文复习课策略

    小学语文复习课策略 复习是把知识系统性的进行总结和归类,然后运用所学过的方法进行查漏补缺,使所学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更清晰,更有条理。因此功夫还要用在平时,不要在考试前给......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语文教研组发言资料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一、基本情况: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当前应重视语文学困生学习问题。从语文教学现......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这种艺术的首要本质在于: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