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金坛市后阳中心小学韦秀兰
【问题的提出】
教育可以研究,行为可以重复,但人的生命不可能重来,童年的时光是一生中最宝贵的岁月。所有教育行为都要以尊重生命,关爱个体为根本立足点与出发点,以教育者特有的良心与责任,对受教育者进行深切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应成为当下教育追求的境界。根据“木桶原理”,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真正的让全体学生发展。学困生在古今中外各类学校中都存在,成为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难题。对学困生的研究历史尽管久远,但并未取得丰硕的成果,原因恐怕就在于学困生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在教育实践界,往往从制度侧面的因素,如怎样分组教学,如何改善班级课堂教学等加以研究的居多,而着眼于非制度侧面的因素——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等等的分析不力。这样缺乏理论的实践,终究只能是盲目的实践。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来研究这一课题。
本课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的,它有如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行动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有利于建立教育新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对象观。
2、通过此项研究,重构师生关系(特别是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找回自尊、重塑自信、充满阳光,有利于形成学校和谐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氛围,推进学校整体发展。
3、通过本项研究,探索出一些在理论指导下具有实践意义的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主要对策、途径与措施,拟建立小学学困生发展性的多元评价方案,并具有实际的推广价值。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广泛吸收各校先进经验,采取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不断加深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
1本环节。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需要教师参与、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过程。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同时将运用调查问卷、量化分析等辅助方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对学困生研究的意识。
1、组织研究组成员学习有关学困生的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有关教师总结以往工作中学困生教育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学困生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课题分工任务,开展行动研究,在参与研究和行动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3、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学校课题组成员每月组织一次课题情况汇报,讨论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校际研讨、交流、现场活动。
4、编印有关如何进行学困生教育的材料。
通过上述活动更新教师观念,营造研究组成员参与学困生的教育与研究和实践的氛围。
(二)促进“学困生”有效发展对策与途径。
1、完善等级制评价,消除自卑心理。
所谓“完善等级制评价”就是将原来等级制评价中“不及格”或“太差”一类的评价词语改换为“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词语来衡量“学困生”作业成绩的评价方式。我们还可利用“鼓励性评语”根据“学困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家庭环境、个性特长、学习态度等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精心雕琢”,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激发和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2、开展“学困生”进步评奖活动,点燃成功火苗。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学困生”中开展评奖活动,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一导火线,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学习欲望。
3、建立“手拉手”辅助网络,营造互助氛围。
在采取“评价、评语、评奖”措施的同时,各班将在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建立“一帮一”“手拉手”辅助网络,在“手拉手”活动中,让优等生辅导学困生释疑解难,克服消极、畏难情绪。而“学困生”则发挥其各自的长处,影响和带动优等生参加文体、社会实践、家务劳动等活动,让学生在这种平等互助的
2心态下,建立“团结向上、互助友好”的班队集体,营造一种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竞争氛围。
4、寻求切入点,走进 “学困生”的心灵。
(1)采取情感倾斜,走过弱势心灵。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学生。
(2)点燃理想之灯,唤起自信之心。我们研究组的老师在批评引导的同时,把更多的关心洒在他们的身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3)运用激励机制,体会成功的快乐。老师真诚的爱,经常性的鼓励,对于一向生活在“暗淡无光”环境中的弱势群体需求犹为强烈。
(4)综合分析调查,注重有效方法。教育者在引导教育的同时,要科学分析、因人而异,切忌简单粗暴。奖励学困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5、丰富和完善学校学困生教育的实践活动。
【研究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主观能动性。发展是人的本能,发展是终生的过程,发展具有层次性,人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部分个体的全面发展。“学困生”是一个可发展、可造就的“活动人”,是一个可开采、可挖掘的资源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过程就是树立信心的过程。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叶澜教授的教育生命性理念。认为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我们的学生正处在生命成长最快、最富有学习可能、也是最需要学习的重要时期,处于个性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影响,将远远超出本阶段而延续到终身。我们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
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观。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 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本项研究,转变观念,改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努力让学校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园地,让学校成为充满幸福的精神家园,让学校中的每一个生命都精彩。
2、通过本项研究,培养学困生健康积极的心理,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3、通过本项研究,努力探索出一些在理论指导下具有实践意义的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主要对策、途径与措施。
4、通过本项研究,建立小学学困生发展性的多元评价方案。
【研究的阶段】
1、准备阶段:(2007年10月至2007年11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对“学困生”的内涵及特征作出界定,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制定出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
2、实施阶段:(2007年11月至2009年7月)实施研究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召开两次教师及学困生的座谈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
3、结题阶段:(2009年8月至2009年11月)检测研究成效,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专家鉴定,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摄写课题研究资料集。
【研究的保障】
1、研究组织机构的保证:建立学校课题组。学校课题组成员曾参与的省级课题《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荣获省一等奖,组员大多富有实践研究能力和经验,较好地具备了课题研究所必须的业务水平、健康水平、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实践操作能力强,教学业务水平高,成员具备双专科、本科等学历水平。
4所有成员均为学校教学骨干,是一支具有研究能力、结构合理、并具有敬业精神、素质良好,更有创新精神的研究成员队伍。同时,除了课题组正式成员外,我们还邀请了市教科所有关领导、专家做我们的学术顾问,邀请他们定期指导,帮助我校开展教科研工作。学校形成一个自上而下、民主开放、管理严密的组织机构,确保整个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
2、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及软件的保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浪潮滚滚而来的时候,我们已经意识到科研兴校是每个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一项基本工作,所以,我校将在经费上予以充分的保证,用于学校教科研的经费都会尽量满足,保障课题研究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
3、时间保证
本课题组争取在三年内完成课题。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每月有一次组内交流。
(2)每年有一次校内交流。
4、研究手段
(1)、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成员认真总结过去的成功做法,收集资料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把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2)、行动研究。
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行动研究的方式。采取边研究、边总结,边实践、边研究、边修正,边研究、边推广,使整个研究成为研究培训、学习提高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在实践中探索,教师也在研究中进步。
【研究组成员及其分工】
第二篇: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语文教研组发言资料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基本情况: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当前应重视语文学困生学习问题。从语文教学现状看,普遍存在忽视语文学困生学习的现象。在一些教师眼中语文学困生是一群不可教的低智群体,往往对他们不加培育、浇灌、修枝、剪蔓,任其自由发展,结果造成优生一天天好起来,语文学困生一天天“烂”下去的不良现象,造成一个班级语文水平两极分化问题。
我校虽地处城区,但规模小生源差,外来打工子女多,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又多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忙碌一天来,没有多少时间与自己的孩子接触,更无时间想一想怎样有效地管理孩子。即使有时间,又有多少家长有能力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呢?学困生日益增多,已呈现上升趋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不同,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故老师如果不对症下药,不分层次教育,满堂灌,势必引起一部分落后的同学跟不上,若教师不注意研究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那么整个班级的语文学习困难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多。语文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一直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但由于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是一种人力资源,研究其开发的方法和途径,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研究学困生的转化显得更为迫切。
二、转化进展与措施
1、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具体做法
(1)制定学困生转化实施方案,明确转化的目的和措施。
在充分分析学生来源构成状况和广泛争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困生转化的目的,那就是,以转化语文学困生缩小学困生群体比例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我们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发动动员,传达了“小学语文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的研究方案”。充分分析了学校当前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
(2)分析学困生成因,制定转化计划。会后,教师以班级学科为单位,具体分析班级语文学困生形成的成因,通过讨论初步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问题、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乃至社会影响等等,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明确了语文学困生的成因是有效转化的基础。学困生转化工作一开始,根据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学困生名单。在逐个分析学困原因的基础上,然后从学生能力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困生制定一学期进步计划,使之“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3)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语文学困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各班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语文学困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压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语文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得更牢固。兵教兵、一帮
一、小组内合作帮教、家庭辅导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帮教方法。
(4)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学困生转化情况。课题组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长联系卡、家校通短信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5)建立语文学困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困生转化过程,积累学困生转化经验。成长记录袋每一名语文学困生一份。主要内容包括:学期初师生共同制定的本学期学生成长计划;语文学困原因及基本情况分析;主要转化措施;班内“兵教兵”帮教合作学习分组名单;师生助学情况记录;学生本学期各方面优秀作业或活动作品及教师鼓励性评价;每次单元测试试卷、自我检测练习、家长意见和教师鼓励性评语、指导性评语等。
2、对教师的管理、培训措施及要求
(1)与学困生交流,及时了解转化动态。经常召开本年级助学计划专题会,交流课题研究工作经验,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2)搜集大量国内外学困生转化方面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策略论文,以理论学习活页的形式发给老师。丰富的学困生转化理论与实践内容,在老师们的工作中起到了及时的指导作用。
(3)组织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指导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通过网上学习与交流,鼓励探索更加有效的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转化策略。
(4)构建高效课堂,促进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语文学困生转化以课堂为主渠道是关键。教师备课时,多为学困生着想,课堂上尽可能的给语文学困生创设一些提问和板演练习的机会,在他们做课堂练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辅导,课上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
(5)对学困生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有些学生不只是学习困难、后进,这些学生往往行为表现也比较差,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一个学风不正的班级,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
(7)改革作业批改方式,对于语文学困生增加有针对性指导作用和鼓励意义的批语,增加学习自信心。
(8)调整课堂结构,针对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寻找一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提高教学效率的新路子。教师少讲、精讲,留出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才能走下讲台有机会与语文学困生交流、指导。
(9)改变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课堂上教师要当着全班同学,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作业批改时,多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给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无形力量,能促进他们尽快的转化,摆脱学困的处境。
(10)定期召开转化语文学困生经验交流会,加大教师之间的合作和经验互通。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随着研究氛围的浓厚,教师研究能力的增强,今后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1、积极发展教师素质。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全体的教师成员能积极投身到研究中来,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促进教师思想深层次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让研究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
2、积极推进研究的深度。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在原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研究,带领教师成员对自己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自己在过去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使自己对研究目的逐步明朗,充分认识研究的意图,从而为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3、专题性案例收集。当我们对“研究的内容”有所突破的时候,需要整理与收集。争取分类总结出研究的成果,以便推广运用。
最后重申,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好,在每一个年段都没有语文学困生。
镇江市蒋乔小学朱国民
2009年3月4日
第三篇: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2011年9月——2012年6月)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法》要求,适龄少年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办学思想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培养尖子生,必须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全面落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举措。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加强,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总结出学困生转化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的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对小学学困生学习的新的认识,揭示其成因及教育对策。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学困生的类型与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转化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并切实促进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研究的具体目标。(1)学困生成因研究。(2)学困生学习策略研究。(3)学困生案例分析。
三、研究内容:
1.学困生学习特点、类型、成因研究。2.学困生学习策略专题研究。
(1)学困生教学观念的转变。(2)学困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策略。(3)学困生目标分层教学。(4)学困生学习成功教育的探索。(5)学困生主动学习的策略。(6)学困生学法指导初探。(7)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8)学困生学习补救策略研究。(13)学困生心理健康的策略。(14)学困生学习的家庭教育策略。
3.学困生个案分析。
4.学困生教学典型课例研究。
四、具体活动安排: 2011年9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组长、组员制订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2.对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方法的培训。
3.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同时确定自学内容。4.进行错题收集。2011年10月:
1.相关理论学习:《树立学困生的信心》 2.组员交流学困生转化心得。3.课题组进行“同课异构”活动。4.整理错题集。2011年11月:
1.结合期中检测,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
2.对实验学生进行过关检测,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札记。4.课题组进行“同课异构”活动。2011年12月:
1.围绕专题研究,组织课题研究沙龙活动。2.学困生进步作业展。2012年1月:
1.学困生作文展评活动。
2.进行学困生期末过关检测,做好数据收集整理工作 3.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4.课题组成员完成一篇学困生转化方面的论文。2012年3月:
1.召开新学期课题研究会议,明确各自任务。2.了解学生的假期生活,评选“进步奖”。3.进行课堂教学研讨。2012年4月:
1、课题相关理论学习
2、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
3、组织作文研究课,并进行课题研讨。4.收集整理错题集。2012年5月:
1、组织一次“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学术沙龙。
2、进行专题讲座。
3.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札记。4.收集整理课题组材料。5.申请课题结题。2012年6月:
1.学困生过关检测。设立进步奖,做好数据收集整理。2.课题组成员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撰写论文。3.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4.整理课题资料,撰写结题报告。5.课题结题验收。
第四篇: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及其策略的研究 课题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及其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总结
语文组
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一)学困生现状
据有关研究,学困生在很多班级普遍存在。学困生孤单失群,他们抗争失败再抗争,以致恶性循环,陷入心理危机中。学困生因种种原因,为班级同学所排斥。他们在班级里没有知心朋友,终日生活在别人的冷眼里,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他们有时做了好事,也极有可能被人曲解,往往成为班级同学的众矢之的,或成为被忽视的一族。儿童天性有向上、向善的需求,希望归属群体生活,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他们积极向上,热情高涨,但持久性不够。他们虽经努力,但常半途而废,最终因不能具备归属群体的某些条件(如成绩好,品行好),而不能完全归属班级,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情结,陷入不安全的恐惧中,感到同学们对他们有敌意。自我意识强的儿童奋起反抗,与同学和老师对立,甚至与一切集体活动对立。自我意识弱的同学期望挤入群体内,他们或趋向同学,讨好依从;或避开同学,孤独退缩。但常有的挫折感最终使他们自暴自弃,沦为班级的边缘人,他们仅希望不被打扰,在班级生活中度过漫长单调的重复时光。
(二)发展趋势分析
1.创造平等合作的班级气氛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者要摒弃盲目竞争主义的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创造平等合作的班级气氛,使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以合作者和朋友的关系相处,彻底消除班级不正常的等级之分。
首先,教育者应尊重儿童。合作的前提是平等,平等要求相互尊重,只有在真正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尊重才能真正合作。教师应率先垂范,从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开始,让学困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感受到他是与其他同学一样是被老师关注着的。在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引导下,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以试行:
(1)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在合作学习中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动态,在合作性的小组学习中学困生往往是过于活跃或捣乱而造成小组成员对他有厌烦感或对他的见解不屑一顾,严重影响了小组学习的质量。或是因学困生是沉默自暴自弃型的,在小组学习中常常是做听众,长此以往他就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离群,合作学习反而加速了扭曲性格的恶性发展。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我们就要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经常走到他们的身边细心发现他们学习中细微的闪光点,既而在小组成员中加以放大,让他们体验到他们也会学习。这样也更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疏忽他们。老师是我的引导者,我们都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2)在言语上不做绝对的权威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特别是对被学困生的发言要更加予以重视,揣摩其心理,给以最善意的评价,最智慧的引导。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善意的,很多时候就是你们的朋友。消除对老师的畏惧与不信任。
(3)在活动中多与学困生接触,比如春游活动,参观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把学困生安排在自己的小组里,让他们产生自豪感。
(4)充分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长处。往往因为学困生处于非常低下的地位,他们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一无是处,仅有的一点长处也被埋没了。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并利用他们的长处,如爱劳动的,可以让他做劳动委员,字写得漂亮的评他为“小小书法家”等等。
其次,有了师生间的平等是不够的,班级的核心群体是全班学生,因此营造平等合作的生生关系也是转化学困生的重点。对此我们也有以下几点的考虑:
(1)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时常在班级中宣扬新课程所倡导的正确的评价体系(每个人都是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同学之间是平等、合作、探究的学习关系),使班级有积极健康的班级舆论和班风。
(2)在班干部中树立帮困的榜样,班主任要予以高度的肯定,让学生认识到帮助学困生是光荣的。从而在班级中形成一帮一的良好学习环境和平等友好的学习氛围。
(3)经常开展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容易发现别人的长处,特别是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借此让学生改变对学困生的不正确的看法。
(4)制定有利于转化学困生的班干部竞选制度,也就是教育者要在合理的基础上多给学困生发挥其特长担任班级的班干部,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己健康的形象。
(5)定期对班级转化学困生的情况作出全班性的反馈,保持学生的热情。儿童的特性往往是热情很高,而持久性不强,所以这一点也很重要。
三、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
1.语文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进语文学困生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习惯的培养分这几步:
一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思路:
二是良好学习习惯于培养途径:
2.语文学困生学习补救策略研究。
3.语文学困生口语交际训练策略。
a、课堂鼓励儿童用平常的口语说话。
b、逐步培养儿童连贯地说整段整篇话的能力。
c、经常向学生提示出“先仔细想一想,然后再说”。
d、利用儿童欢笑时,让学生说话。创设情境,把口语交际训练寓于游戏之中,锻炼说话能力,发展思维。
四、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专题组成员统一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理论,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语文学困生研究的已有成果、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为课题研究的经验借鉴。
2.个案研究。在教育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3.调查、比较法。切实调查学生在实验的初始状态及实验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认真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朝着实验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事与愿违,并及时调控。
4.经验总结。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文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
《普通高中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研究》工作总结
2006-07-18 19:38
一、审慎选题,科学论证
2004年3月~4月,学校多次召开行政和科研例会,专题研究新课题选题的问题。然后经过多次的专家咨询,特别是请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杜旭林教授、泸
州市教科所理论研究情报室宋明清主任、江阳区教培中心教研处主任熊生贵到校,作了科研规划,给我们以珍贵的指导。最后我们在十多个课题中,经过反复论证选择了《普通高中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这一课题。
二、搭建班子,落实研究组织
根据课题撰写方案、申报立项、前期研究的需要,组建了以张真银校长为组长、李朝常副校长为副校长的研究结构,教科室为研究的负责机构,德育处、教务处、校办、总务共同参与研究工作。
三、撰写实验方案,做好开题准备
教科室具体负责了方案的撰写。第一稿由张林、宋义强写前面部分,黄天驿写后面部分和统稿。然后经过教科所、教培中心和学校领导指导后,经过广泛的资料查询,共同修改最后定稿。
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开题报告”。
三、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培训师资
针对学困生教育的需要,制订培训内容为:师德教育、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等等。
1、我校利用暑假对班主任教师进行了两天封闭式的培训,研讨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就是培训内容之一。在2005年01月16日,对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全体干部进行了教学制度、科研制度,如何在年级组、教研组落实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培训。
2、开学初期,2004年8月对接收高一年级(2007级)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如何抓好起始教育和建立学困生档案的培训。
3、定期培训。教职工业务学习、班主任例会、行政会,逢会必讲转化学困生的问题。迄今为止,已有50多次。
4、个人自学。课题组成员学习了一些相关的专著和经验文章。并写了学习心得。
5、对青年教师和未教过高中的教师,实行“一帮一”结对子帮扶的活动。
6、广泛的开展各类校内外教研活动。
四、采取了系列的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1、以制度创设学困生转化的环境
在2004月9月以来,学校领导提出,要对学校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重新审视,从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转化学困生的需要,从精细化管理的需要,重新制订了泸州石油中学的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的系列制度。在2004年12月~2005年1月基本结束,创作出有利于学困生转化的制度环境。比如,“课堂常规”。加强教师的课间巡查制度,查学生行为、仪表、语言文明和安全隐患,消除管理的盲点。
2、以活动促转化学困生能力的提高
2004年9月~10月,开展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这一活动筹备了一个月,从初赛到决赛和总结表彰,历时一个月,在这次活动中,学校把教师是否分层教学分类要求、是否有较低的起点,是否有学困生大面积的参与,作为了评课标准、作为了优秀教案的标准。
3、以教学质量大讨论促理念的进步
通过学校行政会、年级组、教职工大会等形式讨论、宣传,统一全校的认识。学困生面大是石油中学发展过程中,较长时期内,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一现象是可以转化的,对于某一届学生而言,学生的学业是可以进步的,而且,学困生这一现象也会随着石油中学的发展而有所改善。这些共识鼓舞了教职工的信心,也为
进一步的措施奠定了思想基础。
4、以起始年级为学困生转化的重点
全力抓好七年级和高一两个起始年级,以及起始学科。做好学生的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的辅导工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形成和谐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较为迅速地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作好中小学、高初中的衔接,平稳过渡,使学生“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校加强了对起始年级的年级组的领导力量和师资配备。
5、以加强家校联系为学困生转化的催化剂
开办家长学校,多渠道地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开好每期两次的家长会,并印发资料供家长学习,使之与学校共同教育学生。重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6、以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为突破口
主要是强化教师学法指导的意识,自觉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在校内教研活动中,经常性地开展对学法指导的研究;教务处、教科室对全校的学法指导加强研究和指导;从而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教科室正在策划编辑出版《泸州石油中学学生学法指导》,目的是促使教师研究“学法指导”,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7、探索初三的分流和高三的“普职沟通”工作
高2005级普职沟通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学校正积极地和江阳职高联系,研究具体的实施办法。
8、落实教学质量目标考核办法,把“六认真”的过程与教学效果同时作为考核内容。
9、注意宣传学校对学困生的转化
参加“江阳教育论坛”活动,李朝常副校长、黄天驿共同撰写论文《转化教育观念促进普高学困生转化》,李朝常副校长参加“江阳教育论坛(中学论坛)”的发言。并在“江阳教育简报”上多次报道有关消息。
10、开展子课题研究和微型科研课题
历史组、语文组已经申报了两个区级的有关转化学困生的课题,现正在开展工作。李朝常副校长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申报了相关的课题。
11、在2007级开办了一个艺体班实验班(3班),该班除了正常的课程以外,还利用下午第四节的时间进行体育专项训练、利用星期天的时间进行美术或音乐的培训。
12、以校办、校团委牵头举办了“学生书法竞赛”、“作文竞赛”和“演讲比赛”。
13、2004~2005学年学校田径运动会,已经完成乒乓球、篮球比赛,其余比赛项目将在下期举行。
14、进一步研究学习洋思经验,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转变教学观,实施对话的、互动的课堂教
第五篇: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关键字:学困生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班级中,所包含的学生的素质是有差别的,通常,我们会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的强弱分成三种层次: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学困生在班集体中所占比例虽小,但影响甚大,对这些学生若不及时教育或方法欠佳,会影响到整个班集体,影响正常的教育工作,甚至还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因此,如何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体验,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教育转化的方法做一些剖析: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学困生形成的外因
①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如今是开放时代,电影、电视、图书、杂志五花八门,诸多的“少儿不宜”已渐渐溶入他们幼小的心灵。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以网络为平台的交流更为迅速和方便,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文化也对他们进行着渗透。加之网络游戏的出现,更加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网上游戏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模拟世界。一旦某个孩子玩上瘾是很难丢开了
②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年学生的成长带来了许多消极作用。
③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当学生考分低或有些地方不满意时,轻则恶语中伤,重则拳脚相加,身体与心灵的创伤极易使学生自信心丧失,甚至自暴自弃。还有些家庭的教育和监管能力差,缺乏对孩子思想品质方面的教育、挫折教育和磨难教育。
④学校教育方面,以分数为标准,将分数低的学生放在教室的后面或旁边置之不理,上课也从不提问题。不顾及他们的听课效果。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一直笼罩在失败和被忽略的阴影之中,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损伤了他们的健全人格,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有的老师以分数为标准,经常表扬那些成绩考得好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被作为参照物提出来加以批评,甚至说出:“你不行”,这样的评价,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对学校、对老师产生了恐惧感。教师中出现的不负责任、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漠视甚至粗暴等行为无意中强化了学生的不良行为;师生关系对立,造成了一些学生产生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
二、学困生形成的内因
心理障碍及心理发展的不足是形成学困生的内因。如有的学生缺乏对行为的控制与认识,单凭主观上的欲望、好奇而行事;有的学生本身性格有缺陷,逆反心理严重,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而智力低下,难以达到正常学生的水平等。
作为学生,谁都不愿意成为学困生;而作为老师,谁也都不愿意
自己的班级存在学困生。因此,转化学困生是我们老师与学困生本人乃至家长的共同心愿!
如何转化学困生呢?为此,我专门进行了关于转化学困生的研究。
转化学困生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班级教育为主体,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以社会教育为保证,形成学困生转化网络体系。
一、在班级形成学困生转化的良好氛围。
班级管理不善是形成学困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这一因素造成了他们学习成绩不良,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冷落,在集体中受到排斥,自尊心受到伤害,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转化学困生要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使他们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可爱,老师的关怀,让学困生感受到爱的温暖,逐渐改变孤僻、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养成热爱学习、关心他人的好习惯,要让爱成为学困生走出“困境”的动力。
二、尊重学困生,做好其思想工作,帮助其建立起自信是转化工作的重要任务。
根据调查了解,作为学困生,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很没自信,相当一部分学困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们的心里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们,家长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连他们自己也讨厌自己。在这种阴影下,尽管他们还尚存一丝的上进心,也会无法对抗强烈的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厌学情绪会吞噬他们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恶性循环。于是学困生更难走出学困生的泥泞。
学困生比优等生更需要得到尊重,也要求要有更坚强的意志力与承受能力。要想使其提高学习能力,必须先扫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在轻松的心境下恢复自信,自觉自愿地进行追赶任务。
三、运用合理的指导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因才施教是我们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永远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困生,在教法上更要讲究。在进行教学时,在学困生身上要花更多的时间与心思。在课堂上,讲课速度与深度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差,反应速度较慢,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空间。在备课时要给学困生准备适合他们能力的习题。在批改作业时尤其要细心,最好较多的面批和一对一地进行作业评讲。课后多作辅导。设计更多的激发学习兴趣的课题活动。
四、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生活的不断改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孩子自身的特点、因素,常常施压,一味追求孩子考出高分,久而久之造成孩子畏学,进而出现一系列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困生转化的又一重要因素。为加强班级管理,有效转化学困生,建立学生转化跟踪制,积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将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载入跟踪档案中。
有人称学困生为“潜能生”,他们也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克服急躁情绪,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学困生的转化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需要我们以满腔的热忱、鼓励、帮助他们自我转化,用爱架
起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愿我们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大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