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安全生产论文铁路安全管理论文
铁路安全生产论文铁路安全管理论文
铁路安全生产论文铁路安全管理论文浅谈铁路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管理实践 摘要:本文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分析谈了对铁路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的认识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此促进铁路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关键词: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管理实践 0 引言 铁路施工企业是以铁路工程施工为主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依法成立的施工企业。宁夏华澳铁路综合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铁路施工企业主要从事铁路新线建设、改造既有铁路、进行铁路线路和配套设施的施工。我公司近几年的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公司非常注重企业的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工作使两者紧密结合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确保了公司安全稳定的经营形势树立了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分为环境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意识文化几个方面。安全文化是抽象的必须与安全管理实际相结合方能发挥应有的效应而安全管理的实施也应该充分考虑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位和建设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达到促进企业文化的建立和管理水平提高双赢的目的。下面以我公司2008年承建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穿越包兰铁路K744906 1-3M钢筋混凝土框架护涵工程为例就如何实现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二者的有机结合作一个初步的研究。以此促进铁路施工企业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穿越铁路工程干线第12施工标段包兰线K744906一碗泉—红卫区间穿越方式为顶进1-3.0M长30M钢筋混凝土框架涵。穿越处管线西北—东南走向与包兰线铁路交角63o穿越处包兰铁路路基宽度为24M为双线铁路铁路线间距为5.0M。护涵穿越深度为8.33米地质特点属腾格里沙漠南缘粉砂。2 施工特点 特点1:地质条件为腾格里沙漠南缘轨底以下1M全为粉砂施工现场为铁路防沙固沙林区。特点2:框架涵与包兰线交角63o为斜交框架涵。特点3:框架涵标高距轨底为8.33M开挖深度大。特点4: 地处沙漠地带气候干旱就近无施工用水和人员饮用水、无电力。3 影响施工安全的难点和关键点 ①、整个施工地段基坑开挖区域全部为流砂开挖30分钟后流砂表面干燥开始流塌。而且放坡较大开挖难度大开挖面加固极为困难。②、孔桩开挖深度为滑板以下1M即轨底以下9.63M开挖深度大越往下细砂将护壁挤紧摩擦阻力大6M以下护壁不下沉孔桩不易形成且容易造成线路下沉危及行车安全。③、顶进中砂土无直立强度极易坍塌顶进过程中对安全威胁大。④、距线路中心43M预制主框架后段3M高度在框架中段位置有迎水桥甘塘300mm的铸铁给水管线一条影响了框架的预制、后背制做和顶进。4 解决措施 在该项目立项之初我公司就将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有机结合。4.1 安全文化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公司组建专门的领导班子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直接领导。该领导班子负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公司专门设立了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穿越包兰铁路K744906 1-3M钢筋砼框架护涵工程安全文化指挥部制定针对该项目的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并要做好宣传动员、督促检查、总结评价等各项工作。把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教育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全体员 工中开展安全培训和各类安全评比活动使全体员工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使安全文化产生更广泛的效应更加深入人心。4.2 安全施工丰富安全文化的内容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穿越包兰铁路K744906 1-3M钢筋砼框架护涵工程安全文化指挥部从宏观出发自微观入手及时地搜集施工现场安全文化的信息不断地调整、完善安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工程施工中公司安全员将每日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进度情况进行汇总编制了日施工安全报告表并利用手机短信方式发送给公司施工调度和公司领导手中使安全信息畅通无阻为领导进行施工决策提供了一手资料和信息服务。4.3 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 为了使“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穿越包兰线K744906工程”安全、顺利的进行施工。在项目开工以后公司开展了“大干60天全力保任务活动”在活动之初公司将安全生产的目标量化到每个岗位、每一名职工肩上从公司党政正职开始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形成上下一心、人人抓安全、齐抓共管的良好安全局面。在确保此项工程任务安全顺利的完工之后公司还对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笔者认为安全文化的推行和实施极大得鼓舞和激励全体员工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公司安全生产注入了一剂良药。4.4 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之上 无法想象一个施工企业生产条件恶劣事故隐患丛生安全管理混乱甚至 没有不安全行为随处可见仅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即可使不安全的生产面貌发生有效的改变。对此笔者认为加强安全管理是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有利保障。根据对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穿越包兰铁路K744906 1-3M钢筋混凝土框架护涵工程影响施工安全的难点分析后在施工中我们除了按照施组和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外还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方案做出科学调整并报设计和监理部门批准从施工完的效果看这些调整是必要和非常正确的。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措施:①根据现场线间距的实际调查将设计中的16米便梁变更为采用24米的便梁加固。②由于施工用水和建材的困难因素我们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工地所用一切砼包括孔桩、滑板、后背全部用商砼从50公里外的迎水桥运送。③在工地上做蓄水池蓄水对开挖的基坑除用砂袋护坡处还每天定时对其表面喷水防止流砂下滑将基坑填埋。④因预制涵后有迎水桥—甘塘的供水主干线300的铸铁管且为以经50年代埋设改动难度大、费用高为此我们对现场认真分析拿出各种方案反复比较最后优化组合。决定将后背梁后移10M避开水管线传力柱从管线下横穿为确保管线的安全我们详细制定了对管线加固措施和应急方案。⑤变更设计4224的框架预制和顶进模式改为228.根据基坑开挖较深和粉砂直立性差、放坡大的特点如按22M主涵预制顶进后按1:1.8的实际放坡计算并到坡顶 开口上端要放到线路上将无法拆除24M便梁直到两边各按原设计制做接长的4M框架涵完成达到强度为止这样将要慢行延点1个月。改变设计方案后原计划将护涵框架一次预制一次顶进完成但由于给水管线的影响只能分二段预制即22M8M。在22M主涵的侧边预制8M涵增加一个后背顶进中在22M主涵将要到位后平滑8M涵和主涵对接。这样一次将二涵顶进到位总长30M确保了按施工要点计划内拆梁确保了行车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了对运输的影响。⑥在顶进中为了防止流砂坍塌到孔桩外影响行车安全除采用码砂袋打护桩板表面喷水等措施外还采取阶梯形开挖方法由开挖深度7.9M降为4M分层开挖降低了开挖高度使坡顶坍塌上口距孔桩始终保持3M的距离确保了行车安全。⑦采用在框架涵前端设置钢刃角增加顶推力这样在顶进中防止了两侧的坍塌并减少了顶进中的阻力。公司通过对安全难点的技术攻关解决了影响施工安全的不利因素确保了安全和工期使我们尝到了安全管理的甜头也给我们今后在承揽既有线上施工安全管理难度较大的工程增加了信心同时也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树立了企业良好的安全品牌形象。通过对该工程项目的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载体反映安全管理的内涵安全管理丰富安全文化的内容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只有将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紧密结合通过完善的安 全文化建设和良好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从而确保施工安全的有效可控实现铁路施工企业有好有快的发展。参考文献: 1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2中国铁道出版社.
第二篇:铁路安全论文
提高人员安全素质保障铁路安全
铁路是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国民出行等民生问题的重大项目,国铁是掌控着我国命脉的国有大型企业。铁路运输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对铁路的运营产生极大的影响。
从中国解放开始,铁路运输一直是我国人员和物质流通的重要渠道,非航空,公路能比拟。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现代运输体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绝对是运输行业中的中流砥柱。
比较了一下多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具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
1、铁路运输具有安全正点的巨大优势,安全系数远高于公路;
2、铁路运输受气候影响非常小,一年四季可以不分昼夜地进行定期的、有规律的的运转;
3、铁路运输速度越来越快。随着动车时代的到来,铁路有着陆地航空的美称;
4、铁路运输量巨大。铁路一列货物列车一般能运送5000t货物,一列旅客列车能搭乘旅客几千人,远远高于航空运输和汽车运输。
5、铁路运输能源消耗较低。铁路运输耗油约是汽车运输的二十分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能源的紧缺,铁路的发展也愈发重要,铁路行业是一个封闭而复杂的小王国,曾经拥有医院、学校等多种企业附属单位,可以这么说,生老病除了死,都可以在铁路内部消化。加之铁路运输的载体、线路不同于公路,自成一个系统,更是造就了一个信息闭塞的小王国。长期的封闭造成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同时产生了很多衍生问题。
其中,铁路安全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尤其自高速铁路开通以来,出现了几次事故,吸引了全国的目光。影响行车安全的不利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是人员素质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致因的主导因素,人员素质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运输工作量的增加以及先进行车设备的使用,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是设备质量因素。设备质量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基础,机车、车辆、线路、信号等设备的落后和老化,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必须强化设备质量,为行车安全提供坚实的安全基础。
三是安全管理行为因素。管理行为直接影响着人、机的有效结合,影响着作业不安全行为的控制、设备质量控制和环境不利因素的控制,同时,管理还具有协调铁路各个部门各个系统的协作的功能。
四是环境因素。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行车作业环境。人的行为受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影响,行车组织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加强行车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复杂的工程,人员素质的提高、设备质量的加强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要充分引进和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防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和体系过程中,要结合南昌铁路局及赣州车务段的行车安全管理现状,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广泛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积极引进先进成熟的技术装备和标准规范,积极引进和利用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和专业优势,保证系统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铁路工作人员作为引导者与监督者,自身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与素质。重点关注人员问题是解决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提高铁路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方面,应当从以下角度入手:
一、提高人员素质
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防止人为失误导致事故的发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重点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素质又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1、提高人员思想素质。牢固的安全意识是运输安全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它是广大干部和职工对运输安全的认识,情感和态度发展到严于律己时的思维定势,是形成安全动机和行为的先决条件。在铁路跨越性发展的今天,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使许多干部、职工,在思想对工作的态度有很大的波动,导致了思想好不好,只要不犯法,技术高不高,只要不出事就能混下去的状况,工作中的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也使很多人认为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技术好坏一个样,如何切实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在思想上、行动上问题己摆在我们铁路人的面前。一是要做好宣传工作。坚持正面教育,并做好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断进行安全教育和定期培训,在不同时期抓好安全生产的超前意识,结合安全大检查活动,对干部职工进行“责任重于泰山”教育,使职工真正在思想上树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的安全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广大职工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安全与效率效益的关系,安全与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安全与自控、互控、联控之间的关系,使安全意识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二是要强化三种安全管理意识。首先是人本意识,人是安全和产中最富有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要素,所以要抓安全必须先抓人,要抓人,就必须先抓思想,要搞好安全生产,应抓好人的预防教育,其次是长远意识,长治久安是安全运输的根本所在,来不得半点松懈和麻痹,应该警钟长鸣,最后是保证意识,硬性制度,严格检查和加大奖惩力度是必要的,但更需要在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及促进安全检查习惯行为的养成上下功夫。
2、提高管理指导能力。安全是永恒的主题,管理是保证安全的关键。一是要齐抓共干,党政工团分工不分心,围绕安全的生产这个中心而开展工作,特别是段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示范,发挥好表率作用。其他干部要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工作形成合力;二是要落实干部包保,领导干部包片,中层干部包段,一般干部包点。明确包保干部的责权利,实施包保干部与所包的车间班组利益挂钩,同奖同罚。三是加大对干部的考核,要以转变干部作风为突破口,动真的,来实的,坚持月考核,季评比,年排队的原则,实行自己述职、相互评议、自我评价和政治业务的全面考核,该诫勉的诫勉,该解聘的解聘,该行政处罚的处罚,用安全的指标衡量评价总体工作。四是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安全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一个方面是加强现代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通过加强培训的手段,使各级管理人员掌握科学的安全管理知识,熟练掌握行车设备的使用,熟练掌握技术指标和作业标准,提高管理水平。另一个方面是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指导能力,通过增加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杜绝眼高手低问题、杜绝纸上谈兵现象,提高管理人员的作业水平,进而提高管理和指导能力。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作业能力。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径。培育干部职工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过硬的技术业务素质,是任何一个企业长期不懈的奋斗目标,要搞好教育培训,首先要明确职工需要学什么,提高哪些方面的技能,有针对性地培训,做到有的放矢,学有所用。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所学为所用,组织职工边学边实践,在学习中总结,在学习中检验,方法正确了,学习效果就会达到事半功倍。三是培训工作要层次化。根据职工素质的高低拉开档次进行培训,避免培训内容一致。四是应有远期规化,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更需要有远期目标。应根据各系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进行超前培训。五是切实开展竞技、竞赛、竞争。竞技,就是开展经常性、规范性的技术比武,搞活“每月一大考、每周一小考、每班一道题”等竞技形式,在实际演练中提高职工技术作业能力;六是培训内容应包括: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基本制度和劳动纪律;设备操作技能,岗位作业标准;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理要点。
4、提高班组自管能力。自控型班组,就是经过长期培育和规范,班组管理实现由外部强制型转变为内部自控型,达到“思想自我教育,行为自我约束,安全自我控制,素质自我提高,管理自我规范,任务自我完成”的班组。自控班组自控能力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它取决于班组的人、物、事(管理)三者的和谐统一。在新体制下,传统的“人盯人”式管理已经明显不适应,必须激发班组这个安全生产基本“细胞”的活力,增强安全生产前沿阵地的自控能力。因此,必须把班组管理的优化作为现场管理的首要环节抓紧抓实,并和“岗位达标、班组升级”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为强化车间自控能力提供基础保证。一是做好职工的技术培训工作;二是以创建标准岗为中心,全面执行“双达标”一体化管理;三是注意强化班组长在班组自控中的核心作用,班组自控能力增强的关键在于班组长作用的发挥。四是基础工作扎实。要建立健全班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法;表簿册要按照规定设立并按照标准填写;建立班组职工学习培训制度,职工各项理论实作考试达标,作业基本功扎实。五是综合管理规范。班组的生产管理、物资设备管理、现场环境管理、成本费用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民主管理等要制度化、规范化,落实有效,运行有序。六是信息畅通。对现场作业中的安全、质量管理信息,要建立收集、传递、处理、应用、反馈制度,做到认真分析和有效利用,保证信息畅通。
二、改善运输安全环境
1、运输人的安全和工作环境。一定的工作环境会使人们产生一定的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决定人们工作的竞技状态。良好的工作环境,能使人们用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投入安全生产。如果室温不宜、噪音严重超标,照明太亮或偏暗,就会使人感到烦燥或因疲劳导致操作失误。因此,应根据人的感受、注意、记忆、思维、反应能力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变化规律,对不同作业场所的照明、色彩、温度、湿度、粉尘、布局等,从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的效果出发进行和安排。具有关人士研究表明对行车控制室按色彩的作用,采用介于暖色和冷色之间的中间色,用浅蓝色装饰天花板,淡黄色装饰墙四壁。这样既符合大自然环境又增强光的反射,提高亮度,给人以清洁和宽敞的感觉,符合人体心理要求,有助于作业人员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从而促进安全生产。
2、运输安全的内部环境。在运输生产过程中,除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工作环境密切外,还有人与人之间关系(或称人际关系),即运输系统内部的环境问题。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产生不同的安全、产生不同的效果。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内部社会环境是保证运输安全的重要条件。如2001年发生在沙村站T160次机外停车的事件,就是因为人们关系没有融洽所致,(事故概况:2001年6月30日3.45分,由于值班员上班打盹<信号员离岗>,没有开放T160次进站信号,司机在站外停车后,一直用无线电呼叫车站,车站值班员未应答,助理值班员便携列车无线电听到了,但因与值班员曾在工作中有过冲突,而未提醒车站值班员,致使列车在站外停车6分钟,构成列车机外停车一般事故)这除了与职工个人修养有直接关系外,主要取决于领导的管理行为,管理者加强与下属人员的沟通与联系。了解人员在思想、健康、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不稳定因素。
三、加强现场作业的控制,执行作业标准
运输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场作业控制,对现场作业重点内容包括标准化作业、非正常情况下作业和系统“结合部”作业控制等。
1、标准化控制。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实践活动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运输标准化作业是对既有作业标准,从学习标准、对照标准到达到标准(即学标、对标、达标)所进行的全部活动,从接发列车标准化作业是为保证车站接发列车安全,按照《技规》规定,结合设备特点,制定并实施作业对象、作业方法、作业过程、作业程序和时间、用语等标准的一切生产活动。标准化作业是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和管理的综合表现,只有在组织、制度、措施和监控等方面严格管理,才能使标准化作业得以实现并持之以恒。
2、车站、班组作业标准联控。车站对标准化作业控制主要是通过检查、监督、考核来实现,班组对标准化作业通过自控和互控来实现。自控是指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作业纪律和标准化作业(即“两纪一化”);互控是同工种人员之间相互配合、互相监督,共同遵守作业标准。在自控与互控关系上,首先抓好岗位的自控,认真落实班组岗位自查制度和班组对标自检制度,把各种不安全的因素,控制在下一道工序之前,消灭在本工序之中;其次要抓好岗位互控,实施工种间、岗位间、工序间的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使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着想,下道工序为上道工序把关;再次是抓好上下监控,尤其是对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生产环节和作业控制点,更要加强监控力度,营造“个体自控、群体互控”的良好环境。
安全是中国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是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安全管理涉及生产的全过程、生产的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随着科技的进步、设备的更新和铁路跨越式发展步伐的加快。更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创新安全管理,确保安全,为铁路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人的安全素质、人的安全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生理因素、心理素质、群体素质,这几个素质都达标或处于最佳状态,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能发挥正常,使安全生产处于有序可控状态。而安全运输是铁路企业各项工作的中心,是铁路的生命线。安全运输能够得到有力的保证,生产任务能够及时完成,都必须依靠每一个劳动者的努力,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靠长期细致的安全教育来实现,随着铁路工人文化水平的提高,不就的将来就会实现,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铁路事业。
针对现阶段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今后我在安全上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安全规章、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安全水平。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和各类规章制度的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水平。三是事故处理全面考虑,采取措施时果断迅速,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和上级部门通报事故处理情况。对各专业事故预案,特别是现在防洪阶段的相关预案进行全面学习和掌握,出现情况及时启动,以确保事故处理快速、安全。总之,我要进一步明确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不断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正,以实际行动为铁路供电安全生产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铁路行车安全论文
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
摘要:该文简要说明心理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的关系;讨论了心理学在铁路安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通过对铁路安全管理实践的分析,说明了运用心理学进行铁路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行车安全;安全心理;疲劳;侥幸心理
法国电力公司在2000年提出的安全分析最终研究报告中指出,在70~80%的事故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分析西安铁路局略阳车务段1990—1999年十年间所发生的事故和严重违章违纪案件,在记录的51起案例中,全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可见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均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然而,由于受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人的行为状态和技能的发挥会有较大的起伏,仅靠严格的作业过程管理、严格的干部绩效考核、严格的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即便所有人员均达到培训要求,也不能有效解决行车安全问题,事故和严重违章违纪案件的当事人并不是不知道严格的规章制度,铁路人身伤亡的受害者也不是不知道人身安全的规定,可见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铁路日常管理中很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铁路行车安全心理。
1.铁路改革对职工心理的影响目前铁路正在体制改革,随着运输管理体制、运输组织方式、利益格局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从而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站段的合并、人员的流动和职工的下岗是难以避免的,一部分职工将被迫在眼前或暂时的利益上做出某种牺牲,然而一些职工却不能理解这是新设备新技术更新和信息化社会的大势所趋,心态极不平衡,大部分职工对铁路改革的期望值很高但又缺乏信心,部分员工面对合并重组及裁员普遍有危机感,有的心理压力还很重,担心自己被挤或裁下来。对于那些家中供养人口多、配偶无工作、家人身体状况不好的职工来讲,待岗、分流或离开家庭工作都无疑是当头一棒,有的职工视分流或被送铁路局劳动力调剂中心为领导跟他过不去,而产生过激、抵触、报复、紧张、烦躁、消沉等不良心理。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竞争上岗已成为优化干部队伍的必然途径,干部优胜劣汰势不可挡,少数干部面对“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心理
很不适应,面子观念、自尊心上承受不住,而产生羞愤、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
2.企业文化对职工心理的影响企业文化在铁路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铁路大部分站段还不太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意义,或者认识到了但不懂如何去实践人文管理、企业精神的培养、企业形象的塑造等一些重要工程,使得铁路内部文化建设还比较落后或不成熟,也给职工心理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比如有的铁路站段不进行科学的制度建设,管理粗糙、过分集权、官僚成风、裙带关系严重,窒息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职工心理不平衡甚至出现抵触情绪,职工与领导之间、职工之间也缺乏凝聚力,人际关系紧张。有的站段内部环境较差,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简陋,几乎不开展集体性的文化娱乐活动,职工就容易产生“不受重视,得不到关心”的心理,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能充分发挥。职工对企业没有产生亲切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班后没有良好的休闲场所和方式,职工们就会靠搓麻将、泡歌舞厅来打发时间、调节情绪。有的站段只抓生产,而忽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忽视对职工进行主人翁意识、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教育,忽视职工的思想感情,工作中没有一点人情味,只管上班下班严格考勤,新的规章制度下来只管职工背熟掌握,出了问题严厉批评和处罚,很少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忽视职工的感情、思想,要的是职工尽主人翁的义务,而不让职工享受主人翁权利,把职工当“没有感觉的机器人”,严重伤害了职工的感情和自尊,工作效果也不理想。什么时候我们才能首先把职工当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让职工得到了尊重和关心,将铁路行车安全工作“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这是一个值得站段管理者思考的问题。有的站段出了事故或严重违章案件后,不是分析造成事故或严重违章职工的思想深层原因,而是简单的总结为违反了《技规》、《行规》哪一条,然后进行严格处罚,在职工心理上形成了违
章作业只要不被发现就行,既打击了那些一贯责任感强的职工的积极性,又大大加强了违章者的侥幸心理,造成职工思想混乱,使职工的思想价值取向误入歧途。目前我国铁路不少站段的职工只知道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工资奖金满足生活需要,职工的工作动力不足,自然就难以激发更高的工作热情,也不利于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企业风气,相反还会导致一些短期行为和不良行为,出现这种状况与我们没有培育高尚的企业精神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密切关系。要确保铁路安全运输生产,必须要注重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培育铁路的企业精神。
3.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行车安全感觉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客观事物的各种表面现象和诸多属性通过人的各种感官在大脑中的综合反映。感觉和知觉二者密不可分,通常将这两种心理现象称之为感知或感知觉。在铁路这个庞然大物面前,感知觉具有它独特的地位。信号的识别、轴温的掌握、气味的分辨、旅客表情的判断等等许多方面,都要依靠我们的感知觉。可以说,铁路职工没有正常的感知觉,就没有铁路运输的安全。在运输生产过程中,有些事故是由于人的感知觉发生错误而造成的。比如调车员在光线不好的条件下执行调车作业,发生事故的概率就很大。引起错觉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心理因素,也有生理因素,错觉现象也很多,其中,以视觉错误对行车安全的影响较大,错觉会引起错误的判断,导致行动上的失误,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例如:误认信号、误听或误传命令等,为避免这种视觉错误,在接发列车、调车作业中我们必须强调了有关作业人员间的“复诵”、“互控”、“双确认”等制度。知觉具有选择性,面对纷繁多样的客观事物,人的感官能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那些特征明显的刺激进行反映。因此,在站段重要作业室设置控制台设备时,要注意设备与房间背景的协调和差别,力求简洁;揭示牌要鲜艳醒目,颜色模糊时必须及时处理;占线板要有足够的易确认的合适的尺寸,占线板上字迹工整清晰,对书写潦草必须整顿;安全提醒标语必须设置在职工必经之地,宣传用语力求引起职工共鸣。实践证明,人的感知觉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长期使用某种感觉器官或进行有目的地训练,都可以促进相应器官感知觉的发展。铁路行车工种强调熟练操作,只有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一口清”、“一手精”,才能确保行车安全。感觉器官的功能对人的机体状况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人体机能发生了变故,必然影响感觉器官正常工作,身体疲劳如此,生病不适应也会如此,一个重感冒患者,泪眼模糊,会影响视觉,可见,健康的体魄是铁路职工搞好安全运输生产的重要本钱,有病应该注意及时治疗,带病工作固然精神可嘉,可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看,从保证铁路安全生产的目标出发,我们不应该提倡。记忆是人脑对所经历过的人和事的识记、保持和重现。思维是大脑在感知和记忆基础上,对客观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的心理过程。在车站行车工作中,经常出现行车指挥人员忘记将计划变更内容及时准确地通知作业人员,或忘记传达作业注意事项,或忘记道岔恢复定位等。可见记忆和思维是铁路员工重要的心理要素,没有较好的记忆能力,就不能很好地按章办事,执行计划,没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就难以面对错综复杂和瞬息万变的多种情况而作出正确判断并进行妥善的处理。所以铁路站段有必要对重要岗位职工的记忆和思维能力作出测试,将那些记忆和思维较差的职工从核心岗位上调整下来,暂时无法调整时,应提醒相关人员加强互控、他控工作。
4.注意与行车安全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状态,按其作用或功能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注意集中,即把心理活动重点指向特定对象,对其他无关的心理活动进行抑制,不因无关刺激源的干扰而分散精力;二是注意分配,即在同时进行两种及其以上活动时,把注意有目的地指向不同对象;三是注意转移,即根据活动需要,主动有秩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基本心理条件。任何一项工作都是由多个作业环节组成的,如果作业人员的注意不集中,或过分集中而不能及时转移,或注意分配不当等,都有可能导致行车事故发生。很多事故发生表现是违章违纪,而实质是注意力分散而忽
视了规章制度。站段要有意识的培育职工注意力的集中,需要注意分配的工作环节(如遇到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冲突时)要教育职工如何掌握作业顺序,如何从制度上规范这时的互控措施,防止职工慌乱中忘记一些作业。要注意对职工要多一些人文关怀,留意职工家庭中的一些变化(如孩子上学遇挫、家庭有成员病故等)对职工注意力的分散,要教育职工对工作及生活中的琐事持良好心态。
5.情绪、情感与行车安全情绪和情感状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良好的情绪和情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充分必要条件,情绪不稳、心境不佳则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实践证明:情绪和情感良好时,人的心情就会愉快,思维也会敏捷,工作主动性和效率就高。反之,郁闷低沉的情绪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易发生失误,极端恶劣的情绪还能使人忘乎所以,做出令人发指的事情,铁路运输工作最忌带“情绪”上岗上车,铁路运输情况的判断不能有半点的分心和闪失,稳定运输人员情绪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站段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增强运输人员对各种境遇的适应和承受能力,自觉控制自己的情感与情绪,站段一线干部及工班长要热衷于创造美化身心的生活、工作、学习、语言环境,使职工置身于平等与和谐的氛围中;站段各部门、特别是政工部门要全面落实岗位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要多走访职工家庭,为职工排忧解难,争取家属对安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使职工带着良好的情绪参加工作。
6.气质、性格与行车安全良好的气质和性格是从事铁路运输作业人员实现自控的心理保证。经调查分析,不少事故与气质、性格有联系。国外铁路高度重视人在保证运输安全中的特殊作用。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国每年都通过不同形式,对铁路职工进行各类技术培训和心理状态、身体素质的检查。现阶段我国铁路还没有考虑按每个人的气质、性格分配工作,但比较全面地了解气质、性格特征,尽可能按职工的气质、性格安排工作或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培训,对保证铁路运输安全还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刘志军部长在2006年全路运输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对关系到提速安全的关键岗位,一定要择优挑选,不仅业务素质要达到标准,而且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7.疲劳、侥幸心理与行车安全疲劳是人体力和精力消耗超过正常限度所出现的生理心理机能衰退的现象。侥幸心理是由于人们对安全环境歪曲的认识,产生某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或发生某种不安全的行为倾向。
7.1疲劳、侥幸心理的表现疲劳表现为生理、心理机能下降。生理机能下降表现为肌肉酸痛,身体困乏,头痛头晕,视觉模糊,呼吸急躁,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心理机能下降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感知觉失调,记忆和思维减退,反应迟缓等。侥幸心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完成较困难或较危险的工作时,对危险的因素注意力减弱,或需要分配注意力时没有及时分配;二是偷懒的心理在起作用,主要表现为简化作业过程,在简化反应过程中往往出现愉快的表象,因为完成复杂的规定程序往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而减
弱了对复杂的客观环境的判断力;三是臆测判断,即根据不充分的推测而随意进行的判断。
7.2疲劳与行车安全大量实践证明:疲劳是造成铁路行车事故和严重违章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疲劳直接影响着行车人员(主要是接发列车作业人员)的注意力,容易造成误听、误传车次、股道,忘办、错办闭塞、信号,忘扳、错扳道岔,信号、车速、距离判断不准等后果,一旦各种原因偶合,就很可能造成事故。铁路运输工作中,客货列车运行速度高、噪音大,露天作业自然环境条件差,职工连续工作时间长,加之安全正点要求高,使生产和管理人员心理压力大,耗费的身心能量多,极易产生疲劳。生理上“不能再干下去”和心理上“不想再干下去”情况的出现,轻则使工作效率降低,重则因判断失误或操作不当而导致事故发生。因此,研究和减轻疲劳,对保证行车安全有重要意义。
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疲劳,我们要尽可能消除疲劳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具体可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上班前必须充分休息,休班时间要合理安排。休息是消除疲劳的核心措施。
(2)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劳动环境,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3)要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吸引职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将职工从酒场、牌场吸引回来。
(4)高质量制定作业计划,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避免疲劳。
(5)如果工作时间和劳动条件一时难以改变,则疲劳时必须增强自控力,靠意志来克服,并加强他控和互控,同时,可以通过设置监控设备来减少因作业人员疲劳引发的事故。
7.3侥幸心理与行车安全任何人主观上都不愿意出事故,但有时为了满足其他需要,而表现出不安全动机,产生侥幸心理。因为以前有过此种行为而且获得过成功,所以盲目地认为今天这样做还应该能够成功,或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以盲目地认为今天也不会发生。正是这一念之差、心存侥幸,往往造成行车事故或人身伤亡事故,侥幸心理的克服方法如下:
(1)侥幸心理往往是自身懒惰产生省事、省力的念头,所以才出现违章违纪行为,所以克服侥幸心理的办法就是教育职工按规章办事,自觉地遵章守纪,加强作业中的互控工作,并能经常发现不安全因素,同时对不安全的行为自觉抵制。
(2)不断结合各种事故案例进行安全教育和定期培训,使广大职工安全意识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3)树立典型示范,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光荣,违章违纪可耻”的观念。
(4)加大制度和纪律的约束力。
参考文献:[1]韩买良.铁路行车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2]方晨,林瑞耕.接发列车安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3]TB1699—85,铁道部铁路车站行车作业人身安全标准[S].建国.中间站行车安
全管理[D].兰州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6.[5]高京山.安全责任意识教育手册[R].西安铁路局2006.任建国:(1967—)男,陕西乾县人,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成教部主任,硕士
研究生。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任建国
第四篇:铁路行车安全论文
铁路行车安全论文
列车脱轨是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严重事故。据统计,我国全路重大事故中,列车脱轨约占总事故的70%,其比例之高,在国际上罕见,国内前所未有。为此,中国铁道学会安全委员会与铁道部安全监察司共同邀请路内从事安全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和铁路第一线的安全管理工作者召开了“防止脱轨事故及确保客车安全学术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分析了造成列车脱轨的原因,认为大多与列车/轨道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关。北美铁道协会(AAR)、国际铁路联盟(UIC)和原日本国铁部都得了重要成果,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们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铁路安全研究方面的基础较薄弱,缺乏必要的试验条件,列车轨道系统安全性评定和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不够完善和健全,存在不少漏洞和缺陷。对货车与脱轨有关的部分参数影响安全性能的关系研究不够,甚至有些失控。为了减少脱轨事故,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加强对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能、安全监测和保障技术设备的研究等。为此,应积极开展下列研究工作:
1.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
为了科学、准确、公正地评价各种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建议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东郊环行试验基地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所有新研制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鉴定试验都要在这条试验线上进行。
在轨道平顺性良好,曲线类型较少,半径较大,线路条件不固定的情况下,不可能正确、全面、客观地评定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因此,有必要参考北美铁道协会“AAR Ml00l货车性能试验分析评定标准”、美国“FRA轨道安全标准”、国际铁道联盟“UICOREB55车辆扭曲刚度检验标准”以及“德国机车车辆批准上道验收试验标准”的要求,建设我国用于试验评定机车车辆通过不平顺轨道和各种典型曲线的安全性能,以及检验车辆扭曲刚度等的永久性专用安全性评定试验线,使我国机车车辆安全性能评定试验工作得以规范进行。
2.尽快建立、健全和修改完善我国机车车辆轨道安全管理和试验评定方面的规程、规范
我国至今无自己的轨道、车辆状态的安全监控管理标准。现有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评定等标准中没有评定与脱轨关系密切的车辆扭曲刚度和通过各种轨道不平顺时的安全指标、侧向力允许标准等安全性能规定,对曲线通过安全性评定的标准也只是参照国外的标准,是否符合我国轨道实际的横向承载能力,没有通过试验验证;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转向架、车体振动加速度等的取值和评定方法,也未进行过系统深入的试验研究,与AAR的5ft距离窗移动平均和欧洲铁路2m距离窗移动平均(也有用时间窗的)等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这对于正确评定机车车辆的性能关系极大。这些问题都必须认真研究。
3.重视对已有货车运行状态的安全监测管理工作
我国货车在曲线圆缓点区、反向曲线夹直线段的脱轨事故一直不断发生;近年来,又接连多次发生空货车在状态良好的直线段脱轨的事故。因此,除应研制新型货车转向架外,还应积极研究推广识别车辆性能不良、有潜在脱轨倾向的办法和仪器,积极推广监测货车超偏载、扁疤、严重周期性减载等地面的安全监测系统。
4.大力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方面的系列研究
世界各国在车轮脱轨原因、防治措施以及安全监测管理技术、安全规程、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是建立在列车/轨道动力学和轮轨相互作用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铁路科学研究、管理层对脱轨机理的认识,提高我国列车/轨道系统的安全性,必须重视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等专业基础方面的研究。其重点有:
车辆、轨道状态和构造参数,列车装载、编组、操纵等对脱轨安全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监测管理技术和设备。
减少脱轨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建立、修改、完善列车脱轨系统安全监控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
对脱轨机理、安全性评定指标和评定方法的试验研究。
5.组建铁路安全技术研究和监测中心 为确保和强化安全,铁路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和监测中心,特别是在企事业单位(包括科研单位)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后,铁路就没有专门的单位来从事安全研究,以及对新旧设备在运用前和运用中的监视和测试工作。要临时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只能解决一时性的问题,不可能系统地解决问题。
回顾发生的各种重大事故,不少都是预防不力,缺乏系统与必要的监测和监控,因此,成立全路性的专门从事铁路安全研究和监测中心是铁路长治久安的需要.
第五篇:铁路施工安全管理路径分析论文
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1安全技术措施、方案不全面,缺乏针对性、不具指导性
部分铁路施工企业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方案,未能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施工的环境、施工的方法及劳动力的组织,以及危险源的级别,充分考虑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轻重、详略有针对性的制定,而是根据设计文件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摘录部分内容,甚至简单地摘录罗列几条现行的规范、标准,根本起不到指导安全生产的作用,从而不能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危险源控制理论要求在每个单位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根据设计资料及现场调查资料,准确辨识危险源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形成危险源清单,以此对施工技术人员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方案起到引导作用。故此,危险源未辨识或辨识评价不准确,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此外,工程技术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责任心差也是产生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
2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
根据目前铁路工程的施工管理模式,铁路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分布,即集团公司级(集团公司指挥部)、公司级、项目部、架子队,各层次的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实施安全监督检查时,对其检查监督指导的重点不明确,也即对危险源分布及对危险源的分级评价和分级管理,以及自己对各级危险源的主要控制责任不明晰,以至于有的上层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时,往往将重点放在检查一般危险源,而多数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却无人问津,而很多施工现场架子队的安全员身兼数职、形同虚设、专业水平低下,不能熟练掌握现行的规范和技术标准,使施工现场许多显而易见的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纠正和消除,为日后的安全事故种下祸根。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未建立或落实完善、系统的危险源辨识及控制管理的办法或制度,或未将危险源监控责任细化、分解至各层次和部门,致使安全检查流于形式,起不到安全控制和指导作用;2)未按规定要求配备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3违章施工现象时有发生
违章施工,突出反映在铁路营业线或临近营业线施工中,施工前超前超范围准备、施工中挖断电缆、爆破损坏行车设备、作业车辆溜逸、轨道车辆违章行驶、施工后线路未达到临时补修标准及放行列车条件违章放行列车、开通后整修线路不及时、机械和料具侵限等。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未严格执行相关铁路安全生产规定和有关规范、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现场安全管理粗放等。
4随意变更安全防护设施设计
在铁路营业线或临近营业线施工中,为了维护行车基础设施、设备稳定可靠,确保行车安全,对需要进行防护的重要基础设施、设备,设计部门给出了安全防护设施设计,且一般安全保证系数较高。但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成本支出,把临时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施工完毕后便成为废弃工程)工程视为一项可变更项目(且变更往往不作实质性检算),向“安全保证系数”要利润。例如,2007年9月16日21点05分,中铁某局集团公司施工的胶济客运专线ZH-3标段在大路框架桥D4KK183+214.02段基坑开挖中发生路肩坍塌,致使下行线路运行的货物列车发生脱轨,造成12节车厢脱轨倾覆上行线中断行车13小时35分,倾覆车厢基本报废。其事故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在防护桩的施工中偷工减料,将原设计桩长18米多,实际破检4个桩,最长的14m,最短的只有10m,缺少竖向主筋和箍筋。类似案例不胜枚举。造成随意变更安全防护设施设计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只凭经验主观臆断,以至于在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中,未严格按照监控管理程序执行,最终酿成事故。
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精细化管理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人员安全精细化管理与配置
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精细化管理,必须首先做好人员安全精细化管理与配置,并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施工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切实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工作,把安全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坚决避免追求快速施工而导致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2)提高认识与全员、全过程参与相结合,在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注重全员参与,培训工人以及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增强工人和职工的安全责任感。3)加强学习与强化培训相结合,通过安全培训,使员工了解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本行业的安全要求与特点,掌握各自的安全职责,了解他人的安全职责;通过技能培训,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安全控制要点和安全操作要求,掌握各种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办法。4)思想教育与惩罚激励相结合,对于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差的员工,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对于经教育不改,违纪违规现象严重,多次主观违规者等,解除劳动关系或辞退,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5)健全制度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6)建立人员信息安全台账,做好人员选拔与配置。
2规章制度精细化
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首先应制定精细化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落实各级人员责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使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具有清晰的管理流程,将职责细化、分解至各个部门、人员;制度的操作性和执行力强,便于各级人员参与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应力求细致全面。要通过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来规范各项管理程序,统一管理思路明确管理职责,还要通过完善和优化规章制度,来优化管理程序和方法,使其精细化,做到管理标准明确,工作标准明确,操作规程明确,努力使规章制度更加完美和精细。
3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精细化
准确辨识、分析和有效控制管理危险源,是施工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危险源管理精细化应从危害因素辨识过程精细化和危险源监控管理精细化两方面抓起。危害因素精细化辨识,应在充分掌握铁路工程各项目和各工种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适用的方法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分析,遵循危险源管理系统的动态性原则,以确保危险源管理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实效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精细化,应将危险源管理系统制度化,并纳入到企业规章制度体系中来,实行严格细化管理。
4设备与临时工程安全精细化
机械设备安全精细化应做到正确选择机型,合理调配,实现机械设备安全动态管理;正确使用并及时保养机械设备,确保设备在完好状态下安全运行;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制度化、规范化,设备管理责任明晰,并注重强化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使用、维护、保养严格按规程办事;细化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台账,使投入到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管理状态中。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精细化管理,应首先做好防护设备设施的设计安全管理,设计单位应规范防护设备设施的设计,落实设计单位、人员安全责任,其次应严格防护设备设施的施工安全管理,加强施工前的方案评审、施工中的检查监督和防护设备设施使用中的跟踪监测控制,把原来的粗放式管理转到精细化管理上来。
5施工安全的信息化管理
铁路施工企业应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监控技术以及先进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方法,全面实现企业网站安全信息发布、铁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安全隐患网络辨识、安全人力资源配置等。运用现代通信、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和监控技术指导、服务于铁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建立高效灵敏、反应快捷、运行可靠的信息体系,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