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与错——学习“八个学习习惯”有感

时间:2019-05-13 23:2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与错——学习“八个学习习惯”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与错——学习“八个学习习惯”有感》。

第一篇:对与错——学习“八个学习习惯”有感

对与错——学习“八个学习习惯”有感

人生是一张变幻多端、疑难重重的试卷,每一道题都会使我们面临困难的抉择,或对或错,那都会成为我们吸取经验的一页。一路上,带着无数次错误的经验,无数次在错误中觉醒,一步步走向对的那头„„

在学习“八个学习习惯”中,整理错题集的习惯令我受益匪浅。数学是我最不擅长的科目,看到那一连串复杂的数字和令人烦心的公式就令我懊恼到了极致。“一步错,步步错。”数学老师说得对,在解答一道数学题时,算错了一步,就会全军覆没。在学校的鼓励下,我开始坚毅地面对数学的错题。在每一次练习和作业中,我把所有错题都抄在了笔记本中,请教同学或老师把它解答出来。每一次把错题重新解答正确后,我都会有一种难以言清的满足感。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犹如施展魔法一般奇妙。

在一次月考中,题目是证明三角形全等,但是无论我怎么想也还是找不到证明全等的条件。最后,那道题被打上了一个鲜红的叉号。老师在课堂上仔细的剖析了整道题,它需要一步步的利用已知条件求出证明全等的条件,最后才证明全等。我把每一步解答步骤都记在了错题集里,那本错题集里满满的题目,包含着我从错误走向正确的努力。

可是我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习惯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收获。期末考试的数学试卷上大部分题目对于我来说都记忆犹新,和错题集的题目几乎相同。虽然条件和数据都变了,但原理还是一样的。一张大大的卷子,我做得满心欢喜。最后的分数,让我激动得热泪涟涟。从错误走向正确,也让我从失败走向成功„„

每一本错题集都被我小心的珍藏着,那是我曾经的错误,但绝不是耻辱。相反,它们是我终生受益的警示和逐步累积的经验,它们给我铺设了一条漫长而平坦的路,把我引向对的终点,引向成功的堡垒。

“八个学习习惯”告诉我,人生不怕留下错误的印记,只怕没有吸取对的教训;“八个学习习惯”劝诉我,铭记所有的错误,才会有机会让“对的”住进你的记忆里;“八个学习习惯”提示我,学习中、生活中总会有对与错的并存,只要勇敢越过错误的障碍,“对”就会在不远处守候着你„„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城东中学初二:sy、夕瞳

第二篇:八个良好学习习惯

八个良好学习习惯

奠定学生成功人生的八个良好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英国哲学家艾蒙斯说:“习惯要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因为健康来自于好的生活习惯,疾病来自于不好的生活习惯。习惯有好有坏,好习惯会使人获得成功和幸福,坏习惯会导致人生的失败与不幸。所以,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的也很自然的就能发生作用,就会成为我们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正如洛克所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甚至一个人的习惯往往归结与自己的好习惯。”因此,教书育人,最首要的不是教书,即不是要教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那么中小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文在多年实践和调查研究基础上试简单介绍。

1、读书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本质而言,我们教师其实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学生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近几年我国的高中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已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课外阅读的习惯。要学好知识,光*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2)预习与复习的习惯。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2、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独立思考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

3、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学习中特别是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就不可能学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让学生切记“一心不能二用”。

4、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新课程明确要求我们,应该让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5、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低年级特别是小学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掌握概念的过程一般以认识具体实物为起点,先形成表象,然后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长持以久,“勤思勤动”的习惯就会在“乐”中逐步形成。

6、大胆发言,敢于质疑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7、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而且应先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做完作业,先验算,发现问题再看书,看例题对照检查,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如果教师和家长能长期这样要求我们的学生,那么就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8、练后反思与总结归纳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准备各种考试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再者,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重要的,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培德曼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就会收获一种幸运。”因此,培养起学生良好的习惯,他们就会从这种习惯上获取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精神财富。八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必将奠定学生成功美好的人生。

第三篇:八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读书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本质而言,我们教师其实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近几年我国的高中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已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课外阅读的习惯。要学好知识,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2)预习与复习的习惯。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2、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独立思考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

3、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学习中特别是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就不可能学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让学生切记“一心不能二用”。

4、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新课程明确要求我们,应该让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5、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低年级特别是小学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掌握概念的过程一般以认识具体实物为起点,先形成表象,然后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长持以久,“勤思勤动”的习

惯就会在“乐”中逐步形成。

6、大胆发言,敢于质疑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7、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而且应先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做完作业,先验算,发现问题再看书,看例题对照检查,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如果教师和家长能长期这样要求我们的学生,那么就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8、练后反思与总结归纳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准备各种考试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再者,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第四篇:学习两个习惯有感

学习两个习惯有感

-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善于观察、思考,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现在的科学课上我们欣喜地发现,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孩子们会大方地发言,详细地描述物体的特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了。但同时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一些不和谐的场景:当学生连实验要求还没听清楚,就急着要动手;同学还没发言完,其他同学就急着举手,喊着要发言。叫起一位让他复述刚才同学的发言内容,却一无所知„„

学生在活跃的科学课堂里,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在科学课堂上,学生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点燃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情感,才能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作为科学老师,我们用什么来“叫醒”孩子的耳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一、授予技巧方法,指导学生倾听。

小学生年龄小,对“倾听”这个概念不理解,老师不给予技巧、方法上的指导,很难做到认真倾听。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从以下三方面给予指导。

1、细化要求,明确倾听。

学生第一次上科学课对科学课堂的倾听习惯不清楚,所以老师在一开始就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倾听要求。我主张“倾听五要求”即倾听时做到:一要耐心,每次听完别人的话后才能发言,中途不随意插话。二要专心,倾听时要听清老师和同学说的每一句话,一心一意,不能分心;三要细心,仔细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不重复别人的想法,善于发现发言中的错误,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四要虚心,当自己观点的确有错时要虚心接受,不断完善,乐于接纳别人不同的意见;五要用心,辨证地听取他人的观点,边听边分析,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不盲目迷信。教师要将“倾听五要求”写在醒目的地方,每节课提醒学生,督促强化。

2、教师示范,学会倾听。

古人云:身正,则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教师的言谈举止是学生模仿的典范,最终都将影射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中。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就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当学生发言时,老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开小差,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倾听同时配合专注的眼神,赞许的目光。教师这种认真倾听的习惯,无意中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必要时教师要用言语或行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模仿这种倾听。真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教师点点滴滴的示范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倾听。

3、师生换位,提高倾听。

科学课堂中有很多学生汇报介绍的机会,我们可大胆地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当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时,常会因新鲜

感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在教学中,笔者时常让学生换位当“小老师”。

比如学生为自己的小房间装上灯后,本人就请听得认真的学生上来介绍怎样设计

和使用各个房间的灯。为了争取到自己上台的机会,下面的学生就听得非常认真。

有时他们还充当裁判,评价“小老师”的表现。因为有任务在身,听得尤其投入。

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汇报哪些材料是导体,哪些材料是绝缘体时,台下同学唯恐

漏下一个字,都竖着耳朵听,最后一个同学连发音不准都被他们听出来了,真让

人佩服。

二、创设生动情境,吸引学生倾听。

学生倾听的效率跟我们老师上课质量是成正比的。孩子天生好奇,面对生动

活泼的动画片,一坐几个小时,听得津津有味,哪怕你赶他也无济于事。怎样能

让学生听科学课也像看动画片那样投入呢?最主要还是应该将我们的科学课上

得像动画片那样生动,尽量利用丰富的语言和多彩的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科学

情景,吸引他们倾听。

(1)善用语言,丰富情景。

面对抽象的科学概念学生容易犯困,这时教师如果善于运用语言给抽象的科

学内容赋予具体情节,主动吸引学生前来研究,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上次我上《食物中的营养》时,开始让学生直接介绍各种营养,学生对

抽象的“蛋白质”、“脂肪”等概念显得毫无兴趣,学得索然无味。我一看大家精

神委靡,情况不妙,急中生智,即兴编了一个“营养家族”的故事。学生一听有

故事,马上来劲了,原先窃窃私语的几位也立马全神贯注,侧耳倾听起来。我给

几种营养成分冠上“先生”“小姐”之名,于是“蛋白质先生”、“维生素小姐”„„

像动画片一样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同学们别提听得多带劲,连下课了还在那里互

相表演着。这么一个细微的语言情景扭转了整个课堂,真是四两拨千斤。

(2)巧用媒体,拓展空间。

媒体往往可以拉近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把原本只能凭借语言来描述的抽象画

面具体化,形象化,生动的媒体情景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提高倾听的质量。

例如《动物的卵》这一课光凭老师讲解没办法让学生准确地知道各种动物卵的样子,更没办法想象出动物交配情景和受精卵的变化。于是我课前准备了丰富的视频和照片资料,当学生看到动物为了繁殖做出的各种各样交配活动,纷纷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竖着耳朵听得特别认真。最后学生观赏鸡蛋孵化的整个过程时,个个全神贯注,对动物卵的惊人变化显得欣喜无比。

(3)生活情景,平添趣味。

科学的内容很多来源于生活,最终运用于生活。生活情景对学生来说再熟悉

不过,在科学课堂中恰当地引入生活情景,往往能平添一份独特的情趣,吸引学

生倾听。

在《电》单元我们创设了“小小统计员”、“做个小电工”、“电工找错比武”、“开关设计师比赛”、“房间电路安装比赛”等丰富的生活情景,在《食物》这单

元还创设了“为食堂设计营养菜谱”、“厨房妙招”、“走进超市”、“旅游饮食”等

精彩的生活情节。这些熟悉而又新颖的生活情景拉近了生活与科学的距离,吸引

学生积极投入,由被动倾听变成了主动倾听,提高了倾听的效果。

三、完善评价机制,督促学生倾听。

科学的评价机制将有效的督促学生倾听,确保课堂良好的纪律,提高课堂效

率。因此我们首先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建立和完善一个科学而实用的倾听习惯评价

机制,提高倾听效率。

评优奖励,激励倾听。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需要激励,激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

力的80%-90%。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

激励、唤醒和鼓舞。”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能做到认真倾听的学生给予及时地激励,如“你是个懂

礼貌的好孩子”“你会尊重别人,耐心倾听,真不错”。对于不能做到认真倾听的孩子给予引导。小学生都比较好强,只要我们教师用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往往能

收到较好的效果。有时,教师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高举的拇指,小脑袋上轻轻

地一拂,都会引发他们内心的快乐,更专注地倾听。除了教师给予评价,也可以

让学生互评,每节课四人小组互相监督,在课堂结束评价时,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表扬上课认真倾听的同学并授予“科学小绅士”称号。这些学生不仅拥有光

荣称号而且在科学实验中给予奖励,比如可以享受多拿材料,优先实验,参观实

验室等特别待遇。这些优待往往能极好地激励学生倾听,达到强化的效果。

长期培训,巩固倾听。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毕竟我们面对的还只是一

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的克制力相对比较薄弱,可能我们才提出倾听要求回头

他就忘了,所以要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得坚持不懈地培养。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倾听的要求,笔者将“学生倾听习惯长期

培训计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养成“老师和同学讲话时认真听,听话不随意

插嘴,听后再发言,发言先举手”等外在行为习惯;第二阶段逐渐在此基础上学

会“边听边记忆,听后复述内容概况,发言不重复,提高听力记忆能力”。第三

阶段就要“边听边分析,听后善于发现问题,拓展思维,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提高倾听思辨能力”。我们要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倾听习惯,逐步提升,持之

以恒。

(3)行规学堂,培养倾听。

尽管教师采取各种激励手段,配合种种培养方法,每个班难免总有几个孩子

坐不住,听不牢,这些手段方法在他们面前显得毫无作用。面对这些孩子,笔者

开办了“科学行规学堂”来专门训练他们。起初没有很好的训练计划,效果不明

显。后来偶然得知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有一种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方

法——给学生读书听。根据他的方法笔者制定了专门的“听读训练计划”来培养

学生的倾听习惯。在培训过程中,老师给培训者读一些科学知识。据《儿童心理

学》介绍7-10岁学生注意力可集中20分钟左右,10-12岁可集中25分钟左右,因此教师要求中年级的培训者从最简单的安静听5分钟训练起,逐渐做到安静听

10分钟,以达到安静听20分钟为通过。而高年级的培训者从最简单的安静听10

分钟训练起,逐渐做到安静听20分钟,以达到安静听25分钟为通过。如果学生

在开始听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安静,就需每日更换科学内容,反复强化。有关的心

理学实验研究发现一个良好的习惯至少需要一个月和两个月强化才能真正培养

起来。因此这个过程也要强化一个月至两个月不等,根据培训者具体情况而定,尽量利用课后的时间。强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倾听能力的变化,如果有明显

提高,就要适当地表扬他,给他信心,甚至可以评他为“科学小绅士”,让他体

验成功的喜悦。

俄罗斯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你有了好的习惯就会享受不尽它的利

息,你有了坏的习惯就一定会偿还不完它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

让你订好的计划破产。”教师应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创造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唤醒学生倾听的欲望,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希望我们的学生不仅会在课堂上活跃地发言,更会全神贯注地倾听,真正把学生的耳朵”叫醒”,让学生做到说而不乱,听而有效。

第五篇:学习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心得体会

学习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着眼新形势,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学习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基础上,联系工作实际,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自身价值,把“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是非观念贯穿于工作的各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关系,在“名”与“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经受住考验,使核心价值观真正触及自己的思想灵魂,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讨论,能够使自己进一步深入了解本职工作的重大意义,激发自身工作热情,追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锐意进取、秉公执法的敬业态度。

能正确处理公与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工作期间,处理好个人事情与单位工作之间的关系。做到个人的事情不要到单位去办,不能用单位上班时间去处理个人的事情;不把个人问题引起情绪的变化带到工作中去;坚决做到个人的事情不能用工作时间完成,个人的情绪不影响工作,要有一颗钉子精神,放在哪里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要正确对待批评,虚心接受批评、监督。要时时刻刻开

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对自己的问题反省、反思,错了要及时改正,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要时刻牢记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工作中要正确理解个人的荣辱不能与集体的荣辱相违背,要正确理解对待个人的荣辱只是集体荣辱的一部分,不能因为个人的荣辱就对组织、单位、集体有看法、意见,要有大局意识,团队意识。

总之,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落实到实际中去,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正确处理好公与私、荣与辱、对与错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能在工作中讲原则,懂立场,就能明辨大是大非,为我们祖国的伟大事业奉献青春和力量,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脚踏实地地履行着工作职责,满腔热情地为人民服务,就能早日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下载对与错——学习“八个学习习惯”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与错——学习“八个学习习惯”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心得体会

    学习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大着眼新形势,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学习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心得体会(最终定稿)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大讨论发言材料 要正确处理好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关系,联系工作实际,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自身价值,把“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是非观念贯穿于工......

    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我不仅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而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书写姿势及习惯对儿童自制能力及稳定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具......

    学习习惯范文

    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

    学习习惯

    什么是习惯?七年级政治书上已经告诉我们“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后不易改变的态度和行为。”播种好的习惯,就会收获好的果实。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总以某种固定方......

    学习习惯

    小升初应该养成的九种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 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并把新问题带到课堂上,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听老师讲解。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

    学习习惯

    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基本要求:会听讲,会学习,会做作业。 (1)听讲:即做好课前准备,细心倾听老师的讲解,耐心倾听同学的发言,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2)会学习:“未来的文盲......

    学习习惯

    一份关于“北京四中十大学习习惯”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北京四中是北京市重点高级中学,创建于1907年,是北京市首批高中示范校。1998年北京四中被教育部首批认定为全国中小学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