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专项工作方案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专项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豫政〔2012〕25号),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根据省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以下简称集群)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实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坚持统筹兼顾、市场主导、突出重点、分级培育的原则,立足资源、产业优势,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以产品研发和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为关键,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工作力度,迅速将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有利于促进消费升级的集群做大、做强、做优,为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支撑。
二、目标任务
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重点培育发展200个左右的集群,通过政策扶持,使集群规模进一步扩大,集群销售收入达到1万亿元左右;基地建设成效明显,集群原料自给率达到50%以上;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集群带动农户数量达到1000万户以上,带动农民年增收100亿元以上;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新产品的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明显提高,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
三、实施步骤
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12年10月—2013年12月,重点是抓集群的项目建设,通过实施新上项目和扩建项目,提高集群内龙头企业的加工能力,扩大基地规模,健全市场体系。力争到2013年年底,建成或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第二阶段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持续推动集群规模扩
大的基础上,重点抓新产品研发、品牌培育及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推动产品结构升级,提高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并培育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集群的培育由省、省辖市、县三级负责,省培育80个左右,重点培育优势主导产业、高成长性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和规模较大的集群;省辖市、县(市、区)培育120个左右,重点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
四、重点工作
(一)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新建或扩建农产品加工项目,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引导有实力的非农企业或集团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大企业强强联合、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功能互补性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购并重组、参股控股、改制上市等形式,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群体。
(二)建设一批高标准原料生产基地。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环保的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以优质专用小麦、玉米和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以黄河滩区奶牛、豫南肉牛、豫西南豫东肉羊、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产业带以及豫北肉鸡、豫南水禽等为主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豫东南、豫西、豫北为主的花生、芝麻基地,沿淮油菜基地,豫西及沿黄故道苹果基地,信阳、南阳桐柏茶叶基地,焦作、南阳中药材基地。
(三)逐步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构建有利于集群发展的市场流通体系。规划和建设一批区域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加快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开设连锁专营店或直营店,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和农超对接。
(四)开发一批新产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科研投入,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
中心等各类研发中心,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着力研发一批附加值高、符合消费升级需求的新产品。
(五)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以龙头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产品。发挥区域内龙头企业品牌优势,整合品牌资源,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加强对自主品牌的保护和宣传,将知名品牌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增强企业和全社会保护自主知名品牌的意识和责任。
(六)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不断完善人才使用激励机制,积极吸引汇聚国内外农产品加工界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来豫工作、创业。通过高校深造、出国培训等方式,对现有重点龙头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定向培养。依托相关高校设立农业产业化人才培训基地,对龙头企业经营管理和研发人才进行定期培训。引导龙头企业与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各类人才。
五、扶持政策
(一)用地政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要优先用于集群内加工型龙头企业,集群享受产业集聚区的优惠政策;流转的土地要优先用于集群内基地建设;种植类基地配套设施用地和养殖建设用地纳入设施农业用地范围。
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二)用电政策。支持集群供配电设施建设,优先保障集群生产用电需求,并给予优惠政策。对集群内龙头企业用电较为集中的大户实行用电直购政策。责任单位:省电力公司。
(三)财政政策。按照豫政〔2012〕25号文件精神,对集群内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新建生产线和购置低温运输工具的贷款给予贴息;对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购置设备给予资金补贴;对与集群相配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给予资金补助;对命名授牌的集群给予相应的奖励。
责任单位:省财政厅、农业厅。
(四)金融政策。金融机构要扩大信贷规模,尽可能满足集群发展的资金需求。将集群内建立原料生产基地的经营主体(包括农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纳入保险范围,其保费由财政和经营主体共同负担。扩大龙头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加强对符合上市条件涉农龙头企业的培育,优先列入上市计划;支持已上市的龙头企业通过配股增发、发行可转换债券等进行再融资。
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人行郑州中心支行。
(五)物流政策。加强农产品市场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构建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市场流通体系,将农产品初级加工品纳入“绿色”通道政策实施范围,降低龙头企业的运输成本。
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六)科技政策。对集群内龙头企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给予补助。对集群内龙头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开展评奖活动。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集群发展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落实政策措施;要将该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范围,定期进行考核。
(二)建立领导联系制度。每个集群都要确定1位领导作为联系人,及时了解集群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积极认真解决遇到的新问题。要将集群发展情况列为联系领导的年度考核内容。
(三)开展集群认定工作和巡回观摩活动。每年年底按照集群的基本标准和条件认定一批集群并授牌。每年组织1次全省性的集群巡回观摩活动,推广工作做法、经验,及时查找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推动此项工作深入开展。
(四)营造发展氛围。各地要切实加强制度、机制创新,着力营造加快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各有关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责,为集群发展提供便捷优质服务。要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要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加强集群建设的重大意义,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加快集群发展的浓厚氛围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
一、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的概念
从产业集群实践和已有的理论研究看,产业集群有两个基本特征:地理邻近性和产业关联性。地理邻近性反映了构成产业集群的各主体在空间上是相邻的,产业的关联性反映了构成产业集群的各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产业集群的优势于集群内部各主体的互动,理论界对产业集群内在机理的各种解释,如协同效应、网络效应、合作创新、知识溢出和外部效应等都是产业集群各主体之间互动的结果。波特认为,产业集群代表着一种合作与竞争的组合„,合作与竞争一般是建立在它们之间交易的基础之上,目标应该是促进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质量。地理的邻近不仅有利于交易主体之间相互了解,增加互信,加强合作,而且也便于了解竞争对手,知己知彼,营造了一种竞争气氛。可见,地理邻近性为产业集群的互动创造了条件,而产业关联性是集群内部互动的基础。产业集群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产业集群互动不仅包括集群内部互动,也包括集群内企业与集群外企业以及集群与集群内成员之间的协作与竞争。
相比传统规模经营和产业环境优化理论,产业集群提供了一个组织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农业产业化集群是在地理相近地域出现的、农业与相关产业相互支持的组织结合体,故农业产业化集群也具有一般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但是农业产业化集群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既具有农业生产的技术特征又具有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化特征。从目前典型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历史来看,农业产业化集群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所依托的组织形式也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在一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针对本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产业集群模式,使该产业集群模式能够更充分地促进该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提升涉农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提倡农业产业化集群现实意义
(一)农业产业集群化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1.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引致产业的提升,带动农村城镇化和农业工业化发展。在产业集群化过程中,由于相关产业不断聚集,所以人口与资本也不断向产业区集中,使农村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化的关系明显呈正相关性。产业集群化与农村城镇化是一种互动互利、相互依存、同生同长、共生共荣的关系。2.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产业化集群的不断发展,促使企业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发展。特别随着生产销售等网络化的发展,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诸多环节逐步配套,产业化集群所带来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生产领域的不断扩展必将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样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流、就地转化和劳动力价值提升。3.农业产业化集群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农业区域布局和农产品加工转化进行全面调整的过程,也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向深度进军的过程。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可以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避免分散的农户自发调整结构所带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
(二)农业产业化集群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实现规模经济,形成区域企业和产业竞争优势。Isard(1956)认为集群经济其中一个形态就是地方化经济(localiozationeconomics)。许多相同性质或相近产品间的关联关系使企业集中在一个区位中,使该地区因某一产品或者若干产品增加而获得经济的发展。集群中的纵横交织的产业联系和合作,容易使企业获得产业竞争优势。产业通过在地理空间集聚并相互联系而形成产业集群,并产生集群效应,这种集群效应既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基础,也是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和集群竞争力提高的内在动力。
2.充分利用外在效应,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集群效应的优势集群内各企业共同分享公共资源从而产生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分享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利润,形成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3.农业产业集群有利于集群内组织形式创新。产业集群是在共同的区域和产业文化背景下,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经济网络关系,其可以强化合作,增强诚信度,形成良好的集群社会资本,降低企业间合作和交易成本。集群社会资本,即指集群内企业间长期互动形成的、基于网络关系的信任与合作的能力,是集群企业互动的“黏合剂”,从而使得集群企业发挥单个分散企业无法发挥的群体合作优势,是产业集群可持续成长的关键要素。农业产业化集群的社会资本实质上是一种能力,其基石是信任。集群的社会资本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而且伴随着市场的需要更有利于集群内的产权激励和其它组织形式的出现。
4.农业产业集群能够促进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进而实现区域创新。首先集群加剧区域内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追赶效应”;其次,知识外溢和扩散有利于相关企业采用新的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并能够引起生产率提高。对于默示知识,一般只能通过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来传递,有理由相信农业产业化集群使企业能够充分运用区位邻近优势,获取有关知识。越来越多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发现,外部的信息交换及协调对于成功创新非常重要;再次,众多企业集群在一个地区内,互相竞争又互相学习,能够降低匹配费用,使协作成为可能,这样加强了区域创新能力和提升了区域竞争力。5.农业产业化集群有利于塑造地域品牌。大量企业集群容易产生地方品牌效应。产业集群生产的一些主要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特别是新兴产业集群(包括农产品服务等涉农产业的发展)生产的产品因其创新活动更具影响力,具有更高的知名度,从而形成地域品牌。当农业产业集群在某一个地方进一步集中,会反过来提高和促进当地农产品品牌化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提升品牌化地域产品的知名度,提升品牌化地域在投资者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从而促进品牌化地域的综合协调发展。
三、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
在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已经较为成熟,一些依托农业产业集群的特色农业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如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葡萄酒产业集群等。
波特(1998)分析了加利福尼亚葡萄酒集群的结构及其竞争优势。该集群包括了680家商业酿酒企业和几千个葡萄种植园,以及众多的葡萄储存、灌溉和收割设备、包装器材提供商、专业化的公共关系和广告公司、消费类租贸易类的酒类出版物企业。文献显示国外已被广泛研究的农业产业集群包括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丹麦的养猪产业集群、比利时的养鸡产业集群、智利的苹果产业集群。
与国外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相比,我国的农业产业集群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的许多地方出现了农业产业集群现象,如河北清河羊绒集群的羊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云南斗南的花卉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1/
3、山东金乡的大蒜占到了全国产量的1/4和出口额的70%等等。这些产业集群是以某种农产品为核心,集中了专业的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以及科研、服务机构,它们以专业化和规模化取得独特竞争优势。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基本模式
我国许多地区已经产生和正在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其以乡村农民企业家、城市科技实业家、外资、港台资本家和国有企业等为驱动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以不尽相同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农业产业集群基本上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两种,其中以农业科技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存在的农业集群总数已达到440多个。从主要类型和相关问题角度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模式: 1.通过农业工业化生存方式建立涉农业产业化集群,并形成专业化小城镇。例如山东寿光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蔬菜生产、蔬菜批发、种子生产等不同生产企业、服务企业集群;广东东安的农林牧渔产业群,已形成的优势农产品规模集聚区有淡海水产品、畜禽产品、林果蔬产品、特经产品和粮棉油产品五大板块和相应等级群群落。2.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化示范集群。陕西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杨凌的农科教整体优势,经过6年多的发展,从开始的17家企业发展到现在的680多家,逐渐形成基础农业、高新技术农业和农业服务化及科技创新群落。、3.通过新兴的贸易集群带动生产集群。这类形式的典型代表是都市农业服务业集群。例如信宜市发展就是以典型的新兴的贸易服务集群为代表,带动周围城乡农业生产集群发展。4.关联产业发展的农业集群发展模式。如台商在福建农业投资范围由原先的种植业、水产业和畜禽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到农业关联企业乃至观光休闲农业,特别是出现了整个农业产业上中下游一体化配套投资的现象,除农业生产领域之外,还投资产后的加工、贸易、销售和产前的种苗业、化肥、农药、农用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和食品加工包装设备、农产品运销设备等领域。这种农业集群化生产组织模式促进了产品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带动投资地产业提升和整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竞争力不断加强,效益不断提高。5.大企业繁衍和小企业集聚形成农业企业集群。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资源的有限,很多企业为了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不得不剥离某些业务,这样形成了很多小企业。也有些小企业以前是作坊式劳作,在获得了新技术和资本支持下,逐渐形成了一家或几家核心企业的集群发展模式。
(二)农业产业化集群未来可利用模式
1.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开发链延伸模式。农业跟其它产业相比一个显著不同点是农业的区位性和生物依赖性。农业走产业化集群发展的道路,形成农业企业集群产业化发展模式,首先必须定位当地的可利用的特色资源,这是发展特色农业、优势农业的必然选择,通过突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依托地方农业优势,实现农产品强势布局,致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形成“突出区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同时通过新的龙头企业和辅助性产业发展,逐步奠定特色农产品开发链延伸模式。2.以园区与市场带动的“谷”模式。产业集群有个重要特点是如何降低相关成本,而以园区与市场带动的“谷”模式必然是农业产业集群的另一种可选择模式。从规划建设“谷”到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首先要有相应政策将企业引入其中,即筑巢引凤,还要有相应政策将已入园的企业留住,光有土地和税收的优惠政策还不够,重要的是在入园的企业之间建立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形成一个建立在合作竞争基础上的互动机制和完善的社会化市场组织网络,使企业融人到当地的文化环境当中。只有企业集群在当地具有根植性时,集群中的企业才能获得外部经济和创新优势,从而使“谷”模式的产业集群具有持续的生命力。3.“小商品大市场”的“一村一品”模式。以家庭作坊和民营企业手工生产以村为单位集聚,可注册形成农产品加工的优势行业,促成以外销为主的“一村一品”产业集群模式。“小商品大市场”的专业村集群模式,其产品的成本和质量是集群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专业化分工与企业间网络化联系以及经济总量等问题,是该模式中值得深思之处。
4.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由生产链和生态系统构成。通过每一条生产链、每一个生产链上的联结点上企业的集聚,构造一个比较完整的多门类农业结合的集聚生态系统。各系统内分别有产品产出,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相互衔接,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和闭合的农业生态集群网络,使农业生态集群网络内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5.其他模式。有关农业产业集群模式还有很多,诸如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综合体发展的“航母”模式、有计划有选择地利用外资以形成本地产业链的“效应”模式、具有共用产品特性的“网络化”模式等等。但总的来说,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应适应不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要求。
四、目前农业产业化集群存在的障碍及解决措施
(一)目前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障碍 1.农业生产过程连续性难以形成中间产品。产品生产过程的可分割性,离散性和中间产品的交易市场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条件。在非农产业集群中,大量的中小企业都是“工序型”企业,每一个企业仅完成最终产品的一道工序或者仅生产最终产品的某个零部件,形成了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工序型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依赖性强,形成了集群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密切关系。农业与制造业相比,农业生产过程虽长,但农业自身的生产链却很短,仅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一个节点;农产品生产过程与劳动过程有时分离,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与劳动时间的间断性并存,这一特点限制了农业生产链自身的延伸。2.农业对其关联产业的依赖性比较弱。产业关联性是产业集群的基础特征,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集群内部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协同效应,成员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是协同效应的基础。我国农业处于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并存阶段,农户在无需任何主体帮助的情况下也可以独立完成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的最终产品绝大多数既可以无需加工直接进入消费市场,也可以经过加工后进人市场。农产品本身具有两面性,决定了农户生产和经营方式具有两面性。从传统观点来看,农户可以一家一户地完成生产过程,也可以联合起来完成生产过程。这样农业的生产经营容易走向封闭性。这一特点导致农业对其关联产业的依赖性可强可弱。使农业产业关联性产业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丧失了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一个基础。3.农产品生产技术相对稳定,企业之间的合作又容易受到农产品生产周期的影响,决定了农业集群容易被复制和合作关系容易破裂。产业集群的优势于集群内部相关企业之间密切关系’形成知识共享和知识溢出效应,但是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农业技术开发必须和当地环境有效结合,决定了农产品生产不确定因素远远高于工业产品生产,影响了技术在农业生产集群中积累和创新,这样集群本身容易产生,迁移。合作是产业集群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行为方式。集群企业之间的广泛联系便于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群内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性带来了企业间行为的长期性,基于合作中获得的远期利益,合作伙伴都会尽量避免短期机会主义行为,加强了企业对于未来行为的预期。但是农业以动植物为劳动对象,这种特殊资产的专有性高,(例如果业,畜牧业),生产周期长,生产关系的柔性差,生产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存在时滞。这些因素不仅使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营销机构之间难以形成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且也加大了他们之间的交易成本,所以农业产业化集群的这一优势较欠缺。
4.农业产业化集群缺少相应的集群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和制度。首先农业产业化集群需要与集群相对应的相关制度保证。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由于历史原因,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协会等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同时企业缺少有关市场、技术开发和农产品生产等方面的相关标准,而这些标准的缺失,直接影响了集群内企业无序竞争和产品本身的缺陷;其次,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导致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容易脱节,这要求农业产业化集群经营要以农产品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来建立农业产业化的运作体系和方式;再次,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利益分配机制是制约产业化经营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瓶颈因素。由于农民比较注重短期收益,而有关龙头企业又受到农业生产投资周期长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建立农户短期利益和有关组织长期利益之间的平衡机制是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措施
1.农业产业化必须依赖于农业关联性的非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生产过程的不可分性使农业的生产链短,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两端延伸农业生产链,实现农业生产服务的系列化和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农业产业化要依靠与农业及其关联产业的集聚,发挥集群效应。因此,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不能仅仅从单一产业自身发展来看,必须把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复合化(从几个涉农产业整体来看)发展结合起来才可以形成产业集群。可见,与农业相关联支持产业的充分发展是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条件,只有农业产业关联的支持产业均得到发展时,才可能实现农业产业化集群。
2.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平台,提升传统农业科技含量。要根据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在产业关联上,不断创建新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龙头企业集群,并抓好产业的拓展和延伸。既要重视提高整个企业集群在规模、设备、资本、产品等方面表现出的“硬竞争力”,也要重视企业集群在管理、信誉、品牌、服务、理念等方面表现出的“软竞争力”。要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通过要素重组和联合,使之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和主导。
3.搞好早期规划,打造地域品牌。在农业集群的初建时期,各地区在统筹研究和制订地区发展规划,应以市场为基础,选择具有一定发展的本地特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因为只有内生的企业集群冻具有优先发展的独特优势,才可能形成本地的竞争力。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应围绕“特色、优势、潜力”展开,重点发展区域特色强、竞争优势强、科技含量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大的农业产业集群。4.优化市场环境,打造物流平台。现代物流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加速器。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就必须打造现代农业物流业,做到货畅其流。要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通过专业市场,把更多的农产品生产者、企业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现代农业物流的作用:一是使集群内生产的农产品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二是使农产品通过物流过程产生增值;三是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汇报材料
河南省大程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农业产业化面及面制品产业集群发展
汇 报 材 料
为深入贯彻落实《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驻政〔2012〕54号)和《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驿政〔2012〕108号)文件精神,按照《驿城区农业产业化集群(2012-2020年)发展规划》,河南省积极大程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面及面制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探索农业和粮食、加工及深加工转化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完善企业自身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面,为驿城区面及面制品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工作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简介:
河南省大程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驻马店市刘阁食品工业园区,整合成立于2007年,下辖河南省大程面粉实业有限公司、驻马店市天中面粉实业有限公司、驻马店市大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程面业有限公司和驻马店市大程东方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等5家子公司,先后被农业部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授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全国营养强化食品重点研发基地”等荣誉称号,并 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建设的小麦加工转化企业和河南省行业综合排名前十强。2011国家粮食行业协会排名面粉加工全国50强企业,粮油行业全国100强企业。截止2012年10月底集团公司总资产20.4亿元,员工1200余人,其中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60%以上,科研技术人员186人。主要产品有“豫花”、“宝嘉福”、“刘博士”、“刘跃进”、“勤生”、“莺歌”等品牌面粉系列产品和“豫花”、“莺歌”、“刘跃进”、“宝嘉福”等品牌的营养强化、蔬菜、杂粮、手工、儿童膳食、蛋黄面、地方风味等8大挂面系列产品,构建了300多家一级经销商及1000多家二级分销商销售网络,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手排面系列产品远销美国、以色列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又一拳头产品。公司拥有6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小麦粉生产线和12条手擀面、碗面、手排面等挂面系列产品生产线,年可加工转化小麦100万吨,年产60多个花色品种挂面12万吨,原粮仓储总仓储能力达70万吨。其中,年处理45万吨小麦生产线采用全负压面粉生产系统,该系统属国内首创,首次在我公司投入使用。
公司在全国同行业内率先通过了ISO9001、ISO22000、ISO14001、OHSAS18001管理体系认证。“豫花”面粉荣获“中国名牌”、“全国放心面”等称号,“豫花”商标也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该品牌面粉和挂面被授准“绿色食品”证明标识使用权,“7+1”营养强化面粉和挂面也同时被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授准营养强化食品证明标识使用权。
二、具体做法
1、发展优质小麦种植基地、构建粮食仓储物流体系
集团公司在上级部门的帮助指导下,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驿城区为核心,联合上蔡、汝南等周边县区共同建立优质小麦原料种植基地,基地面积达到40余万亩,带动农户10余万户。
集团公司以面粉加工为核心业务,以驻马店大程东方粮食储备有限公司为依托,拓展上游粮食仓储物流体系。目前粮食收购仓储物流能力达到70万吨,原料自给率达到70%。
2、制定发展战略,拉伸产业链条
集团公司成立后,制定发展战略长期规划,确定集团发展方向以面粉加工为核心业务,拓展上下游,从原来单一的面粉加工,逐步拓展为集优种培育、基地种植、粮食收储、物流、面粉加工及面制品深加工等产业链条式。各个环节相互支撑,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及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综合盈利能力,提升了面粉深加工转化率,为面及面制品产业集群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也保障了企业的原料供应,增强企业的整体效益。截止2012年10月底,资产总额204777万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 9720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实现净利润518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4%,预计2012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2亿元。
3、注重科技研发,开发高端产品市场
集团公司重视新产品研发工作的开展,成立企业研发领导小组,参与研发团队人员186人,外聘河南工业大学和武汉工业学院行业 专家教授为常年技术顾问,指导公司生产和新产品研发工作。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原郑州粮食学院)、武汉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先后被省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评为“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和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中心认定为“国家公众改善项目--全谷物食品研发生产基地”。
公司与国家发改委国家营养强化中心和美国小麦协会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着手研发“全谷物食品优质营养原料”项目已在2012年8月份启动,为公司下一步营养产品的开发做好了充足的准备。4、2012年集群发展新项目建设情况
2012年公司建新了“年产20万吨中高端精深营养食品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26818万元,其中自筹16818万元,银行贷款10000万元,主要用于营养面制品生产车间、仓库、研发中心大楼、办公楼、职工宿舍和食堂、浴池等。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营业收入4424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可达4860万元。同时还能安排800余名劳动力再就业。截止2012年10月新项目已完成投资15618万元,成品库、原料仓库、职工餐厅、研发中心大楼、配电房、消防水泵房等均已完成土建工程,其中挂面生产车间设备已经全部进场,进行安装。
三、下一步发展规划
公司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管理,建设高标准的原料生产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强化加工环节的标准化质量控制,建立“从餐桌到田头”的质量可追溯机制。推动跨区域的资源整合,使公司真正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在2013-2015年的发展规划中,将强化面制品深加工环节及终端销售网络的构建,促进面粉就地转化,增加面粉附加值,计划2013年建造主食产业营养保鲜馒头生产车间,2014年建造国内领先的全谷物食品加工车间,2015年建造保鲜食品车间,把粮食从田间直接端到餐桌上。同时,重点打造一批以主食经营为主的城乡便民超市、连锁店,将主食销售网络融入到部队、学校、厂矿等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放心粮油示范店”和“早餐工程”等密切配合,拓宽配送销售渠道。并以“安全、优质、营养、方便”为原则,以满足主食供应、保障食品安全、提高营养水平和扩大有效需求为目的,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完善大程集团由优质原种推广、优质小麦种植基地、粮食收储加工物流、主食产业精深加工为一体产业链,发挥集群龙头企业的优势,在国家惠农政策大环境的有力支持保障下,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势作用,积极带动驿城区及驻马店面及面制品产业集群的全面发展,为带动当地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解决农民工及下岗职工就业、带动养殖、物流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都将作出优异的贡献。
河南省大程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十二月五日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 2012-03-02 来源: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 点击数: 209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
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国 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 32号)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
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 的路子,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重大意义
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松散型利
益联结向紧密型利益联结转变,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
动转变阶段。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新阶段的需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
集群,以农业优势资源为基础,以若干涉农经营组织为主体,以农业产 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以相关服务机构为辅助,以加工集聚地为核心, 以辐射带动的周边区域为范围,围绕农业相关联产业发展种养、加工 和物流,形成上下游协作紧密、产业链相对完整、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综合效益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群体,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对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 农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是促进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提高农业生产
经营组织化程度,把家庭经营生产方式与社会化大生产有效衔接,有利 于实现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依靠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撑和带动,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对农业产业区域
和农产品加工业进行优化布局,有利于实现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促进
农业稳定发展、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和农民持续增收。发展农业产业化 集群,拉长产业链条,实现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相链接,有利
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劳动力价值提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
展农业产业化集群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科学途径。在农业产业 化进程中,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产业集群模式,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农民 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
种、新工艺、新理念,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有利于带动 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积聚效应,有利于实现区域资源 共享,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形成区域产业
和企业竞争优势,促进企业规模发展;有利于促进涉农企业技术创新,提
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塑造地域品牌,提升品牌化地域产品的知名度,增
强区域农业经济竞争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是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的重要举措。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有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走
出一条以农业产业化带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在农业产业化集群
发展过程中,由于相关产业不断集聚,人口与资本也不断向产业区集中, 有利于带动农村城镇化和农业工业化。通过农业产业化集群把农业的产
前、产中、产后融为一体,实现农业与工业、商业、运输业、金融业等产
业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引导城市资金、人才、技
术、信息等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效,推
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有利于促进“三化”协调发展。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
整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
平为着力点,以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集
群和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机结合,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力结构和布局, 实现规模种养、就地加工、产销衔接、品牌发展,完善现代农业产业 体系,做优战略性主导产业,做强区域性优势产业,做大地方性特色产业, 促进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质量安全,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 收和区域经济发展。
(二)目标任务。到2015年,形成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 集群100个、50亿元以上的集群50个、100亿元以上的集群20个;到2020年,形成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300个、50 亿元以上的集群100个、100亿元以上的集群50个。
围绕上述目标,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 的原则,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比较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 生产区,通过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 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措施,着力打 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形 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格局。
———建成一批高标准原料生产基地。强化上游产业链建设,发展规 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环保的原料生产基地,推进高标准生产 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粮食作物、畜禽养殖、特 色种植等大型原料生产基地,实现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 从源头上保证原料供给和质量安全。
———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引导有条件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向产业 集聚区集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在扶持壮 大现有60家国家级、56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同时,培育发 展一批新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通过大企业强强联合、中小企业分工 协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功能互补性强的大 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购并重组、参股控股、改制上市等形式, 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群体。———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发挥区域龙头企业品牌优势,整合 品牌资源,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品牌价值。通过整合技术、人才资源, 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市场占有率、影响力 和知名度。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发展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政府引 导、社会投资、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发展一批与农业产业化集群相配 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步完善鲜活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和冷链物流 体系,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农超(批)对接,为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 提供配套服务。
三、科学规划布局
坚持以区域资源优势为基础,以龙头企业集群集聚为重点,与创建省
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机结合,统筹布局农业产业化集群。按照创新、提升、优化、拓展的思路,着力推进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农 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着力推进企业科技 进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着力推进产业链建设,实现生 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优化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促进产品质量提高,推进品牌建设,拓展市场空间和发展领域,增强示 范、集聚、辐射带动功能,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要结合当地农业资源优势,按照有利于土地、资本、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集聚和合理配置、有效衔接的原则,科学制定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
筹兼顾,精心部署,积极推进。按照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
规划,依据我省现有农业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发展面(米)品、肉品、乳品、果蔬、油脂、饮品、茶叶、花卉(木)、中药材、调味品、林产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集群。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完善用地政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要优先用于农业 产业化集群内加工型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集群内的养殖加工企业用 地,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二)落实用电优惠政策。支持农业产业化集群供配电设施建设,优 先保障农业产业化集群生产用电需求;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用 电给予支持。
(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培育农业产 业化集群。对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生产线贷款、新(扩)建畜禽养殖基地或种植原料基地的贷款,财政按实际贷款额给予贴息 支持;对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购置检测仪器设备给予资金补贴;对与农业产业化集群相配套的农产 品批发市场给予资金补助。对考核合格的农业产业化集群,省财政给 予资金奖励。
(四)强化金融支持。加强涉农担保体系建设,各级政策性投资担保机 构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放宽担保条件,对龙头企
业融资项目,担保费率在市场同等条件下给予10%的优惠;对为农业产
业化龙头企业提供担保额度超过全年业务总量10%的,各级财政要提高
对其代偿损失和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比例。鼓励农村金融创新,加快发展
村镇银行,扩大涉农小额信贷规模。各金融机构要在授信额度、涉农 金融产品等方面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扶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保险
机构在农业产业化集群开展政策性保险业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保
险机构的补贴力度。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加大对符合
上市条件的龙头企业的培育,支持已上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配股
增发、发行可转换债券等进行再融资。
(五)鼓励科技创新。整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人才、实验设备等资源, 建立公共科研开发推广服务平台,提升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支持农业产
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 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中心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提高企业的自
主研发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支持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专利,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农业产
业化龙头企业新设立的国家级研发中心给予财政补贴。鼓励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奖励。(六)推动对外开放。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对外合作,加大招 商引资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涉农企业开展资 本、技术、人才合作,大力引进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提高企业综合竞 争实力,促进产业产品结构升级。引进的项目享受省产业集聚区招商引
资同等奖励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
对外贸易,扩大农产品出口。
(七)强化人才培养。各级政府要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
工培训纳入“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创业人才培训计划”
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人才培训工程,在资金上给予适当
倾斜,采取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培训
力度,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高校 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培养适应农业产业化集 群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工作责任。建立省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领导组织机构, 形成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合力推动的工作机制。省 农业厅承担领导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协调落实有关事项。省发展改革
委、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国土资源厅、粮食局、畜牧局、供销 社、省政府金融办等部门要按照职能,细化方案,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各
省辖市、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办事机构,协调解决重要问题。(二)科学认定考核。农业产业化集群的认定标准暂定以下5个方面:一
是以加工集聚地为核心,产业链相对完整,并辐射带动一定的区域。二是
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由多家经营组织连片发展形成特色产
业较为集中的区域。三是种植加工类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带动
农户1万户以上;养殖加工类集群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 5000户以上。四是农业产业化集群内的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60%以上。
五是农业产业化集群内的生产加工型企业自建基地生产的原料或与当地农
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签订合同收购的原料,占生产加工原料的50%以上。
今后,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形势需要,标准将逐步完善。做好认定考核工作。根据我省农业产业化集群标准,省对各省辖市、县
(市、区)申报的农业产业化集群进行认定并命名授牌,给予优惠政策。对农业产业化集群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对命名授
牌的农业产业化集群,经过3年的培育发展后进行达标验收(达标标准、考核办法另行制定);验收达标的给予相应奖励,未达标的不再享受优惠
政策并摘牌。(三)开展配套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作用,在农业
产业化集群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点,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
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中介服务机构的功能, 支持金融、法律、会计、物流、信息服务、技术辅导中心等配套服务体
系向农业产业化集群拓展,提供优良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
多种形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
专业合作社相融合,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按照市场运作机制成立中介服
务组织,为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二○一二年二月十八日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调研报告
为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将其作为加快强县富民步伐、提升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不断明确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根据省、市统一部署,10月20日至22日,我县组织调研组,先后深入敦厚、凤凰、横江等乡镇,走访了吉安正邦公司、吉安温氏畜禽有限公司、吉安锅丰米业有限公司、金安林产实业有限公司、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就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现状
集群内现有2家国家级和4家省级龙头企业,分别是吉安正邦公司、吉安温氏畜禽有限公司、吉安锅丰米业有限公司、金安林产实业有限公司、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15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其中加工类13家,年产值16亿元;养殖类2家,年产值6.8亿元;集群年销售收入达22.8亿元,带动7.8万农户。吉安正邦公司是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邦集团在吉安县投资的一家畜禽养殖企业,2007年10月份正式签约落户我县,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计划用3年时间达到年出栏生猪60万头,并新建30万吨饲料厂,年出笼1600万羽肉鸡的禽业公司和生猪屠宰厂。目前在吉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已有年产12万吨的饲料厂,在登龙、安塘、凤凰3个乡镇已建可存栏种猪1.2万头、年繁育仔猪25余万头以上的种猪繁育场。在固江镇建成了15万套的种鸡场和禽业公司总部,辐射北部7个乡镇发展合作养鸡项目。正准备在县城高速公路出口处筹建年产36万吨的饲料厂。吉安县正邦养殖担保有限公司已于3月正式挂牌营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可为养殖户提供8000万元的放大贷款。公司正在永阳、大冲、桐坪等乡镇筹建5个种猪繁育场。吉安温氏禽畜有限公司是由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在江西省投资新建的第一家分公司,2005年9月落户吉安县凤凰镇。公司在105国道东侧购地66亩作为总部用地,建设办公楼、宿舍楼、饲料厂和销售部等;在凤凰镇还租赁328亩土地建设种鸡场和孵化厂,用以生产鸡苗提供给农民饲养。2008年,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后,新建11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和1700平方米的员工宿舍楼;建设完成了年产10万吨的现代化饲料厂、2个3000吨的原料仓、6000平方米的销售部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年孵化生产鸡苗2600万羽的种鸡场和孵化厂建设,扩建良种鸡繁育场三期工程,新建种鸡栏舍11栋8250平方米;安装配套设备和设施11套;建设标准化肉鸡养殖基地。锅丰米业有限公司引进日产160吨的生产线两条,3800平方米职工公寓和1000平方米的办公楼各一栋,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2009年成立了吉安锅丰(集团)公司,公司占地面积126.83亩,现是集收购、加工、销售、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马鞍山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粮食加工企业。金安林产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以松脂为主要原料,精深加工生产松香、松节油、松香改性树脂等产品的高科技林产化工企业。2009年完成销售收入1.1413亿元,上交税收1139万元。实现利润960万元,出口创汇426万美元。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2年,注册资本为9293万元,主要生产高效低毒、绿色环保、环境友好的无公害、无残留、无抗药性的真菌源微生物农药,产品广泛用于农业、林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3.35亿元,纳税5100万元。
二、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横江葡萄全县种植面积已达3万余亩,辐射全县19个乡镇,带动农户3800余户,形成135个“一村一品”葡萄专业村,2010全县横江葡萄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2亿元,农民种一亩葡萄平均纯收入7000余元。同时,带动了禽畜养殖、农村运输、农资销售、葡萄营销、观光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全县从事横江葡萄产业相关的人员达2万余人,农民年人均从横江葡萄产业中增收556元。2004年横江葡萄被农业部批准为无公害农产品,2007年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绿色食品A级标准”,2009年获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转换产品”认证,并被列为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今年又荣获“中国葡萄之乡”的美誉。肉鸡产业依托吉安温氏和吉安正邦公司合作养鸡,通过“四提供一回收”模式,已发展合作养鸡户3000余户,其中年出笼肉鸡1.5万羽以上、纯收入超2万元的大户1800余户,辐射18个乡镇,形成130个“一村一品”合作养鸡专业村,全年肉鸡饲养量达3000余万羽,肉鸡出笼2500万羽,合作养鸡户户均年纯收入达3万余元。整合资金支持肉鸡产业试点工作获全省先进,获省财政300万元奖励,并继续被列为全省财政整合资金试点县。生猪产业依托吉安正邦公司合作养猪,公司计划在我县投资10亿元,用5年时间达到年出栏生猪100万头规模。现已建成登龙、安塘、凤凰3个大型种猪场,可存栏母猪
1.2万余头,正在建设的种猪繁育场和育肥场有5个,通过“公司+农户”形式,年出栏生猪60余万头。松脂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开发松脂精深加工项目,2002年,我县引进广东科茂林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原县松香厂改制基础上,兴建江西金安林产实业有限公司。2009年新上了共混树脂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带动林农8000余户,为林农带来现金收入4000
余万元,形成76个“一村一品”湿地松造林和采脂专业村。
三、农产品加工转化情况
吉安福圆食品有限公司于2010年6月正式落户吉安县凤凰工业园,总占地面积200亩,一期120亩,二期80亩,工厂总体规划面积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企业首期注册资本5000万元。福圆企业主要从事葡萄等农特产品深加工出口销售,主要产品是纸食品及纯果汁饮料,大部份产品出口,企业正式生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人民币,税收2000万元人民币,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锅丰米业有限公司拥有3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新上了精制米加工项目,新建厂房3800平方米、仓库3000平方米、成品库1800平方米、办公大楼1600平方米、职工宿舍楼4000平方米,新购精制米生产设备两套,日产大米300吨,年加工生产精制米10万吨,新增销售收入1.7亿元,新增就业人员60人。金安林产公司以松脂为主要原料,精深加工生产松香、松节油、松香改性树脂等产品的高科技林产化工企业。公司成立以来,先后投资3500多万元,对原生产设备与工艺不断进行改造、改进,新建了树脂车间。2007年,公司再投资3000万元,在吉安县工业园西区兴建了“吉安科茂树脂有限公司”,新建了一条年产1万吨萜烯树脂和0.5万吨高性能松香改性树脂生产线,2009年已正式投产。目前总规模已达到年产1.2万吨松香,1.5万吨松香改性树脂,0.3万吨松节油,1万吨萜烯树脂生产能力。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利用稻草、谷壳、玉米、秸秆等农作物废料生产高效低毒、绿色环保、环境友好的无公害、无残留、无抗药性的真菌源生物杀虫剂和生物饲料、生物肥料,可广泛用于农业、林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农
林经济作物的有机肥,带动农林产业化发展,引导农民增产增收。
四、集群竞争力现状
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开发和掌握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气相双动态固态发酵新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真菌源微生物农药药效不稳定和无法大规模工业化的难题。在剂型创新方面,公司先后研究开发出水分散粒剂、无纺布菌条技术和微胶囊缓释控施技术,并通过新型制剂改良及高效耐贮制剂加工技术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产品剂型,而且大大提高制剂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公司产品先后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江西省高新技术产品、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和江西省自主创新产品等荣誉。目前,公司还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绿色农用生物产品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以及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等科技项目建设。先后被评为“未来之星——中国最具成长性企业”和福布斯“2010中国最具潜力企业”。锅丰米业有限公司产品执行国家“QS”食品安全生产标准,自身制定了严格的各项检测制度,并严格执行“锅丰”贡米、“锅丰”早优米”、“锅丰”太香米,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并于2008年被江西省农业厅评定为江西省名牌农产品,企业也于2008年获得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龙头企业”殊荣,2008年荣获“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称号、2009年“锅丰”牌商标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2010年获得了江西省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称号等荣誉。金安林产公司生产的高性能松香改性树脂产品有JA100W、JA100L、424、146、128等10多个品种,产品质量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粘胶、油漆、油墨等行业。现产品不仅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还大量出口台湾、日本、德国、菲律宾、阿根廷、哥伦比亚等国家,深受市场欢迎。生产的“高稳定性浅色松香改性树脂”被评为“江西省新产品”。公司重视环保和安全工作,投资280多万元建成了污水处理站,正在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使环保安全工作达到有关要求。集群区内设有科研机构2个,与12所科研院校建立了企院联系关系,年科研投入达1亿元,申报有机认证2个,绿“A” 认证8个,著名商标1个。
五、利益联结机制情况
吉安正邦和吉安温氏禽畜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都通过“公司+农户”形式与农户合作养鸡,与传统养鸡相比,农户与吉安温氏、吉安正邦合作养鸡具有四个方面的优越性:其一,投资不大。参加公司合作养鸡,公司以记账形式为农户提供鸡苗、饲料和药品,农户不需付现钱,从而大大减少了初期投资。其二,风险较小。参加公司合作养鸡,公司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养鸡户全程跟踪指导,从选地建鸡舍到肉鸡上市,提供技术、防疫“一条龙”服务,自发展合作养鸡以来没有发生疫情。其三,销路不愁。参加公司合作养鸡,有公司强大的销售网络作后盾,农户根本不用为销售分心,公司全部回收包销。其四,效益可观。农户一年养3—4批鸡,每批养5000羽鸡,年纯收入可达3万余元。吉安温氏禽畜有限公司发展合作养鸡户3000余户,2009年出笼肉鸡2000余万羽,销售收入达3.8亿元,年新增产值8000万元,利税300万元,新增就业29人,新增带动农户600户,户均年增收30000元。锅丰
米业有限公司牵头组建并注册了“吉安县锅丰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让农民以稻田、山林、荒地入股,公司提供资金、技术形成合作体。公司通过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价的办法,保障农户的利益,通过吉安县锅丰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吉安锅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吉安锅丰物流有限公司共计带动四个基地,面积达52000余亩。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直接吸收了869名农户成为各合作社的成员,并间接的通过合同的方式带动农户达12500人(户),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共计2631万元。合作社的社员更是在按高出市场价格的2%收购后,每年末严格按照合作社的章程对农户按照交易量进行盈余分
配和按照社员的权益进行二次分配,2009年共分配盈余95.6万元。
截至2010年9月底,集群区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2家,共有社员1877人,其中农民社员1851人,注册资金8825万元,经营范围涉及农业生
产、加工、流通、服务等方面。
六、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县里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的五大特色产业协调小组,并将五大特色产业的推进工作列入每年的全县重点项目,协调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通过现场办公形式,解决五大特色产业推进工作中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县产业化办、财政、农业、林业、果业、水利、国土、老建、农业开发、保险公司、信用联社等职能单位,按照既分工又协作的要求,积极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
(二)积极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方面,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县财政预算安排了50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横江葡萄、肉鸡、生猪、肉牛、松脂五大特色产业的扶持。另一方面,积极整合农口资金。在不调整原有管理体制、不改变资金原有性质的前提下,将农业开发、老建扶贫、农业、水利、财政等专项资金捆绑使用,按照统一规划重点向产业化经营项目倾斜,实现项目共建、成果共享。我县整合资金支持肉鸡产业试点获
全省先进,并继续被列为全省财政整合资金试点县。
(三)创新融资机制,建立新型信贷联合体。为有效解决农户融资难题,我县积极探索组建“政府+金融机构(农信社+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户”信贷联合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信贷担保联合体。由县财政和龙头企业出资设立肉鸡信贷合作担保基金,目前已由县农业产业化办代表县政府出资300万元,吉安正邦出资700万元,注册成立了“吉安县正邦养殖担保公司”,可为农户提供8000万元的放大贷款。二是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09年10月份,由吉安正邦公司牵头组建的“吉安县兴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开业,注册资金5000万元;由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19位发起人,筹建吉安县稠州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定位服务“三农”,对县产业化办授信1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解决农村金融机构覆盖低、资金供给不足、竞争力不充分等问题。三是实行贷款贴息。县财政安排专项贴息资金,并整
合老建扶贫的贴息资金向横江葡萄、合作养鸡和合作养猪倾斜。四是建立自然灾害保险。凭借中国人保在我县开展农业保险试点的机遇,建立了五大特色产业的农业保险,县财政和龙头企业给予农户保险补贴。通过建立新型信贷联合体,有效解决了农户资金少、贷款难、风
险大等问题,保证了农业产业化的顺利推进。(吉安县农工部左永祥戴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