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汤阴县畜牧产业化集群发展情况汇报
汤阴县畜牧产业化集群发展情况汇报
一、进展情况
(一)肉鸡产业化集群
汤阴肉鸡产业集群以汤阴永达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集肉种鸡繁育、饲料生产、商品鸡养殖、屠宰加工、熟制品生产、冷藏配送、商业连锁、国际贸易为一体。年屠宰肉鸡5000万只,群内目前备案的年出栏万只以上规模的肉鸡场489个,祖代鸡场1个,父母代鸡场11个,饲料加工企业15家,肉鸡专业合作社15家, 辐射带动农户达5000户以上,集群内销售收入达到23.9亿元。永达公司作为“国家航天员中心重点协作单位”,生产的航天食品成为神
九、神十航天员的天宫美食,进一步提升了汤阴肉鸡产业集群的声誉和品牌。
今年以来,肉鸡产业集群新建项目有:汤阴永达公司投资2.6亿元,新增屠宰加工1000万只肉鸡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和新上年加工出口10000吨鸡肉产品及冷藏物流项目,新增年销售额2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汤阴全达与美国华美资本合资新建年出栏500万套父母代肉种鸡产业化项目,新建10万套规模祖代鸡场、孵化中心以及年产50万吨饲料生产线。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利税3亿元,安排就业人员700余人,带动肉鸡养殖户3000余个,增加农民收入上亿元。在集群的带动下,我县已形成祖代→父母代→商品鸡饲养→屠宰→熟食加工→出口或连锁销售→有机肥加工→粮-1-
食种植→全循环产业链,全县肉鸡养殖规模持续扩张,已新(扩)建华豫、乐容、金桥等30万只肉鸡养殖小区10个,全年肉鸡饲养量预计可达到6000万只。永达公司新建6个年出栏30万只肉鸡高标准养殖场即将开工建设。
(二)生猪产业化集群
汤阴县生猪产业化集群以安阳众品食业有限公司为龙头,集群内年出栏生猪约40万头,目前备案的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猪场249个,生猪专业合作社12家,饲料加工企业15家,屠宰加工企业3个。安阳众品食业有限公司是众品集团下属的一个全资子公司,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年屠宰能力达150万头的生产线和完善的冷链物流基地,综合仓储能力达30万平方米,年货物周转量达150万吨。该公司通过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养殖业、饲料业、物流业、生猪屠宰、加工销售综合畜产品产业链。
目前集群在建项目有:安阳市众品食业有限公司新建生鲜冷链物流基地项目,总投资5.1亿元,新增冷库综合仓储规模30万m³,年货物周转量达150万吨,成为一个集农产品加工制造、冷链物流、商流、信息流于一体的专业化、规模化的农牧产业和冷链物流仓储基地。养殖基地方面: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德源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扩建1座年出栏3万头养猪场和4000立方米沼气池,总投资7800万元。汤阴县福旺养猪场,新建1座年出栏25000头现代化、标准化生态养猪场,总投资7500万元,项目占地12000平方米。预计全县生猪饲养量可达100万头,整
个集群产值可达到30亿元。
二、存在问题
我县畜牧产业化集群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总体水平不高,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集群龙头企业的整体实力有待提升。我县畜牧产业化起步较晚,发展过程较短,难以形成数量众多、实力雄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虽然已出现一些龙头企业,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龙头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体系。
(二)集群产业系统化和特色化不足,相关产业配套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促进同类加工企业的集聚和农业生产基地式布局发展能力不足。目前初步形成的农业产业化集群集而不群,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之间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更多的只是同类之间的简单扎堆,彼此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专业化分工,集群内各个企业之间同构现象严重。
(三)畜牧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县畜牧产业化集群养殖基地普遍存在着养殖技术水平低,创新研发能力弱,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以及畜牧技术和知识传播慢等问题。
三、下一步规划
(一)做大做强两大畜牧产业化集群。
围绕永达肉鸡、众品生猪两大产业集群,引导龙头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屠宰和深加工能力,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新的加工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带动肉鸡、生猪养殖数量的扩张。计划
到2014年底,肉鸡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年出栏加工肉鸡达到6500万只;生猪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达到32亿元,年出栏加工生猪达到60万头。
(二)强化政策扶持。一是千方百计争取上级畜牧业发展资金,用于支持畜牧集群内项目建设。二是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在全面落实2013年《中共汤阴县委、汤阴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意见》新建畜禽舍每平方米奖补20元、沼气工程每立方米奖补100元的基础上,2014年计划分别提高到25元和200元,并对新建的符合标准的粪污处理场每平方米奖补100元。三是建立畜牧、发改、农业、扶贫、农开、科技等涉农部门协作机制,整合项目资金,提高畜牧产业集群培植工作成效。
(三)加强养殖污染治理。我县计划将畜禽污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一起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整治重点,作为乡村清洁工程和畜牧产业集群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制定了科学的畜禽污染物治理方案,促进畜牧产业集群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汇报材料
河南省大程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农业产业化面及面制品产业集群发展
汇 报 材 料
为深入贯彻落实《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驻政〔2012〕54号)和《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驿政〔2012〕108号)文件精神,按照《驿城区农业产业化集群(2012-2020年)发展规划》,河南省积极大程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面及面制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探索农业和粮食、加工及深加工转化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完善企业自身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面,为驿城区面及面制品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工作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简介:
河南省大程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驻马店市刘阁食品工业园区,整合成立于2007年,下辖河南省大程面粉实业有限公司、驻马店市天中面粉实业有限公司、驻马店市大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程面业有限公司和驻马店市大程东方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等5家子公司,先后被农业部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授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全国营养强化食品重点研发基地”等荣誉称号,并 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建设的小麦加工转化企业和河南省行业综合排名前十强。2011国家粮食行业协会排名面粉加工全国50强企业,粮油行业全国100强企业。截止2012年10月底集团公司总资产20.4亿元,员工1200余人,其中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60%以上,科研技术人员186人。主要产品有“豫花”、“宝嘉福”、“刘博士”、“刘跃进”、“勤生”、“莺歌”等品牌面粉系列产品和“豫花”、“莺歌”、“刘跃进”、“宝嘉福”等品牌的营养强化、蔬菜、杂粮、手工、儿童膳食、蛋黄面、地方风味等8大挂面系列产品,构建了300多家一级经销商及1000多家二级分销商销售网络,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手排面系列产品远销美国、以色列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又一拳头产品。公司拥有6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小麦粉生产线和12条手擀面、碗面、手排面等挂面系列产品生产线,年可加工转化小麦100万吨,年产60多个花色品种挂面12万吨,原粮仓储总仓储能力达70万吨。其中,年处理45万吨小麦生产线采用全负压面粉生产系统,该系统属国内首创,首次在我公司投入使用。
公司在全国同行业内率先通过了ISO9001、ISO22000、ISO14001、OHSAS18001管理体系认证。“豫花”面粉荣获“中国名牌”、“全国放心面”等称号,“豫花”商标也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该品牌面粉和挂面被授准“绿色食品”证明标识使用权,“7+1”营养强化面粉和挂面也同时被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授准营养强化食品证明标识使用权。
二、具体做法
1、发展优质小麦种植基地、构建粮食仓储物流体系
集团公司在上级部门的帮助指导下,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驿城区为核心,联合上蔡、汝南等周边县区共同建立优质小麦原料种植基地,基地面积达到40余万亩,带动农户10余万户。
集团公司以面粉加工为核心业务,以驻马店大程东方粮食储备有限公司为依托,拓展上游粮食仓储物流体系。目前粮食收购仓储物流能力达到70万吨,原料自给率达到70%。
2、制定发展战略,拉伸产业链条
集团公司成立后,制定发展战略长期规划,确定集团发展方向以面粉加工为核心业务,拓展上下游,从原来单一的面粉加工,逐步拓展为集优种培育、基地种植、粮食收储、物流、面粉加工及面制品深加工等产业链条式。各个环节相互支撑,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及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综合盈利能力,提升了面粉深加工转化率,为面及面制品产业集群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也保障了企业的原料供应,增强企业的整体效益。截止2012年10月底,资产总额204777万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 9720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实现净利润518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4%,预计2012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2亿元。
3、注重科技研发,开发高端产品市场
集团公司重视新产品研发工作的开展,成立企业研发领导小组,参与研发团队人员186人,外聘河南工业大学和武汉工业学院行业 专家教授为常年技术顾问,指导公司生产和新产品研发工作。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原郑州粮食学院)、武汉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先后被省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评为“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和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中心认定为“国家公众改善项目--全谷物食品研发生产基地”。
公司与国家发改委国家营养强化中心和美国小麦协会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着手研发“全谷物食品优质营养原料”项目已在2012年8月份启动,为公司下一步营养产品的开发做好了充足的准备。4、2012年集群发展新项目建设情况
2012年公司建新了“年产20万吨中高端精深营养食品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26818万元,其中自筹16818万元,银行贷款10000万元,主要用于营养面制品生产车间、仓库、研发中心大楼、办公楼、职工宿舍和食堂、浴池等。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营业收入4424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可达4860万元。同时还能安排800余名劳动力再就业。截止2012年10月新项目已完成投资15618万元,成品库、原料仓库、职工餐厅、研发中心大楼、配电房、消防水泵房等均已完成土建工程,其中挂面生产车间设备已经全部进场,进行安装。
三、下一步发展规划
公司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管理,建设高标准的原料生产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强化加工环节的标准化质量控制,建立“从餐桌到田头”的质量可追溯机制。推动跨区域的资源整合,使公司真正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在2013-2015年的发展规划中,将强化面制品深加工环节及终端销售网络的构建,促进面粉就地转化,增加面粉附加值,计划2013年建造主食产业营养保鲜馒头生产车间,2014年建造国内领先的全谷物食品加工车间,2015年建造保鲜食品车间,把粮食从田间直接端到餐桌上。同时,重点打造一批以主食经营为主的城乡便民超市、连锁店,将主食销售网络融入到部队、学校、厂矿等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放心粮油示范店”和“早餐工程”等密切配合,拓宽配送销售渠道。并以“安全、优质、营养、方便”为原则,以满足主食供应、保障食品安全、提高营养水平和扩大有效需求为目的,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完善大程集团由优质原种推广、优质小麦种植基地、粮食收储加工物流、主食产业精深加工为一体产业链,发挥集群龙头企业的优势,在国家惠农政策大环境的有力支持保障下,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势作用,积极带动驿城区及驻马店面及面制品产业集群的全面发展,为带动当地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解决农民工及下岗职工就业、带动养殖、物流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都将作出优异的贡献。
河南省大程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十二月五日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
一、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的概念
从产业集群实践和已有的理论研究看,产业集群有两个基本特征:地理邻近性和产业关联性。地理邻近性反映了构成产业集群的各主体在空间上是相邻的,产业的关联性反映了构成产业集群的各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产业集群的优势于集群内部各主体的互动,理论界对产业集群内在机理的各种解释,如协同效应、网络效应、合作创新、知识溢出和外部效应等都是产业集群各主体之间互动的结果。波特认为,产业集群代表着一种合作与竞争的组合„,合作与竞争一般是建立在它们之间交易的基础之上,目标应该是促进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质量。地理的邻近不仅有利于交易主体之间相互了解,增加互信,加强合作,而且也便于了解竞争对手,知己知彼,营造了一种竞争气氛。可见,地理邻近性为产业集群的互动创造了条件,而产业关联性是集群内部互动的基础。产业集群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产业集群互动不仅包括集群内部互动,也包括集群内企业与集群外企业以及集群与集群内成员之间的协作与竞争。
相比传统规模经营和产业环境优化理论,产业集群提供了一个组织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农业产业化集群是在地理相近地域出现的、农业与相关产业相互支持的组织结合体,故农业产业化集群也具有一般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但是农业产业化集群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既具有农业生产的技术特征又具有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化特征。从目前典型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历史来看,农业产业化集群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所依托的组织形式也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在一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针对本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产业集群模式,使该产业集群模式能够更充分地促进该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提升涉农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提倡农业产业化集群现实意义
(一)农业产业集群化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1.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引致产业的提升,带动农村城镇化和农业工业化发展。在产业集群化过程中,由于相关产业不断聚集,所以人口与资本也不断向产业区集中,使农村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化的关系明显呈正相关性。产业集群化与农村城镇化是一种互动互利、相互依存、同生同长、共生共荣的关系。2.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产业化集群的不断发展,促使企业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发展。特别随着生产销售等网络化的发展,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诸多环节逐步配套,产业化集群所带来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生产领域的不断扩展必将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样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流、就地转化和劳动力价值提升。3.农业产业化集群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农业区域布局和农产品加工转化进行全面调整的过程,也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向深度进军的过程。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可以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避免分散的农户自发调整结构所带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
(二)农业产业化集群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实现规模经济,形成区域企业和产业竞争优势。Isard(1956)认为集群经济其中一个形态就是地方化经济(localiozationeconomics)。许多相同性质或相近产品间的关联关系使企业集中在一个区位中,使该地区因某一产品或者若干产品增加而获得经济的发展。集群中的纵横交织的产业联系和合作,容易使企业获得产业竞争优势。产业通过在地理空间集聚并相互联系而形成产业集群,并产生集群效应,这种集群效应既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基础,也是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和集群竞争力提高的内在动力。
2.充分利用外在效应,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集群效应的优势集群内各企业共同分享公共资源从而产生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分享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利润,形成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3.农业产业集群有利于集群内组织形式创新。产业集群是在共同的区域和产业文化背景下,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经济网络关系,其可以强化合作,增强诚信度,形成良好的集群社会资本,降低企业间合作和交易成本。集群社会资本,即指集群内企业间长期互动形成的、基于网络关系的信任与合作的能力,是集群企业互动的“黏合剂”,从而使得集群企业发挥单个分散企业无法发挥的群体合作优势,是产业集群可持续成长的关键要素。农业产业化集群的社会资本实质上是一种能力,其基石是信任。集群的社会资本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而且伴随着市场的需要更有利于集群内的产权激励和其它组织形式的出现。
4.农业产业集群能够促进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进而实现区域创新。首先集群加剧区域内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追赶效应”;其次,知识外溢和扩散有利于相关企业采用新的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并能够引起生产率提高。对于默示知识,一般只能通过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来传递,有理由相信农业产业化集群使企业能够充分运用区位邻近优势,获取有关知识。越来越多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发现,外部的信息交换及协调对于成功创新非常重要;再次,众多企业集群在一个地区内,互相竞争又互相学习,能够降低匹配费用,使协作成为可能,这样加强了区域创新能力和提升了区域竞争力。5.农业产业化集群有利于塑造地域品牌。大量企业集群容易产生地方品牌效应。产业集群生产的一些主要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特别是新兴产业集群(包括农产品服务等涉农产业的发展)生产的产品因其创新活动更具影响力,具有更高的知名度,从而形成地域品牌。当农业产业集群在某一个地方进一步集中,会反过来提高和促进当地农产品品牌化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提升品牌化地域产品的知名度,提升品牌化地域在投资者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从而促进品牌化地域的综合协调发展。
三、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
在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已经较为成熟,一些依托农业产业集群的特色农业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如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葡萄酒产业集群等。
波特(1998)分析了加利福尼亚葡萄酒集群的结构及其竞争优势。该集群包括了680家商业酿酒企业和几千个葡萄种植园,以及众多的葡萄储存、灌溉和收割设备、包装器材提供商、专业化的公共关系和广告公司、消费类租贸易类的酒类出版物企业。文献显示国外已被广泛研究的农业产业集群包括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丹麦的养猪产业集群、比利时的养鸡产业集群、智利的苹果产业集群。
与国外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相比,我国的农业产业集群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的许多地方出现了农业产业集群现象,如河北清河羊绒集群的羊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云南斗南的花卉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1/
3、山东金乡的大蒜占到了全国产量的1/4和出口额的70%等等。这些产业集群是以某种农产品为核心,集中了专业的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以及科研、服务机构,它们以专业化和规模化取得独特竞争优势。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基本模式
我国许多地区已经产生和正在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其以乡村农民企业家、城市科技实业家、外资、港台资本家和国有企业等为驱动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以不尽相同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农业产业集群基本上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两种,其中以农业科技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存在的农业集群总数已达到440多个。从主要类型和相关问题角度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模式: 1.通过农业工业化生存方式建立涉农业产业化集群,并形成专业化小城镇。例如山东寿光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蔬菜生产、蔬菜批发、种子生产等不同生产企业、服务企业集群;广东东安的农林牧渔产业群,已形成的优势农产品规模集聚区有淡海水产品、畜禽产品、林果蔬产品、特经产品和粮棉油产品五大板块和相应等级群群落。2.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化示范集群。陕西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杨凌的农科教整体优势,经过6年多的发展,从开始的17家企业发展到现在的680多家,逐渐形成基础农业、高新技术农业和农业服务化及科技创新群落。、3.通过新兴的贸易集群带动生产集群。这类形式的典型代表是都市农业服务业集群。例如信宜市发展就是以典型的新兴的贸易服务集群为代表,带动周围城乡农业生产集群发展。4.关联产业发展的农业集群发展模式。如台商在福建农业投资范围由原先的种植业、水产业和畜禽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到农业关联企业乃至观光休闲农业,特别是出现了整个农业产业上中下游一体化配套投资的现象,除农业生产领域之外,还投资产后的加工、贸易、销售和产前的种苗业、化肥、农药、农用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和食品加工包装设备、农产品运销设备等领域。这种农业集群化生产组织模式促进了产品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带动投资地产业提升和整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竞争力不断加强,效益不断提高。5.大企业繁衍和小企业集聚形成农业企业集群。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资源的有限,很多企业为了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不得不剥离某些业务,这样形成了很多小企业。也有些小企业以前是作坊式劳作,在获得了新技术和资本支持下,逐渐形成了一家或几家核心企业的集群发展模式。
(二)农业产业化集群未来可利用模式
1.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开发链延伸模式。农业跟其它产业相比一个显著不同点是农业的区位性和生物依赖性。农业走产业化集群发展的道路,形成农业企业集群产业化发展模式,首先必须定位当地的可利用的特色资源,这是发展特色农业、优势农业的必然选择,通过突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依托地方农业优势,实现农产品强势布局,致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形成“突出区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同时通过新的龙头企业和辅助性产业发展,逐步奠定特色农产品开发链延伸模式。2.以园区与市场带动的“谷”模式。产业集群有个重要特点是如何降低相关成本,而以园区与市场带动的“谷”模式必然是农业产业集群的另一种可选择模式。从规划建设“谷”到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首先要有相应政策将企业引入其中,即筑巢引凤,还要有相应政策将已入园的企业留住,光有土地和税收的优惠政策还不够,重要的是在入园的企业之间建立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形成一个建立在合作竞争基础上的互动机制和完善的社会化市场组织网络,使企业融人到当地的文化环境当中。只有企业集群在当地具有根植性时,集群中的企业才能获得外部经济和创新优势,从而使“谷”模式的产业集群具有持续的生命力。3.“小商品大市场”的“一村一品”模式。以家庭作坊和民营企业手工生产以村为单位集聚,可注册形成农产品加工的优势行业,促成以外销为主的“一村一品”产业集群模式。“小商品大市场”的专业村集群模式,其产品的成本和质量是集群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专业化分工与企业间网络化联系以及经济总量等问题,是该模式中值得深思之处。
4.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由生产链和生态系统构成。通过每一条生产链、每一个生产链上的联结点上企业的集聚,构造一个比较完整的多门类农业结合的集聚生态系统。各系统内分别有产品产出,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相互衔接,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和闭合的农业生态集群网络,使农业生态集群网络内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5.其他模式。有关农业产业集群模式还有很多,诸如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综合体发展的“航母”模式、有计划有选择地利用外资以形成本地产业链的“效应”模式、具有共用产品特性的“网络化”模式等等。但总的来说,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应适应不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要求。
四、目前农业产业化集群存在的障碍及解决措施
(一)目前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障碍 1.农业生产过程连续性难以形成中间产品。产品生产过程的可分割性,离散性和中间产品的交易市场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条件。在非农产业集群中,大量的中小企业都是“工序型”企业,每一个企业仅完成最终产品的一道工序或者仅生产最终产品的某个零部件,形成了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工序型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依赖性强,形成了集群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密切关系。农业与制造业相比,农业生产过程虽长,但农业自身的生产链却很短,仅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一个节点;农产品生产过程与劳动过程有时分离,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与劳动时间的间断性并存,这一特点限制了农业生产链自身的延伸。2.农业对其关联产业的依赖性比较弱。产业关联性是产业集群的基础特征,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集群内部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协同效应,成员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是协同效应的基础。我国农业处于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并存阶段,农户在无需任何主体帮助的情况下也可以独立完成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的最终产品绝大多数既可以无需加工直接进入消费市场,也可以经过加工后进人市场。农产品本身具有两面性,决定了农户生产和经营方式具有两面性。从传统观点来看,农户可以一家一户地完成生产过程,也可以联合起来完成生产过程。这样农业的生产经营容易走向封闭性。这一特点导致农业对其关联产业的依赖性可强可弱。使农业产业关联性产业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丧失了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一个基础。3.农产品生产技术相对稳定,企业之间的合作又容易受到农产品生产周期的影响,决定了农业集群容易被复制和合作关系容易破裂。产业集群的优势于集群内部相关企业之间密切关系’形成知识共享和知识溢出效应,但是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农业技术开发必须和当地环境有效结合,决定了农产品生产不确定因素远远高于工业产品生产,影响了技术在农业生产集群中积累和创新,这样集群本身容易产生,迁移。合作是产业集群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行为方式。集群企业之间的广泛联系便于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群内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性带来了企业间行为的长期性,基于合作中获得的远期利益,合作伙伴都会尽量避免短期机会主义行为,加强了企业对于未来行为的预期。但是农业以动植物为劳动对象,这种特殊资产的专有性高,(例如果业,畜牧业),生产周期长,生产关系的柔性差,生产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存在时滞。这些因素不仅使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营销机构之间难以形成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且也加大了他们之间的交易成本,所以农业产业化集群的这一优势较欠缺。
4.农业产业化集群缺少相应的集群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和制度。首先农业产业化集群需要与集群相对应的相关制度保证。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由于历史原因,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协会等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同时企业缺少有关市场、技术开发和农产品生产等方面的相关标准,而这些标准的缺失,直接影响了集群内企业无序竞争和产品本身的缺陷;其次,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导致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容易脱节,这要求农业产业化集群经营要以农产品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来建立农业产业化的运作体系和方式;再次,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利益分配机制是制约产业化经营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瓶颈因素。由于农民比较注重短期收益,而有关龙头企业又受到农业生产投资周期长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建立农户短期利益和有关组织长期利益之间的平衡机制是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措施
1.农业产业化必须依赖于农业关联性的非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生产过程的不可分性使农业的生产链短,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两端延伸农业生产链,实现农业生产服务的系列化和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农业产业化要依靠与农业及其关联产业的集聚,发挥集群效应。因此,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不能仅仅从单一产业自身发展来看,必须把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复合化(从几个涉农产业整体来看)发展结合起来才可以形成产业集群。可见,与农业相关联支持产业的充分发展是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条件,只有农业产业关联的支持产业均得到发展时,才可能实现农业产业化集群。
2.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平台,提升传统农业科技含量。要根据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在产业关联上,不断创建新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龙头企业集群,并抓好产业的拓展和延伸。既要重视提高整个企业集群在规模、设备、资本、产品等方面表现出的“硬竞争力”,也要重视企业集群在管理、信誉、品牌、服务、理念等方面表现出的“软竞争力”。要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通过要素重组和联合,使之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和主导。
3.搞好早期规划,打造地域品牌。在农业集群的初建时期,各地区在统筹研究和制订地区发展规划,应以市场为基础,选择具有一定发展的本地特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因为只有内生的企业集群冻具有优先发展的独特优势,才可能形成本地的竞争力。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应围绕“特色、优势、潜力”展开,重点发展区域特色强、竞争优势强、科技含量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大的农业产业集群。4.优化市场环境,打造物流平台。现代物流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加速器。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就必须打造现代农业物流业,做到货畅其流。要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通过专业市场,把更多的农产品生产者、企业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现代农业物流的作用:一是使集群内生产的农产品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二是使农产品通过物流过程产生增值;三是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第四篇:高标准粮田产业化集群发展情况汇报
发挥优势多措并举科学谋划创新发展 着力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
暨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
商丘市人民政府
(2012年7月8日)
商丘地处黄淮平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也是全国粮食产量超百亿斤的18个地级市之一,全市粮食连续8年增产、总产站上120亿斤这一新起点上,今年夏粮首战告捷,收获面积851万亩,比上年增加4.3万亩;平均亩产首次突破950斤大关,达到992斤,比上年增加63.4斤;总产首次突破80亿斤大关,达到84.4亿斤,比上年增加5.8亿斤,实现了“十连增”。
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规划实施
为确保粮食增产,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打造高标准永久性粮田,力争到今年全市将建成38个万亩方、56个千亩方、23个百亩方,2013-2015年建成115个万亩方、142个千亩方、95个百亩方,2016-2020年建成145个万亩方、177个千亩方、133个百亩方,集中打造802.5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通过成立工作领导机构、健全考核机制,整合相关资金、落实配套管理、强化舆论宣传等措施,为全力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
近年来,我市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237家(其中国家级 4家、省级45家、市级188家),超亿元龙头企业达70家,有2个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1个示范基地。今年重点培育发展了永城、睢阳区面品,夏邑食用菌、虞城乳品,睢县、梁园区肉品、柘城县辣椒、宁陵酥梨、民权饮品等9个产业化集群,并确定领导工作联系点,市长余学友,市委副书记周树群,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思杰分别联系虞城县科迪乳品产业化集群、睢阳区诚实人面品产业化集群、梁园区肉品产业化集群,示范带动,强力推进。
通过统筹协调推进、创新发展模式、狠抓重点环节等措施抓龙头、扩基地、强加工、建“组织”,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产品基地、加工园区建设,壮大产业集聚集群规模,力争到2020年形成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30 个、50亿元以上的集群10个、100亿元以上的集群5个,努力把商丘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为加速推进我市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作出新的贡献。
在前阶段推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规划和着力培育产业化集群过程中主要存在统一协调不够、整合相关资金难度大等问题,下一步需以更加得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有关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强对相关项目资金有机整合的统一领导,摒弃部门偏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进相关资金效益的最大化,为集中全力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二是设立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专项资金,或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启动资金。同时,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主要以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根据实际情况,建议省多认证公布一些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
三省里要专门下发农业产业化集群里的企业享受工业产业集聚区的优惠待遇的文件。
在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和产业化集群培育过程中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兄弟市的工作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按照这次座谈会的要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把我市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向省委、省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五篇:湖北畜牧产业化建设专题汇报
当前畜牧业生产形势和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省畜牧兽医局(2009年12月15日)
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支持畜牧兽医工作,今天张常委、刘秘书长亲临我局视察指导,使我们倍受鼓舞、倍添信心。在这里,我代表局党委向张常委汇报五个方面的情况。
一、当前畜牧业生产情况(一)生产形势
今年以来,我省畜牧业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农业厅的正确领导下,克服诸多困难,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归纳为“三个好于预期”。
一是生产情况好于预期。据统计,1—10月全省生猪出栏3018.24万头,同比增长9.31%;牛出栏102.17万头,同比增长9.38%;羊出栏344.06万只,同比增长10.17%;家禽出笼36155.4万只,同比增长15.24%;禽蛋产量126.52万吨,同比增长15.63%。预计,全年全省生猪出栏3780万头,同比增长8%左右;牛出栏119万头,同比增长5.8%左右;羊出栏540万只,同比增长9%左右;家禽出笼4.35亿 1 只,同比增长10%左右;禽蛋产量140万吨,同比增长12.8%左右。
二是价格行情好于预期。上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猪肉消费不旺,猪价一路走低,最低时的6月份活猪均价只有9.09元/公斤,养猪出现亏损。下半年随着经济回暖生猪价格止跌回升,养猪效益恢复正常,目前出栏1头肉猪平均盈利100-150元;今年禽蛋价格一直较好,蛋鸡每只盈利13-15元,蛋鸭每只盈利35-45元;肉禽效益稍差,处于保本略亏的状态;牛羊肉价格坚挺,养殖效益持续稳定。农民养殖一头肉牛平均毛利润450元,肉羊养殖只平毛利润为146元。奶业生产已渡过“三聚氰胺”危机,并有效克服A型口蹄疫的不良影响,目前牛奶价格已达到3.2元/千克,奶农有少量利润。
三是农民增收好于预期。据我局与省调查总队会商了解,上半年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减收28元,到第三季度末基本持平。预计全年畜牧业可为农民人平增收10-15元。
(二)主要特点
1、畜牧业应对市场波动越来越理性。养殖户对市场的把握越来越理性,“逢俏不赶、逢滞不丢”已被广大养殖户所认知,在今年上半年猪价低迷之时,许多养殖户逆市而上,加大了引种力度,使得今年种猪一路畅销。在奶业双重危机下,黄冈市迎难而上,奶业发展超历史水平。
2、养殖水平越来越高。随着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养殖户的养殖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过去我省的 2 畜禽舍比较简陋,现在养殖户在畜禽舍建设上都舍得投资,保温方面增加了地炕和水暖设施,降温方面增加了负压湿帘系统,畜禽舍的设计更科学了。目前生猪达100千克体重出栏日龄平均为175天,比1998年提前出栏30天,出栏率150%以上,比1998年提高30个百分点,三元杂交猪占70%以上;良种蛋鸡只平产蛋17千克,比1998年提高2千克;肉鸭40天达3千克以上,比1998年提高0.5千克。
3、畜产品产区与销区倒挂越来越明显。过去,广东等沿海主销区的活猪收购价一般要比湖北、湖南等主产区高出1元/公斤以上,我省每年有近千万头活猪外调沿海省份,平均每头猪有30元左右的利润。但今年以来,这种价格差别已经越来越不明显,销区价格甚至还不如产区。据《猪业科学》杂志调查,12月4日,广东生猪价格每公斤12.4元,湖北12.6元、湖南12.2元、山东12.8元、重庆13.1元、安徽12.8元。产区与销区倒挂还表现在上半年猪价下跌率先是从广东等沿海省份开始的。
(三)主要做法
1、逆向思维,低成本扩张生产。去冬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市场一片哗然,在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因为国家密集扶持政策,过度干预养猪生产,导致生猪产能过剩,应该放缓生猪养殖步伐时,我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客观地提出了“猪价低迷是受宏观经济影响而导致消费不旺所致”的论断,并始终坚持要大力发展生产,要求各地“不管市场风险有多高,不要对养猪失去信心;不管疫情有多 3 复杂,不要对养猪说放弃;不管环保压力有多大,不要把养猪当包袱”。正是在这一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针对低迷的市场行情,因势利导,提前谋划,让一些生产性能低下的老母猪“提前退休”,优化猪群结构,降低生产成本,规避风险;另一方面逆向操作,率先提出“充分利用钢筋、水泥降价的有利时机,低成本发展养猪生产”。作为畜牧主管部门,我们积极当好省委、省政府参谋,不厌其烦地争取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的支持,既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的各项扶持政策,还要继续安排“新建万头猪场建设项目”、“标准化养殖项目”等“自选动作”。全省生猪生产没有受到上半年低迷的市场价格影响,仍然取得较快的发展。
2、推出了一系列标准化养殖模式。我局结合畜牧业发展实际,在全省主推了“生猪150”、“肉羊1235”、“养牛165”、蛋鸡“153”等一批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模式。这些标准化养殖模式理念先进、技术含量高,规模、投资适中,搭建了一个由农户散养迈向标准化养殖的桥梁,很好地解决了农民“干得起、干得好、干得了”的难题,深受农民的欢迎和各级党政干部的推崇。特别是“生猪150”模式,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已发展到10832栋,在全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年,我们又适时地推出了蛋鸡标准化养殖“153”模式,并以现场会的形式在全省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已成我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当前重大动物疫情形势及防控措施
冬春季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高发期。11月24日,我们组织华中农大、省农科院、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对我省今冬明春重大动物疫情流行趋势进行了分析,根据专家委员会的风险评估意见,发出了“两红一黄”的预警信息,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为红色预警,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黄色预警。根据严峻的疫情形势,我们将在进一步强化前一段秋季集中免疫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做好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1、切实加强对重点养殖场(户)监测排查。特别是对曾经监测到高致性禽流感病毒的新洲、仙桃、孝感、京山、十堰等地2000只以上规模蛋鸡场(户)的禽流感免疫效果和武汉、黄冈、宜昌等奶牛集中产区的A型口蹄疫免疫效果进行全面排查,对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免疫或经监测抗体保护水平不达标的,坚决进行补免和二次强化免疫。对因部门工作不到位而导致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坚决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2、切实加强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管。随着元旦、春节临近,动物及其产品运输、交易将异常活跃,疫病传播的风险加大。在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流通领域的监管,坚决严厉打击经营、屠宰、加工、运输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并商请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配合,对活禽交易市场春节前关闭休市一天,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毒通过市场传播。
3、切实加强可能发生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臵。加强 5 应急预案建设,认真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预备队伍建设,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动物疫情。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一旦发生出现苗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严格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露头就打,及时扑灭,确保做到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
三、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一)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畜牧业产业化作为推动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积极与国内外大型加工龙头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培育了一批大规模、外向型、带动力强的加工龙头企业,拉长了产业链条,全省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1、龙头企业越来越多。全省现有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1206家,固定资产108.44亿元,年产值300.34亿元,从业人数达12.06万人。其中,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39家,畜禽养殖龙头企业732家,饲料加工龙头企业126家,兽药生产企业10家,饲料及兽药流通龙头企业99家。全省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45家。上述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2家,5亿元以上的3家。
2、畜牧品牌越来越多。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越来越多的畜牧品牌正逐步形成,比较知名的有:种猪有天种、金林、金龙、晒湖、桑梓湖等;猪肉制品有家佳康、绿生、6 思乐、京京、联海等;禽肉制品有汉口精武、飘飘、周黑鸭、盛胜等;禽蛋制品有神丹、神地、九珠等;牛羊肉有尝香思、荆山源等;蜂蜜制品有扬子江、康思农、葆春蜂、小蜜蜂、三蜂等。
3、带动作用越来越强。龙头企业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市场、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的功能。随着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通过建设生产基地,开展“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如湖北神丹公司带动农民1600户,今年平均每户纯收入在12万元以上,全年共计帮助农民增收近2亿元,远高于企业自身的利润;同星农业今年联系农户3000多户,饲养肉鸡平均每户增收2万元,深受农民欢迎;广东温氏公司落户汉川以来,带动该市15个乡镇场、100个行政村1080个农户养鸡出笼2000多万只。以温氏公司为龙头的肉鸡养殖出笼的肉鸡占全市总出笼数的65%。与该公司合作的农户每年靠养鸡增收2万元以上,是当地农业纯收入的3倍,有的农户高达8-10万元。此外,还带动了当地建材、饮食、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与自身相比发展较快,但与河南、山东等产业化强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龙头企业多而不强,品牌多而不响。近年来,我省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较快,仅2008年一年就新增湖 7 北同星、武汉中粮、汉口精武、宜城襄大、武汉飘飘等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但这些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产值低、叫不响的问题,与全国先进地区仍有很大的差距。如河南双汇集团一年的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而我省还没有一家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我省有特色的畜产品众多,但真正叫得响、名气大、有竞争力的产品不多。外省的双汇、金锣、雨润等产品家喻户晓、畅销全国,而我省只有神丹、精武鸭脖等少数品牌在全国略有名气,且品牌价值不高。在“2008年中国名牌500强”中,全国有多家畜产品品牌入选,我省没有一家入选。
2、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是:一是企业规模小,管理制度落后,竞争力不强;二是大型龙头企业科技和制度创新能力不足。许多大型企业仍然依靠粗放扩张的经营模式,严重忽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自己的名牌产品和优势产品。在企业管理中,没有及时采用现代经营管理制度,存在产权不明晰、决策不科学的问题,仍然依靠传统家族作坊式的管理方法来管理龙头企业,企业长远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三是龙头企业的一体化、集团化程度不高。一些企业严重缺乏稳定的原料基地,一些企业市场营销渠道不畅,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和手段有待继续提高。许多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素质低、幅射和带动能力不大,并且有些龙头企业不合理负担日益加重,致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困难重重;四是产品附加值低。我省畜产品大路货多,名特优产品少;高温制 8 品多,低温制品少;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多,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少;餐桌食品多,旅游休闲制品少。而中粮、双汇、雨润等外埠企业由于其加工能力强,占据了我省屠宰市场,使湖北成为他们畜产品精深加工的原料基地。
3、产业化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许多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系不紧,不能真正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互不信任、相互抱怨,甚至激化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我省龙头企业发展的关键。一是企业与农民签订的经济合同不规范。一些企业往往凭借其自身的强大经济优势,在与农民签定合同时故意损害农民利益,使所订立的合同条款尽量有利于企业;二是利益主体双方不守信誉。有些地方,当产品市场价高、产品畅销时,农民往往不愿将产品卖给企业,导致企业停工待料;而市场价低、产品滞销时,农民愿意把原料都卖给企业,但企业又不愿意按原定合同收购,有时即使愿意收购也经常压级压价,导致农民利益严重受损。三是违约追索制度不健全、成本高。企业与农户在利益分配机制上的不完善,一方面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农民与企业联系不紧,导致产业链条脱钩断节,制约了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主要对策建议
1、善待本土企业,集中精力做大1-2家知名品牌。加快推进湖北畜牧业产业化最终还是要靠本省企业带动,打 9 造省级畜产品加工园区,必须有本土大龙头企业作支撑,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必须以本地知名品牌为标志。未来五年,我省可能成为全国畜牧业特大型龙头企业的有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天种畜牧有限公司、汉口精武企业园有限公司、湖北同星农业有限公司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建议从中择优扶持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天种畜牧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集中资金,力争做成全国特大型畜牧知名品牌。
一是下决心给予本地企业“外地企业待遇”。建议孝感市把支持引进天津宝迪那样的优惠政策给予神丹公司,武汉市把支持引进双汇、蒙牛那样的优惠政策给予天种和汉口精武,黄冈、荆州等地把支持雨润那样的优惠政策给予本土企业。
二是下决心解决1-2个制约企业做大的瓶颈问题。如神丹公司的银行授信贷款期限短,不敢扩大规模的问题;汉口精武与同星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与产销利益连接机制问题。
三是下决心推进牛羊等草地畜产品走向特色精细。肉牛、肉羊以及奶牛整体生产的资源、数量等与北方省份比没有优势,建设局部优势生产区域,形成“汉江流域、清江流域肉牛带”、“汉江流域、大别山肉羊区”、“江汉平原奶水牛区”等,发展特色、精细高端产品。如我省与美国俄亥俄州合作生产高端娟姗牛奶和奶水牛奶,省粮油依托汉江流域生产供港牛肉,清江流域的马头山羊羊汤,武汉 10 蔡甸的“新农牛肉”等特色产品走俏大江南北。
2、积极引导,全力争取畜牧业龙头企业上市。争取畜牧业龙头企业上市是有效解决我省畜牧产业做不大、做不强的重要途径,是解决我省畜牧产业化品牌不响、影响力不大的必由之路,也是彻底解决畜牧产业化企业融资难题的最好办法。近年来,湖北神丹、湖北天种、武汉中博、汉口精武、武汉开隆、湖北同星等我省多家畜牧龙头企业销售额均过亿元,且连续3年来业绩稳步提升,公司财务等各项管理规范,股份制产权明晰,已基本具备上市的条件。而且,湖北神丹、湖北天种等多家企业谋求上市的意愿强烈,正在积极与有关券商合作。建议,省委、省政府下大决心、下大力气扶持我省有实力的畜牧龙头企业上市,力争在未来3—5年内促成4—5家畜牧业龙头企业成为上市公司,打造我们湖北畜牧业自己真正的知名品牌和有影响力的上市龙头企业。
3、推出生猪、鸡蛋等大宗畜产品远期合约或期货品种。生猪、仔猪、蛋鸡、雏鸡等品种市场波动频繁,市场风险很大,影响畜牧业平稳发展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议尽快借鉴白糖、棉花的做法,建立交割仓库,搭建生猪、鸡蛋等品种远期合约交易电子撮合平台,待时机成熟适时推出相应期货品种,让企业有机会套期保值,规避风险。
4、寻求与国际一流企业的战略合作,力争一流水平一步到位。过去我省比较注重与双汇、雨润、蒙牛、伊利等国内一流企业合作,结果是无论如何努力,我们的龙头企 11 业只有二流、三流水平。建议要放宽眼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合股重组,借助国际一流企业雄厚的资金、科研实力和成熟的市场管理经验,为企业注入新鲜的经营发展理念。目前,在武汉市政府的推动下,武汉开隆公司已与世界一流的乳制品企业日本九洲牧业开展合作,生产高端液态奶,建议予以重点扶持。在省政府的推动下,中粮积极与美国最大的养猪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合作将其引进到湖北,将对我省的生猪产业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湖北省养猪行业协会积极与丹麦最大养猪组织“丹育国际”合作,争取国际畜牧业一流水平在湖北一步到位。
5、大力推广温氏公司经验,正确处理好产业化链条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分配关系。汉川温氏公司是近年来我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最好最快的龙头企业。这得益于该公司坚持将自身的发展与农户的收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一套规范的“公司+农户”运作程序,全面推行“四提供一回收”(提供种苗、饲料、防疫、技术服务、保护价回收产品)的全程优化服务模式。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始终保证农户出笼一只肉鸡至少有1.5元钱的利润,市场波动所造成的生产亏损由加工企业的利润来补偿。这种全程控制管理的运作模式,确保了公司和农户的双赢。从2006年起,温氏集团又在我省的监利县、咸安区将这一模式加以复制,并从单纯的肉鸡产业拓展到生猪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6、借鉴台湾经验,开展肉猪拍卖试点。养猪生产者位 12 于生猪产业链的最底端,处于劣势地位,往往涨价的好处被盘剥,跌价的风险要承担,消费者也没有得到实惠,台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肉品交易市场,开展毛猪拍卖,深受同行们的欢迎。建议选择1—2县市开展进行试点,拷贝台湾肉品市场做法,建立肉猪交易拍卖市场,实行毛猪拍卖,以需定供(预先调查确定肉猪需求数,然后组织调运肥猪),使供应数量不会过多或过少,调控有力,保障肉猪有一个合理的价位。同时建立肉猪交易市场,实行屠宰与卖肉分离,肉商是买猪卖肉而非买肉卖肉,而买猪是通过电子竞价方式,可有效解决市场垄断、压级压价以及肉霸等不良行为,使生产者、肉品销售者(含屠宰商)、消费者三者的利益都得到了保护。
7、正确引导引进外来企业,切实带动农民增收。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招商引资,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大量优惠政策,引进了许多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定程度地促进了我省畜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我们在引进中“重给予、轻回报”,“重企业、轻农民”,“重开头、轻结尾”,以致许多引进的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十分有限,个别企业甚至凭借自己的规模实力压级压价,伤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产业的发展,确需正确引导。建议,今后引进外来企业时,不以“块头论英雄”,要以“增收论成败”,即以“带动多少农户、增加多少收入”衡量招商引资成效,推行汉川市引进温氏的经验,以适度的政策投入,获得农民稳定收入回报。
四、明年工作设想
1、形势预测和存在的风险。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将进一步好转,畜产品需求将会增加,畜产品价格将稳步回升,畜牧业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但是受主要饲料原料如豆粕、鱼粉、玉米过度依赖引进,价格不断上涨,饲养成本上升以及有可能发生蛋鸡白血病、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影响,生猪与蛋鸡生产有不确定的风险。
2、工作思路和发展措施。高举现代畜牧业发展旗臶,着力推进“四个一批”工程建设,畜牧业发展主题是“家庭式规模化养殖”。主要目标是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帮助农民增收;工作要求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实现途径是推出一系列标准化养殖模式;主要特点是傻瓜式操作现代技术;基本方法是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带动。在发展措施上,一是继续推广一系列标准化养殖模式;二是以县为单位配套建设各类父母代场;三是支持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服务“家庭式规模养殖”;四是开展农民“家庭式规模养殖”的自办保险试点;五是合理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动物疫病,让农民“家庭式规模养殖”免交学费。
五、几点请求
根据目前我省畜牧业发展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建议省委、省政府保持畜牧业发展政策稳定,并适当增加畜牧业投入。
1、调整畜牧业内部预算,安排生猪“种源工程”和“清洁工程”以奖代补资金。养猪业是我省畜牧业的支柱产业,14 建议稳定养猪方面的政策投入。从2010年起,继续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生猪规模养殖“种源工程”和“清洁工程”建设。一是每年扶持建设100个以生猪为主的父母代场,经验收合格后,每个奖补50万元;二是每年扶持100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经验收改造达标的,每个奖补50万元。
2、适当增加预算,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需要。一是解决预警点应急处臵经费1000万元;二是解决耕牛血吸虫病查治经费510万元;三是解决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畜产品专项检测经费300万元。
3、将省畜牧兽医局列为省财政公费医疗管理单位。我局现有参公管理在编人员79名,离退休干部职工85名,但全局年公费医疗费仅1.61万元。近三年,随着退休人员的增加,人员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医疗费开支已不堪负重,2008年全局医疗费用达203万元,2009年截止11月底医疗费用就已超过220多万元,医疗费不能及时正常报销,已影响到机关的正常运转。为切实解决广大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请求省政府同意将我局列为省财政公费医疗管理单位,将局机关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纳入省财政公费医疗费预算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