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惠州市关于市直单位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具体办法
关于市直单位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具体办法
根据市政府《惠州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惠府〔2002〕156号)、《关于做好惠州市直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惠府〔2005〕70号)以及九届7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接收安置的范围
(一)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下列驻军军官随军配偶纳入市直单位安置就业:
75200部队(42集团军)机关及直属分队(不含驻惠阳区新圩镇部队),95247部队(飞行团),解放军第421医院173临床部,惠州军分区,惠州市武警、消防、边防支队,95140部队,空军雷达营及生产基地。
(二)下列情况不纳入市直单位接收安置计划:
1.军官配偶随军前已在市、区(含惠阳区、大亚湾开发区)单位工作的;
2.军官配偶随军后已在市、区(含惠阳区、大亚湾开发区)单位工作的;
3.军官已列入当年转业计划,其配偶随军前户口不属于惠州市区(含惠阳区、大亚湾开发区)的。
二、接收安置的办理程序
1.驻市区部队政治机关负责审定符合随军安置条件的随军家属。根据随军家属的职工身份(干部或工人,随军前无工作的随军家属列入工人部分)分别造册并严格把好安置条件关。
2.市双拥办公室负责驻军政治机关报送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资料的审核和分类,并将审核分类后的资料分别转给市人事或市劳动保障部门,作为拟定安置方案的依据。
3.市人事局负责拟定属于干部(公务员)身份的随军家属安置方案,并及时将方案提交市双拥办公室。
4.市劳动保障局负责拟定属于工人(含随军前无工作的军官配偶)身份的随军家属安置方案,并及时将方案提交市双拥办公室。
5.市双拥办公室根据市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安置方案,整理成市直单位接收安置随军家属年度计划,报市政府审批。
6.市编委办公室负责协调随军家属就业安置中涉及的编制问题,凡需增加编制的,提交市编委会议研究决定。
7.市双拥办公室根据市政府和市编委会议的决定,负责安置计划的下达和组织实施。
三、就业安置的具体办法
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行指令性计划安置、指导性计划安置和自谋职业安置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和支持随军家属选择自谋职业。
(一)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列入指令性计划优先安置:
1.配偶在部队为正团职以上干部(含技术8级、正处以上文职干部)的;
2.随军前是公务员身份的;
3.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
4.配偶在部队荣立一等功或荣立两次以上二等功的;
5.配偶是飞行员的。
上述列入指令性计划优先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随军家属,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二)除上述列入指令性计划优先安置的随军家属由市人事、劳动保障部门一次性按照就地就近和与原工种、原专业基本对口的原则安置外,其他随军家属采取指导性计划安置和自谋职业的方式安置。
1.指导性计划安置由市人事、劳动保障部门通过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推荐就业。
2.对因个人能力素质、工作经验、岗位要求等原因难于安置的,由本人选择待岗、参加培训或自谋职业。
(三)随军家属选择自谋职业后,由市财政发给一次性的安置补助费,补助金额为5万元人民币。发放补助办法按惠府〔2002〕156号、惠府〔2005〕70号文规定执行。
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在领取自谋职业安置补助费的3年内,又进入行政、事业等单位工作,需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安置手续的,应退回已领取的5万元一次性自谋职业安置补助费。
四、执行时间
本办法从2007年1月起执行。
惠州市人事局
惠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惠州市财政局
惠州市民政局
惠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〇七年二月七日
第二篇:惠州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
惠州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惠州市驻军随军家属的就业,促进部队建设,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根据国务院《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经部队师以上政治机关按规定条件批准的惠州市驻军干部和士官随军家属,均属本办法所指的就业安置对象。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一切经济组织,都有接收安置随军家属的义务,应当完成政府每年下达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任务。
惠州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75200部队机关及直属分队(不含驻新墟部队)、9510部队、9527部队、广空惠州生产基地、95022部队52分队、解放军第173医院、惠州军分区和驻惠州市区武警、消防、边防部队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
惠城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7521部队、75735部队、76187部队、75706部队80分队和惠城区人武部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
惠阳市、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政府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分别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驻军(包括武警、消防、边防部队)和人武部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
第四条 市、县(市、区)政府的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是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工作的主管机关,惠州市驻军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协调领导小组负责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总协调。人事部门负责安置干部身份的随军家属,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安置职工身份的随军家属。各级双拥办、民政、公安等部门和部队政治机关应当依照各自职能,协助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
第五条 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行计划性安置与自找单位、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随军家属可根据本人特长和意愿选择自找单位、自谋职业或计划性就业安置的安置方式。
第六条 鼓励随军家属自找接收单位,对到三资企业和其它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随军家属,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应当监督三资企业和其它非公有制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做好随军家属的劳动权益保障工作。
第七条 鼓励随军家属的人事关系挂靠在政府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或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对挂靠人事关系的随军家属,免收挂靠管理费。
第八条 鼓励随军家属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凭与人事或劳动保障部门签订的自谋职业协议书和部队师以上政治机关批准的随军证明,按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范围向市、县(市、区)双拥办申报,经双拥办核准后,发放一次性安置费,惠州市辖区内只能享受一次,各县(市、区)发放安置费情况应当报市双拥办备案,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部门负担。
第九条 随军家属自谋职业协议书一式四份,双拥办、人事或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和随军家属本人各执一份。财政部门凭自谋职业协议书,按每人3万元的标准将安置费拨给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个人。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在领取自谋职业安置费1年内,自找到行政、事业等单位,需人事、劳动部门办理安置手续的,应退回领取政府发给的3万元安置费。
第十条 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按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按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随军前已在当地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或县以上集体企业参加工作的家属,批准随军后在惠州自谋职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其在迁出地 1
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前,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上述人员若在迁出地未参加养老保险,则按本市有关规定补交。
第十一条 随军家属自办经济实体,有关部门应当优先办理营业执照和各类许可证,参照再就业对象落实优惠政策,减免有关税费,银行在贷款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对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而新开办的企业,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经税务部门逐年审查批准,可于3年内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随军家属,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经税务部门逐年审查批准,可于年内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
第十二条 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只能享受一次自谋职业安置补助金、一次(年)免税和一次其它优惠政策,享受自谋职业安置费的随军家属视同已参加政府计划性就业安置。
第十三条 随军家属在政府计划性就业安置前,已自找单位,并按调动程序迁入人事、劳动关系的,不享受自谋职业安置费。
第十四条 选择政府计划性就业安置的随军家属,在第三条规定的安置辖区内,只享受一次计划性就业安置,随军家属不服从政府一次性安置的,视为选择自谋职业。
第十五条 随军家属的计划性工作安排,应当按照就近和与原工种、专业基本对口的原则妥善安置,随军前无工作的家属,可根据其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相应给予安置。
第十六条 随军家属申请参加政府计划性就业安置的,应当在部队批准随军后,到市、县(市、区)人事或劳动保障部门领取就业安置卡,凭就业安置卡办理就业安置登记手续。随军家属自谋职业、自找单位的,应当在部队批准随军后,到市、县(市、区)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登记。
第十七条 随军家属实行部队安置与地方安置相结合,需由地方安置的,原则上每年集中办理一次。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将上年月1日至当年3月31日办理登记的随军家属安排在当年安置,于每年的月份统一制定安置方案,报同级政府批准后下达执行,市、县(市、区)的安置方案应当同时送市双拥办备案。
第十八条 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对上年月1日至当年3月31日登记安置的随军家属,在当年的6月30日前安排上岗就业。随军家属非因个人不服从安置原因而未上岗就业的,负责安置的市、县(市、区)政府应当按照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登记的时间,从安置当年的7月1日起,按每月200元的标准发给生活补助,直至随军家属上岗就业时止。第十九条 随军家属应当自觉体谅地方困难,严格按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的安置方案和本办法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机关办理随军就业安置手续。
第二十条 随军家属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有关部门应当随到随办,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不办。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对接收安置的随军家属,在与其他职工同等条件下,应当在工种、班次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第二十二条 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单位,应当与接收的随军家属签订劳动合同,保障随军家属的合法权益;非随军家属本人严重违反工作纪律的原因,用工单位不得辞退随军家属。
第二十三条 随军家属因所在单位经济性裁员或撤销、破产、歇业等原因下岗的,负责安置的市、县(市、区)政府应当发给下岗证明,并自其下岗之日起,将其纳入低保对象,按照本辖区内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给生活补助。
参加失业保险的随军家属,因企业原因失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失业证,凭失业证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申请核领失业救济金。下岗、失业的随军家属,应当纳入社会再就业渠道优先安置,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事、劳动保障、公安和其它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的职能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档案,保证安置工作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正常有序进行。
第二十五条 市、县(市、区)政府应当在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对完成或超额完成安置任务,或者优待照顾随军家属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并通过《惠州日报》等新闻媒体或其它形式予以宣扬;对无正当理由不按期完成随军家属安置任务的单位予以点名批评,直至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相关责任。
第二十六条 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应当作为考核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目标责任制的内容之一。各级政府或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对拒绝接收随军家属安置任务的单位作出以下处理:
(一)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接收;
(二)经批评教育后仍不接收的,其领导成员按未完成任期目标论处;
(三)暂停办理该单位的职工招调、干部调配手续,直至接收随军家属为止;
(四)该单位不能参加当年双拥工作或其它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评选。
经上述处理后,用人单位仍然拒不接收随军家属就业安置任务的,应当按每人5万元的标准支付转移费上交财政;拒不支付的,由财政部门采取强制措施追缴。
安置转移费不发给本人,只作安置补助金统一使用,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七条 市、县(市、区)双拥办公室、人事、劳动保障、公安等部门和部队政治机关应当加强联系,相互协调,相互监督,防止和克服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中的不正之风。纪检监察机关应当主动加强对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监督,部队官兵和广大市民发现有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可直接向各级双拥办公室、人事、劳动保障、公安、纪检监察部门和部队政治机关反映。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惠州市人民政府1998年3月30日印发的《惠州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惠府[1998]30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2015广东随军家属政策之惠州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
2015广东随军家属政策之惠州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
中公军转网搜集广东省惠州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供2015军转干部参考。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及时发布军转干部安置政策、军转干部安置信息、随军家属安置信息、军休干部安置政策,供2015年军转干部参考。
惠州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惠州市驻军随军家属的就业,促进部队建设,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根据国务院《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经部队师以上政治机关按规定条件批准的惠州市驻军干部和士官随军家属,均属本办法所指的就业安置对象。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一切经济组织,都有接收安置随军家属的义务,应当完成政府每年下达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任务。
惠州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75200部队机关及直属分队(不含驻新墟部队)、9510部队、9527部队、广空惠州生产基地、95022部队52分队、解放军第173医院、惠州军分区和驻惠州市区武警、消防、边防部队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
惠城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7521部队、75735部队、76187部队、75706部队80分队和惠城区人武部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
惠阳市、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政府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分别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驻军(包括武警、消防、边防部队)和人武部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
第四条 市、县(市、区)政府的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是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工作的主管机关,惠州市驻军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协调领导小组负责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总协调。人事部门负责安置干部身份的随军家属,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安置职工身份的随军家属。
各级双拥办、民政、公安等部门和部队政治机关应当依照各自职能,协助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
第五条 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行计划性安置与自找单位、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随军家属可根据本人特长和意愿选择自找单位、自谋职业或计划性就业安置的安置方式。
第六条 鼓励随军家属自找接收单位,对到三资企业和其它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随军家属,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应当监督三资企业和其它非公有制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做好随军家属的劳动权益保障工作。
更多信息请加入:北京军转干交流群 135022645
第七条 鼓励随军家属的人事关系挂靠在政府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或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对挂靠人事关系的随军家属,免收挂靠管理费。
第八条 鼓励随军家属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凭与人事或劳动保障部门签订的自谋职业协议书和部队师以上政治机关批准的随军证明,按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范围向市、县(市、区)双拥办申报,经双拥办核准后,发放一次性安置费,惠州市辖区内只能享受一次,各县(市、区)发放安置费情况应当报市双拥办备案,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部门负担。
第九条 随军家属自谋职业协议书一式四份,双拥办、人事或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和随军家属本人各执一份。财政部门凭自谋职业协议书,按每人3万元的标准将安置费拨给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个人。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在领取自谋职业安置费1年内,自找到行政、事业等单位,需人事、劳动部门办理安置手续的,应退回领取政府发给的3万元安置费。
第十条 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按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按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随军前已在当地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或县以上集体企业参加工作的家属,批准随军后在惠州自谋职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其在迁出地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前,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上述人员若在迁出地未参加养老保险,则按本市有关规定补交。
第十一条 随军家属自办经济实体,有关部门应当优先办理营业执照和各类许可证,参照再就业对象落实优惠政策,减免有关税费,银行在贷款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对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而新开办的企业,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经税务部门逐年审查批准,可于3年内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随军家属,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经税务部门逐年审查批准,可于年内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
第十二条 自谋职业的随军家属只能享受一次自谋职业安置补助金、一次(年)免税和一次其它优惠政策,享受自谋职业安置费的随军家属视同已参加政府计划性就业安置。
第十三条 随军家属在政府计划性就业安置前,已自找单位,并按调动程序迁入人事、劳动关系的,不享受自谋职业安置费。
第十四条 选择政府计划性就业安置的随军家属,在第三条规定的安置辖区内,只享受一次计划性就业安置,随军家属不服从政府一次性安置的,视为选择自谋职业。
更多信息请加入:北京军转干交流群 135022645
第十五条 随军家属的计划性工作安排,应当按照就近和与原工种、专业基本对口的原则妥善安置,随军前无工作的家属,可根据其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相应给予安置。
第十六条 随军家属申请参加政府计划性就业安置的,应当在部队批准随军后,到市、县(市、区)人事或劳动保障部门领取就业安置卡,凭就业安置卡办理就业安置登记手续。随军家属自谋职业、自找单位的,应当在部队批准随军后,到市、县(市、区)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登记。
第十七条 随军家属实行部队安置与地方安置相结合,需由地方安置的,原则上每年集中办理一次。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将上年月1日至当年3月31日办理登记的随军家属安排在当年安置,于每年的月份统一制定安置方案,报同级政府批准后下达执行,市、县(市、区)的安置方案应当同时送市双拥办备案。
第十八条 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对上年月1日至当年3月31日登记安置的随军家属,在当年的6月30日前安排上岗就业。随军家属非因个人不服从安置原因而未上岗就业的,负责安置的市、县(市、区)政府应当按照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登记的时间,从安置当年的7月1日起,按每月200元的标准发给生活补助,直至随军家属上岗就业时止。
第十九条 随军家属应当自觉体谅地方困难,严格按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的安置方案和本办法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机关办理随军就业安置手续。
第二十条 随军家属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有关部门应当随到随办,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不办。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对接收安置的随军家属,在与其他职工同等条件下,应当在工种、班次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第二十二条 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单位,应当与接收的随军家属签订劳动合同,保障随军家属的合法权益;非随军家属本人严重违反工作纪律的原因,用工单位不得辞退随军家属。
第二十三条 随军家属因所在单位经济性裁员或撤销、破产、歇业等原因下岗的,负责安置的市、县(市、区)政府应当发给下岗证明,并自其下岗之日起,将其纳入低保对象,按照本辖区内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给生活补助。
参加失业保险的随军家属,因企业原因失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失业证,凭失业证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申请核领失业救济金。
更多信息请加入:北京军转干交流群 135022645
下岗、失业的随军家属,应当纳入社会再就业渠道优先安置,不适用本办法。第二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事、劳动保障、公安和其它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的职能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档案,保证安置工作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正常有序进行。
第二十五条 市、县(市、区)政府应当在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对完成或超额完成安置任务,或者优待照顾随军家属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并通过《惠州日报》等新闻媒体或其它形式予以宣扬;对无正当理由不按期完成随军家属安置任务的单位予以点名批评,直至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相关责任。
第二十六条 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应当作为考核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目标责任制的内容之一。各级政府或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对拒绝接收随军家属安置任务的单位作出以下处理:
(一)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接收;
(二)经批评教育后仍不接收的,其领导成员按未完成任期目标论处;
(三)暂停办理该单位的职工招调、干部调配手续,直至接收随军家属为止;
(四)该单位不能参加当年双拥工作或其它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评选。经上述处理后,用人单位仍然拒不接收随军家属就业安置任务的,应当按每人5万元的标准支付转移费上交财政;拒不支付的,由财政部门采取强制措施追缴。
安置转移费不发给本人,只作安置补助金统一使用,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七条 市、县(市、区)双拥办公室、人事、劳动保障、公安等部门和部队政治机关应当加强联系,相互协调,相互监督,防止和克服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中的不正之风。纪检监察机关应当主动加强对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监督,部队官兵和广大市民发现有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可直接向各级双拥办公室、人事、劳动保障、公安、纪检监察部门和部队政治机关反映。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惠州市人民政府1998年3月30日印发的《惠州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惠府[1998]30号)同时废止。
2015 年军转干更多信息请关注:
更多信息请加入:北京军转干交流群 135022645
更多信息请加入:北京军转干交流群 135022645
第四篇:区别“随军家属安置就业或随军随调安置工作”和“转业干部家属随军
企业端新增功能说明文档
报表报送
报表报送增加以下功能:
1.保存数据:以XML文件格式将已录入的数据保存到本地。2.调出数据:导入报表数据文件,调出保存的报表数据。3.清空数据:一键清空可录入的该表所有数据。
保存数据
点击报表对应的“未填报”链接,进入数据录入页面,在该页面的下方,用户可以看到增加的两个功能按钮【保存数据】及【调出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保存数据】功能是为方便用户能够及时将录入的数据保存在本地,以防止因网络传输等情况导致的数据不能及时上报,再次上报重新录入数据的麻烦。
用户点击【保存数据】按钮后,页面会弹出文件下载提示框,如图2所示:
图2 点击保存按钮,即可将当前录入的数据以XML的文件格式保存到本地。
调出数据
将报表数据保存后,用户可以使用【调出数据】功能将保存的报表数据导入到系统中,调出数据的页面如图3所示:
图3 点击图中的浏览按钮,并选择已保存的报表数据文件,点击提交按钮。
注:上传的文件要与该表一致,以确保是同一张表
页面会跳转到数据录入页面,用户可以在该页面看到已经调出的报表数据,如图4所示:
图4 清空数据
【清空数据】功能在清空报表数据前,增加提示信息,如图5所示:
图5 当用户确认清空报表数据后,系统才会执行清空数据操作,以此避免用户在误点该按钮的情况下,清空报表的所有数据。
注:清空数据是指清空当前表的可录入项的数据,对数据库中的数据没影响。
第五篇:区别“随军家属安置就业或随军随调安置工作”和“转业干部家属随军
区别“随军家属安置就业或随军随调安置工作”和“转业干部家属随军随调随迁安置工作”
有很多同志容易把“随军家属安置就业或随军随调安置工作”和“转业干部家属随军随调随迁安置工作”混为一谈。从表面上看,都是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安置工作嘛,好象没什么两样,其实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
“随军家属安置就业或随军随调安置工作”,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就是随军家属安置工作或就业,这需要部队出面或个人和驻地单位联系,真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军地共建的结果,是军队干部没有转业的情况下,安置随军家属的。这样安置工作,随军家属,原来可能没有工作,或有工作在老家,不在驻地。反正是在驻地安置工作,并不要求随军家属必须有正式工作单位。这项规定,对已确定转业并到地方单位报到的军转干部家属不适用,它只适用于现役军队干部家属的工作安置。
“转业干部随军随调随迁家属安置工作”,却是军队干部已确定转业的情况下,安置接收地军转办随同军队转业干部一起必须安置工作,这是一种政治任务,是由《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文件保障的。它要求,随调随迁家属原来必须有正式工作,而且还必须是地方的工作单位,假如是部队自办工厂或服务中心什么的,地方接收单位不承认其是正式工作单位。也就不会为这样转业干部家属安置工作。它对已到地方报到的军转干部家属来说仍然适用。
“转业干部随军随调随迁家属安置工作”,所需要的条件前面我已有交待,这里不再多谈。并不是说转业干部就很难安置工作啦,何况是随调随迁家属,这种认识是很不对的,要知道这是军转办必须安置工作的,是一种政治任务,若接收单位没有按政策办事,这时转业干部可以不去报到,责任不在转业干部本人,而是地方接收部门,地方军转部门因为随调随迁家属的工作没安排好,而造成军转干部没有去报到这个责任是由地方军转办来负责任的。
“转业干部随军随调随迁家属安置工作”,安置工作是这样的,随调家属原为国家公务员的,原则上安置到公务员的岗位上,但也可安置到事业单位;原为事业单位的军转办安置工作时,安置工作单位也必须是对应事业单位;原为企业单位的,由军转办协同劳动局安置到企业单位工作。
在军转干部填写安置定向表时,符合随调随迁条件的随军家属,是和转业干部一起填写定向安置表的,并经军转安置程序列入当年的安置计划,其档案和军转干部的档案捆绑在一起,转业干部到什么单位,随调随迁家属也跟着到那个单位,地方单位接收一个军转干部的档案必须接收随调随迁家属档案,这是政策规定的,并不是军转办想接就接不想接就不接的,不需要花钱求人,但具体安置什么岗位上,想找个比较理想的工作单位,倒是需要求人花钱的。这就象接收军转干部一样,地方必须接收,但想找个比较理想的具体工作位置需要花钱一样的道理,这就另当别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