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点兵方法证明

时间:2019-05-14 00:3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韩信点兵方法证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韩信点兵方法证明》。

第一篇:韩信点兵方法证明

关于韩信点兵问题

公式的证明

设:第一次每排A人,最后剩余a人,第二次每排B人,最后剩余b人,第三次每排C人,最后剩余c人。按照求解方法的步骤是:

第一步

1找到满足下列条件的k1、k2: ○

(B×C)·k1=A·k2+

12将上面的等式两边扩大a(第一次最后剩余人数)倍 ○

1式或:(B×C)·a ·k1=A·a·k2+a,……○

[(B×C)·a ·k1]÷A=a·k2……a第二步同法:

1找到满足下列条件的k3、k4: ○

(A×C)·k3=B·k4+1

2将上面的等式两边扩大b(第二次最后剩余人数)倍 ○

2式或(A×C)·b·k3=B·b·k4+b……○

[(A×C)·b·k3]÷B=b·k4……b第三步同法:

3式或(A×B)·c ·k5 =C·c·k6+c……○

[(A×B)·c ·k5]÷C=c·k6……c

1○2○3式相加,并验证 第四步把○

1式(B×C)·a·k1= A·a·k2+a……○

2式(A×C)·b·k3 = B·b·k4+b……○

3式(A×B)·c·k5= C·c·k6+c……○

1○2○3式左边相加 验证:○

1式说明左边除以A,余a ○

2式说明左边除以A,无余数; ○

3式说明左边除以A,也无余数; ○

1○2○3式相加,和除以A,余数必然是a;把○

同理:

1○2○3式相加,和除以B,余数必然是b;把○

1○2○3式相加,和除以C,余数必然是c;把○

最后总结一下:

该数=(B×C)·a·ka+(A×C)·b·kb+(A×B)·c·kc其中:

ka 满足:(B×C)·ka= An+1取最小 kb 满足:(A×C)·kb = Bn+1取最小 kc 满足:(A×B)·kc= Cn+1取最小

第二篇: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会带余除法的算法,掌握剩余定理。

二、帮助学生开拓逻辑思维,提前掌握用未知数列方程。

三、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剩余定理,带余除法

教学难点:

多方程解未知数

课前准备:

教学PPT

教学步骤:

一、韩信点兵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二、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61)

三、小题考一考

一个数,被3除余1,被5除余3,被7除余6,被11除余8,这个数是多少?(118)课堂总结

活跃气氛,快乐学习。

第三篇:证明方法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BCA案

主备人:史玉亮 审核人:吴秉政使用时间:2012年2-1

1学习目标: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即综合法和分析法。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

2.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与特点,并会用两种方法证明。了解反证法的解题步骤,思维过程及特点。

重点:

1.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考查是本课的重点。应用反证法解决问题是本课考查的热点。

2.命题时多以考查综合法为主,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均有可能出现。反证法仅作为客观题的判断方法不会单独命题。

B案

一、直接证明

1.定义:直接证明是从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出发的,根据已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推证结论的真实性。

2.直接证明的方法: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法

1.定义:综合法是从___________推导到______________的思维方法。具体地说,综合法 从__________除法,经过逐步的___________,最后达到_______________。

 

 „ 

三、分析法

1.定义:分析法是从__________追溯到__________的思维方法,具体地说,分析法是从________出发,一步一步寻

求结论成立的____________,最后达到

_________或__________。

  „ 

四、反证法的定义

由证明pq转向证明prt,t与_________矛盾,或与某个________矛盾,从而判定_________,推出___________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预习检测:

1.已知|x|<1,|y|<1,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xy||xy|≥2B.xyC.xy1xyD.|x||y|

ln2ln3ln5,b,c,则()23

5A.abcB.cbaC.cabD.bac 2.若a

3.命题“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结论的否定是()

A.有两个内角是直角

B.有三个内角是直角

C.至少有两个内角是直角

D.没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4.abcd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acB.bdC.ac且bdD.ac或bd

5.“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是偶数”的反证法设为()

A.自然数a,b,c都是奇数B.自然数a,b,c都是偶数

C.自然数a,b,c中至少有两个是偶数D.自然数a,b,c中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

6.已知a是整数,a2为偶数,求证:a也是偶数。

C案

一、综合法

例1求证:12

3log19log1919

253log2

2.已知n是大于1的自然数,求证:log(n1)log(n2)

n(n1)

二、分析法

例2.求证

2变式突破: 已知a,b,c表示三角形的三边,m0,求证:

三、反证法:

例3.(1)证明:2不是有理数。

变式突破:若a、b、c均为实数,且ax2y

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2abc ambmcm2,by22z3,cz22x6.当堂检测:

1.“x

0”是“0”成立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D.充要条件

2.设alog54,b(log53)2,clog45,则()

A.acbB.bcaC.abcD.bac

3.设x,y,zR,ax111,by,cz,则a,b,c三数()yzx

A.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B.都小于2C.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D.都大于

22224.若下列方程:x4ax4a30,x(a1)xa0,x2ax2a0至少有2

一个方程有实根,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A案

1.A、B为△ABC的内角,∠A>∠B是sinAsinB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若向量a(x,3)(xR),则“x4”是“|a|5”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已知数列{an}为等比数列,Sn是它的前n项的和,若a2a32a1且a4与2a7的等差中项为5,则S5=()A.35B.33C.31D.29

44.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y)f(x)f(y)2xy(x,yR),f(1)2,则f(2)等于()A.2B.3C.6D.9

5.分析法证明问题是从所证命题的结论出发,寻求使这个结论成立的()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重要条件D.既非充分条件又非必要条件

6.下面四个不等式:①abc≥abbcca;②a(1a)≤2221ba;③≥2; 4ab

④(a2b2)(c2d2)≥(acbd)2,其中恒成立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若x,y0且xy2,则1y1x1y1x和的值满足()A.和的中至少xxyy

有一个小于2B.1y1x1y1x和都小于2C.和都大于2D.不确定 xxyy

8.已知、为实数,给出下列三个论断:

①0;②||

5;③|||个论断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

9.设a0,b0,c0,若abc1,则

111≥______________。abc

第四篇:韩信点兵中的数学故事

韩信点兵中的数学故事

韩信点兵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如果你随便拿一把棋子(数目在100粒左右),先3粒3粒数,不满3粒的记下余数;再5粒5粒数,不满5粒的记下余数;最后7粒7粒地数,也把余数记下来.然后根据每次的余数,就可以知道你原来拿的棋子总共有多少.如:3个一数余1粒,5个一数余2粒,7个一数余2粒,那么原有棋子是多少呢? 它的算法很简单,而且在我国古代就有.宋朝周密叫它“鬼谷算”或“隔墙算”;杨辉叫它“剪管术”;而“韩信点兵”是较通行的名称.至于它的算法,在《孙子算经》上早有说明,后来在宋朝经过数学家秦九韶的推广,又发现了一种算法,叫“大衍一术”.这就是外国人所称的“中国剩余定理”,是数学史上极有名的问题.那么到底怎样来计算呢? A×70+b×21+c×15-105 其中a、b、c分别为3个、5个、7个一数的余数.如果得出数还是比105大,就再减去105,一直到得数比105小为止.因此你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前面问题的答案了 1×70+2×21+2×15-105=37(粒).那么“韩信点兵”里为什么要3个一数,5个一数,7个一数呢?周其它的数可以吗?我们先研究一下“韩信点兵”的解法“70a+21b+15c-105”.我们先来看一下70、21、15、105这4个数和3、5、7之间的关系:

(1)70=2×5×7,70=3×23+1,所以70是5和7的一个公倍数,它被3除后余数是1.(2)同理,21是3与7的一个公倍数,它被5除后余数是1.(3)15是3与5的一个公倍数,它被7除后余数是1.(4)105=3×5×7,是3、5、7的最小公倍数.根据上面的这些关系,“70a+21b+15c-105”确实是所求的得数.所以,70a+21b+15c-105被3除的余数是1.据同样的道理,这个数被5除后的余数是2,被7除后余数是2.那么,“韩信点兵”里为什么要用3、5、7这三个数呢?我们知道,3、5、7中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是1,也就是说是两两互素.于是就可以找到这样一个数,是3、5、7其中两个数的公倍数,而被另一个数除后余数是1,类似70、21、15.这也就是“韩信点兵”中的三个数的要求.那么不是两两互素的数,是不是就一定找不到类似70、21、15的数呢?如4、6、7这三个数,4与6不是互素,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2,而6与7的任何一个公倍数都是偶数,被偶数4除后的余数也一定是偶数,而不可能是1,所以是找到与70、21、15相当的三个数的.因此在“韩信点兵”里就不能用.我们也可以不用3、5、7这三个数,而换成其它两两互素的数,如2、3、11.这时的计算式是“33a+22b+12c-66”.不信的话,你可以用上文中的例子试一试,看是不是37粒.

第五篇:证明不等式方法

不等式的证明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题型广泛,涉及面广,证法灵活,错法多种多样,本节通这一些实例,归纳整理证明不等式时常用的方法和技巧。1比较法

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方法,具体有“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两种。基本思想是把难于比较的式子变成其差与0比较大小或其商与1比较大小。当求证的不等式两端是分项式(或分式)时,常用作差比较,当求证的不等式两端是乘积形式(或幂指数式时常用作商比较)

例1已知a+b≥0,求证:a3+b3≥a2b+ab

2分析:由题目观察知用“作差”比较,然后提取公因式,结合a+b≥0来说明作差后的正或负,从而达到证明不等式的目的,步骤是10作差20变形整理30判断差式的正负。

∵(a3+b3)(a2b+ab2)

=a2(a-b)-b2(a-b)

=(a-b)(a2-b2)

证明: =(a-b)2(a+b)

又∵(a-b)2≥0a+b≥0

∴(a-b)2(a+b)≥0

即a3+b3≥a2b+ab2

例2 设a、b∈R+,且a≠b,求证:aabb>abba

分析:由求证的不等式可知,a、b具有轮换对称性,因此可在设a>b>0的前提下用作商比较法,作商后同“1”比较大小,从而达到证明目的,步骤是:10作商20商形整理30判断为与1的大小

证明:由a、b的对称性,不妨解a>b>0则

aabbabba=aa-bbb-a=(ab)a-b

∵ab0,∴ab1,a-b0

∴(ab)a-b(ab)0=1即aabbabba>1,又abba>0∴aabb>abba

练习1 已知a、b∈R+,n∈N,求证(a+b)(an+bn)≤2(an+1+bn+1)2基本不等式法

利用基本不等式及其变式证明不等式是常用的方法,常用的基本不等式及变形有:

(1)若a、b∈R,则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2)若a、b∈R+,则a+b≥ 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3)若a、b同号,则 ba+ab≥2(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例3 若a、b∈R,|a|≤1,|b|≤1则a1-b2+b1-a2≤

1分析:通过观察可直接套用: xy≤x2+y2

2证明: ∵a1-b2b1-a2≤a2+(1-b2)2+b2-(1-a2)2=1

∴b1-a2+a1-b2≤1,当且仅当a1+b2=1时,等号成立

练习2:若 ab0,证明a+1(a-b)b≥

33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从已知或已证明过的不等式出发,根据不等式性质推算出要证明不等式。

例4,设a0,b0,a+b=1,证明:(a+1a)2+(B+1b)2≥252

证明:∵ a0,b0,a+b=1

∴ab≤14或1ab≥

4左边=4+(a2+b2)=1a2+1b2=4+[(a+b)2-2ab]+(a+b)2-2aba2b2

=4+(1-2ab)+1-2aba2b2≥4+(1-12)+8=252

练习3:已知a、b、c为正数,n是正整数,且f(n)=1gan+bn+cn

3求证:2f(n)≤f(2n)

4分析法

从理论入手,寻找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一直到这个条件是可以证明或已经证明的不等式时,便可推出原不等式成立,这种方法称为分析法。

例5:已知a0,b0,2ca+b,求证:c-c2-ab<a<c+c2-ab

分析:观察求证式为一个连锁不等式,不易用比较法,又据观察求证式等价于 |a-c|<c2-ab也不适用基本不等式法,用分析法较合适。

要证c-c2-ab<a<c+c2-ab

只需证-c2-ab<a-c<c2-ab

证明:即证 |a-c|<c2-ab

即证(a-c)2<c2-ab

即证 a2-2ac<-ab

∵a>0,∴即要证 a-2c<-b 即需证2+b<2c,即为已知

∴ 不等式成立

练习4:已知a∈R且a≠1,求证:3(1+a2+a4)>(1+a+a2)

25放缩法

放缩法是在证明不等式时,把不等式的一边适当放大或缩小,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来证明不等式,是证明不等式的重要方法,技巧性较强常用技巧有:(1)舍去一些正项(或负项),(2)在和或积中换大(或换小)某些项,(3)扩大(或缩小)分式的分子(或分母)等。

例6:已知a、b、c、d都是正数

求证: 1<ba+b+c+cb+c+d+dc+d+a+ad+a+b<

2分析:观察式子特点,若将4个分式商为同分母,问题可解决,要商同分母除通分外,还可用放缩法,但通分太麻烦,故用放编法。

证明:∵ba+b+c+cb+c+d+dc+d+a+ad+a+b>

ba+b+c+d+ca+b+c+d+da+b+c+d+aa+b+c+d=a+b+c+da+b+c+d=

1又由ab<a+mb+m(0<a<b,m>0)可得:ba+b+c<b+da+b+c+dcb+c+d<c+aa+b+c+ddc+d+a<d+bc+d+a+dad+a+b<a+ca+b+c+d

∴ ba+b+c+cb+c+d+dc+d+a+ad+a+b<

b+da+b+c+d+c+aa+b+c+d+d+bc+d+a+d+a+ca+b+c+d=2(a+b+c+c)a+b+c+d=2

综上知:1<ba+b+c+cb+c+d+dc+d+a+ad+a+b<2

练习5:已知:a<2,求证:loga(a+1)<1

6换元法

换元法是许多实际问题解决中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有些问题直接证明较为困难,若通过换元的思想与方法去解就很方便,常用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常见的是三角换元。

(1)三角换元:

是一种常用的换元方法,在解代数问题时,使用适当的三角函数进行换元,把代数问题转化成三角问题,充分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去解决问题。

7、若x、y∈R+,且 x-y=1 A=(x-1y)(y+1y)。1x,求证0<A<

1证明: ∵x,y∈R+,且x-y=1,x=secθ,y=tanθ,(0<θ<xy)

∴ A=(secθ-1secθ(tanθ+1tanθ·1sec2θ

=1-cos2θcosθ·s2m2θ+cos2θcosθ·s2mθ·cos2θ

=sinθ

∵0<θ<x2,∴ 0<s2mθ <1因此0<A<1

复习6:已知1≤x2+y2≤2,求证:12 ≤x2-xy+y2≤

3(2)比值换元:

对于在已知条件中含有若干个等比式的问题,往往可先设一个辅助未知数表示这个比值,然后代入求证式,即可。

例8:已知 x-1=y+12=z-23,求证:x2+y2+z2≥431

4证明:设x-1=y+12=z-23=k

于是x=k+1,y=zk-1,z=3k+

2把上式代入x2+y2+z2=(k+1)2(2k-1)2+(3k+2)2

=14(k+514)2+4314≥4314

7反证法

有些不等式从正面证如果不好说清楚,可以考虑反证法,即先否定结论不成立,然后依据已知条件以及有关的定义、定理、公理,逐步推导出与定义、定理、公理或已知条件等相矛盾或自相矛盾的结论,从而肯定原有结论是正确的,凡是“至少”、“唯一”或含有否定词的命题,适宜用反证法。

例9:已知p3+q3=2,求证:p+q≤

2分析:本题已知为p、q的三次,而结论中只有一次,应考虑到用术立方根,同时用放缩法,很难得证,故考虑用反证法。

证明:解设p+q>2,那么p>2-q

∴p3>(2-q)3=8-12q+6q2-q

3将p3+q3 =2,代入得 6q2-12q+6<0

即6(q-1)2<0 由此得出矛盾∴p+q≤

2练习7:已知a+b+c>0,ab+bc+ac>0,abc>0.求证:a>0,b>0,c>0

8数学归纳法

与自然数n有关的不等式,通常考虑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例10:设n∈N,且n>1,求证:(1+13)(1+15)…(1+12n-1)>2n+12

分析:观察求证式与n有关,可采用数学归纳法

证明:(1)当n=2时,左= 43,右=52

∵43>52∴不等式成立

(2)假设n=k(k≥2,k∈n)时不等式成立,即(1+13)(1+15)…(1+12k-1)>2k+12 那么当n=k+1时,(1+13)(1+15)…(1+12k-1)(1+12k+1)>2k+12·(1+12k+1)①

要证①式左边>2k+32,只要证2k+12·

2k+22k+1>2k+32②

对于②〈二〉2k+2>2k+1·2k+3

〈二〉(2k+2)2>(2k+1)(2k+3)

〈二〉4k2+8k+4>4k2+8k+3

〈二〉4>3③

∵③成立 ∴②成立,即当n=k+1时,原不等式成立

由(1)(2)证明可知,对一切n≥2(n∈N),原不等式成立

练习8:已知n∈N,且n>1,求证: 1n+1+1n+2+…+12n>132

49构造法

根据求证不等式的具体结构所证,通过构造函数、数列、合数和图形等,达到证明的目的,这种方法则叫构造法。

1构造函数法

例11:证明不等式:x1-2x <x2(x≠0)

证明:设f(x)=x1-2x-x2(x≠0)

∵f(-x)

=-x1-2-x+x2x-2x2x-1+x

2=x1-2x-[1-(1-2x)]+x2=x1-2x-x+x2

=f(x)

∴f(x)的图像表示y轴对称

∵当x>0时,1-2x<0,故f(x)<0

∴当x<0时,据图像的对称性知f(x)<0

∴当x≠0时,恒有f(x)<0 即x1-2x<x2(x≠0)

练习9:已知a>b,2b>a+c,求证:b-b2-ab<a<b+b2-ab

2构造图形法

例12:若f(x)=1+x2,a≠b,则|f(x)-f(b)|< |a-b|

分析:由1+x2 的结构可知这是直角坐标平面上两点A(1,x),0(0,0)的距离即 1+x2 =(1-0)2+(x-0)2

于是如下图,设A(1,a),B(1,b)则0A= 1+a2 0B=1+b2

|AB|=|a-b|又0A|-|0B<|AB|∴|f(a)-f(b)|<|a-b|

练习10:设a≥c,b≥c,c≥0,求证 c(a-c)+c(b-c)≤ab

10添项法

某些不等式的证明若能优先考虑“添项”技巧,能得到快速求解的效果。

1倍数添项

若不等式中含有奇数项的和,可通过对不等式乘以2变成偶数项的和,然后分组利用已知不等式进行放缩。

例13:已知a、b、c∈R+,那么a3+b3+c3≥3abc(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证明:∵a、b、c∈R+

∴a3+b3+c3=12 [(a3+b3)+(b3+c3)+(c3+a3)]≥12 [(a2b+ab2)+(b2c+bc2)+(c2a+ca2)]=12[a(b2+c2)+b(c2+a2)+c(a2+b2)]≥12(a·2bc+b·2ca+c·2ac)=3abc

当且仅当a=b,b=c,c=a即a=b=c时,等号成立。

2平方添项

运用此法必须注意原不等号的方向

例14 :对于一切大于1的自然数n,求证:

(1+13)(1+15)…(1+12n-1> 2n+1 2)

证明:∵b > a> 0,m> 0时ba> b+ma+m

∵ [(1+13)(1+15)…(1+12n-1)]2=(43、65…2n2n-1)(43、65…2n2n-1)>(54、76…2n+12n)(43、65…2n2n-1)=2n+13> 2n+14>

∴(1+13)(1+15)…(1+12n-1)>2n+1 2)

3平均值添项

例15:在△ABC中,求证sinA+sinB+sinC≤3

32分析:∵A+B+C=π,可按A、B、C的算术平均值添项sin π

3证明:先证命题:若x>0,y<π,则sinx+siny≤2sin x+y2(当且仅当x=y时等号成立)∵0<x+y2< π,-π2< x-y2< π2sinx+siny=2sin x+y2cosx-y

2∴上式成立

反复运用这个命题,得sinA+sinB+sinC+sin π3≤2sinA+B2+2sinc+π32≤2·2sinA+B2+c+π322 =4sinπ3=332

∴sinA+sinB≠sinC≤332

练习11 在△ABC中,sin A2sinB2sinC2≤18

4利用均值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添项

例16 :已知a、b∈R+,a≠b且a+b=1,求证a4+b4> 18

分析:若取消a≠b的限制则a=b= 12时,等号成立

证明:∵a、b∈R+∴a4+3(12)4 ≥ 44a4 [(12)4]3=12a①

同理b4+3(12)4 ≥b②

∴a4+b4≥12(a+b)-6(12)4=12-6(12)4=18③

∵a≠b ∴①②中等号不成立∴③中等号不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

1.是否存在常数c,使得不等式 x2x+y+yx+2y≤c≤xx+2y+y2x+y对任意正数x,y恒成立? 错解:证明不等式x2x+y+ yx+2y≤xx+2y+y2x+y恒成立,故说明c存在。

正解:x=y得23 ≤c≤23,故猜想c= 23,下证不等式 x2x+y+ yx+2y≤23≤xx+2y+y2x+y恒成立。要证不等式xx+2y+xx+2y≤23,因为x,y是正数,即证3x(x+2y)+3y(2x+y)≤2(2 x+y)(x+2y),也即证3x2+12xy+3y2 ≤2(2x2+2y2+5xy),即2xy≤x2+y2,而此不等式恒成立,同理不等式 23≤xx+2y+y2x+y也成立,故存在c=23 使原不等式恒成立。

6.2已知x,y,z∈R+,求证:x2y2+y2z2+z2x2x+y+z ≥ xyz

错解:∵ x2y2+y2z2+z2x2≥ 3 3x2y2y2z2z2x2=3xyz3xyz 又x+y+z ≥ 3xyz ∴x2y2+y2z2+z2x2x+y+z≥ 3xyz33xyz33xyz=xyz

错因: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若a >b> 0,c >d >0,则ac bd,但 ac>bd却不一定成立 正解:x2y2+y2z2≥ 2x y2z,y2z2+z2x2≥ 2x yz2,x2y2+z2x2≥ 2x 2yz,以上三式相加,化简得:x2y2+y2z2+z2x2≥xyz(x+y+z),两边同除以x+y+z:

x2y2+y2z2+z2x2x+y+z ≥ xyz

6.3 设x+y>0,n为偶数,求证yn-1xn+xn-1yn≥

1x 1y

错证:∵yn-1xn+xn-1yn-1x-1y

=(xn-yn)(xn-1-yn-1)xnyn

n为偶数,∴ xnyn >0,又xn-yn和xn-1-yn-

1同号,∴yn-1xn+xn-1yn≥ 1x-1y

错因:在x+y>0的条件下,n为偶数时,xn-yn和xn-1-yn-1不一定同号,应分x、y同号和异号两种情况讨论。

正解:应用比较法:

yn-1xn+xn-1yn-1x-1y=(xn-yn)(xn-1-yn-1)xnyn

① 当x>0,y>0时,(xn-yn)(xn-1-yn-1)≥ 0,(xy)n >0

所以(xn-yn)(xn-1-yn-1)xnyn

≥0故:yn-1xn+xn-1yn≥ 1x-1y

② 当x,y有一个是负值时,不妨设x>0,y<0,且x+y>0,所以x>|y|

又n为偶数时,所以(xn-yn)(xn-1-yn-1)>0 又(xy)n >0,所以(xn-yn)(xn-1-yn-1)xnyn ≥0即 yn-1xn+xn-1yn≥ 1x-1y

综合①②知原不等式成立

下载韩信点兵方法证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韩信点兵方法证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 一、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 1、利用平行四边形。2、利用三角形或梯形的中位线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

    不等式证明若干方法

    安康学院 数统系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 11 级本科生论文(设计)选题实习报告1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科研训练2》评分表注:综合评分60的为“及格”;......

    数学证明方法

    数学证明方法摘要:数学证明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数学证明有核实作用,理解作用,发现作用和思维训练作用,数学证明常用的方法有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等。......

    数学证明方法

    数学证明方法 1 直接证明法 从正面证明命题真实性的证明方法叫做直接证法.凡是用演绎法证明命题真实性的都是直接证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证明方法.综合法、分析法、分析综......

    勾股定理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证明方法勾股定理的种证明方法(部分)【证法1】(梅文鼎证明)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把它们拼成如图那样的一个多边形,使D、......

    勾股定理证明方法(精选)

    勾股定理证明方法勾股定理是初等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定理。所谓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定理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几乎所有文明古国(希......

    古代的数学文化讲解:韩信点兵

    古代的数学文化讲解:韩信点兵 小学是我们整个学业生涯的基础,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查字典数学网为同学们特别提供了古代的数学文化讲解,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

    函数的证明方法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⑴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或f(x)/f(-x)=1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f(-x)=f(x)。 ⑵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的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