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证明方法
数学证明方法 直接证明法
从正面证明命题真实性的证明方法叫做直接证法.凡是用演绎法证明命题真实性的都是直接证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证明方法.综合法、分析法、分析综合法、比较法。
(1)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入手,运用已经学过的公理、定义、定理等进行一步步的推理,一直推到结论为止.这种思维方法叫综合法.这种方法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到可知,从可知到未知的思维过程.
(2)分析法:从问题的结论入手,运用已经学过的公理、定义、定理,一步步寻觅使结论成立的条件,一直“追”到这个结论成立的条件就是已知条件为止.可见分析法是“执果求因”的思维过程,它与综合法的思维过程相反.分析法属于逻辑方法范畴,它的严谨体现在分析过程步步可逆。
分析法的步骤为未知需知已知。在操作中“要证”、“只要证”、“即要证”这些词语也是不可缺少的。分析法的书写形式一般为“因为......,为了证明......,只需证明......,即......,因此,只需证明......,因为......成立,所以‘......(结论)’成立”。(3)分析综合法:把分析法和综合法“联合”起来,从问题的两头向中间“靠拢”,从而发现问题的突破口.这种思维方法叫做分析综合法.对于比较复杂的题目,往往采用这种思维方法.在证明的过程中,往往分析法、综合法常常是不能分离的。分析综合法充分表明分析与综合之间互为前提、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分析的终点是综合的起点,综合的终点又成为进一步分析的起点。
(4)比较法 间接证明法
不是直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而是通过证明论题的否定论题的不真实,或者证明它的等效命题成立,从而肯定论题真实性的证明方法,叫做间接证明法.反证法、同一法、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类比法、换元法、放缩法、判别式法、函数法(1)反证法:反证法就是从否定命题的结论入手,并把对命题结论的否定作为推理的已知条件,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使之得到与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等相矛,矛盾的原因是假设不成立,所以肯定了命题的结论,从而使命题获得了证明。实施的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反设:作出与求证结论相反的假设(即结论的否定成立);
第二步,归谬:从否定结论出发,逐层进行推理,得出与公理或前述的定理、定义或题设条件,或与临时假设等自相矛盾(即说明结论不能否定);
第三步,结论:根据排中律,说明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2)同一法:两个互逆或互否的命题不一定是等效的,只有当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唯一存在,且它们所指的概念是同一概念时,该命题与其逆命题才等效,这个原理叫做同一原理.对符合同一原理的命题,当直接证明有困难时可以改证与它的等效的逆命题,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同一法.
1当命题的条件与结论所含事项都唯一存在时,先作出符合命题结论的所有图形;同一法的步骤:○2证明所作图形符合已知条件;3根据唯一性,4最后肯定○○确定所作图形或所作图形与已知图形重合;○原命题成立.
(3)不完全归纳法:从一个或几个(但不是全部)特殊情况作出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法又叫做普通归纳法。
(4)完全归纳法:是一种在研究了事物的所有(有限种)特殊情况后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又叫做枚举法.与不完全归纳法不同,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通常在事物包括的特殊情况数不多时,采用完全归纳法。
(5)数学归纳法
第二篇:数学证明方法
数学证明方法
摘要:数学证明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数学证明有核实作用,理解作用,发现作用和思维训练作用,数学证明常用的方法有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等。
关键词:数学证明;意义;方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学习数学,就离不开数学证明,这是由数学证明在数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什么是数学证明呢?许多人认为数学证明是根据相应的公理,法则等来说明结论是正确的一种活动。数学证明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情境中,数学证明有不同方法。
数学证明的方法
(一)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是从命题的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要证的结论的方法。分析法则是从要证的结论出发,一步一步的搜索下去,最后达到命题的已知条件的方法。
1cossin
例1 求证sin=1cos
sin2sin
方法1: 左边 =sin(1cos)=1cos=右边
所以得证。
sin(1cos)sinsin(1cos)
2方法2:右边=1cos=(1cos)(1cos)=1cos sin(1cos)1cos
sin2= =sin=左边
所以得证。
2sin2sincos21cos2sincos22=tan2=方法3:sin=2cos
2sin=1cos
所以得证。
1cossin
方法4:要证sin=1cos只需要证(1cos)(1cos)sinsin
22即要证1cossin,显然,这个命题成立,故得证。
上述例题的四种解法中,前三种是用综合法解的,而第四种解法是用分析法解的。在证明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半角公式等等。所以,通过数学证明我们不仅理解了这道命题的正确性,还知道了为什么正确,同时还增进了对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半角公式等等的理解。
从例1我们可以看出,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逐步推向“未知”,其逐步推理,实际是要寻找它的必要条件。分析法的特点是从“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它的充分条件。
综合法和分析法各有其优缺点。从寻求解题思路来看,综合法是由已知的寻找未知的,即直接由条件证明结论。但是由条件容易导出许多其它的结论,因而不容易有效。分析法由未知的推向已知的,即由结论慢慢推出所需要的条件,这样比较容易解决问题。就表述证明的过程而论,综合法的形式比较简洁,条理清晰,分析法由于倒过来叙述,因而比较繁琐,文辞冗长。这也就是说,分析法有利于思考解决问题,综合法宜于表达问题。因此在解题时,可以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先以分析法为主,寻找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的表述
证明过程。
(二)反证法
通过证明论题的否定命题不真实,从而肯定论题真实性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如下:
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结论的否定命题成立。
从否定的结论出发,逐层进行推理,得出与公理或前述的定理,定义或题设条件等自相矛盾的结论,即说证明结论否定不成立。
据排中律,最后肯定原命题成立。
反证法有归谬法与穷举法两种。在应用反证法时如果与原命题结论相矛盾的方面只有一种可能情况,只要把这种情况推翻,就能肯定结论成立,这种反证法叫做归谬法。如果与原命题相矛盾的方面不止一种情况,就必须把矛盾方面的所有可能的情况一一驳倒,才能肯定结论成立,这种反正法叫做穷举法。
例 2求证2是无理数。p2p
2qq2证明:假设是有理数,且为既约分数,(p>0,q>0),则=2,p22q2,由此可见p是偶数,记为2r。同理又可得q也是偶数,这p与q是既约分数相矛盾。从而2是无理数。在这道题目中,2只有两种可能,是无理数或者不是无理数。所以,命题的否定方面只有一种可能情况。因而,我们可以假即设其为有理数,然后推出矛盾证得该题。
例 3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AC和BD相交于点O,已知OB=O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如图,假设四边形ABCD不是平行
四边形,则由于OB=OD,所以必有OAOC,即OA
若OA 如果OAOC,同理可证,这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在该题中,命题的否定方面有两种可能OA 通过这道题的证明,可以增进人们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理解,使自己的思维更加严谨,缜密。 反证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不但在初等数学中有很多的应用,就是在高等数学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应用,数学中的一些重要的结论,从最基本的性质,定理到某些难度较大的世界难题,往往是用反证法得到的。 在证明该题的过程中,用到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所以,通过该题,也可以使人们加强对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全等方面的知识的理解。 需要指出的是,同一法和反正法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同一法的局限性较大,通常只适用于符合同一原理的命题,反证法则普遍适用,对于能够用同一法证明的命题一般都能用反证法证明。 (三)数学归纳法 我们采用记号p(n)表示一个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把它们都写出来 p(1),p(2),p(3)„„ 事实上,如果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1)p(1)成立(即当n1时命题成立) (2)只要假设p(k)成立(归纳假设),由此就可得p(k1)也成立(k是自然数)就能保证这一大串(无数多个)命题p(1),p(2),p(3)„„都成立。 我们把此叫做数学归纳法原理。 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我们在证明时可以相应的按照以下两步进行: (1)验证p(1)是成立的。 (2)假设p(k)成立,证明出p(k1)也成立。 由(1),(2)可得对于任意的自然数n,命题p(n)都成立。 这是数学归纳法最基本的形式,通常称作第一数学归纳法。 例5 证明1+3+5+„„+(2n1)=n 2 证明:(1)当n=1时,左边=1,右边=1=1等式成立。2 2(2)假设当n=k(k1)时等式成立,即1+3+5+„„+(2k1)=k 则n=k+1时1+3+5+„„+(2n1)=1+3+5+„„+(2k1)+[2(k1)-1] =1+3+5+„„+(2k1)+(2k1) 2=k+(2k1)=(k1)2 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1),(2)可知,对于任意自然数n,等式都成立。所以得证。总之,一个数学命题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思路来思考证明,思路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不同,证明方法也不同,对于不同的数学命题的证明也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士锜PME:数学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蒋文蔚杨延龄数学归纳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侯敏义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学证明题证明方法(转) 2011-04-22 21:36:39|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11/04/2 2从命题的题设出发,经过逐步推理,来判断命题的结论是否正确的过程,叫做证明。 要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就是证明凡符合题设的所有情况,都能得出结论。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说明命题不能成立。证明一个命题,一般步骤如下: (1)按照题意画出图形; (2)分清命题的条件的结论,结合徒刑,在“已知”一项中写出题设,在“求证”一项中写出结论; (3)在“证明”一项中,写出全部推理过程。 一、直接证明 1、综合法 (1)定义: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2)综合法的特点:综合法又叫“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它是从已知条件和某些学过的定义、公理、公式、定理等出发,通过推导得出结论.2、分析法 (1)定义: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分析法.(2)分析法的特点: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它是要证明结论成立,逐步寻求推证过程中,使每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二、间接证明 反证法 1、定义: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2、反证法的特点: 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先假设要证的命题不成立,即结论的反面成立,在已知条件和“假设”这个新条件下,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与定义、公理、定理、已知条件、临时假设等相矛盾的结论,从而判定结论的反面不能成立,即证明了命题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3、反证法的优点: 对原结论否定的假定的提出,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已知条件.4反证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 (1)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 (2)如果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讨论,而从反面进行证明,只要研究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归类 一、证明两线段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三线合一)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垂径定理 二、证明两个角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4.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7.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 三、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2.三角形中一边的中线若等于这边一半,则这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直角三角形 3.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则必垂直于另一条。 7.利用到一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0.在圆中平分弦(或弧)的直径垂直于弦。垂径定理 *11.利用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 四、证明两直线平行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各直线平行。 2.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4.三角形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底边。 6.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五、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 1.作两条线段的和,证明与第三条线段相等。 2.在第三条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第一条线段,证明余下部分等于第二条线段。 3.延长短线段为其二倍,再证明它与较长的线段相等。 4.取长线段的中点,再证其一半等于短线段。 5.利用一些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三角形的重心、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六、证明比例式或等积式 1.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 2.利用内外角平分线定理。 3.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 4.直角三角形中的比例中项定理即射影定理。 一个图,你看着哪好像差根线,你就用铅笔描一下,分析一下有了这根线哪线角相等,哪相角互补之类的.不可以只盯着原图看.另外,看已知条件里,把它们标注在图里,看人家给这个条件,你可以知道什么,这个条件有什么用,可以由此推出什么.从求证出发你就要想,这道题要求证这个,就要有.....这些条件,再看已知,有了这些条件了,噢,还差这个条件。然后就找条件来证明这个还差的条件,然后全部都搭配齐全了,就证出了题目了记住,做题要倒推走把已知的条件从笔在图上表示出来,方便分析而且你要牢牢记住一些定理,还有一些特殊角,特殊形状等等他们的关系当一些题实在证不出来时,你要注意了,可能要添辅助线,比如刚才我说的还差什么条件,你就可以画一个线段,平行线什么的来补充条件,你下子你就一目了然了,不过有些很难的看出的辅助线就要靠你的做题的作战经验了,你还要认真做题。把这些牢牢记住,在记住老师教你们的公里定理些,你就已经成功大半了。 有心学习就不怕没希望提高!课上要稍微做些笔记,特别是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课后的练习不一定非得全部做完,浪费宝贵的时间资源,但一定要及时。对于自己比较容易犯错的地方或记忆不牢的建议用小小的随身便携纸记录下来,想看的时候随时都可以看。对于比较典型的而自己又没掌握的题型则把它抄录在专用本子上,详细的写出解题步骤,还可以从中挖掘出许多的知识点,然后再找些近似题目自己独自解答,看看差距在哪里,并想办法解决。久而久之当本子厚了以后复习,也就基本可以不用看书仅仅看本子就行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你早日获得快乐学习方法!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BCA案 主备人:史玉亮 审核人:吴秉政使用时间:2012年2-1 1学习目标: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即综合法和分析法。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 2.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与特点,并会用两种方法证明。了解反证法的解题步骤,思维过程及特点。 重点: 1.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考查是本课的重点。应用反证法解决问题是本课考查的热点。 2.命题时多以考查综合法为主,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均有可能出现。反证法仅作为客观题的判断方法不会单独命题。 B案 一、直接证明 1.定义:直接证明是从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出发的,根据已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推证结论的真实性。 2.直接证明的方法: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法 1.定义:综合法是从___________推导到______________的思维方法。具体地说,综合法 从__________除法,经过逐步的___________,最后达到_______________。 „ 三、分析法 1.定义:分析法是从__________追溯到__________的思维方法,具体地说,分析法是从________出发,一步一步寻 求结论成立的____________,最后达到 _________或__________。 „ 四、反证法的定义 由证明pq转向证明prt,t与_________矛盾,或与某个________矛盾,从而判定_________,推出___________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预习检测: 1.已知|x|<1,|y|<1,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xy||xy|≥2B.xyC.xy1xyD.|x||y| ln2ln3ln5,b,c,则()23 5A.abcB.cbaC.cabD.bac 2.若a 3.命题“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结论的否定是() A.有两个内角是直角 B.有三个内角是直角 C.至少有两个内角是直角 D.没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4.abcd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acB.bdC.ac且bdD.ac或bd 5.“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是偶数”的反证法设为() A.自然数a,b,c都是奇数B.自然数a,b,c都是偶数 C.自然数a,b,c中至少有两个是偶数D.自然数a,b,c中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 6.已知a是整数,a2为偶数,求证:a也是偶数。 C案 一、综合法 例1求证:12 3log19log1919 253log2 2.已知n是大于1的自然数,求证:log(n1)log(n2) n(n1) 二、分析法 例2.求证 2变式突破: 已知a,b,c表示三角形的三边,m0,求证: 三、反证法: 例3.(1)证明:2不是有理数。 变式突破:若a、b、c均为实数,且ax2y 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2abc ambmcm2,by22z3,cz22x6.当堂检测: 1.“x 0”是“0”成立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D.充要条件 2.设alog54,b(log53)2,clog45,则() A.acbB.bcaC.abcD.bac 3.设x,y,zR,ax111,by,cz,则a,b,c三数()yzx A.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B.都小于2C.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D.都大于 22224.若下列方程:x4ax4a30,x(a1)xa0,x2ax2a0至少有2 一个方程有实根,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A案 1.A、B为△ABC的内角,∠A>∠B是sinAsinB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若向量a(x,3)(xR),则“x4”是“|a|5”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已知数列{an}为等比数列,Sn是它的前n项的和,若a2a32a1且a4与2a7的等差中项为5,则S5=()A.35B.33C.31D.29 44.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y)f(x)f(y)2xy(x,yR),f(1)2,则f(2)等于()A.2B.3C.6D.9 5.分析法证明问题是从所证命题的结论出发,寻求使这个结论成立的()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重要条件D.既非充分条件又非必要条件 6.下面四个不等式:①abc≥abbcca;②a(1a)≤2221ba;③≥2; 4ab ④(a2b2)(c2d2)≥(acbd)2,其中恒成立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若x,y0且xy2,则1y1x1y1x和的值满足()A.和的中至少xxyy 有一个小于2B.1y1x1y1x和都小于2C.和都大于2D.不确定 xxyy 8.已知、为实数,给出下列三个论断: ①0;②|| 5;③|||个论断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 9.设a0,b0,c0,若abc1,则 111≥______________。abc第三篇:数学证明题证明方法
第四篇:几何证明方法(初中数学)
第五篇:证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