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勒泰旅游业简介
素有“金山银水”美誉的阿勒泰地区,由北向南分布着高山冰川、森林草原、河谷风光、湖泊温泉、大漠戈壁和岩画石刻、古墓石人、游牧文化、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数量点185处,其中高品位旅游资源106处,分属国家标准6大类29种基本类型,六类旅游资源阿勒泰全部拥有,丰富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草原文化历史,浓郁的民俗风情,凉爽宜人的气候,良好的地缘优势等旅游资源无以伦比,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新疆占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有 “人类净土”、“中国一绝、世界一流”的5A级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中国21世纪议程》在新疆的两个优选项目之一,具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自然风光、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和自然文化遗产的潜力。全区拥有六个自然保护区,依托喀纳斯的旅游开发,正在带动以布尔津县和沿线景区、布伦托海黄金海岸、可可托海大东沟、阿勒泰市东沟和五指泉、吉木乃神石城、哈巴河桦林等景区为主的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以阿勒泰市冰雪风情游、乌伦古湖冬捕为主和“冬赏银色喀纳斯”为辅助的冬季冰雪旅游;可开展以中国唯一泰加林、冰川、地质三号脉、地震断裂带、五彩雅丹地貌和硅化木群为代表的科普科考旅游;以中国唯一汇入北冰洋的额河、乌河流域为主的水域风光旅游等项目。阿尔泰山是草原历史文化和游牧文明汇聚之地,有大量岩刻画、洞窟彩绘、鹿石、雕刻石人、古墓等草原历史文化遗产,素有“千里岩画长廊”之美誉,又有“人类滑雪最早的起源地”之称,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光价值。目前全区已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自治区级14个、县(市)级56个。正在培育以三道海子为代表的草原历史文化遗迹和域外文明遗迹旅游;以哈萨克民俗风情、图瓦村落、乌梁海蒙古村落和农牧林渔家乐、口岸边塞风光及民俗风情旅游等项目。阿勒泰还具有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相邻的良好地缘优势,地区所辖6县1市均为边境开放县(市),国家已批准开放了四个口岸,正在争取开放的中国西部唯一与俄罗斯交界的喀纳斯口岸,培育以口岸为基地的旅游购物和跨国观光旅游。
第二篇:黄石旅游业情况简介
黄石旅游情况汇报
一、旅游资源情况
黄石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资源类型多样,对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在全国八大主类、155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我市具备七大主类(除天象气候景观)、79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其中古迹及建筑类资源种类多,占全国类型的65.6%,古迹及建筑类资源是黄石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总体看,我市旅游资源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独特的矿冶文化旅游资源 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青铜是湖北三大世界级旅游品牌之一:一江、两山、青铜),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摇篮。据统计,全市已发现的矿产有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气4大类,计76种,已探明储量的有37种。其中金、铜、钼、钴、锶、硅灰石等14种矿产储量居全省首位。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经济价值(不含延伸加工)达4000余亿元以上。这么丰富的矿产资源,也让我们黄石享有了“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美誉,这也是新中国刚一诞生就在我们这里设立省辖市的主要原因。可以说,黄石的历史就是一部工业发展史。我们的大冶市有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黄石港区有五十年代曾被毛泽东誉为 “远东第一”的华新水泥厂旧址;西塞山区有全国十大特钢基地之一的湖北新冶特钢里面的栈桥、高炉等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和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黄石源华煤矿;铁山区有亚洲第一“矿冶大峡谷”的大冶铁矿东露采天坑遗址。这“五大工业遗址”中前三个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密集于一个城市的17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包含着多种矿冶技术,其完整性、先进性在全国唯
一、世界罕见,市政府已将以上四处工业遗产打包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并已列为申遗预备名单,并且是名单中唯一一处工业遗产项目。自19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汉冶萍公司开始,黄石地区诞生了一大批钢 铁、水泥、煤炭等企业。新中国成立后,黄石因矿设市,是国家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落户,使黄石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并留下了约50公里的工矿铁路。毛主席他老人家曾深情地说过:“骑着毛驴也要去看一看”。1953年、1958年老人家两度亲临黄石视察。
二是秀美的自然山水资源 湖北有“千湖之省”之称,我们有“百湖之市”之名。目前,面积较大的主要有磁湖、仙岛湖、大冶湖、网湖、保安湖等五大湖泊,8.7平方公里的磁湖位于我市城区中心,是全国少见的“城中湖”,现已成为省级风景名胜之中心景区;水域32平方公里,有1002个岛屿的仙岛湖是世界三大千岛湖泊之一,旅游区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大冶湖界跨大冶市、阳新县、西塞山区和黄石开发区,水面65平方公里,随着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黄石中心城区与大冶、阳新对接融合、同城化发展将会加快;网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阳新县境内,总面积204平方公里。保护区主要保护网湖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特别是东方白鹳、黑鹳、白鹤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小天鹅、白额雁、白头鹞、灰鹤等2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及鸿雁的栖息地,冬候鸟和夏候鸟的栖息繁殖地以及中华绢丝丽蚌天然养殖区;保安湖位于大冶市西北部,净水面阔达 4000多公顷,为长江中游地区、鄂东南重要的中型湖泊。
三是灿烂的三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黄石地处吴头楚尾,长江要塞西塞山和两镇一区的太子镇、大王镇留下了大量与三国历史有关的遗址遗迹和传说故事,其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十分丰富。
四是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文化旅游资源 我们的红色旅游资源有被誉为“小莫斯科”的阳新龙港镇革命旧址群,阳新县的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它是湖北第一、全国第三大革命烈士陵园,有彭德怀红三军团建军旧址等,我们的这几个红色旅游景区都被列入了国家红色旅游二期规划。五是悠久的宗教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位于我市下陆、铁山交汇的东方山是我们鄂东地区最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号称“三楚第一山”。“弘化禅寺”,自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5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弘化禅寺的现任住持正慈方丈,现任中国佛协副会长,湖北省佛协会长,如今,在东方山上,分布有大小二十二座寺庙,如星罗棋布。形成了湖北省最大的佛教寺庙群,僧尼总人数将近百人,在全省有较大影响。
二、旅游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重视下,确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理念,旅游投资持续增长,总体形象更加鲜明,产业地位日益显现,实现了十二五旅游发展阶段性目标。201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14万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总收入71.30亿元,同比增长15%。
一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全市有A级景区8家,其中3A级4家(西塞山、青龙山、烈士陵园、龙凤山),4A级4家(矿山公园、东方山、小雷山、仙岛湖);湖北旅游强县1家(铁山区);湖北旅游名镇1家(陈贵镇已完成验收);湖北旅游名村2家(阳新县阳辛村,大冶坳头村);星级农家乐32家;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家;星级旅游饭店23家,其中五星级1家(磁湖山庄),四星级4家(金花、金湾、阳新国际、梅红),三星8家,二星10家;旅行社55家,其中注册旅行社43家,分社12家,我市星级酒店和旅行社的质量和数量鄂东南处于领先水平,黄石第一旅行社去年成功创建鄂东首家4A级旅行社;旅游汽车客运公司6家,旅游汽车141辆;另外我市还有石开工艺、黄石八珍、食博园黄石港饼等一批旅游商品企业,总的来看,我市旅游产业体系已经形成,具备接待大型旅游团队的规模和水平。
二是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2014年全市新开工、在建、续建旅游项目32个,完成旅游投资15.8亿元。其中东方山琉璃佛塔、慈光精舍等项目已投资1.3亿元;龙凤山生态园、茗山园博园、保安沼山景区和上冯九古奇村已完成投资6.2亿元;阳新生 态旅游开发、仙岛湖丹凤地国际养生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已完成投资6.4亿元;铁山区世界铁城综合体、熊家境生态度假村项目已投资1.1亿元;阳新烈士陵园九烈士墓翻新改造、熊家境至东方山游步道、黄荆山健身步道等项目已竣工。
三是旅游产品不断丰富 按照打造黄石“赏花、采果、品鲜”精品线路,争取形成黄石旅游新热点的工作思路,设计推出磁湖都市休闲游、乡村精品游、夏季仙岛避暑度假游、中国乡村园博游等旅游线路。特别是去年与万达新航线合作推出“乡村园博,生态富民”等特色旅游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去年举办的桃花节、槐花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提升了我市旅游文化内涵,带动了多条乡村旅游线路,推动了本地旅游市场不断升温。
四是行业监管和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在全市深入学习贯彻《旅游法》活动中,我们邀请省局领导和在汉专家来我市授课,帮助我市旅游管理部门、行业单位提高知法、守法意识;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力度,对旅游景区私搭乱建、卫生及生态环境进行了专项治理,强化了旅游行业安全监管,严防旅游安全事故发生。
三、旅游形势分析
1、优势:未来几年,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应该是我市旅游业加快发展面临的最好时期之一。
一是城市环境趋好 参照国内外优秀旅游目的地建设标准,城市的生态,交通、购物、治安等环境是当地旅游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特别是生态友好、当地居民友好更是衡量优秀旅游目的首要条件。2013年我市全力推进“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发展战略以来,我市发展旅游业的环境明显好转。可以预见,随着“生态立市 产业强市”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这种环境将更加趋好。
二是市场需求旺盛 根据国际经验,旅游消费与人均GDP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人均GDP1000美元人们大多选择观光游,人均GDP到了2000-3000美元人们则选择休闲游,而当人均 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人们则会选择度假游。2012年,作为我市核心客源地的武汉市人均GDP远远超过5000美元达14000美元之多,我市人均GDP也达到7500美元,这些城市市民的旅游需求均十分强烈。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 发展旅游,交通先行,随着大广、杭瑞、黄咸高速和武黄高铁的建成通车,增加了我市旅游交通的可进入性,缩短了与武汉1+8等国内主要区域市场的空间距离。黄石至周边300公里旅游半径的市州级以上城市已达到12 个。区位交通优势更加明显。
2、劣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自己与自己比,我市旅游业发展较快,但与全国全省比,我们明显处于落后地位,突出表现在旅游总收入徘徊在全市11名左右,收入总量占全省比重不足3%;我市虽然是全省重要的旅游客源城市,但旅游目的地市场尚未建立起来,还处在旅游发展的起步阶段。
一是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品景区近年来,通过仙岛湖、雷山、磁湖等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的提升和建设,黄石景区景点的品味和容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由于先天的制约,黄石仍旧没有规模大、知名度高的重量级精品景区。从我市景区运营情况看,没有一个门票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收费景区,也没有1个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的景区,从景区规模来看,没有像武当山、东湖那样容量大、带动性强的景区。
二是旅游大项目建设推进缓慢 以矿山公园为龙头的工业旅游还处于分散状态,没有与其他工业旅游资源串成线联成片,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我市一直作为引爆点打造的东方山文化产业园项目因种种原因进展缓慢,离建成运营尚需时日,仙岛湖缺乏大品牌进驻,已动工的几个项目进展不快,影响不大,规划已通过评审的大众山森林公园项目还处于招商洽谈之中。
三是旅游发展机制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形势近年来我市依托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不断增强,旅游业已经成为 黄石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随着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我市市级层面尚未建立健全统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组织协调机构和扶持激励机制,挂靠在市商务委的市旅游局五六个工作人员难以应对日益繁重的旅游行业管理需要,因缺少编制,急需引进旅游专业技术人才无法引进。
四、2015年工作要点
2015年既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全面谋划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2015年旅游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旅游局的大力指导下,抢抓长江经济带开发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我市“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的战略部署,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旅游标准化创建为抓手,以旅游节庆活动为平台,以旅游惠民为目的,进一步整合涉旅企业和旅游要素资源,进一步完善以“旅游厕所革命”为突破口的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加大旅游整体形象和旅游精品线路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贯彻《旅游法》,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体系,形成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度假游旅四轮驱动格局,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不断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不断增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快旅游经济强市建设步伐,使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引擎作用逐步凸显,旅游各项指标在全省位次逐步提升,为十三五我市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争取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0.5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旅游人次1580万,同比增长12%,游客满意度比上年前进一位。
(二)工作举措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和目标,今年主要实施好八大工程。
1、规划提升工程 科学编制旅游规划,用规划总揽全局,引领旅游业发展。一是高起点修编黄石市旅游发展规划,确保今年 完成编制工作,并上报省旅游局组织评审,上报市政府批复实施。二是科学编制“十三五”旅游规划。三是完善规划评审制度,提升规划编制、咨询和评价水平。四是加强全市旅游规划实施监督,不建没有规划的项目,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项目。
2、市场主体壮大工程 要强力推进旅游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一是继续跟踪长隆、华强、华侨城等知名旅游投资品牌,做好中惠旅集团托管黄石矿山公园洽谈和协调工作。二是加大对东方文化产业园等全市重大旅游项目的支持协调力度,积极向国家和省局争取资金和项目,争取我市有项目进入全省重点支持的旅游项目的笼子。三是建立和完善全市旅游项目库,策划包装一批对全市旅游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作为对外推介和招商引资的储备项目。
3、旅游宣传营销工程 宣传黄石旅游形象,推介黄石精品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黄石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组织各县市区和行业单位积极参加第八届华博会和长江国际旅游博览会。二是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旅行社、旅游饭店、景区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加强与东楚传媒和黄石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合作,推出“黄石精品线路体验游”和“市民最喜欢的旅游线路评选”等系列活动,增强精品线路的吸引力。三是适时组织行业单位赴武汉、九江等客源市场举办专场旅游推介活动,并邀请两地及周边有影响力的旅游商来黄石踩线。四是制作高质量旅游宣传片等系列宣传资料,探索微博、微信、手机APP、旅游QQ群等多渠道多元化宣传新模式,扩大宣传覆盖面。
4、服务品质升级工程 以标准化创建为抓手,完善以旅游厕所为重点的服务设施,夯实基础工作,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一是高质量完成今年“旅游厕所革命”各项指标任务,并推动旅游标识导引系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停车场建设。二是争取大冶市年底通过湖北旅游强县验收,陈贵镇5月份成为第二批湖北旅游名镇,6家旅行社完成3A级创建,新增3星级饭店2家,至少一家景区完成3A级创建,劲酒成为湖北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新增2家湖北旅游名村,新增一批高星级农家乐。
5、旅游节庆品牌培育工程 旅游节庆活动是促进旅游要素聚集的重要平台。一是举办好“黄石磁湖首届樱花旅游节”、“第四届槐花旅游节”等城市旅游节庆活动。二是开展“相约美丽乡村,品味四季乡韵”黄石快乐健康乡村游主体系列活动,举办好“第二届桃花旅游节”等全年15个节庆活动,形成月月有主题,时时有精彩的生动局面。
6、旅游队伍建设工程 一是抓好导游考试、导游年审培训工作,巩固我市导游队伍在全省的影响力。二是抓好旅行社总经理培训,提高旅行社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三是抓好星级饭店星评员业务培训。四是抓好各县市区和旅游行业旅游统计业务知识培训。五是与人社局合作,组织好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培训。六是组织好黄石市第四届导游大赛,积极参与全省第十届导游大赛。七是探索引进市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成立导游服务公司,提升导游整体服务水平。
7、旅游环境优化工程 一是强化底线思维,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强化安全意识,落实行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旅游安全设施设备,建立安全预警机制,按时完成省市主管部门下达的安全生产任务。二是加强与文明办工作联系,通过宣传引导、落实管理责任、严格合同约束、督促旅游社搞好行前教育,完善景区文明行为提示等措施,引导游客文明出游,环保出游。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依法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健全和完善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加强与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联动,加大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力度,打击黑社、黑车、黑导、黑网站等非法行为。
8、旅游惠民工程 实现旅游惠民是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一是发行黄石旅游年卡,点燃黄石人“爱旅游、爱生活、爱黄石”的旅游热情。二是发行武汉〃黄石旅游联卡,整合两地旅游资源,实现互利共赢目的。三是通过举办系列节庆活动,使当地群众在旅游经营中获得实实在在利益,实现旅游惠民。
五、“十三五”工作打算
(一)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强化“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以工业文明与工业历史文化旅游为龙头,推进工业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山水旅游资源、佛教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的有机融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中力量推进东方山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大乡村旅游工作力度,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通过“十三五”的努力,实现我市“全国知名、全省一流”旅游目的地基本形成,实现旅游精品景区和核心旅游项目建设的重大突破,实现旅游经济增长方式重大转变,推动旅游业走上效益型发展之路,力争到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2610万人次,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175亿元,年均增长16%,旅游业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三)规划布局 按照擦亮旅游品牌、优化空间布局、打造精品线路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实施“四五六”工程即四大品牌、五大旅游区、六条精品线路。
1、四大品牌体系 精心打造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代表的工业文化旅游品牌,以东方山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旅游品牌,以仙岛湖为代表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品牌,以龙凤山、沼山、上冯九古奇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品牌等四大品牌体系。
一是工业文化旅游品牌 整合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汉冶萍高炉、华新旧址、源华煤矿等五大工业遗址资源,将其串成线联成片,挖掘内涵提升价值,在历史文化的活化、深度开发上做文章,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业旅游产品。
二是宗教文化旅游品牌 东方山是我市旅游“引爆点”,由东方佛国、东方乐园、东方仙境三大板块组成,以药师佛道场为核心,是集禅宗文化、生态休闲、康乐健身、修身养性、观光度假与一体 的大型旅游区。规划建设全国著名、湖北第一大药师佛道场,配套建设多功能酒店及商业实施、养生小镇等
三是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品牌 仙岛湖为我市重点湖泊型生态度假项目,抓住大广高速公路通车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重点建设王英旅游特色名镇等项目,完善旅游区接待中心、美食广场、特色商业街等项目。项目建成后,形成“观千岛竞秀、游特色小镇、品仙岛水鲜、寻库岛奇珍”的湖泊型生态旅游度假区,并争取列为国家级旅游度假村。
四是乡村旅游品牌 将建设美丽乡村、四化同步以及丰富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旅游品牌。龙凤山、沼山村、上冯九古奇村、石田古驿、茗山万亩花海等已经具备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业的条件,力争形成一批3A旅游景区。
2、五大旅游片区 根据我市已建成旅游景区及旅游资源分布情况,按照“以资源定产品、以地理交通相联成片区”的发展思路,我们对本地旅游发展拟按照五大片区即环磁湖都市休闲旅游片区、东方山宗教〃世界铁城文化旅游片区、大冶青铜文化旅游片区、阳新“生态画廊”旅游片区、大冶湖•华中康谷养生旅游片区的空间布局进行安排。
一是环磁湖都市休闲旅游片区 该片区为全市旅游中心节点和旅游集散地,以磁湖风景区为主体,以磁湖天地滨水休闲文化街、磁湖亲水走廊、中国百家名园团城三趣园、西塞神舟会民俗文化、文化广场为依托,以西塞山、道士袱古镇、大众山、黄荆山、华新旧址、冶钢旧址为支撑,集中反映我市襟江怀湖、依山傍水的都市风光和工业文明史,形成独特的城市休闲观光度假旅游区。
重点建设项目:黄石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华新水泥博物馆、大众山休闲度假景区、旅游商品〃美食一条街、黄荆山休闲健身旅游区。
二是东方山宗教〃世界铁城文化旅游片区 以东方山东方世界、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旅游区为主体,以下陆、铁山城区为依托,以东 方乐园、东方仙境、铁山婚庆文化产业园为支撑,打造东方世界宗教文化、中国矿冶文化、鄂东婚庆文化旅游产品,形成我市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重点建设项目:东方世界、东方水库〃熊家境度假村(在建)、东方乐园、铁山喻家垅婚庆产业园、北纬30度广场旅游综合体。
三是大冶青铜文化旅游片区 以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主体,以大冶市中心城区、青龙山风景区及陈贵镇等旅游名镇为依托,以雷山、龙凤山、茗山、青龙山、大王山、金盆山、保安湖等众多山水旅游景区及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支撑,打造“青铜古都”旅游品牌,提升大冶青铜文化旅游区的整体形象。
重点建设项目:大冶铜绿山青铜文化主题公园、金盆山生态旅游区、龙凤山生态园、雷山大泉沟景区、茗山自驾游营地、茗山万亩花海、大王山森林公园、少林寺文化产业园、保安镇沼山狗血桃观光体验区、黄金湖渔业休闲度假区、红三军团建军旧址。
四是阳新“生态画廊”旅游片区 以仙岛湖生态度假旅游区为主体,以七峰山、半壁山、网湖旅游景区和王英镇、龙港镇等旅游名镇为支撑,形成仙岛生态度假、古战场寻访、大坝观光、湿地观鸟、红色之旅等多项旅游产品组成的综合旅游区。
重点建设项目:仙岛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王英旅游名镇、七峰山风景区、排市生态旅游度假区、黄石市第二届园博会、石田古驿生态旅游度假村、军垦鲜果体验乐园龙港红色旅游区、半壁山古战场旅游区、网湖湿地旅游区。
五是大冶湖·华中康谷养生旅游片区 该片区以黄石开发区黄金山新区、大冶湖生态新区、“两镇一区”(大王镇太子镇金海开发管理区)为支撑,依托黄石-阳新一级公路综合发展轴和咸黄高速公路发展轴,重点开发黄金山国际温泉度假旅游村、大冶湖休闲养生带、生态运动休闲区、休闲养生度假区。形成温泉度假、户外拓展和休闲养生等多种旅游产品组成的“华中康谷”综合旅游区。
重点项目:2016年首届湖北省园博会、黄金山国际温泉旅游度假村、2018第15届省运会主会场—黄金山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华 中康谷”—水上运动乐园、健康运动体验社区、茶道养生休闲庄园、户外拓展运动基地、天井嘴欢乐世界主题公园,“华中康谷”自驾游营地。
3、六条精品线路 按照彰显旅游精华、满足客源需求、延长消费时间,细分市场,设计、打造好工业文明探寻游、青铜文化游、都市观光游、佛教文化游、生态休闲度假游、红色经典游等六条精品旅游线路,增强线路亲和力和竞争力,吸引八方游客畅游黄石。
一是青铜文化旅游线路 青龙山景区—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雷山风景名胜区—龙凤山生态园—大王山—保安湖。
二是工业文明探寻旅游线路 华新水泥旧址—汉冶萍高炉遗址、新冶钢生产线—西塞山—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三是环磁湖都市观光度假旅游线路 大众山休闲度假景区—磁湖东北岸旅游景观区—西塞山古战场旅游区—道仕袱古镇(西塞送神舟文化游)—太子镇—黄金山国际温泉度假村—人民广场—文化半岛—团城山公园。
四是佛教文化旅游线路 磁湖东北岸旅游景观区—人民广场、文化半岛休闲区—东方山旅游区〃熊家境度假村—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五是红色经典旅游线路 阳新龙港红色旅游区—湘鄂赣革命烈士陵园—大冶兵暴旧址—红三军团旧址—大冶南山头中心县委旧址。
六是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线路 兴国州古商城—仙岛湖生态度假旅游区—龙港红军街—网湖湿地观鸟—七峰山风景区。
六、重大核心项目策划思考
黄石旅游业发展近二十年,自己与自己比,我们进步很大,但站在全省旅游发展的大格局中,我们所占比例很小,与兄弟市州相比,我们相距甚远,究其根本原因,我们认为是黄石旅游发展没有找到独具特色或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并征求了部分专家和领导的意见,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黄 石可被誉为中国工业文明历史博物馆,以青铜文化为代表的工业旅游资源始终是我市核心旅游资源,我们应围绕这一核心来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以城市为背景,以五大矿冶文化遗址为核心吸引物,以近五十公里的城区工矿铁路为纽带,以各时代火车为旅游交通的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项目,形成以“黄金宝石地,工业文博园”为主题的工业旅游产品,要放眼国际国内旅游发展大势,站在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大格局中,按照“全国独有,世界知名”的总思路,策划设计并实施这一重大项目,以此提升黄石旅游形象,擦亮黄石名片,找到黄石旅游应有的位置。(一)项目分析
1、项目可行性:我市五大工业遗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大冶铁矿露采天坑遗址、华新水泥厂旧址、源华煤矿旧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基础较好,其中,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已对游客开放,大冶铁矿露采天坑遗址是国家4A景区,华新水泥厂旧址已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建设水泥博物馆,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保护完好,源华煤矿旧址改造工程量不大。五大遗址之间都有铁路连接,都有建成旅游景区的强烈意愿。
2、项目独特性:目前工业旅游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我市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五大工业遗址、几十公里的工矿铁路,全国罕见,非常独特。
3、项目唯一性:五大工业遗址包含铜、铁、煤、水泥、钢等多个品种,在一个项目中聚集,世界唯一。其中四处工业遗产打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列为申遗预备名单。是名单中唯一工业遗产项目。
4、项目便民性:项目建成后,可将四个城区和大冶连成一体,旅游铁路也可成为市民出行的新选择,不仅环保低碳,还可以极大地方便市民出行,缓解公共交通压力,降低市民交通成本。
(二)项目内容 整个项目主要包括车站、火车、铁路、景点四个部分。
1、车站:一处遗址一个车站,既是游客集散中心,也是文化展示中心,特色购物中心。
2、火车:复制外型为蒸汽机的内燃机车及老式火车箱,遗址与遗址之间全部用火车作为交通工具,每个遗址之间的火车体现该遗址的时代特色。
3、铁路:铁路周边按照一路一特色、一路一景观进行设计,让游客置身其中,仿佛回到那个时代。
4、景点:各景点按照4A景区的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项目配套,整个项目形成一个5A景区。
(三)开发模式
1、直接投资模式:即依托投融资平台,直接投资,直接经营,直接管理。
2、招商引资模式:即通过吸引有实力、有品牌的投资商投资经营。
3、合作共建模式:即政府+所在地政府+景区+投资商,按股合作共建。
4、建管分离模式:即政府投资建设,专业公司管理运营 上述设想是我们的初步思考,我们认为依托工业资源、特别是工业遗产,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实现工业资源的综合集约利用,进而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是我市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应该迅速成为各方面的共识。
工业旅游在我国发生的时间不长,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我市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五大工业遗址、几十公里的工矿铁路,全国罕见,特别适合开展工业旅游活动。分析我市在全省旅游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不高,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找到能够叫响全省、全国甚至国际市场的、能够号称第一的旅游资源或产品。本项目找出的旅游资源,提出来的旅游项目应该能够弥补这个不足。如果这个项目做成功,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实现工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三篇:阿勒泰社会实践
新疆阿勒泰市建党90周年“三农”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调查对象:新疆阿勒泰市农十师183团
调查时间:2011-8-11至2011-8-19
调查人:
调查内容:
一·调查背景:
今年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第22个年头。解放军理工大学学员在校党委的号召下,多年来坚持开展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与此同时,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三农”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在这一背景下,我来到阿勒泰市进行“三农”问题的实地调查。通过派发问卷和与本市各乡部分当地农户交谈,着重从经济方面浅谈“三农”问题。
二·阿勒泰市农业现状: 农业产业化,作为地区“三大突破、六个方面重点工作”之一,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一件带有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对建设现代农牧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阿勒泰地区是农牧业大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持续提高农牧民收入。
近年来,地区各级党政和涉农部门紧紧围绕地委、行署确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快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了多种经营类型带动,多种经济成份并举,主导产业不断推进,组织形式不断创新,联结机制不断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的发展格局。
(一)农业龙头企业稳步推进。
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初具规模。全地区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76家,其中自治区级农业生产加工企业13家,占总数的4.7%;地区级产业化发展企业28家, 占总数的10%;2005年至今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增加10家,地区级龙头企业增加28家。2010年实现总产值5.15亿元,营业收入5.72亿元,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70家,营业收入过百万的农产品加工企业53家,过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超过千万元的企业18家。阿勒泰地区的农副产品加工能力不断增强,乳品加工、粮食加工、林果加工、食用菌产业、畜产品加工已初具规模。
二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逐渐增强。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技术创新和
市场竞争,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品质量,已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重心。青河县的惠华酒业、恩利德、福海县旺源驼奶等公司成立研发中心,不断开发研制新产品,拓宽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
三是加大市场的开拓能力。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扩大生产,壮大实力。阿勒泰地区在外地建立的销售窗口及网点58个,其中疆内窗口22个,内地网点36个,方式由生产企业自行布点销售其产品。外销产品主要有:精装阿魏菇、小包装冷鲜分割牛羊肉、野生冰雪鱼、干熏鱼、软包装罐头鱼、奶粉、含奶营养粉、驼绒制品系列、沙棘产品系列、罗布红麻保健茶等。外销网点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郑州、乌鲁木齐等。
四是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有了新突破。全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注册商标57个,“吉力湖”、“玉娜”、“青格里”、“哈纳斯”等8个商标荣获新疆著名商标称号。雅居“玉娜”驼绒被、阿尔曼奶粉营养粉、冰花涵香奶酪等系列产品获得新疆名牌产品称号,并取得一定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惠华沙棘、富洋牛羊肉、福海冷水鱼、砚山食用菌、戈宝罗布麻茶等系列产品通过国家有机认证。完成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7个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大豆、沙棘、阿魏菇、打瓜、花芸豆等基地认证工作在我区全面展开。
五是农业产业化外向型明显增强。利用口岸优势,涉农龙头企业不断拓宽国内外市场。涉农产品出口企业达到8家,出口农产品品种约20余种,农产品出口交货值2136万元。以沙棘系列为代表的产品远销港澳台,出口至东南亚地区、俄罗斯、蒙古等国;花芸豆远销至日本、韩国;哈巴河雅居床服公司已经建成拥有自主品牌的进出口生产企业,“玉娜”牌驼绒被系列产品销往德国、加拿大、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以吉木乃县从事种植保鲜储运的宏泰商贸和阿勒泰市劳拉公司为代表的外向型涉农企业不断扩大规模,逐年加大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与此同时,各地结合当地区域发展实际,纷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有竞争力、有实力的一批国内知名企业来我地区投资建厂,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近期已达成合作意向有汇源集团、北京绿海、北京绿色金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二)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体系及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全地区已形成了以富洋、福海县大尾羊为龙头的畜牧禽类加工产业体系;以恩利德、惠华酒业为龙头的沙棘加工产业体系;以隆濠、棘鑫、戈宝红麻为龙头的茶饮为主导产业体系;以攀星、三和、康元为龙头的甜菜面粉淀粉加工粮食主导产业体系;以福海水产、阿尔泰冰川鱼、海瑞为龙头冷水鱼养殖加工主导产业体系;以旺源、阿尔曼、光明、哈纳斯为龙头的乳制品主导产业体系;以宏泰、劳拉为龙头的蔬菜保鲜出口主导产业体系。
区域化布局:青河县初步建成以大果沙棘精深加工带动沙棘产业为主导,绒山羊、春小麦、食用菌和设施农业为辅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创建了新疆著名“青格里”商标;富蕴县主要以肉食品加工带动牲畜养殖为主导,獭兔养殖、马铃薯加工、鹅鸭等为辅的农业生产加工产业;福海县主要以甜菜、野生鱼、大尾
羊、驼奶加工生产为主导,打瓜、无壳南瓜、玉米特色产业发展为辅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创建了福海野鱼、冷水鱼、阿勒泰大尾羊自治区知名品牌;吉木乃县主要以出口蔬菜仓储运输带动周边蔬菜种植为主导,设施农业、面粉加工、酒业生产为辅的农业产业发展;哈巴河县主要以马铃薯淀粉加工为主导,沙棘、骆驼养殖、豆类为辅的农业生产加工;布尔津县主要以大豆、蜂业加工为主导,沙棘、乳品及中草药开发为辅的农业产业布局;阿勒泰市主要以乳品加工带动奶牛养殖为主导,大棚蔬菜种植保鲜出口、肉食品加工、特色哈密瓜、花芸豆等为辅的农业产业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联结机制逐步形成。
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问题,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逐步在地区建立不同形式的联结机制,农业龙头企业逐步成为农牧民与市场联结的桥梁和纽带,企业与农牧户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互依互存。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现双赢”目标,企业与农户之间以最初的“企业+农户”联结模式逐步形成“市场+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多种联结模式;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加快土地流转等已成为地区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发展的主要利益联结形式。
(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较快发展。
各地围绕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利用供销合作社网络、设施等条件,采取资本联合、劳动联合、销售联合等方式,积极引导有能力的个人或组织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全地区现已形成一定联结形式与农业产业化相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有力推进了我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五)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性高涨。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逐级成立农业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牧民增收政策办法。近年来,地区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支持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青河县采取减免税收、协调金融机构扶持贷款、设立发展基金等奖励扶持政策,促进当地涉农龙头企业扩大再生产;哈巴河县连续5年出台《哈巴河县关于加快发展农牧业的规定》,积极支持农牧民发展特色养殖、特色作物种植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鼓励农牧民发展既能增收又能扶持涉农企业发展的产业,同时在小额贷款上给予一定倾斜。青河县、福海县、吉木乃县、布尔津县、富蕴县为促进当地农牧民增收和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出台多项支农惠扶持政策,加快农业产业化扶持发展力度,促进农牧民增收。地区至上而下相继出台的各项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办法,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带动了当地农牧民发展,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对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了一批示范力强、带动力强、发展前
景广阔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再生产,提升产品研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实现企业和农牧民“双赢”。
(六)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新的亮点。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前景广阔,魅力无穷的行业,阿勒泰地区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西三线依托喀纳斯为龙头的旅游拉动,东三线的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为支撑的旅游带动,各地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农牧民特色农家乐、牧家乐、休闲山庄、绿色农业基地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我地区围绕旅游业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已成为各地争相谋划和规划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在旅游沿线开设农家乐、农副产品批发销售、农牧民特色农家乐、牧家乐等,在拉动一方经济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农牧民创业增收。目前,我区正在积极开展此项工作。
三·部分农户情况抽样调查
第一户:(1)整个家庭有7亩多地,是农田比较多的一户,但劳动力缺乏,无法完成农务,只能付钱请人帮忙。要付钱的地方很多(交税,买肥料、农药,请拖拉机耙田)使得种稻谷的成本加大。种田没有什么经济收入。(2)家中有8人(包括被访村民夫妇,两个老人,四个小孩,其中大女儿和二儿子在外地打工,三儿子当兵,小儿子读学前班,学费贵,450元/学期),在外打工的孩子没钱寄回家,工资仅供自己使用,难以辅助家庭。有时在困难时也有亲戚帮助。(3)该村民认为不会外出打工,觉得打工所得的钱只够自己个人消费。
第二户:(1)基本上大家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农田,人均3分多地,种的是小麦;自留地是大队以前分下来的,一般种玉米。产量一般。种的作物主要是用来自己吃的;如果卖,一亩地的收成也就是700元左右。(2)被访者是男,大约在45~50岁,有三个儿女,一男两女。儿子在本市工作,大女儿在乌鲁木齐,小女儿在读高中。家里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可惜他们都是初中毕业就去工作,所以工作都比较辛苦。(3)家中有六间瓦房。(4)除了种田,还养一些牛和羊。羊是养来卖的。农闲时,一般骑车挨家挨户地去帮别人配锁,挣点钱。
第三户:(1)每人的农田不多,加上高速公路的修建,田地都被占用了,国家补贴4000元/亩。从明年起就没有田地可用,全部被政府征用,每年700元/亩。一般种花生、蔬菜等作物,产量不高,全是自己吃的,一年收入不高。(2)家中
二男一女(儿女)外出工作,其中一男和一女在xx城区的电视台工作,由亲戚介绍的,工资在800~1000元;一男在外地工作,收入在1700元以上。电视台工作的那位男的还没有转正,只有800元/月。总体来说,比在家务农改善好多。第四户:(1)家有3、4亩农田。一般种小麦、玉米和红薯。以往水稻的年产量为350~400公斤/亩,今年上半年大约只有350斤/亩,因为今年干旱缺水。小麦一部分用来吃,一部分用来卖。(2)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卖小麦和玉米,而空闲时也会做点小生意,一般都是在附近城镇贩菜、贩米或贩羊等。一般是夫妻俩一起去。(3)重视健康状况,生病一定要看。
四·政府对增加农牧民收入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建议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年。为保证阿勒泰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协调、持续、较快发展,全面实现“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各项目标,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消费的增长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消费的增长,逐步提高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续增长。一是要发展和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要加强城乡集贸市场、商贸、餐饮、车站等服务网点建设,继续培植和发展交通、通信、教育、住房、餐饮、保健等消费热点。
(二)加强对农村市场的培育和监管
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离不开市场。充分利用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要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规范农资市场,防止乱涨价,制止假冒伪劣产品害农坑农;二是规范涉农服务项目,控制物价过快增长,保护农民利益;三是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市场,为农民提供供求、价格、流通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四是规范劳动力市场,避免农民外出从业的盲目性,防止上当受骗。
五·小结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三农”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三农”问题。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
(1)大部分农户对“三农”政策并不了解。
(2)部分农户对政府工作不了解。
(3)农户的商业意识不够强。
(4)政府对农村的支助较少。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改善:
(1)加强政府政务的透明化,防止出现腐败现象。
(2)加强“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执行党中央一号文件。
(3)加大投入新科技和新的管理体制,大力发展“三高”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改变旧有的农村体制,变个体发展为整合全村资源。
(5)鼓励发展乡镇企业,以此为龙头疏导本地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6)加强城乡结合的交通道路的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
第四篇:栾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简介
栾川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栾川地处洛阳豫西伏牛山区,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人口32万。栾川是典型的深山区县,全县山坡面积330万亩,耕地24.4万亩,海拔千米以上面积占49.9%。境内有伊河、小河、明白河、育河4条较大河流,分属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伏牛山、熊耳山、遏遇岭自西向东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大沟川,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栾川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地处全国著名的豫西多金属成矿带中心。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造就了栾川四大资源优势:一是矿产资源。主要有钼、钨、铅、锌、金、铁等50余种,其中,已探明钼金属储量220万吨,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被誉为“中国钼都”。二是旅游资源。境内景观众多、门类齐全,特色各异,在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体系8大类31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中,栾川有8大类26个亚类84种基本类型,融奇山、秀水、险峰、峡谷、飞瀑、幽林、翠竹、溶洞、温泉、滑雪为一体,拥有老君山、鸡冠洞、龙峪湾、重渡沟、养子沟、滑雪场等6个国家AAAA级景区,是中原地区著名的生态旅游热线和 “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的小城”、“全国低碳旅游试验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17个“中国旅游强县”之一。三是森林资源。全县林地面积达3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居河南省第—1—
一位,空气清新宜人,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到每立方厘米30000个,有“中原肺叶”之称。四是中药材、土特产资源。已查明中药材1400余种,主要有连翘、山茱萸、天麻、猪苓等,年收购量500万公斤以上,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土特产品主要有木耳、香菇、猴头、无核柿子、百合等,品种丰富,质优量大。
近年来,栾川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资源优势,强力推进“工矿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战略,全县上下呈现出班子干事创业、经济快速发展、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的良好局面。2010年,全县完成GDP135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49亿元,增长18%,总量位居洛阳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6亿元,增长24.6%;栾川还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中国旅游强县、中国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和河南省经济发展环境50优、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实力十强县、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等50余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随着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栾川旅游业的优势逐渐凸现。十余年来,栾川县委、县政府充分抓住省市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紧紧围绕“旅游兴县”战略目标,大抓旅游,抓大旅游,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项重大举措摆在重要位置,优先发展。1994年,栾川县老君山景区和—2—
鸡冠洞景区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12月栾川县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强县。2010年7月,我县又顺利通过了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栾川园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组的评审,成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区。目前,栾川县已初步形成了以老君山为代表的山水游,以龙峪湾为代表的森林游,以鸡冠洞为代表的溶洞游,以重渡沟为代表的农家游,以九龙山为代表的温泉游,以伏牛山滑雪场为代表的冰雪游组成的旅游景区群。2010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9亿元;旅游业已成为栾川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3—
第五篇:甘肃省工商联旅游业商会简介(修改版)
甘肃省工商联旅游业商会简介
“甘肃省工商联旅游业商会” 甘肃省工商联旅游业商会,是经甘肃省工商业联合会批准的旅游业相关行业成立的非赢利性行业商会组织,是甘肃省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受甘肃省工商联直接领导,同时还是全国工商联旅游业总商会的团体会员单位。甘肃省工商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甘肃工商界组成的人民团体,是统一战线性质的一个商会组织,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的组成单位。甘肃省工商联旅游业商会成立于2007年7月,历经三年多,到目前为止,已有会员单位80多家。原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李宇鸿为我们商会名誉会长,商会下设会员代表大会,会长办公会,秘书处,常务理事会,理事会,常务副会长等组织机构。
商会的宗旨是遵守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甘肃省工商业联合会章程》;坚持以服务为根本,为会员提供服务,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保障行业公平竞争,沟通会员与政府、社会的联系,促进行业经济发展;为推进甘肃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服务;调查了解会员企业存在的困难,对政府部门的建议和意见,及时上报并为会员企业力所能及地帮助和协调难题服务,利用商会这一平台积极为会员单位开发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引导和教育会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切实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提高会员素质,推动全省旅游业有序、健康、持续地发展。
甘肃工商联旅游业商会作为甘肃省非公有经济旅游产业为主体的行业组织,搭建了政府与旅游企业、其他行业、商会、协会之间的桥梁,整合旅游产业资源,积极配合行业协会,引导和组织大中型企业会员的培训、考察、学习、激励、奖励等工作,为行业协会提供国外及国内各种展会信息,协助各协会展开会员培训、考察投资、展会参展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会员参观、考察或参加各类旅游推介会、交易会等活动,对一些新线路新景点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开拓新产品、新市场,同时积极为开发我省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牵线搭桥。
商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开展了多项工作,会长安省林与全国旅游业商会会长王平进行了积极的接洽,商会与重庆市甘肃商会建立友好商会,还积极与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陕西、四川、西藏等全国大中城市的旅游同行,行业协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与美国华美总商会、澳大利亚华商会、新西兰华商会等多家境外商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甘肃省工商联旅游业商会,以旅游为合作平台,协助省内各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员工会员前往省外、境外学习参观考察,吸取他人的优秀管理经验;为各行业协会推荐优秀旅游企业提供服务,为建设和谐甘肃,开发大西北尽绵薄之力;同时组织境外商会、协会与省内相关行业协会展开交流合作,为甘肃省行业协会 1的发展作出贡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