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防雷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防雷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来源:深府[1998]100号 作者:深圳市人民政府 日期:98-05-21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根据《广东省气象管理规定》和有关法规,现就加强我市防雷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防雷安全工作的认识,把防雷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列为安全工作的内容,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雷技术规范,定期检查防雷设施的安全,切实做好本单位的防雷安全工作。
二、市气象局是市政府气象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市防御雷电自然灾害的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即主要负责防雷设施运行阶段的工作。市气象主管部门所属的深圳市防雷设施检测所负责我市防雷设施的检测和技术服务。
三、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是强制性标准,凡属规定中的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有关管理部门应在规范基础上调查掌握建筑物所在的地理、地质、土壤、环境等条件,认真了解我市气象条件和雷击活动规律,结合被保护建筑物特点,详细制定防雷设施的设计,并切实安置好,以消除雷灾隐患。
四、生产者生产或销售者销售的避雷器,其质量必须符合《产品质量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并依法接受市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它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五、市气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雷电的监测、预报以及防御雷电灾害的技术研究和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防雷设施使用和科学防范雷灾的培训工作,安全有效地加强防雷设施的管理。
六、各类防雷设施必须进行定期检测,并实行防雷设施检测证管理制度。经检测符合技术标准的防雷设施发给《防雷设施检测证》,经检测不符合技术标准的,必须限期整改。《防雷设施检测证》由市气象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并由市防雷设施检测所签发。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需检测的防雷设施分类如下:
(一)市级安全生产重点防护单位;各石油(气)库站、加油站、氧(氢)气站、化工生产车间和仓库、炸药仓库、烟花仓库和生产车间及有关中、大型设备;金融证券、通信、科研、图书馆、档案馆和政府各部门的计算机系统、通讯设施等电子、电器设备,实行防雷设施年检制,每年由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定期检测一次。
(二)建筑物在其规定保修期过后,特区内45米(特区外30米)以上高层建筑、学校、区级以上医院、四星级以上宾馆、图书馆、档案馆等,由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每两年检测一次。
(三)未列入上述范围的其他防雷设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测。
七、为加强对防御雷电灾害工作的研究,当发生雷电灾害时,有关单位和市民应及时通知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到雷灾现场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并完善防御措施。
八、凡违反本通知有关规定的,由市气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造成事故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九、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加油站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加油站安全管理工作
随着我县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受国际油价等因素影响,我县境内汽、柴油供应紧张,导致各加油站点现场车辆拥堵,驾驶员在站内打手机、吸烟、散装加油及抢加油等现象呈上升趋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加油站的安全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为适应新的情况,切实加强对加油站的安全监管,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特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县加油站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意见。
一、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1、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油站是本企业责任主体,必须认真履行本系统加油站的安全管理责任。各加油站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制订和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等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严格考核奖惩,形成体系完整的权责分明、层层有责任、岗岗有指标的安全责任网络。要通过严格制度约束和考核奖惩等措施,把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2、落实抓好岗位安全责任制。各加油站要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安全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站点负责人必须亲自带班,增派力量加强现场秩序维护,严禁现场人员吸烟、打手机,严禁对塑料桶等散装加油,做好加油车辆交通疏导,及时检查消除隐患。站点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违规加油,要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制订完善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要按规定报告,科学施救,有效控制事故。要加强宣传劝导工作,提醒各位司机遵守站点内工作秩序和交通秩序,遵守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要针对目前柴汽油市场供应紧张非常时期,各类车辆加油频繁、人员流动性大、往来复杂的特点,要切实抓好成品油装卸、存储、发售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
理工作。
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各加油站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相关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各加油站应制定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安全检查管理制度,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作业场所动火作业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防火巡回检查制度,隐患整改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劳动保护用品发放管理制度,防静电、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安全管理制度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同时要制定加油加气安全操作规程、计量安全操作规程、接卸油安全操作等规程。各加油站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管理,坚决杜绝违章
违规作业。
三、严格危险源管理
各加油站必须严格落实危险源监控责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控措施,并抓好落实。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加油站要进行定期评估,掌握其动态情况。要按照国家要求配备高低液位报警仪和电视监控等设施,制订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监控,并建立监控档案。
四、加强人员培训教育管理
各加油站要进一步严格对加油站从业人员的安全业务培训,做好各类人员的培训教育
与管理工作。
1、各加油站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
岗,并且实行每年复训一次。
2、加油站的其他从业人员必须经过有关专业技能培训及企业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准进行操作。其他人员企业可自行培训,但必须定期组织,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开展
内部培训。
五、全面排查和整改事故隐患
1、对于城市建成区内加油站,人口密集区及因城市建设、道路改造等原因使得安全距离不再符合有关规范要求的加油站,要作为整治重点。对现有安全距离不够的加油站,必须采用国家推广使用的HAN阻隔防爆技术加以解决。坐落在市区内的加油站必须在2007年10月底前整改完毕,坐落在其他地区的加油站必须在2007年底前整改完毕。
2、对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整改到位的,要依法采取停业整顿、吊销《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等措施,直至依法予以关闭取缔。
六、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
各加油站要根据规范要求,配备必需的消防等应急器材,并做好应急器材的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器材随时处于完好状态。同时要按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的要求,对本企业应急救援预案进一步补充完善,并报我局审查备案。各加油站要择机(每年至少两次)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建立预案演练台帐,要通过加强演练,切实提高员工在事故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七、严格行政许可要求
1、加油站的后续监督管理工作,要对无证经营单位采取果断措施依法予以关闭;对有证单位降低安全条件或超过许可期限没有申办《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加油站要督促其限期整改,对经督促仍未在规定期限内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加油站,要依法予以关闭取缔。
2、要严格落实加油站项目“三同时”管理要求,所有加油站新、改、扩建项目必须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对于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其他条件的单位必须按管理权限向我局申报,届时视情况指令履行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或者重新申报许可证等。各单位不得在原有许可证的基础上随意变更安全条件,否则视为违规经营,情况严重者将被处以停业或关闭处理。各加油站的安全设施等安全条件必须经安监部门验收合格,并
经审查批准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八、加强设备设施及消防安全管理、开展各项安全检查
各加油站要加强加油机等设备及仪表的安全管理,要按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要求,做到符合安全标准;建(构)筑物等场所要按照公安消防部门的要求,切实做好加油站消防安全工作。要即组织开展安全专项检查,认真排查事故隐患,检查重点一是加油站的防火、防爆、防泄漏“三防”安全检查;二是查有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三是站内消防设施、消防器具是否完好。对地理位置偏远、营业额较高、夜间营业的加油站,要通过检查,突出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严防爆炸、火灾和其
他事故发生。
第三篇: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雷减灾安全工作的通知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雷减灾安全工作的通知
发文单位:徐州市人民政府 文
号:徐政发〔2006〕87号 发布日期:2006-7-2 执行日期:2006-7-2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依法加强我市的防雷减灾工作,预防和减少雷电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我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和《江苏省气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防雷减灾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防雷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我市是雷电活动和雷击灾害比较频繁的地区。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设施的大量增加,雷电灾害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市防雷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防雷安全任务仍十分严峻。目前,在不少单位和群众中存在着防雷意识淡薄,防雷安全责任制和防雷措施不到位,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不规范,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不落实等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端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防雷减灾工作重要性和当前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典型案例,广泛开展防雷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全社会的防雷减灾意识。
二、规范管理,落实防雷安全各项措施
1.高层建筑、易燃易爆场所、物资仓储、通信和广播电视设施、电力设施、电气装置、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它需要防雷的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和技术规范安装防雷装置。安装的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并按照国家防雷技术规范和标准设计、施工。新建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凡在我市境内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单位,必须获得省以上气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工程建设单位筹建防雷工程时,应当选择具有相应防雷工程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实施。禁止没有资质的单位或个人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装置设计和施工业务;禁止超越资质等级证书核定的范围承揽防雷装置设计和施工业务。
3.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防雷工程相关设计文件由当地气象部门负责审核。建设单位必须取得当地气象部门颁发的《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后才能施工。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必须持《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和防雷装置跟踪检测报告,经当地气象部门验收并发放验收合格证,到建设部门备案后才能投入使用。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审核的,不得交付施工;防雷装置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4.定期检测防雷电装置是防御、减轻雷电灾害的主要手段。防雷装置应由具有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机构定期开展防雷检测,一般每年一次,对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装置应每半年检测一次。对计算机机房、加油站等场所在防雷装置检测的同时应进行静电检测。对应当安装而未安装防雷装置或虽已安装而检测不合格的,要按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进行安装或整改。
三、预防为主,切实做好雷电天气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置工作
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快雷电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雷电天气、雷电落区和危害等级、大气电场等雷电监测分析和预报警报业务,加强雷电监测、短时和临近预警预报以及雷击森林火灾预报,提高雷击天气的预报警报水平。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手段,及时发布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采取避险措施提供帮助。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雷电灾害,有关地区和单位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置灾情。
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雷灾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
各级气象部门要结合实际,完善规章制度、工作细则和办事程序,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规范执法,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要重点查处以下违法行为:一是无资质或超出资质从事防雷检测、施工,或虽有资质但不接受气象部门监督管理;二是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未取得气象部门颁发的《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擅自施工;三是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过程中不接受跟踪检测;四是防雷装置竣工后未取得气象部门颁发的验收合格证擅自投入使用;五是拒绝防雷安全检测或非法实施检测。各级气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雷电灾害调查、统计与鉴定工作。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气象部门报告灾情,并积极协助作好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工作。严禁各单位发生雷击事故隐瞒不报,情节严重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五、强化领导,共同抓好防雷减灾安全工作
防雷减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领导,完善防雷减灾组织机构,严格落实防雷减灾责任制,及时协调解决防雷减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徐州市气象局是负责全市防雷减灾工作的主管机构,应依法加强对全市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做好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工作。县(市)气象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减灾工作,各区的防雷减灾工作由徐州市气象局直接负责。气象部门要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管理、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建设部门要协助气象部门落实防雷设计专项审查制度,严格把好防雷设计审查关和竣工验收关;公安机关要加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设施和防雷检测的监督检查力度,配合气象部门做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工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把防雷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减少雷电灾害隐患。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各司其职,认真履行防雷减灾职责,配合气象部门做好防雷减灾管理工作,把我市防雷减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徐州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七月二日
第四篇:旬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的通知2012
旬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规范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人民政府,社区、园区管委会,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陕西省气象条 例》、《咸阳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县防雷减灾管理工作,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现就加强我县防雷检测和建筑物风险评估,规范防雷装置技术评价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
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高防雷减灾能力和水平,减少或者避免雷电灾害造成的安全事故,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各
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旬邑的高度来认识防雷工作的重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万无一失的要求,认真做好我县的防雷减灾工作。
二、切实加强防雷检测工作
定期检测防雷电装置是防御、减轻雷击事故的主要手段。旬邑县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是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防雷减灾检测机构,县中心站要按照《陕西省气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做好防静电、防雷电的防雷检测工作。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易燃易爆场所、文物场所、建筑物、电器系统、电子系统的防雷检测准备工作。易燃易爆场所每年务必检测两次,其他单位的建筑物、电器系统、广播电视、通信、石油化工、计算机电子系统等每年务必检测一次,合格单位颁发合格证,对检测不合格单位,限期整改,再行检测,拒不整改的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对拒检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并按规定进行处罚。各中、小学校、政府、医院、通讯单位、网吧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更要严格开展好此项工作。
三、扎实推进雷击风险评估,规范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是防雷装置设计的重要依据和源头防御雷击灾害损失的关键。各建设单位项目论证、选址、勘察设计前必须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各设计单位应根据雷击风险报告做好防雷装置设计,严格执行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及其他防雷规范。对建筑物及电气系统、电子系统、易燃易爆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等要进行系统的防雷设计。重点为文物保护单位应对文物古迹的存放和保护定期做好雷击风险评估,源头预防,做到万无一失。
四、严格执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制度
新建筑物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是国务院412号令赋予气象部门行政许可职能之一。按照《陕西省气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和《咸阳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及陕西省建设厅《关于实施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图纸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新建、改建、扩建(构)筑物的设计图纸应由建设单位在进行施工图审查备案前,送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防雷装置技术评审,同时应提交雷击风险评估报告。审核合格的设计方案,由负责审核的气象主管机构出具核准声明,不合格的气象主管机构做出不予核准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理由。各单位要严格执行这一规定。未经评审或审核不合格的设计方案不得办理施工许可证,不得进行规划验收。
五、切实提高雷电的监测预报水平
加强雷电天气预报预警,是防雷减灾的基础性工作。气象部门要加快雷电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大气电场等雷电监测分析业务,切实加强雷电短时临近预警预报以及雷击森林火灾等预警工作。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手段,及时发布雷电灾害预警信息。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切实加强雷电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增强应急处置能力。雷电灾害发生后,有关地区和单位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到组织领导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置灾情。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及气象部门报告灾情,并协助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上报工作。
六、切实加强防雷减灾管理
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气象、安监、建设、质监、电力、通讯、消防等有关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气象部门要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指导,依法履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对防雷技术服务单位的监管,做好防雷工程资质认定、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定等工作,保证防雷减灾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建设项目的防雷工程质量管理,严格规范防雷设计、施工、监督、验收等各项活动。工商、质检、气象部门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种防雷产品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生
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各有关部门对本行业、本单位的防雷工作要组织自查和梳理,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安监、消防等部门组织开展防雷安全工作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做好督促落实工作。
七、增强社会防雷减灾意识
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国气象局《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陕西省气象条例》、《咸阳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防雷减灾法律法规和规章。针对当前雷电灾害危害程度高、社会影响大的情况,结合典型案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类媒体,广泛开展防雷减灾宣传教育,使雷电防护、灾情处置等知识家喻户晓,增强群众自我保护和救助能力。特别要采取板报、下乡宣讲、印发防雷材料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城乡居民、户外作业者、中小学生等群体的防雷科普宣传工作,讲清雷击事件发生的原理和防护要领,消除部分群众迷信恐惧心理,提高全社会的防雷减灾意识,有效减轻雷电灾害损失。
八、强化执法监督,全面落实防雷法规规定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各单位要把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县政府在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将把防雷安全列为检查内容,切实消除雷击安全隐患。县气象主管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有理、有据、有节、有序的开展防雷减灾执法
监督,加大对于无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擅自从事相关活动、拒不接受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拒不接受防雷装置安全检测以及使用不合格防雷产品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肃查处;对于违反法规规定导致雷电灾害责任事故或灾害应急处置不得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持我市工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发布单位】81908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5-06-24 【生效日期】1995-06-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持我市工业生产持续
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1995年6月2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有关单位,驻深局以上单位:
今年1―5月,我市工业生产形势严峻,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下降21.5个百分点,是近年来的最低水平,也低于同期全国、全省平均增幅。对此问题如不认真、及时地加以解决,将会影响我市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后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工业滑坡趋势。为了保持我市工业生产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现制定若干措施,通知如下:
一、一、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的生产
市政府确定的24家大中型骨干企业和12种拳头产品的生产,对我市工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各有关部门必须给予重点支持和扶持。市经发局要会同计划局、统计局、投资管理公司、人行深圳分行及各专业银行,每月召开一次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生产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共同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的生产所需流动资金,由经发局、人民银行共同协调各金融机构优先安排,重点解决。
二、二、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切实改进政府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对企业申报的事项要在规定的办文、办事时限内办理。市工商局、外资办、规划国土局等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联合办公制度,减少办事环节,对企业的立项申请、注册登记、用地审批等实行“一站式”审批。各级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开展制止和纠正乱收费工作的通知》(深府〔1995〕136号)要求和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对“三乱”现象进行一次彻底的治理。
(二)进一步搞好扩大招商引资工作。市外资办、经发局、贸发局等部门要筛选出一批好的项目,尽快研究制定出具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措施。对“三来一补”企业,要继续贯彻“稳定、发展、提高”的方针,切实落实市政府制定的17条措施。下半年,各区及有关企业要选择利用境内外若干地区举办的各种类型的招商洽谈会、投资环境和“三来一补”产品介绍会,有计划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三)稳定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市外资办、经发局、台办、侨办、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部门要联合召开各种类型的外商座谈会,并形成制度。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外商的意见,宣传政策,研究制定改进工作的措施,特别要解决“办事难”的问题。对计划外迁的生产企业,由市经发局负责做进一步调查摸底,分析原因,分类排队,对那些经济效益好、对我市经济具有较大影响的企业,要认真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尽力予以挽留。
三、三、调整有关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一)调整社会劳动保障有关政策。市劳动局、社会保险局要根据我市劳动人口特点、企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各类企业的不同情况和实际承受能力,研究制定相应的社会劳动保障制度和有关政策,尽量减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企业产生的负效应。
(二)调整和落实工业用地政策。市规划国土局、经发局、住宅局等部门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共同研究制定有利于稳定和促进我市工业发展的用地政策、住房政策;进一步做好工业用地的规划布局和审批工作,确保工业用地的落实。
(三)整顿和规范供水、供电管理“中间层”。市能源、供电、供水、物价等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平抑水、电价格方案,颁布《“中间层”管理实施细则》,严格规范供水、供电中间管理层的行为和收费,逐步实现抄表到户。严肃查处超标准乱收费的单位,抑制水、电费非正常因素的增长。
(四)改进出口退税工作,简化退税手续。市国税局、贸发局等部门要研究提出具体办法,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企业出口退税环节多、手续繁、时间长、退税指标少等问题。鉴于目前国家出口退税额未到位的情况,为支持、鼓励企业产品出口,由市贸发局和人民银行共同研究如何利用我市外贸出口基金提供贷款担保的办法,缓解企业资金困难。
(五)完善出口配额管理办法。市贸发局要进一步加强出口配额的管理,增加透明度,同时积极向国家争取更多配额指标。
(六)做好改革的配套和衔接工作。税务、体改等部门要进一步研究税制改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堵塞漏洞,避免企业不合理的税赋增加。市经发局要与海关做好协调工作,争取暂缓实施向企业收取合同风险保证金、预收内销产品税收等措施。
四、四、加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组织工作
(一)市、区政府要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到境内外举办产品展销会,讲求实效,提高办展质量。同时,要清理、整顿多头办展销,以办展销牟利的现象。
(二)市经发局、贸发局、经协办等部门要帮助工业企业合资组建股份制大型商业集团,利用群体优势,有选择、有计划地在内地大、中城市建立我市的展销中心、批发中心和连锁店,形成深圳产品的销售网络。
(三)市经发局、贸发局等部门要指导企业组建强有力的营销队伍,采取灵活机动的营销策略,加强售后服务。对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企业试行“卖方信贷”。
五、五、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金周转
结合清产核资工作,对企业的库存积压情况进一步摸底分类,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开展促销活动,扩大产品销售地域和层次,注意开辟广大农村市场;对确实无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下决心停产、限产;协助企业开展清欠追欠工作,防止坏帐损失;对纺织、建材、自行车等困难行业、企业,研究采取专门的政策措施,帮助其摆脱困境。
六、六、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一)尽快颁布鼓励企业开发、生产优秀新产品的政策法规。鼓励企业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速产品更新换代,着力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科研与开发、技术与产品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
(二)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市计划、金融、财政、投资管理公司等部门,要根据市二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大技术改造资金投入比重的要求,调整我市今年的技改资金计划,从投资安排和信贷规模上保证工业企业技改资金的落实,确保今年安排的21个重点技改项目的资金按时到位,并逐年增大技改投入,争取到“九・五”期末,我市技改资金投入达到当年固定资产投入的25%左右。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加强与国家经贸委和各工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将我市的重大技改项目列入国家和行业的技改计划,获取支持。
七、七、结合开展“管理年”活动加强企业的自身建设
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按照市政府《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企业管理年”活动的意见》的部署要求,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中心,着重抓好质量、资金、成本、营销等基础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监督约束机制。所有企业都要苦练内功,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当前要特别加强对企业资金的核算和管理,银行、投资管理公司要掌握资金运作情况,调控资金的结构和流向,防止企业盲目向内地和房地产业投资。各企业要努力盘活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和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金切实用在发展生产上。具备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要积极争取成立内部财务公司或结算中心。
八、八、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
企业领导班子的强弱、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因此,要特别重视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从7月份开始,由市组织人事部门、资产及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若干个小组,对市属企业领导班子状况进行考察,对那些确实影响企业经营和发展甚至造成严重亏损的领导班子,采取果断的组织措施予以调整。市属一、二类公司也要加强下属公司领导班子建设,对问题严重的要及时调整。
九、九、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
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颁布的《深圳市“九・五”及2010年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的发展。进一步搞好我市工业发展规划与珠江三角洲发展规划和香港回归的衔接工作,尽快制定调整优化我市产业结构的实施方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工业,加快现有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加大技术含量;实施“名牌战略”和“规模战略”,对我市确定的25种重点发展产品予以扶持,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快形成规模生产;按照“优胜劣汰”、“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扶持发展8个产值超百亿、10个产值超50亿的大型企业集团,优化资产组合。
十、十、加大工业的长期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九・五”期间,要加大工业的投入,确保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5%,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工业产值的增长幅度。加快70个重点、骨干工业项目的建设,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市领导召集,市计划局、经发局、规划国土局、投资管理公司、银行等部门参加,每季度召开一次,对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在洽谈、引进、组织筹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积极争取国外大财团、跨国公司参与对我市重大工业项目的投资,加快龙岗大工业区和市高新技术园区(含高新技术工业村)的规划与建设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各级政府及其经济主管部门、金融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工业经济运行分析预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业生产形势分析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各区工业生产情况现场会,及时掌握生产动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我市工业及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