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扶持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23:0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扶持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扶持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第一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扶持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扶持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文号:深府办〔2009〕4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关于扶持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若干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关于扶持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若干措施

为加快培育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后备资源,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工作运行机制,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主板、创业板和场外交易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历史机遇,推动我市中小企业加快改制上市步伐,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制定如下措施:

一、完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工作机制

(一)明确上市培育工作机构及责任分工。市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应按照“五个一批”(即:培训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下同)工作目标,统一研究制订全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政策措施,建立高效协调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上市培育办)设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全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能和责任分工,努力解决影响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各类具体问题。

(二)完善上市培育的联动工作机制。市上市培育办应加强与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上市培育工作部门、金融机构、风险与创业投资机构,以及证券、产权交易、资产评估、会计、法律、咨询等上市培育中介机构的沟通协调,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中介尽责”的原则,构建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的良好格局。

各区政府应参照本措施,建立健全推动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工作机制,制订配套措施,做好协调服务,鼓励和促进辖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

(三)加强对上市培育中介机构的工作指导与监管。市上市培育办应会同各有关部门加强对证券、会计、法律等上市培育中介机构的工作指导与监管,建立和完善服务绩效信息披露机制和失信惩戒制度,促进各类上市培育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完善内部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避免不正当竞争。

二、加大力度培育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后备资源

(四)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引导与培训。市上市培育办应联合深圳证券交易所,依托各区上市培育工作部门和各行业协会,以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改制上市的宣传、培训 1 和辅导工作,不断强化广大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观念和意识,引导其加快改制上市步伐。

新闻媒体应加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宣传工作,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备案登记制度。各类拟改制上市中小企业应及时在市上市培育办和各区上市培育工作部门备案登记。市区两级上市培育工作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参照不同层次资本市场的准入标准,定期对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后备资源进行统计分析,按“五个一批”的工作目标,建立和完善改制上市后备资源库,构建我市中小企业在不同层次资本市场改制上市的后备资源队伍。

(六)实施分类指导和梯度培育计划。市上市培育办应对已备案但尚未进入改制、辅导阶段的企业,定期组织改制上市专家服务团,按照“一企一策”的个性化培育方式,推动其加快自我完善与规范整改步伐,尽快进入改制、辅导阶段;对已备案且已进入改制或辅导阶段的企业,开展上市前景评估,编制和实施我市年度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后备资源重点培育服务计划。对列入计划的企业(以下简称重点培育企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区上市培育工作部门应将其列为重点培育与服务对象,妥善解决其改制上市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七)实施创业投资项目资助计划。市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我市处于创业期企业的股权投资力度,加快其成长步伐,壮大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后备资源队伍。

市有关工作部门应启动和实施深圳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项目资助计划”,制定创业期企业认定标准,对列入计划的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项目,根据创业投资机构对我市创业企业的实际投资金额,按一定的比例配投。

三、进一步完善扶持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政策措施

(八)加大对重点培育企业改制上市的资金资助。市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应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额度,对我市中小企业在改制、辅导、上市不同阶段,给予资金资助。其中,在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资助总额每家最高为310万元;在海内外其它证券交易市场(主板或创业板)上市的,资助总额每家最高为210万元。

市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其它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应对重点培育企业实施倾斜。

(九)规范重点培育企业改制上市相关税费的缴纳。重点培育企业为改制上市而实施股权与资产收购、兼并和转让等事项,且所收购、兼并、转让的股权与资产属同一实际控制人的,其相关税费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减免。

(十)解决重点培育企业对土地的需求。市规划和国土房产部门在制定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时,应加强与市贸易工业部门、上市培育办的沟通协调,充分考虑我市每年已改制上市企业以及重点培育企业上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对土地的实际需求,合理制定年度产业发展土地供应计划;开展土地供应“招拍挂”工作时,积极组织已改制上市和重点培育企业参与;现 2 有产业集聚园区及各种存量调整产业用地,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已改制上市及重点培育企业进驻。

鼓励和支持各区政府按照土地集约利用原则,以政府投资或已改制上市及重点培育企业联合投资建设等方式,规划建设上市公司总部大厦,或将旧工业区改造为上市公司总部基地,解决已改制上市及重点培育企业总部办公与研发场地问题。

(十一)妥善解决重点培育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对重点培育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房产确权、不规范税费缴纳、股权纠纷、证照补办和其它各种行政许可不衔接等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改制上市前三年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需要规范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指导与服务,协助企业妥善规范与处理;现有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没有规定的,可作个案处理,或提交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

(十二)给予重点培育企业产品检验检测费用优惠。市属检验检测机构为重点培育企业提供质量检验、计量检定、标准查询、特种设备检测等技术服务时,在国家现行收费标准基础上予以减免。

(十三)加大对证券会计法律等上市培育中介机构的扶持力度。市各职能部门应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府〔2007〕1号)的规定,加快落实扶持我市高端服务业,特别是证券、会计和法律等行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鼓励和支持各类上市培育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及相关组织为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提供专业配套服务,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对为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股权交易托管机构、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专业服务联盟实施嘉奖。

上市培育中介机构作为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参照享受国家和省市有关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相关扶持政策。

市人事部门应给予具备相关标准条件的会计和法律等上市培育中介机构独立人事管理权;外事部门应为上述上市培育中介机构执业人员办理商务出国(境)手续提供便利,并适当放宽境外停留时限。

四、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协调服务

(十四)建立合规性证明函件办理的协调服务制度。重点培育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需获得相关政府部门出具证明其近三年守法规范生产经营函件的,市上市培育办负责协调市区各有关部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尽快办理,市、区各有关部门应积极予以配合。

(十五)为重点培育企业提供便利直通车服务。将重点培育企业纳入享受便利直通车服务大企业名单,市、区各有关部门在为重点培育企业办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立项、环保审批等涉及改制上市有关事项时,应按照市政府《印发关于为我市大企业提供便利直通车服务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深府〔2003〕136号)规定,为企业提供便利直通车服务。

(十六)加快涉及市属国有资产企业改制上市的审批。重点培育企业改制上市涉及市属国有股权的,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开辟绿色通道,统筹管理和协调,加快审批工作。

(十七)加强重点培育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对重点培育企业所拥有的专利、商标、字号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造成侵害与侵权的事件,市有关部门应优先立案处理,切实保护权利人的利益。

(十八)进一步强化指导与服务意识。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对中小企业历史发展过程或现实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类不规范行为及问题,通过指导、教育、警告、限期整改等方式,促进企业守法经营、规范经营,避免“以罚代管”。

第二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扶持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扶持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

市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文号:深府办〔2009〕43号 二○○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为加快培育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后备资源,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工作运行机制,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主板、创业板和场外交易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历史机遇,推动我市中小企业加快改制上市步伐,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制定如下措施:

一、完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工作机制

(一)明确上市培育工作机构及责任分工。市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应按照“五个一批”(即:培训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下同)工作目标,统一研究制订全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政策措施,建立高效协调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上市培育办)设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全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能和责任分工,努力解决影响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各类具体问题。

(二)完善上市培育的联动工作机制。市上市培育办应加强与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上市培育工作部门、金融机构、风险与创业投资机构,以及证券、产权交易、资产评估、会计、法律、咨询等上市培育中介机构的沟通协调,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中介尽责”的原则,构建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的良好格局。

各区政府应参照本措施,建立健全推动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工作机制,制订配套措施,做好协调服务,鼓励和促进辖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

(三)加强对上市培育中介机构的工作指导与监管。市上市培育办应会同各有关部门加强对证券、会计、法律等上市培育中介机构的工作指导与监管,建立和完善服务绩效信息披露机制和失信惩戒制度,促进各类上市培育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完善内部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避免不正当竞争。

二、加大力度培育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后备资源

(四)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引导与培训。市上市培育办应联合深圳证券交易所,依托各区上市培育工作部门和各行业协会,以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改制上市的宣传、培训和辅导工作,不断强化广大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观念和意识,引导其加快改制上市步伐。

新闻媒体应加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宣传工作,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备案登记制度。各类拟改制上市中小企业应及时在市上市培育办和各区上市培育工作部门备案登记。市区两级上市培育工作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参照不同层次资本市场的准入标准,定期对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后备资源进行统计分析,按“五个一批”的工作目标,建立和完善改制上市后备资源库,构建我市中小企业在不同层次资本市场改制上市的后备资源队伍。

(六)实施分类指导和梯度培育计划。市上市培育办应对已备案但尚未进入改制、辅导阶段的企业,定期组织改制上市专家服务团,按照“一企一策”的个性化培育方式,推动其加快自我完善与规范整改步伐,尽快进入改制、辅导阶段;对已备案且已进入改制或辅导阶段的企业,开展上市前景评估,编制和实施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后备资源重点培育服务计划。对列入计划的企业(以下简称重点培育企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区上市培育工作部门应将其列为重点培育与服务对象,妥善解决其改制上市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七)实施创业投资项目资助计划。市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我市处于创业期企业的股权投资力度,加快其成长步伐,壮大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后备资源队伍。

市有关工作部门应启动和实施深圳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项目资助计划”,制定创业期企业认定标准,对列入计划的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项目,根据创业投资机构对我市创业企业的实际投资金额,按一定的比例配投。

三、进一步完善扶持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政策措施

(八)加大对重点培育企业改制上市的资金资助。市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应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额度,对我市中小企业在改制、辅导、上市不同阶段,给予资金资助。其中,在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资助总额每家最高为310万元;在海内外其它证券交易市场(主板或创业板)上市的,资助总额每家最高为210万元。

市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其它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应对重点培育企业实施倾斜。

(九)规范重点培育企业改制上市相关税费的缴纳。重点培育企业为改制上市而实施股权与资产收购、兼并和转让等事项,且所收购、兼并、转让的股权与资产属同一实际控制人的,其相关税费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减免。

(十)解决重点培育企业对土地的需求。市规划和国土房产部门在制定土地供应计划时,应加强与市贸易工业部门、上市培育办的沟通协调,充分考虑我市每年已改制上市企业以及重点培育企业上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对土地的实际需求,合理制定产业发展土地供应计划;开展土地供应“招拍挂”工作时,积极组织已改制上市和重点培育企业参与;现有产业集聚园区及各种存量调整产业用地,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已改制上市及重点培育企业进驻。

鼓励和支持各区政府按照土地集约利用原则,以政府投资或已改制上市及重点培育企业联合投资建设等方式,规划建设上市公司总部大厦,或将旧工业区改造为上市公司总部基地,解决已改制上市及重点培育企业总部办公与研发场地问题。

(十一)妥善解决重点培育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对重点培育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房产确权、不规范税费缴纳、股权纠纷、证照补办和其它各种行政许可不衔接等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改制上市前三年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需要规范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指导与服务,协助企业妥善规范与处理;现有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没有规定的,可作个案处理,或提交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

(十二)给予重点培育企业产品检验检测费用优惠。市属检验检测机构为重点培育企业提供质量检验、计量检定、标准查询、特种设备检测等技术服务时,在国家现行收费标准基础上予以减免。

(十三)加大对证券会计法律等上市培育中介机构的扶持力度。市各职能部门应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府〔2007〕1号)的规定,加快落实扶持我市高端服务业,特别是证券、会计和法律等行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鼓励和支持各类上市培育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及相关组织为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提供专业配套服务,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对为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股权交易托管机构、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专业服务联盟实施嘉奖。

上市培育中介机构作为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参照享受国家和省市有关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相关扶持政策。

市人事部门应给予具备相关标准条件的会计和法律等上市培育中介机构独立人事管理权;外事部门应为上述上市培育中介机构执业人员办理商务出国(境)手续提供便利,并适当放宽境外停留时限。

四、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协调服务

(十四)建立合规性证明函件办理的协调服务制度。重点培育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需获得相关政府部门出具证明其近三年守法规范生产经营函件的,市上市培育办负责协调市区各有关部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尽快办理,市、区各有关部门应积极予以配合。

(十五)为重点培育企业提供便利直通车服务。将重点培育企业纳入享受便利直通车服务大企业名单,市、区各有关部门在为重点培育企业办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立项、环保审批等涉及改制上市有关事项时,应按照市政府《印发关于为我市大企业提供便利直通车服务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深府〔2003〕136号)规定,为企业提供便利直通车服务。

(十六)加快涉及市属国有资产企业改制上市的审批。重点培育企业改制上市涉及市属国有股权的,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开辟绿色通道,统筹管理和协调,加快审批工作。

(十七)加强重点培育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对重点培育企业所拥有的专利、商标、字号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造成侵害与侵权的事件,市有关部门应优先立案处理,切实保护权利人的利益。

(十八)进一步强化指导与服务意识。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对中小企业历史发展过程或现实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类不规范行为及问题,通过指导、教育、警告、限期整改等方式,促进企业守法经营、规范经营,避免“以罚代管”。

深圳市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市金融办 深圳银监局

深府〔2009〕110号

(2009年4月30日)

小企业发展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劳动力就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做好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帮扶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是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为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力求多管齐下,全面改善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构建层次丰富的机构体系

(一)创新商业银行小企业服务机制。

针对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性强的特点,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建立起良好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化经营模式:

一是鼓励法人银行积极探索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事业部模式。尤其是本市商业银行应发挥传统优势,在经营战略、管理架构、流程设置、风险管理、资源配置、产品研发、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真正建立起独立的核算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合理的风险定价机制、专业的人员培训机制和及时的违约信息通报机制,探索一条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道路。

二是商业银行分行级机构可以在不触动目前总体管理架构的前提下,调整战略重点。邮政储蓄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服务小企业的特色,其他分行级机构可通过新设或转型一批支行为专营小企业服务的专业支行,并采取政策倾斜、加强产品创新、塑造特色品牌、打造专业队伍、实施单独考核等措施,以“一行两制”模式积极推动小企业金融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积极探寻改善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在借鉴国际成熟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现有银行体制外,以附属子公司形式设立专门机构专司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创新型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丰富城市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性机构的体系。

(二)引进专业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

充分利用深圳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行政环境、监管环境、社会环境及营商环境,积极引进具有一定规模、经营规范且富有特色的异地城市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引进香港小企业或零售业务银行,利用其增量资金和小企业服务特色,丰富市场元素,填补服务层次,弥补服务不足,尤其应鼓励这些银行将分支机构铺设在小企业比较密集的龙岗、宝安等区域,为小企业提供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同时,以引进专业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为契机促进深圳银行业开展竞争,科学调整经营战略,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扩大对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比重,全面提升对小企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三)改造和发展专营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

目前深圳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专营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应鼓励其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与政府、商业银行进行资金合作、股权合作、服务合作等方式做大规模,增强实力,全面提升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质量和能力:

一类是以征信信息系统为依托的小额贷款公司。在充分利用公司信息优势甄别筛选客户的基础上,鼓励其通过增资扩股战略合作,加强与商业银行和企业的双向合作,起到疏通银行资金与小企业发展的渠道作用,逐步做大业务规模;二类是以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大集团、大公司为雄厚股东背景的小额贷款公司。充分发挥公司的资金及网络优势扩展业务规模,并鼓励其加强与境外专业小额贷款机构的合作,引进专才及技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类是以引进国际资本和先进经验居先的小额贷款公司。充分结合公司拥有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人才、市场经验丰富的优势,通过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探索资本市场融资的可行性,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增强拓展业务的能力。

此外,深圳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适时增设小额贷款公司或社区金融服务机构,专司小企业金融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合作新模式,疏通小额贷款公司获取银行资金支持的渠道,推动小额贷款公司代理银行服务的方式,并将条件成熟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为社区银行,成为村镇银行在城市的试点。

二、完善灵活务实的政策体系

(一)建立小企业金融创新激励机制。

在每的深圳市金融创新评奖评比中适当向小企业金融服务倾斜,对涉及小企业融资体制、模式、产品等方面的创新进行奖励,对在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机构或个人给予重奖。同时,根据商业银行对小企业支持的贡献度,参照小企业贷款占各行贷款的比重、小企业贷款的市场份额等指标,将财政性存款等政府所控资源向贡献突出的银行倾斜。

(二)加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力度。

加快建设深圳市再担保中心,利用担保与再担保两重架构的杠杆效应,做大小企业融资业务规模。高新投和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两家政策性担保机构应积极提高再担保分险业务量,继续做大贷款担保规模。

(三)创新政府资金扶持模式。

调整现有科技研发资金、产业技术进步资金、民营及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在各专项内分设专门支持小企业的专项计划。创新政府资金支持方式,尝试与商业银行联合发放且银行优先受偿的贷款方式。政府出资设立创投引导资金,通过委托运作或与商业银行联合实施“股权投资+银行债权投资”等形式,支持小企业发展。

(四)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在现有基础上加大财政贴息力度,进一步完善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改善银行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收益结构,调动银行对小企业融资服务的积极性。

(五)探索并出台小企业金融政策立法。

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探索并出台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通过立法形式明确市政府所支持小企业的范畴、各项资金的来源和使用要求以及其他配套性安排,从而将扶持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和非金融安排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三、塑造诚信和谐的环境体系

(一)加强协作配合,完善信息共享和舆论监督机制。

进一步强化公检法、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和商业银行、监管机构、人民银行、同业公会、征信等机构的全面合作,实现小企业诚信信息的全面共享和无障碍查询,构建小企业诚信经营的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监控网络,坚决打击各类恶意逃废债行为。同时,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鼓励各类媒体对小企业的失信失范行为进行公开曝光,为小企业金融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正向激励,切实保护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债权和合法权益。

(二)加强行业自律,发挥协会的指导和协助作用。

各类行业协会应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优势,荐优汰劣,为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专业机构推介优质小企业客户,并利用会员间的交叉监控和举报机制,共享各行业的信用黑名单。同时,银行同业公会要发挥银行系统与外部信息交流的纽带功能,及时发布各类小企业风险预警信息,合力缓释小企业贷款的各项风险。

(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金融常识。

通过讲座、研讨以及网络媒体等各种方式,加强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和提高全社会对金融的认识。同时,全面介绍银行的政策、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为商业银行的服务主体提供充分有效的信息。

四、建立激励导向的监管体系

(一)建立准入审批绿色通道机制。

对商业银行设立专业性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机构或部门以及这些机构或部门的高管人员进行资格审查、规范为小企业量身定做的融资产品和服务等相关市场准入行为,提供快捷便利和协调服务。

(二)建立专项考评和差异监管机制。

在即将推出的《深圳市银行业运营管理质量评估办法》中设置专项指标,专门考核和测评商业银行在小企业融资服务方面的作为和成效;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行业标准,并依据此考评结果对商业银行下一监管周期采取区别对待、差异监管政策,实施正反向监管激励。

(三)明确市场服务分类许可机制。

在深圳银行业市场建设过程中本着突出服务特色、市场资源有序分配、避免同质竞争的原则,对银行业的布局、业务品种的开发、业务区域的特许等制定明确的规则与规范,清晰市场服务层次,明确不同类别服务机构的特许范围,有激励有限制,有引导有制裁地构筑新型的市场格局。

五、规范量身定做的业务体系

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在一系列比较成熟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新的业务品种,帮助小企业盘活各类有形无形资产;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鼓励商业银行以各种形式参与小企业集合发债以及以企业协会组织的资金池为担保的贷款等创新型融资安排,同时参与市政府对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企业的各项前期辅导;积极研讨深圳设立科技银行支持小企业发展的可行性等,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小企业服务网络,全面改善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丰富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内涵。

第三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单位】81908

【发布文号】深府办[1996]101号 【发布日期】1996-10-15 【生效日期】1996-10-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

(1996年10月15日深府办〔1996〕10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有关单位,驻深局以上单位:

现将《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方案

社区是指某一地域的在生活上相关联的有组织有领导的社会共同体。在我国,城市社区指的是街道和居委,农村社区指的是乡镇和村。社区健康服务是以社区居民为对象,以促进健康为目标,提供健康促进、卫生保健、医疗康复等综合、连续、系统的保健服务。

实施社区健康服务,是为了适应我市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的需要,是我市卫生改革与保证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一件大事。为了确保社区健康事业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一、社区健康服务的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大卫生观念,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原则。以深圳市区域卫生规划为目标,以初级保健为基础,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的,以居民为重点,面向社区、面向家庭,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防疫、保健、康复、卫生咨询、健康教育的全程卫生服务,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二、社区健康服务的内容和任务

社区健康服务的目的是把80%以上的居民健康问题解决在社区,为居民提供全程优质服务。我市社区健康服务内容和任务:

(一)健康促进任务

1、开展健康教育。对老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康复人士以及社团职工等开展经常性的人群健康教育。

2、开展健康咨询。

3、建立健康档案。

4、定期健康检查。

5、开展社区健康诊断。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到影响社区(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的健康问题,查清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

6、建立“社区健康促进协会”,动员居民参与,开展群众性的创造健康世界活动。

(二)卫生防病任务

1、指导居民委员会除四害、讲卫生,净化、美化居住环境。

2、负责辖区内的计免工作。

3、负责辖区内学校卫生保健工作。

4、负责辖区内厂矿企业的卫生防病工作。

5、负责辖区内传染病管理工作。

(三)妇幼保健任务

1、负责辖区内妇女保健系统管理工作。

2、负责辖区内孕妇产前检查和产后随访工作,以及高危孕产妇的专案管理。

3、大力提倡科学接生,动员孕妇到医院分娩,积极开展优生优育活动。

4、负责辖区内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和技术指导工作。

5、负责辖区内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6、负责辖区内体弱儿的专案管理。

7、负责指导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

(四)老年保健任务

1、负责开展老年保健工作,对老年人(男60岁、女55岁以上)建立健康卡,对老年健康问题,进行系统、连续观察。

2、开展老年人群健康教育,以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对老年人的食、衣、住、行进行保健指导,使之注重生活卫生与心理卫生,养成良好健康行为习惯。

3、提倡并指导老年人群开展适宜的、力所能及的健身活动,传授科学知识,使其注重户外安全。

4、开展预防老年病的宣传教育活动。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重点对象建立专案管理,按合约进行复诊和家庭访视。

5、对老年人群普及合理用药知识,指导配备和使用“老年保健盒”的正确方法。

(五)慢性病防治任务

1、负责对肺结核、肿瘤、神经功能低下等患者,建立专案管理,定期复诊和家庭访视。

2、负责对发展中的慢性病人,设立家庭病床,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

3、负责对轻型精神病人的诊治和立案管理。

4、对恢复期的和继续需要治疗的伤残人员,建立专案,定期进行康复指导,提高康复能力。

(六)疾病诊治任务

1、设立诊室,诊疗常见病和多发病,负责双向转诊和院前急救。

2、负责法定传染病诊断及报告工作。

3、开展家庭出诊或设立家庭病床。

4、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病情,开具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患者早日康复。

三、三、社区健康服务方式

参照国内外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采用下列服务方式。

(一)健全城乡社区健康服务网络

全市拟建立350个左右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完善三级医疗保健的网底建设,使之形成以健康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城乡社区健康服务网络。

鉴于我市目前的情况,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分以下类型逐步建立:

1、乡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镇医院内建立社区健康服务办公室,对现有村卫生站采用转型、充实、完善和提高的办法,充实人力物力,完善健康服务功能,逐步形成在镇医院领导下的镇、村一体化管理的“乡村社区健康服务体系”。

2、城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采取两种类型:

(1)已建立街道医院的办事处,在医院内建立和健全健康服务办公室,按规划在所辖地段,依托居委,建立相应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形成街道医院领导下的街道、居委一体化管理的“城市社区健康服务体系”。

(2)尚未建立街道医院的办事处,辖区卫生主管部门成立社区健康服务办公室,按规划和合理布局的要求,指定辖区的医疗保健机构在分管地段内设立社康服务中心,形成过渡型的“城市社区健康服务体系”。

(二)建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性质属国有或集体所有制,是我市最基层的医疗保健机构,又是医院(卫生、保健单位)的业务部门之一,中心负责人由医院正式任命,对院长负责。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全面完成社区健康服务的任务。不能把中心办成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单纯医疗型的诊所。

1、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规模

(1)人员结构:2~6人,其中:正式职工必须占三分之一以上。

全科医师1~3人(含一名女医师);护士1~3人。

(2)业务用房:60-120平方米(健康教育室、健康档案和资料室、全科医生诊室、检查室、治疗室、药房各一间)

2、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服务的地段与对象

每个中心服务地段按居委会、自然村划分,服务对象以6000-10000人为宜(含暂住人口)。

不同的对象、服务程度不同:

(1)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一人一卡,一家一袋,提供系统保健、医疗服务。

(2)暂住人群:建立健康卡,一人一卡,根据合约提供保健、医疗服务。

(3)流动人口:建立临时登记本,按需要提供保健、医疗服务。

四、四、社区健康服务的工作步骤

社区健康服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稳妥分步进行。

(一)准备阶段:(1996年1月--6月)

做好舆论准备,拟订实施方案,开展学习研讨(已经完成)。

(二)试点阶段:(1996年7月--1997年6月)

1、开展调查,掌握社区状况。

2、进行试点。每个区选择2个社区,开展试点工作。市人民医院、市红会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儿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东湖医院、市康宁医院、市慢性病防治院及市卫生防疫站等9个市属医疗、卫生、保健单位,各选择一个社区,进行试点。宝安区作为全省、市的试点,可以先行一步。

3、总结经验。在试点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全面推广做好准备。

(三)发展阶段(1997年7月--1998年12月)

在发展阶段,主要抓好队伍建设,完善机构。用两年的时间,力争全市五区90%以上的社区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按省的要求,提前两年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目标。

五、五、社区健康服务的措施

(一)大力宣传,更新观念

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是新生事物,涉及到社会的许多方面,开展起来将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实施社区健康服务,更新观念是关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将社区健康服务纳入议事日程和主要扶持的对象。新闻传媒部门要大力支持,广泛宣传开展社区健康服务的重要性与优越性,争取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参与。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服务对象能通力合作,做到双向(提供服务者和接受服务者)参与,两厢情愿,把这件事情办好。医疗、卫生、保健部门,也要下大决心,把方向转向基层,走出医院、进入社区、走进家庭,为人民大众提供服务,真正把医院转到医疗与保健同时并举的轨道上来。

(二)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社区健康服务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统筹安排,协调配合,逐步实施。并切实将社区健康服务纳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去。市卫生局负责制定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制度,以确保社区健康服务早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深化改革,重点保证

特区建设以来,卫生需求不断增长与卫生资源不足一直困扰着医疗保健事业的深化改革。社区健康服务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事业,因此,社会医疗保险应大力扶持这一新生事物,对符合约定医疗机构条件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可签约,成为约定医疗单位。促使这项改革能健康发展。这项改革成功了,反过来又可为社会医疗保险节约大量资金。此外,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的基层卫生防病、妇幼卫生、基层保健长期以来比较缺乏资金建设,致使基层防疫保健网出现网穿底漏的严重局面。要以实现社区健康服务为契机,改变盲目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和只注重建设大医院的倾向,对仅有的卫生资源能够做到合理分配、资源共享,加大卫生保健的资金投入,保证重点,用两、三年时间,把我市的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做好。

(四)健全队伍,加强培训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从现有卫生人力资源中挑选一批思想觉悟高、技术条件好、服务态度优的医护人员轮流到中心工作,逐步形成制度。对由乡村卫生站转型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要求,人员组成要优化、素质要提高,以适应中心工作的需要。在组建队伍过程中,要边培训,边提高,经过反复培训和实际锻炼,尽快形成一支懂医疗、防疫、保健、康复、卫生教育工作的全科医师队伍。

(五)多方筹措,合理补偿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资金应多方筹集,并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政府、集体和个人各出一部分。各级政府要将社区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计划,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助,维持社区健康服务网络正常运转;辖区内的企业、乡村居委会资助一点;通过居民家庭以合约形式定额有偿服务适当缴纳一点以及向社会就医病人收一点。此外,我市还应创造条件,成立“社区健康服务发展基金”,争取多方集资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确保社区健康服务的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持我市工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发布单位】81908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5-06-24 【生效日期】1995-06-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持我市工业生产持续

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1995年6月2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有关单位,驻深局以上单位:

今年1―5月,我市工业生产形势严峻,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下降21.5个百分点,是近年来的最低水平,也低于同期全国、全省平均增幅。对此问题如不认真、及时地加以解决,将会影响我市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后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工业滑坡趋势。为了保持我市工业生产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现制定若干措施,通知如下:

一、一、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的生产

市政府确定的24家大中型骨干企业和12种拳头产品的生产,对我市工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各有关部门必须给予重点支持和扶持。市经发局要会同计划局、统计局、投资管理公司、人行深圳分行及各专业银行,每月召开一次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生产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共同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的生产所需流动资金,由经发局、人民银行共同协调各金融机构优先安排,重点解决。

二、二、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切实改进政府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对企业申报的事项要在规定的办文、办事时限内办理。市工商局、外资办、规划国土局等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联合办公制度,减少办事环节,对企业的立项申请、注册登记、用地审批等实行“一站式”审批。各级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开展制止和纠正乱收费工作的通知》(深府〔1995〕136号)要求和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对“三乱”现象进行一次彻底的治理。

(二)进一步搞好扩大招商引资工作。市外资办、经发局、贸发局等部门要筛选出一批好的项目,尽快研究制定出具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措施。对“三来一补”企业,要继续贯彻“稳定、发展、提高”的方针,切实落实市政府制定的17条措施。下半年,各区及有关企业要选择利用境内外若干地区举办的各种类型的招商洽谈会、投资环境和“三来一补”产品介绍会,有计划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三)稳定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市外资办、经发局、台办、侨办、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部门要联合召开各种类型的外商座谈会,并形成制度。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外商的意见,宣传政策,研究制定改进工作的措施,特别要解决“办事难”的问题。对计划外迁的生产企业,由市经发局负责做进一步调查摸底,分析原因,分类排队,对那些经济效益好、对我市经济具有较大影响的企业,要认真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尽力予以挽留。

三、三、调整有关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一)调整社会劳动保障有关政策。市劳动局、社会保险局要根据我市劳动人口特点、企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各类企业的不同情况和实际承受能力,研究制定相应的社会劳动保障制度和有关政策,尽量减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企业产生的负效应。

(二)调整和落实工业用地政策。市规划国土局、经发局、住宅局等部门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共同研究制定有利于稳定和促进我市工业发展的用地政策、住房政策;进一步做好工业用地的规划布局和审批工作,确保工业用地的落实。

(三)整顿和规范供水、供电管理“中间层”。市能源、供电、供水、物价等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平抑水、电价格方案,颁布《“中间层”管理实施细则》,严格规范供水、供电中间管理层的行为和收费,逐步实现抄表到户。严肃查处超标准乱收费的单位,抑制水、电费非正常因素的增长。

(四)改进出口退税工作,简化退税手续。市国税局、贸发局等部门要研究提出具体办法,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企业出口退税环节多、手续繁、时间长、退税指标少等问题。鉴于目前国家出口退税额未到位的情况,为支持、鼓励企业产品出口,由市贸发局和人民银行共同研究如何利用我市外贸出口基金提供贷款担保的办法,缓解企业资金困难。

(五)完善出口配额管理办法。市贸发局要进一步加强出口配额的管理,增加透明度,同时积极向国家争取更多配额指标。

(六)做好改革的配套和衔接工作。税务、体改等部门要进一步研究税制改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堵塞漏洞,避免企业不合理的税赋增加。市经发局要与海关做好协调工作,争取暂缓实施向企业收取合同风险保证金、预收内销产品税收等措施。

四、四、加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组织工作

(一)市、区政府要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到境内外举办产品展销会,讲求实效,提高办展质量。同时,要清理、整顿多头办展销,以办展销牟利的现象。

(二)市经发局、贸发局、经协办等部门要帮助工业企业合资组建股份制大型商业集团,利用群体优势,有选择、有计划地在内地大、中城市建立我市的展销中心、批发中心和连锁店,形成深圳产品的销售网络。

(三)市经发局、贸发局等部门要指导企业组建强有力的营销队伍,采取灵活机动的营销策略,加强售后服务。对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企业试行“卖方信贷”。

五、五、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金周转

结合清产核资工作,对企业的库存积压情况进一步摸底分类,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开展促销活动,扩大产品销售地域和层次,注意开辟广大农村市场;对确实无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下决心停产、限产;协助企业开展清欠追欠工作,防止坏帐损失;对纺织、建材、自行车等困难行业、企业,研究采取专门的政策措施,帮助其摆脱困境。

六、六、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一)尽快颁布鼓励企业开发、生产优秀新产品的政策法规。鼓励企业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速产品更新换代,着力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科研与开发、技术与产品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

(二)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市计划、金融、财政、投资管理公司等部门,要根据市二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大技术改造资金投入比重的要求,调整我市今年的技改资金计划,从投资安排和信贷规模上保证工业企业技改资金的落实,确保今年安排的21个重点技改项目的资金按时到位,并逐年增大技改投入,争取到“九・五”期末,我市技改资金投入达到当年固定资产投入的25%左右。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加强与国家经贸委和各工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将我市的重大技改项目列入国家和行业的技改计划,获取支持。

七、七、结合开展“管理年”活动加强企业的自身建设

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按照市政府《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企业管理年”活动的意见》的部署要求,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中心,着重抓好质量、资金、成本、营销等基础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监督约束机制。所有企业都要苦练内功,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当前要特别加强对企业资金的核算和管理,银行、投资管理公司要掌握资金运作情况,调控资金的结构和流向,防止企业盲目向内地和房地产业投资。各企业要努力盘活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和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金切实用在发展生产上。具备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要积极争取成立内部财务公司或结算中心。

八、八、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

企业领导班子的强弱、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因此,要特别重视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从7月份开始,由市组织人事部门、资产及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若干个小组,对市属企业领导班子状况进行考察,对那些确实影响企业经营和发展甚至造成严重亏损的领导班子,采取果断的组织措施予以调整。市属一、二类公司也要加强下属公司领导班子建设,对问题严重的要及时调整。

九、九、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

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颁布的《深圳市“九・五”及2010年工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的发展。进一步搞好我市工业发展规划与珠江三角洲发展规划和香港回归的衔接工作,尽快制定调整优化我市产业结构的实施方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工业,加快现有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加大技术含量;实施“名牌战略”和“规模战略”,对我市确定的25种重点发展产品予以扶持,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快形成规模生产;按照“优胜劣汰”、“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扶持发展8个产值超百亿、10个产值超50亿的大型企业集团,优化资产组合。

十、十、加大工业的长期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九・五”期间,要加大工业的投入,确保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5%,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工业产值的增长幅度。加快70个重点、骨干工业项目的建设,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市领导召集,市计划局、经发局、规划国土局、投资管理公司、银行等部门参加,每季度召开一次,对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在洽谈、引进、组织筹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积极争取国外大财团、跨国公司参与对我市重大工业项目的投资,加快龙岗大工业区和市高新技术园区(含高新技术工业村)的规划与建设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各级政府及其经济主管部门、金融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工业经济运行分析预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业生产形势分析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各区工业生产情况现场会,及时掌握生产动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我市工业及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八月五日

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市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构建与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分工协作的城市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提高市民医疗保健水平,根据《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深发〔2009〕11号)、《关于印发深圳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深府〔2009〕233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一)机构设置合理。

以社区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为依据,建设以一级医院、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同时将能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其中,并根据我市人口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事求是地调整和优化现有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布局。到2011年,建成布局均衡、配置规范、功能适宜、运转协调的社区健康服务体系,使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成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实施社区首诊的基础平台。在确保全覆盖的基础上,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居民就医更加便捷。

(二)标准规范统一。

完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加快解决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的问题,加强全科医学队伍建设,充实适宜设备;制定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服务标准,推动适宜技术进社区,提高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服务水平。到2011年,60%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作水平;到2015年,全面实现服务标准化、技术规范化,切实提高社区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的服务需求。

(三)运转协调有序。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向居民提供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以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等医疗服务为辅。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保证和建立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和医院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的良性互动机制。到2011年,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承担全市门诊量的40%以上;到2015年达到50%左右,逐步形成“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服务模式。

二、推动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一)优化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布局。

1.完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网络。实施《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

(2009—2015年)》,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调整、改造、新建一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负责)

2.实施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根据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规模、服务范围、服务人口以及承担的服务功能等因素,将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为三类。2011年前,由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不同类别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业务用房、人员配备、适宜设备、服务功能等标准,建立与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分类管理制度。(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委、人力资源保障局负责)

(二)改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工作条件。

1.加快解决社康中心业务用房问题。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在城市新建和改建居民区时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移交使用。逐步提高政府办社康中心自有产权房的比例,进一步优化政府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购置自有产权业务用房的程序,在控制各区购置业务总面积和单面积最高限价的基础下,将购置责任落实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所在地的区政府,增强区政府统筹购置的主动性,提高购置审批效率。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提供社康中心业务用房,既要抓好政府统筹,也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由市发展改革委、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市规划国土委、人居环境委负责)

2.规范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基本设备配置。到2011年,60%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达到适宜设备配置标准;到2015年,全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备达到按标准化配置。(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发展改革委负责)

(三)加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技术队伍建设。

1.按照市卫生人口计生委等部门《深圳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深卫规〔2008〕1号),每年招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50名—250名,加快推进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到2015年,每个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至少有1名经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建立规范化的全科医学队伍。重视社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社区护理水平。(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编办、财政委、人力资源保障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2.建立医院专家定期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服务的工作制度。政府举办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内科、儿科、妇科、中医科、预防保健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受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前,未按照广东省《关于城市卫生技术人员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前到农村卫生机构工作的意见》(粤卫〔2004〕93号)等规定到农村卫生机构工作的,必须到所在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累计工作半年以上,每次工作时间不少于2个月。鼓励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为名中医建立工作室,为其提供诊疗服务条件。举办医院要通过有效调配人力资源,保证每周至少有两个半天有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专家在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坐诊。(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3.在政府举办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建立以岗位责任、绩效考核为基础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应与其完成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居民满意度挂钩,形成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绩效考核和分配机制。(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人力资源保障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四)推进社区健康服务平台化运作。

1.从2010年1月起,全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必须配齐国家基本药物和广东省补充基本药物,并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加成”销售。具体办法按照《深圳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执行。(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财政委、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2.以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为平台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主动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与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之间建立分工明确、协调顺畅的工作机制,双方以团队责任制和分片包干、分级负责的形式实施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修订《深圳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平台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均等化水平。(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3.分类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实施分类管理,为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配置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设备和必备中药。到2011年,全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达到中医药服务分类管理要求。(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4.加强社区健康服务规范化管理。制定和实施《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基本医疗诊疗常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基本用药指南及处方集》和《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工作规范与服务标准》等规章制度,促进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三、完善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

(一)推进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实行属地一体化管理。

1.市级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公立医院不再举办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将其目前举办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移交给属地区政府公立医院举办,其人员编制、固定资产一并划转各区使用。各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协调和管理。

鼓励有条件的区以区、街道为单元,将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集中交由一家二级或一级医院举办,由其承担社区健康服务管理机构的职能,负责统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举办事务,实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集中式、一体化管理。(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财政委、编办、人力资源保障局,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2.完善社区健康服务整体管理和绩效评估制度。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社区健康服务整体管理标准》。区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任务完成情况、居民满意度、居民健康改善状况等进行定期的综合考核评估。市卫生行政部门对各区评估情况实施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整体管理及绩效评估结果。对于连续两年为最低等级且整改仍不达标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责令退出。(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财政委、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二)完善社区健康服务经费补助方式。

1.建立与服务绩效量化考核结果直接挂钩的财政补助办法,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落实,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基本医疗服务的标准化。(由市财政委、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2.举办医院要在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实行成本核算制度,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由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市财政委、卫生人口计生委负责)

3.到2010年底,举办医院要实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与院本部相对独立管理,财务专账管理,经费独立核算。(由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市卫生人口计生委、编办、人力资源保障局、财政委负责)

4.鼓励、支持民营资本举办社康中心,为民营资本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发展空间,非政府举办的社康中心应与政府举办的社康中心享受同等待遇。(由市发展改革委、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四、提高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优质服务水平

(一)实施“弹性工作制”和发放“市民健康卡”。

1.在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实施“弹性工作时间制”,由其根据服务区域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在确保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可采用白天“迟上晚下”及延长夜间工作时间等多种方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每周安排预防接种日不少于两天(至少含周末1天),更好地方便市民安排就医时间。(由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负责)

2.以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为基础平台,加快实施“市民健康卡”工程,为每个居民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提供一个识别号、发放一张“健康卡”,居民凭卡到医疗机构就诊和结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便捷性、连续性和系统性。2010年,争取“市民健康卡”覆盖综合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并实现与社会医疗保障“一卡通”对接;2011年覆盖至全市常住人口。(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人力资源保障局负责)

(二)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和“家庭病床”服务。

以居民自愿为原则,扩大家庭医生责任制试点范围。到2011年,全市20%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到2015年开展此项服务的机构比例达到60%。开展“家庭病床”试点,将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转入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家庭病床”,由社区医务人员指导开展康复治疗。2010年,将家庭病床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人力资源保障局负责)

(三)完善“双向转诊”规范和“社区首诊”引导机制。

1.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举办医院要按照《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医院双向转诊管理试行办法》(深卫基妇发〔2008〕23号)的要求,与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落实人员、疏通病人交接环节、提高转诊效率,确保患者在转诊期间的安全。(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负责)

2.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要严格执行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收费水平低于广东省医疗服务最高限价标准20%的规定。严格执行《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参保人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首诊的政策,以及综合医疗保险参保人符合规定的门诊费用30%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等规定。(由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卫生人口计生委负责)

(四)推进全科医学学科建设。

1.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将深圳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目前挂靠在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建设成为立足深圳、面向全国的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并通过加强全科医学临床培

训基地、社区培训基地建设,逐步形成高水平的全科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负责)

2.在综合性教学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承担本院全科医学业务工作和全科医学实习生带教任务,成为连接基层医疗网络和区域医疗中心的业务平台。(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负责)

3.设立市全科医学研究学术组织,探索全科医学临床路径和适宜技术,开展全科医学工作研究,为创新服务模式提供技术支撑。(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负责)

五、加强社区健康服务工作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继续把发展和完善社区健康服务作为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提供必要的支持性政策,促进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保障开展服务所需的人员、经费、业务用房和适宜设备,加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健康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健康保障需求。(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二)加强监督考核。

市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行业监管和绩效考核,促进其实施规范化建设。加强人员资格和技术准入管理,防范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加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其改善服务环境、改进服务态度。(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三)加强宣传引导。

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社区健康服务的宣传推广力度,增进居民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了解,提高居民对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信心。要向居民普及科学就医常识,引导居民转变就医观念,自觉选择到社区健康服务机构首诊。(由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下载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扶持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若干措施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扶持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若干措施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