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市扶持企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

时间:2019-05-14 17:3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市扶持企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市扶持企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

第一篇: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市扶持企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

【发布单位】南昌市政府

【发布文号】洪府厅发〔2009〕63号 【发布日期】2009-05-20 【生效日期】2009-05-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南昌市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市扶持企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洪府厅发〔2009〕6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南昌市扶持企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

【发布单位】南昌市政府

【发布文号】洪府厅发〔2009〕81号 【发布日期】2009-06-30 【生效日期】2009-06-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南昌市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洪府厅发〔2009〕8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昌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南昌市人民政府法制办

南昌市人民政府法制办

市委常委、副市长

董化杰(2007年10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掀起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中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全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安排部署加快推进我市依法行政工作的任务,同时向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授牌。刚才,市法制办主任廖南萍同志传达了全国、全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西湖区政府、市执法局、市民政局的负责同志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好,请各县区、各部门认真学习、研究、借鉴。下面,受胡宪市长委托,我讲四点意见。

一、我市推进依法行政取得明显成效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以来,市政府高度重视贯彻实施工作,成立了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贯彻《纲要》五年规划和工作安排,并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区政府、各部门也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取得明显成效。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逐步增强。通过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制度,经常开展公务员依法行政教育培训,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法治观念逐步增强。特别是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为我市领导干部学习《纲要》和《行政许可法》作辅导,取得良好效果。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越来越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有效预防和化解了许多矛盾和纠纷。

(二)制度建设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以来,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13件,制定规章23件。为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我们注重科学合理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立法工作,大力推进民主立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先后将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八一广场管理办法等6件政府规章草案通过报纸、网络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还召开了听证会征求意见,广集民智、反映民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规章制定质量不断提高。

(三)行政管理不断改革创新。近几年来,我们围绕贯彻《行政许可法》,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完成了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并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目录管理。同时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积极推行政府集中采购、建设工程统一招投标、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员工资统发等制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完善政务公开体系。应急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市、县区政府和绝大部分市直部门都建立了网站。

(四)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2005年,我市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组建了南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原由十几个部门行使的100多项行政处罚权,基本解决了我市城市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的多头执法、职能交叉、执法机构膨胀、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问题。认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开展清理行政执法主体、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工作,市政府已确认并公布市本级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行政执法单位共212个,颁发行政执法证8100多个、执法监督证610多个。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依据已全部上网公布。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了一些不规范的行政执法行为。通过制定《南昌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南昌市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加强了过错责任追究。

(五)行政复议已成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我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认真履行职责,大力宣传行政复议制度,积极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努力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行政复议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截止2007年9月,市政府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706件,审结656件;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并办结行政复议申请1300多件。全市通过行政复议解决的行政争议,90%能够做到“案结事了”。我市行政复议工作连续两年受到全省表彰。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

(六)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县区政府及市政府部门报备的规范性文件,坚持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三年来,市政府共收到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120件,经审查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的15件,有效地维护了法制统一,保证了政令畅通。为进一步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2006年,市政府制定了《南昌市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纲要》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些领导干部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认识还不到位,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进展尚不平衡,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推进依法行政的责任感、紧迫感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市也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对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更加强烈。尤其是今年以来,物权法、反垄断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公民财产权、知情权给予了更充分的保护。这些都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厉行法治、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意义尤为重大。

(一)推进依法行政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市县两级政府是我国行政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具体承担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管理职责,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直接面对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市县政府能否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只有大力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才能正确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和政府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也才能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推进依法行政事关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市县政府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机关,是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管理者。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也决定着依法治国的进程。只有切实增强市县政府贯彻落实《纲要》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真正推进依法行政,也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顺利实施,向着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阔步迈进。

(三)推进依法行政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应是法治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政府依法管理的水平。只有进一步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使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化解矛盾;使各级政府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行政权力的缺失或者滥用以及腐败现象的产生,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种矛盾冲突,实现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推进依法行政事关南昌崛起新跨越。我市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崛起新跨越,实现和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提供一流的公共服务,建设、管理好城市,把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法律制度落实到基层,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南昌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

总之,各县区、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增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抓实干,努力把我市的依法行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贯彻《纲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市政府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4-2008)》(洪府发[2005]9号)和《南昌市2007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洪府厅发[2007]82号)对推进依法行政的近期目标和今年各项工作任务都作了明确规定,各县区政府、各部门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我就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再强调六点。

(一)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增强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这是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最重要的方面。一是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制度。要通过制定规章或政府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防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决策的行为。凡重大决策必须经过调查研究、听取意见、专家咨询、合法性论证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环节,做到“五不决策”:即未经调查研究不决策、未经广泛听取意见不决策、未经专家咨询不决策、未经合法性论证不决策、未经集体讨论不决策。二是落实行政决策评估与反馈制度。应当事前对行政决策的成本、效益及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提前做好相关应对准备。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制度,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信息反馈。三是建立决策纠错制度。通过民意测验、抽样调查、跟踪反馈、评估审查等方法,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决策制定和执行中的偏差,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因决策失误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决策者的责任;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和环节。要推行行政许可的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制度,坚决杜绝各种变相许可行为,改变以批代管、只批不管、重审批轻服务的做法。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对经济社会事务实施管理,要尽量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充分发挥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方式的作用。要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扩大政府网上办公的范围,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改进管理手段,方便人民群众。要强化和完善市县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严格执行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要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法律制度的正确实施。市、县区是行政执法的重点,也是行政执法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实践表明,90%的行政争议萌发于市、县区行政执法活动中。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行政执法工作,在改进行政执法方式上狠下功夫,确保法律制度的全面正确实施。首先,要严格执法,依法履行职责。市、县区政府都已公告了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依据及其职责,执法机关应当遵照执行。要严格遵守执法程序,杜绝随心所欲、不遵守程序的执法行为。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敢于碰硬,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法律的权威。要多种措施并举,严厉打击销售有害食品和假药、乱占耕地、污染环境、破坏劳动用工制度、破坏安全生产等严重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其次,要规范执法,提高执法水平。要进一步巩固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在条件成熟的县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各行政执法部门要结合实际,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要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中的处罚规定进行研究细化,制定科学合理、简便易行且规范合法的处罚操作程序、裁量规则,从源头上规范行政处罚行为。要尽快完善行政执法的财政保障机制,为行政执法提供财力、物力保障,切实解决有些行政执法机构靠许可生存、靠收费开支、靠罚没款养人的问题,使行政权力与经济利益彻底脱钩,确保行政执法的公正性,进而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前面讲了严格与公正的问题,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文明执法的问题:行政执法严格、公正这是必然的要求,而文明执法则强调的是执法的人性化。我们党强调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就是在强调严格公正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执法的具体方式,让老百姓、让相关单位便于理解、易于接受。只有这样,才能使执法效果最优化、最大化。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法律,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方式去执法、去处理,效果却有很大不同,执法的文明程度起了很大作用。对此,我们要求执法人员首先要学法、懂法,然后文明地、人性化地去执法。第三,要继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评议考核,强化责任追究力度。要严格执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行为;严肃查处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为;严肃查处滥用权力或不作为、贻误工作的行为。对违法行为,不论涉及什么单位、什么人,都要严肃追究,依法查处。公众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要强化对失职渎职案件的查处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重大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行政责任的追究力度。

(四)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作用,努力化解行政争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均作过重要批示。中办、国办于2006年9月下发了《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

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要求加强市县政府的行政复议工作。同年12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全国行政复议工作座谈会,国务委员华建敏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市县政府要把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增强通过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的能力,作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力争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程序中。今年5月,国务院又公布了《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并于8月1日开始实施。县区政府和部门的行政首长是本机关行政复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行政复议工作摆到重要位置,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并重点把握好以下四点:一是要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各县区政府和各部门要认真落实《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抓紧配备、充实行政复议人员,要把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有较高法律素养的干部充实到行政复议工作领导岗位,选派优秀干部充实行政复议人员队伍。要加强对行政复议人员的培训,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的业务素质。要依法保障行政复议的办案经费和办案条件。二是要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受理和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是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的法定职责。凡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受理、绝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把合法的复议申请挡在大门之外。对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经上级行政机关责令后仍不受理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三是要创新行政复议的方式方法。要注重运用和解、调解等多种手段,化解矛盾,平衡利益,促进当事人与行政机关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争议的负面效应。要通过依法办案、以法明理,努力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四是建立联动机制,化解社会矛盾。行政复议、信访、劳动仲裁、监察等部门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矛盾方面都担负着相应的职责,相互之间要加强联系,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群众的合理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对符合行政复议条件的,要及时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定途径处理纠纷,解决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五)强化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一是要确保规范性文件合法。制定规范性文件不得违法设立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所有规范性文件都必须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审查或者审查未通过的,不得发布施行。二是要确保规范性文件公开。规范性文件制定后,必须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载体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执法依据。三是要强化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管。要将涉及行政权力、涉及法律的文件,一律纳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范围。对逃避监管、有件不备的,要专项督察,并通报批评。备案机关发现下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违法的,要坚决予以纠正;下级行政机关要无条件服从和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审核意见、纠错通知等。同时,要积极受理、及时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建议,接受群众监督。

(六)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提高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国务院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实施,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县区和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条例》,抓紧做好《条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快本单位政府信息的清理,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布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责任追究等制度。要加快政府网站信息的维护和更新,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和渠道,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推进依法行政提供组织保障 推进依法行政,关键是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国、全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对此已作了部署,我再强调四点。

一是要加强领导。各县区政府和各部门要把推进依法行政列入工作计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主管政府法制工作的领导要具体抓,其他领导要在分管范围内协助抓。要建立健全由行政首长直接挂帅的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指导,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近期,各县区、各部门要结合贯彻全国和全省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对本地区、本部门依法行政情况进行一次深入调研,认真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有效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及时作出部署,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明年1月底前,各县区、各部门要将本县区、本部门今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向市政府报告。

二是要建立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市政府将加强对各县区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考核,要把是否依法决策、是否依法管理、是否依法办事作为考核县区政府、政府部门各项工作的重要指标。同时,把是否依法制定发布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否严格依法执法、是否依法受理和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是否依法履行行政应诉职责等作为单独的考核内容,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和分值,一并纳入县区政府、政府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与奖励惩处、晋级提拔任用挂钩,促进县区政府、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切实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由市政府法制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三是要强化公务员法律培训。行政机关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决定着依法行政的水平。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公务员法律培训,要组织广大公务员学习法律、掌握法律、依法办事。要建立健全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制度和机制,强化培训、考核,大力提高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领导干部要坚持通过理论中心组、专题法制讲座、定期培训、自学等多种形式学习法律知识,增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的本领。

四是要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政府法制机构担负着推进依法行政的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情况交流等职能。华建敏国务委员在全国会议上要求:“各市、县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保证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当前,我市多数县区政府法制机构人员偏少、力量偏弱、兼职过多,这已影响到我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希望各县区政府按照华建敏国务委员讲话的要求,配足、配强法制机构工作人员,并对他们加大培养、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财力保障。政府法制机构工作人员也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协调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努力成为政府依法行政的高级参谋、得力助手、合格顾问。

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市政府、新建县政府被授予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经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审定,西湖区政府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民政局为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刚才已经给三个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授了牌。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是一项新的工作。希望上述省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要珍惜荣誉,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坚持执政为民、依法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创造出好的经验,带动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同志们,推进依法行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契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依法行政工作新局面,为我市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崛起新跨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

第四篇:南昌市人民政府令

【发布单位】81405

【发布文号】市政府令第82号 【发布日期】2001-02-09 【生效日期】2001-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南昌市人民政府令

(第82号)

《南昌市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办法》已经2001年1月20日市人民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1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刘伟平

二00一年二月九日

南昌市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控制白蚁危害,保障城市房屋使用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房屋白蚁防治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房屋白蚁防治,是指新建、改建、扩建、装饰装修房屋的白蚁预防和对原有房屋的白蚁检查与灭治。

第三条 第三条 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工作。

各县和湾里区房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工作。

第四条 第四条 房屋白蚁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 第五条 鼓励开展房屋白蚁防治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推广应用新药物、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第六条 第六条 从事房屋白蚁防治业务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设立白蚁防治机构,并取得房产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白蚁防治资质证书。

白蚁防治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证。

第七条 第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装饰装修房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与白蚁防治机构签订白蚁预防合同,委托白蚁防治机构进行白蚁预防。

白蚁预防费用应当列入工程概(预)算。

第八条 第八条 原有房屋发生蚁害的,房屋所有人应当与白蚁防治机构签订白蚁灭治合同,委托白蚁防治机构进行白蚁灭治。

房屋使用人或者管理单位发现房屋发生蚁害的,应当及时向房屋所有人或者房产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配合白蚁防治机构进行白蚁检查和灭治。

第九条 第九条 白蚁预防合同和白蚁灭治合同,应当载明防治范围、防治费用、质量标准、验收办法、包治期限、定期回访、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白蚁预防合同包治期限不低于15年;白蚁灭治合同包治期限不低于3年。

第十条 第十条 经过白蚁预防和灭治的房屋,在合同规定的包治期限内发生蚁害的,承担白蚁防治的白蚁防治机构应当无偿进行灭治;超过合同规定的包治期限发生蚁害的,房屋所有人应当重新委托白蚁防治机构进行灭治。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白蚁防治机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和有关房屋白蚁防治的施工技术规范以及操作程序进行白蚁防治。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白蚁防治机构进行白蚁防治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生产的药剂,并应当建立药剂进料领料登记制度。药剂实行专仓储存、专人管理。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白蚁防治机构应当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收取白蚁防治费用,不得乱收费或者只收费不防治。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办理《商品房销(预)售许可证》和销(预)售商品房时,应当向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和购房人出具该商品房的白蚁预防合同;非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建设单位在办理房屋产权证书时,应当向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出具该房屋的白蚁预防合同。

不能出具白蚁预防合同或者出具虚假白蚁预防合同的,暂缓办理《商品房销(预)售许可证》或者房屋产权证书。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白蚁防治资质证书从事房屋白蚁防治业务的,由房产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白蚁防治,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装饰装修房屋未委托白蚁防治机构进行白蚁预防的,由房产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委托白蚁防治机构进行白蚁预防;限期内拒不委托白蚁防治机构进行白蚁预防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但属非经营性行为的,对单位处1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原有房屋和超过合同规定的包治期限的房屋发生蚁害,房屋所有人不委托白蚁防治机构进行灭治的,由房产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委托白蚁防治机构进行白蚁灭治;限期内拒不委托白蚁防治机构进行白蚁灭治的,对单位处1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白蚁防治机构未按照有关房屋白蚁防治的施工技术规范以及操作程序进行白蚁防治或者使用未经批准生产的药剂的,由房产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 5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白蚁防治机构乱收费或者只收费不防治的,由物价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白蚁防治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房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1年3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南昌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南昌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使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文明单位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现在1999年印发的《南昌市文明单位建设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明单位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经本单位申请、主管部门同意,由县(区)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文明委)及其办公室(以下简称文明办)考核审定,同级地方党委和政府授予的三个文明建设的综合性最高荣誉称号。

第三条 文明单位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齐抓共管、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公民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单位文明程度、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第四条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各级文明委负责组织实施。各级党政领导要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三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纳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领导班子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文明委及其办公室要做好组织、协调、指导、检查考核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文明单位标准

第五条 市级文明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

单位党组织能够认真学习、贯彻、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计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开拓创新,勤政廉政,以身作则,在创建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单位内部层层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全体员工普遍参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拥军优属、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努力为当地文明创建工作做出贡献。

(二)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人人皆知,人人皆行。突出抓好诚信建设,坚决防止不守信用行为。高度重视对青年职工、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三)学习风气浓厚,文体卫生先进

坚持对干部职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风尚。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用语。落实卫生防疫制度。深入扎实地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100%。坚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

(四)加强民主管理,严格遵纪守法

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厂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单位内部治安状况良好,工作纪律严明,安全生产落实。领导干部无违法违纪案件,全体员工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及刑事案件,单位无交通、质量等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邪教活动。

(五)内外环境优美,环保工作达标

内务管理规范有序,内外环境清洁整齐,无脏、乱、差现象,搞好绿化、美化,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环保制度健全、措施落实。工业企业建立了切实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明显,环境污染控制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六)业务水平领先,工作实绩显著

生产经营单位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进取,诚信经营,科学管理,质量第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居于同行业前列。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廉洁高效、办事公道、依法行政、执政为民、重大决策民主公开,群众满意率高。服务性单位工作规范,周到细致,优质高效,业务工作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第三章 文明单位的评选和命名

第六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经济独立核算的工商企业,各级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以及中央、省、外地驻昌单位,驻昌部队,均有资格参加文明单位的评选。

第七条 文明单位的级别分为:国家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县(区)级文明单位。

第八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坚持逐级晋升、提档升格原则。

(一)县(区)级文明单位,由县(区)文明办考评,县(区)文明委审核,县(区)委、政府命名。

(二)市级文明单位从最近一届县(区)级以上文明单位中产生。(三)省级文明单位从最近一届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中产生。

(四)国家级文明单位从最近一届省级文明单位中产生。

三个文明建设成绩特别突出,在市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单位,经县(区)文明委同意,可以破格申报市级文明单位。

第九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按照自愿申报、考核推荐、进行公示、命名表彰的程序进行:

(一)自愿申报。凡符合申报文明单位条件,有创建活动规划,按照基本标准要求开展创建活动,并取得显著成绩、能够发挥示范作用的单位,均可自愿向所在地县(区)文明办提出书面申请。

(二)考核推荐。考核推荐工作按照自下而上、逐级申报、严格考核、择优推荐的程序进行。各县(区)文明委对申报省、市级文明单位的单位组织初审,并统一征求县(区)纪检监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有关部门意见后,确定推荐单位,以当地党委、政府名义向市文明委推荐上报。被推荐的单位需填写文明单位申报表,并附详细材料,在规定时间内由各县(区)文明办汇总报市文明办。市文明办对县(区)推荐的单位进行考核,在征求市纪检监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有关部门意见后,形成文明单位候选名单。

(三)进行公示。文明单位候选名单必须在市属主要新闻媒体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四)命名表彰。公示期满后,文明单位候选名单报市文明委审批同意后,市级文明单位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省级、国家级文明单位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推荐上报。

第十条 文明单位的考核,要严格按照考核标准,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平时和年终、自查和复查、明查和暗查等考核方法,通过听汇报、看材料、实地检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领导班子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

第十一条 各单位在申报期间,要将创建目标、内容张榜公布,让职工群众广泛参与、了解,同时公布市、县(区)文明办的电话及地址,便于职工群众反映问题。张榜公布时间自本单位申报之日起为期一个月。届时县(区)文明办要逐一检查,市文明办抽查。

第十二条 市、县(区)级文明单位评选、命名实行届期制,每两年命名一次。

第四章 文明单位的创建和管理

第十三条 具有文明单位参评资格的所有单位,要将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纳入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和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中进行实绩考核。领导班子一把手要对精神文明建设负总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要有两手抓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第十四条 各单位要根据创建文明单位的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和实际,建立创建机构,制定创建文明单位的规划和计划,由职工代表大会或群众大会讨论通过,使之成为本单位职工、家属的共同任务和奋斗目标。

第十五条 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融于经济和业务工作的全过程。根据创建目标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做到业务工作和创建工作同布臵、同考核、同表彰。同时要在单位内部开展文明机关、文明科室、文明班组、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文明楼院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使创建文明单位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第十六条 文明单位的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市级文明单位由市文明委及其办公室主管,各县(区)文明委及其办公室协助市文明委及其办公室进行指导、协调和日常管理。市、县(区)文明委及其办公室要按照中央文明委和省文明委的要求,协助管理好国家级、省级文明单位。

第十七条 对文明单位实行届期制动态管理,每届满两年的文明单位要重新申报、考核、认定,不参加评比或考核未能通过的,不再享有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已命名的市级文明单位,如出现创建水平严重下降或出现严重问题的,文明办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直至建议同级党委、政府撤销其荣誉称号。

第十八条 各级文明单位都要建立和完善文明单位档案制度。档案管理达到规范化要求,做到资料齐全、规范有序。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申报材料、审批表,创建工作机构、创建工作规划和计划、创建工作总结、有关创建活动的文字记录、图片、音像及获得的荣誉等原始资料,各类奖惩记录、各类考核记录、群众及社会反映等。

第十九条 建立复查制。市、县(区)文明办分别负责本级文明单位的复查。

第二十条 建立文明单位重大问题报告制度。文明单位发生重大刑事、治安、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等问题,经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处理后,必须将结果在一个月内向文明办报告。

第二十一条 文明单位如有单位名称改变、合并、撤销或变动隶属关系情况,按以下原则掌握:

1、单位名称改变或变动隶属关系的,要在变动后一个月内向文明办申请更改名称手续,仍然保留原级别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多个单位合并或分解改组的,其荣誉称号自动取消,下一届可按原级别重新申报。

第二十二条 成立文明单位协会。组织开展经验交流、理论研讨、道德实践等活动;协调文明单位开展共建、联建活动;加强文明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推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深入开展。

第二十三条 各级文明单位奖牌,设计要庄重,尺寸要规范,具体要求是:市级文明单位牌匾宽60厘米、高40厘米,县(区)级文明单位牌匾宽50厘米、高30厘米。牌匾上注明命名的时间及获表彰的。

第二十四条 文明单位应将获得的文明单位牌匾悬挂于单位办公楼前或办公大厅内醒目处,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文明单位只悬挂最高一级牌匾,其它级别文明单位牌匾留存单位荣誉室。被撤销文明单位荣誉的单位,由命名机关委托文明办收回当届文明单位牌匾。届期已满未被重新命名文明单位的单位,自动撤下文明单位牌匾留存于单位荣誉室。

第二十五条 各部门、各系统对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的单位,可以文明车站、文明医院、文明税务所等具体名称命名,但不得冠以“文明单位”称号。凡不符合本办法命名的文明单位,由原命名机关负责清理。

第五章 文明单位的奖惩

第二十六条 各级文明单位,分别由各级党委、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表彰决定和牌匾,并通过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公布。

第二十七条 对文明单位的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获得文明单位荣誉的单位按其县(区)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国家级文明单位的最高一级文明单位荣誉,可分别发给单位在职干部职工人均半个月、一个月、一个半月、两个月工资的一次性奖金。奖励经费由各单位自行解决。

第二十八条 凡有下列问题之一的文明单位,撤销其荣誉称号,不得参加当评选:

(一)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有严重违法乱纪现象,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法律制裁的;

(二)发生严重经济案件、社会治安及刑事案件的;

(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工作不达标的;

(四)经济严重亏损或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

(五)环境保护工作不达标的;

(六)发生其他造成社会恶劣影响事件的;

(七)在创建和申报文明单位工作中弄虚作假的。

第二十九条 撤销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权力分别由相应的命名机关行使。市级文明单位的撤销程序:由所在县(区)文明办调查核实,形成报告,报市文明委审核,市委、市政府做出撤销其文明单位的决定。被撤销文明单位的单位要认真整改,重新创建,待符合条件后,可继续申报参加评选。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各县(区)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文明委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1999年印发的《南昌市文明单位建设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国家级文明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与本办法不一致时,遵照中央文明委(办)和省文明委(办)之规定。

下载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市扶持企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市扶持企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