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溪经济强村典型材料

时间:2019-05-14 00:4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溪经济强村典型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溪经济强村典型材料》。

第一篇:中溪经济强村典型材料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村富民打造新村

——富堨镇中溪村发展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中溪村位于富堨镇北部,距县城15公里,二00七年并村,由原中溪村、凤凰村、高金村、丰口村、三田村合并而成,东与青山村相邻,南与富堨村相邻,西与郑村交界,北与许村上丰接壤。该村交通便利,城许公路穿境而过,富资河贯穿而过,村域面积1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240亩,其中水田面积3878亩,旱地面积362亩,茶叶面积540亩,山场面积12032亩。辖28个村民组1112户,人口3665人,劳动力人数1200人。2011年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38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20万元,占总收入53%。

近年来,村两委凝心聚力,加快发展,把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实际、创新思路,以项目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农村工作,以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集体经济的壮大,深入发掘并发挥区域优势,人力优势,走出了一条产业支撑、项目带动、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之路。

一、立足实际,分析村情,找准出路

2008年新一届班子面对贫困落后的发展现状,两委班子再也坐不住了,先后多次召开两委班子成员、老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寻找发展出路,多次带领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到先进发达地区参观学习,立足本村村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发展烤烟、贡菊种植,时值皖南山区大力发展烟草种植大好时机,当年烤烟种植面积达200亩以上,贡菊种植面积达500亩以上,通过近几年大力发展,目前全村烟草种植面积达800亩以上,黄山贡菊种植面积达2000亩以上,同时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典型。如高金自然村程小门,2011年承包闲臵土地156亩,其中种植菊花44亩,烟草

112亩,带动周边农户38户致富,成为高金自然村致富能人,有力地加快中溪村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盘活闲置资产,发挥资源优势,壮大集体经济。

针对原有行政村合并后闲臵村委会的资产,采用出租、出让等方式,以公开、公平、公正方式出租、出让,提升租金收入,从2008年初至今累计收入5万元,有效防止资产流失,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10年初针对富资河中溪段砂石丰富这一资源优势,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取得县三违办、水利局关心支持,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决定对该段砂石公开、公平、公正出让,由于措施得力,砂石拍卖取得最大效益,为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5万元,为中溪的发展掘得第一桶金。

三、创新思路,更新观念,谋求发展。

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大力实施土地臵换、土地复垦项目。2010年该村争取上级支持,实施中溪村滩涂地开发项目,投入资金59.36万元,整个土地复垦面积达65亩,村级节余资金8万余元。针对该村可能臵换点逐一进行摸底,并登记在册,咨询县国土局有关部门,并召开村“两委”会议,研究确定臵换地块,并排出三年内臵换地块,以便指导今后的工作开展,确保换届以后臵换工作延续。2011年已启动臵换的22亩小灵山地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收入10余万元左右。另外窑厂地块面积测算47.5亩,该项目已接近尾声,正在验收,节余资金可达30余万元,利用这些收入投资50万元兴建新村委会办公楼,建筑面积达600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已工,预计七一前办公,夯实为民服务平台,为实现党建新跨跃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四、集体经济发展的体会

首先,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来抓,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定点抓的工作格局,给盘活闲臵资产、土地臵换注入创先争优的活力。一是实地考察,认真调研。镇领导带头深入开展调研,专题研究该村发展问题。为加快集体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组织协调,解决困难。联村组长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尽力协调解决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在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促进了项目工程的建设完工。

下一步,该村将从二个方面来发展村集体经济:

一、规范村集体收支,打造和谐活力典范。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做到公开透明,和谐村“两委”干部内部关系,和谐干部群众内外关系,做到上下内外和谐统一,凝聚全村干部群众力量与智慧,为建设和谐新农村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二、盘活资产,提升租赁,实施项目、招商引资、资源开发等方法,支撑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针对原有5个行政村合并的现实,结合“阳光村务工程”登记册,逐一研究,并统一管理、出租、出让,统一收入。加大土地臵换项目实施力度,为村级掘第一桶金贡献力量。另外从长远来看,招商引资、资源开发是村级长远发展的后劲,没有招商引资、资源开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可能得到长足发展,后续发展缺乏动力。下一步将加大招商引资、资源开发力度,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篇:蛇盘溪村党支部(典型材料)

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事迹材料

大路坝区蛇盘溪村党支部

大路坝区蛇盘溪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0人,支委会成员4人,全村45岁以上的党员9人,30岁以下的党员14人。自成立以来,蛇盘溪村党支部就一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五好支部”的要求,创造性的开展党建工作,积极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认真落实上级党组织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卓见成效,2009、2010、2011年连续三年被区工委评为先进党组织。

一、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党员管理,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新农村建设要顺利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紧紧跟上,近年来,蛇盘溪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极力打造茶林堡古寨,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同时也更好地促进邻里和谐和蛇盘溪村的经济发展,对于支部工作的开展也更为有利。同时,在对于党员管理的问题上,蛇盘溪村党支部首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然后在高标准、严要求的同 时积极探索更好的管理办法,对于在家的干部党员实行分工合作,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并建立“一人一档”,对于一些没有实际职务的群众党员实行设岗定责制度,在他们当中选出党员示范户和产业带头人,这样不仅能给全村做出一个好的榜样和表率,对于他们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和积极性的培养也更为有利。对于流动在外的党员,村支部也建立了详细完备的台账,掌握他们的去向和联系方式,时刻与他们保持着联系,当他们返乡的时候,还把他们召集起来进行学习、谈心。对于那些年老体弱的党员,村支部也时常进行走访慰问、对于他们的困难进行帮助。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通过组织学习,把全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上来,是蛇盘溪村党支部首要的政治任务。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蛇盘溪村党支 2 部一直没有放松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宣传和学习。

2011年以来,蛇盘溪村党支部已经组织全村召开党员大会2次,村民小组会议4次,在会议上公开讨论全村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集思广益,采纳好的意见和建议,为全村的发展制定出一套详细的发展策略。同时村支部还充分利用党员民主生活会和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全村进行理论学习,认真执行党内“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学习,增强了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素质,提高了理论知识水平,蛇盘溪村党支部更是做到带头抓、带头学、带头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加强主观世界改造,加强党性锻炼,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三、大力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近年来,蛇盘溪村党支部积极响应上级党委部门的号召,带领全村探索发展致富之路,2010年全村的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00亩大关。今年,积极响应号召发展茶叶125亩,油茶100亩,蔬 3 菜50亩,由原始的农作物种植向经济作物种植转变,不断提高人均收入水平。蛇盘溪村党支部的近年来发展迅速,工作成效也日渐提高,工作方法也逐渐完善,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还会有更好的表现。4

第三篇:贵州省思南县东瓜溪村整村推进典型材料

贵州省思南县东瓜溪村整村推进典型材料

贵州省思南县东华土家族苗族乡东瓜溪村位于铜(铜仁)—遵(遵义)干线公路南侧,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与德江县合兴乡、思南县宽坪乡毗邻,辖5个村民组、175户、751人,有耕地面积426亩,森林覆盖率45%,平均海拔850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干旱缺水、不通公路、不通电、与外界缺乏联系。2000年元月县委县政府将东瓜溪村确定为“扶贫开发示范村”,2003年初东瓜溪村被确定为国家一类扶贫重点村。

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及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国家八七攻坚以及新阶段扶贫开发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多管齐下,集中投入,率先在东瓜溪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新模式,自2000年以来共投入扶贫资金56.6万元,基本上完善了该村基础设施,使东瓜溪村逐步走上了开发式扶贫的道路。到2005年全村实现生产总值3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77元,比1999年翻了1.5倍,达到了真扶贫,扶真贫的目的,得到了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05年5月该村养殖大户旷宗秀(女)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五一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同年11月该村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进村”荣誉称号。

如今的东瓜溪村,一条宽6.5米的镶边公路通往每一个村民组,四处青山绿水,农民安居乐业,大部分农户买了彩电,100%农户用上电,70%的人家用上了沼气和卫生厕所,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处处呈现出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几年来,在东瓜溪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健全机构,配齐配强村级班子是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前提和保证 2001年针对东瓜溪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文化素质偏低、年龄老化等现状,乡党委、政府借村级换届之机调整充实了该村村级班子,配齐配强了该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库。选派事业心强、有开拓精神、文化素质高的青年骨干组建村支两委班子。目前,该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有中专毕业的一人,高中毕业的二人,其余都是初中毕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使该村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同时为该村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基础

干旱缺水、交通不便、电力设施老化、通讯不畅是制约东瓜溪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东瓜溪人深知“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为此,于2000年底全村300多劳动力放下一切农活,仅用三个多月时间,一条长3公里、宽6.5米的通村公路建成通车了,从此东瓜溪村父老乡亲告别了肩挑背驮的历史,村里的杨再福老人欣慰地称赞“这是一条黄金大道”。2002年投资28万元建成的东瓜溪大桥,结束了该村两岸隔河相望的历史。2002年县供电局在该村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安全可行的电网布进了每家每户。全村86户种猪养殖户都修建了8米3的沼气池,配套“三改”工程,实现了种草养畜→畜便入池→池渣还田→种草养畜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投资8万元新建成的占地240米2的二楼一底的村办公综合楼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结束了村支两委无办公场所的历史;投资1.5万元兴办了村砂石场,奠定了该村集体经济基础。该村还结合“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开展,对长4000多米、宽2.5米的环村路、入户便道进行了全面硬化,对65栋木楼房进行了美化。伴随着移动、联通机站的建设,通讯网络已覆盖了东瓜溪村各个角落,20%的村民使用上了通讯工具。

三、选准产业发展路子,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

为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乡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东瓜溪村的地理环境、地域优势和种养基础好、群众接受新技术积极性高的实际,确立了以生态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烤烟和劳务输出为重点产业,按照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思路,从2000年3月到2004年10月,先后三次从外地引进纯、良种母猪243头,按照以物放贷的方式投放给85户饲养。2004年东瓜溪被县畜牧产业办列入畜牧养殖专业村,投放扶贫贴息信贷资金40万元,发展规模养殖。到2005年底,全村共存栏能繁纯种母猪183头,饲养种猪户达85户,其中养殖5头纯种母猪以上的有10户。年出栏二杂种母猪1500头,产值120万元,仅种猪一项全村就增加纯收入72万元。同年,该村被县畜牧产业办公室列为二杂种猪生产专业村。

四、扶壮烤烟、中药材种植等基础产业,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是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效益为着力点,抓好烤烟生产这个重要支柱。全村稳定种植户131户,年均种植面积485亩。在烤烟生产中,由于我们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进行生产管理(如采取漂浮育苗减少病虫害,地膜覆盖提高单产,三段式气流下降式烘烤提高烟叶质量),从而大大增加了效益。2005年全村烤烟收购10.8万斤,产值58万元,户均产值3333元。种养结构的调整,让农户获得了实惠。该村中寨组村民周国友,原是典型的贫困户,2000年开始饲养种猪1头,2001年增加到3头,2004年养殖收入就有6000元,加上烤烟收入8000元,收获粮食1900公斤,家庭纯收入达到12000元,人均3000元,彻底摆脱了贫困。二是抓好以金银花种植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三是通过扶贫部门统一组织培训、统一推荐就业,东瓜溪村向外有序输出了86个剩余劳动力,这些人员在外打工或经商,每年人均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每年可为东瓜溪带回20多万元资金。

五、探索生态畜牧业新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巩固壮大畜牧产业,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有效途径

一是建立健全严格的防疫措施。乡畜牧产业办公室在该村建立了一个村级防疫站,配备了常用器械和防疫、消毒药品,同时各养殖户的每栋圈舍均建有一个标准的消毒池。二是加强领导,建立“三级负责、六个统一”的生产管理模式。“三级负责”是:党政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养殖户分级负责,各自承担责任。“六个统一”是:建圈舍、引种、防疫、饲料、种畜投放和销售,它包括了养殖生产中从仔猪上圈到出栏(投产)的各个环节。同时,为了保护养殖户的最大利益,乡畜牧产业办还成立了养殖协会,东瓜溪村也相应成立了养殖分会。乡政府对商品猪养殖户实施“2421”工程,即初产2月的仔猪,通过4个月育肥,体重达到200斤,销售后产生利润100元。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生猪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保障了养殖户的利益。

六、对扶贫资金实行滚动使用,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 一是对财政扶贫资金,采取“周转畜”这一扶贫发展方式进行循环滚动。即:每投放一头种母猪回收2头二杂仔母猪,再将回收的仔母猪投放到其他养殖户;投放一头二杂仔母猪回收2头三杂商品仔猪,再将三杂商品仔猪无偿投放到特困户、计生模范户、军烈属等家庭,以实现最大面积、最大限度的扶贫。二是对财政贴息信贷资金,采取农户管理折子、信用社管理票子、畜牧产业办管条子的“三管”办法,即由乡畜牧产业办根据养殖户的资金需求量出具每户批条,信用社按批条在存折上支取,以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真正用在扶贫项目上,用在生产发展上。

七、抓好技术培训,开展智力扶贫,是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必由之路 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人是最主要的因素,只有提高人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实施整村推进。为此,东瓜溪村首先从抓技术培训,智力扶贫为切入点。2003年5月,思南县第一所扶贫开发学校——东华乡东瓜溪村扶贫开发学校正式挂牌开班。为了保证学校切实发挥作用,县扶贫办抽调了一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业务骨干任名誉校长,驻村驻校指导工作。学校开设有形势教育、农业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等课程。建校至今已完成畜牧养殖、烤烟生产技术、人口与计划生育、国内外形势、新时期扶贫开发、婚姻法、刑事诉讼法、农业法、农技推广法、动物防疫法、种畜管理条例、牧草种植等授课培训,授课时间达300余学时,极大地提高了该村村民的法律知识和科学种养水平。东瓜溪村群众自豪地把扶贫开发学校称为“设在家门口的农民大学”。

2003年12月13日至18日,由贵州省直机关党建扶贫工作队倡议的“贵州农业专家东华行”活动在东瓜溪村扶贫开发学校举行。活动期间,共开展了为期6天的培训。培训分为两个班:一是党政干部班,全乡干部65人参加了培训;二是养殖大户班,养殖大户共84人参加,通过培训,使全乡广大干部、养殖大户、全村种猪养殖户进一步增强了对发展畜牧业的信心和决心,为做大做强该村三元杂交猪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来,我们在东瓜溪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化的路子,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主导,带动其他产业的同步发展,使该村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今的东瓜溪,山变青了,水变绿了,基础变强了,产业调优了,人口下降了,收入提高了,社会和谐了。东瓜溪人正以昂扬的斗志、奋发有为的精神朝着美好的明天阔步前进。

第四篇:强维典型材料

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江苏强维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强维橡塑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04年7月,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以废旧轮胎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公司现为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复原胶协会会长单位,中国废旧轮胎循环利用示范园,中国特种再生胶研发基地。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D18OOO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公司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百家优秀科技成长型企业、全国废轮胎循环利用“十佳企业”。生产的高品质再生胶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江苏省质量信用产品,产品被山东时风集团、山东玲珑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采用。

2011年组建江苏强维集团,现有6家控股子公司,主要产品有高品质再生胶、丁基内胎、高速铁路弹性垫板、橡胶输送带、汽车传送带等,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3500万元。建厂以来,我们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互利共赢、和谐发展”的核心文化和“以人为本、科技强企、创新创优、跨越发展”的企业精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实现了裂变式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文化引领,推动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更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站在战略高度精辟指出,“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作用。企业有了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就会重视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赢得客户、打响品牌,终成“百年老店”;反之,企业缺乏优秀的文化,它就像一个没有个性和创业激情的人,终将在市场竞争中湮没沉沦,失去竞争力,为市场所抛弃。有了这种企业文化,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让企业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困难情况下不致被击倒;才能让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几年来,我们将企业文化建设定格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上,把企业精神作为员工的精神力量,围绕生产经营管理目标任务,开展了一系列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一是建设了企业文化的重要阵地--企业内刊《强维之光》和户外宣传栏,安排5名专兼职采编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做到办公室有专职人员,各个分公司有兼职报道员,每月出版内刊和更换宣传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贯彻企业经营管理方针,及时报导职工中的好人好事,得到了全体员工的支持和喜爱,广大员工积极踊跃投稿,稿件一经采用,公司即给予丰厚稿酬以示激励。企业内刊对企业的和谐发展、增强凝聚力发挥了很大作用。二是深入、持久地开展了争创优秀班组、优秀车间和优秀员工活动,每周进行评比和公布,在生产车间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进的良好氛围,每年都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先进工作

者和优秀员工。三是建成了公司网站和内部局域网并安排专人负责维护,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策划制作了公司对外宣传册,印发了员工手册,建立了公司的VI系统并应用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对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公司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

二、扶残助弱,共建和谐

建厂以来,我们一直认真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吸纳残疾人进厂就业,到目前已安排130多名残疾人就业。对残疾职工从政治上关心他们,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在我司工作的残疾职工工作踏实,身心愉快。我们的工作也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公司先后被评为宿迁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宿迁市福利企业基础工作规范化先进单位,董事长王士军同志被评为江苏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

一是在政治上关心他们。我们在全公司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与偏见,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公司把扶残助困纳入企业文化创建活动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扶残助残意识,建立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在公司内刊和宣传栏大力宣传优秀残疾职工积极进取和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此外,我们还在全市设立了第一个企业残疾人托养机构—强维康爱乐苑,购置了健身器材,配备了图书室、娱乐室等,经常组织残疾职工进行康复训练和各种娱乐活动。积极开展残疾职工的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残疾职工在省、市举办的残疾人劳动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还有一名残疾职工走上了管理工作岗位。

二是在工作、生活上照顾他们。公司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残疾职工的工资收入、劳动保护、福利待遇与健全职工同工同酬、享受同等待遇。与残疾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为残疾职工缴纳社保。以人为本,为残疾职工提供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了保障残疾职工合法权益的制度和措施。残疾职工管理有专职机构,有专人负责。根据残疾职工的特点,建设必要的无障碍设施,提供必备的残疾人专用工具,方便残疾人在厂区劳动、生活。对残疾职工的上班时间采用弹性管理,遇到雨雪天气可以不来上班,享受带薪休息的政策。

三、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强维公司从几年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为今天具有一定规模、在全行业有着广泛影响的标杆企业,用董事长王士军的话说:“强维公司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离不开行业部门的指导和厚爱。宿迁、宿豫有如此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庆幸赶上了好机遇、好时光、好领导”,“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要学会感恩,要懂得回报”。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不忘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几年来,我们一直以回报社会为己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资助范围涉及少年宫建设、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校园建设、贫困学生就学、修桥铺路、孤寡老人生活补助等方面,自觉履行了一个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公司被宿豫区民政局授予公益事业先进单位称号,董事长王士军被评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

今后,我们将继续履行社会责任,在努力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更多地回报社会,在公益事业方面取得更大成绩,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中堰村民族团结典型事迹材料

中堰村民族团结典型事迹材料

中堰村系常德市鼎城区许家桥回族维尔族乡一少数民族村,地处常德市区西南15公里,G319国道、常吉高速公路横贯村境。全村总面积190公顷,共13个村民小组,303户,1215人,其中有回族936人、汉族205人、维吾尔族53人、土家族21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现有村支两委成员4名(其中维吾尔族1人、回族3人),中共党员51名,4个党小组;有水田1916亩,水面130亩。2008年被纳入常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2013年,全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堰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同当地民族工作实际相结合,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模范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为民办实事,率先实行“村民事务代理制度”,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教育入手促和谐

多年来,中堰村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多措并举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使“搞好民族团结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繁荣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一是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广大党员特别是少数民族党员从思想认识上做

起,从实际行动中做起,做维护和增强民族团结的模范。二是坚持因人施教,对普通群众,侧重向他们宣传民族团结的好人好事,引导他们从历史经验和切身体会中认识和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对外来人员,则首先向他们介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使之入乡知俗,入乡尊俗;三是发挥文化和宗教的影响力,在村里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先后筹资30多万元新建了中堰村文化活动中心和中堰村清真寺,充分利用文化和宗教阵地开展健康有益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学习文化知识,移风易俗。

二、建设入手夯和谐

多年来,中堰村始终遵循“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是贯彻落实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根本思路,不断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仅2002年以来,中堰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0多万元。一是新修水泥路2.2公里,实现村道无水泥路零的突破。二是硬化和浆砌主干灌溉渠道5300米,铺装农田灌溉的U型渠11500米,护砌和整修山塘3口,新修建金刚河拦水坝一座,基本解决了农业生产靠天收的状况。三是先后增补了两台变压器,解决了群众用电难和电压不足的实际问题。四是新建起了近200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和300平方米清真寺,解决了群众文化和宗教活动无场所的问题。五是有线广播电视覆盖全村1

3个村民小组,覆盖率达100%,其中数字电视入户率达80%以上。另外,为净化环境,节约能源,中堰村新建沼气池105个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路途上越走越美好。也正是因为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改善,中堰村的各族群众目前是人人心齐,人人新气。

三、支部带头倡和谐

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我们党一条基本的工作经验,也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多年以来,中堰村党支部班子团结,讲政策,顾大局,谋发展,在全乡树起一面亮丽的旗帜。一是工作上人人尽职尽责,如支部书记黄功信同志心系全村,服务全村,心系群众。至2002年上任以来,中堰村各项建设走在全乡前列,中堰村每年都被评为全乡红旗党支部或先进党支部。二是服务上热心为民,“群众的事都是大事”,在群众的事情面前,党支部是没有办不好,只有办不到。对群众的生产生活了解如心,那家有困难,那家有矛盾都铭记在心。在他的带领下,中堰村是上下一条心,全民一条心,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工作都走在全乡前列。三是形象上诚信做人,特别是支部书记黄功信同志无论是在中堰村,还是在全乡,都被人称呼为“信支书”。在他和支部一班人的共同带动下,全体村民事事讲信誉,处处讲诚信,中堰村也被评为全区信誉贷款“信誉村”,每年为帮助村民搞好生产,创业致富争取

支农贷款50多万元。

此外,支部一班人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抓稳定和谐。中堰村地处319国道,交通畅通与稳定任务都十分艰巨,仅近几年就先后处理中堰村9组翦富婆被车压死其家属带领上百不明情况的回维族群众上路拦车闹事等涉稳事件13起,抵制西北“达洼宣教团”来我市回维民族聚居村进行非法活动3起,妥善处理家庭邻里纠纷近百起,有效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虽然,中堰村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中堰村的发展水平与其它少数民族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少数民族群众期望值相比还有很大距离,需要更加努力,宿小差距。

今后的工作思路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以解决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困难为切入点,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为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始终坚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不动摇,采取有力措施,大张旗鼓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普及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知识,使各民族平等团结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住国家和省实施“通畅工程”、“通达工程”和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大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内重点搞好2座骨干山塘整修工程(老鸦堰、荷花堰),硬化村级主干道路4公里,基本实现了全村村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四通”。

三是加快民生工程实施进度。争取国投资金解决全村303户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安装主管网总长度6公里以上,年内实现80%以上农户喝上纯净水。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年内完成农户改院、改厕100户以上。

四是加快公益事业发展步伐。全面完成村卫生室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加快村文化室和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深入开展。

五是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集体资产管理、环境污染、重点工程建设、山林水矿资源纠纷等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保全村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下载中溪经济强村典型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溪经济强村典型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营经济典型材料(范文模版)

    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跨越(2005年3月2日)蓝山地处湘南边陲,毗邻广东连州市,素有“楚尾粤头”之称,是湘西南通往广东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全县辖6个镇9个乡,其中少数......

    林下经济典型材料

    积极发展林下经济 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舞阳县林业园艺局 舞阳县位于豫中平原,隶属于漯河市,全县辖14个乡镇, 395个行政村,总人口60万人,国土总面积7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万亩,是一......

    村党支部书记经济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材料(优秀范文五篇)

    村党支部书记经济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材料 牛鼻滩镇上林村党支部书记经济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材料 我叫陈才桂,是牛鼻滩镇上林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农村基层干部36年,担任农村党支部书......

    村集体发展劳务经济系列典型经验材料

    发展劳务经济加快致富步伐**村是全县有名的涝区之一,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5.2亩,且绝大多数为旱田),十年九涝,集体经济脆弱,百姓不富裕。针对实际情况村里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快致......

    村党支部书记典型材料

    勤恳工作无愧于民无私奉献无愧于党——记优秀党支部书记***同志“群众利益无小事”是**镇**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信条。他从****年担任村干部以来,始终坚持心为民所想、话为民......

    村关工委典型材料

    关爱后代育新人与时俱进创佳绩 ——xx乡xx关工委典型材料 xx乡xx村位于xx北侧,全村共有人口xx人,xx户,耕地面积xx亩,村党支部共有党员xx人,村民收入以运输、运输信息服务、种植、......

    村党支部典型材料(范文)

    “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黄家湾村党支部典型材料黄家湾村共有6个社,262户,902人,党员47人。“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黄家湾村党支部以“创先争优树......

    河口村典型材料

    范坝乡河口村典型材料河口村东邻碧口镇,是范坝乡的东大门,属库区。全村126户,450人,人均纯收入2126元。由于受地域条件及自然环境的限制,本村经济发展落后,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