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作业

时间:2019-05-14 00:5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地资源管理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地资源管理作业》。

第一篇:土地资源管理作业

土地资源管理学作业

姓名:刘婷

学院:

班级:资环

学号:

城市与环境学院4班 20101136010033

第十七章土地集约利用管理

第一节 土地集约利用概述

中文名称:土地集约利用 英文名称:intensive land-use

定义: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资金、物质、劳动和技术以

提高集约度的土地经营方式。

土地集约利用实质上土地投入产出的关系,即以在土地上最少的投入

获得最高产出,其内涵扩展包括以下3层含义:

1、土地地块集约利用,它是指区域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块集约化利用。

2、土地类型集约利用,它是指区域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集约化利用。

3、区域土地集约利用,主要是根据有限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土地经济、生态、适用性)和社会属性(市场供求关系、城市发展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

对各种土地类型集约高效利用的同时,在区域土地利用合理性结构条

件下实现区域土地的最大产出和土地利用效益,达到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始于农业社会和农业生产,是相对于土地粗放利用的概念。由大卫·里卡多(David Ricardo,1772-1823)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次提出。人们把相对于某一固定面积的土地,投入的其他生产因素比例高的利用方式,成为土地集约利用,反之为粗放利用。

对于城市用地而言,市中心区域建设高层建筑,商业聚集,表明人们

对该地区单位面积用地投入较多的劳力和资本,体现土地集约利用,但在城市边缘区域城乡结合处,人口稀少、建筑密度低、商业稀疏,表明土地粗放利用。

土地集约水平常用资本密度、人口密度、土地密度、土地产出率等项

指标加以衡量。

土地集约利用集约度的计算公式 f=b/a

f——土地利用集约度b——资本投入量a——土地投入量

确定每块土地的集约度,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土地本身的生产力,而土地生产力取决于其本身质量、所处区位和交通条件等。

所谓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构成不同,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分为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第二节土地集约利用分析

土地利用系统的运行有赖于土地及其与其他生产因素的相互配合。对

于土地利用系统集约度可以从投入层面和产出层面加以分析。

可以应用土地集约指数和土地利用节约指数来反映和分析土地集约利

用和节约利用水平。

土地集约利用指数=土地产出率基准产出

评价标准:土地集约利用指数<=50,为粗放利用;50<=土地集约利用指

数<=70,为比较集约利用;75<=土地集约利用指数<=100,为比较集约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指数>100,为集约利用。

土地节约利用指数=土地占用率/基准占用率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省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在城镇土地利用方

面,外延扩张、用地粗放、效益低下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为保证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适应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换届土地供需矛盾,必须改变城镇土

地粗放、低效率利用的局面。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旨在通过城镇土地集约利

用潜力评价,调查、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挖掘存量土地利用潜力,为制

定城市土地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可以进一步加强政府与土地管理部门对城市土地市

场管理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作用,改变城市建设利用的现状,为城市土

地集约利用提供借鉴的模式,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对现状

进行集约利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找出制约集约利用的因素,制定城市土地集

约利用的措施。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把集约利用土地作为一条指导原则,使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协调统一。得出了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大小及其分布,但

是如何把土地潜力挖掘出来,就需要城市土地整理。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土地集约

利用潜力较大的区域进行城市土地整理,显化没有充分利用的土地潜力,这样可

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整体水平,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第三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程序

程序步骤

1.明确评价目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是以符合有关法规、政策、规划等为导向,通过增加对

土地的投入,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不断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

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旨在通过基础调查、分析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全面掌握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推动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

基础信息建设,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审核、动态监控及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选择评价指标(1)评价的目的性(2)评价的全面性(3)评价的可行性(4)

评价的稳定性(5)评价的协调性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对象为经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

准并依法公告界线范围内的开发区全部土地。各地可根据工作需要,参照本规

程有关规定,开展针对特定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

3.评价指标无量纲化

n ——专家总数。

4.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1)特菲尔法(2)性对比较法

通过对评价目标、子目标、指标的权重进行多轮专家打分,并按公式(1)计算权重值: n

E

wij1ijn(1)

式中:wi ——第i个目标、子目标或指标的权重;

Eij——专家j对于第i个目标、子目标或指标的打分;

通过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相对重要性两两比较、赋值,计算权重值。实施要求:

a)比较结果要符合A指标大于B指标,B指标大于C指标,A指标也大于C指标的关系;

b)指标的赋值应在0~1之间,且两两比较的指标赋值之和等于1。

5.综合评价的指数测算 6.评价成果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由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潜力5项因素23项因子组成。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综合反映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特征,借助城市经济、土地经济、环境经济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为支撑,所拟定的一套便于分析和统计的因素因子体系。指标体系的含义决定体系的范围与综合性,进一步决定评价结果所强调城市土地利用效应的侧重点及其准确程度。因此,我们在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时有必要根据具体的评价对象,因地制宜地设计一套与评价对象相符的综合指数多目标评价体系。

二、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由投入强度、利用强度、产出效率和持续状况四项因素16项因子组成。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即设计一套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对各项指标的衡量和分析,探索不同背景条件下集约用地的标准及其评价方法,进而对耕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落实科学土地资源观,提倡实行科学的耕地利用方式;二是提高耕地质量,增强耕地的适宜度;三是通过集约用地评价,使人们更为深入地把握集约用地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在时间上的演替规律,进一步了解集约用地影响因素产生作用的机制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发挥作用,推动集约用地研究工作的开展;四是促进耕地在区域发展中形成合理的集约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评价指标体系构筑及指标选取原则:1.科学性、前瞻性与操作性兼顾原则

2.资源环境适宜性原则3.系统性与层序性结合原则

首先以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作为评价目标(目标层),然后从耕地集约利用的不同层面为基础设立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可持续状况四个准则(准则层)。并在此基础上分别筛选隶属于不同准则的评价指标(指标层),最后形成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由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效益、土地管理绩效3项因素16项因子组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节约用地,节约用地是集约利用的前提,也是集约利用的目的;其次是集约用地,要求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提高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在土地面积一定的前提下,实现可用空间的最大化;再次是合理配置用地项目,在区域内部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在单位面积土地上,实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性密集配置。当前,各类开发区已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发挥着显著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在生产要素集聚的开发区实施土地集约利用,应以实现可用空间最大化为前提,通过筛选,安置更多的项目,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社会和生态效益不低于合理值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包括绝对集约和相对集约。绝对集约是指在以最优开发区的集约度为衡量标准而应达到的集约水平,相对集约是指开发区在特定时期,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实现符合自身综合条件的集约水平,侧重阶段性和区域性。某些开发区虽达不到绝对集约水平,但相对其所具有的综合条件,集约水平也可以较高。相对集约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首要目标,而绝对集约则是更高层次目标。目前,由于外部环境的差异,不同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存在整体性差异。同时,在区域内部,不同级别和类型开发区的土地利用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必然会经历一个先达到区域内相对集约水平,再达到绝对集约水平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杨,宋戈.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时空变异规律[J ].经济地理,2007,27(2):313-316.[2] 龚义,吴小平,欧阳安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界定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浙江国土资源,2002,(1):46-49.[3] 章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的设计与实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8(20):111-116.[4] 王满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分类与分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2):120-122.[5] 何芳, 吴正训 国内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与分析[J].国土经济,2002(3):35-37.[6]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城市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2009.[7] 陶志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0 ,14(5):1-5.[8] 丘金峰.房地产法辞典[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61.[9] 雷广海,刘友兆,陆效平.江苏省13 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及驱动因素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1):7-12.

第二篇:土地资源管理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土地规划、测量、计算机、地籍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土地调查、土地评估、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及土地开发经营的技术;

3.具有土地利用与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主干学科:公共管理、环境科学技术、应用经济学

主要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学、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

主要专业实验:地籍测量、土地规划设计、土地估价、土地信息系统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或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城市规划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开设院校:四川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焦作工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武汉大学 东华理工学院 重庆工业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同济大学 浙江大学 贵州工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石家庄经济学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等

第三篇: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

土管11甲陈婷婷23号

一、土地资源管理利用正负向演替案例分析

正向:

在生活水平日趋完善的二十一世纪,我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上的享受。为此,近年来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单单是名胜古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旅游业也在迅速的发展中。许多开发都包含了圈地构建人工的园林等等。例子:为了保护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中“制造”了许多“框框”:

1、湿地内全部实行管网配置。经使用后的污水完全纳管排放,一改过去污水直排对西溪湿地水质和环境的影响;

2、建立生态净化系统。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中秋雪庵、烟水渔庄等部分重点文化遗迹适量恢复,保留及恢复建筑面积仅4.8万平方米,容积率仅为0.014,保留和恢复的建筑面积只占搬迁村民住房建筑面积的24%左右,湿地内建筑面积比原来减少了约76%,清理垃圾共计16.8万立方米。农居拆迁后,留下的裸露地表,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植被的基础上,采用乡土树种进行植被恢复。

感想:在开发旅游地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习这些更注重生态的组织。只有我们在创建利益之前先将生态放在第一位,才能够真正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并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负向:

全国前几年都在不断的鼓励开发新矿场,可是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附带生成了许多问题,比如生成的煤矸石太多,造成存放用地的泛滥。

例子:以山西省为例,煤矸石累计堆积量高达10多亿吨,形成了300多座矸石山,随着煤炭生产的高速增长,每年新增煤矸石约8000万吨。煤矸石堆积占用大量土地,侵蚀大片良田;风化后扬尘危及周边大气环境;淋溶水经地面径流和下渗,所含的硫化物和重金属元素严重污染地表水体、土壤和地下水源。

感想:在我们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开发利用徒弟资源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考虑一些。没有我们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我们得到那么多的经济利益又有什么用处呢?所以我们要权衡利弊,以生态和资源的节约为己任,再适当开发实现经济效益。

二、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和节约

第四篇:土地资源管理案例

案情:

2002年12月,济宁市高新区柳行镇田庄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田庄村委)与本村村民田永平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约定由田永平承包本村占地23.1亩的窑坑,承包期为30年,承包费为11500元,一次性付清。同时约定,承包期间,田庄村委不得干涉田永平对大坑的使用权,如遇开发,占地补偿一切费用归田永平所有,田庄村委无权参与。合同签订后,田永平一次性交清了承包费,并将荒坑复垦种上了松树、桃树及其他树木。2004年3月,该地块被征用,补偿款全部拨付田庄村委。截止2007年10月,田永平共领取了所承包窑坑地上附着物、安置补助费等计515850元。窑坑土地补偿款的领取请求被拒绝。

2007年底,原告田永平诉至法院,要求判令村委依据合同约定支付土地补偿款39万元。被告田庄村委辨称,合同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为无效,荒坑的土地补偿应归村委所有,田已领取了土地补偿款,不应再行要求补偿。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对地上附着物的补偿款即原告已领取的土地补偿款归原告所有没有争议,主要对以下三点分歧较大:

1、合同约定违反了法律强制性规定,是否全部归于无效?

2、争议地的土地补偿款应归谁所有?

3、原告要求的“适当补偿”如何计算。

裁判:

法院审理认为,法律明确规定,土地补偿款应归村集体所有,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占地一切费用归田永平所有”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该条款应为无效,但不影响合同其他条款的效力。国家保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承包方因承包经营的土地被依法征用或者被依法批准使用后,要求发包方对其改良土地的实际投入给予适当补偿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原告田永平对土地进行回填、整平,恢复了土地的肥力,使荒坑具备了种植条件,客观上导致了土地的增值。原告要求土地增值部分的补偿,应予支持。其他补偿请求不符合法律规定,依法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九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十二条及有关规定,判决如下:

一、田庄村委应在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给付田永平荒坑土地增值补偿款222817元(25.03元/㎡×8902㎡);

二、驳回田永平的其他诉讼请求。

判决后,田庄村委不服,提起上诉。中院审理后,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基础建设力度的加大,农村承包经营土地被征收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而征地补偿款如何分配,怎样进行合理分配,成为农村和农民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也成为困扰法院审判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不仅因为土地补偿与农民切实利益密切相关,而且因为该类案件的处理具有示范效应,一旦处理不当,容易引起连锁反应,甚至形成群体性上访事件。本案不同于一般的家庭联产承包合同土地补偿纠纷,它属于招投标形成的商业承包合同纠纷,合同的成立和效力不具有人身依附性。因此,本案裁判须解决两个难题:一是谁是土地补偿的受益主体;二是土地补偿款如何分配。笔者认为,根据《土地承包法》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土地政策,土地补偿的受益主体,应既包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包括对土地进行改造投入的承包经营权人,亦即本案原被告均是土地补偿的受益主体。那么,土地补偿款如何合理分配呢?

对此,《土地承包法》没有规定,《规定》仅明确了发包方对土地改良的补偿义务,但未规定何为“适当补偿”?即它的基准是什么,比例是多少,补偿不足由谁承担等。在审理中,笔者认为,不同类型之间土地补偿的差价实际上为“适当补偿”提供了一个更为客观、更好计量的标准,可以有效地解释或补充法律规定的缺漏。依据山东省土地管理办法和本地实际,本案诉争地如果仍为荒坑,土地补偿费应是19.97元/㎡,实际按照45元/㎡的标准补偿的,也就是说,经过改良复垦,该诉争地实际增值25.03元/㎡.村委作为集体经济组织,享有土地原生态的土地补偿款,而田作为承包经营权人,享有投资增值部分的土地补偿款。这样判决,既符合法理、情理,又客观、清晰,二审维持原判也在情理之中。

第五篇:土地资源管理复习题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题(2011.5)

一、名词解释(考四道,每题5分)

1.土地制度: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总和,它又是一种法权制度。完整土地制

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

2.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中的一系列排他性权利束,这一权利束由各具特色的利益或权利构成,可

以分散拥有。

3.土地产权管理:土地产权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土地权属关系进行调整,以维护土地所有制,保护

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土地权属流转,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4.土地他项权利:土地他项权利是泛指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之外的各种土地权利。包括:地役权、空中权、地下权、土地租赁权、土地借用权、土地耕作权、土地抵押权。

5.土地抵押权:指土地使用权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不转移占有的情况下,将土地使用权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处分该土地使用权并由处分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6.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工作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措施。

7.地籍调查:以权属调查为核心,查清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用途等基本状况,满足土地

登记的需要。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的前期工作和法定程序之一。

8.土地登记:是指将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抵押权、地役权以及依

照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记载于土地登记簿公示的行为。

9.土地代理登记:是指在初期土地登记申报期间,土地登记申请人不能亲自申请土地登记时,可以授权

代理人办理,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但民事责任。

10.土地利用管理:是指土地管理部门为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使土地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而采用

技术、经济、行政和法律等一系列措施的职能活动。

11.土地分类:根据土地性状地域差异的规律而进行的分类。

12.土地评价:是指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评定或估价。土地评价的实质是对土地

生产力高低的鉴定,亦即对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大小的鉴定。它是查清土地质量状况的必要手段,也是土地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13.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是指当前土地利用情况与特定时期内的考虑技术经济和自然、规划因素限制

以及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等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佳土地利用状况之间的差距。

14.建设用地管理: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为调整建设用地关系,合理组织建设用地而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和工程等措施。

15.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是政府从国家的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出发,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需要,结合土地的自然特性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整治采取的一种行政调控手段。

16.基准地价:政府对城镇各级土地或均质地域及其商业、住宅、工业等土地利用类型分别评估的土地使

用权平均价格,是分用途的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对应的使用年期为各用途土地的法定最高年限,由政府组织或委托评估。

17.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自然、社会经济条

件,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整治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安排和布局。

18.基本农田: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依据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

19.农村土地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

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二、简答题(考四道,每道8分)

1.我国土地所有权的特点

 土地所有权属于财产所有权的范畴,具有所有权的一般属性,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土地处分权。

 土地所有权属于不动产所有权,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其它不动产所有权。

 土地所有权是直接构成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主体的特定性:只能是国家和集体。

2)交易的限制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3)权属的稳定性:由于主体的特定性和交易的限制性,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处于高度稳定的状态。

4)权能的分离性:在土地所有权高度稳定的情况下,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法律需要将土地

使用权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物权形态并且能够交易。

2.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的来源

1)承继(1949年以前的旧中国所有的土地)

2)没收(新中国成立后不没收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资产)

3)土地改革

4)依据宪法规定直接取得

5)征用

3.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客体及权利受到的限制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由劳动群众组成的集体组织,这种组织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它代表全体成员享有和行使对集体财产的所有权。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农地(耕地和其它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的土地)、建设用地(宅基地、乡镇企业用地、乡村公益事业用地等)

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及处分权受到以下限制:

1)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政策。

2)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能可以以土地使用权的形式有偿或无偿地授予私人或企业,但以本集体的成员和本集体兴办的企业为限。

3)集体组织可以让渡土地所有权,但只能通过土地征用程序让渡给国家

4)集体可以放弃其土地所有权,这种情况下,土地所有权自动转归为国家。

4.土地征用和土地征收的异同点

共同之处:都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都要经过法定程序,都要给予补偿

不同之处在于:征收主要是所有权的改变,征用只是使用权的改变。

5.征收集体土地的工作程序

1)申请用地:建设单位持经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基本建设计划以及地方政府规定的相

应材料、证明和图件,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管部门申请建设用地,同时填写《建设用地申

6.7.8.9.请表》。2)受理申请并审查有关资料:县以上土管部门负责建设用地的申请、审查、报批工作,对应受理的建设项目,在30日内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级土管部门审查 3)审批用地:有批准权、会审 4)征地实施:公告、支付土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安置农业人口、征收用地单位的费税、协调征地争议 5)签发用地证书 6)征地批准后的实施管理:落实安置措施、督促补征地单位按时交地、处理争议、填写征地结案报告。7)颁发土地使用证 8)建立征收土地档案地籍的功能 1)税收功能—现代地籍中都记载了土地的权属、数量、用途、等级和价格。2)地籍的产权保护功能—地籍的核心是权属,它登录了土地权利及界址线,土地权利人的产权得到确认和公示,从而使地籍成为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合法权益并免遭他人伤害和侵害的基本保证。3)地籍的土地正常交易维护功能。地籍提供了以国家信誉为担保有关土地数量和质量的资料,同时也及时登记了合法土地交易中不动产产权的转换。4)地籍的土地管理功能。地籍资料为国家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用途管制、调整土地政策提供了基础资料,是土地管理的基础。5)地籍的多目标服务功能。地籍资料能提供最新的土地信息。为国民经济提供了不少方便。地籍调查的程序(适当展开)1)准备工作:包括收集并分析调查区资料、踏勘调查区、编写技术设计书与调查计划书,组织人员、准备仪器和物资。2)权属调查:土地权属调查是对申请土地登记的土地权利人所拥有的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所进行的实地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所处的位置、权属状况、界址、使用状况等。3)地籍测量:主要是测定宗地的界线、位置、形状、面积等地籍要素。4)内业工作:根据权属调查、地籍测量的成果,进行内业计算、汇总、成图等。5)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实行作业人员自检、作业组互检、作业队专检,由上级主管部门验收的三检一验制度。土地登记的内容 1)土地权利主体。即权利的归属,指国有土地使用者、集体土地所有者、集体土地使用者和他项权利者。登记权利主体,主要登记权利人姓名、通讯地址、若权利人为法人的,还包括单位性质、法人等。2)土地权利客体。主要包括权属界址及其面积、土地用途和等级、地上附着物的登记等。3)土地权属来源。是指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最初取得土地的方式。土地利用管理的原则

1)综合效益原则:土地利用是人们按照土地的特性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注重效益的活

动,这种效益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与统一。

2)整体性原则:土地利用应把整个区域内的土地视为一个大系统,每一项土地利用时都不应离开整

体,从而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独立功能之和。

3)动态平衡原则:土地利用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针对改变了的社会、经济等条件及时做出

调整,土地利用应寻求土地利用大系统在时间序列上处于不断变动中的平衡状态。

4)因地制宜原则:由于各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利用时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考虑土地利用,才能寻求到符合实际的土地利用方案。

10.建设用地供地的依据

1)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决定是否供地。(国家鼓励项目可以供地、限制项目要限制供地,禁止项目要禁

止供地)

2)根据有关政策,决定供地方式。(分为划拨用地、有偿使用土地、依法使用集体土地等)

3)根据规划,决定供地的具体位置。

4)根据计划,决定供地时间。

5)根据用地定额,决定供地数量。

二、论述题(考三道,每道16分)

1.我国土地产权结构

2.征收集体土地的政策规定、补偿范围及标准

政策规定

 征收范围: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建设以及兴办社会公共事业和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用地的,经有批

准权的政府批准后可以征收;

 批准权限

1)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告知征地情况,确认征地调查结果,组织征地听证; 征收土地实行两级审批制度,即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

2)征收农地的,应先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

3)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由国务院审批;

4)其他用地和已经批准用地转用范围内的具体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国务院备案。 建设单位申请征地不得化整为零;

 对被征地单位和农民进行安置、补偿和补助;

 临时用地必须办理报批手续;

 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营使用集体土地的,必须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设

计任务书和其他批准文件,由联营企业向县以上政府土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 征收土地时必须进行征地公告:被征地所在的市县人民政府,在收到征地方案后,10日内应以书面或

其他形式进行公告,主要有以下内容:征地批准文号、时间和用途;被征地土地的所有权人、位置、地类和面积;征地补偿标准和农业人口安置途径;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地点等;

 合理使用征地补偿费;

 特殊征地按特殊政策办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征收林地园地的、征收土地中发现文物等、迁移烈士墓华侨墓的、国防设施等;

征收集体土地补偿的范围和标准

1)土地补偿费:耕地为补征收前三年产值的6-10倍,征收其他土地的补偿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

参照征收耕地的标准规定;

2)安置补助费:是为安置因征地造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劳动力人口计算,每一个人标准为被征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但每公顷被征耕地的补偿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3年平均产值的15倍;

3)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4)临时用地补偿费

3.土地统计报表类型及其内容

土地统计报表制度是基层单位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按照统一规定的指标涵义、统计报表格式和报送程序,定期向国家报送土地统计资料的一项重要的统计报告制度。分报表和季度报表两种形式。季度报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1)考核建设用地来源,反映各地立足内涵挖潜、集约用地情况;

2)各地对建设用地的管理情况;

3)土地复垦情况。

报表主要反映四方面的内容:

1)各地区土地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

2)各地区建设用地动态与补充用地动态变化

3)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

4)土地检察及机构人员状况

4.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内容与任务

土地利用计划,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编制的,对计划农用地(含耕地)转用计划指标、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和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等的具体安排。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包括国家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个人建房用地指标。

2)耕地保有量指标。它是土地利用计划的核心,也是土地利用利用计划管理的最终目标。

3)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它由三部分构成:中低产田的改造、废弃地的复垦、未利用地的开垦。土地利用计划的任务:

1)加强土地管理,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引导集约用地。

3)切实保护耕地,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手段

1)法律手段。是国家首先以立法的形式对土地市场进行规范。主要法律法规有:《宪法》、《土地管理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暂行条例》、《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2)经济手段。主要措施有:税收措施(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金融措施

3)行政手段。主要有:制定全国土地利用计划、规定限制供地和禁止供地的范围、建立土地有形市

场、建立交易许可制度和交易预报制度、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建立地价等市场信息公开查询制度。

6.土地用途管制内容及实施

土地用途管制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实行强制性管理的制度。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

农用地用途管制的内容,它可分为农地农用的管制和农地非农化管制两个方面。

1)农地农用的管制是指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农用地用途使用

土地,农用地内部地类变更也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依法批准后进行。进行内部地类变更时要注意:控制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转为其它农用地、严禁陡坡开荒、限制围湖造田、禁止滥垦草原。

2)农地非农化管制在于限制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特别是严格限制耕地转为非农地。

建设用地用途管制内容

1)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用途合理使用土地

2)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保证耕地保有量

3)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不占和少占农用地

4)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

未利用土地管制内容

1)禁止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土地开发;

2)鼓励对未利用地进行科学的开发利用;

3)鼓励对废弃渠道、公路、零星坑塘水面、盐碱地的利用,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土地整理。

土地用途管制的实现途径

1)规划途径

2)经济途径

3)用途登记途径

4)许可证途径

5)法律途径

6)信息监督途径

7.我国现行的耕地保护措施

1)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即通过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安排使用

土地,严格控制占用农地特别是耕地,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2)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推广实行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项目挂钩制度,落实补充耕地的责任、任务和资金;加强按项目检查核实补充耕地情况;推进耕地储备制度的建立;强化占补平衡。

3)严格耕地保护执法: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监督检查制度,同时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制度,及时

发现和纠正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4)严格执行城市用地规模审核制度: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实现用地规模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

建设项目服从城镇总体规划的双重管理。

5)建立有效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确实新增用地的有关费用按标准缴纳到位,从而控制建设用地的扩

张。

6)引入耕地保护的社会监督制度:应将土地规划内容,特别是土地用途管制内容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公

布,让公众了解土地的规划用途,自觉按规划用途来合理利用土地。

下载土地资源管理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地资源管理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英语

    Lesson 9 耕地保护 1.计划制定者和政策制定者如今主张“耕地保护”是他们的义务。在美国,在60年内进行的城郊地区的发展模式是浪费土地,农民是不能生产足够的粮食供给自己的......

    土地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通过查找资料,对国外的土地政策进行研究,发现他们研究较多的土地交易问题仍然属于土地流转的领域,其具体形式有土地的买卖、租赁、抵押等。(1)国外农村土地立法中......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简历

    基本信息 姓名: xxx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81年7月婚姻状况: 已婚 身高: 176cm 毕业学校: xx大学 学历: 本科 专业名称: 土地资源管理 毕业年份: 2004年 工作经验: 五年 最......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首先十分感谢您浏览我的简历,谨祝贵单位宏图大展,事业发展。我是XX农业大学20XX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自于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那里的好山好水养育了一位淳......

    土地资源管理试题(大全)

    一、判断题 1、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对) 2、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依法改变土地用途的......

    土地资源管理考试总结

    一、 填空题 二、 名词解释 1、 P35绝对地租: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垄断所取得的地租。 2、 P42土地报酬递减率:在技术程度不变的条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继续增加资本与......

    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报告

    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报告 201020911102高艳 土地资源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

    土地资源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题目)

    第一部分 1、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分析(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2、浅析土地统一管理下的分区域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3、土地业务全程管理模式研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4、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