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广东金融… 来源:流通经济研究所
内容择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热点行业,而且对整个流通0业乃至经济运行方式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从发展角度看,中国零售业的变革只是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外零售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零售业要正视现实,积极应对,制定正确的营销对策,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零售业连锁经营特许经营营销对策零售业态
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零售业,也把我国的零售业推向风口浪尖。根据WTO协议,中国从今年开始对外资全面开放,国外零售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这使我国零售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如何面对现实,探索我国零售企业在成功入世后的发展对策已成为零售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的零售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使零售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行业,而且对整个流通业乃至经济运行方式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变化和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国内零售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90年的8300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5842亿元,这意味着中国的零售市场规模每4年左右就要翻一番,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
2、连锁经营方式成功导入,超级市场、便利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等新的业态形式层出不穷,近几年连锁经营在大中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很快,并受到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普遍认同。2003年底,全国各种形式的连锁公司已达5000多家,经营网点100000多家,连锁企业实现销售逐年提高,2003年增长52%。
3、新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被零售业率先采用,并向整个流通业传播,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引发了国内以流通社会化、现代化和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主要内容的流通革命。
4、零售业作为流通的最终通道对上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和主导化趋势日益明显,2000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已连续三年超过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幅。国内市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经济增长由原来的投资驱动、生产导向逐渐转向消费驱动和市场导向,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作用增强。
从发展角度看,中国零售业的变革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活跃人口(即人均年收入800美元以上居民)数量的增加,国内零售业今后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变化的节奏会进一步加快。椐有关机构预测,随着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额预期增长目标的实现,我国零售业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二、国外零售商的经营优势分析
不管我们愿不愿承认,家乐福、沃尔玛的到来已经大大缩短了中国零售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别,外国零售商们的合法“国民待遇”也将使他们成为中国商业名副其实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剖析一下外商零售企业的“狼性”,从中认识我国零售业与外资企业的差
距。
1、人才为本
与其它行业一样,零售业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在世界居霸主地位的美国,零售业素来重视吸引和招募各行的精英。2000年当GE的CEO杰克.韦尔奇刚一宣布他的继任人选时,落选的动力系统CEO鲍勃.纳戴利就被慧眼独具的Home Depot 董事会重金聘用,接替了20年来一直由合伙创业人伯尼.马库斯和阿瑟.布兰克担任的CEO要职。鲍勃.纳戴利并没有零售业的经验,Home Depot 董事会看中的无疑是举世公认的GE管理经验。纳戴利果然不负众望,上任不久就大刀阔斧地实行了从企业文化到管理体制的改革,业绩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
反观中国,国内商家的战略大计迄今或掌握在由政府任命代表国有股的总经理手中,或由民营企业的创始人所控制。很多人都在谈“人才不是挖来的,而是自己培养出来的”,虽然企业培养人才有着重要性,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临生死存亡的中国零售业根本不可能完全靠自己培养来解决人才危机。在入世后零售业面对列强的生死之战中,人才的危机是最大的危机。
2、科技助阵
当代的零售业早已不再是传统的“整买零卖,贱进贵出”的简单商业行为。它是行业间科学管理和高科技应用的竞争。
众所周知,现代化的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本身就是高科技的体现。消费者的心理、行为、生活习惯以及收入甚至婚姻状况无不成为商家的决策必需,新的系统、软件应运而生。高科技在产品开发、商品策划、销售预测、货源采购和精确定价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已经成为经营者们不可缺少的决策依据。
沃尔玛前CEO David Glass 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沃尔玛是一家科技信息公司”。乍一听,这句话很难理解:沃尔玛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吗?细细品味,Glass 这句话可以说是一语道出了沃尔玛低成本、高效益的真谛。
3、规模求生
过去的20多年里,零售业唯一不变的恰恰是其动荡多变的兼并和收购。细览世界零售200强名录,无一不是以连锁店独霸一方,最小的一家销售额也有20多亿美元。要想在中国这个偌大的市场做出点儿名堂并与世界高手一争高低,没有连锁、没有规模恐怕连参赛的资格也没有,更不用谈输赢、论高低了。
4、特色制胜
谈到经营特色,国内商家的注意力尚停留在产品特色上。可是好的产品厂家希望扩大销售渠道和市场占有额,根本不理会商家希望独家经营的希望。商家自有品牌则因为真正有规模的连锁尚未形成,所以无论从理论探讨还是实践摸索均在雏形中,很难担当产品特色这一重任。美国零售业对“经营特色”的理解范围要广得多,主要是强调商店在经营风格上的与众不同。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沃尔玛、Target和凯玛特。乍一看,三家同属折扣连锁店类型,非常雷同。然而沃尔玛以其“天天低价”早就形成了自己物有所值的风格,其对手都知道与沃尔玛打价格战无异于以卵投石;Target 通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众多很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品牌,逐步形成了自己领导时尚潮流的地位;夹在其中的凯玛特因为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经营特色,厄运不断,最后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三、中国零售业与外资企业的主要差距
我国零售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差距也不断显现出来。国内有专家认为,我国零售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50年左右。即我国当前零售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营销方式及服务水平等方面只相当于发达国家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水平。
1、企业经营的差距。近几年,我国零售企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在17%左右,而平均纯利水平不到2%(我国500强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1.47%,前100强的平均利润率也仅为
2.56);而国外大型跨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一般都在10%左右,但纯利却有3.4%(例如沃尔玛2000年的纯利水平在3.26%左右)。国外零售企业尽管人工成本较高,但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却使其成本远远低于我国。同时,国内零售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配送中心和信息系统,有很多连锁企业不注重建立配送中心,商品进货成本高,流转不畅,资金周转困难,看似连锁,实际上仍是单体点分散经营的方式,违反了连锁经营的基本原则,其结果必然是经济效益差。据统计,目前连锁业的统一采购、集中配送率远未达到规定标准,多数企业的集中配送仅达到30%。配送的不规范将使规模效益很难发挥出来。
2、规模上的差距。虽然近几年我国商业零售业连锁经营
飞速发展,但毕竟起步较晚,无法与国际大企业相比。以连锁经营发展最快的美国来说,其连锁经营已占全国零售额的8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重仅为25%左右。如被美国《财富》杂志列为全球500强企业的第4位,且是当今世界零售业巨子的美国沃尔玛公司,2000年的销售额达到31392亿美元,并在全球拥有近4000家连锁店。而我国零售业存在规模偏小,网点布局不合理,市场定位趋同化等缺陷。以我国目前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上海联华超市有限公司为例,其经营规模仅仅属于区域连锁,还谈不上全国连锁,更达不到世界连锁了。以这样的经营规模与外资零售业进行竞争,往往是力不从心,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3、信息化程度的差距。我国零售业每年花在员工教育训练和开会,用于信息沟通上的费用高达3亿日元左右。在沃尔玛,企业拥有全美国最大的卫星通讯系统,全球的几千家门店的商品通过全球网络可在1小时之内全部盘店。有近1900多名信息工作人员,管理着企业庞大的信息流,一个信息工作人员通过对信息的应用和处理,管理着相当于一亿多美金的生意。
此外,我国零售业在业态结构、营销方式、跨国经营以及对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也有较大的差距。并且我国国有零售企业有着较重的历史负担,在制度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的零售企业相比,能力也明显不足。
四、中国零售业发展的营销对策
要弥补我国零售业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简单地依靠封闭起来自我发展是不可能的。要实现我国商业和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扩大零售业对外开放是一个必然选择。当然,由于我国零售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所以坚持零售业对外开放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全面放开或放弃管理,为了减少零售业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冲击,加强应对,趋利避害,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连锁经营集团化、多元化
连锁经营最早诞生于美国,第一家连锁店“大西洋及太平洋茶叶公司”1859年在美国纽约正式开业。距今已有146年历史,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与百货公司,超级市场并驾齐驱而成为三种主要的零售企业组织形式。世界经济联合会预测,21世纪将是连锁经营的世纪,一方面连锁企业的扩张成功率比较高,另一方面连锁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业态形式。传统企业的扩张要冒很大风险,新建企业成功率仅为20%,而以连锁经营方式新建的企业成功率可在95%以上。连锁经营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基础,是制定零售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商业制度的创新。根据2003年《中国零售白皮书》的数据,中国连锁零售业平均增长速度在50%以上。未来5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的中国公司将首先出现在连锁零售领域。目前中国连锁商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业
务空前扩大,业态更加完善、规模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销量直线上升。
2、大力发展特许经营——21世纪商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特许经营作为一种现代营销形式,起源于美国。自产生以来,即以独特的经营机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如美国1997年的零售总额为23000多亿美元,其中特许经营的销售额达8000亿美元,约占零售总额的35%。随着全球经营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加强,特许经营己呈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通过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公司可以在较少投资和不冒风险的情况下增加外国市场的供货量,进而控制经营方式和产品,并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像肯德基、麦当劳快餐,柯达洗像店,富士法扩充店等,他们在我国的经营都是采用特许经营方式。
3、利用本土优势,积极发展二三级城市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0%,市场潜力巨大。2004年上半年,已进军中国的外资零售业扩张步伐骤然加热,扩张路线图也消然发生了变化,在抢占大城市的同时,经营成本低、市场空间大的二三级城市也成为他们新一轮的扩张目标。如家乐福,易初莲花等外企都在山东、安徽、福建、四川、湖南等二级城市加紧选点布置。二三级市场消费行为差异极大,完全不同于一线城市。所以,国内零售商要积极利用本土优势,认真做好二三线城市的市场调查研究,了解当地消费者需求,进而捕捉他们的消费行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4、发展电子商务——为零售业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交易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的兴起,更是将零售业推到了一个新阶段。顺应技术发展潮流,实施电子商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业界共识。在80年代初,沃尔玛就与休斯顿公司合作,投资7亿美元建立起全美最大的私人卫星通讯系统。该系统包括客户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财务管理,商品计划和价格管理,库存管理,商品管理和员工管理几个部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与任何一家分店,配送中心联系,在1-2分钟内就可以准确掌握这一天的商品、销售、库存、订货、配送、财务以及员工等方面的情况。借此先进的通讯系统,提高了整个企业的配送体系、信息化水平和对整个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更是相距甚远;同时,还存在着诸如硬、软件的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配套服务的不到位等问题。但可以断言,未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加速普及,必将从根本上改变零售的方式和业态,传统的零售业态必将全面应用电子商务这一技术手段,从而为零售业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5、创建品牌资产,树立企业形象
品牌资产被定义为可以为某个产品或服务增加或减少价值的一系列品牌资源和可靠性特点——如名称、标志、产品、服务等。这些品牌资产包
括品牌的忠诚度、品牌知名度、品质认定及其品牌联想。品牌是一个公司的财务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财富》杂志进行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20年前,有形资产占到一个公司市值的95%,无形资产占到5%;但是,在2001年这个比例发生了逆转,一个公司的有形资产占到28%,而无形资产却占到了72%。可见品牌的价值比重越来越大,但也应看到各个行业的品牌作用是不同的。比如香水,品牌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夏奈儿”这个牌子取掉,那么它除了是有香味的水以外就一钱不值了,所以香水瓶上面的商标实际上是产品的整个价值。沃尔玛百货进军国际市场取得成功,并非偶然或乱枪打鸟,或是将美国经营模式原封不动塞进新的市场,而是有计划地调整、适应当地需求,完全站在顾客和环境的角度定位自己的行动,小心翼翼地种植“伟大品牌”的种子,有效提升当地顾客对沃尔玛品牌的接受度。因此,国内企业如何强化自己的品牌呢?增加广告费用早已不是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的唯一途径,而打造品牌的技术内涵和管理内涵,提供良好的公众服务,才是零售商们的当务之急。
第二篇:中国零售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中国零售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与国际通行的标准业态差距明显
我国的零售业态参差不齐。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过高的运营成本归因于两个方面,外部是因为我国物流费用偏高;内部因素则缘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
(三)管理水平与国际零售业的差距较大
1、我国商业企业的管理还主要依靠传统管理方式和方法。零售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普遍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而且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原始创新。
2、在营销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购物折价,礼物赠送等促销方式。而不是以树立品牌、服务、信誉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等系统的营销战略为主导。缺乏市场细分,在商品组合、服务标准、价格、促销和店面布置等方面,采用标准化管理不足。
3、缺乏高科技的支持,主要是信息化程度低。企业管理没有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国外的商业企业以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以网络为辅助的自动化管理,这与传统的零售业运作方式截然不同。
4、我国零售业企业由于定位不明确,导致对目标顾客的需求状况难以准确把握,也难以确认真正的行业竞争对手,因此难以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难以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竞争优势。
(四)外商的挑战
在中国零售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外商的严重挑战。这些外资零售企业以其超前的经营理念,极大的规模,价廉物美的商品,规范周到的服务,特殊的营销手段,向中国零售业发起了强大的冲击。
第三篇:零售业云计算发展现状
零售业云计算发展现状
(一)零售业云计算应用较好,保持着平稳发展的状态 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已部署云计算的企业占 23%,其中实践周期在 1-3 年的企业占 47%,相比来说,实践周期在 3 年以上的企业占 53%。
同时,1 年将部署云计算的企业也占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比例。这说明,相比其他行业来说,零售业云计算应用较好,未来将保持着相对平稳的发展状态。
(二)中型民营企业处于云计算实践前列
调研数据显示,从企业性质上看,部署云计算的企业或机构中,有 73% 的是民营企业;
从企业规模上看,500-1000 人规模的企业占到了 25%,占比相对较高。这说明,在零售业,中型的民营企业处于云计算实践的前列。
(三)云计算预算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趋势
零售业企业用户未来云计算的预算计划中,60% 的用户选择保持投入,40% 的企业选择继续追加。
从实践周期上看,实践周期较短的企业选择加大预算投入的力度则更高,而实践周期在 5 年以上的企业则在云计算的投入规划上则较为稳定。
而在零售业企业用户追加预算的关键原因中,业务拓展和长期规划成为首要因素,分别占比 67% 和 53%。
换言之,基于业务拓展与云计算长期规划的需要,多数零售业用户制定了较为稳定的云计算预算投入规划。
(四)全面、深入云计算应用是预算的主要用途
调研中,有一项数据非常突出,相比其他行业,零售业「将预算用于扩大部署范围」占 80%。
其次才是 73% 的为升级投入,67% 的为安全投入。因此,零售业用户投入云计算预算主要用于扩大云计算的部署范围,并在现有部署基础上进行升级、扩容。
零售业云计算实践
(一)「创建技术优势」驱动零售业用户部署云计算 零售业用户希望能够借助云计算产品/服务的导入,促进自身的「生产力」发展,确立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二)云计算实践的路上也会有种种坎坷
1、「不了解」阻碍了部分零售业用户的云计算实践 部分零售业企业用户暂无引入云计算计划,其背后的原因大有不同。
其中,对云计算的了解不足,对如何基于云计算有效推动零售业发展暂时没有理清思路,成为阻碍企业导入云计算的首要原因。
从根本上来讲,零售业企业用户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制约了部分企业云计算实践进程的步伐。
2、兼容性、资金评估是企业开始云计算实践不容回避的挑战 企业首次规划部署云产品时,挑战依旧存在。
其中,与原信息系统的兼容性问题、云计算标准缺失和资金投入上的担忧,成为企业云计算规划中遇到的首要问题。
3、建设实践阶段,需要突破「数据互联互通」的难关 在云计算建设落地阶段,企业用户遇到的主要问题中,有 51% 在于如何基于云产品进行分阶段实施,有 44% 认为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困难。
另外还有 42% 的问题在于安全技术不成熟,35% 的问题在于培训是否到位。
由此可见,以上这些问题在各行业的云计算实践存在普遍性。
(三)客户资料外泄是零售业用户最担忧的云安全威胁之一 零售业用户最关注与数据、应用相关的安全威胁,除了数据库威胁与未授权入侵外,客户资料外泄是企业用户最担忧的安全威胁。
另外,调研数据还显示,仅有 2% 的数字显示不担忧,这更加说明,很瘦有企业对云安全不存在担忧。
(四)企业倾向于选择运维外包的部署模式
调研数据显示,企业用户选择自行运维私有云的仅占 14%,而选择第三方运维的云部署模式时,被托管的私有云占比最高,达 27%。
这说明,零售业用户倾向于选择运维外包的云计算部署模式,其中第三方运维、被托管的私有云部署比率最高。
(五)云计算产品/服务主要集中在 SaaS 层
调研数据显示,SaaS 层产品/服务占 46%,PaaS 层产品/服务占 32%,而 IaaS 层产品/服务仅占 22%。
那么针对以上三种不同的云服务模式,零售业企业用户需求的主要关注点也有所差异。
1、SaaS:主要集中于运营环节的资源管控
零售业部署 SaaS 层产品/服务主要围绕运营环节的管控展开,对预算、仓储、供应商等资源进行统一管控。
2、PaaS:以支撑、管控云计算应用为目的
零售业用户对 PaaS 层产品/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支撑云计算应用方面,对开发、测试环节的产品/服务关注度相对不高。
3、IaaS:需求主要集中于资源类产品/服务
IaaS 层为企业用户提供的产品/服务中,云虚拟主机、云服务器占比最高,达 50%,其次为资源托管类服务,占 43%。
(六)零售业用户获取咨询服务主要依靠厂商
调研数据显示,信息服务行业用户获取咨询服务主要依靠厂商。
此外,从获取咨询服务的内容上看,从 SaaS 层主要获取云实施咨询服务,从 PaaS 层获取云应用管理咨询服务,而从 IaaS 层则比较均衡,云安全咨询服务占比较高。
零售业云计算的进一步实践
当然,企业用户云计算进行进一步实践,关注点会有所变化。
(一)提升实时决策支持能力是企业进一步实践的主要动力 基于云计算长期战略,加强战略管控,提升实时决策能力这两大因素驱动了零售业用户在云端的进一步实践。
(二)进一步实践中,IaaS 相对首次部署的比例出现明显提升
在预算计划中,零售业用户提出了兼顾云计算的应用深度与覆盖广度的要求,反应在进一步部署阶段,企业用户开始着重巩固基础资源与环境的构建,对 IaaS(该数字从首次部署上升了 14%)的关注度更高。
部署模式方面依然倾向于运维外包的模式。
1、SaaS:加强资源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在进一步实践中,零售业用户对客户关系管理、HR 人力资源管理、ERP 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等 SaaS 应用关注度大幅提升。
2、PaaS:集中加强开发环节的能力
零售业用户对 PaaS 的进一步部署诉求中,开发环节的产品/服务开始逐渐显露出较强的增长势头。
3、IaaS:强化资源类产品/服务,优化云端环境
进一步实践计划中,多数 IaaS 层产品/服务的关注度出现较大上浮,其中以数据存储/灾备与环境配置服务关注度增长最大。
第四篇:中国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现状与对策
中国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我国零售业在加入WTO以后,通过连锁经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WTO保护期的结束,我国零售业又受到新一轮的考验,连锁经营迈上新的台阶才是我国零售业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零售业 连锁经营 现状 对策
一、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现状
目前国内的零售连锁经营业态呈现出多元业态并存的状况,如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等,连锁零售企业无论是门店数还是规模上都迈上了新台阶。零售连锁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集中度提高
从总体来看,2004年排名的全国前30位的连锁企业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1%,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其中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有4家,超过100亿元的有15家,比2003年末增加6家。从近几年的统计来看,这些排名靠前的企业大部分经营稳定,成为国内连锁经营的龙头。
作为营销专业的学生,迟早是要进入社会工作的,我们学习的专业知识对于我们融入实践工作的要求很高,这就要要求我们要懂得并且善于运用理论知识来进行实际工作,因此,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并学会结合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显得更重要,学校给予了我们实习的机会,让我们通过实习来了解知识与实践的差异,了解自身在实践活动中的不足,通过实习,来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分析目标市场的需求变化,分析目标顾客购买活动的多样化的多样性差异。
先后换了两份工作,都是属于销售行列,也从中懂得很多,第一、二份都在位于民族共和路口的国贸中心商场从事,饰品、皮具。现在从事的是服装行业,从中明白了许多,1、如何提高成交率
2、对于顾客所提出的异议,如何说解使顾客不要犹豫太多,使其尽快做决定3、顾客是上帝,需要迁就,(对的方面)
4、时刻保持微笑的姿态,不管顾客有没有购买欲望都应该向其介绍,为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5、要多揣摩顾客的心思
最记得有一次,在销售当中好不容易说服一个顾客,后果她居然没有买单,让我很生气,说要了又不去买单,气死我了,有一次,我犯错误了,人家顾客订好了的衣服,半个小时都没有回来取,我就卖给其他顾客了,后来那个顾客回来拿衣服,唉,搞得同事还得向其他店调货,对此深感愧疚。
从踏出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明白了这条路是自己选择的,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管受到什么挫折,都要微笑的走下去,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虽然一路过来碰到很多不开心的事,但还是高傲的抬起头继续往前走,同事另类的眼光,不应该妥协,应该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让其对你刮目相看,(虽然没什么成就),做什么事不要轻易放弃,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怎么能让别人相信你,社会跟学校不一样,社会是现实的,残酷的,在学校,同学会迁就你,可是在工作上,同事是不会迁就你的,要把自己变得成熟一点,不要耍脾气,人家会说你幼稚,听从上级的安排,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学校跟社会总是会有个过渡期的,自己要学着尽快去适应,而不是一味的选择逃避,害怕面对。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主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社会主要专注于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适应社会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亲自接触社会参加工作实践,通过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指导课堂学习。实际体会一般公司职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实习在帮助应届毕业生从校园走向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习,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适应期。
第五篇:零售业现状分析
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营销0802许欣娜 2008011686蒋坤 2008011687 李(王莹)2008011688步凡 2008011689杨祎 2008011690任 琴 琴2008011699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按照零售业态分类标准,我国零售业态分为百货店、超市、大型超市、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便利店、折扣店、仓储会员店等17种形式。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进步日益加速,我国零售业态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加入WTO以后,随着国内流通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外资的涌入和居民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我国零售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流通领域组织结构的变化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更加迅速,流通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一、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现状
1、信息化
从我们前面对我国零售业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与国际零售企业的高科技、高信息化相比,我国零售业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化程度低。在我们加入WTO后,企业运作趋于国际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与国际零售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此外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加速零售业的国际化步伐。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形象、品牌、经营特色,其中的问题主要是加强和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把企业内部的信息流整合起来,以内部信息化的基础应对电子商务。还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条件。建立起连通企业内外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对企业各种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同时加强对外联系。此外,建立商业信息系统(IIS)、商品供货系统(GOS)和决策支持系统(OSS),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及时整理分析各类信息,井根据准确商业信息对市场进行超前预测和预警预报,避免经营活动的盲目性,保证商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升零售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实现信息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不仅需要网络技术人才,更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又熟悉零售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商务人才是零售业信息化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我国传统的经营管理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却不熟悉网络技术知识。另外,公众的认识不足,对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基础设施网络状况以及能为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缺乏了解,这也构成了电子商务推广的障碍。如何尽快培养、引进相关人才,是我国零售业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2、品牌化
即形成零售企业的品牌效应,利用自己卓越的品牌资产带来竞争优势。主要是零售企业要在商品质量和组合、服务内容和标准等方面,形成统一的企业品牌形象,特别是在服务标准化方面实现高层次化。因此,在外资大举进入我国零售业的形式下,我国的大型零售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长期经营中所形成的信誉优势,采取各种措施,树立本企业良好的企业品牌、服务形象、环境和职工形象,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我国零售业在培育服务品牌资产时应该考虑以下四个战略观点:
第一,差异化。具有良好服务品牌的现代零售企业应注重创新.即创建与其他竞争者相区别的服务品牌关系,从而加深顾客心目中的服务品牌印象。
第二,提升现代零售企业声誉。为顾客开发重要并具有价值的服务。
第三,建立情感联系。企业应试图超越服务的逻辑和经济层面,因为顾客的核心价值往往是超越常规逻辑的。
第四,将服务品牌内部化。在服务品牌创建过程中,员工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搞好内部营销是实现服务品牌内部化的关键。
3、集团化
由于零售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零售渠道价值的巩固和增强对规模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研究表明,零售商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使得零售商业绩与规模之间呈现“S”
型曲线函数关系,表现为当零售商的门店规模达到一临界点时其经营业绩可以实现快速上升。这种利润增长特征在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商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过有效验证。商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组建的企业联合体。实施零售集团化不仅可以提高资本总量,消除业务重叠和较高经营成本,而且还可以在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信息共享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和协同效应,迅速发挥整体优势。目前全球零售企业的规模已经由传统的单店经营转向连锁经营,竞争方式也转向集约化,从而以规模化、连锁经营方式、实施低价策略占领我国消费市场,形成绝对成本优势。所以我国的零售企业要想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就必须通过扩大规模,增强资本和自身实力,为与国际性零售企业进行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性,而且集团化经营为降低成本寻求规模效应提供了可能性。此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复杂程度的提高,零售企业通过资本融合组建零售企业集团,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大批量采购,从而降低成本。加强与外商“联姻”,培植自己的产业集团。根据人世的有关条款,中国承诺:入世后,将立即允许外商拥有所注资公司 49%的股份,两年后即可拥有 50%的股份;中国入世两年后,外国银行亦将被允许同中国企业一起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五年后允许中国私营企业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中国将给予部分外商分销权等等。凭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和企业的竞争力无以抗衡,所以,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加强与 WTO成员国知名国际商业集团“联姻”。在这方面中国零售业有着与世界零售巨头合作的经验,通过这种形式缓冲冲击力,并充分利用该渠道使我国产业集团的产品进入跨国连锁经营和特许经销网络。
4、国际化
即实现我国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包括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方式。据统计,截至 2004年底,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集团,在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已经开设了1600多家分店。该集团2004年全球销售额就突破了2,852亿美元.沃尔玛至2005年已连续 5年排在世界 500强的首位。日本在国外的零售企业,已经占到日本在国外开设企业总数的41%左右,国际化倾向明显。法国、荷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零售企业也纷纷实施国际化战略,并收效显著。WTO的成立和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的出台使得各国贸易壁垒和障碍逐渐减少,对于国际投资的管理和限制逐步放宽,这有利于跨国投资和采购,也为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机遇在外资企业“跑马圈地”。在国外零售业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零售企业应加快资产重组的步伐,以合资、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对众多的同行企业进行集中和战略性调整,组建一些零售业的巨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结群而御,打造零售业的“航空母舰”,转守为攻、积极应对。现代传播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流动和融合,消费信息流行、传播极快,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购买方式和习惯等正在逐步趋同,使得人们的消费需求可以通过国际化的零售业态、销售方式得到满足。国际消费需求的趋同化发展也促使我国零售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根据我国零售企业的实际状况,国际化经营投资方式一般采取合资经营。即我国的零售企业资本与当地国家企业资本合股各方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这种方式投入少,风险小,享受优惠多,而且合资经营把外资和内资利益捆绑在一起,外资风险小,可以获得内资的帮助。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与国际零售业相比存在的业态层次不齐、整体规模偏小、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差距偏大等诸多问题,今后,要想有效参与国际化竞争,提升民族产业的综合实力,信息化、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零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零售业态存在的问题
1、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
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2、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04年连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85%,连锁超市百强的净利润率为1.22%,而国外连锁超市平均利润率为2.22%。过高的运营成本归因于两个方面,外部是因为我国物流费用偏高,占GDP比重的16.7%,而发达国家仅为这个数字的一半;内部因素则缘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国内这方面的成本平均达30%,而沃尔玛则为16%。商品周转速度慢、采购配送水平低造成高库存和断货共存等问题。外商的这种规模化优势和低价销售策略大大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使国内零售企业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直接影响国内零售企业市场地位。
3、主体竞争不平等
不平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税赋方面,目前在我国的零售业中,国营企业税赋最大,集体企业次之,而个体工商户由于税收手段上的缺陷,往住采取交定额税的方法,税赋最轻。我国当前的纳税方法存在极大弊端,造成了不同所有制主体工商户不平等的市场竞争;其次是政策优惠方面,不少地方重外资轻内资,以卡死当地的土地使用费、租金和税收优惠外商,使外资零售企业比内资企业低得多的成本进行营运,内外资企业处于极端不平等的市场竞争。最后是社会负担方面,虽然国家通过各种改革已逐渐剥离国营企业的社会负担,但仍有不少的国有集体零售企业背着历史和社会负担,企业不仅资金缺乏、设备、人员老化,还要负责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医疗费等,而民营企业和外资零售企业对一般营业员只雇用年轻职员,并且除规定的工资和奖金外,很少负责职工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津贴等福利。
4、零售商业规划和网点布局混乱
零售商业的规划和网点布局混乱,是我国零售业中又一个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在,零售商业的规划和网点布局的规划权不统一,政出多门,造成规划的不合理和网点布局的不平衡和混乱。比较突出的是,网点布局中的业态单一超量,造成同一业态店的恶性竞争,网点布局中的结构和设计功能混乱,使消费者的需要得不到充分满足。网点布局中的重市区轻居住区,造成人民生活的不便。另外,在城市零售商业规划中各区竞相效仿,争先发展自己区内商业而忽视整个市的商业布局和功能的协调,造成过多的商业街、商业中心和过多的大型商厦的建设。比如郑州市二七塔商业区,单是营业面积超过1.5万m2的大型商场就有亚细亚商场、亚细亚五彩购物广场(北京华联已接手)、华联商厦、商城大厦、天然商场、华侨友谊广场、郑州百货大楼、金博大城、正弘购物俱乐部等9家,单一业态过度集中,亚细亚集团已倒闭,许多大商场都难以为继,其它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
5、与供应商缺乏真诚合作
零售商与生产厂商缺乏长期良性合作关系。一方面是零售商埋怨产品质量不稳定,标准化程度低,条形码使用率低,另一方面厂商抱怨零售商进店门槛高,难进,动辄上万元少则几千元进场费补贴,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成了竞争关系而非合作关系,不能形成从消费者到零售商、再到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反馈系统,缺乏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灵敏反应,零售商拖欠厂家货款成为潮流,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据商业协会调查:大型连锁超市将商品分成了A.B.C三个等级,可口可乐等10%的商品属于A级,厂家赢利,商家经常亏本;20%的一些国际及
国内知名品牌,是厂家与商家的共赢;而70%的小供应商的商品则是厂家亏本,商家赢利。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普华永道咨询公司共同进行的《工商关系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供应商对零售商的满意程度只有33%,供货商与零售商的关系由此可见一般。这些严然已经上升为零售商与供应商的“阶级矛盾”了。
三、解决对策
加入WTO后,我国将切实履行已作的各项承诺,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开放自己的市场,在这种开放经济条件下,作为微观经济管理者的政府和微观经济运行主体的企业,务必转换观念,按国际规则办事。从政府的法律法规制定与执行到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营模式、管理方法改革与创新上,我国应逐步向国际规则靠拢,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探索一条适合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康庄大道。
1、健全与完善商业立法,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零售业同其他服务业相比,其开放程度较高。但随着5年过渡期的结束,外资的市场准入门槛基本消失,我国将成为零售业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今后我国零售业不仅要依照市场规则,还要遵循WTO的各种游戏规则运行,如非歧视、自由进出市场和公平竞争与交易规则等。但这不等于说加入WTO后我国的零售市场就成了完全竞争市场,无须政府干预与调控。由于当前我国市场竞争无序,如何协调内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应侧重保护中小企业,毕竟零售业是解决国企职工下岗,创造再就业的有效途径)之间、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着重点应放在限制外资的过度进入,保护内资企业的发展空间)之间利益冲突,实现零售业的有序发展已成为加入 WTO后我国零售商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相关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等有必要采取措施以创造零售业发展特别是内资零售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科学定位,特色经营
目前,我国不少零售店经营滑坡、效益下降,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营无特色、定位雷同便是其中之一,千店一面、似曾相似,这怎能吸引消费者前来惠顾 ?又怎能培育顾客对该店的忠诚呢?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将市场推向了定位时代,零售企业应善于利STP(即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Targeting和定位Positioning)策略,走特色经营之路。任何商家都有自己的商圈,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顾客群,正确的定位能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吸引目标顾客。沃尔玛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者采取不同的零售经营模式,分别占领了高低档市场,有效避免了与西尔斯,凯玛特的正面冲突,针对中下层的消费者,沃尔玛选择了平价购物广场;为获得忠实顾客,沃尔玛开办了山姆会员店;为满足上层消费者的需要,沃尔玛又推出了综合性百货商店等。在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只有特色经营,才能减轻竞争压力,争取和稳定顾客,寻求企业健康的发展。世界上任何一家成功的零售企业,无不是依靠准确的市场定位得以发展的。同样,我国地零售业要想在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也必须具有准确的市场定位.3、发展连锁经营,增强企业规模效益
连锁经营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是在同一经营字号的总部统一领导下的若干店铺或分支构成的联合体所进行的商业经营活动。其主要特征是总部负责采购、配送,店铺负责销售,并通过标准化的企业形象、专业化的经营活动、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复杂的商业活动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实现相对简单化,从而实现规模效益。连锁经营借用大规模生产原理,把分散性的零售店结合起来,形成大规模销售体制的经营方法。它以资本、技术、产权为纽带,将分散的、单个性的店铺组织起来,形成整体,以实现经营的规模化和集约化。2002年连锁企业的30强排名中,上海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连锁部分)以销售214.73亿元、1541个店铺名列首位;联华截至2002年年底在全国已经拥有1900多家店铺,仅2002年一年就增加了600多家店铺。国外巨型零售企业,无不依靠连锁才达到如此巨大的规模。加入WTO后,在国外零售企业的竞争压力下,连锁经营是尽快提高我国零
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4、发展物流配送,降低经营成本
零售业对配送服务的选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建配送中心,即企业经营的所有商品全部由自己的配送中心配送,如沃尔玛的自建物流系统;它拥有世界上最好、效率最高的物流配送系统,沃尔玛利用配送系统把商品送到门店的成本只占商品零售额的2.5%左右,而其竞争对手做同样的事情,一般付出5%,这样沃尔玛自然能做低价。另一种模式是内外配送服务并用。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但是也使用第三方的配送服务,一般事关企业秘密的运输由自己做,但是需要专业的配送时,就委托第三方来做这件事,因为第三方物流既专业又节约成本。随着零售业向连锁方向发展,物流配送中心显得越来越重要,配送中心是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源泉之一。商业零售业加强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成本的控制,发展零售业应走规模经济的道路,必须依靠先进的管理手段。西方零售业采用各种新技术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如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快资金库存周转;运用计算机对商品购销进行管理,加快信息沟通速度;建立网上销售平台,扩大产品销售等。科学化管理使物流、商流、信息流通过配送中心实现统一,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沃尔玛之所以取得利润,并非它从供货商那里得到了多少好处,它是靠整体运行成本特别低的优势来获利。
5、注重管理和效益,科学配置业态资源
第一,准确定位,加快实现从单一业态向多业态发展。零售商的定位对于经营的成败非常重要。目前我国的零售业态呈百花齐放之势。但每一种业态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都有自己的目标顾客和经营管理方式。因此,企业在进行业态定位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愿望,更要考虑所处的环境、不同业态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能力。要认真研究零售业态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在业态的调整过程中,必须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既要在区域上进行合理布局和总量控制,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带来的同业态模式的恶性竞争,又要用业态的多样化满足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和差异化。零售业的发展是以必要的经济水平为基础的(国内平均GDP为$620),零售商应结合自身实力,以效益为中心务实经营,发展适当的组织形式。譬如,中国很大的一部分消费市场在农村,而中国沿海农村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大,有消费的经济基础,交通方便,连锁、超市就应走向农村发展的道路,而不应都集中在城市。而内陆农村经济落后、人口密度不大、交通不便、只能走先在城市发展的道路。产品定位只能走以必需品为主的道路。
从世界发达国家零售业态发展的经验、趋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零售业态结构调整的措施应为:稳定发展大型百货商店,并对其进行改造,增加服务功能,从而将目标顾客定在中、高收入阶层及特定的假日下的普通消费者;积极发展既能满足各种需求又能发挥商业经营特色的专业店和专卖店;努力发展连锁超市和超级购物中心,使其成为消费者购物、娱乐一体化的场所,提供全面服务;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发展仓储式商场;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网上销售等高科技性质的零售方式,从而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满足消费者对零售发展的需求。
第二,调整零售业态结构,探索零售新兴业态。调整零售业态结构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市场竞争,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逐步形成较为合理的市场结构;在上海,如联华、华联、农工商、正章洗涤、华氏药房等品牌连锁企业都进入了社区,甚至联华OK网、富尔网络、梅林正广和等也把电话订购、网上购物的终端延伸到了社区。另外,主题超市正悄然兴起,如以消费对象为主题的老年人超市、女性超市、儿童超市、学生超市,以商品内容为主题的食品超市、旅游超市、体育超市、家电超市、家居超市等。它可以从专与精的角度锁定目标消费群,进行零售业态的再细分。凡此种种,加剧了整个商业零售业态间的竞争度。二是靠国家的宏观政策调节解决,即在某些领域设立必要的进入壁垒,促进企业集中,阻止过度的分散性竞争。2006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与苏宁电器正式签署意向性协议,向苏宁电器提供支持规模为8亿元的首期贷款启动额度,此次是国家开发银行首次向民营流通业进行战略投资。因为从资本血缘上看苏宁电器是惟一有能力抗御国外资本控制中国家电零售业的主力军。对于市场经济还不发达的我国,单纯依靠市场力量自发推进有效竞争的形成将是缓慢和
低效率的。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结合并用的措施,由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加以推进和引导。另外,要不断探索和建立商业零售新兴业态,在业态结构调整中使新兴业态成为新的增长点。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传统的专业商店、百货商店、超级市场、方便商店、综合商店、杂货商店等业态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使新兴业态成为流通领域新的增长点。
第三,加强零售业态混合经营的管理,将零售业态结构调整引向深入。多业态混合经营开始成为大型零售企业的一种成长方式。目前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资源并不十分充足,在实行组合业态经营时,尤其要注重设法使所组合的各业态的目标顾客尽量相近,以使各业态相互呼应并充分展示出商场整体的目标顾客定位。否则,业态组合很容易华而不实,同时牵强的业态拼接无法发挥“合力效应”,因此,也无法具备超出资源相对集中使用的单一业态经营者的竞争力。
第四,取长补短,实现业态间优势互补。我们正处在一个学习时代,不学习就会被无情的竞争所抛弃。由于每一种业态都有自己的优点,因此,零售商应该善于从其他零商学习,善于向竞争对手学习。由于零售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要满足消费者的渴望和需求,零售商就要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处于衰退期的百货业来说则更是如此。对于我国几十年来一直居于统治地位的百货业来说,不进行创新,不改“千店一面”的面貌,就很难再现往日的辉煌。
四、总结
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今天,外资零售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引发新一轮竞争热潮。现在的中国,已四处可见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联华超市、国美电器等国内外零售巨头的踪迹。在国外著名大零售商“跑马圈地”的功夫令人叹为观止之余,我国的本土零售市场在与外资零售企业“短兵相接”过程中应该取长补短,借鉴外资企业的物流技术、营销技术等经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保持我国本土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把我国的零售业做大、做强,以实现国际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