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中国零售业发展情况报告(精简版)
2017年中国零售业发展情况报告
(精简版)
第一部分
零售业整体情况
一、宏观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2017年全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6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10.2%,连续第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连续第四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继续发挥着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具体到零售业,2017年,商务部重点监测的2700家典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个百分点,典型企业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8.0%和7.1%,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6.5和11个百分点,特别是实体零售逐步回暖,分业态数据显示,2017年,专卖店、专业店、超市和百货店销售额增速分别为8.3%、6.2%、3.8%和2.4%,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6.6、3.3、1.9和2.7个百分点。
二、政策环境影响
(一)十九大报告指明零售业发展前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求中,必然包括更好的消费和体验,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也必然蕴含着零售行业迭代升级的市场机遇。
(二)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扩大内需
从2017年12月1日起,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这是2015年以来第三次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本次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涵盖食品、保健品、药品、日化用品、衣着鞋帽、家用设备、文化娱乐、日杂百货等类别,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下降9.6个百分点。
三、零售业总体发展
(一)行业转型初现成效 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在电商倒逼的压力下,零售企业凭借自身多年积淀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加快转型变革,加速业态升级,加力市场深耕,面对消费市场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从顶层设计,区域布局,新老业态融合,商业模式重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战略性调整,大力进行门店改造,深度整合供应链,全面升级渠道能力,积极布局新零售,在行业回暖背景下出现明显的业绩改善。
(二)零售业态分化发展
2017年零售业态呈现分化发展,拥有超市优势的社区百货加快拓展,永旺和深圳天虹凭借旗下超市的黏性加速布店,成为去年开店最多的两大集团,专攻四五线城市大众市场的信誉楼凭借独特的自营模式增加4家新店。年轻时尚型和高端奢侈品百货项目受相同定位的购物中心影响较大,新店持续减少。银泰、金鹰、兴隆、王府井、百联、步步高等巨头普遍在购物中心和奥莱发力,大幅缩减百货店发展,北辰、大西洋等彻底退出百货业务。但另一方面,群光、SKP等企业纷纷加速新店拓展。
(三)技术驱动智慧零售 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如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等在2017年已逐步完善,为零售转型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尤其是移动支付技术,2008年以后,无现金支付稳步增长,2015年涨幅高达39.77%。便捷快速的移动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已成为人们在零售行业购物支付的首选。移动支付提升了购物体验、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成为打造智慧零售的一项重要基础技术。
(四)零售新物种频现
据不完全统计,2017以来诞生的新物种有天虹sp@ce、新华都海物会、步步高鲜食演义、百联RISO、联华鲸选等,除了主营超市+餐饮外,天虹sp@ce还增加了儿童独立购物+体验的娱乐空间,白联集团的RISO系食还将花店、咖啡吧、书店、艺术中心等融入超市门店,创造多元化服务,不断崛起的新物种正在构筑多样化的未来消费场景。
(五)零售资本深度整合
2017年零售业进入加速整合期。一方面,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大规模向线下渗透,线下扩张常态化,线上线下的融合开始从资本性融合向业务性融合迈入。另一方面,实体零售价值凸显,优质的线下零售品牌得到资本市场的充分认可,迎来估值井喷,回归价值之源。
(六)持续深化组织变革
零售转型与组织变革和机制创新密不可分。打破职能与流程分割,推进管理体系升级,引入合伙人制度,建立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激励考核制度,通过管理层持股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永辉超市以“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共治理”为模型建立新型组织形态,王府井集团通过调整,使总部职能从经营管控型转向战略投资管控型,深圳天虹力推组织扁平化,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决策效率,不断深化的组织变革使转型中的零售企业焕发出内在活力。
第二部分
百货情况
一、行业整体经营情况
2017年中国百货商业协会85家会员企业年度经营统计数据显示:
百货店销售总额7155.14亿元,比2016年的6558.50亿元增长了9.10%; 利润总额为61.21亿元,比2016年的68.12亿元下降10.15%;
主营业务利润为191.95亿元,比2016年的187.59亿元增长2.32%。年末资产总额达到1470.36亿元,同比增长0.32%。
2017年会员企业经营面积有所增加,为20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1%。从业人员平均数为17.60万人,比2016的17.94万人减少了1.93%。
样本分析发现,2017年销售额同比增幅超过20%的企业有4家;增速大于10%的企业达9家;2017年有64.71%的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销售额同比减少的企业达到了35.29%,其中降幅超过10%的企业有6家。
二、积极推进全渠道及业态融合发展
(一)全渠道数字化模式成为行业主流
为了全面探索零售业态升级,百货企业纷纷致力建构“实体+线上+移动端”全渠道数字化模式,线上线下(O2O)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高达86.3%的受访企业当前已开展O2O,而去年的调查只有45.3%的受访企业已开展O2O。
(二)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掌握更准确的消费者数据,实现精准营销新消费时代,百货店和消费者的供需关系发生了改变。在这个趋势下,百货要用数据精准描画消费者需求,再针对性地提供商品。在百货企业全渠道转型过程中,为做到更了解,更能满足顾客需求,将门店所有的营运流程进行数字化管理–包括建立数字化会员网络体系是成功的关键。
(三)利用科技全面提升互动体验
调查显示,在当前实体店有应用科技的受访百货企业中,83.4%已在门店铺设WiFi,37.1%设有产品二维码,19.9%设有互动指示屏,9.3%有应用虚拟试衣镜等,目的以科技提升顾客购物体验。
(四)与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和电商巨头进行战略合作,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
越来越多的百货企业意识到,要实现零售转型,必须与互联网公司或大型电商合作,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流量共享,同时也可以结合会员数据和消费数据,让用户画像更加清晰,从而实现精准营销。
三、全面迈向多业态布局,发挥体系协同
(一)积极发展多业态,尤其是购物中心、超市和便利店业态
调查发现,54.0%的受访企业已经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O2O;13.5%的受访企业表示正在计划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O2O。
近年来,以便利店为代表的小业态,正逐渐受到热捧。根据商务部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纵观2017年,便利店季度景气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变化较小,体现出便利店行业从业者对2017年行业的发展始终保持着较高的信心。越来越多的百货企业涉足便利店业态,以寻求更多的增长点,扩充业务生态系统。
案例
一、王府井进军便利店业务
案例
二、天虹开设无人便利店WellGO 案例
三、新世界百货开设首家N+便利店
(二)自营“新鲜+体验”超市新业态;精品超市、生鲜食品成为新增长点 2017年,“新鲜”和“体验”是快销品和杂货市场的新焦点,也成为百货企业积极试水转型的新方向。很多百货企业尝试转型升级自营超市,加大力度提供更多生鲜食品,精选全球商品,以满足消费者对生活更有品质的追求。
(三)探索新经营模式、“新物种”,创新零售概念
2017年,整个零售行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变革,各类新业态的布局速度可谓是史无前例。许多百货企业都积极探索新经营模式、开发“新物种”,瞄准更具体精确的目标市场。
案例
一、天虹旗下零售新物种“全球in选”,带来黑科技智能体验 案例
二、百联集团推出“新零售发现店”RISO
案例
三、银泰百货崭新概念零食馆——“ONMINE” 案例
四、百盛的崭新概念零售店——“ParksonBeauty”
四、丰富及拓展自营业务,提升商品个性及毛利率
(一)增强发展自营业务,开设买手店,实现商品服务差异化
调查发现,76.8%受访百货已经实行自采自营模式。然而,近55.5%受访百货企业现有的自采自营比例不到10%。在开展自采自营的企业当中,55.6%的企业采取区域代理或总代理的方式,33.3%的企业采取买断某一品类或品牌,11.1%的企业买手从海外自采;当中超过53.9%的企业表示过去一年有增加自采自营比例。
案例
一、万达商业试水买手店开出全国首家“万达优选” 案例
二、百联集团推出精品集合买手店thebálancing
(二)发力建立自有品牌
调查显示,32.1%受访百货已经开发自有品牌,比去年增加7.1个百分点。其中超过61.5%的企业表示过去一年有增加自有品牌比例。这些自有品牌主要涉及服装、化妆品、家居用品及食品等等。
案例
一、新世界百货推出自营女装品牌“新说” 案例
二、王府井推出自有品牌“王府井梦工厂”
五、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回归零售业本质
近年,越来越多百货企业开始回应消费者注重品质的大趋势,重塑供应链,加强数字化转型,推进商品结构升级。传统的百货店经营当中,百货店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造成供应链当中的低效产能。因此,一些企业在尝试简化跟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如减少收费项目、将原来的倒扣方式变成顺加的方式等;进一步将所有的系统数据化,省掉了繁复的人工计算加抽、让扣等程序。
还有许多企业通过加强与供应商深度联营的力度,以增强自身竞争力。根据我们的调查,72.8%的受访百货企业正与供应商或品牌商加深合作,方式包括:参与终端销售管理及销售数据共享(68.6%)、单品管理(65.3%)、参与库存管理及库存数据共享(53.6%)、参与商品设计、研发、陈列、销售(43.5%)等。
六、促进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合作,扩大顾客群及增加销售额
一些百货企业积极与供应链上各节点的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紧密协作,希望向着共同的目标发展,借此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协同。2017年7月,金鹰集团与微众银行合作推出“社交礼品卡”,实现大型百货企业与线上互联网金融的首次跨界合作,成为融合线上线下消费、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精准营销等深度合作的举措23。金鹰社交礼品卡就像是一个明信片,用户通过它传达祝福,可以附带祝福语、图片、视频等素材,收到祝福的人看到后并回应,形成了微信上的社交关系。礼品还附加了现金功能,面值从50元到1000元不等的卡片金额,在金鹰旗下任何柜台都可用社交礼品卡进行支付。这是金鹰集团在零售社交互动营销上的一次重大尝试,有助于增强金鹰会员对金鹰品牌的黏道,预期给金鹰集团带来可观的长期消费增量。
第三部分 超市情况
一、经营情况:大部分超市实现盈利 1.永辉超市
2017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85.91亿元,同比增长19.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合并净利润18.17亿元,同比增长46.28%。这两项数据在整个行业里面均保持领先优势。
2.中百集团
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52.06亿元,同比下降1.04%;利润总额1.47亿元,同比增长128.7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6764.62万元,同比增长946.18%。
3.高鑫零售
2017年营业额为1023.2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销售货品所得营业额为987.75亿元,同比增长1.7%;毛利246.74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27.93亿元,同比增长8.6%;租金收入35.45亿元,同比增长6%。同时,高鑫零售2017年同店销售下跌0.98%,而去年同期为下跌0.34%。
4.卜蜂莲花 实现了扭亏为盈,2017年公司实现收入96.55亿元,同比减少4.3%;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净额1.7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而净利方面出现重大转向,主要是由于减少商店配送及营运成本1.84亿元及行政费用1.36亿元。此外,2017年毛利率为18.0%,毛利率上升主要是减少低利润销售所致。
5.联华超市
2017年,该公司实现营业额约252.25亿元,同比下降约为5.4%;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2.83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减亏约1.67亿元。
二、开关店情况
历经调整和创新,实体零售开始逐步走出“寒冬时期”。在日渐回暖的大环境下,超市开店的速度也明显加快。
据统计,2017年,14家超市上市企业总共新开1169家店,较去年同期的1133家,同比增加3.18%;同时关闭828家店,较去年同期的721家,同比增加14.84%。截止2017年末,14家超市上市企业共拥有门店11010家。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永辉、步步高、华润万家、物美、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卜蜂莲花、永旺、百佳十大超市零售企业旗下的大卖场及精品超市业态共开店293家,比2016年多62家,增长26.84%。与此同时,关店调整也在加速进行,7个超市品牌共关闭45家门店,比2016年多10家,增长28.57%。
(一)开店情况
2017年十大超市公司共新开293家超市门店,本土超市品牌占比78.50%,共230家。其中,永辉超市开店最多,共有133家,占总开店量的45.40%,值得注意的是,永辉新开的门店里仅有四川郫县时代豪庭店为传统大卖场,其他均为Bravo精品超市。步步高以38家居第二位,占比约13%。
整体来看,虽然本土超市品牌开店依然迅猛,但拓店速度已经有所放缓,如大润发、华润万家、物美等2017年的开店数量均开始下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华润万家,大卖场数量减少5家,旗下精品超市blt开店数量也锐减7家,仅新开1家。华润万家广东地区5家门店,仅深圳2家为大卖场,其余3家均为便利超市,可见其从传统大卖场转型便利超市的趋势愈发明显。
外资超市企业的拓店十分谨慎。沃尔玛、卜蜂莲花、永旺、麦德龙、家乐福等全年共开店63家,占比约21.50%。尽管如此,与2016年相比,外资超市的拓店速度却整体呈加速度。其中卜蜂莲花开店速度增幅最大的,2017年开店数量比2016年翻了6倍。沃尔玛、永旺新店数量对比2016年则是各增长6家。
2017年,华东地区备受各大超市宠爱,共有102家新店,占比约34.81%;华中、西南、华南不相上下,占比均为18%左右,华北所占份额也不大,仅5.80%,东北、西北最少,占比均为3%左右。
华东地区:以本土超市品牌为主,其中永辉超市是主力军,其门店数量占比已超50%,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和安徽;物美超市则有10家,其中9家在浙江,1家在江西;大润发也有6家,分布在浙江、江苏和江西;卜蜂莲花、华润万家、沃尔玛均为5家。
华中地区:步步高门店数量最多,占比达54.72%,全部分布在湖南大本营;永辉则有9家,主要分布在河南;沃尔玛和麦德龙分别有6家和3家,均分布在湖北和湖南。
西南地区:永辉超市有32家,占比高达62.75%,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和重庆;沃尔玛也有11家,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步步高和大润发分别有4家和3家,均分布在重庆和四川。
华南地区:永辉门店仍是最多,已占24.53%,主要分布在广东;华润万家有6家,其中5家分布在广东,1家分布在海南;沃尔玛和大润发均有5家,主要分布在广东。
华北、东北以及西北的占比较少,但这三个地区的门店均已以永辉超市为主。此外,西北地区还新增了3家华润万家和1家卜蜂莲花,均分布在陕西;东北地区新增了4家大润发,分布在吉林、辽宁等地;华北地区新增了1家Olé、1家麦德龙、1家家乐福、2家物美、2家永旺,均分布在北京和天津。
(二)关店情况
虽然2017年超市开店速度有所加快,但闭店调整的速度也在加快,其中外资超市品牌闭店最多,沃尔玛、家乐福、永旺以及麦德龙共关闭34家门店,占比超七成。本土超市关店的有华润万家、大润发、永辉超市。
1.沃尔玛关了24家店,几乎赶上全年的新开店量。2.家乐福2017年在华开店3家、闭店6家 3.新一佳破产清算
4.迪亚天天束了在中国的“冒险”之旅 5.联华超市新开295家,关店492家 6.新华都新开6店、关闭10店 7.易买得,全面败出中国
8.人人乐新增15家门店,关闭11家 9.京客隆关闭41家店
10.乐天玛特,停业门店达87家
11.永旺关闭了广东深圳、东莞和广州的3家门店 12.麦德龙关闭了佛山1家 13.华润万家关闭9家门店
14.大润发、永辉均关闭了上海1家门店
(三)闭店原因各有不同 经营不善是根本问题
据观察,各大超市闭店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因为租约到期,有的是因为区域战略调整而停业。尽管如此,超市闭店背后原因更多的是大卖场生存空间遭到挤压,盈利不理想,加上线上零售分走部分客流、租金水涨船高等因素,企业无奈闭店止损。然而,超市闭店不能归咎为实体零售衰退,闭店调整也是企业优化商业布局、寻找优势区域、适应市场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三、趋势分析:转型+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
(一)门店转向“精而美” 不少超市开始转向“精而美”,精品超市成了首要选择,如永辉将其作为发展主线,去年新增门店几乎全为精品超市。此外,步步高也加大精品超市的布局,去年也新开5家精品超市,华润万家也新开了6家Olé以及1家blt,永旺也新开了2家美思佰乐。此外,卜蜂莲花也在广州开出了2家泰友高端社区超市。
(二)“超市+餐饮”成发展趋势
2017年被誉为新零售元年,电商巨头也从线上走到线下,纷纷布局实体店,如阿里开出盒马鲜生,京东开出7fresh等,传统商超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入“新零售”大军,并跨界做餐饮,在门店里开设就餐区、烹饪区等,让消费者能“即做即食”。
(三)开启“无人零售”时代
2017年,无人零售店异军突起,如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GOGO无人店等出现在各大购物中心,传统商超也把目光瞄准到无人零售,如人人乐在西安门店推出自助收银机,永辉超市对福州万科广场门店进行升级,门店撤掉人工收银台,消费者可通过手机下载永辉生活手机App完成消费付款。不仅如此,沃尔玛也宣布筹备自己的无人超市,代号“开普勒项目”(Project Kepler)。
(四)线上、线下再加速融合
除了加码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再加速也是2017年超市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不少超市都尝试自主研发APP,将门店和线上商品库存打通,如永辉超级物种,天虹sp@ce,大润发优鲜,步步高鲜食演义等,消费者可以在APP上完成购物、下单、付款等一系列活动。
第四部分 便利店情况
一、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发布:区域竞争加剧 24小时门店需增加 5月23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
2017年调查的城市共计36个,涵盖中国大陆除拉萨市以外的30个省会城市、直辖市,4个计划单列市和两个其他城市。指数的核心数据为连锁品牌化的便利店数量、便利店数量的增速、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及政策支持力度;在此基础上,统计计算出了各城市的便利店发展指数。其中,长沙、深圳、太原、东莞、成都名列前五位。2017年中国各城市便利店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全国各城市便利店发展保持平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2017年,中国零售业的变革继续加大,便利店行业不断注入新概念、新技术,再加上资本的助推,中国便利店行业继续保持着两位数的快速发展。从统计结果来看,2017年便利店增长率超过10%的城市占到所调查城市总数的61.1%。其中,西安的便利店增长率达到了25.5%,是所有城市中发展最快的。
二、一线城市便利店市场趋于成熟,二线城市发展差异较大
从本次统计结果来看,一线城市上海、广州、深圳的便利店市场发展已趋于成熟,接近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便利店发展水平。近两年北京市商委持续推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改善便利店营商环境,以及各大便利店品牌竞相进入北京市场,使得2017年北京市便利店的增速保持在了20.7%,是一线城市中发展最快的。
从全国范围来看,基于各城市人口、GDP发展的不同,再加上气候、生活习惯、消费水平差异等因素,二线便利店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其中,西部区域城市西安、昆明、重庆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三个城市,增速分别为25.0%、23.8%、21.3%。
三、便利店行业跨区域发展增速,区域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随着国内便利店龙头企业的供应链配送能力不断加强、后台系统技术持续迭代升级、以及商品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2017年便利店企业跨区域发展呈现出加速趋势。跨区域发展使得品牌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便利店企业的充分竞争,有利于区域间的资源整合与品牌升级。
四、全国24小时营业便利店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便利店作为最接近消费者生活的零售业态,在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着各种即时性服务。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对于服务消费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区域性特点仍然很明显。南方地区城市的24小时便利店比例普遍高于北方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平均占比仍然较低。作为一种便民服务业态,提高城市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数量对于提升城市便民服务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便利店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亟需相关配套政策支持
从本次统计结果来看,针对便利店行业营商环境较好的城市比例仍然较低,仅占所调查城市的25%。在店租与人力成本持续高企,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的环境下,便利店行业的发展仍然靠的是市场需求的自发驱动。行业发展速度与政府配套政策依然存在着不匹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说明政府对于便利店行业的关注度比较低,便利店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
六、城市民生服务质量已纳入国家考核范围,指数可提供数据参考。
2018年,农业农村部联合其它10部委,首次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参加这次“菜篮子”考核的城市基本与城市便利店指数的调查城市相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的内容包括:“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市场流通能力、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调控保障能力和市民满意度五个方面。便利店作为可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性服务的零售业态,其在城市中的发展规模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民生服务的水平。
第二篇: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广东金融… 来源:流通经济研究所
内容择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热点行业,而且对整个流通0业乃至经济运行方式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从发展角度看,中国零售业的变革只是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外零售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零售业要正视现实,积极应对,制定正确的营销对策,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零售业连锁经营特许经营营销对策零售业态
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零售业,也把我国的零售业推向风口浪尖。根据WTO协议,中国从今年开始对外资全面开放,国外零售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这使我国零售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如何面对现实,探索我国零售企业在成功入世后的发展对策已成为零售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的零售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使零售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行业,而且对整个流通业乃至经济运行方式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变化和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国内零售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90年的8300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5842亿元,这意味着中国的零售市场规模每4年左右就要翻一番,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
2、连锁经营方式成功导入,超级市场、便利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等新的业态形式层出不穷,近几年连锁经营在大中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很快,并受到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普遍认同。2003年底,全国各种形式的连锁公司已达5000多家,经营网点100000多家,连锁企业实现销售逐年提高,2003年增长52%。
3、新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被零售业率先采用,并向整个流通业传播,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引发了国内以流通社会化、现代化和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主要内容的流通革命。
4、零售业作为流通的最终通道对上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和主导化趋势日益明显,2000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已连续三年超过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幅。国内市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经济增长由原来的投资驱动、生产导向逐渐转向消费驱动和市场导向,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作用增强。
从发展角度看,中国零售业的变革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活跃人口(即人均年收入800美元以上居民)数量的增加,国内零售业今后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变化的节奏会进一步加快。椐有关机构预测,随着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额预期增长目标的实现,我国零售业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二、国外零售商的经营优势分析
不管我们愿不愿承认,家乐福、沃尔玛的到来已经大大缩短了中国零售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别,外国零售商们的合法“国民待遇”也将使他们成为中国商业名副其实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剖析一下外商零售企业的“狼性”,从中认识我国零售业与外资企业的差
距。
1、人才为本
与其它行业一样,零售业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在世界居霸主地位的美国,零售业素来重视吸引和招募各行的精英。2000年当GE的CEO杰克.韦尔奇刚一宣布他的继任人选时,落选的动力系统CEO鲍勃.纳戴利就被慧眼独具的Home Depot 董事会重金聘用,接替了20年来一直由合伙创业人伯尼.马库斯和阿瑟.布兰克担任的CEO要职。鲍勃.纳戴利并没有零售业的经验,Home Depot 董事会看中的无疑是举世公认的GE管理经验。纳戴利果然不负众望,上任不久就大刀阔斧地实行了从企业文化到管理体制的改革,业绩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
反观中国,国内商家的战略大计迄今或掌握在由政府任命代表国有股的总经理手中,或由民营企业的创始人所控制。很多人都在谈“人才不是挖来的,而是自己培养出来的”,虽然企业培养人才有着重要性,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临生死存亡的中国零售业根本不可能完全靠自己培养来解决人才危机。在入世后零售业面对列强的生死之战中,人才的危机是最大的危机。
2、科技助阵
当代的零售业早已不再是传统的“整买零卖,贱进贵出”的简单商业行为。它是行业间科学管理和高科技应用的竞争。
众所周知,现代化的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本身就是高科技的体现。消费者的心理、行为、生活习惯以及收入甚至婚姻状况无不成为商家的决策必需,新的系统、软件应运而生。高科技在产品开发、商品策划、销售预测、货源采购和精确定价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已经成为经营者们不可缺少的决策依据。
沃尔玛前CEO David Glass 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沃尔玛是一家科技信息公司”。乍一听,这句话很难理解:沃尔玛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吗?细细品味,Glass 这句话可以说是一语道出了沃尔玛低成本、高效益的真谛。
3、规模求生
过去的20多年里,零售业唯一不变的恰恰是其动荡多变的兼并和收购。细览世界零售200强名录,无一不是以连锁店独霸一方,最小的一家销售额也有20多亿美元。要想在中国这个偌大的市场做出点儿名堂并与世界高手一争高低,没有连锁、没有规模恐怕连参赛的资格也没有,更不用谈输赢、论高低了。
4、特色制胜
谈到经营特色,国内商家的注意力尚停留在产品特色上。可是好的产品厂家希望扩大销售渠道和市场占有额,根本不理会商家希望独家经营的希望。商家自有品牌则因为真正有规模的连锁尚未形成,所以无论从理论探讨还是实践摸索均在雏形中,很难担当产品特色这一重任。美国零售业对“经营特色”的理解范围要广得多,主要是强调商店在经营风格上的与众不同。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沃尔玛、Target和凯玛特。乍一看,三家同属折扣连锁店类型,非常雷同。然而沃尔玛以其“天天低价”早就形成了自己物有所值的风格,其对手都知道与沃尔玛打价格战无异于以卵投石;Target 通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众多很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品牌,逐步形成了自己领导时尚潮流的地位;夹在其中的凯玛特因为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经营特色,厄运不断,最后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三、中国零售业与外资企业的主要差距
我国零售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差距也不断显现出来。国内有专家认为,我国零售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50年左右。即我国当前零售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营销方式及服务水平等方面只相当于发达国家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水平。
1、企业经营的差距。近几年,我国零售企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在17%左右,而平均纯利水平不到2%(我国500强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1.47%,前100强的平均利润率也仅为
2.56);而国外大型跨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一般都在10%左右,但纯利却有3.4%(例如沃尔玛2000年的纯利水平在3.26%左右)。国外零售企业尽管人工成本较高,但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却使其成本远远低于我国。同时,国内零售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配送中心和信息系统,有很多连锁企业不注重建立配送中心,商品进货成本高,流转不畅,资金周转困难,看似连锁,实际上仍是单体点分散经营的方式,违反了连锁经营的基本原则,其结果必然是经济效益差。据统计,目前连锁业的统一采购、集中配送率远未达到规定标准,多数企业的集中配送仅达到30%。配送的不规范将使规模效益很难发挥出来。
2、规模上的差距。虽然近几年我国商业零售业连锁经营
飞速发展,但毕竟起步较晚,无法与国际大企业相比。以连锁经营发展最快的美国来说,其连锁经营已占全国零售额的8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重仅为25%左右。如被美国《财富》杂志列为全球500强企业的第4位,且是当今世界零售业巨子的美国沃尔玛公司,2000年的销售额达到31392亿美元,并在全球拥有近4000家连锁店。而我国零售业存在规模偏小,网点布局不合理,市场定位趋同化等缺陷。以我国目前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上海联华超市有限公司为例,其经营规模仅仅属于区域连锁,还谈不上全国连锁,更达不到世界连锁了。以这样的经营规模与外资零售业进行竞争,往往是力不从心,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3、信息化程度的差距。我国零售业每年花在员工教育训练和开会,用于信息沟通上的费用高达3亿日元左右。在沃尔玛,企业拥有全美国最大的卫星通讯系统,全球的几千家门店的商品通过全球网络可在1小时之内全部盘店。有近1900多名信息工作人员,管理着企业庞大的信息流,一个信息工作人员通过对信息的应用和处理,管理着相当于一亿多美金的生意。
此外,我国零售业在业态结构、营销方式、跨国经营以及对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也有较大的差距。并且我国国有零售企业有着较重的历史负担,在制度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的零售企业相比,能力也明显不足。
四、中国零售业发展的营销对策
要弥补我国零售业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简单地依靠封闭起来自我发展是不可能的。要实现我国商业和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扩大零售业对外开放是一个必然选择。当然,由于我国零售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所以坚持零售业对外开放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全面放开或放弃管理,为了减少零售业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冲击,加强应对,趋利避害,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连锁经营集团化、多元化
连锁经营最早诞生于美国,第一家连锁店“大西洋及太平洋茶叶公司”1859年在美国纽约正式开业。距今已有146年历史,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与百货公司,超级市场并驾齐驱而成为三种主要的零售企业组织形式。世界经济联合会预测,21世纪将是连锁经营的世纪,一方面连锁企业的扩张成功率比较高,另一方面连锁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业态形式。传统企业的扩张要冒很大风险,新建企业成功率仅为20%,而以连锁经营方式新建的企业成功率可在95%以上。连锁经营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基础,是制定零售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商业制度的创新。根据2003年《中国零售白皮书》的数据,中国连锁零售业平均增长速度在50%以上。未来5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的中国公司将首先出现在连锁零售领域。目前中国连锁商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业
务空前扩大,业态更加完善、规模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销量直线上升。
2、大力发展特许经营——21世纪商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特许经营作为一种现代营销形式,起源于美国。自产生以来,即以独特的经营机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如美国1997年的零售总额为23000多亿美元,其中特许经营的销售额达8000亿美元,约占零售总额的35%。随着全球经营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加强,特许经营己呈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通过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公司可以在较少投资和不冒风险的情况下增加外国市场的供货量,进而控制经营方式和产品,并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像肯德基、麦当劳快餐,柯达洗像店,富士法扩充店等,他们在我国的经营都是采用特许经营方式。
3、利用本土优势,积极发展二三级城市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0%,市场潜力巨大。2004年上半年,已进军中国的外资零售业扩张步伐骤然加热,扩张路线图也消然发生了变化,在抢占大城市的同时,经营成本低、市场空间大的二三级城市也成为他们新一轮的扩张目标。如家乐福,易初莲花等外企都在山东、安徽、福建、四川、湖南等二级城市加紧选点布置。二三级市场消费行为差异极大,完全不同于一线城市。所以,国内零售商要积极利用本土优势,认真做好二三线城市的市场调查研究,了解当地消费者需求,进而捕捉他们的消费行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4、发展电子商务——为零售业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交易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的兴起,更是将零售业推到了一个新阶段。顺应技术发展潮流,实施电子商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业界共识。在80年代初,沃尔玛就与休斯顿公司合作,投资7亿美元建立起全美最大的私人卫星通讯系统。该系统包括客户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财务管理,商品计划和价格管理,库存管理,商品管理和员工管理几个部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与任何一家分店,配送中心联系,在1-2分钟内就可以准确掌握这一天的商品、销售、库存、订货、配送、财务以及员工等方面的情况。借此先进的通讯系统,提高了整个企业的配送体系、信息化水平和对整个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更是相距甚远;同时,还存在着诸如硬、软件的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配套服务的不到位等问题。但可以断言,未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加速普及,必将从根本上改变零售的方式和业态,传统的零售业态必将全面应用电子商务这一技术手段,从而为零售业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5、创建品牌资产,树立企业形象
品牌资产被定义为可以为某个产品或服务增加或减少价值的一系列品牌资源和可靠性特点——如名称、标志、产品、服务等。这些品牌资产包
括品牌的忠诚度、品牌知名度、品质认定及其品牌联想。品牌是一个公司的财务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财富》杂志进行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20年前,有形资产占到一个公司市值的95%,无形资产占到5%;但是,在2001年这个比例发生了逆转,一个公司的有形资产占到28%,而无形资产却占到了72%。可见品牌的价值比重越来越大,但也应看到各个行业的品牌作用是不同的。比如香水,品牌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夏奈儿”这个牌子取掉,那么它除了是有香味的水以外就一钱不值了,所以香水瓶上面的商标实际上是产品的整个价值。沃尔玛百货进军国际市场取得成功,并非偶然或乱枪打鸟,或是将美国经营模式原封不动塞进新的市场,而是有计划地调整、适应当地需求,完全站在顾客和环境的角度定位自己的行动,小心翼翼地种植“伟大品牌”的种子,有效提升当地顾客对沃尔玛品牌的接受度。因此,国内企业如何强化自己的品牌呢?增加广告费用早已不是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的唯一途径,而打造品牌的技术内涵和管理内涵,提供良好的公众服务,才是零售商们的当务之急。
第三篇:中国零售业调研报告
中国零售业调研报告
一、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1.中国的零售数据经过反复的统计加工而越变越大,几家典型的连锁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约为统计数据的30%,另外的70%基本上是内部批发、加盟销售以及各种类型的重复计算或非同类业态合并计算的结果,这样的统计数据并不精确与真实。
2.中国零售业通常在小规模时都能够集中精力做营销,一旦事业稍具规模,大多会把“抢地盘、占山头”看做第一要务,策略是先跃进再后补。实际上,越是跃进就越没有时间后补,所以,到最后必然无法自控,只能顺着自己发动的机器惯性继续狂热下去,直到能量自耗殆尽。
3.受传统思想影响,中国企业都喜欢置地买房这类保值投资,但这很容易使企业失去商业机会。在经营顺利的时候,一切无碍,一旦经营失利,企业马上面临生死关头。如果零售商因经营不善或遇到突发事件而导致信用危机,无论多大多高多强的“零售大厦”都将在瞬时倒塌,供应商将是零售商的终结者,这就是零售业面临的危机,实际上也是供应链危机。有些零售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发放消费券,预收消费款,零售业因此而成了“亚金融产业”,因此零售业自身也存在“金融危机”。
4.中国很多企业在创业时齐心协力,成功后反而四分五裂。很多中国零售业没有败给竞争对手,而是败给了自己。分裂使企业资源分散、力量变小、能量抵消、事业萎缩,这是中国零售业想回避也避不了的一道“生死坎”。
从投资因素来分析,内资零售在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以后,进入了“由快变慢,调整发展”时期,新开门店减少,关店数量增加,这是导致销售下降的基本原因。由于竞争加剧,顾客分流,很多零售公司的销售增加,大部分来自新开门店,新店开发力度减弱以后,销售额下降是必然的。零售还是需要依靠投资拉动,我国零售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如果不投入就会失去未来市场。而未来的投入与30年前完全不是一个能量级的,光靠自我积累远远不够,所以,未来零售业的发展需要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
从心理因素来分析,金融危机首先影响的是消费者的心理预期,由于对环境与未来的担忧,使消费更为理性与保守。这一点从销售数据下降的业态差异来看就很明显:折扣店销售上升,大卖场与标准超市和便利店相比,销售下降幅度最低,标准超市其次,便利店下降幅度最大。心理
预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很大,心理预期最后影响到实体经济。另外,电视销售、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无店铺销售方式的盛行,培育了一大批“宅男宅女”,由此也派生出新的经济形态——宅经济。
很多人认为内资零售业受困的原因是因为外资零售业的侵入,其实,内资企业相比外资企业目前仍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地盘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二是应变性,国家对外资企业的管制相对较多,内资企业的应变能力与应变条件都应该更好;三是获取资源的途径更广泛。我国零售业过去的发展,一靠胆子大,迅速占领地盘,迅速扩张规模;二靠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压抑了几十年的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这两点虽然也离不开战略的指导,但更多的是机遇性成功,而不是战略性成功。即使有战略,也不是有效的战略管理的成功,而是市场推动型的成功,外力拉动多于内力推动。
二、我国零售业目前存在三大缺陷。
1.店铺老化。尤其是赢利占大部分的“标准超市”的老化程度就更甚。一大一小的两种业态(大卖场与便利店)虽然也存在老化现象,但由于开店较晚,设备设施比“标准超市”稍好。
2.职员老化。店铺内很难看到年轻而有活力的服务人员。有些公司抱怨:新进大学生当年就流失90%,而且这些大学生都不希望长期从事店铺的营运管理工作。那为什么同样的人到外资零售业就会充满服务热情与激情,在内资零售业却总是无精打采。考评导向是关键,有什么样的考评就有什么样的员工。要改变这一现象,关键是要改变内资零售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建立新的员工业绩考评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把对顾客的尊重纳入到考评体系。
3.干部老化。许多成功的零售业都是最近15年内白手起家的,他们也是从不懂零售开始的,靠的是实践与经验的积累。但这些经验是在特定的、机遇性成功的背景下积累起来的,很多规则已经不合时宜。在新技术、电子流通、虚拟经济、宅经济等一系列新环境下,如何才能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这些由外行转变而来的内行,又回归到了“外行”,于是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甚至“外行领导外行”的新格局。有些从外资零售业流入内资零售业的专业干部,若干年以后想离开内资企业回到外资企业,发现自己已经落伍,当然也就无法回归,这就是干部的老化与退化,这些现象将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1)规模化经营
目前,中国零售业的规模与发达国家零售业存在一定差距,而零售行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运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施规模化经营。
(2)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
大型综合超市、以食品为主的超市、专业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折扣店、无店铺销售等将悄然兴起。
(3)外资份额继续扩大
2004年消费品零售市场总量稳定增长,全年的零售总额达到53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2%。城乡间和区域间的结构差距继续扩大。2004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5573亿元,增长14.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377亿元,增长10.7%。
在解决这些问题后零售业将迅速发展,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中比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三、中国内资零售业的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
从绝对值看,目前内资连锁企业在数量上和市场份额上仍占主导地位。表1中,2003年排名前30位连锁企业中,外资连锁企业共4家,合计销售额为296.1亿元,占内资连锁企业销售总额的13.4%,店铺数为119家,占内地连锁企业门店总数的1.4%。因此,从绝对值看,目前内资连锁企业在数量上和市场份额上仍占主导地位。
中国内资零售业已初具规模,且成长迅速。2003年位居中国第一的上海百联集团销售额是485.2亿元,远远大于2003年中外连锁企业前30位的外资连锁企业(共4家)销售额合计296.1亿元。
表1中,内资连锁企业的销售额增幅和门店数增幅达到32.8%和39.5%,分别超过外资连锁企业19.4%和24.0%,说明国内有实力的连锁企业正在积极扩张“备战”,以和洋巨头抗衡。
内资零售业具有良好的商业网点。良好的商业网点是零售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一般具有排他性和有限性的特点。尽管外资零售业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已占据了一些重要网点,但是其门店总数仅占内地连锁企业门店总数的1.4%,绝大多数的商业网点仍然在内资零售业手中。劣势(Weakness)
资金匮乏导致规模劣势。如表1“平均单店销售额”所示,外资连锁企业单店销售额将近是内资连锁企业的10倍,这说明外资连锁企业在资金上比内资连锁企业占绝对优势。从表2也可以看出,2002年,内资零售业平均每个企业资产仅为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27.8%、20.9%,同样说明了内资零售业的规模劣势。
偏低的利润率约束企业扩张能力,加重财务风险。内资企业5.1%的利润率也偏低,不足以支撑其做大规模的投资需要,或者说,如果内资企业要获得规模经营,就必须增加融资渠道,这也就意味着内资企业总负债/总资产比例将会上升。港澳台资企业虽然利润率最高(6.2%),但它的高利润率却是与高负债率(78.2%)相关联的,这一点值得警惕。外资企业利润率最低(2.4%)。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恰恰反映了跨国商业巨头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后盾进行着战略性经营,采取预亏损战略和扩张型经营战略的结果。
经营模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仍然滞后。在零售业态方面,近5年来,“连锁超市”这种新兴业态模式在我国年均增长率超过40%,但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还是百货商店等传统的业态模式。这说明了国内零售业的信息化水平虽有较大发展,但是从整体上说,我国连锁企业很缺乏对供应商、终端客户的前后向整合能力,缺乏高效精简的物流配送系统。机会(Opportunity)
绝大多数进入中国的跨国零售业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2003年6月,美林公司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除了家乐福有赢利外,几乎所有的在华外国零售业都处于亏损状态。趁着跨国零售巨头在中国的根基未稳,内资零售业应该抓紧时间,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外资零售业的“超国民待遇”即将结束。为了给内资零售业创造一个与外资零售业同等待遇的政策环境,国家有关部门正积极筹划相关法律法规。2004年2月,商务部向国务院上报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管理办法》。宪法的修改将鼓励更多民营资本进入零售业。不久前第四次宪法修改,明确提出保护私有财产,这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扫清了法律障碍和体制障碍,势必鼓励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零售业。
威胁(Threat)
外资零售业将不再受股权、数量、地域限制。2004年12月11日起,外资零售业不再受股权、数量、地域限制,投资比例可以进一步扩大,可以进入农村市场。
外资可能大规模兼并、收购内资零售业。外资零售业下一阶段最有效的扩张办法将是大规模兼并、收购内资零售业,这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既得的商业网点、节省了解当地消费习惯和进入市场的时间、节约资金、利用当地政府资源等。
正如SWOT分析的结果一样,当前我国内资零售业在总体经营规模、扩
张速度、商业网点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又适逢国家在零售业领域致力于公平公正立法的努力和宪法做出的保护私产的规定,因此,发展前景是乐观的。另一方面,外资零售业拥有内资零售业无法比拟的资金、规模、管理、技术优势,其核心竞争力是卓越的供应链管理水平。现今,我国内资零售业已经开始创新,也在积极采用新技术,更新经营理念,提升管理水平。
今后,在与跨国零售业的碰撞中,内资零售业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第四篇:中国零售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中国零售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与国际通行的标准业态差距明显
我国的零售业态参差不齐。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过高的运营成本归因于两个方面,外部是因为我国物流费用偏高;内部因素则缘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
(三)管理水平与国际零售业的差距较大
1、我国商业企业的管理还主要依靠传统管理方式和方法。零售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普遍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而且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原始创新。
2、在营销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购物折价,礼物赠送等促销方式。而不是以树立品牌、服务、信誉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等系统的营销战略为主导。缺乏市场细分,在商品组合、服务标准、价格、促销和店面布置等方面,采用标准化管理不足。
3、缺乏高科技的支持,主要是信息化程度低。企业管理没有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国外的商业企业以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以网络为辅助的自动化管理,这与传统的零售业运作方式截然不同。
4、我国零售业企业由于定位不明确,导致对目标顾客的需求状况难以准确把握,也难以确认真正的行业竞争对手,因此难以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难以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竞争优势。
(四)外商的挑战
在中国零售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外商的严重挑战。这些外资零售企业以其超前的经营理念,极大的规模,价廉物美的商品,规范周到的服务,特殊的营销手段,向中国零售业发起了强大的冲击。
第五篇: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思路
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思路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作用,国家经济危机往往都会通过零售商业的销售危机表现出来;同时,其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逐渐发展成为供应链的主导,成为国民经济中引导生产和消费的先导型行业。所以,现代零售商业已进化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零售业的兴旺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持续景气的必要条件。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零售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到现代的不断发展过程。零售业是全国最先开始市场化、最先实现市场化的产业。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对外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零售业变革越来越深刻。相较于发达国家成熟经济体我国零售业发展尚不成熟,所以以超级市场和连锁经营为标志的第二、第三次零售变革和以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第四次零售变革在中国同时进行着,同时,由于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跨国零售集团的进入使零售业竞争格局发生着巨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和新动向。
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零售行业最新统计报告显示,2011
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达183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2012年~2020年,中国消费需求将在经济增长中居于主导地位。受益于宏观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市化及消费者消费理念转变等因素,预计2012~2020年间,中国零售业将保持8%一10%的平稳增长速度;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20万亿元,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大大提高。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它涵盖着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等领域。电子商务作为新经济时代的热点,正以低成本、高效率、覆盖广、协调性强、透明度高等一系列明显的交易优势席卷经济的各个层面。它变革了现行的商业体系,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也不断改变着人们贸易和消费的方式。
传统零售业应当而且必须与电子商务相结合,这是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推进国内零售业电子商务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通过调查我认为,务实有效地推进零售业的电子商务,需要每一个零售企业正视目前的不足,寻找并利用较好的契机,进行深入思考和踏实行动.具体的思路可以有以下几点:
一、变观念,从切实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入手
要促使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要彻底改变传统零售业和网络不相容的思想,充分思考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对传统零售业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其次,还要改变“电子商务就是建立网站”的简单思想,要切切实实抓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完善的POS系统,EOS订货系统,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等.零售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会流于形式.二、上步伐,重视信息系统的应用
当前中国的企业现代化程度还很低,许多企业都还没有建立真正先进,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体系,计算机管理系统.这已严重地影响了零售业的高速,大规模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迅速加快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应用高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适时采用网络技术,互联网的应用,将会给中国零售企业提供新的机遇.这种新的技术会给我们创造一些跨越传统发展的机会.有了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的解决方案,我国零售企业就要下大力气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从而为企业大规模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三、破“孤岛”,实现信息共享
如前所述,现行一些企业由于信息系统自我封闭,成为“信息孤岛”,他们与供应商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电话线,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进行的.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虽然能实现业务伙伴之间的远
距离交流.但信息的共享困难和人工的介入使整个流程失误多,效率低.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使快速,高效地分享信息成为可能.为上下游供应链的协同提供了基础.但要达到信息的共享和供应链的协同,还要在观念上认识到协同竞争的重要性,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领域的竞争不再是一个店,一个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整个连锁系统,整条供应链的竞争,整条供应链协同作业,达到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反应,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信息的共享是前提.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都是各自为战,主要用于处理企业内部的作业流程问题,较少考虑为上下游的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信息支持.因此,急需零售企业改变观念,利用互联网改善企业采购和销售,结算部门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业务流程和沟通.如沃玛特公司建设的一个与它的全球供应商网络相连接的私有交易网就是要建立它的高效率的供应链.四、快基于信息共享的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
企业要让电子信息技术对经营业务过程进行支持,就应该首先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不能只是让信息系统去满足它现有流程的需要,因为现在沿用的流程是在没有信息系统强大的信息支持下的行为方式,按照这种旧的流程去构造信息系统,就可能让使用者觉得多余或者用处不大,有时还觉得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效率.这也是目前一些中国零售企业在信息系统应用上也投入了
较多的资金精力和时间,但是效果满意的并不多见的主要原因之
一.因此,在采用信息技术之前,必须认真分析,在信息充分共享的基础上业务流程应该如何改变和优化,然后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和实现它.我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及时进行基于信息共享的业务流程重组将使企业的业务水平和运作效率大大提高.五、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企业充分意识到:要增强企业竞争力,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比如采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集中的采购管理,这样必然会提高采购环节的透明度,降低采购成本;利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直接控制的有的收入和费用支出,这必然会降低企业的经营分险,提高经济效益.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切不可等闲视之.六、分利用客户关系管理,提高顾客满意度
传统零售企业要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他们需要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客户,要让他们满意并成为忠实的客户,就必须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客户关系回报最大化,使企业和客户共同得益.客户关系管理在零售业的全面应用,将会对零售企业的决策支持和智能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可以有效分析企业市场活动的回报,挖掘企业产品的市场卖
点,确定企业的主打产品,进一步明确客户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电子商务对中国零售企业来说既紧迫又艰难,但是市场竞争不可阻挡,中国零售企业只能通过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来快速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快速形成.这也是中国在面对WTO之际的一次发展机遇.我相信: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作为电子商务一大支柱的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在势不可挡的经济潮流中,必将百花齐放,竞相争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