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现状与对策
中国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我国零售业在加入WTO以后,通过连锁经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WTO保护期的结束,我国零售业又受到新一轮的考验,连锁经营迈上新的台阶才是我国零售业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零售业 连锁经营 现状 对策
一、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现状
目前国内的零售连锁经营业态呈现出多元业态并存的状况,如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等,连锁零售企业无论是门店数还是规模上都迈上了新台阶。零售连锁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集中度提高
从总体来看,2004年排名的全国前30位的连锁企业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1%,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其中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有4家,超过100亿元的有15家,比2003年末增加6家。从近几年的统计来看,这些排名靠前的企业大部分经营稳定,成为国内连锁经营的龙头。
作为营销专业的学生,迟早是要进入社会工作的,我们学习的专业知识对于我们融入实践工作的要求很高,这就要要求我们要懂得并且善于运用理论知识来进行实际工作,因此,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并学会结合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显得更重要,学校给予了我们实习的机会,让我们通过实习来了解知识与实践的差异,了解自身在实践活动中的不足,通过实习,来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分析目标市场的需求变化,分析目标顾客购买活动的多样化的多样性差异。
先后换了两份工作,都是属于销售行列,也从中懂得很多,第一、二份都在位于民族共和路口的国贸中心商场从事,饰品、皮具。现在从事的是服装行业,从中明白了许多,1、如何提高成交率
2、对于顾客所提出的异议,如何说解使顾客不要犹豫太多,使其尽快做决定3、顾客是上帝,需要迁就,(对的方面)
4、时刻保持微笑的姿态,不管顾客有没有购买欲望都应该向其介绍,为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5、要多揣摩顾客的心思
最记得有一次,在销售当中好不容易说服一个顾客,后果她居然没有买单,让我很生气,说要了又不去买单,气死我了,有一次,我犯错误了,人家顾客订好了的衣服,半个小时都没有回来取,我就卖给其他顾客了,后来那个顾客回来拿衣服,唉,搞得同事还得向其他店调货,对此深感愧疚。
从踏出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明白了这条路是自己选择的,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管受到什么挫折,都要微笑的走下去,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虽然一路过来碰到很多不开心的事,但还是高傲的抬起头继续往前走,同事另类的眼光,不应该妥协,应该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让其对你刮目相看,(虽然没什么成就),做什么事不要轻易放弃,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怎么能让别人相信你,社会跟学校不一样,社会是现实的,残酷的,在学校,同学会迁就你,可是在工作上,同事是不会迁就你的,要把自己变得成熟一点,不要耍脾气,人家会说你幼稚,听从上级的安排,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学校跟社会总是会有个过渡期的,自己要学着尽快去适应,而不是一味的选择逃避,害怕面对。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主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社会主要专注于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适应社会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亲自接触社会参加工作实践,通过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指导课堂学习。实际体会一般公司职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实习在帮助应届毕业生从校园走向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习,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适应期。
第二篇: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广东金融… 来源:流通经济研究所
内容择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热点行业,而且对整个流通0业乃至经济运行方式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从发展角度看,中国零售业的变革只是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外零售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零售业要正视现实,积极应对,制定正确的营销对策,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零售业连锁经营特许经营营销对策零售业态
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零售业,也把我国的零售业推向风口浪尖。根据WTO协议,中国从今年开始对外资全面开放,国外零售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这使我国零售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如何面对现实,探索我国零售企业在成功入世后的发展对策已成为零售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的零售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使零售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行业,而且对整个流通业乃至经济运行方式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变化和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国内零售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90年的8300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5842亿元,这意味着中国的零售市场规模每4年左右就要翻一番,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
2、连锁经营方式成功导入,超级市场、便利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等新的业态形式层出不穷,近几年连锁经营在大中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很快,并受到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普遍认同。2003年底,全国各种形式的连锁公司已达5000多家,经营网点100000多家,连锁企业实现销售逐年提高,2003年增长52%。
3、新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被零售业率先采用,并向整个流通业传播,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引发了国内以流通社会化、现代化和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主要内容的流通革命。
4、零售业作为流通的最终通道对上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和主导化趋势日益明显,2000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已连续三年超过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幅。国内市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经济增长由原来的投资驱动、生产导向逐渐转向消费驱动和市场导向,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作用增强。
从发展角度看,中国零售业的变革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活跃人口(即人均年收入800美元以上居民)数量的增加,国内零售业今后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变化的节奏会进一步加快。椐有关机构预测,随着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额预期增长目标的实现,我国零售业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二、国外零售商的经营优势分析
不管我们愿不愿承认,家乐福、沃尔玛的到来已经大大缩短了中国零售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别,外国零售商们的合法“国民待遇”也将使他们成为中国商业名副其实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剖析一下外商零售企业的“狼性”,从中认识我国零售业与外资企业的差
距。
1、人才为本
与其它行业一样,零售业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在世界居霸主地位的美国,零售业素来重视吸引和招募各行的精英。2000年当GE的CEO杰克.韦尔奇刚一宣布他的继任人选时,落选的动力系统CEO鲍勃.纳戴利就被慧眼独具的Home Depot 董事会重金聘用,接替了20年来一直由合伙创业人伯尼.马库斯和阿瑟.布兰克担任的CEO要职。鲍勃.纳戴利并没有零售业的经验,Home Depot 董事会看中的无疑是举世公认的GE管理经验。纳戴利果然不负众望,上任不久就大刀阔斧地实行了从企业文化到管理体制的改革,业绩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
反观中国,国内商家的战略大计迄今或掌握在由政府任命代表国有股的总经理手中,或由民营企业的创始人所控制。很多人都在谈“人才不是挖来的,而是自己培养出来的”,虽然企业培养人才有着重要性,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临生死存亡的中国零售业根本不可能完全靠自己培养来解决人才危机。在入世后零售业面对列强的生死之战中,人才的危机是最大的危机。
2、科技助阵
当代的零售业早已不再是传统的“整买零卖,贱进贵出”的简单商业行为。它是行业间科学管理和高科技应用的竞争。
众所周知,现代化的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本身就是高科技的体现。消费者的心理、行为、生活习惯以及收入甚至婚姻状况无不成为商家的决策必需,新的系统、软件应运而生。高科技在产品开发、商品策划、销售预测、货源采购和精确定价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已经成为经营者们不可缺少的决策依据。
沃尔玛前CEO David Glass 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沃尔玛是一家科技信息公司”。乍一听,这句话很难理解:沃尔玛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吗?细细品味,Glass 这句话可以说是一语道出了沃尔玛低成本、高效益的真谛。
3、规模求生
过去的20多年里,零售业唯一不变的恰恰是其动荡多变的兼并和收购。细览世界零售200强名录,无一不是以连锁店独霸一方,最小的一家销售额也有20多亿美元。要想在中国这个偌大的市场做出点儿名堂并与世界高手一争高低,没有连锁、没有规模恐怕连参赛的资格也没有,更不用谈输赢、论高低了。
4、特色制胜
谈到经营特色,国内商家的注意力尚停留在产品特色上。可是好的产品厂家希望扩大销售渠道和市场占有额,根本不理会商家希望独家经营的希望。商家自有品牌则因为真正有规模的连锁尚未形成,所以无论从理论探讨还是实践摸索均在雏形中,很难担当产品特色这一重任。美国零售业对“经营特色”的理解范围要广得多,主要是强调商店在经营风格上的与众不同。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沃尔玛、Target和凯玛特。乍一看,三家同属折扣连锁店类型,非常雷同。然而沃尔玛以其“天天低价”早就形成了自己物有所值的风格,其对手都知道与沃尔玛打价格战无异于以卵投石;Target 通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众多很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品牌,逐步形成了自己领导时尚潮流的地位;夹在其中的凯玛特因为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经营特色,厄运不断,最后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三、中国零售业与外资企业的主要差距
我国零售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差距也不断显现出来。国内有专家认为,我国零售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50年左右。即我国当前零售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营销方式及服务水平等方面只相当于发达国家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水平。
1、企业经营的差距。近几年,我国零售企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在17%左右,而平均纯利水平不到2%(我国500强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1.47%,前100强的平均利润率也仅为
2.56);而国外大型跨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一般都在10%左右,但纯利却有3.4%(例如沃尔玛2000年的纯利水平在3.26%左右)。国外零售企业尽管人工成本较高,但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却使其成本远远低于我国。同时,国内零售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配送中心和信息系统,有很多连锁企业不注重建立配送中心,商品进货成本高,流转不畅,资金周转困难,看似连锁,实际上仍是单体点分散经营的方式,违反了连锁经营的基本原则,其结果必然是经济效益差。据统计,目前连锁业的统一采购、集中配送率远未达到规定标准,多数企业的集中配送仅达到30%。配送的不规范将使规模效益很难发挥出来。
2、规模上的差距。虽然近几年我国商业零售业连锁经营
飞速发展,但毕竟起步较晚,无法与国际大企业相比。以连锁经营发展最快的美国来说,其连锁经营已占全国零售额的8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重仅为25%左右。如被美国《财富》杂志列为全球500强企业的第4位,且是当今世界零售业巨子的美国沃尔玛公司,2000年的销售额达到31392亿美元,并在全球拥有近4000家连锁店。而我国零售业存在规模偏小,网点布局不合理,市场定位趋同化等缺陷。以我国目前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上海联华超市有限公司为例,其经营规模仅仅属于区域连锁,还谈不上全国连锁,更达不到世界连锁了。以这样的经营规模与外资零售业进行竞争,往往是力不从心,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3、信息化程度的差距。我国零售业每年花在员工教育训练和开会,用于信息沟通上的费用高达3亿日元左右。在沃尔玛,企业拥有全美国最大的卫星通讯系统,全球的几千家门店的商品通过全球网络可在1小时之内全部盘店。有近1900多名信息工作人员,管理着企业庞大的信息流,一个信息工作人员通过对信息的应用和处理,管理着相当于一亿多美金的生意。
此外,我国零售业在业态结构、营销方式、跨国经营以及对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也有较大的差距。并且我国国有零售企业有着较重的历史负担,在制度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的零售企业相比,能力也明显不足。
四、中国零售业发展的营销对策
要弥补我国零售业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简单地依靠封闭起来自我发展是不可能的。要实现我国商业和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扩大零售业对外开放是一个必然选择。当然,由于我国零售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所以坚持零售业对外开放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全面放开或放弃管理,为了减少零售业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冲击,加强应对,趋利避害,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连锁经营集团化、多元化
连锁经营最早诞生于美国,第一家连锁店“大西洋及太平洋茶叶公司”1859年在美国纽约正式开业。距今已有146年历史,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与百货公司,超级市场并驾齐驱而成为三种主要的零售企业组织形式。世界经济联合会预测,21世纪将是连锁经营的世纪,一方面连锁企业的扩张成功率比较高,另一方面连锁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业态形式。传统企业的扩张要冒很大风险,新建企业成功率仅为20%,而以连锁经营方式新建的企业成功率可在95%以上。连锁经营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基础,是制定零售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商业制度的创新。根据2003年《中国零售白皮书》的数据,中国连锁零售业平均增长速度在50%以上。未来5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的中国公司将首先出现在连锁零售领域。目前中国连锁商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业
务空前扩大,业态更加完善、规模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销量直线上升。
2、大力发展特许经营——21世纪商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特许经营作为一种现代营销形式,起源于美国。自产生以来,即以独特的经营机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如美国1997年的零售总额为23000多亿美元,其中特许经营的销售额达8000亿美元,约占零售总额的35%。随着全球经营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加强,特许经营己呈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通过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公司可以在较少投资和不冒风险的情况下增加外国市场的供货量,进而控制经营方式和产品,并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像肯德基、麦当劳快餐,柯达洗像店,富士法扩充店等,他们在我国的经营都是采用特许经营方式。
3、利用本土优势,积极发展二三级城市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0%,市场潜力巨大。2004年上半年,已进军中国的外资零售业扩张步伐骤然加热,扩张路线图也消然发生了变化,在抢占大城市的同时,经营成本低、市场空间大的二三级城市也成为他们新一轮的扩张目标。如家乐福,易初莲花等外企都在山东、安徽、福建、四川、湖南等二级城市加紧选点布置。二三级市场消费行为差异极大,完全不同于一线城市。所以,国内零售商要积极利用本土优势,认真做好二三线城市的市场调查研究,了解当地消费者需求,进而捕捉他们的消费行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4、发展电子商务——为零售业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交易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的兴起,更是将零售业推到了一个新阶段。顺应技术发展潮流,实施电子商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业界共识。在80年代初,沃尔玛就与休斯顿公司合作,投资7亿美元建立起全美最大的私人卫星通讯系统。该系统包括客户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财务管理,商品计划和价格管理,库存管理,商品管理和员工管理几个部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与任何一家分店,配送中心联系,在1-2分钟内就可以准确掌握这一天的商品、销售、库存、订货、配送、财务以及员工等方面的情况。借此先进的通讯系统,提高了整个企业的配送体系、信息化水平和对整个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更是相距甚远;同时,还存在着诸如硬、软件的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配套服务的不到位等问题。但可以断言,未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加速普及,必将从根本上改变零售的方式和业态,传统的零售业态必将全面应用电子商务这一技术手段,从而为零售业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5、创建品牌资产,树立企业形象
品牌资产被定义为可以为某个产品或服务增加或减少价值的一系列品牌资源和可靠性特点——如名称、标志、产品、服务等。这些品牌资产包
括品牌的忠诚度、品牌知名度、品质认定及其品牌联想。品牌是一个公司的财务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财富》杂志进行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20年前,有形资产占到一个公司市值的95%,无形资产占到5%;但是,在2001年这个比例发生了逆转,一个公司的有形资产占到28%,而无形资产却占到了72%。可见品牌的价值比重越来越大,但也应看到各个行业的品牌作用是不同的。比如香水,品牌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夏奈儿”这个牌子取掉,那么它除了是有香味的水以外就一钱不值了,所以香水瓶上面的商标实际上是产品的整个价值。沃尔玛百货进军国际市场取得成功,并非偶然或乱枪打鸟,或是将美国经营模式原封不动塞进新的市场,而是有计划地调整、适应当地需求,完全站在顾客和环境的角度定位自己的行动,小心翼翼地种植“伟大品牌”的种子,有效提升当地顾客对沃尔玛品牌的接受度。因此,国内企业如何强化自己的品牌呢?增加广告费用早已不是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的唯一途径,而打造品牌的技术内涵和管理内涵,提供良好的公众服务,才是零售商们的当务之急。
第三篇:中国零售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中国零售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与国际通行的标准业态差距明显
我国的零售业态参差不齐。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过高的运营成本归因于两个方面,外部是因为我国物流费用偏高;内部因素则缘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
(三)管理水平与国际零售业的差距较大
1、我国商业企业的管理还主要依靠传统管理方式和方法。零售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普遍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而且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原始创新。
2、在营销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购物折价,礼物赠送等促销方式。而不是以树立品牌、服务、信誉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等系统的营销战略为主导。缺乏市场细分,在商品组合、服务标准、价格、促销和店面布置等方面,采用标准化管理不足。
3、缺乏高科技的支持,主要是信息化程度低。企业管理没有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国外的商业企业以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以网络为辅助的自动化管理,这与传统的零售业运作方式截然不同。
4、我国零售业企业由于定位不明确,导致对目标顾客的需求状况难以准确把握,也难以确认真正的行业竞争对手,因此难以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难以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竞争优势。
(四)外商的挑战
在中国零售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外商的严重挑战。这些外资零售企业以其超前的经营理念,极大的规模,价廉物美的商品,规范周到的服务,特殊的营销手段,向中国零售业发起了强大的冲击。
第四篇:太仓连锁经营业态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太仓连锁经营业态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宣春霞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摘 要:连锁经营作为现代商业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在国际上方兴未艾,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健康、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对太仓市连锁经营业态的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希望此研究成果能对太仓市商业连锁经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词:连锁经营;业态结构;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1.7文献标识码:A
连锁经营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商品流通组织形式,通过连锁经营,实现流通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统一化,可以极大地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连锁经营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商业的营销方式和组织结构,已成为当今世界零售业、饮食服务业重要的经营形式,因而连锁经营被称为“现代流通革命”。发展连锁商业也是我国流通领域带有方向性的重大改革,是建立现代流通的客观需求,是商业集约型发展的重要形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连锁经营传入我国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流通领域中的主要业态和最具活力的经营方式,在我国零售业、餐饮业等服务行业中普遍应用。连锁经营主要通过对若干零售企业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规范化经营,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流通方式,主要有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等类型。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等是连锁经营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太仓市连锁经营发展十分迅猛,目前连锁范围已经涵盖商贸、餐饮、医药、烟草、成品油、农资等50余种。在新国家标准《零售业态分类》(GB/T 18106-2004)中规定的17种业态,本市已拥有绝大部分业态种类,包括百货店、大型超市、购物中心、家居建材商店、仓储式会员店、专业店、专卖店等,基本形成了以百货店、大型超市、连锁超市、专业店为主体,专卖店、便利店等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多形式业态体系。连锁商业的发展,为我市商业的业态增添了新的色彩,促进了我市商业的国际化、现代化,形成了新的增长点,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一、目前太仓连锁经营业态发展的基本状况
1.连锁商业发展方兴未艾
据不完全统计,太仓市已有连锁商业企业10多家,有各类连锁商业店铺860多个,营业面积逾10多万平方米,年销售达20多亿元。2006年,全市零售总额达55.5亿元。
2.企业规模扩张速度加快
连锁龙头企业通过加盟联合和资产运作迅速扩大规模,目前联华(仓建超市)的门店数已达到36家规模,可的便利18家,家家农资162家,华联超市32家,经营区域也已分布于我市各大乡镇,企业发展已进入良性循环。佩佩文具跟世界五百强史泰博牵手后,目前也呈现出迅速扩张之势,现有门店8家。
3.规范化水平日益提高
太仓的连锁经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管理的规范水平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本土成长起来的连锁企业管理日益规范;另一方面,外地连锁品牌进
驻太仓后,绝大大多数的连锁经营门店都做到了总部统一采购订货、统一配送商品、统一经营决策、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广告促销。总部功能不断完善和加强,与门店的分工逐步明确化、专业化,管理手段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电子计算机,POS机,通讯设备普遍运用于连锁经营公司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运转中,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
4.连锁经营业态门类齐全
在我市主要有五类:
(1)超级市场:超级市场以品种齐全,价格低廉,自助服务为特色,主要经营杂货和食品两大类商品,如肉类、蔬菜、水果、奶制品、糖酒类,经营商品以食品为主,超级市场作为综合食品店,在货量丰富、品种齐全、相对稳定的价格和重视质量等方面,由于把握了顾客的消费心理,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目前,太仓较大的连锁超市公司有时代超市、大润发等。此外,随着超级市场的发展,各种类型不断涌现,沃尔玛、南洋广场购特中心等仓储式、会员制、大型综合超级市场即将开展。
(2)便利店(超市):便利店的出现弥补了其他类型商店存在不便。如:营业时间延长,长于超级市场和其他零售店,为追求新的时间带来的方便;选址比超级市场更接近居民住宅区,弥补了空隙,增加了服务网点;在商品品种上,把重点放到超级市场不重视的商品,或者在同种商品中与超级市场不发生竞争的商品上;为特定对象服务,创建自己的服务特色,弥补了市场空隙。目前太仓这样的便利店主要有“仓建(联华)超市”、“可的便利”等。
(3)餐饮连锁:目前太仓餐饮连锁化的发展初步呈现中西式快餐竞争的新格局。全市比较著名的快餐连锁公司有近10家,中式快餐有“永和”、“大娘水饺”等;西式快餐有肯德鸡等,发展速度较块,生意红火。
(4)专卖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太仓市场消费品的产量、花色、品种、规格日益增多,专门经营某一行业商品或某一品种商品的专业连锁店也相应取得迅速发展,行业覆盖面迅速扩大。目前,全市已有食品、服装、针织内衣、衬衫、羊毛衫、家电等各种专卖连锁店200多家,近60个系列等。
(5)其他:目前,太仓的连锁经营正逐步向生活服务业连锁店发展,如洗染、彩扩、修理、家庭服务、搬家、家庭装饰等,进一步促进了连锁业向范围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提高了居民家务劳动社会化和居民生活服务质量。
二、太仓市连锁经营业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影响,发展环境尚不宽松。受到的制约主要有三:一是政策环境尚待改善,譬如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条块分割、城乡分割、行业垄断等现象在一定程度存在,亟需得到政策的调控;二是现行税务体制导致连锁经营成本上升过快,绝大多数连锁企业只能把理应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店铺,在各地注册成一个个独立的企业法人。这种做法不仅使得连锁企业不能在众多的新老店铺、经营效益好与差的店铺之间统算盈亏,实际上增加了企业税负,而且每个店铺都是纳税单位,要增设财务人员,进行年检等例行检查,增加了管理环节和管理成本。三是市场监管问题。目前现行的一些市场监管办法,不适应连锁经营这种新的经营形式。如有些地方几级技术监督、卫生部门都要对商品进行抽检,总部和配送中心检查后,还要检查店铺的商品,这对于统一进货的连锁商店来说显然没有必要。影响了连锁企业扩大经营的积极性。
2.观念落后,规范化水平不高。部分经营者连锁意识比较落后,还属于粗放型经营方式,只顾扩张,不计成本。连锁经营层次不高,多数是加盟店,直营店比例低,只实行标识、配送、管理三统一,而最为关键的核算统一不包括在内。这样,总店只起到批发店的作用。部分连锁店成立的基础不过是若干店铺使用同一名称,而实际运作中连集中供货的条件都不具备,特别是从旧体制中转型而建立连锁经营形式的企业,由于在利益方面的冲突,难以实现真正的连锁。店铺过分强调自己的“自主权”,不愿按照总部的规范行事,总部缺乏对市场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提不出符合市场实际的经营决策和营销方案。这样,不但难以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商品以实现批量大、价格低的连锁优势,更谈不上规范化经营。
3.资金短缺,规模化水平不高。规模问题是制约太仓连锁商业进一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是分店数目不多、分店规模不大,最大的仓建(联华)超市门店数也只有36个,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难以充分体现;二是连锁门店的经营面积比较小。太仓超市平均每个门店面积200平方米左右,由于经营面积的不足导致了太仓超市经营品种少且结构不尽合理,许多超市缺乏体现“一次性购足”特征的主力商品。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投资大而资金有限。根据一般经验,开设一家500平方米的超市一般需投资250万元,装修费、设备费、商品资金的比例分别是20%、32%、48%左右。要达到盈利的规模数开设15家超市,需要资金3750万,而连锁经营的高成本和低盈利的特征,使得我市的连锁商业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也就处于竞争劣势。
4.技术落后,现代配送中心发展不快。国外成功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已经形成采购、库存、分货、加工、集配、运输、送货等一系列标准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对降低商品进货成本,降低物流费用,有效地控制质量,减少分店库存,提高经营效率,起到良好的作用。从太仓已建立起来的连锁商业的配送中心来看,无论技术还上设施都比较缺乏,使得转建过来的配送中心实质上等于原来的仓库,功能也仅限于原来仓库的储存、保管上,配送中心必备的分拣设备都没有,根本无法实现配送,统一配送率不高,配送规模较小,配送手段落后,时效性低。这已成为制约连锁企业发展的障碍。
5.信息封闭,连锁商业经营人才不多。现代连锁商业科技含量高,管理难度大,人才缺乏的问题成为影响我市连锁商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相当多的经营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学校教育,有的虽然经过短期的上岗培训,但远远适应不了经营上管理上的需要。另外,连锁经营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其经营管理较传统商业具有范围广、难度大、要求严、技术含量高的特征,这就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市连锁经营可以说还只是刚刚起步,相应的管理人才比较缺乏,职工素质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连锁经营业态的发展。
三、太仓市连锁经营业态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不断提高我市流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引导消费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应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连锁经营的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1.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连锁经营发展对我市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全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发展连锁经营,通过规模化采购和网络化销售连接大批生产者和千家万户的消费者,可以有效衔接产需,是发展大流通、带动大生产的重要措施;其次,发展连锁经营,有利于优化流通业态结构,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方便快捷的服务,引导促进消费,培育保护内需,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三,发展连锁经营有利于提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经营行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净化市场环境,防止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强化税收征管,是整顿和规范我们市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治本之策;第四,目前我国已取消对外资参与佣金代理、批发、零售在地域、股权、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取消对外资参与特许经营的限制。发展本地连锁经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新形势下我市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举措。
2.进一步出台政策,改善促进连锁经营的外部环境。市政府要尽快出台促进我市连锁经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做好组织协调,并结合实际制定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把有关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一要强化规划,推动连锁店合理布局,应根据居民区、消费水平情况规划该居民区的商业网点,使商业网点在布局、规模、配套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以便适应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和适应居住区生活环境改善的要求。二要简化手续,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机制。工商、卫生、环保、质检、消防等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连锁经营企业设立全资或控股的配送中心和门店,可持总部出具的文件,直接到所设机构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注册,免予办理工商登记核转手续。对连锁经营企业要求设立非企业法人门店和配送中心的,有关部门要予以支持,不得设置障碍。三要统一纳税,促进连锁经营企业跨区域发展。对市(地)、县内跨区域经营的直营连锁企业,经市(地)、县税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可由总部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在市(地)、县内统一申报缴纳增值税,使连锁企业门店所在地的财政利益在纳税地点变化后不受影响。四要减少检查,严格收费管理。工商、环保、质检、城管、物价等部门要依法行政,加强协调,推行多部门组织的联合检查,减少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多头和重复检查,严禁向连锁经营企业乱摊派、乱收费。
3.进一步加强扶持,积极培育一批本土型的大型连锁集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连锁经营企业公司制改革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突出经营主业,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我市仓建超市、家家农资、史泰博—佩佩等连锁经营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资本为纽带,建立母子公司体制的直营连锁网络,或通过商品、品牌、商号、配送、管理技术等联结方式发展特许经营网络,尽快实现连锁经营规模化。要鼓励相同业态或经营内容相近的连锁经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对资产质量好、经营机制规范、成长性强的连锁经营企业,要鼓励其上市,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培育出我市自己的连锁企业集团。
4.进一步加强引导,使连锁经营迅速占领我市农村市场。以推动连锁经营业的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我市农村地区广大农民也有了可喜的变化,农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趋势为中小城镇连锁经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相对较低的资金投入和风险也降低了连锁经营的成本。再加上近几年外资连锁企业和国内大中型连锁企业进入三四线城市的不算多,也客观上为我市的乡镇及农村地区连锁经营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缓和的竞争环境。
5.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连锁经营企业规范化水平。连锁企业要实现规模效益,既要以一定的规模为基础,又要靠规范的管理来保障。因此,连锁经营要强化管理,全面提高连锁企业的规范化水平。要按照连锁经营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建立连锁经营企业规范的作业标准和管理手册,逐步实现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和统一配送,提高统一采购的比例,提高商品的适销率和周转速度。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连锁经营企业时点销售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推广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技术,加快连锁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广品类管理、电子标牌、防损防盗等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抓紧培养熟悉现代流通规则、方式、管理及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积极开展连锁经营从业人员培训。
6.进一步加强培训,加快连锁经营人才培养。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素质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连锁经营由于其组织形式上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的连锁经营专业知识要求很高。因此,加强连锁经营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培训连锁店专业人才的方法,可采取国外和国内相结合的培训方法,以国内培训为主,还可以借助社会力量,搞国际合作,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研讨会,普及连锁经营知识,培养经营人才。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成立连锁经营协会,并在政府的支持下为连锁经营的投资者搭建一个与外界互相交流的平台,不断更新经营者的连锁经营观念;二是有条件的企业内部成立培训机构聘请区外或其他连锁企业有丰富经验的经营管理者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或组织连锁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到外面优秀的连锁大企业实地考察学习,也可引进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三是利用各种传播媒体,普及连锁知识,通过培训一大批懂连锁经营的专业人才,这样才能保证连锁经营发展的成功。
7.进一步统筹规划,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连锁经营的生命是商品配送,连锁店的成功基于商品配送的合理化。规模大实力较强的连锁企业可以自筹资金,建设企业自己的配送中心。此外,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配送中心的做法,发展社会化配送,这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国家广泛使用的一种。一方面可减少企业的物流设施投资,使物流设施布局合理化;另一方面可达到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实现商品质量管理的制度化,提高商品流通效率,调整价格波动,稳定市场供应。因此,建议政府在支持连锁商业过程当中,应重点支持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和实现现代化配送所需要的系统化设施的引进,使其成为合理化商品配送的主力军,促使我市连锁商业效益不断增长。
参考文献:
[1]李敬银,邱艾超.山东省连锁零售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探析[J].价值工程,2006(3):24-26.[2]张国康,张璐.商业连锁经营物流控制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4):61-63.[3]李敏.连锁商业经营问题和特点[J].中国统计,2004(8):32-33.[4]张艳润.我国发展连锁经营战略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17-18.Chain-store Operation in Taicang and their Counter
easures
XUAN Chun-xia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cang 215411, China)
Abstract: As a new mode of business operation, Chain-store operation is just starting to expand in the world today.And also, being a new source of economic growth, it is developing rapidly, healthily and continuously in China.Based on a close investig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chain stores in Taicang and then offers corresponding counter measures.It is hoped that the findings will be helpful in promo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ain-store operations in Taicang.Key words: chain store;form structure;counter measure.作者简介:宣春霞(1978-),女,河南南阳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第五篇: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十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中小企业为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十五”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从原有的国有、集体一统天下演化成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快速发展局面。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到2005年底,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登记企业805.7万户,包括:国有集体等内资企业350万户,外商投资企业26万户,私营企业430万户。此外,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登记个体工商户2463.9万户。个体私营企业在数量上构成了我国各类市场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成倍高于全国经济增速,非公经济投资已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50%。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以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为例。由于统计口径变化1,“十五”期间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概况应分为前两年和后3年。2002年全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企业单位数为172805户,与2000年154902户相比增长了11.22%;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59%(详见表1)。
表12002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工企业主要指标比“九五”末
增长
资源来源: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相关年份,增长率据其计算。
“十五”后3年我国中小工业企业继续稳健高速发展。就企业数量而言,呈现出“马鞍型”发展态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3年全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企业数量为19.42万户,2004年为27.33万户,2005年为26.38万户。但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多数还是直线上升的,这说明企业平均规模有所扩大,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详见表2)。
表2“十五”后3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有国中小工企业主要指标一览
表
资源来源:1.2003年数据来自《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工交司;2.2004年数据转摘自《2005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信息快报》之八;3.2005年数据摘自《中国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信息快报》,2005年12月,国家统计局工交司。
二、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1.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来看,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着三大矛盾:第一是宏观管理不协调的矛盾;第二是地区之间的“外部性”矛盾;第三是企业微观管理和技术基础与市场激烈竞争需要提高素质的矛盾。
从第一个方面看,中国长期存在的中小企业宏观管理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强化的表现就是不同的管理部门的存在和权力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就载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的中小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3现在的问题是,县以上和省以下地方各级政府主管中小企业的部门正在逐步统一,逐步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局(厅),而中央单位“多龙治水”的局面依然存在。这种局面不利于统一规划中小企业长远发展,不利于统筹使用相关资源,促进中小企业更快发展。
就第二方面矛盾而言,所谓“外部性”是指落后国家或地区资源不合理地被发达国家或地区使用所造成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人力资源由落后国家或地区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动所造成的“边缘化”现象。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到东部打工,客观上解决了一部分农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是由此所形成的“外部性”问题也很严重。一方面这些劳动力的成长费用都出自中西部,而东部地区没有负担费用,却能够使用,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也都记在东部的帐上;另一方面这些人即使在东部打工多年也还算外地人,临时的,得不到培训与提高,连子女上学都得不到安排,长此以往遗留问题不能解决,后患无穷。
关于第三方面。中国中小企业微观管理和技术基础低下,只能以低成本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种状况应采取措施尽快扭转,否则企业竞争能力难以很快提高,将弱化发展后劲,极大地影响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2.加速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为了更快地促进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针对以上3大矛盾,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议成立国务院直属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国家级的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有的国家国会有中小企业委员会。而像中国这样急需要发展中小企业的国家,却没有国家级的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如果及时设立这样一个部门,对中小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将产生有利影响。
第二,要在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促进中西部经济更快发展的同时,安排好长期在东部打工者群体。特别是长期在东部务工经商的群体,要安排好对他们的培训,以提高文化知识技术水平。要妥善安排好他们的子女入学问题。有突出贡献的要在职称评定、受奖等方面一视同仁。同时要解决好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要使他们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
第三,国家应采取经济政策手段促进企业微观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譬如,建立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基金,实行税前还贷,资助引进先进设备等。为了快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可以鼓励企业开展经营管理战略咨询,凡这样做了的各级政府机构可以视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还可以组织退休工程师、老教授等担任志愿者,无偿地为中小企业提高经营水平服务等。
第四,从实际出发,对东中西部实行分类指导。根据中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应针对各自发展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促进发展措施。总的来说,东部的重点措施应放在结构调整上,中西部应优化环境。东部结构调整重点应包括:一是产业结构升级,促进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市场结构调整,重点开发国际市场;三是组织结构调整,要在继续发展产业集群的同时,大力开展专业化协作;四是技术结构调整,改造生产技术设备,采用新工艺,创造专利知识产权;五是产品结构调整,开发新产品,创造知名品牌;六是资本结构调整,改革家族和国有独资企业资本结构,发展股份制企业。中西部优化环境的重点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特别是要杜绝乱收费;二是降低进入门槛,使千家万户都有条件创办企业,特别要鼓励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季节性的生产、传统手工制作型生产等都可以开展,形成铺天盖地、遍地开花的局面,不设任何限制,能办什么企业就办什么企业,微型企业可以不登记,也可以不收税费,待发展到一定规模再办理。
第五,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各级政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都应当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应实事求是,科学可行。特别是规划中的措施,要从实际出发,能办
什么事就规划什么事,规划了的事就一定去做;规划措施要具体可行,避免一般性号召。在这方面要利用社会服务系统,规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措施,都可以委托咨询机构做。
第六,大力培养人才。人才缺乏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要下大力气培养人才。就人才成长而言,实践的锻炼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教育更是不可缺少的。根据国际上中小企业比较发达国家的经验,要将从事中小企业创业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纳入到普通教育,开办与中小企业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日本、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还专门设立中小企业学院;大量开办中等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学校,培养高级技术操作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与此同时十分重视业余培训,很多国家和地区成立中央一级的政府辅导委员会,由财政出资开展中小企业各种人才的业余培训。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开始有所动作,但力度不大,蜻蜓点水对更快地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作用不大。人才资源丰富是中国的最大财富,有了好的经济体制,加之大力开展教育和培训,丰富的人才资源就可以如原子核似地裂变,发出更大的能量,这是中国的希望之所在。(来源:《中国科技成果》200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