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现状及问题

时间:2019-05-14 00:5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零售业现状及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零售业现状及问题》。

第一篇:中国零售业现状及问题

中国零售业现状及问题

1.1 背景问题

1.1.1 中国零售业的现状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的零售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使零售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行业,而且对整个流通业乃至经济运行方式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变化和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国内零售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90年的8300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5842亿元,这意味着中国的零售市场规模每4年左右就要翻一番,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1](2)连锁经营方式成功导入,超级市场、便利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等新的业态形式层出不穷,近几年连锁经营在大中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很快,并受到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普遍认同。2003年底,全国各种形式的连锁公司已达5000多家,经营网点100000多家,连锁企业实现销售逐年提高,2003年增长52%。1996年上海、北京连锁企业实现的销售额占当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30%和18%。(3)新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被零售业率先采用,并向整个流通业传播,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引发了国内以流通社会化、现代化和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主要内容的流通革命。(4)零售业作为流通的最终通道对上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和主导化趋势日益明显,2000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已连续三年超过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幅。国内市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经济增长由原来的投资驱动、生产导向逐渐转向消费驱动和市场导向,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作用增强。

从发展角度看,中国零售业的变革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活跃人口(即人均年收入800美元以上居民)数量的增加,国内零售业今后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变化的节奏会进一步加快,内涵也会更加丰富。

1.1.2 中国零售业态存在的问题

虽然零售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各种零售业态几乎都在中国出现,但零售业态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

(1)百货商店在零售业中不再占有绝对优势与大型百货商店盲目发展的倾向同时存在。我国零售业态已突破以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格局,出现了超市、折扣店、便利店、仓储店、专卖店、连锁店等多种新的业态。但是由于90年代初的市场疲软,大型零售企业在与生产企业的交往中进一步占据了主动,给人们造成了“大型商场不为市场疲软所动”的印象;同时,大型百货商店以其较高的商誉、良好的服务、先进的设施、优美的购物环境倍受消费者青睐,成为零售业中的佼佼者。因此,象某些行业一度看好造成过度发展一样,大型零售商店也因一段时间效益较好而成为投资的热点。近几年,各城市大型商店的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与城市居民生活费用支出的快速增长,大型百货商店相对过剩。[2]

(2)传统业态市场定位多元化与盲目比装修、比环境、比规模现象同时存在。我国零售业的传统业态——百货店已经改变了过去“购物不讲环境,经营不求特色,商品不分档次,服务不要质量”的无市场细分、无市场定位的状况,出现了市场定位多元化的现象。许多商店对市场进行了细分并加以明确的定位,使得不同档次的商店根据自己的优势把握住了自己的目标市场,拥有了相应的目标顾客群。通过这种手段,商场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企业误认为商场越大越好,认为豪华就等于现代化,盲目比环境、比装修、比规模,步入了企业发展的误区。

(3)零售业态布局在某些地区存在不合理的状况。比如郑州市二七塔商业区,单是营

业面积超过1.5万m2的大型商场就有亚细亚商场、亚细亚五彩购物广场(北京华联已接手)、华联商厦、商城大厦、天然商场、华侨友谊广场、郑州百货大楼、金博大城、正弘购物俱乐部等9家,单一业态过度集中,亚细亚集团已倒闭,许多大商场都难以为继;其它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

(4)我国零售业的探索首先是从超级市场开始。80年代中后期,在百货商店蒸蒸日上的同时,超级市场也作为现代商业的代表形式被搬回来加以模仿。国内的许多大城市都陆续涌现出一批超级市场。尽管它们也是开架售货、顾客自助服务,但实际上与国外的超级市场有着根本的不同。因为它们既没有与生产部门建立起有机联系,又没有靠大量进货、大量销售及现代化管理而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相反,这些位于繁华商业区的“超级市场”,由于设施的改造、对部分商品的重新包装和加工以及大量监视防盗设施的投入,增加了售货成本,致使所售商品的价格明显高于一般商店。这与西方零售革命中超级市场低成本、低售价的特点相距甚远,不易为消费者所接受,因而进入中国十余年也难成气候,[3]我国第一次超市热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贺名仑教授曾形象地概括道:“在不适当的时机,采用不适当的手段,推行不适当的营销方式,最后只能是失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掀起了第二次超市发展的高潮,发展速度之快,普及面之广,效益之理想都是前所未有的。似乎证明中国超级市场时代已经来临。但超市发展良莠不齐,现代管理思想和现代化管理手段还未深入人心,管理人才缺乏,超市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很多盲区和误区。

零售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必须不断调整经营战略,其中包括业态调整和重新选择业态。国外大型零售企业往往不局限于一种零售业态。每种业态除保持一定的特点外,在商品组成及营销策略等方面并非一成不变。[4]我国零售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很有必要研究国外零售企业的不同业态特点及其发展过程,这对建立适合国情的、满足本国消费者需求的零售业态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2 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零售商业的店铺形态不是按消费者的需求设立的,而是按商品的计划管理体制,什么样的商品管理部门开设什么样的店。如纺织品公司开设布店,五金交电公司开设五金交电商店,经营的内容专一且不允许兼容与交叉,这种店铺形态人为地割断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关联性质和要求便利等需求。这种店铺形态由于有强烈的行业经营色彩,也称作业种店。当商品流通的计划管理体制被打破之后,业种店作为传统计划经济的零售形态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变化与消费者需求。如果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实行业种店向业态店的改良。这种改良包括两方面,第一,调整现有店铺的经营内容,以新的经营形式完成向业态店的转移;第二,完全以新的经营形式和内容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业态店,除了传统的店铺形态要转向现代意义的店铺形态外,商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显示出我们研究商业业态发展的重要性,这就是零售商业连锁化经营的发展方向。这一发展方向将揭示出这样一个流通事实,以超级市场为代表的连锁商业将掌握流通领域的主导权。生产商和批发代理商在很大程度上要增强对它的依赖和服务才能求得其发展和生存,由于零售商业直接组织和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再加上对流通最终通道的规模化和网络化的掌握,就掌握了流通的主导权,可以说,业态的发展是零售业永恒的主题。所以,现代的零售商业必须要研究好业态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才不至于落伍或被淘汰。

中国十几年的经济改革,使得零售业的面貌焕然一新,业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发展迅速、初显主导产业态势的行业。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必然要求流通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客观而言,中国的经济学界还没有把零售业作为一个主导产业去研究,已在进行的研究似乎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其广度和深度与国际相比差距甚大。本文也只是就中国零售业态的发

展模式,阐述作者的一些观点和想法,目的是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对零售业的关注,来共同推进中国零售业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零售业现状调研

2006年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零售业增速明显,流通领域规模进一步扩大

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创 1997年以来最高增长率。全国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13元,人均每天实 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9元,比上年提高1.8元。

2.零售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持续提高

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36.5%,剔除价格变动后的实 际增长率12.6%,高于GDP增长速度1.9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 餐饮业新增加就业人口约320万人,成为社会就业的第一大部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上缴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共4200多亿元,比上年增加17%。3.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

2006年城乡居民的消费类型不断向舒适享受型过渡。住房、汽车、珠宝等高 价值消费品的销售增幅较大。据商务部监测,2006年12月,重点流通企业销售 增幅位列前五位的分别是金银珠宝、汽车、日用品、家具和家用电器,增幅分别为3 0.6%、28.3%、22.8%、22.5%和20.3%。

4.零售业效益普遍改善

2006年,零售业的企业景气指数、销售景气指数、盈利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 心指数继续高于国民经济全行业和制造业。连锁经营100强企业总销售规模比上年 增长25%,企业效益普遍改善。超市和大型超市为主要业态的店铺数量和销售规模 保持同步增长,增幅均为19%。

5.各种零售业态共同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领域共有20多种业态,既有历史悠久的百货店、专业店,也有新 兴的网上虚拟商店;既有大型的符合业态式的购物中心,也有小型的专卖店、便利店。6.城乡零售业统筹发展.

“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推动 了农村流通产业的加快发展。2006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4867亿元,增长 12.6%,城市和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相差1.7个百分点,差幅比上年缩小0. 4个百分点。

7.连锁经营发展跃上新台阶

据商务部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的销 售规模855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大大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 的增幅;100强的总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0.5%提高到1 1.2%,连锁企业统一配送率已达50%。

8.流通领域并购频繁

2006年是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发展异常活跃的一年。在快速开店的同时,外资 企业普遍采取了并购的扩张方式。

2007年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

1.零售业加快与国际接轨

随着WTO后过渡期基本结束,我国零售业将呈现出国际化、社会化、信息化等 时代特征。2007年,我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减顺差”,进一步扩大进口规模,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2.零售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预计2007年我国零售业将承接前几年的走势,继续加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将提升到14%左右,规模达到8.7万亿元。流通产业在建设和 谐社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消费、健康消费等方 面,将承担更大、更艰巨的社会责任。

3.覆盖面广、布局合理的零售体系趋于完善

2007年,商务部将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以国际都市为目标,营造国际水平的 购物环境;支持中心城市努力建成区域性消费品集散中心。

4.外资加快注入,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06年度全球500强中,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企业的年营业收入都超过 430亿美元,都采用连锁经营作为发展模式。我国流通产业目前无论规模还是集中 程度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但这也正是发展空间所在。预计2007年及今后一 段时间,我国流通产业的投资主体将更加多元化。

5.市场秩序进一步改善,和谐商业建设初见成效

2006年商务部等五部门共同发布了《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其后中国 百货商业协会组织全国金鼎百货店发布了《诚信促销宣言》,最近商务部等五部门又 联合发布了《关于贯彻实施<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的意见》,对全面清理整顿 不规范促销行为作了部署。

6.农村消费和农村市场进入加速发展期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购买力将进一步增强,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此外,近年来农村消费品市场体系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极大改善了农 村消费环境,便利了农民消费,目前正处于深化巩固阶段,农村消费品市场即将进入 快速发展期。

7.现代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

2007年商务部将着力提高流通产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继续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方式,推动交易方式、服务功能、管理制度、经营技 术的创新,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8.逐步实施零售业节能降耗工作

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未来我国流通产业将更加关注节能降耗、资源合理利 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零售业发展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1.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滞后于投资和出口增长

2005、2006年,我国进出口额分别增长23.2%和23.8%,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6%和24%,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为12. 9%和13.7%,呈现“两快一慢”的局面。重复投资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及损失

浪费,出口快速增长形成的巨额贸易顺差,正是这种需求增长结构导致的结果,同时 也使国内,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2.流通领域信用缺失现象已然严重

当前流通领域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量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 的产品,侵害了消费者和权利人的利益。二是企业间占压资金、拖欠贷款、设置“合 同陷阱”、不履行约定义务的现象相当普遍。三是一些企业做账、账外设账,偷税漏 税。四是促销中的价格欺诈和购销中的商业贿赂比较严重。

3.流通环节多和流通成本高问题仍然突出

以果菜为例,2005年以来,各地交通、公安、商务等部门建成了全国“五纵 二横”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网络,但实际中作用甚微。2007年初,暖冬使山 东寿光蔬菜产量增加,但乱收过路费使运输户赔钱,运输户减少收运,菜农大批蔬菜 卖不出去,导致销区菜价暴涨。

4.零售管理人才不足现象日益凸显

近年来购物中心、大卖场、专业店、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迅猛发展,一些大的 连锁企业大规模扩张,但都遇到了店长、部门经理、采购人员、财务人员紧缺的情形。农村流通人才更是严重不足,既缺乏高层次的流通企业管理人才,也缺乏从事购销业 务的一线经营人才。

原载《商业文化》(京),2007.9.8-9

第二篇:中国公共关系现状及问题浅析

中国公共关系现状及问题浅析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冲击着我们的新生活,全球公关事业的蓬勃发展给中国公关事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公关选择了正在发展中的中国,中国也选择了公关。公关,作为一种舶来品,他的导入和传播需要一个与本土文化融合的过程。20 多年的风雨催新花,中国的公关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它经历了公关实务、公关传播与教务,公关理论研究、公关组织建设的递进式发展,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任重而道远。

近20年来我国内地公共关系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我国当代的公共关系最初发端于宾馆、饭店和旅游业。这些旅游宾馆业卓有成效的公共关系活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显示出巨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公共关系也被一些国营大中型企业所重视和采用,并在实际中显示出相当大的威力。目前,本土化的公关公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公关市场已初步形成,并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国际公关公诉纷纷抢滩中国的公关市场,与中资公司联营或建立办事机构和业务点,着对中国公关市场的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我国公共关系事业正在迅猛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行业增长迅速,地区间存在差距。一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都是中国公关市场重心。地区差距使中国公关行业发展不平衡。大量事实表明,最近几年的中国地区差别,即沿海省份与其他边远地区的差别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地区差距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些差距不仅表现在 GDP 增长上,也表现在社会发展上,而且地区差距与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相互交叉、重叠。虽然二三级城市公关市场已经启动,但地区差别使中国的公关市场无法平衡发展,中西部地区的行业滞后现象还将长期存在。公关高级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严重缺乏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新公司不断涌现,人才流动加剧,总监和客户经理成为市场最紧缺的两种人才。现代公共关系在中国实在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行业,与国际公关巨头相比,本地公关公司的劣势明显本地公关公司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国际公关公司相比,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其劣势也显而易见:实力较弱,知名度低,业务经验不足众多中资本地公关公司底子薄,知名度低,而与他们竞争的国际公关巨头却实力非凡。在公开竞标中国际公关公司主要以业务经验、服务品质和服务资源取胜,而本地公关公司则过分依赖执行力量。那么如何解决我国公共关系事业存在的问题呢?首先,克服传统文化心态对公关发展的阻碍,继续在全民中普及公共关系知识。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每一个 中国人引以自豪的民族精髓,但其中一些思想却正对公共关系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崇尚气节、讲求情操是中华民族的浩然之风,但气节观念常演化为“自我中心论”,容易导致自我封闭,对公关的发展极为不利。国人思想中普遍存在的“贵和持中”的思想,会抑制公平竞争, 抹煞公关的个性和创意。然后,建立完善的公关职业培训体系,加快职业化进程。建立完善的公关职业培训体系,是当务之急,也是中国公关业走上职业化的必由之路。公共关系教育应注重培养高级公关人才。高级公关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公关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新时代需要高素质复合型公关人才,他们应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既是公关领域的“专才”, 又是社会科学领域的“通才”。高级公关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正规 高等教育,这也是中国今后公共关系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基于公关教育重知识、轻技能的现实,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专业公关业务培训机制和培训课程体系,以弥补当前公关教育和研究的不足。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共关系的作用将会被人们更加熟知 和重视,中国的公共关系行业也必将真正走向成熟。

第三篇:零售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零售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随着零售商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的日益增强,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扩大,零售商业已开始成为引导生产和消费的先导型行业。此外,由于国家经济危机往往都通过零售商业销售危机表现出来,所以零售商业的兴旺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持续景气的必要条件。

零售行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零售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到现代的不断发展过程。零售业是全国最先开始市场化、最先实现市场化的产业。同时中国在世界零售市场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

“十一五”时期,国内广大零售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企业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探索和创新营销模式,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1%,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2012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1129亿元。2013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64亿元,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5251亿元。

2012年2月6日,商务部发布《“十二五”时期促进零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十二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零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商品零售规模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

零售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未来几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保持稳健增长,从而推动消费与零售持续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中国零售业将迎来高速增长阶段。

前瞻网: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共二十章。首先介绍了零售业的定义、产业特点等,接着深入分析了国际国内零售业的发展状况,然后具体介绍了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百货商店、大卖场、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的发展。随后,报告对零售业区域发展、国际化、连锁经营、信息化及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竞争格局、品牌营销做了细致的解析,最后重点分析了零售业的投资状况,并科学预测了其未来前景趋势与走向。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第四篇:中国零售业调研报告

中国零售业调研报告

一、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1.中国的零售数据经过反复的统计加工而越变越大,几家典型的连锁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约为统计数据的30%,另外的70%基本上是内部批发、加盟销售以及各种类型的重复计算或非同类业态合并计算的结果,这样的统计数据并不精确与真实。

2.中国零售业通常在小规模时都能够集中精力做营销,一旦事业稍具规模,大多会把“抢地盘、占山头”看做第一要务,策略是先跃进再后补。实际上,越是跃进就越没有时间后补,所以,到最后必然无法自控,只能顺着自己发动的机器惯性继续狂热下去,直到能量自耗殆尽。

3.受传统思想影响,中国企业都喜欢置地买房这类保值投资,但这很容易使企业失去商业机会。在经营顺利的时候,一切无碍,一旦经营失利,企业马上面临生死关头。如果零售商因经营不善或遇到突发事件而导致信用危机,无论多大多高多强的“零售大厦”都将在瞬时倒塌,供应商将是零售商的终结者,这就是零售业面临的危机,实际上也是供应链危机。有些零售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发放消费券,预收消费款,零售业因此而成了“亚金融产业”,因此零售业自身也存在“金融危机”。

4.中国很多企业在创业时齐心协力,成功后反而四分五裂。很多中国零售业没有败给竞争对手,而是败给了自己。分裂使企业资源分散、力量变小、能量抵消、事业萎缩,这是中国零售业想回避也避不了的一道“生死坎”。

从投资因素来分析,内资零售在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以后,进入了“由快变慢,调整发展”时期,新开门店减少,关店数量增加,这是导致销售下降的基本原因。由于竞争加剧,顾客分流,很多零售公司的销售增加,大部分来自新开门店,新店开发力度减弱以后,销售额下降是必然的。零售还是需要依靠投资拉动,我国零售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如果不投入就会失去未来市场。而未来的投入与30年前完全不是一个能量级的,光靠自我积累远远不够,所以,未来零售业的发展需要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

从心理因素来分析,金融危机首先影响的是消费者的心理预期,由于对环境与未来的担忧,使消费更为理性与保守。这一点从销售数据下降的业态差异来看就很明显:折扣店销售上升,大卖场与标准超市和便利店相比,销售下降幅度最低,标准超市其次,便利店下降幅度最大。心理

预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很大,心理预期最后影响到实体经济。另外,电视销售、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无店铺销售方式的盛行,培育了一大批“宅男宅女”,由此也派生出新的经济形态——宅经济。

很多人认为内资零售业受困的原因是因为外资零售业的侵入,其实,内资企业相比外资企业目前仍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地盘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二是应变性,国家对外资企业的管制相对较多,内资企业的应变能力与应变条件都应该更好;三是获取资源的途径更广泛。我国零售业过去的发展,一靠胆子大,迅速占领地盘,迅速扩张规模;二靠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压抑了几十年的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这两点虽然也离不开战略的指导,但更多的是机遇性成功,而不是战略性成功。即使有战略,也不是有效的战略管理的成功,而是市场推动型的成功,外力拉动多于内力推动。

二、我国零售业目前存在三大缺陷。

1.店铺老化。尤其是赢利占大部分的“标准超市”的老化程度就更甚。一大一小的两种业态(大卖场与便利店)虽然也存在老化现象,但由于开店较晚,设备设施比“标准超市”稍好。

2.职员老化。店铺内很难看到年轻而有活力的服务人员。有些公司抱怨:新进大学生当年就流失90%,而且这些大学生都不希望长期从事店铺的营运管理工作。那为什么同样的人到外资零售业就会充满服务热情与激情,在内资零售业却总是无精打采。考评导向是关键,有什么样的考评就有什么样的员工。要改变这一现象,关键是要改变内资零售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建立新的员工业绩考评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把对顾客的尊重纳入到考评体系。

3.干部老化。许多成功的零售业都是最近15年内白手起家的,他们也是从不懂零售开始的,靠的是实践与经验的积累。但这些经验是在特定的、机遇性成功的背景下积累起来的,很多规则已经不合时宜。在新技术、电子流通、虚拟经济、宅经济等一系列新环境下,如何才能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这些由外行转变而来的内行,又回归到了“外行”,于是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甚至“外行领导外行”的新格局。有些从外资零售业流入内资零售业的专业干部,若干年以后想离开内资企业回到外资企业,发现自己已经落伍,当然也就无法回归,这就是干部的老化与退化,这些现象将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1)规模化经营

目前,中国零售业的规模与发达国家零售业存在一定差距,而零售行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运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施规模化经营。

(2)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

大型综合超市、以食品为主的超市、专业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折扣店、无店铺销售等将悄然兴起。

(3)外资份额继续扩大

2004年消费品零售市场总量稳定增长,全年的零售总额达到53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2%。城乡间和区域间的结构差距继续扩大。2004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5573亿元,增长14.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377亿元,增长10.7%。

在解决这些问题后零售业将迅速发展,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中比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三、中国内资零售业的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

从绝对值看,目前内资连锁企业在数量上和市场份额上仍占主导地位。表1中,2003年排名前30位连锁企业中,外资连锁企业共4家,合计销售额为296.1亿元,占内资连锁企业销售总额的13.4%,店铺数为119家,占内地连锁企业门店总数的1.4%。因此,从绝对值看,目前内资连锁企业在数量上和市场份额上仍占主导地位。

中国内资零售业已初具规模,且成长迅速。2003年位居中国第一的上海百联集团销售额是485.2亿元,远远大于2003年中外连锁企业前30位的外资连锁企业(共4家)销售额合计296.1亿元。

表1中,内资连锁企业的销售额增幅和门店数增幅达到32.8%和39.5%,分别超过外资连锁企业19.4%和24.0%,说明国内有实力的连锁企业正在积极扩张“备战”,以和洋巨头抗衡。

内资零售业具有良好的商业网点。良好的商业网点是零售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一般具有排他性和有限性的特点。尽管外资零售业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已占据了一些重要网点,但是其门店总数仅占内地连锁企业门店总数的1.4%,绝大多数的商业网点仍然在内资零售业手中。劣势(Weakness)

资金匮乏导致规模劣势。如表1“平均单店销售额”所示,外资连锁企业单店销售额将近是内资连锁企业的10倍,这说明外资连锁企业在资金上比内资连锁企业占绝对优势。从表2也可以看出,2002年,内资零售业平均每个企业资产仅为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27.8%、20.9%,同样说明了内资零售业的规模劣势。

偏低的利润率约束企业扩张能力,加重财务风险。内资企业5.1%的利润率也偏低,不足以支撑其做大规模的投资需要,或者说,如果内资企业要获得规模经营,就必须增加融资渠道,这也就意味着内资企业总负债/总资产比例将会上升。港澳台资企业虽然利润率最高(6.2%),但它的高利润率却是与高负债率(78.2%)相关联的,这一点值得警惕。外资企业利润率最低(2.4%)。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恰恰反映了跨国商业巨头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后盾进行着战略性经营,采取预亏损战略和扩张型经营战略的结果。

经营模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仍然滞后。在零售业态方面,近5年来,“连锁超市”这种新兴业态模式在我国年均增长率超过40%,但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还是百货商店等传统的业态模式。这说明了国内零售业的信息化水平虽有较大发展,但是从整体上说,我国连锁企业很缺乏对供应商、终端客户的前后向整合能力,缺乏高效精简的物流配送系统。机会(Opportunity)

绝大多数进入中国的跨国零售业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2003年6月,美林公司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除了家乐福有赢利外,几乎所有的在华外国零售业都处于亏损状态。趁着跨国零售巨头在中国的根基未稳,内资零售业应该抓紧时间,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外资零售业的“超国民待遇”即将结束。为了给内资零售业创造一个与外资零售业同等待遇的政策环境,国家有关部门正积极筹划相关法律法规。2004年2月,商务部向国务院上报了《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管理办法》。宪法的修改将鼓励更多民营资本进入零售业。不久前第四次宪法修改,明确提出保护私有财产,这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扫清了法律障碍和体制障碍,势必鼓励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零售业。

威胁(Threat)

外资零售业将不再受股权、数量、地域限制。2004年12月11日起,外资零售业不再受股权、数量、地域限制,投资比例可以进一步扩大,可以进入农村市场。

外资可能大规模兼并、收购内资零售业。外资零售业下一阶段最有效的扩张办法将是大规模兼并、收购内资零售业,这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既得的商业网点、节省了解当地消费习惯和进入市场的时间、节约资金、利用当地政府资源等。

正如SWOT分析的结果一样,当前我国内资零售业在总体经营规模、扩

张速度、商业网点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又适逢国家在零售业领域致力于公平公正立法的努力和宪法做出的保护私产的规定,因此,发展前景是乐观的。另一方面,外资零售业拥有内资零售业无法比拟的资金、规模、管理、技术优势,其核心竞争力是卓越的供应链管理水平。现今,我国内资零售业已经开始创新,也在积极采用新技术,更新经营理念,提升管理水平。

今后,在与跨国零售业的碰撞中,内资零售业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第五篇: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一、国内零售业信息建设的总体情况

1、接受调查国内零售企业业态分布:

从调查企业的数量来看,购物中心居多,占受调查企业的24%,百货店占17%,大卖场占20%,中小超市占20%,便利店占11%,专业店占8%。对于这个结果我们认为可能是大家对购物中心的定义还不是很明确,很多百货店也将自已归为购物中心类,国内很多超市是在原百货商场部分改建或全部改建的,而且这个答案是多选,所以很多百货店和百货与超市的混合体都将自己归为购物中心,出现购物中心偏多的情况也不足为奇了。

根据有效调查企业的业态分布,我们认为基本能体现国内零售的业态分布特点,所以以下的信息化调查结果是较为真实有效的。

2、目前已应用的信息系统:

根据调查显示,在被调查企业中有82%以上都应用了pOS-MIS(销售点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说参与调查的企业基本上应用了第三代pOS机并实行了单品管理;因为只有应用了销售点系统,才能给财务系统准确的数据,所以财务系统的应用程度稍逊于pOS-MIS,只占67%,这充分说明了国内的零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

3、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零售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看来随着信息化建设中带来的各种好处如效率提高,差错减少,成本降低,决策准确等各方面的效益的体现,使得零售业尤其是连锁超市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非常的高。有些零售企业甚至表示在信息系统上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

4、零售企业的IT部门有多少专职人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10人以下的占56.0%,10——29人的占34.2%,30——49人的占3.8%,50人以上的占6.0%。

5、公司在哪些方面需加强信息化建设:

57%的国内零售企业认为在供应链管理上需要加强,这种状况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内零售企业在商品通路方面确实需要应用SCM技术与其上游的供应商进行电子对接来改善商品外部供应链;另一方面应该是国内信息化厂商的物流配送模块普遍比较薄弱,内部供应链管理急待加强;其次是电子商务占48%,说明了国内零售业希望能开展网上购物以提高公司形象、方便顾客或与合作伙伴开展电子交易;再次是商业智能,看来国内零售业对啤酒和尿布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了;至于网站建设,因为目前大多数零售企业,主要是中小型零售企业还没有设立自己的网站,所以有40%左右的企业认为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二、硬件系统概况

1、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

从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来看,10万-50万的企业最多,1000万以上的最少,其中10万至300万的硬件投入占被调查企业的73%,这充分说明了国内零售业大多还处在单店或少数店连锁运营的状态,因为零售营业总面积在2000平方米至10000多平方米所需的硬件系统系统投入也差不多是在10万至300万之间,所以这部分企业占了被调查企业的大部分。

2、主要硬件产品:

在服务器品牌中,选择IBM服务器的企业占了受调查企业的三分之一,这主要是由于IBM与零售业软件厂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蓝色快车的服务,而且IBM在小型机和pC Server这两块都有非常杰出的产品;其次为Hp,Hp主要是凭借稳定的质量和性能获得了不少用户的青睐;

在收款机品牌中,使用数量最大的还是IBM,这与其“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称谓是非常符合的;海信则是国产品牌中销量最多的;但今年随着一些台湾OEM厂商的介入和分体式收款机的逐渐流行,整个局势估计将会出现一些变化。

一般商业用的打印机主要分为针式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在针式打印机中,EpSON是应用最多的品牌,其应用最广的当为LQ1600K及后续产品;而在激光打印机中,Hp占有的市场份额无疑是最大的。

在条码打印设备中,Zebra占了绝对的优势,这除了Zebra的产品质量不错,产品线丰富外,最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零售业软件的条码输出只有Zebra的接口,所以很多零售企业也只好购买Zebra的产品,真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另外,从整体上讲,从本次信息化调查可以看出,企业对硬件的选择明显体现了强烈的品牌效应,主要硬件商的品牌屈指可数,而对软件商的选择和信任,就出现强烈的反差,国内的软件企业众多但能真正体现品牌效应的却不多。

3、硬件系统的满意程度:

对于目前使用的硬件系统的满意程度,绝大多数用户都选择了比较满意和一般两个选项,只有很少的用户选择了十分满意、较差和很差。

4、购买硬件产品时最重视的因素:

在商业应用中,计算机硬件产品的质量是摆在第一位的,其次是服务,价格放在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在商场的运作中,不管是服务器的当机、网络的故障还是收款机的突然罢工都会使商场蒙受重大的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所以质量是商家的选择计算机硬件产品时最为重视的一点,其次就是万一出现硬件故障后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恢复使用,也就是售后服务的快捷程度。

三、软件系统和网络系统概况

1、软件系统方面的投资规模或拟投资的规模:

和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相似,软件系统的投资规模也是10万-50万的最多,占受调查企业的40%,而软件投资规模超过100万的企业只占受调查企业的17%。一般来说,零售企业上ERp系统,软件投资规模就会超过100万,这个比例充分说明了我国零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起步发展的阶段。

2、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途径:

因为专用软件的专业优势,大部分零售企业都会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专用软件,这类企业占了受调查企业的57%;只有少数实力较雄厚、从业较早的零售企业才选择自主开发,其中又以百货业态的居多,这种方式能充分满足自身的应用需求,这类企业占受调查企业的10%;而与专用软件做接口,进行二次开发或功能扩充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这样既能保持技术的先进和完整性,又能满足自身的应用需求,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这类企业占受调查企业的33%。

虽然选用专业软件供应商产品的零售企业占到了57%,但是自主开发和合作开发的比例之大,还是令人深思。调查中也显示,改造和升级软件、考察软件商成为企业信息化应用正在进行的主要措施。可以看出,在实际运作中,大多数零售企业的计算机系统,都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效果。零售企业认为软件开发商不懂业务,其产品不能满足企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新的需求;软件开发商则认为零售企业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素质低,对软件寄予太多的期望,认识不足,希望软件系统是‘万能’的,是企业对信息化应用需要“管理配套,流程配合,分段进行,逐步提高”的规律认识不足,总期望找到可以一劳永逸的‘绝杀’的办法,是一种逻辑上的懒惰思维推理。

零售企业和软件开发商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矛盾,以及认识上的不统一,对零售企业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严重制约了我国零售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后劲。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年内,不能得到改进的话,将有可能成为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3、目前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看来Windows2000和WindowsNT凭借其易用性和还不错的安全性,还有价格上的优势,占据了商业网络操作系统的大半壁江山,比例竟然占到了73%;Unix则是高端用户的首选,但是零售业的高端用户的数量相对比较少,所以只能占到18%的市场分额;而Linux和Netware一个是较新,一个较老,支持的应用软件都不多,所以占的份额都很小,但随着人们对Linux越来越熟悉和支持它的应用软件越来越多,相信linux的用户数量会慢慢的增加。

4、目前主要使用的数据库软件:

商业数据库方面一般都是选用大型关系数据库,现在还用FOXpRO、ACCESS等这样的小型数据库的零售企业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中MS-SQL用户数量最多,这得益于它便宜的价格和它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相得宜彰;SYBASE和ORACLE因各有优势而不相上下;而IBM DB2则因曲高而和寡。

5、采用的远程通讯模式:

因为连锁店的距离的远近和当地电信资费的差异,还有对实时性的要求,零售企业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远程通讯方式,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企业,一般会选择DDN或帧中继,虽说它们的租金比较昂贵;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企业一般就会选择pSTN(公用电话网)、ISDN或ADSL了;VpN则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用专线和拨号都可能实现广域网的互联。

6、对软件系统的满意度:

从调查数据来看,将近90%的零售企业对目前所用的软件是比较满意或还过得去的,很少有对软件非常满意的企业,也很少有认为目前所用的软件非常糟糕的,这与我们经常在网上论坛上看到的抱怨声一片的情形相差较大,可能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缘故吧!

7、购买软件产品时最重视哪一点:

软件产品是无形的,不同于其它有形的产品,软件是企业管理和运营的照相,所以购买者最看重的是软件的功能和售后服务,管理思路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所以软件的功能是最为重要的,其次是售后服务,没有良好的实施和服务,软件功能再强也没办法很好的发挥。一般来说,在购买软件之前,价格因素对选择软件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但是运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现,相对于软件的功能和售后服务来说,价格其实真的算不了什么。

四、综合最关心的问题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从调查结果来看,主要问题有:

1、客户关系管理;

2、连锁门店间的信息化;

3、供应链管理;

4、电子商务的开展

5、数据的准确与数据模型

6、系统的稳定性

对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正在进行的措施主要有:

1、改造和升级软件

2、加大投入和加强培训

3、考察软件商

下载中国零售业现状及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零售业现状及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零售业运用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前景

    一、我国零售业运用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前景 (一)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我国传统零售业采用商场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存在一些问题,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试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试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 作者:未知文章出处:论文网试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入世后在对外开放的推动下,中国零售业经过10多......

    2007中国零售业店长薪资调查报告

    2007中国零售业店长薪资调查报告 调查说明: 作为目前中国零售业国内最大、最权威的门户网站,联商网自2007年10月开始在网上设专页进行在线店长薪资调查,以期提供一份广泛而详......

    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广东金融… 来源:流通经济研究所 内容择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热点行业,而且对整个流通0业乃至......

    中国零售业供应链分析(5篇)

    中国零售业供应链分析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现代零售业发展迅猛,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今天,超级市场和大卖场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但是,著名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最近针对中国......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09物流16号谢文平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

    中国环境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五篇]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0年,我国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持续好转,但环境总体形势依然十分来峻,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目前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21......

    中国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及潜在问题

    中国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及潜在问题 【摘要】探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从国外的发达国家的不同的成功的社区卫生服务经验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