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心中的阿拉伯世界
我心中的阿拉伯世界
说到阿拉伯世界,那里的确是有很多让人记住的东西。首先让人想到他独有的地域特色,然后想到那里的独有的服饰,当然更有那些被人广为乐道的《一千零一夜》,以及阿拉伯的语言。然后到现在的阿拉伯世界里,石油,恐怖组织,战争和这些民族强烈的宗教信仰。总的来说,阿拉伯文化对我来而言总是带着些神秘的色彩,总让的着迷。
阿拉伯世界位于亚,欧,非的交结结合部,有着很长的海岸线。而在内陆,让人印象深刻的当然是它的热带沙漠。每次读到书中讲撒哈拉沙漠,总是那么让人向往,毕竟沙漠总是与宝藏,古城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想到阿拉伯世界曾经的文明,就更觉得沙漠里藏着些什么秘密。也许在沙漠里真有些消失的古城也说不准。干燥,火热的气候,高原与平原,黄色的土,还有那时有的风沙,光秃秃的阿拉伯总没有像我们生活的世界这样充满了绿色与生机。一直觉得延安的窑洞和那儿的房子很像,厚厚的土,简单而结实,黄色占着大部分的色彩。没有见过阿拉伯的河流,我想应该大部分的只有河床吧,可以想像那里水资源的缺乏。
阿拉伯的服饰让阿拉伯世界里的各个民族更加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女子总是戴着面沙,而男子刚喜欢戴着头箍。这让他们总是显得那么特殊。白色明显是他们的偏爱,这当然与阿拉伯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关系。衣服的设计可以说是相当巧妙。防晒,防风沙,更重要的是符合他们的伊斯兰文化。伊斯兰并不反对人们在遮盖差体的前提下衣饰讲究清洁整齐,漂亮得体,体现高尚的信仰境界和品质情操。而伊斯兰禁止穆斯林穿戴有名气和矜骄性的衣饰。阿拉伯的神秘色彩当然也不会缺少故事传说来表达。《一千零一夜》的广为流传让人们更容易去了了解阿拉伯。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钱商和匪徒的故事,这些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好多年,更有动画去描写。阿拉伯语源自古语言闪米特语,公元5世纪前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语文学语言。公元6世纪开始便有古阿拉伯语的文献,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及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传入其他国家,阿拉伯语完全取代了伊拉克、叙利亚、埃及和北非从前使用的语言。阿拉伯语的古老也让它成为了最难学的语言之一。
阿拉伯世界信仰伊斯兰教。默罕默德创建了伊斯兰教,然后伊斯兰教改变并形成了新的阿拉伯。这也是这些国家能紧密相连的原因之一,然后这也是现代阿拉伯不太和平的原因之一吧。伊斯兰教所信仰的和平似乎被大部分人遗忘,而“圣战”则以宗教的名义在泛滥,战争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了现代。
这里是石油的天堂,因而也是战争的土壤。在能源危机的今天,因为石油这里一直是世界的焦点。科威特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这里一直都不平静。加上恐怖组织的发源地,伊斯兰教似乎不再那么信仰和平。兰经教义以仁爱和平公义为主,但也容许在公义的前提下,发动“圣战”。那些激进份子正是打着这样的旗号才得以在阿拉伯世界横行。坐拥这片如黄金般珍贵的土地,但贫穷依旧笼罩着这里。多方面的原因才是这里不和平的真正原因。想想阿拉伯曾经的辉煌,这多么让人痛心。
阿拉伯的和平不仅要依靠阿拉伯人的觉悟,靠那些激进穆斯林的觉悟,更要靠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携手。如果阿拉伯哪天去花钱买来的更多的是高科技而不是高科武器,能源危机不再重要,那阿拉伯世界就真的可以和平了
第二篇:关于阿拉伯世界研究所
关于阿拉伯世界研究所
答:阿拉伯研究所是阿拉伯教科文组织的一个附属机构。阿拉伯教科文组织则是阿拉伯联盟的下设机构,同时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区城性成员组织。阿拉伯研究所早先设在开罗,1978年阿拉伯国家巴格达首脑会议以后,随阿拉伯教科文组织撤离开罗。1979年12月阿拉伯教科文组织在突尼斯举行第五次常会时, 伊拉克政府提出申请,愿意产洋为接待该所的东道国,并表示愿意为该所提供各种方便,常会通过了伊拉克的申请。该所的宗旨是实现阿拉伯教科文组 织主席古希 丁 萨比尔博士所概括的“阿拉伯文化战略”,即“发展阿拉伯国家的经济、社会与思想结构;巩固、促进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特性;实现阿拉伯民族的彻底解放;使阿拉伯文化为人类作出贡献”。该所所长努里·哈穆迪·基斯博士指出,研究所要采取民族主义的方针,并据此来研究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问题,培养造就新的一代阿拉伯研究人材。由于该所设在巴格达,又接受伊拉克政府的物质支援,伊拉克政府在该所的人员安排及出版物的政治倾向方面均有明显的影响。尽管如此,该所仍然保持着阿拉伯特性,研究人员及一般人员除来自伊拉克外, 还来自埃及、苏丹、也门等国。
阿拉伯研究所在巴格达开始工作后,活动比以在开罗时更为活跃、频繁。1982 年,阿拉伯研究所召集了伊斯兰经济座谈会,参加了阿拉伯教科文组织及伊拉克有关单位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目前看来,该所的活动受到伊拉克经济困难的影响, 大型的国际学术活动明显地减少,但是,该所眼下仍然按照1982年制订的研究计划进行工作。这个计划包括10个研究课题,其中有《社会、经济因素对阿拉伯国家发展计划工作的影响》《、F可拉伯伊斯兰世界宗教基金机构》、《非洲奴隶问题》、《阿拉伯智力外流》、《海外巴勒斯坦人》、《阿拉伯国家土地改良经验》等。
该所目前下设8个“高级研究部”,即语言文学、历史、地理、国际法律、经济、社会、巴勒斯坦和 民族政治等。该所的主要负责人及各研究部主任均由阿拉伯教科文组织任命.该所不定期出版《公报》及研究报告和座谈会发言汇编集。该所同阿拉伯教科文组织的成员国的主要大学所设的研究中心保持联系,同西欧(主要是英、法、联邦德国的若干研究所亦有联系,有时共同组织学术讨论活动。阿拉伯研究所1982一1983招收17名研究生,课题包括经济、民族政治、巴勒斯坦、社会、历 史、地理、语言文学和国际法等问题。研究生分别来自伊拉克、苏丹、阿尔及利亚、也门、埃及、索马里、摩洛哥等阿拉伯国家。
第三篇:我心中的语文世界
在我们读过李白、杜甫、陶渊明等伟大诗人的诗后,我感到当时的语文世界是多么的辽阔。现在成了什么样子了呢?
现在的教科书上有很多错字,好多商店篡改成语就为了盈利,大街上竟是白字,网络语言在生活中频频使用,应试教育把我们变成了“书呆子”。如何改变现有的局势变成我心中的语文世界呢?
首先从教科书错字入手。我建议让每个区都成立一个教科书错字举报电话。如果读者发现教科书有错可以及时打举报电话。还可以规定,如果教科书出了错应按相关的规定罚款。如果像按我的建议做渐渐地教科书就会没有错字。
然后从篡改成语入手。我建议城管应该严打此类事件,在大街上看见一个就应当付相关的法律责任。并且成立一个举报电话。这样不至于误导学生。让我们的大街上都是正确的字,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多舒服啊!
接着从网络用语入手,我建议大家都不应使用网络用语。网络用语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已经很大的玷污了中国五千年的语文精深,玷污了许许多多伟大诗人的智慧。现在的网络用语甚至出现在同学们的作文当中,危害很大,我也很气愤。我建议全国人民都不应该使用网络用语。只要看见谁还敢使用,就要被抓起来,负相关的刑事责任。在网上看见谁再敢去宣传,就要想方设法给抓起来。有些人虽然觉得我的做法有些偏激,一点都不偏激。这可玷污了中国五千年的智慧!
最后从应试教育入手。现在的学生写作文都不能流露出真情实感。因为怕家长看见作文,因为老师限定字数,迫使孩子们必须去凑字数。不顾作文的质量。我建议老师们不要限定我们作文的字数,自由发挥。最好让我们在学校去写,这样不会让家长看见,也不会去抄别人的作文。只要有真情实感就行。不用要求学生语言多么优美,多么生动。不要追求一个花架子。
我心中的语文世界是教科书上没有错字,没有人敢随便改成语,网络语言不再使用,不要应付应试教育。我说的那些只是我的个人看法,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实现。我们要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就会继续传承下去!
第四篇:我心目中的阿拉伯文化
我心目中的阿拉伯文化
想起阿拉伯,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些阿拉伯人,他们身着肥大的袍子,头顶显眼的头巾,头巾下面是高耸突出的鼻梁,还有那头戴黑面纱,身穿黑大袍的阿拉伯妇女在一群白色大袍中间显得尤为突出,但是又感觉她们被刻意地埋藏于众人之中。
对于他们的服饰,我看着感觉挺奇怪的,衣服十分简单,没有什么很繁琐的设计,像是直接用布在自己身上围一圈而成。后来在一次阅读的时候才无意知道——原来他们的大袍在炎热的沙漠里倒是一件非常实用的衣裳。大袍比其他式样的服装更具抗热护身的优点,无论白色或其他颜色的大袍,在吸收外来热量的同时,里面形成一个通风管,空气自下而上流通,带走了热量,就犹如烟囱一样,使人体感到凉爽。奇特的衣服,这是阿拉伯给我的感性的印象之一。
我与阿拉伯的交集,大概是从小学开始的。《一千零一夜》——这部伴随了我多少个夜晚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在《一千零一夜》里面总有一些新鲜神奇的东西,会飞的毯子,无所不能的神灯和魔戒指,还有可以一夜飞来的华丽宫殿„„都很吸引年幼的我。在《阿拉丁神灯》中善良聪明的阿拉伯少年——阿拉丁,在《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中勇敢的阿里巴巴和机智的马尔基娜„„这些人物形象无一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那句“芝麻开门”的咒语更是经典,这些也成为了我童年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上中学之后,开始学地理,当老师讲到中东地区的时候,我又一次见到了阿拉伯,这个有些神秘的地方。这里的地处沙漠,但石油资源丰富,水比油贵。大部分人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相信真主。
宗教这个东西对于我而言不可谓陌生,但伊斯兰教确实感觉离自己很遥远,对于穆斯林们的生活也很好奇。
伊斯兰教的规矩很多,禁忌很多,还要定期做礼拜,按时斋戒,感觉这给生活带来了一些负累和羁绊。我没有一颗信仰宗教的心,但如果从乐观的角度来看,他们那繁多的教条,礼仪,虽然会使生活繁琐一些,没有那么多的自由,但是借助宗教的力量可以很好的约束人们的行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与孔老夫子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克己复礼”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对于真正的教徒而言这些真的可以培养一个人虔诚的心,纯净人的思想。我想这大概也是宗教之所以能领导一个国家的原因之一了吧!就像斋戒,长期忍饥挨饿固然会有伤身体,但是短时间内地克制自己的欲望,提高了自律精神。饥饿之后也会更明白食物的可贵。人们对饥饿的体会也更能激起内心中对贫饥者的怜悯,而且在斋月中伊斯兰教也是提倡慈善捐助的。宗教所做到的这些又何尝不是一种德育?不是一种对人的善化?
再次接触阿拉伯就到了现在,其实我对阿拉伯文化,对伊斯兰教的了解也不多,理解也很幼稚,很片面,但是依然保持着好奇,相信通过为数不多的几次学习一定能更好地了解阿拉伯这个民族,这种文化。
第五篇:“我心中的世界”主题演讲稿
心,中国的心和世界一样红,一样活跃;爱,中国的爱和世界的爱一样暖,一样热情;笑,中国的笑和世界的笑一样甜,一样迷人,啊!那是什么力量使得中国与世界如此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呢?那就是奥运的力量!2008五环旗帜在中国飞扬,奥运的号角要在中国吹响。我心中万分激动与自豪。
在这儿,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又没有听过迈克尔·杰克逊的《我们属于一个世界》?也许有,也许没有。其中有一句,我至今依然记得:对那些垂死的人们,快快伸出我们的援助的手。对于我们,这就是最好的礼物。
只是那时我一直不明白:
为什么人们会如此慷慨他们的善心?
为什么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还是互相帮助彼此?
为什么在无声的世界里,他们仍然小的这样灿烂?
One world One dream!
这应该是最好的答案吧!
当你累了,抱怨的时候,想想这世界还有那么多人与你一样为理想而努力;
当你困了,要放弃时,看看着周围有多少人在为你担心;
当你笑了,喜悦的时刻,别忘了把快乐分享给所有的人;
因为我们在同一个世界,拥有同一个梦想,彼此扶持,互相帮助,不断攀上高峰。“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文简意深,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最大特色是突破了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局限,从全球的视野,提出了人类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同方式,它又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如“天人合一”、“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等和谐发展的思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表达了我们队和谐、繁荣、共进的美好愿望。从古至今,我们每一代人都在为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努力。
虽然,这期间,战争也从未停止过。
但我们也从未放弃努力。
事实也一再证明,和平与发展才是历史进展的主题。
我们祈祷和平,让世界再没有战场,世界是我们共同的家乡,和平是人类永远的向往。银冠人类肤色不用、语言不同、,但我们共同分享美好世界的魅力与欢乐,共同追求着人类和平的理想,我们同属于一个世界,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们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今的世界已经紧密到不分彼此的程度,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归根结底使我们大家的。中国的脉搏与世界共同跳动,欢乐,我们共同笑;悲伤,我们一起哭;有梦,大家一起做;有理想,大家一起来实现。曾经有个人,这样说过:
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个真爱的瞬间特写,世上没有偶然的行为!
我们都使联系在一起的!
你无法将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分割开来,就像鱼和水紧密相连一样!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刚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的生命已经与父母紧紧相连。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朋友渐渐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然后是爱人。最后,我们完完全全地融入了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地选择。
于是为了共同的梦想,一起努力着。
佛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在我们一生中,认识的,陌生的,何其之多!
因此,我们应该换着感激之心,对每一个人微笑,微笑,拉近你我距离,距离不过咫尺而已。
每一个梦想,就像一颗星星,再辉煌也难免寂寞。
但,当你的梦想与我的,还有他的,连在一起,整个天空也会因我们灿烂!同一个梦想,让陌生的你我并肩奋斗;
同一个梦想,使每个人都热血沸腾;
同一个梦想,我们一起去实现!
眼泪不断迸发着希望;
汗水力凝聚无尽的力量;
欢笑声中走向未来的辉煌;
胸中燃烧那炙热的渴望;
让五星把世界照亮;
让红旗迎风飘扬;
让我们齐声高唱: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谢谢大家!
密云县太师庄中学高二(7)班
李晓燕
2007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