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拉伯文明何去何从
阿拉伯文明何去何从
——读《阿拉伯中古史简编》有感
106020166 骆许刚
近期,中东发生了剧烈的动荡:突尼斯和埃及两国的总统下台,政局前景莫测,也门、约旦、阿尔及利亚等国先后出现了类似现象。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我对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的关注,而说到伊斯兰世界,自然而然就能想到阿拉伯世界。于是,借由我对阿拉伯文明产生了极大兴趣这个契机,我仔细阅读了《阿拉伯中古史简编》这本书,对阿拉伯文明的由来和发展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对阿拉伯文明现在所面临的状况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特此记录下来。
阿拉伯文明保持其作为世界上最先进文明的优势地位有五百年之久。而在第十二、三世纪时,原本从西方传入阿拉伯世界,被翻译成阿拉伯文的人类重要的文化著作重新被译成拉丁文,再次传入西方,直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因此,阿拉伯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贡献被形容为:“保存了人类文明精华的火种,并成为文艺复兴的灯塔”。
如果说阿拉伯文明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一大贡献是保存并传播了西方古典文化,并成为日后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那么它有另外一大贡献完全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和中国的文明成果传播到了西方,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的传播;他们又把自己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了东方;而阿拉伯人最为世人所熟知的文化传播就是——阿拉伯数字的应用和传播:其实阿拉伯数字是从印度数字的基础上发展过来,并通过西班牙传入欧洲,进而传播到全世界。它的应用和传播简直就是数学界的一次革命,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没有它,我甚至无法想象我们现代数学的形式和现代各项科技的发展状况。由于阿拉伯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碰撞、融合,阿拉伯人加以吸收、改进,融入自己的文明当中,从而形成了特殊的阿拉伯文明。
阿拉伯文明无疑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世界文明璀璨的星空下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阿拉伯文明主要形成于阿拉伯帝国时期。它的产生和发展首先应该归功于历代统治者们对文化发展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为了保证国家的繁荣和巩固,他们十分重视对先进文化的摄取,提出“人最美的装饰品是知识”的格言;其次就是阿拉伯人自身热爱知识,提倡教育,具有极好的热衷学术的社会氛围;同时阿拉伯帝国版图内的许多地区都是古代文明发展较先进的地区,这使得阿拉伯人得以广泛吸收不同民族的丰富文明成果,化为己用。
所以说,阿拉伯文明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帝国境内的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和阿拉伯文明逐渐融合,并且不断吸收诸如古代中国文明之类的古代东方文明,多方文明交织在一起,最终融合而成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以阿拉伯语为主要语言工具,以伊斯兰教为指导思想,所以又有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之称。
阿拉伯文化以建筑、艺术、天文、数学、医学和文学的成绩最为突出。这里我不多加介绍,以免累赘,只谈及其建筑成就:阿拉伯文明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主要表现在清真寺的建筑和装饰方面。清真寺建筑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封闭院套,四周环以拱廊或柱廊,中心的礼拜寺大厅顶部耸立着圆拱顶。伊斯兰教反对
偶像崇拜,禁止在艺术作品中表现人物和动物。所以,艺术家们都利用阿拉伯数字和几何图形进行艺术创作,精美的图案和花纹是阿拉伯艺术的独特风格。而这种建筑风格也随着世界文明的交流传遍了世界,现在,我们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看到这种建筑风格。
既然曾经的阿拉伯文明是那么的光辉灿烂,为什么到如今却风光不再呢?在我看来,历史曾经给予过阿拉伯人同其他先进文明一样的机遇,让他们成为现代化的民族,然而,不是别人而是阿拉伯民族自己的知识份子没有把握好良机,使自己的民族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我在阅读《阿拉伯中古史简编》和查阅阿拉伯文明在近代的遭遇的资料时,惊讶地发现,阿拉伯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有着许多相似点:两者都曾经有过一样非常光辉灿烂的文明,这两个文明虽然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所处时代也不同,但他们的失败之处却惊人地相似:他们都有着腐朽不堪的天授皇权思想,还都有因循守旧,顽固排外的知识份子对民族现代化过程的阻挠。
阿拉伯的伊斯兰世界在19世纪初所面对的挑战是空前严峻的,西方殖民地主义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扩张势不可挡。而到了19世纪末,阿拉伯世界大部分的地区几乎变成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几乎同阿拉伯民族的遭遇一样,中华民族也在同时遇上同样的对手,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穆斯林的军队在西方坚舰利炮的进攻面前全无招架,一败涂地,溃不成军,从此阿拉伯世界产生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文化、宗教和社会上的后遗症,整个社会充满挫败情绪。穆斯林长期以来对西方异教徒所存有的“伊斯兰世界优越感”,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穆斯林们的信心全失。失败、蒙羞、耻辱和困境带给穆斯林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自己的思维去适应新的挑战和面对新的局面。这种种情况都与近代清朝、民国时期的中国所面临的情况如出一辙。
后续的发展自然也和近代中国一样:种种的新思维运动在阿拉伯世界相应产生,然而不管是推行一系列现代化的改革还是温和的改良政策,都无法达到人民心中的期望和所要求的成效。再加上守旧复兴运动和保守传统势力的反对,还有欧洲列强的干涉和阻扰,许多的维新运动都以失败告终,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一炬。阿拉伯世界近五十年来与以色列开战多次,但他们从未战胜,这种情况使广大的穆斯林自发地希望走上先知时代政教合一的复古道路。然而正是因为如此,穆斯林越来越保守和落后,也越来越难突破所面临的困境,最终自然而然地就陷入了绝境。
仔细研读其历史,我发现阿拉伯文明其实早在阿拔斯王朝就达到了顶峰,如果当时光辉灿烂的文明能够继续发展,继续发扬光大,那么今天的世界将是阿拉伯民族的天下。现代化的运动如欧洲的工业革命本应该发生在阿拉伯世界,因为当时的欧洲正走入文化黑暗时期,同时代的中国并没有重视科学研究。而那时候的阿拉伯文明则重视医学和科学,是当时最先进的文明。所以说,历史在当时就已经给了阿拉伯民族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能够让阿拉伯民族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顶峰,然而他们的知识份子却没有珍惜这个天赐良机。
当时大量的古希腊和古印度书籍被译成阿拉伯文,丰富了穆斯林的生活和文化,这当然是一件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好事。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外来文化却给穆斯林带来了生活和信仰上的冲击,所以从十世纪初起,一些守旧的穆斯林学者对此纷纷表示不满。以伊本·萨拉哈和达吾德·扎海里伊为首的圣训学家和法学家断定学习哲学为非法,禁止人们学习古希腊哲学,并主张焚毁有关书籍。这种守旧和排外的思想使阿拉伯文明立刻陷入了困境。
阿拉伯的知识份子阻扰民族文明发展的事例还有:从8到10世纪中叶伊斯兰教法学迅速发展后,便进入了“塔格利德”时期。这个时期是指学者必须恪守传统,模仿前辈已有的法学观点去阐述和解释法律,而不再用人的智慧和理性去进行推理和创造法律,那就意味“创造之门已被关闭”,所以以后的穆斯林学者就都百年的缺乏创新思维,思想封闭。这种思想不但阻碍了法学的发展,同时还影响到穆斯林社会每个领域。它约束了学者的思维,抑制人们的创新精神,从而使穆斯林在很长的时期内,面临新问题和新情况时,束手无策,无法解决,同时也导致他们思想僵化,最终使阿拉伯民族在近代史上落后于其他民族。
历史惊人的相似:同样的,中华民族的知识份子们也作茧自缚,如明清的科举必须以八股文体来作答,而文章题目主要出自四书,并且强调必须以朱熹的集注为准绳,不可逾越。这样的文章形式和内容大大禁锢和束缚了知识份子的思想。所以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上和阿拉伯民族一样,远远落在了西方后面。
既然阿拉伯文明和中华文明在近代的历史进程上有着惊人的相似,那么我就在思考,阿拉伯文明是否能通过向中华文明学习,借鉴其成功的经验来突破其所面临的困境,振兴民族呢?我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历史困境长达100多年,还几乎到了亡国灭种的地步,然而在中国众多有识之士舍身救国救民族的大义行为下,从辛亥革命、国民政府成立、五四运动,到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胜利,里程碑式的民族进步事件一个接一个地发生,最终,毛泽东主席终于在1949年统一中国,强有力的共产党政权开始执政,带领新中国开始奋起直追。1978年后邓小平同志决定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经过长达半世纪的坎坷和努力,才有望走上富国强兵之道。中华民族走上民族振兴道理的借鉴意义对于阿拉伯文明是十分重要的:首先,阿拉伯世界的人们应该要意识到自己处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当中,国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出路在哪里,自己应该怎么做,做好民族革新的意识储备;其次,阿拉伯民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或势力领导人们进行一次彻底的民族革命,推翻一切阻碍民族解放和进步,阻碍民族振兴的势力;然后,阿拉伯世界能够出现一位伟人,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或势力,来统一支离破碎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强有力的政权;最后,在强有力的政权的领导下,阿拉伯民族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开始民族复兴的历程。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对于阿拉伯民族振兴路线的理想主义而已。阿拉伯在现代面临的具体的国内、国际社会的形势上,具体的民族文化等方面与近代的中国史大为不同的,其走上民族复兴道路的方式也不一定与中国类同。甚至在中东地区现在纷繁复杂的政治形势下,在短期内,我看不到阿拉伯民族走出困境的希望,但是套用一句俗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想必将来总有有一天,阿拉伯人们会普遍觉醒,民族解放运动会轰轰烈烈地展开,那时候也必定会有伟大的人物出现,带领阿拉伯人民走出困境,走上民族振兴的道路。灿烂的阿拉伯文明的荣光终有一天会重现在这个世界上,阿拉伯民族终将同世界所有伟大的民族一道,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
第二篇: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半岛的古代历史,如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国家的统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及灿烂的伊斯兰文明。而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起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帝国的建立等史实;说说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学习收集、处理和组织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热情。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伊斯兰教的创立在阿拉伯国家统一、帝国的建立等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比较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要求学生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六至七世纪阿拉伯半岛的基本情况、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阿拉伯民间故事。
通过分析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特点,感受世界文明的融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伊斯兰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理解宗教对政治、社会生活、文化的影响。通过了解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感受世界文明的融合与传承。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古代文化的成就。
教学难点: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突破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归纳穆罕默德的活动,认识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国家统一的历史过程。)教学方法:
通过两条主线贯穿课堂:一是明线:“四个一”即一位领袖,一种宗教,一个帝国,一种文化。另一条是暗线:即阿拉伯帝国与古代中国的联系十分密切。郑和、回族、蒙古族、伊本·白图泰等等。以启思助学。
课程模式是探究式学习,课前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见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组员竞争和小组竞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合作能力。通过“知识大比拼”,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google earth、合作学习记录单,补充学材。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古代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等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查阅有关地图、图片、资料。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google earth,定位阿拉伯半岛)
师引导:通过七年级上册《干旱的宝地》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西亚的阿拉伯半岛的一些基本情况,请你向同学介绍一下。
师归纳:阿拉伯半岛位于西亚,是世界上主要的干旱地区之一,波斯湾沿岸地区号称“世界石油宝库”,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现今的阿拉伯半岛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购买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使用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把瀚海的沙漠改造成了干旱的宝地、出现了美丽的城市和绿洲。教师同时展示一些多媒体画面。
(过渡)那么你是否了解1400多年以前的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国家的情况呢?知道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教师补充,适时过度到新课。
新课教学:
【活动一】教师介绍6世纪的阿拉伯半岛。
当时的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各部落有自己信仰的神,常为争夺水源、牧场和掠夺财富而发生战争。6世纪时,波斯与埃塞俄比亚发生战争,给半岛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波斯人控制的半岛西部的商道陷入萧条。
【活动二】主题:一位领袖:穆罕默德。教师展示图片,导出伊斯兰教创台人:穆罕默德。
学生活动:小故事《穆罕默德介绍》
适时过渡。
【活动三】主题:一种宗教:伊斯兰教
教师随堂提问,介绍伊斯兰的基本情况。经典、教义、穆斯林的宗教义务等。
重点介绍:麦加和麦地那。
(过渡):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在他去世前,已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过渡到一个帝国的教学。
【活动四】主题:一个帝国: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中的作用
活动目的: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扩张中的作用。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启发学生思考:
(1)伊斯兰教创立的社会背景?既七世纪时阿拉伯社会的阶级矛盾、社会情况?
(2)伊斯兰教与各部落分裂状态下的信仰有何不同?
(3)伊斯兰教是怎样的一个组织?
讨论: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扩张中的作用?
【学生反馈】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教师归纳】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从中感受宗教对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力。
2、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教师展示《阿拉伯帝国扩张》图和《8世纪中叶的阿拉伯帝国》。引导学生读图。了解阿拉伯帝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过渡)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也迅速传播。并酝酿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活动五】主题:一种文化: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活动:视频播放古代阿拉伯文化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思考阿拉伯文的突出表现。
教师提供材料一:阿拉伯格言和穆罕默德的话“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
材料二:阿拉伯文的组成。
引导学生思考阿拉伯文化的突出特点和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感受世界文明的融合。
教师帮助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一位领袖,一种宗教,一个帝国,一种文化。要求学生串联起来,以清理脉络,巩固所学。
【活动六】主题:知识大比拼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课外探究。
教师提供抢答题,学生抢答。主要内容为本课知识的复习,知识的补充及课外延伸。
隐含主线:中国与古代阿拉伯地区关系密切!学点:郑和、回族、蒙古族、伊本·白图泰等等。
引导学生课外进行进一步的查阅和归纳。
课堂反馈:统计学生的学情及得分情况,适时激励。
布置作业:作业本和填充图册,做好复习和预习。
课堂练习:自我测评(如果时间允许的话)
课后小结:本课以一位领袖,一种宗教,一个帝国,一种文化为主线,以时间为主轴,布局合理,脉络清晰。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和阿拉伯文化与中国的关系,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又拉近了与本课堂的距离,使历史知识生活化。
附:探究单与学习资料: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小组活动记录单
姓名:__________
活动参与度:
1、我的得分:组员每回答正确随堂小题一次加5分,抢答每题10分,大题加20分。
(底分)100+ 总分:__________
2、本课最佳参与组员:
合作探究记载:
1、试分析伊斯兰教的创立对阿拉伯统一所起的作用。
(提示:从以下三方面思考:
1、公元7世纪阿拉伯地区的社会状况。
2、伊斯兰教与各部落分裂状态下的信仰有何不同?
3、伊斯兰教是怎样的一个组织?)
2、试分析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点及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我在本节课的表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我的收获:
补充阅读材料:
伊斯兰教 “伊斯兰”一词为阿拉伯语的音译,为“顺从”和“皈服”之意,即顺从和皈服真主的宗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我国旧称“回教”“清真教”“天方教”等。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的一神教,创始人为穆罕默德。它产生在阿拉伯半岛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时期。当时,各部落之间经常进行劫掠与战争,社会充满动荡与不安。波斯人占领也门后,又将传统商路转移,促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伊斯兰教的产生,反映了阿拉伯半岛各部落要求实现政治统一和社会稳定,结束混乱局面,维护民族生存的愿望。穆罕默德就是通过创立伊斯兰教的一神崇拜,废除阿拉伯半岛部落的多神崇拜为建立统一国家奠定思想基础。伊斯兰教建立后,经过了许多艰难曲折。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在那里继续传教,并组织起武装,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初步确立伊斯兰教。至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完成统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伊斯兰教对推动社会发展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从7世纪中期到8世纪初,穆斯林的对外传播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使伊斯兰教发展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性宗教。现今伊斯兰教徒约有七八亿,人数仅次于基督教而远远超过佛教,散布在90多个国家。
阿拉伯文化 形成于阿拉伯帝国时期。它的产生首先得益于历代哈里发对文化的重视和提倡。为了保证国家的繁荣和巩固,他们十分重视对先进文化的摄取,提出“人最美的装饰品是知识”的格言。一方面,他们组织力量大力翻译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另一方面鼓励穆斯林远游各方,搜集古典著作,访求学问。阿巴斯王朝时期,他们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作“智慧之宫”。这些努力造就了中古阿拉伯人长于学习,提倡教育和学术的精神,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发展。另外,阿拉伯帝国版图内的许多地区都是古代文明的先进地区,使阿拉伯人得以广泛继承不同民族的丰富文化成果。因此,阿拉伯文化是在长期发展中,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逐渐融合而成的,也是阿拉伯人和境内众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以阿拉伯语为主要语言工具,以伊斯兰教为指导思想,所以又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之称。其次,是它的多民族性和综合创新精神。
阿拉伯文化以建筑、艺术、天文、数学、医学和文学的成绩最为突出。其建筑艺术别具一格,主要表现在清真寺的建筑和装饰方面。清真寺建筑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封闭院套,四周环以拱廊或柱廊,中心的礼拜寺大厅顶部耸立着圆拱顶。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禁止在艺术作品中表现人物和动物。所以,艺术家们都利用阿拉伯数字和几何图形进行艺术创作,精美的图案和花纹是阿拉伯艺术的独特风格。
在天文学方面,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和大马士革等地,都建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台,还创造了许多精密度的天文仪器,长期进行天文观测。他们制造的天文仪器,直到16世纪仍被欧洲天文学家使用。天文学家白塔尼的著作《恒星表》,在几百年内都是欧洲天文学发展的基础。数学方面,阿拉伯数学家利用并改造了印度数字,使用十进位法,使数学计算大为简化。他们创立了代数学,数学家花刺子密(约780~850年)的代数学著作《积分和方程计算法》,直到16世纪都是欧洲大学的主要教科书。代数学的阿拉伯名字就是通过这部著作传人欧洲的。
医学是阿拉伯人最重视的科学之一,最杰出的医学家有拉齐斯(865~925年)和阿维森那(伊本〃西那,980~1037年)。前者是巴格达国立医院院长,著名临床外科专家著有《天花与麻疹》和《医典集成》等重要著作,对西方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后者著有《医典》,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论著,获得“医中之王”的美誉。直到17世纪,该书都被西方视为医学权威著作。阿拉伯帝国地域辽阔,交通方便,朝觐和经商活动的进行,使地理学非常发达。阿拉伯人还是世界文化的传播者,中国的造纸术、罗盘针、火药,印度代数学、位置计算制和零的符号,都是由他们传到西方的,这对西方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篇: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文化——形成于阿拉伯帝国时期。它的产生首先得益于历代哈里发对文化的重视和提倡。为了保证国家的繁荣和巩固,他们十分重视对先进文化的摄取,提出“人最美的装饰品是知识”的格言。一方面,他们组织力量大力翻译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另一方面鼓励穆斯林远游各方,搜集古典著作,访求学问。阿巴斯王朝时期,他们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作“智慧之宫”。这些努力造就了中古阿拉伯人长于学习,提倡教育和学术的精神,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发展。另外,阿拉伯帝国版图内的许多地区都是古代文明的先进地区,使阿拉伯人得以广泛继承不同民族的丰富文化成果。因此,阿拉伯文化是在长期发展中,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逐渐融合而成的,也是阿拉伯人和境内众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以阿拉伯语为主要语言工具,以伊斯兰教为指导思想,所以又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之称。其次,是它的多民族性和综合创新精神。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1)多民族性: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印度人、波斯人、西班牙人、叙利亚人,等等。各族通过互相接触、相互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可以说,阿拉伯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2)注意把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
埃及、叙利亚、波斯等地,都是世界文化发达较早的地区。阿拉伯人在征服这些地区后,不仅接受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且又吸收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3)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文化的灵魂:
没有7世纪伊斯兰教的诞生,就没有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就不会有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因此就没有阿拉伯文化的问世。伊斯兰教不仅是阿拉伯统一的旗帜,同时也是中古时期阿拉伯社会文化进步的旗帜。
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思想和伊斯兰教体系是紧密相连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不仅限于阿拉伯民族而且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全世界穆斯林的文化成就。其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水乳交融的一体。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既坚守纯洁的理念,追求崇高的理想,同时又充满包容,体现出开放的胸怀。当代的极端伊斯兰教派绝不代表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文化的产生得益于伊斯兰教的产生,可以这样说:没有伊斯兰教,就要没有阿拉伯民族的崛起,就没有伊斯兰文化的产生。
伊斯兰文化渊源:
伊斯兰文化的源流、学科结构和特点。它来自三个渊源:
1)阿拉伯人固有的文化:如阿拉伯语及文字,诗歌,谚语,故事传说,星象,音乐等。
2)吸收外来文化:如希腊的哲学,各门自然科学,罗马的政治,法律,波斯的历史,文学艺术,印度的数学,天文学,医学及宗教哲学,中国的四大发明。
3)伊斯兰教文化:如《古兰经》,圣训等。这些多样性的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兼收并蓄,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形成。它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研究、创新和发展,创造了具有伊斯兰特点的新文化,形成了知识形态的多学科体系,构成了伊斯兰文化的整体构架。
伊斯兰现代文明的政治理念:
为了保证人民的政治行动质量和生活质量,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知识:人民必须接受普及教育,是非分明,每个人都有生存的责任感。伊斯兰教育信士们说:〃敬畏真主就是有知识的开始。〃
2)稳定:事物的平衡发展就是达到稳定的基本因素,任何事不能超越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偏重任何一方就是走极端,破坏稳定,例如宗教
3)财富:财富代表物质的利益,鼓励人们创造财富,改善生活水平。4)康乐:健康才能快乐。有病寻求治疗,社会有保健体制;遏制不良习惯和伤害健康的毒品,如烟酒毒与色情。
伊斯兰文化内容:
伊斯兰文化内容丰富,涉及科学,宗教,政治,文学,哲学等各个方面。伊斯兰文化包括:
1)哲学(自然哲学,宗教哲学,逻辑学,伦理学)。2)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医学,化学,物理学)。3)人文科学(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文学,艺术)。
4)宗教科学(古兰经学,经注学,圣训学,凯拉姆学,教法学,诵经学)。
伊斯兰文化的特点:
伊斯兰文化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她的包容性和强大的同化能力,当然这些都是以伊斯兰文化的先进性为前提。伊斯兰文化的特点是: 1)包容性:
它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经过加工改造赋予伊斯兰特色。伊斯兰教义不同程度地渗透在各个学科领域,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既互相吸收、互相影响,又各自独立发展。2)继承性:
它吸收和继承了古代东、西方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把东方科学注重经验描述和古希腊文化注重逻辑推理的不同传统有机结合,成为中世纪古典科学的集大成者。3)开创性:
它将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发展所提供的新事实,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新资料,经过创造性的理论综合,确立了新的学科概念、定理、理论,完善和创立了新的学科。4)实践性:
它注重实地考察和观察,搜集掌握第一手资料,经反复实验和综合研究,得出假说和结论,并将自然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社会实践,促进了生产的发展。饮食文化:
阿拉伯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饮食风俗可谓五花八门,但各国也存在许 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如主食为大饼和手抓饭肉食以烧烤的鸡肉,牛羊肉为主,喜爱甜食;穆斯林禁止吃猪肉,自死肉,浮水鱼,无鳞鱼,不吃外形丑恶和不洁之物(这也是不吃猪肉的原因之一),如甲鱼,螃蟹等,禁食一切动物的血,禁饮酒;喝汤或饮料是不能发出声响,食物一进入口不得复出,忌讳用左手触摸餐具和食品(因为用左手吃饭或喝东西被认为那些东西不会被真主所接受)等。还有很多人好奇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这里的主要原因是,(1)貌丑、怪异,性贪婪、愚笨。世界各民族语言在形容人貌丑、懒散、愚笨等方面都用“猪”字形容。就连我们周围的有些人,在说某个人太笨的时候,也都开玩笑似的说“某某人太'猪'了。”(2)喜污秽。其生活区域肮脏不堪,食用的饲料也是污秽的,难与食草类动物相比。(3)性恶无常。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猪一旦饿极连所声猪崽也照食不误。一般动物,即便小鸟也会与饲养它的人建立某种感情,义犬救主等动物助人的故事广为人知,但猪却有时连饲养它的人的婴孩也有拱死吃掉的现象,其性较之虎狼有过之而不及。(4)混乱交配。幼猪一旦到发情期,有的会同生养他的母(公)猪交配,繁衍后代无上下、尊幼之分,在一般动物中也鲜有此事。还有,猪的脖子上只有一根筋,既不能看到天,也不能回头,穆斯林们是讲究回心转意的,而猪的这一特性和穆斯林们的这一生活习惯背道而驰,这也是穆斯林们不吃猪肉的一个原因。
阿拉伯饭菜的特点是甜,香,油腻。阿拉伯人多用盐,胡椒,咖喱粉,柠檬汁或西红柿酱作调料,口感偏重;做菜的方法比较粗线条,不是烤,就是炸或煮,要不索性就凉拌。
掀开阿拉伯服饰文化的神秘面纱:
阿拉伯传统服饰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面纱(面罩,头巾和盖头):
由古至今,面纱一直是伊斯兰服饰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女性服饰。关于女性为什么戴面纱,戴头巾是人们一直好奇的问题之一。在阿拉伯文化里脸部,头部是评定人美善的关键部分之一,如果暴露可能很容易激起本能的情欲,进而可能会影响女性的安全和贞洁。这个风俗其实是重视女性的表现之一。2)大袍:
大袍分为男式和女式两种。黑大袍是阿拉伯妇女的传统服装,做工简单,式样和花色因地而异。长袍是一块布,可裹全身,黑色、白色皆有。除了传统的黑色之外,阿拉伯妇女的长袍颜色现在也越来越多。男式阿拉伯大袍多为白色,衣袖宽大,袍长至脚,做工简单,无尊卑等级之分。它既是平民百姓的便装,也是达官贵人的礼服,衣料质地随季节和主人经济条件而定,有棉布、纱类、毛料、尼绒等。
阿拉伯大袍历经千载而不衰,说明它对生活在炎热少雨的阿拉伯人有无法取代的优越性。生活实践证明,大袍比其他式样的服装更具抗热护身的优点,它不仅能把身体全部遮住,阻挡日光的直接照射,同时,还能把外面的风吹入袍内,形成空气对流,将身体的湿气和热气一扫而去,使人感到凉爽舒适。3)披风:
在阿拉伯人看来,披风是节日盛装,男人在大袍外加件披风,显得神采奕奕,有男子汉气概。披风花色繁多,质量也不相同。4)头巾:
阿拉伯男人的头巾也是沙漠坏境的产物,可以起到帽子的作用,夏季遮阳防晒,冬天御寒保暖。这种头巾是块大方布,颜色多为白色,也有其他颜色。布料有优劣厚薄之分,可随季节和环境而定。头巾放于头上,再套上一个头箍固定。戴头巾前先戴一顶小白帽,是许多阿拉伯男子的习惯。在非正式场合,他们更喜欢只戴小白帽而不包头巾。5)佩物:
佩物是阿拉伯各部落长期养成的装饰习惯,其式样繁多,各有千秋,尤以也门和阿曼的腰刀最具特色。腰刀最初是用以防身自卫的武器,后逐渐成为服装饰品。佩戴腰刀也是男孩子长大成人的标志。阿拉伯妇女普遍喜欢佩戴各式金银首饰,个别女人甚至会把金银头饰、鼻饰、耳环、手镯、项链、戒指、脚镯和腰带从头戴到脚,以显示其富贵荣华。
阿拉伯传统服饰属于伊斯兰服饰范畴,因此,伊斯兰教教义所体现的价值观是统摄这种服饰文化各要素的最高主导思想,使其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强调服饰中伦理观重于审美观。在伊斯兰服饰文化看来,凡是与伊斯兰服饰伦理学主要原则相悖的服饰艺术,不仅不美,而且非常丑恶,必须在道德上和法律上加以制止。伊斯兰教对服饰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调服装必须遮盖羞体。虽然人体作为安拉的创造物是均称健美的,但人体有男女之别。暴露羞体很容易激起本能的情欲,从而败坏道德,使人降格为同动物一般。
2)伊斯兰教崇尚洁净,反对服饰上的奢侈浪费,认为人类作为安拉在大地上的代治者,必须在享用安拉的恩典时遵循中正之道,即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3)反对男女不分,互相摹仿,认为这样做有悖安拉造物的本来面目和天性,这种在性别上的掩饰作假会使人性受到歪曲,从而走向堕落。
伊斯兰服饰观念旨在从人们的穿戴上导人之善。既反对袒露羞体,挑逗情欲的服饰,也反对奢侈豪华、铺张浪费的服饰;既反对男扮女装,也反对女扮男装;既反对画眉粉饰,也反对续发造假,并且,在服饰美上遵循中正之美的原则。而中正之美和人性之美、和谐之美互动互融,相应生辉,构成伊斯兰美学的三大核心内容。
是什么因素形成这样的伊斯兰服饰文化? 1)伊斯兰服饰文化与《古兰经》 :
伊斯兰服饰文化是以伊斯兰教义这一最根本的价值观作为统摄服饰的文化,历史、时代、心理、审美各要素的最高主导思想。因此,这种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
“对伊斯兰教来说,《古兰经》是最主要也是首要的最高经典,是最根本最有权威的立法依据。是传播伊斯兰教过程中的方针,是必须遵循的规范与准则。” 《古兰经》中对于伊斯兰男子着装的要求是,服装打扮尽量体现男人的气质,气概和风度。要求遮掩的范围是在是肚脐至膝盖间。
女子则禁止穿着稀薄、透明的衣服,以免暴露肉体,更不允许穿三点式或其它泳装。穆斯林学者们解释伊斯兰教服饰的标准应当是能遮住妇女的全身,而不是显露或透视出身体的轮廓,只有脸和手是允许自然露出的。因此最恰当的服装是宽大的袍子,并且不准系腰带。妇女的一切装饰应当只为她的丈夫,同时禁止妇女着男装。
2)地理环境的影响:
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而阿拉伯地区位于亚洲西部,多沙漠、戈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伊斯兰教服装,自然具备与本土气候相融合的服装服饰特征。3)生活习惯的影响:
伊斯兰教崇尚洁净。为了保持身体洁净,伊斯兰教主张男缠头、女戴盖头。这样,在客观上起到了遮挡风沙、尘土的保洁作用与保护皮肤的作用。4)国家法规的体现:
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的习俗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表现之一。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古兰经》为其立法依据,不戴面纱或盖头既是藐视伊斯兰国家的行为,也是不尊重伊斯兰教信仰的行为。
在伊朗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法律规定妇女在公共场合除脸和手外,身体的其余部分都不准裸露在外(有些地方连脸都不准外露)。伊斯兰服饰造型的主要特点是简洁宽大的外形,力求将全身包裹住。这与现代服饰所提倡的简洁相符。
阿拉伯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作用体现在: 1)保存并传播了西方古典文化: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认真研究它们,还把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
2)阿拉伯人足迹遍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比如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的发明带给了欧洲;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
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地理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阿拉伯文化特别是在世界中古时期取得了令世人尊敬的辉煌伟大的成就,就连西方历史学家都对阿拉伯文化表示由衷的敬意。阿拉伯文化以建筑,艺术,天文,数学,医学和文学的成绩最为突出。① 在艺术与建筑领域:
阿拉伯世界对于艺术美有独特的追求。由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排斥具象,因此阿拉伯艺术作品中缺少对人物和动物造型的塑造。所以,艺术家们都利用阿拉伯数字和几何图形进行艺术创作,精美的图案和花纹是阿拉伯艺术的独特风格。
伊斯兰建筑别具一格,包括清真寺、伊斯兰学府、哈里发宫殿、陵墓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是世界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同印度建筑、中国建筑并称东方三大建筑体系。穆斯林仿照希腊和罗马式建筑形式,创立了风格独特优美的新样式,阿拉伯建筑以其宏伟、壮丽著称于世,它的外观是巍峨的穹顶和高耸的尖塔,精美朴素的内饰雕塑和花卉鸟兽等。然而其建筑艺术别具一格主要表现在清真寺的建筑和装饰方面。清真寺建筑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封闭院套,四周环以拱廊或柱廊,中心的礼拜寺大厅顶部耸立着圆拱顶。麦加的禁寺,麦地那的先知寺,大马士革的倭马亚清真寺,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和印度的红堡,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古城建筑群被喻为阿拉伯古典建筑的典范。②在天文学方面,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和大马士革等地,都建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台,还创造了许多精密度的天文仪器,长期进行天文观测。他们制造的天文仪器,直到16世纪仍被欧洲天文学家使用。天文学家白塔尼的著作《恒星表》,在几百年内都是欧洲天文学发展的基础。
③数学方面,阿拉伯数学家利用并改造了印度数字,使用十进位法,使数学计算大为简化。他们创立了代数学,数学家花刺子密(约780~850年)的代数学著作《积分和方程计算法》,直到16世纪都是欧洲大学的主要教科书。代数学的阿拉伯名字就是通过这部著作传人欧洲的。
④医学是阿拉伯人最重视的科学之一,阿拉伯医学在世界医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保存和发扬了古代医学成就。阿拉伯人保存和翻译了大量古希腊、罗马医学文献,吸取了当时各族医学上的成就。
(二)阿拉伯人发展了药物化学。
最杰出的医学家有拉齐斯(865~925年)和阿维森那(伊本·西那,980~1037年)。前者是巴格达国立医院院长,著名临床外科专家着有《天花与麻疹》和《医典集成》等重要著作,对西方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后者着有《医典》,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论着,获得“医中之王”的美誉。直到17世纪,该书都被西方视为医学权威著作。阿拉伯帝国地域辽阔,交通方便,朝觐和经商活动的进行,使地理学非常发达。阿拉伯人还是世界文化的传播者,中国的造纸术、罗盘针、火药,印度代数学、位置计算制和零的符号,都是由他们传到西方的,这对西方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⑤在文学领域:
阿拉伯人最有名的文学著作有短篇小说集《一千零一夜》,我国古书中称麦加为“天方”,后来“天方”泛指阿拉伯,因此《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书中叙述了古代阿拉伯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每夜娶一王后,第二天早晨即行杀害。宰相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姐妹们,自愿嫁给国王。她用讲故事的方法,引起国王兴趣,因此未被处死。此后,她每夜讲述一个故事,一个接一个,一个套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于使国王悔悟,并和山鲁佐德白首偕老。《一千零一夜》内容丰富,叙事生动,它包括寓言、童话、民间故事、名人轶事等。一般学者认为该书是在古代波斯《一千个故事》的基础上,吸取了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国的民间故事,经过几百年的修改补充,到16世纪才最后编定。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境内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显示了阿拉伯人民高度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是阿拉伯人民留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除了自身的文学成就以外,在整理、翻译和改编古典著作方面,阿拉伯人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四篇:《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学设计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学设计
浙江省松阳县民族中学 兰秀梅
一、课程标准
2-1-7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年代与地区,分述它们历史上的兴盛时期和影响范围。要点提示: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
2-1-8描述欧亚古代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几个区域文明,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知道古代不同文明各自发展、相互碰撞和交融的概况。
要点提示:阿拉伯帝国。
2-4-4比较不同时期区域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的事例,体会区域联系日益密切的历史趋势。
要点提示: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对区域之间文化交流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是新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展现了中世纪阿拉伯的基本概况。同时,课本从不同角度描述了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内容,突出了它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巨大影响和贡献。
关于“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课文围绕“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发展”这条主线,首先介绍了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创立的社会背景,通过对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伊斯兰教的发展和传播,从而让学生理解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帝国兴起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又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兴起之路。
关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课文分别从文学、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建筑等领域,介绍了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尤其着重介绍了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历史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合作探究,描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贡献、影响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世界文化是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理解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古代文化的成就。2.难点: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
提问:(1)这些朝圣者信仰的是什么宗教?(2)他们为什么到麦加朝圣? 生答:伊斯兰教,因为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承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新课学习】
一、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出示:
看图分析:结合初一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图一:学生找到阿拉伯半岛的位置→得出结论:五海三洲之地 图二:阿拉伯半岛的自然条件:炎热干旱
承转:如果你是当时阿拉伯半岛的居民,面对这样的自然环境,该如何生存? 了解:伊斯兰教创立背景:
6、7世纪之交,阿拉伯部落为争夺水源和牧场而相互仇杀,半岛内部矛盾重重,阿拉伯人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二、伊斯兰教的创立 出示:
学生阅读书本P36第二自然段完成有关伊斯兰教的创立相关内容:
(通过有关伊斯兰教创立创始人、时间、地点、教徒、教义和经典的填空,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三、阿拉伯帝国兴衰史 出示:
学生阅读书本P36—P38内容,将阿拉伯帝国的兴衰过程用年代尺表示出来
(通过年代尺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阿拉伯帝国的兴衰史,得出结论:阿拉伯帝国统一过程与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同步)
四、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出示:
1.给学生5分钟时间阅读书本P38—P39相关知识,做好答题准备。2.准备好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通过设置两种类型:普通题和挑战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各种题型隐藏的题目:(1)宗教:
①出示世界宗教分布图,提问:伊斯兰教主要传播在世界哪些地区? ②出示中国政区图,提问:你知道我国哪些民族的人几乎全部信仰伊斯兰教?(2)文学:
①请你列举一个知道的《一千零一夜》故事名字? ②该书在中国被称为什么名称? ③这本书中的故事都是发生在阿拉伯吗?(3)建筑:
①提问: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是什么?
②出示:麦加清真寺、开罗清真寺、中国清真寺和印度泰姬陵,提问:它们有何共同特征,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4)数学:
①提问: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为什么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②出示:
猜一猜:上面的图形分别代表什么数字?(5)地理: ①出示:
提问:这张12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伊德里斯绘制的世界地图你会看吗?你能指出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洋吗?
②如果大部分同学看不出来,可以出示另一张图片提示:
(6)天文: 出示:
提问:你知道这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什么天文仪器吗?它有何作用呢?(7)医学 出示:
提问:书页上的工具是用来干什么的?
4.合作探究:古代阿拉伯人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一两百年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光辉灿烂的文化呢?
提示:1.“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穆罕默德 “求学是男女穆斯林的天职” ──阿拉伯格言 2.地理位置的影响 【课堂小结】 一个人物:穆罕默德 一种宗教:伊斯兰教 一个帝国:阿拉伯帝国 一种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板书设计】
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巩固练习】
1.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其教徒被称为(),所信奉的经典是()2.阿拉伯人将民间故事汇集整理,创作了世界名著()3.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地点是()A.麦加 B.麦地那 C.巴格达 D.巴勒斯坦 4.公元8世纪,古代阿拉伯帝国的首都是()A.耶路撒冷 B.麦地那 C.巴格达 D.麦加 5.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开始于()A.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B.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C.阿拉伯半岛最终完成统一 D.穆罕默德逝世
6.按时间顺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正确的是()①大体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创立伊斯兰教 ③出走麦地那 ④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③②④①
7.小明的爸爸送他一本世界名著,书中主要内容有:阿拉伯国王、勇敢的苏丹王子及巴格达富丽堂皇的宫殿等。这本书的历史文化背景应该是()
A.伊斯兰文化发展的时代 B.希腊文化发展的时代 C.罗马文化发展的时代
D.印度佛教发展的时代
8.阿拉伯帝国已经灭亡了许久,然其民族仍然存在至今,你认为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
A.血统 B.语言 C.宗教 D.风俗习惯
9.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下列有关阿拉伯文化的论述中,正确的是()①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这与他们重视教育和知识有关
②阿拉伯文化具有鲜明的特性,这与阿拉伯帝国当时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有关 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当时世界领先的科学成就 ④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伊斯兰教在麦加的科里希特族的男女间传播开来。科里希特贵族把那批属于自己管辖权范围内的伊斯兰教徒关在监牢里,并尽量引诱他们脱离伊斯兰教。
材料二 穆罕默德命令他的信徒配备起来,并准备出征所需的一切东西。后来,他告诉他们要进军麦加,并命令他们认真准备。
材料三 穆罕默德在传教中提出“凡加入伊斯兰教皆为兄弟”的口号,并建立《麦地那宪章》宣称“一致对外”。
(1)根据材料一,说说伊斯兰教开始传播时的遭遇是怎样的,并分析其原因。(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11.看图回答问题。
(1)上图是阿拉伯数字,5个空格所代表的数字依次是()(2)这些数字是由谁发明的?又是怎样传到西方的? 12.简答题。
(1)麦加、麦地那和巴格达是阿拉伯帝国著名的城市,请分别说出这三个地点的地位或发生过的重大事件。
(2)在世界文化的贡献方面有这样一种说法:“希腊人的脑,中国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脚。”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说说你对“阿拉伯人的脚”的理解,结合地理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
1.穆罕默德,穆斯林,《古兰经》2.《天方夜谭》 3.A4.C5.B6.B7.A8.C9.D
10.(1)伊斯兰教创立之初在麦加传播时遭到镇压,因为麦加贵族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2)伊斯兰教使众多的信徒凝聚在一起,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1.(1)0,1,5,9,150(2)这些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12.(1)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这一年也成为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8世纪开始,巴格达成为阿拉伯帝国的首都。(2)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地理因素来看,这主要是因为阿拉伯帝国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要道上,是世界商品和文化的重要传播者。
第五篇:阿拉伯美食节主持稿
开场:阿拉伯是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有阿拉丁神灯里飘出的神怪、有色泽诱人的烤肉,还有一千零一夜里光怪陆离的故事。在今晚,您足不出户就可以在长沙鑫远白天鹅卢瓦尔咖啡厅体验阿拉伯地道的异域美食和带有神秘色彩的风情表演。
接下来,您即将欣赏到的是带有阿拉伯风情的肚皮舞。他起源于中东地区,至今已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一种较为知名的国际性舞蹈。肚皮舞是较为女性的舞蹈,多张显阿拉伯风情,以神秘著称。
友情提示各位嘉宾,在今晚。您只要留下的名片,或者在我们餐厅的迎宾台填写卡片,然后投至于我们的摇奖箱中,将有机会获得惊喜大奖一份。我们将在所有表演结束前解密惊喜大奖花落谁家的好消息,希望大家不要莫失良机哦。
现在由请本人隆重介绍下有着神奇手艺来自阿拉伯的客座大厨——Moataz,他21岁开始了他的烹饪生涯,而后至德国几个城市游学5年来提高他的烹饪经验。这是他第三次到亚洲,此前于2004年和2006年受邀至马来西亚和香港。这次他将带来他的招牌菜--凉拌三角豆泥、烤全羊、阿拉伯肉夹馍、阿拉伯豆类饭、阿拉伯烤鱼等。他表示长沙人很热情,希望他们喜欢他给大家现场烹饪的阿拉伯地道美食,也欢迎大家有时间去阿拉伯国家旅游。
阿拉伯舞蹈除了闻名遐迩的肚皮舞外,还有风靡世界的埃及民族传统舞蹈——转裙舞。在埃及,这是一种祭祀上天的舞蹈,只在重要的庆贺活动场合才会表演,舞蹈多个高难度动作全都在旋转中完成。因为舞蹈演员需要围着三条重达30公斤的七彩大摆裙,并将旋转表
演每次持续30分钟之久,所以不难思考,为什么转裙舞的舞者都是男性。现在您不用长途跋涉就能在家门口见证到最正宗的埃及文化。结束语:感谢各位参加长沙鑫远白天鹅阿拉伯文化美食节。如果我们的服务、舞蹈和菜品能让您满意的话,欢迎您邀请的亲朋好友11月10日之前遣来体验阿拉伯异域风情和美食。当然,我们也欢迎您对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如果您提前一天购买我们的美食节餐劵将可享受买五送一并可同时打8.5折的双重优惠。当晚直接用餐,也可享买五送一的优惠。多买多送,希望大家把握机会。现场愿意与我们舞蹈演员合影留恋的嘉宾,可以走到背景前,我们会给予大家5分钟的合照时间。最后,祝大家就餐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