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浮城大亨的观后感
《浮城大亨》的观想
浮城,为什么叫浮城,我看了一半才渐渐的明白过来,浮城就是漂浮的城市,讲诉了香港的变迁史,也讲诉了阿布的奋斗史。阿布的出生的背景是极其复杂的混乱香港,他始终不知道自己的来历,自己的亲生父亲都不知道,大家都叫他洋杂,为什么叫洋杂,他也不知道。他只知道,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有吃饱喝足的一天。他们的家庭要交很重的赋税给船东家,因为他们是没有户籍的人士。在这样的社会下,要么沉沦,要么奋起。最后阿布做到了。成了帝国东印度公司的掌门人。
方向问题,我看东西,喜欢看比较光鲜的一面,喜欢看上进和好的一面,不喜欢看到心酸和痛苦的经历,因为光鲜的一面能让人心情愉悦。看到阿布努力上进,为了给船主解释他自己不是洋杂,敢冒着船被收的风险讲他的名字,我当时觉得阿布挺有个性,很上进,一个人出生可以卑微,但是生活的活法绝对是自己争取的。这是他的原则,是它选择正确道路的方向,只要方向对了,再远的目标都是可以到达的终点,就是凭借着这份正直的心胸,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干劲的,因为他是为了一个大的目标,为了养活他的家庭。为了给兄弟姐妹们一个好的榜样。
当一个人遇到苦难的时候该怎么去解决。阿布的选择是不要怨天尤人,是脚踏实地的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和阿布同时间进公司的同事当遇到自己的成就被别人冒名顶替的时候,就是不停的抱怨,觉得自己的功劳被别人夺取,是老天的不公,别人比自己高一个等级。最
后发展成公开对抗公司,在**来临的时候,反抗公司。阿布的选择不一样,自己兢兢业业的做事,把自己的所学充分的展示出来,当他把自己的所设计的图纸提交给领导的时候,领导同样占去了他的成绩,阿布一声不吭,只是默默的走到一边,而这些都被最高领导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当需要真正亮出成绩的时候,他随时可以拿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案。人的成熟与否就应该体现在这里。不是每件你做了的事情都有明确的回报,就算暂时不被人所知,这件事情的成功已经给你的人生阅历增加了厚重的一笔。不用去埋怨这个社会,应该感激这个充满艰辛的社会,就和磨刀石一样,不磨不光,也许不能马上切菜,但是到了切菜的时候,一定受用。
懂得感恩,自己本来就是微不足道的一员,在哪里都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平台,你就是众生中普通的凡人。多的不计其数。阿布了解,在他的命运中,除了父母的养育恩情,就是公司给的平台,尽管前任上级对殖民人民的侮辱和责难,也改变不了公司给的历练机会。阿布后来反复提到的我是帝国东印度公司孩子。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毕竟一个公司是一个生态环境,大公司尤其如此。一个好的上司,好的主管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参差不齐的。公司用人是以公司利益为前提,所用的人未必是一个下属想要的,合的来的。如果遇到好的伯乐,可以学习,可以提携,这样会很好。但是如果遇到坏的,不是你想要的,对你责难的,你就把它当历练的机会。这样心态平衡了,感恩你的公司给你的各种历练的机会,你会变得知足。
学习是每个人一直都必须的,当阿布20岁的时候,才上小学一年
级,我的感觉是,太迟了,20岁才开始学字,在大家的印象中,这个人丧失了学习的黄金年龄,但是他没有气馁,只是默默的学着,念着,还教自己的母亲去学。自己的母亲,养育了7个儿女了,还要刻苦的考船员执照,这给我强烈的震撼。一个人的一生,没有谁设定了学习的年龄,也没有谁能剥夺学习的机会。只是我们迫于外界的流言一直不敢面对自己好学上进的心,往往被别人的一两句嘲讽和不理解就自己放弃,也容易被自己的无知所说服。就和鲤鱼跳龙门,没有蓄势,怎么越的过去。想想自己,有时候想看书的时候总是为不专心和没有恒心找借口,总为自己不能完成目标找理由。这都是错的,没有积淀和学习哪来的能力展示。不管自己了解多少,知道多少,都是不够的,要相信,真个世界未知的事物是穷其一生都了解不完的。人不能有自满的情绪,什么时刻都不能有。以前小学的时候墙上的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也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经历了才知道,这句话是真理,那些墙上的标语都是真理。只是我们少了理解透彻的经历。
看完了《浮城大亨》,心情不能平静,对比自己,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第二篇:浮城大亨政治观后感
《浮城大亨》观后感
姓名
陈一鸣
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号
20121711310005《浮沉大亨》,我觉得这部电影很让人有种心灵洗涤、净化的安稳效果,郭富成主演的布华泉,他的家庭是生活在船上的,但是他们却有着虔诚的信仰以及待人真诚不对命运妥协的心。他们以船为家,也以船为家产,父传子,子传孙,世代相袭,成为一种生存模式,他们共有一个典型的特质特质——不穿鞋子,我认为这是一种群体的象征,他们以上岸谋生为耻,他们觉得他们的根深扎在海里,盘根错节的感情将他们的船靠在一起,组成了一座浮动的城池,他们在其中生活,也在其中记录下那个时代。那个时代清晰地见证了香港在四五十年代的衰败、繁荣,见证了那时的蛋家人(郭富城自己也认为是水上人)在社会最低层勤勤恳恳的生存。
布华泉是一位背负着时代使命感的人物,从二十到六十这几十年的跨度里,他的眼神是有内容的。他的一举一动回头再看,都融合着旧时代中国人的魂——坚毅进取永不放弃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撑起了整个香港经济的腾飞。”
他的一生存在许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的地方。如何面对遇到的困难,布华泉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脚踏实地的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兢兢业业的做事,把自己的所学充分的展示出来,当他把自己的所设计的图纸提交给领导的时候,领导占去了他的成绩,阿布一声不吭默默的走到一边,而这些都被最高领导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当需要真正亮出成绩的时候,他随时可以拿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案。人的成熟与否就应该体现在这里。不是每件你做了的事情都有明确的回报,就算暂时不被人所知,这件事情的成功已经给你的人生阅历增加了厚重的一笔。不用去埋怨这个社会,应该感激这个充满艰辛的社会。
布华泉21岁时,才学会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他面对小他那么多的同学和不让他入学的的老师都没有退怯。这突然让我明白一个人的一生,没有谁设定了学习的年龄,也没有谁能剥夺学习的机会。只是我们迫于外界的流言一直不敢面对自己好学上进的心,往往被别人的一两句嘲讽和不理解就自己放弃,也容易被自己的无知所说服。就和鲤鱼跳龙门,没有蓄势,怎么越的过去。想想自己,有时候想看书的时候总是为不专心和没有恒心找借口,总为自己不能完成目标找理由。这都是错的,没有积淀和学习哪来的能力展示。不管自己了解多少,知道多少,都是不够的,要相信,真个世界未知的事物是穷其一生都了解不完的。人不能有自满的情绪,什么时刻都不能有。以前小学的时候墙上的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也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经历了才知道,这句话是真理,只是我们少了理解透彻的经历。
布华泉从被称呼为洋杂、半生熟到名震香港的MR.布,他没有把自己淹没于本应该听父亲的话来继承的打渔船上,而是穿上了一生的第一双鞋子---他的牧师送给他的,走向比大海更为宽广更为波澜壮阔的世界。鞋子不会改变命运,但鞋子可以让人走的更远。他的成功不是偶然,每一步的选择他总是以睿智的目光,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上岸、读书、打工、学英文、跟对老板等等,都显示了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的更多,机会不全是别人给予,也要靠自己创造和抓牢。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候也有可能反过来,天帮我们把有利于成事的人与自然条件都安排好了,还得人自己争气。他的成功贯彻在了香港那个动荡起伏的年代,他身上有着渔民的坚韧,继承了他母亲隐忍的特质。
他的母亲在海上漂泊了小半生,却不知道“海”字如何写。父亲离世,家计艰难,泉妈把5个未成年的儿女送到教会或送人。泉妈这辈子第一次握笔,写下一个歪歪扭扭的“海”字,突然说:“我要考船主牌。”可船主牌照要识很多字,完全不识字的泉妈要如何考?她说:“有牌就可以借钱买船,孩子们就可以回来,死也要死在一起。” 我觉得这是这部影片中最富有意蕴与情怀的一幕。布华泉教母学字,赤脚的泉妈对着鱼写鱼字,对着海写海字,对着山写山字。汉字的精魂在这个不识字、坚韧而勇敢的母亲身上复活。她像永恒的中国人的母亲,也是半洋半中的“浮城”勇气的源泉。
我在观看此片的时候发现,这部电影感情的落点不仅没有放在小人物最终成长为一代风云枭雄如此令人振奋昂扬的故事上,没有叱诧纵横的张扬,反而是将视角时时刻刻停留在对亲情,对友情,对爱情的关照上,单纯一如当年赤足行走街上的少年“布华泉”一样。影片最后再次回归对亲情的眷顾上,一家人重聚于母亲的葬礼上,画面重新闪回,昨日种种历历在目,一种精神就此有了继续流传下去的信念。
《浮城大亨》,我认为不仅指的是布华泉,也是指回归以前的殖民地香港。布华泉的身世凄凉,生母被英兵强奸而生下他,长了一头黄发,人人叫他“洋杂”,他自小活在自我身份认知的困惑中。“我是谁”,这一问号同时盘旋在布华泉和香港心里。直到他老,才以一种不得已的途径解决了盘横在他心里的这一困惑。很显然,香港人的过与现在,就在对五星红旗、基督教、香港回归的心态中一一呈现了。我觉得在此片中,导演更擅长用更冷的色调来反衬这种博大与渺小的鲜明对比。这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个时代一类人物群体的缩影,这是香港这个特殊的地方在那个英国统治的特殊时期的墓志铭。
我认为,当时的英国对于香港的改造,就如同对布华泉的改造,这种影响应该说是不可磨灭,香港人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寻根的欲望,作为这一代的香港人必须用整个身心去感受,香港很久以前只是一个渔村,直到大英帝国的占领才改造成现在的国际大都市,这也是事实。影片的最后,一对内地观光的情侣问路,一开始说英语,但是知道他会说中文的时候,依然还是用英语与他交流,这里表现的依然是身份的尴尬,人家不会因为你会说国语而当你是中国人。
第三篇:浮城大亨剧情介绍及影评
影片:《浮城大亨》
时长:45分钟
【解说】
一部改编自真人真事的文艺电影
一个被人称为鹦鹉鱼、洋杂、半生熟的异类华人
如何在往后的日子挣扎成为首位华人大班
重现香港华人大亨布华泉一生的传奇
(同期:出片名《浮城大亨》)
【解说】
疍家人布太太因为意外的流产,向一个被英国水兵强奸而生下孩子的女人买来了一个婴儿,取名布华泉
——(同期:购买孩子)
【解说】
随着布华泉的长大,小表妹给布华泉取了一个鹦鹉鱼的外号‘为什么我长的跟别人不一样’这个念头便在布华泉的脑海里开始产生。他很想问明原委,但双亲总不肯透露端倪,每次问,阿娘总是杀一只鸡加菜
——(同期:与小表妹的对话寻问阿爸阿妈)
【解说】
青梅竹马的小表妹的意外遇难给布华泉的打击很大,几年后在阿东牧师的教导下加入了基督教有了自己的信仰,同时从小表妹的阴影中走出来与阿娣产生了情愫。
——(同期:布华泉施洗)
【解说】
已成大人的布华泉因缘巧合被阿东牧师带上岸读书,却因没鞋不会写字而遭到排挤。叛逆期的布华泉正当放弃的时候,阿东牧师送给了他第一双鞋,同时在识字班里认识了好友刘超力 ——(同期:颓废时阿东牧师送鞋)
【解说】
为了改善家境窘迫现状的泉父带布华泉去找东家借钱买船,因顶撞东家的布华泉被阿爸当众殴打,从而布华泉和他阿爸之间有了隔阂,直至一次出海泉父遇难,布华泉后悔万分。——(同期:阿泉与他阿爸之间的矛盾)
【解说】
随泉父的离开和七妹的出现,家庭的重担落在在泉母和布华泉的肩上。布华泉出去拼命的赚钱养家,泉母除了照顾孩子们,还负上很多债项,逼得把子女有的送进孤儿院,有的送给亲戚
——(同期:泉母一一遣送子女)。
【解说】
布华泉通过好友刘超力的引领,考进了帝国东印度公司做杂役,布华泉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同期:家庭窘迫阿泉寻找出路)
【解说】
与此同时泉妈从没有放弃过骨肉团聚的希望,她努力认字,誓要考取船主牌,争取让孩子回到船上一家团聚
——(同期:泉妈识字考船主牌照)
【解说】
布华泉在帝国东印度公司上升期间,认识了一位由外国回来的时尚职业女性——菲安。在职场上,这位既漂亮又能干的女士切切实实的帮了阿泉不少。阿泉在事业上拼搏而忽略家庭,新的地位带来了新的烦恼
——(同期:菲安的出现)
【解说】
1997年香港的回归,局势的变动。布华泉已然成为社会的精英,以前破碎的家庭慢慢又再次聚拢。这时泉妈的去世同时也给布华泉心灵上带来了很大的动荡。
——(同期:家人聚合)
【解说】
在菲安和阿娣之间,布华泉一直难以取舍。终于菲安断然离开,青梅竹马的妻子阿娣承受了很多内心的煎熬之后,也等到了丈夫布华泉的拥抱
——(同期:选择)
【解说】
人生起起伏伏,家人分分合合。布华泉也豁然开朗,一家人重聚于泉妈的葬礼上。
——(同期:海葬)
【解说】
《浮城大亨》由金像奖最佳导演严浩时隔多年后再度执导,郭富城、鲍起静、杨采妮等领衔主演的新片《浮城大亨》已于5月中旬问世。
尽管香港电影新浪潮早在多年前就已完结,昔日的干将只剩徐克、许鞍华依然在主流影坛游走于徘徊,大多新浪潮导演已很难有做为。在新浪潮导演之中,属严浩最为‘故我’ ——有好的题材才敢拍。1984年《似水流年》以浓厚的乡土情怀一新港产片耳目,并以此片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1990年导演影片《滚滚红尘》,同年获得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在此之后便很难见到他有什么佳作了。而《浮城大亨》这部影片用严浩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他从影以来最好的代表作。
在《浮城大亨》中,画面构图,色调以及飘摇的镜头依旧非常考究,带有象征意义的镜头不需多加修饰一笔带过,而需勾勒出时代背景的地方也不惜费几尺胶片而全景展现,有舍有得,几帧美景画面只是调了调色而已,但表达的质感与CG场景炮制的效果还是截然不同,这样老式的做法非常考验导演的真章,足以让人惊呼香港电影久违了的对于映像细节的追求。
但尽管如此,电影也难逃差评。有人说没能够完全突出“大亨”这个人物的传奇色
彩,虽然表现出布华泉的种种方面,但用力分散,只能说是把布华泉的生平经历诉说一遍而已。好在电影的主要演员的功底非常厚实,让电影有了更大的看点,作为导演的严浩又有何感想呢?
第四篇:浮城读后感
浮城读后感
等我通读完整本浮城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自序,才知道这是一部荒诞小说,这使我震惊,我并不觉得浮城上发生的事情全部属于荒诞,甚至,可以说真实,我从中看到了太多的丑恶,人性的丑恶,在灾难面前人人的态度,对于求生每个人的欲望,还有即使在绝望中仍报有希望的人。
从来没想过,假如有那么一天,我们所在的城市脱离了国家,孤零零的独自存在着,没有法律,没有约束,没有什么道德准则,那么一切将失控,人性的力量是难以估计的,会有什么样的一种状况,那是始料未及的,可是,浮城仿佛很好的回答了我的疑问,在我面前召开了一幅悲壮的浮城景象,在深深的恐惧后我仍希望在绝望之后人们留下的还是希望。小说中的婉儿是一个十足的悲剧人物,不,她还是幸运的,至少,在那么混论的场面下,那么绝望的环境下,她曾遇到到一位深爱的“哥”,不过她也是可悲的,在她沦为妓女,早就不相信爱情的时候,爱情就这样突如其来,她想紧紧的抓住那点幸福,她想作为一个善良的女子,在她哥面前做回一个有着美好心灵的女子,所以,她守住跟大爷的承诺,愿意去找大爷的女儿和女婿,谁知道,就这样一找,也把她的幸福断送了。在浮城里,每个人都早就麻木了,没有了人性,可还是会惦记着美色,金钱,活命,为了这些,不惜一切,人性在那个时候真的是相当的丑陋,没有什么分享的概念,即使婉儿愿意和广志一同分享她和哥的财富,可是早就失去人性的广志一心占为己有,就这样一刀了解了婉儿心爱的哥。对婉儿来说,那是把她生存的唯一的希望也毁灭啦,于是,婉儿也毁灭了广志。在我看来,这是大快人心的,恶贯满盈的人就该得到惩罚。婉儿再次遇上了许雁南,那是带给她另一束曙光的人,愿意照顾她,也许是同情婉儿这么一个可怜的姑娘吧,可是她还是无法改变婉儿的命运,婉儿最终还是受不住鼓动,跟着人潮去建设什么新社会,最终也牺牲了许雁南,在婉儿身边唯一可以给她带去安慰的人一个个都离开了,婉儿再无依靠,她沦为了那些在绝望中的男人的一个发泄工具,她也已经麻木了,她疯了。。婉儿的疯是这个浮城所逼的,也是这个浮城带给人们的绝望所逼的。她的结局悲惨但却是必然的,最终,她投向了那片茫茫大海。
而小说中另一个人物酒神马国祥却是小说中的一个正面人物,他由此至终没有失去人性,始终保持着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他对国家有那么一种使命感,在日本人面前,他为国家挣足了面子却又不咄咄逼人,他对生活充满热情,为人也热衷。受到市长所托的他忠于他的人物,一心想帮市长的忙,他用他的机智把市长从疯狂失去理智的人们手中救了出来,当被家人和市长夫人误认为自己是神经病时,他马上联系市长秘书,从头到尾,马国祥都是一个机智勇敢有责任心的人,受到市长的临终嘱托,他把市长一家的安危也放在了自己身上,他小心的保全着家人和市长家人,并为求生做准备,他带领她们收集塑料瓶求生,谁知道又碰上了丧心病狂的求生者,他老婆为了他而牺牲,他的心中充满悲痛,但仍坚持保全了市长一家。本以为他纵身跳进海中是获得了求生的希望,谁知道最后等待他的却是鲨鱼无情的撕咬,这是不是暗示最终那一丝正义光明都将被吞噬,等待浮城的人们的还是那无边无际的黑暗。我可以想象得到,如果一个社会没了准则,没了道德规范,任由人性任意妄为,那将是多么恐怖的一个画面,人的自私,人的残忍,人的麻木,人性中所有丑陋的东西表露无遗,那将多么让人如何生存,我更希望社会中多一点马国祥这样的人存在,那么即使在绝望中还是会有那么一丝曙光,也愿这个社会少一点婉儿这样的人,太可悲终究还是失去任何希望,还是应该给改过自新的人以希望的。
浮城带给我们的不应只是一副画面感,更好的应该是反思,对人性的反思,对社会的反思,更多的是对自身的反思。
第五篇:美国大亨传奇观后感
美国大亨传奇观后感
一、概述
《美国商业大亨传奇》这部专题叙事片以编年史的角度,展示了资本主义发展鼎盛时期的美国,几位富豪巨头如何在无拘无束、乏序少则的前提下,肆意吞并和拓展事业版图,如何充满创造性地在财富王国中勾心斗角、神机妙算、攻城掠地。
南北战争后,美国百废待兴,但经历短短50年的时间美国就从一个千疮百孔,伤痕累累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到底是什么造就了美国的神话呢?这部纪录片纪录的就是这个神话的缔造者:范德比尔特、洛克菲勒、卡内基、JP摩根„„现代美国的缔造者正是这样一批充满传奇色彩的商人。
二、内容介绍以及分析
南北战争之后,一片废墟之上,大部分人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国家的新纪元即将到来。
这个国家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不是政治家的最佳领导者。他白手起家,全凭个人意志,将纽约港一个潦倒的小生意,打造成了航运和铁路帝国。
他就是康纳留斯•范德比尔特(Cornelius Vanderbilt),历史赠与他“准将(The Commodore)”的称呼。
经营了40年船舰运输之后,南北战争爆发之前,范德比尔特决心用铁路连接美国,搭建这个国家的货物运输动脉。战后,石油搭乘这条动脉流动着,为这个国家提供新的光源,成就了约翰•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的石油帝国。
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的钢铁提供了更高效的路桥和大楼建筑材料。坚固的钢桥跨越密西西比河,连接这个国家的东部与西部。新型的钢铁建材,使得一座座前所未有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再次推进了繁荣的速度。
金融业在铁路行业陷入过剩、钢铁行业陷入无序竞争的时候大展拳脚,J•P•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用资本的力量提供了资源和效率整合的全新模式。
心越来越深,路越来越远,汽车诱惑着走向远方的脚步。亨利•福特(Henry Ford)推动着一个车轮上的时代,在技术、道路、燃料、资本都恰好的时候,滚滚而来,谁也挡不住。
历史的风云际遇人类的梦想,人类的梦想插上技术的翅膀。
铁路帝国:范德比尔特
由轮船起家后又投资铁路。
南北战争—破坏。
关闭大桥禁止通行,对手股价大跌,吞并,成立纽约中央铁路。
If they want a war,I’ll give them a war.进一步吞并,遭遇股价稀释,衰落。
之后转到煤油行业运输,同洛克菲勒合作—石油帝国。石油帝国:洛克菲勒
放弃,转向炼油,同范德比尔特合作,获得低价运费,取得竞争优势。成立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通过收购和垄断,控制了90%的石油供应。
铁路公司联合要挟,借此提高运价。迫使洛克菲勒转向了管道运输。
致使所有铁路公司损失惨重,洛克菲勒控制了话语权。
同时,Scott和卡内基进入石油行业(拥有匹兹堡到纽约的铁路),洛克菲勒关闭匹兹堡所有的炼油厂,使竞争对手惨败。
多年以后:洛克菲勒在炼油的废物中发现了Gas :汽油。内燃机,燃料。
钢铁帝国:安德鲁.卡内基,Tom Scott的门徒。
From ashes to ashes,and dust to dust.由铁路供应钢铁转向建筑,一举成功。后为了提高利润,同Herry Frick合作。
压榨工人,罢工,工会,胁迫,雇佣军,Herry Frick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
最后为了避免政府(罗斯福总统)的反垄断调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防合同。
如果你是第一个涉足某行业的人,你在行业中将具有后来者无法取得的优势。
金融与电力:J.P Morgan 投行世家,决意投资电力,发电厂。
爱迪生—直流电,特斯拉—交流电。
告AC侵权,被迫转让交流电专利,接收通用电气公司。
J.P Morgan,Rochefeller,Carnegie三人联合,推麦金莱为总统。
We need to buy the president.麦金莱遇刺身亡,罗斯福执政,推行反垄断调查,就此衰落。
“Morganization”:将两个竞争的公司团结起来,统一管理,减弱竞争,提高利润。
洛克菲勒进入钢铁领域,VS 卡内基。
后来被J.P Morgan买下,成立了US STEEL(美国钢铁公司)
汽车帝国:亨利·福特
ALAM,福特汽车,又一个时代来临。
三、竞争策略分析
1、直接与竞争对手竞争
直接与对手之间进行竞争,双方竞争自己的产品、服务等
2、不战而胜的策略
放弃主流市场,直指次主流市场——放开大道,另辟蹊径,挺进无竞争领域。
3、与竞争对手合作
与竞争对手合作能求的双赢,增进合作,实现盈利。
四、企业家特质
1、决心与信念
在预感到铁路可能成为未来的影响力的时候,范德比尔特卖掉了船运公司,专心搞铁路运输,一手打造起庞大的铁路帝国。
2、Nothing’s impossible
这句话是影片中卡内基的口头禅,卡内基从一穷二白的穷小子一步步登上美国首富的地位,个人的经历让他确信,Nothing’s impossible。建造密西西比河大桥的过程中,正是这种信念的最佳体现,他完成了不可能,创造了一个人工奇迹。
3、扭转时局的能力与魄力
JP摩根不是一个容易被打败的人,这在他支持的直流电被交流电打败的时候,更是如此。在得之竞争尼加拉瓜水电站的项目失败时,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迅速调整战略,踢掉了爱迪生,转身支持交流电,从新打造商业帝国。
洛克菲勒也不会轻易低头,在得知铁路公司联合起来抬高运输价格的时候,他独辟蹊径,开创了管道运输的新模式,一举扭转了和铁路公司竞争过程中的不利地位。
4、远大的理想
财富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这些人追逐财富,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正如范德比尔特、洛克菲勒、卡内基和摩根做的那样,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经营一家公司,而是再造一个行业。
(1)远见和不断地改变
范德比尔特在航运事业的巅峰期,毅然决定卖掉所有的船只而转战铁路,因为他知道,更大规模的货物流动将会到来,更便捷的基础运输设施建设将至关重要。
洛克菲勒的父亲带着全家移民来到美国,靠卖野药行骗为生,却没有影响到洛克菲勒对光明的敏锐和向往。在那个大多数人只是像赌徒一样去钻井挖油的年代,洛克菲勒开始了精炼煤油的生意。
卡内基的钢桥见证了坚固,他知道人们一定会需要这种新的建筑材料,以便打造更神奇的建筑物。
摩根看到了新光源的价值,决定开拓电力行业。
福特洞悉人们的自由之心,他决心用车轮来承载这份自由,让汽车变得更安全、更便宜、更易得。
(2)承担风险和直面输赢
证券市场提供了企业分化整合的机会。
那时候,美国证券市场还处在鲁莽的青春期,各种今天被认定为金融犯罪的行为不断冒出,而范德比尔特居然败在出售假股票给他的两个小辈(Jay Gould 和Jim Fisk)手里。
卡内基的第一座钢桥曾面临被撤资和逼债;
洛克菲勒的自建输油管道严重冲击铁路货运;
电的发明威胁着洛克菲勒的煤油生意;
西屋和特斯拉的交流电击败了摩根和爱迪生的直流电......自由市场总是面临各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但是,通常它们也是更扎实的经验和新的机遇。
(3)技术创新的催化剂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克(Stephen Wozniak)说过:“一个行业的发展总是需要有新技术去支撑的”。
优秀的企业家往往充当新技术的催化剂。
英国人亨利•贝塞麦(Henry Bessemer)发明了一种装置,可以将一根钢轨的制造时间从两周缩短到15分钟。卡内基找到了贝塞麦,资助和加入这项技术的改造与转化。
摩根把自己的家变成了爱迪生直流发电的试验场,并全力把这种魔术般的新光源介绍出去。
洛克菲勒支持和资助从石油中提炼出汽油的技术,这也帮助他绕过了来自电灯对他的煤油帝国的威胁。
(4)谈判是一门艺术
范德比尔特与洛克菲勒的谈判融合了利益、互惠、妥协,那是一种巧妙的行业合作。
卡内基与资本的对话是对梦想和未来市场的展望与坚定信念,而说服市民相信钢桥的坚固更是一个故事、一场欢乐、一种潜移默化的认知改变。
洛克菲勒与卡内基之间半辈子的互相恶作剧,谁能说不是一种心脉想通的竞争与合作?
福特在一百年前就知道用亲自参加并赢得车赛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公众形象,以便增加和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关于专利权的谈判和诉讼的筹码。
(5)改变世界的心
“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这是范德比尔特、洛克菲勒、卡内基、摩根、福特这一代企业家的信念,也是帮助他们在历经一次次风险与挫折之后,又一次次重拾梦想的动力来源。
今天,它依然是优秀企业家的重要信条之一。
三、专利权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在摩根财团雄厚的财力支持下,对于成功竞标尼加拉瓜瀑布发电站项目,即使直流电有争议,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通用电气公司依然信心满满。
而通用电气的竞争对手,与尼古拉•特斯拉(Nicola Tesla)的交流电合作的西屋公司,因为规定的专利使用费高昂,投资人都望而却步。交流电专利权的拥有者特斯拉决定:放弃全部专利权,以保证交流电赢得尼加拉瓜瀑布发电站的机会。
事实上,正是特斯拉的零财商,使得电气时代真正意义上被迅速开启。高压传输、无线通信、遥控、霓虹、X射线、导弹、天线等等这些技术,都印刻下这位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智慧。特斯拉的无数专利成就了这个世界的进步和无数人的财富,而他自己,却被历史故意遗忘。
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手握汽车制造的专利权,他们起诉福特未经授权而制造和改装汽车。福特希望最普通的人也能买的起汽车,但专利费会使得福特的汽车成本居高。
专利权,一面激励技术创新,一面又阻碍社会性技术进步。是不是很纠结?
四、所谓垄断
人、企业、政府、国家,所有这些主体,只要有机会,都会有一种冲动:变得更强大、掌控更多资源、创造更高成就、站在价值顶点。
这种冲动源自人性,垄断源自人性。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政府对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提起反垄断诉讼。整个诉讼过程一直沉默寡言的洛克菲勒,在法庭上留下了足以刻写进企业史的最后陈词:
“当我进入石油行业的时候,这个行业一片混乱。我带来了秩序。我把二流的、低效率的市场,打造成一个高效率的产业,而我行事的方式,是唯一可行的方式............我为千家万户带来光明怎么没人抱怨?我把汽油价格大幅降低怎么没人抱怨?我成千上万个就业机会,出口额上百万美元时怎么没人抱怨?............石油是这个国家的燃料。你们称之为垄断,而我称之为企业。”
与此同时,另一家“垄断企业”,摩根的美国钢铁公司却并没有被起诉,因为,摩根刚为美国政府谈下了好几笔国际大生意,并且正在投资建设国家的基础设施。
调用了444名证人,搜集了1.2万页证词,法庭最终裁决标准石油公司败诉。
标准石油公司被拆分成了34家小公司。事实上,这些被拆分出来的小公司,没过多久,又成长为巨头公司和行业霸主,比如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而洛克菲勒则是每家新公司的股东。
虽然输了官司,却并没有妨碍洛克菲勒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那些在自由市场中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自然垄断企业(与行政垄断企业完全不同),我们究竟该怎样认识它们?
五、慈善与社会责任
财富来自社会,价值来自社会。
历经鲁莽、成长和成就,那些了不起的企业和企业家们,越来越明白这种共生和互相反哺的社会平衡关系。无数著名的大学、医院、音乐厅、图书馆、博物馆的名称背后,都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福特对于自己给工人提高工资的行为做了这样的解释:“提高工人工资,这不是慈善行为,这是效率问题,工人也无须感激雇主,因为这是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公平世界。”
更有趣的是,一生都在比“谁挣钱更多”的洛克菲勒和卡内基,晚年时,两人开始了一场新的比赛:谁捐钱更多。
中国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捐赠第二多的国家(第一多的当然是美国啦)。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协和医院的创办,就是来自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捐赠。
洛克菲勒活到97岁,一生捐赠超过5.3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超过一千亿美元)。
一次捐赠会上,卡内基说:“当我死后,为平生的所作所为接受上帝的审判时,我认为自己会得到一个无罪裁决。在我的努力下,这个世界,已经比我初识它时多出了几许美好。”
六、多亏了这些人
前惠普公司CEO卡莉•菲奥丽娜(Carly Fiorina)说:
“美国的脱胎换骨多亏了这些人,多亏了他们的远见、勤奋、决心、冒险精神。但是,同样毫无疑问的是,这些人只可能在美国成就这样的伟业,因为这里比世界上其它任何地方都更加鼓励梦想,唯一的问题是,你的梦想有多大,以及你愿意为之付出多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