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未来十年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时间:2019-05-14 00:3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未来十年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未来十年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篇:陕西未来十年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陕西高职教育发展战略思考

赵绥生1赵居礼2赵明威1陕西咸阳712000

(1.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本世纪前十年陕西高职教育起步并获得快速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西部强省发展战略,以及陕西高职教育积累的基础为未来十年跨越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陕西高职教育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迎接这些困难和挑战,不仅需要高职院校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在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中的魄力和远见。

[关键词] 陕西高职教育;发展机遇;困难和挑战,政策保障

一、陕西高职教育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发展机遇

本世纪前十年陕西高职教育正式起步并获得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第一,高职院校数量及学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大。到2010年陕西高职高专院校数量达到39所,实现了每个地级市有一所高职院校。2009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达到132583名,占陕西高校招生总量的48.56 %,在校学生数量达到386535名。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机构2009年发展到11所。高职教育在提高陕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普及国民高等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办学实力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有3所院校进入全国示范性院校立项建设序列,3所院校进入全国骨干院校建设序列,6所院校成为省级示范性建设院校。第三,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第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较大突破,高职教育的特色越来越突出,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学生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第五,高职教育多元投入机制初步形成。进入十二、五期间,陕西高职教育面临重要发展机遇。第一,《纲要》的发布为陕西高职教育未来十年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背景。《纲要》高度关注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强调职业教育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就业、改善民生、优化教育结构、体现社会公平、提升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这为陕西高职教育十二、五期间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背景。

第二,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为陕西高职教育提出大量人才需求。实施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提升,地区发展活力释放。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西部大开发工

作会议。强调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西部地区将迎来新一轮以国家政策为后盾的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必然形成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陕西高职教育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完全有条件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第三,建设西部强省发展战略构成陕西高职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陕西省十一届党代会为陕西“十二五”期间发展描绘了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蓝图。西部强省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必将对陕西高职教育提供巨大的发展驱动力。

第四,陕西高职教育积累的基础为跨越发展创造了条件。陕西高职教育从世纪之交正式起步,经过十来年的积累与发展,已经具备了跨上新台阶的诸多有利条件。经过十年快速发展,陕西高职院校设置以及区域布局基本形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向多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公办与民办高职教育共同发展,办学经费投入来源多元化局面;校企合作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在高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推动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硬件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提高,教育教育教学规范化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在就业竞争中高职人才越来越显示出其特色,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在逐渐提高。

二、陕西高职教育十二、五期间发展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第一,高职院校办学硬件条件有待于继续提高和改善。陕西省高职院校大多是从重点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尽管各学校的这些年基本建设速度很快,但由于财力有限,学校硬件设施条件,特别是实践实训教学条件一时难以跟上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这成为陕西高职教育办学质量提高的第一个瓶颈。

第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从重点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师资队伍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与质量难以达到教学实际要求,而受陕西省人事管理政策的限制,学校想从企业调入既有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十分困难。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制约陕西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的第二个瓶颈。

第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陕西是教育大省,省财政对教育的负担较重。如何加大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教育经费筹措和投入机制,这是陕西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破解的一个重大难题。

第四,政府对高职教育管理边缘化状态需要改变。陕西高职教育在管理体制上归口高教处与职教处双重管理,看起来两条线都在管,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高教处管理的重点是本科教育,而职教处管理的重点则是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实际上被边缘化。

第五,校企深度融合缺乏政策与法律保障。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关键,但是目前有效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难点在于高职院校热心,而企业缺乏积极性。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政府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

第六,中职与高职以及高职与本科教育的互通立交桥不通畅的现状需要进一步改变。目前陕西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三校生”招生比例太小,既打击了中职生上学的积极性,制约了中职的发展,也影响了高职院校招生。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专升本这一“立交桥”日渐萎缩,严重影响了高职对生的吸引力。

第七,生源高峰拐点已现,高职教育的竞争环境将更为激烈。与我国人口增长规律相适应,考生逐年减少的趋势已经出现。高职教育校际竞争将更为激烈,一些起步晚或者特色不突出,教学质量不高的高职院校有可能陷入生存困境。

三、陕西高职教育十二、五期间应重点推进的工作与政策保障

第一,切实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为高职教育提供物质支持。过去的十年里,高职院校响应国 家扩招政策,通过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进行了大量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高职院校通过自己的努力,使 办学规模得以快速扩大,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是高职院校为政府分忧,为国家分 忧,做了本来应该是政府公共财政办的事情。随着陕西经济发展,省、市级财政财力逐渐提高,政府 应该考虑化解高职院校负债问题,支持高职院校轻装前进。

第二,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领导。目前陕西高职高专招生已经占到高校招生总量的一半左右,而教育厅却没有专门的高职高专管理部门。应尽快改变目前陕西对高职教育管理不力的现状,成立教育厅高职教育处,集中精力承担起指导高职教育工作。此外,要发挥高职教育学会的协调作用。目前陕西的职业教育学会是高职与中职合在一起,难以发挥出它对高职教育的协调、指导作用。建议分别成立陕西的高职教育学会和中职教育学会,充分发挥学会对高职教育的交流、协调、指导作用。

第三,加强法规建设,为高职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与法规保障。《纲要》首次明确提出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这一提法意义重大。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全社会的责任,省政府应协调教育、财政、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分阶段、有步骤地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甚至强制政策法规,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引导、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省政府应加大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力度,拓宽双师型师资来源渠道。政府应改革现有人事管理制度,打通高职院校从企业选调部分教师的制度瓶颈,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府也需要逐步推进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为高职毕业学生创造更有利的就业环境。

第四,逐步停止本科办高职。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各有各自的教育职能、教育优势和人才培养功能。但是目前陕西许多本科学校依然大量进行高职招生,他们既不可能把精力化在办好高职教育上,又无益于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有些省份已经停止本科招收高职生。陕西省教育厅应积极协调本科与高职高专错位发展,本科逐步减少并停止办高职,使它们心无旁骛地提高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有利于提高高职生源质量,扶持高职教育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五,进一步贯通中职与高职以及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立交桥。首先,清理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互通立交桥制度障碍。要扩大招收专升本学生的本科学校数量,同时扩大招收专升本学生的专业面,使高职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对口专业可选择。通过拓宽专升本这一立交桥,满足了更多高职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同时提高了高职教育对考生的吸引力,为本科输送更多的生源,达到多赢目标。其次,清理中职与高职教育互通立交桥政策障碍,使中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职层次的教育。目前南方一些省高职招收“三校生”的比例已经提高到20%左右,而陕西却限制在5%,这一比例太低。扩大“三校生”招生比例,既为中职学生提供了继续升造的机会,增强中职教育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同时扩大了高职教育的生源,对激活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产生积极效应。考虑到高中生源逐渐减少的趋势,这一招生政策调整更具有积极意义和必要性。

第六,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高职院校要围市 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专业布局,强化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其次,要深入推进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探索出校企双赢、工学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再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七,进一步规范民办高职教育,推动民办高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陕西的民办高职教育在全国起步较早,影响也较大。在民办高职教育发展的创业阶段,陕西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目前不少民办高职院校已经走过了初创阶段,积累了相当办学规模与实力。为保障民办高职教育健康发展,需要出台政策引导、规范民办院校的办学行为和内部管理,推动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要按照《民办教育法》相关规定,规范民办高职院校的校产管理,明晰产权,防止校产管理不规范引发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本文陕西相关教育数据来自陕西省教育统计年鉴。

作者简介:

赵绥生,男,汉族,1953年10月出生,籍贯陕西清涧县,法学硕士,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赵居礼,男,汉族,1961出生,籍贯陕西扶风县,教授,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赵明威,男,汉族,1976年2 月出生,籍贯陕西乾县,硕士,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通信地址:712000陕西咸阳市文汇西路12号,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TEL.***E-MAIL:zhaosuisheng@126.com

第二篇:互联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教育”是现代教育技术所创造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形式、学习方式以及教育科学研究视野的多样化和个性化。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如今,“互联网+”已渗透到课程、教学、学习、教学评价及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互联网+教育”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更多的学校利用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云课堂、云教研等多种信息化形式风起云涌,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互联网+教育”可以把抽象、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皆可自主学习;能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有助于教师创造更有新意、更有价值的教育方式,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效率;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体验和自主发展等,这些无疑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

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种新型教育方式虽然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一些局限性,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方式,“互联网+教育”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被动漫、游戏所吸引,而对学习的三维目标要求可能被削弱,从而弱化教育的本质;课改建立的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也可能会被削弱,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也面临被弱化的可能;大量的课件、视频等充斥课堂,往往导致一些教育资源、教育信息技术的滥用和泛化问题;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也可能被“互联网+教育”产生的一些问题所掩盖等。

在新的教育时代,我们既要抓住有利机遇,又要将可能出现的问题转化为前进的契机,让“互联网+教育”中不合理的因素变得合理,使互联网真正为教育服务,以创建一个创新的、良性的、可循环的新的教育生态

第三篇: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信息服务市场广阔

一:信息时代,中国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空间大,用户的需求量大。中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政策等,将给信息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支持,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在中国复兴的驱动下,信息产业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国家鼓励自主创新技术,政府全力支持TD-LTE作为新一代无线宽带技术,其产业化、商用化、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移动宽带、智能终端和云平台构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服务已经广泛融入个人生活和各行各业。信息时代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中国移动作为中国通信产业的龙头,将面临的更大的发展契机。

三:用户群分布状况的变更,用户索求信息量的增加。国民素质提升促进通信消费需求增加 自1998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0年的107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680万人,全国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也由2000年的3.6%增加到2010年的8.9%,按现有招生规模计算,未来十年全国高校每年毕业生人数将维持在700万左右,十年后全国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将达到20%左右。国民素质和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将有力的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就业机会也将更多地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届时城市将有更多的白领、金领产生,这些高素质人才的移动通信消费额会大幅提升,需求会更加多元化,这无疑会给运营商带来更多的机会。

四: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用户消费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有钱才能消费,才敢消费”,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对包括各家运营商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收入增加意味着消费潜力增加和消费信心增长,消费者有意愿、有能力更多的消费。

五:新商业模式带来更多发展空间 电子商务等新商业形式的发展给电信运营商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2010年以后,三家运营商陆续推出了电子商务平台,中国联通推出“沃商店”、中国移动推出“网上商城”、中国电信推出“天翼商城”,各家运营商通过积分网上兑换、网上手机卖场、手机卡销售、充值缴费等方式曲线进入电子商务,希望能搭上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顺风车,实现从“移动通信专家”向“移动信息专家”转变。

六:城镇化进程推动最后的盛宴 从2000年起,中国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平均每年增长超过一个百分点,李克强也提出了“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的论断。有数据统计,未来十年中国将继续推动城镇化进程,估计到2025年城镇化率将超过70%,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十年,每年将有1500万左右的农村居民从农村到城市,城乡二元制经济将逐渐走向历史尽头。从农民到市民,角色的转变将使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结构、交际圈、通信需求等发生质的变化。预计未来十年将有1.5亿以上的客户从低消费群体向中高消费群体过渡,这对于移动通信运营商而言,无疑是一场盛宴,当然也是最后的盛宴,当中国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时,推动城镇化的动力基本消失,城乡人口比例会保持基本平衡。

七:4G时代的到来,一个企业的灵魂应该是其产品。中国移动只有在技术上不断的突破、不断的发展,才能使自己不断地进步。TD-LTE技术是第四代网络通信的一种,亦是中国移动在4G时代的主打技术。此技术现已成熟,并且经过多次实验测试合格,已经在局部地区商用。中国移动面临了一次重大的技术改革机遇,在3G不得意后,中国移动只有抓住此次机遇方能在未来一段时期里获得长足的发展、占据优势。

挑战:信息产业将面临重大的变革

一:同行业竞争越发激烈。信息通信领域正发生颠覆性变革,技术持续创新,新业务不断涌现,新业态加快形成。随着通信市场饱和度的日益提升,通信运营商之间的同质竞争更加激烈;互联网业务异质替代日益凸显,跨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公司市场地位面临挑战,发展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用户红利步入尾声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移动通信行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仅仅十余年,移动用户数就从不足1亿户增长到10亿以上,用户普及率从2000年的6.7%增长到2011年的73.6%,几乎达到人手一部手机。随着市场进入饱和期,未来10年用户增长速度会陡然下降,市场发展将步入平稳期,对于各家运营商而言用户高速增长下的红利时代已经步入尾声,必须尽快适应用户规模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时代下的市场竞争。对此,各家运营商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将经营思路和重心需要从如何发展新用户,转向如何维系老用户,提高用户忠诚度。

三:ARPU值下降是大势所趋 2008年对于中国通信行业而言意义非同凡响。首先,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文《关于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通知》,标志着国家对通信行业资费管制开始松动;其次,电信行业重组完成,“五变三”形成势均力敌的“三足鼎立”市场竞争格局,三大运营商均实现移动电话、固定电话、数据网络的“全业务”运营模式,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存话费,送话费”、“存话费,送手机”、“接听全免”、“全国无漫游”等价格战此起彼伏,愈演愈烈。从中国移动公布的年报显示,客户ARPU值呈现下降趋势,而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未来ARPU值下降趋势会得以延续。

四:短期难觅新利润增长点 3G时代,语音业务趋于饱和,曾经让运营商们赚的盆满钵满的短信业务市场正在萎缩,2011年发送量累计为8788亿条,同比增长仅有6.5%,短信业务的高增长已经是强弩之末。虽然目前各家运营商都在大力推动3G业务,力图通过数据业务挽回增长颓废的局面,但是,如何再次创造“短信”奇迹,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何处等都还不明朗。而且对于中国移动来说,3G业务的发展不尽如人意,远远不如联通与电信,虽然中国3G土壤肥沃,但是让不足以作为长期的利润支撑点。

五:即时通信对市场的分割凸显 中国移动在推动“移动梦网”业务发展初期,曾与腾讯QQ等诸多SP开展紧密合作,实现了手机上网业务快速普及发展,然而随着微信、米聊等即时通信软件技术的发展完善,“双刃剑”的负面作用进一步显现,即时通信对语音、短信等业务的替代作用已经不是危言耸听。在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希望腾讯的业务有更多的发展,但是也希望他们的业务能保护现有的总体环境,保护客户的依法通信行为。”不难看出,中国移动对腾讯即时通信产品的担忧和不满。然而,即时通信产品已经尾大不掉,客户对即时通信产品的依赖性和忠诚度极高,运营商不得不面对这种“寄生式”的蚕食。

六:新劳动法大幅提升人工成本 长期以来,各家运营商为了缩减费用支出,优化员工年龄结构,在营业厅营业员、客服热线话务员等岗位上大量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同工不同酬问题异常突出。中国移动2011年报显示,正式员工17.5万人,人工成本为286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16万元;劳务派遣用工为32.3万人,费用为200亿元,人均年收入只有6万元左右,这还包括劳务派遣机构佣金等费用,其他两家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情况相似。2012年12月24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建议在草案中增加规定:“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方法。”。未来十年,随着新《劳动法》对同工同酬要求落实,各家运营商人工成本将大幅增加,以中国移动为例,估计增加额将达到200亿以上,这无疑会大大压缩运营商的利润。

策略:发展技术 战略转型 创新发展

中国移动正处在特殊的战略机遇和关键的战略转型期,面对机遇和挑战:

一是围绕“移动改变生活”的战略愿景,继续做好战略转型、改革创新、健康发展三篇文章,全面提升网络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和队伍能力。

二是深化推动四网协同发展,增强基础设施资源能力积累;积极提升开发移动互联网特色产品能力,进一步加强存量经营,推动流量经营,做好集客经营,加大终端销售,增强市场营销支撑;继续推进管理提升,促进降本增效。

三是着力创业布局,创新发展,加快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公司战略转型和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全力发展新技术,开启中国4G移动网络时代。

第四篇: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新的《会计法》的出台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抓住机遇,适应新形势要求,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同意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面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

1、内涵的变化。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

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2、会计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

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

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复杂化。因此,电子计算机一问世,就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会计电算化,并在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

实现中国现代化,首先要会计现代化。会计观念是受其所在的客观环境制约的,并受管理的对象及要素、手段的影响。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会计观念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观念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会计观念只有受到时代的、客观条件的冲击而逐渐形成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新的观念体系,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实现中国会计现代化,要求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理论现代化其主要功能在于预测和解释,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积累和分析,准确科学地描述对象的现实状态,从而描述对象的现实状态,从而科学、合符逻辑地预测未来。第三,中国会计的现代化要求会计研究角度的现代化。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参照系统,由过去纵向比较转变为纵向与横向比较,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以及国内与国外的比较,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会计工作,并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为实现三个面向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明确规定必需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同时,又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给予法律保护,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严禁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应当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这些规范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必须进一步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况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会计秩序比较混乱。

条线管理之弱化。法律和制度出于条而行于块,也就是说,出台的法不能说少,著书立学也挺多,但批“作业”的老师却有限。内部的监督部门受制于企业领导,外部监督部门听命于地方政府,块强线弱。

1、执法检查之弹性化。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因环境、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不同。例如,检查中发现一企业有意透漏税x 万元,处理结果:鉴于被查单位态度良好,考虑到企业实际困难,免去罚款而补发较少的款数等。

2、执业保护不善。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财经政策和财务知识缺乏,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

3、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会计工作的任务,不仅要守法和聚财,还要向内部和外部负责。可如今在舆论导向上却重效益轻执法。在介绍企业财务人员先进事迹时,有关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报道比比皆是,而在维护法纪、顶住压力、如实反映事实的报道却少得可怜,财会人员若主动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在内部受到非议和排挤,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保护。

三、加强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会计在经济工作的作用,加强工作,建议如下:

1、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要继续贯彻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罚”,保证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实。各级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情况,指导和帮助企业执行好新制度;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为现代企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业制度的建立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改革还尚未全面展开,政府部门对会计管理的职能、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管理体制。

2、继续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向,也是转变会计管理职能,保证会计规则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要不断宣传、学习、贯彻会计有关法规,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查处会计规则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积累经验,使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

3、加强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进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效益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会计电算化事业,重点做好以下4项工作;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要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逐步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管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我国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第五篇: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2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学习目标

1、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国际竞争的实质

二、重点、难点: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教学过程

1.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新世纪,国际局势变化

2、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机遇和挑战并存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3、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P74环球视点

立意:

使学生明确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作为国家的未来的主人,中学生必须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设三个问:

1.根据上述材料,你对当前国际竞争有什么认识?

2.我国应该怎样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

3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参考答案:

第一,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新世纪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科技和经济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二,我国要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第三.作为中学生,必须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结。

四、练习或作业

下载陕西未来十年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未来十年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新的《会计法》的出台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抓住机遇......

    中小学教育未来面临四大挑战

    中小学教育未来面临四大挑战! 编者按: 当下社会科学技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给教教育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未来教育的需要,教......

    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式及挑战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讲话的这个题目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及挑战》。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全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形势;第二是海南高职教育发展的情况;第三是......

    当前小学教育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当前小学教育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作为校长,你将如何应对? 我校是农村小学,当前小学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是:国家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实行了九年义务免费教育,各种教育资源和......

    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5.3 今年是我们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新常态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企业既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前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 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

    浅谈新华书店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论文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 2005级出版与电脑编辑技术专业 浅谈新华书店的机遇和挑战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华书店从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当前新华书店的内......

    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不是只有感冒发烧才是病,低头症、强迫症、晚睡拖延症……这些统统都是病。资料显示,九成人离不开手机,75%的人上厕所带手机,超半数人无法接受1天没有WiFi,52.7%的人有网购强迫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