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国资委领导高度评价机电集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修改)
市国资委领导调研机电集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
11月8日上午,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巡视员、机关党委书记周登署率市国资委宣传工作处副处长王澜、党群处调研员余雷等一行赴机电集团调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情况。
调研中,国资委领导查看了集团相关文件资料,听取了情况汇报,与集团相关领导进行了交流座谈。
作为评选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典型评选的前期调研活动。市国资委宣传工作处王澜副处长表示,这将是我市首次以市委名义评选表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典范,国资委将从有代表性的优秀企业中选取10个候选单位进行推选,其意义十分重大。
集团党政十分重视此次参评工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机关党委书记冯万涛、党委委员、副总裁王冀渝及组织部、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相关领导人员全程陪同调研。
座谈会上,冯书记指出:机电集团党委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精神,按照市国资委‚提高三大认识,突出四大重点,实现五个到位,落实六大效果‛工作要求,以‚固本强基,科学发展‛为目标,以‚‘三推’强‘三力’‛(一是发挥组织作用,大力推进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先锋模范带动力;二是丰富学习形式,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企业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创新学习内容,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企业员工共促发展的团队凝聚力)为抓手,纳入集团党建
‚五大工程‛。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用深入开展‚一讲二评三公示‛创先争优活动来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用全面创建‚五个好‛党组织来夯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按照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进一步理顺企业领导人员任用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人才发展模式,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充分调动了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带动了广大职工群众不断提高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积极性,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扎实推进了机电集团及所属企业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为实现集团‚321‛战略目标,集团文化建设大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撑。实现了
冯书记表示,集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市委、国资委要求还存差距。集团党委将继续在市委、市国资委正确领导下,在谢华骏书记带领下,开拓创新,改进不足,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档次,促进集团和谐全面发展,不辜负市国资委对机电集团的信任和支持。
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王冀渝在指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集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力。特别是‚321‛发展战略的制定振奋人心、指引方向、引领发展,让集团驶入了持续科学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他从职工培训制度健全、培训覆盖广力度大、定期举办专业培训、联手高校培养人才、注重交流促进合作、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六个方面对集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补充。
周登署副巡视员在会上高度评价了机电集团学习型党
组织建设工作。他指出,机电集团是名符其实的学习型企业典范,其典型性从八个方面得以体现:一是领导重视思想引力,机电党委部署周密;二是制度完善机制健全,落实到位涌现亮点;三是全员参与上下齐动,覆盖面广涵盖量大;四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员学习氛围浓厚;五是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素质提高实力提升;六是注重研究成果丰硕,‚四个融合‛作用力大;七是围绕企业利润核心,推动发展效果明显;八是工作规范资料齐全,名列国资系统前茅。同时,周副巡视要求集体党委做好完善资料、准备示范点等迎检准备。
第二篇:市国资委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市国资委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2015年,市国资委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国资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圣地车都”建设,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着力推进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努力探索国有资本运营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依法监管取得新进展,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真抓实干,2015年国资监管亮点纷呈
按照“创新突破、积极进取,有为才有位”的总要求,我们科学谋划,主动出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绩可圈可点。
(一)国资规模和效益稳步增长。今年以来,全市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量持续稳步增长。据统计,全市34家国有企业年末资产总额预计可达300亿元,同比增长10.8%;市属出资和参股企业预计实现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缴库首次突破2730万元。从市属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看,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持续趋好。无论是净资产收益率还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同比增长均超过10%,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5%以内;二是企业融资渠道增多。除国家商业银行融资近5亿元外,新发债达13亿元,还有15亿元正在审批中,政府ppp投融资模式实现零的突破;三是国有平台功能作用更加显现。市城投等平台公司在市政建设、市属重点项目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中继续发挥引带作用,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和品位。在借鉴XX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集中管理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市政府授权市城投公司对市直行政单位约15亿元的房产和土地资产实行统一集中归属管理和运营,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为我市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增添了新引擎。四大平台公司下属的参控股分子公司竞争作用逐渐显现,功能逐渐放大,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新进展。以央(省)企合作为主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迅猛。全年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6家,超额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5家目标,总数达到27家,资产总额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10%。我市的“混”探索经验得到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傅德辉的充分肯定。全国诸多的新闻媒体聚焦我市对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专题报道,先后共刊发专题稿件18篇,新华每日电讯11月14日头版登载我市作法。我委撰写的《随州发展混合所有制工业经济的探索与思考》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省《改革简报》及省政府刊物上转载,社会反响良好。我市混合所有制经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企业的积极参与、部门的支持配合,以及我委干部职工的勤苦工作。
(三)央(省)企合作及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截止目前,我市与40家央企、6家省企建立了常态化对话沟通机制。新落户随州的央(省)企5家,总数达到39家,资产总额370亿元,其中独资的央(省)企15家,总资产近150亿元。今年与3家央企新签约合作协议,总投资近115亿元,4家正在积极对接之中。已落户在随央(省)企全年新增投资达28.7亿元。全年接待来随考察的央(省)企领导共12批50余人次。组织市领导赴京拜访2次,随省国资委3次集中参加与央企对接洽谈。我们还密切关注央企发展战略动态,把“一路一带”作为与央企合作的重要机遇,谋划项目,精准对接,2次编制《随州与央企项目》宣传册,收集各类项目36个,有的已经得到央企的认可,有的正在商议之中。
今年,委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较大突破。由我委主导并参与谈判的正大集团投资24亿元重组我市同星农业,中科复兴集团投资6000万元重组我市腾誉专汽两项目已成功签约,全年1亿元招商引资任务超额完成。
(四)国有金融服务平台健康发展。一是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在全省率先设立。创新思路,主动作为,设立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起草并报市政府下发《XX市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自今年4月份正式运营以来,资金池规模达1.3亿元,合作银行9家,截止12月底,已为全市90家企业“过桥”126次,周转金额累计达11.6亿元,为企业减少直接融资成本近400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有效缓解我市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受到企业家们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市属运营平台公司初具规模。市鸿运国有资产运营公司集中持有市城投公司等4家市属平台类公司股本。通过资本运作,市属国有出资企业总资产达到170亿元,总资产三年年均增长10%以上,资产效益和作用发挥正在逐步放大。三是大地担保公司稳步发展。政府投资2700万元成立的国有控股担保公司运行一年来,风险可控,业务从零起步,已为94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04亿元,为众多的中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瓶颈,体现了政府服务小微企业的责任担当。四是国有产权交易走在全省市州同行之首。交易项目由单一的国有产权产易拓展至涉讼资产拍卖、行政事业性资产处置、房屋中介等五类。完成年交易35笔,交易额3188万元,实现国有产权交易净收入50万元。辅导随州田丰农业等3家企业成功在武汉挂牌“新四板”,与5家企业签订推荐挂牌辅导协议。
(五)国企国资改革深入推进。以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文件精神为总揽,推动我市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不断纵深发展。一是在全省最先建立市属平台类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基础上,对竞争类企业领导人员也实行分类管理,实现了国企领导人员分类管理的全覆盖。二是健全市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和任期目标管理体系,将市属国企和领导班子完成综合目标任务情况,首次纳入年终与市直部门一并进行考核。三是构建市属企业“4+n”的组织构架,初步形成4大主营平台公司和若干分子公司的网状立体结构,母与子公司经营各具特色,运营各有侧重。四是平台类国有出资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全部与公务员身份脱钩,由行政级别领导人换身企业经营者。将1家原事业单位转变为ⅰ类平台公司,市属国有企业全部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五是企业内部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企业党组织,形成了“五会”有效运转、各负其责,相互监督和制约的运行机制。完善市属出资企业监事和财务总监委派制,13家市属出资企业有8家落实监事由国资委委派,2家财务总监委任到位。六是科学谋划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薪酬考核管理办法,从对市属出资企业领导人和任期目标业绩考核入手,设置考核指标,制定考核细则,合理确定考核权重,将企业领导人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和三年任期目标实际完成情况挂钩,企业员工收入随企业效益增长而提高。此项工作即将从明年元月起正式实施。
针对市属国企的现状,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加快推进公安系统所属3家企业的脱钩改制,目前已有2家脱钩移交,1家已停业关闭。参与市专项改革领导小组,指导市交通局所属九星运业公司完成整体改制的后续工作,该企业长达10年未解决的职工安置及资产处置等问题,将划上句号。扎实推进湖北专汽的破产清算,企业的各类问题和矛盾均在改制专班的管控范围,目前职工稳定,矛盾正在逐一化解,企业破产清算正在有序推进。
(六)国资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巩固和完善国资国企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牢牢把握职能定位,结合实际提出了我市国资监管的新模式和新方式。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以规范监管为主线,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依托,实现“三个转移”。即由过去管人管事管资产向以管资本为主转移;由过去微观细节具体管理向宏观把控转移;由过去单一靠企业主管部门管理向国资和企业主管部门共同监管转移。以制度规定为依据,把出资企业的经营行为引导在制度约束层面上,防止“老板”个人说了算;把企业的经营纳入市审计局(或离任)审计范畴,防止出现审计盲区;把企业年终决算作为国资委完成市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的依据,防止企业效益流失。通过监管、审计、制度约束,加大市属出资企业的监督与指导,防止“三重一大”出现执行偏差,促进企业经营在监管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七)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按照市委政府对维稳的总要求,我们把已改制和正在改制企业的维稳列入企业改制的头等大事,把处理遗留问题的进度作为衡量工作的好坏的标准,用“四个注重”打牢维稳基础。即注重在关键时期、重大节假日、各级“两会”时期,改制企业干部职工的稳定,确保在此期间无群体上访、无赴省进京缠访;注重改制企业员工的正常诉求,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要求,想千方设百计寻求相关部门支持给予尽早解决;注重与改制企业所在社区搞好配合,充分发挥社区前哨窗口作用,深入了解社区员工疾苦,尽可能把问题和不稳定因素控制在社区内;注重对七类群体问题矛盾的化解,先易后难,力求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出现问题反弹。积极参与市神钟装饰、洪磷化工、汽车拆解等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处理与协调。耐心接待各类上访20余次近400人次。改制企业维稳工作多次得到市领导肯定,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八)“十三五”国有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在认真总结“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科学谋划编制委“十三五”国有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从起草到定稿贯穿“创新”二字,前后易稿十余次,最终确定“构建一大体系,实现两个目标,坚持三个并重,做好四篇文章”的发展思路,提出实现“四个翻番、四个确保、四个达到和四类人才”的发展目标,《规划》既高瞻远瞩,又具可操作性。市委书记刘晓鸣在专题听取我委《规划》编制情况后,对《规划》草案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以作风转变为突破口,将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委党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以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分别与委领导干部、直属企业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层层压实责任体系。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干部以身作则,当好表率,自觉遵守上级各项规定。委党组坚持严明纪律与日常监督并重,做到抓常、抓早、抓细、抓牢。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全年委机关和直属企业没有一起违法违纪(规)事件发生,实现了零违纪、零投诉、零查处、零通报,委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9月初,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有关规定,新制定委党组12章近550余条制度。在党组议事规则、重大事项决策、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按照“集中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办事程序,委领导干部都能模范做到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三是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践行“三严三实”,争做“两为”干部为主题活动,促进领导干部想干事、干实事、干成事。将找准查实自身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贯穿专题教育的全过程,紧盯“不严不实”的问题和具体表现,认真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根源。活动中,要求委领导干部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国有改制企业去解决信访维稳等问题,到在随央(省)企去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到国资营运平台去把脉问诊,挖潜增效。通过专题教育,使领导干部受到教育、提高认识、转变作风,不断给力于本职工作。
2015年,市国资委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国资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圣地车都”建设,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着力推进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努力探索国有资本运营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依法监管取得新进展,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真抓实干,2015年国资监管亮点纷呈
按照“创新突破、积极进取,有为才有位”的总要求,我们科学谋划,主动出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绩可圈可点。
(一)国资规模和效益稳步增长。今年以来,全市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量持续稳步增长。据统计,全市34家国有企业年末资产总额预计可达300亿元,同比增长10.8%;市属出资和参股企业预计实现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缴库首次突破2730万元。从市属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看,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持续趋好。无论是净资产收益率还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同比增长均超过10%,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5%以内;二是企业融资渠道增多。除国家商业银行融资近5亿元外,新发债达13亿元,还有15亿元正在审批中,政府ppp投融资模式实现零的突破;三是国有平台功能作用更加显现。市城投等平台公司在市政建设、市属重点项目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中继续发挥引带作用,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和品位。在借鉴XX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集中管理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市政府授权市城投公司对市直行政单位约15亿元的房产和土地资产实行统一集中归属管理和运营,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为我市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增添了新引擎。四大平台公司下属的参控股分子公司竞争作用逐渐显现,功能逐渐放大,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新进展。以央(省)企合作为主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迅猛。全年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6家,超额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5家目标,总数达到27家,资产总额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10%。我市的“混”探索经验得到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傅德辉的充分肯定。全国诸多的新闻媒体聚焦我市对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专题报道,先后共刊发专题稿件18篇,新华每日电讯11月14日头版登载我市作法。我委撰写的《随州发展混合所有制工业经济的探索与思考》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省《改革简报》及省政府刊物上转载,社会反响良好。我市混合所有制经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企业的积极参与、部门的支持配合,以及我委干部职工的勤苦工作。
(三)央(省)企合作及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截止目前,我市与40家央企、6家省企建立了常态化对话沟通机制。新落户随州的央(省)企5家,总数达到39家,资产总额370亿元,其中独资的央(省)企15家,总资产近150亿元。今年与3家央企新签约合作协议,总投资近115亿元,4家正在积极对接之中。已落户在随央(省)企全年新增投资达28.7亿元。全年接待来随考察的央(省)企领导共12批50余人次。组织市领导赴京拜访2次,随省国资委3次集中参加与央企对接洽谈。我们还密切关注央企发展战略动态,把“一路一带”作为与央企合作的重要机遇,谋划项目,精准对接,2次编制《随州与央企项目》宣传册,收集各类项目36个,有的已经得到央企的认可,有的正在商议之中。
今年,委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较大突破。由我委主导并参与谈判的正大集团投资24亿元重组我市同星农业,中科复兴集团投资6000万元重组我市腾誉专汽两项目已成功签约,全年1亿元招商引资任务超额完成。
(四)国有金融服务平台健康发展。一是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在全省率先设立。创新思路,主动作为,设立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起草并报市政府下发《XX市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自今年4月份正式运营以来,资金池规模达1.3亿元,合作银行9家,截止12月底,已为全市90家企业“过桥”126次,周转金额累计达11.6亿元,为企业减少直接融资成本近400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有效缓解我市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受到企业家们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市属运营平台公司初具规模。市鸿运国有资产运营公司集中持有市城投公司等4家市属平台类公司股本。通过资本运作,市属国有出资企业总资产达到170亿元,总资产三年年均增长10%以上,资产效益和作用发挥正在逐步放大。三是大地担保公司稳步发展。政府投资2700万元成立的国有控股担保公司运行一年来,风险可控,业务从零起步,已为94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04亿元,为众多的中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瓶颈,体现了政府服务小微企业的责任担当。四是国有产权交易走在全省市州同行之首。交易项目由单一的国有产权产易拓展至涉讼资产拍卖、行政事业性资产处置、房屋中介等五类。完成年交易35笔,交易额3188万元,实现国有产权交易净收入50万元。辅导随州田丰农业等3家企业成功在武汉挂牌“新四板”,与5家企业签订推荐挂牌辅导协议。
(五)国企国资改革深入推进。以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文件精神为总揽,推动我市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不断纵深发展。一是在全省最先建立市属平台类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基础上,对竞争类企业领导人员也实行分类管理,实现了国企领导人员分类管理的全覆盖。二是健全市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和任期目标管理体系,将市属国企和领导班子完成综合目标任务情况,首次纳入年终与市直部门一并进行考核。三是构建市属企业“4+n”的组织构架,初步形成4大主营平台公司和若干分子公司的网状立体结构,母与子公司经营各具特色,运营各有侧重。四是平台类国有出资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全部与公务员身份脱钩,由行政级别领导人换身企业经营者。将1家原事业单位转变为ⅰ类平台公司,市属国有企业全部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五是企业内部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企业党组织,形成了“五会”有效运转、各负其责,相互监督和制约的运行机制。完善市属出资企业监事和财务总监委派制,13家市属出资企业有8家落实监事由国资委委派,2家财务总监委任到位。六是科学谋划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薪酬考核管理办法,从对市属出资企业领导人和任期目标业绩考核入手,设置考核指标,制定考核细则,合理确定考核权重,将企业领导人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和三年任期目标实际完成情况挂钩,企业员工收入随企业效益增长而提高。此项工作即将从明年元月起正式实施。
针对市属国企的现状,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加快推进公安系统所属3家企业的脱钩改制,目前已有2家脱钩移交,1家已停业关闭。参与市专项改革领导小组,指导市交通局所属九星运业公司完成整体改制的后续工作,该企业长达10年未解决的职工安置及资产处置等问题,将划上句号。扎实推进湖北专汽的破产清算,企业的各类问题和矛盾均在改制专班的管控范围,目前职工稳定,矛盾正在逐一化解,企业破产清算正在有序推进。
(六)国资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巩固和完善国资国企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牢牢把握职能定位,结合实际提出了我市国资监管的新模式和新方式。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以规范监管为主线,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依托,实现“三个转移”。即由过去管人管事管资产向以管资本为主转移;由过去微观细节具体管理向宏观把控转移;由过去单一靠企业主管部门管理向国资和企业主管部门共同监管转移。以制度规定为依据,把出资企业的经营行为引导在制度约束层面上,防止“老板”个人说了算;把企业的经营纳入市审计局(或离任)审计范畴,防止出现审计盲区;把企业年终决算作为国资委完成市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的依据,防止企业效益流失。通过监管、审计、制度约束,加大市属出资企业的监督与指导,防止“三重一大”出现执行偏差,促进企业经营在监管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七)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按照市委政府对维稳的总要求,我们把已改制和正在改制企业的维稳列入企业改制的头等大事,把处理遗留问题的进度作为衡量工作的好坏的标准,用“四个注重”打牢维稳基础。即注重在关键时期、重大节假日、各级“两会”时期,改制企业干部职工的稳定,确保在此期间无群体上访、无赴省进京缠访;注重改制企业员工的正常诉求,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要求,想千方设百计寻求相关部门支持给予尽早解决;注重与改制企业所在社区搞好配合,充分发挥社区前哨窗口作用,深入了解社区员工疾苦,尽可能把问题和不稳定因素控制在社区内;注重对七类群体问题矛盾的化解,先易后难,力求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出现问题反弹。积极参与市神钟装饰、洪磷化工、汽车拆解等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处理与协调。耐心接待各类上访20余次近400人次。改制企业维稳工作多次得到市领导肯定,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八)“十三五”国有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在认真总结“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科学谋划编制委“十三五”国有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从起草到定稿贯穿“创新”二字,前后易稿十余次,最终确定“构建一大体系,实现两个目标,坚持三个并重,做好四篇文章”的发展思路,提出实现“四个翻番、四个确保、四个达到和四类人才”的发展目标,《规划》既高瞻远瞩,又具可操作性。市委书记刘晓鸣在专题听取我委《规划》编制情况后,对《规划》草案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以作风转变为突破口,将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委党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以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分别与委领导干部、直属企业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层层压实责任体系。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干部以身作则,当好表率,自觉遵守上级各项规定。委党组坚持严明纪律与日常监督并重,做到抓常、抓早、抓细、抓牢。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全年委机关和直属企业没有一起违法违纪(规)事件发生,实现了零违纪、零投诉、零查处、零通报,委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9月初,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有关规定,新制定委党组12章近550余条制度。在党组议事规则、重大事项决策、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按照“集中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办事程序,委领导干部都能模范做到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三是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践行“三严三实”,争做“两为”干部为主题活动,促进领导干部想干事、干实事、干成事。将找准查实自身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贯穿专题教育的全过程,紧盯“不严不实”的问题和具体表现,认真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根源。活动中,要求委领导干部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国有改制企业去解决信访维稳等问题,到在随央(省)企去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到国资营运平台去把脉问诊,挖潜增效。通过专题教育,使领导干部受到教育、提高认识、转变作风,不断给力于本职工作。
(十)国资监管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为适应管资本的总要求,注重对国资监管队伍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机关科室及直属企业干部职工,既学习总书记及省市主要领导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及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重要讲话精神,又吃透国资监管法律法规,提高科学监管、改革创新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切实转变作风,规范个人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杜绝“庸懒散”,防止“四风”反弹,以实际行动争做“两为”好干部。通过努力,我们克服人少事多的现状,无论在服务企业、精准扶贫还是万名干部驻万企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年来,我市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续贷周转金、国有产权交易、辅导中小企业在武汉挂牌“新四板”、央(省)企合作和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六项工作均走在全省市州同行的前列。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委组建时间不长,工作经验不足,国有企业资产总量不大等因素,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表现在:
(一)国资监管的方式和方法还需创新,政企、政资一时难以分开,市属出资企业还不能真正成为独立的企业经营法人主体。
(二)市属国有出资企业经营单一,依赖性强,企业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现金流量小,创新渠道窄,利润总额低。
(三)政策环境优势不明显,央(省)合作难度加大,存在签约多、落地少、缺乏大项目投入。
(四)国有改制和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不断发生,企业维稳压力加大。
(五)市鸿运公司运营机制尚未启动,导致该公司资产闲置,国有运营平台作用未得到真正发挥。
(六)对县市区国资局国资监管工作指导不到位,联系不紧密。以上问题,均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务实创新,2016年国资监管任重道远
2016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推进之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更是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效益提升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以国资监管为核心的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企业内生活力,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不断提升国有经济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创新三个机制,推进国资监管再上新台阶
1、创新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机制。推进国资监管全履盖,特别是竞争类企业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均应纳入监管范围。推进监管履职理念的“四个转变”,即履职思维从单一监管向监管服务并重转变;履职模式从单项突破向单位顶层设计转变;履职重点从偏重平台作用发挥向资本运作、实体带动“双转驱动”转变;履职目的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以管资本转变。
2、创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机制。在未能实现我市国有企业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之前,探索“三个监管方式”:即控制性监管,对竞争类企业或国资承担控股股东角色的企业,对企业实行管人、管资产;参与型监管,国资委与企业主管部门共同监管,国资委管资本,企业主管部门管人、管事;指导型监管,对下级国资监管部门在政策和业务上进行指导,走活全市国资监管一盘棋。
3、创新防止国资流失的运行机制。围绕国有资本的功能属性,多点谋划推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举措。要强化对出资人实施监督的制度规范,注重填补企业运行重要环节的监督制度空白,解决规章制度层面管理制度多、执行制度少的问题;推行企业监事和财务总监直接监督制度,完善企业监督体系,加大责任追究、强化制度落实,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二)厘清三个思路,推动国企改革不断深入
1、厘清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筑牢依法治企、依法监管、精细管理的基础,推进国企进一步提高管控水平。加强规范的企业“五会”制度建设(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办公会、监事会、党组织工作会),规范经营决策层的权力运作,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提高监事会监督的有效性,加大发现及纠正问题的整改力度。提高企业会计监管资产的参与度,完善公司制财务核算体制,健全企业债务管理预警机制,把企业容易出现的资金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加强对企业投资和项目的后续审计,进一步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使每个投资项目均能获得合理回报。
2、厘清加强国企领导人薪酬管理与考核的必要性。启动国有企业领导人经营业绩考核,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企业领导人薪酬与企业、任期经营目标的效益和资产保值率挂钩,将企业员工收入与企业当年利润实现相结合,通过业绩考核,增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导向作用和企业领导人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的责任感。实施对国企领导人薪酬预算,签定目标责任书,用激励约束和目标考核打破平均分配格局。严格控制企业领导人的职务消费,提高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
3、厘清构建新型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的迫切性。充分发挥市鸿运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投融资平台作用,整合各类资源,争取将该公司纳入市属出资企业ⅰ类平台管理。一是将市属4家平台类公司的注册总资产全部归属于该公司,放大效应,寻求企业证券化融资;二是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投资2亿元作政府引导资金,吸纳社会资本,放大至3—5倍,使基金总额达到10亿元,支持创业的中小企业发展;三是综合运用鸿运公司资本,打造我市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和“蓄水池”,培育扶持一批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通过橇动和孵化作用,培育一批新兴产业。
(三)强化三个意识,激发国企强大内生活力
1、强化对企业重大事项的约束意识。健全完善市属出资企业重大事项披露制度,对市属出资企业重大决策、重要经营活动、重大财务等“三重一大”事项实施动态监督。规范企业在投资、证券上市、大额担保贷款等事项的审核审批程序,对企业在经营决策上不干预。要积极培植企业创收、创利和现金流来源,为市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提供保障。要正确确立国有企业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按市场化运作,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健康发展。
2、强化与央(省)企合作的“混合”意识。强力推动我市草根经济、骨干企业参与新一轮央(省)企改革和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转型升级,切实把我市主导产业、骨干企业、优质资产推荐到央(省)企、知名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让“靓女先嫁”。力争全年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5家,新签约2家央(省)企,落户的在随央(省)企新增投入全年不少于20亿元。强化对已在随的央(省)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服务,切实与他们交朋友、心连心,听取他们的呼声,帮他们排忧解难,真正使国资委成为在随央(省)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娘家”和“保姆”。
3、强化对市属平台公司功能定位的创新意识。通过近几年的运转,我市平台公司已基本形成“4+n”企业架构,为市政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平台公司也应转型升级。要根据各自定位,把未来的发展放在对实体经济的控制和参与上,解决业务单
一、现金流缺乏和经营无后路的问题。要引导企业一手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手瞄准我市优质且有发展潜能的新型产业,有选择性进行投资。要引导企业积极寻求多种融资渠道,在ppp模式、融资租赁、证券上市、借壳上市和与大集团资产重组上进行合作,跳出单一“建筑”业务,搞活企业经营。要引导企业如何把债务化解、土地资产处置变现当作盘活资产存量的重要途径,变存量资产为活资金,从而激活企业内生活力。要整合市属国企资源,聚焦优势资产,提高企业运营实效,提升竞争实力,助推市属企业走出一条更加宽阔的多元化经营新路子。
(四)突出三大举措,致力提升金融服务平台功能
1、突出放大续贷周转金运营效应。让更多的企业从中得到实惠,感受到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在提高现有资金运行质量和速度的前提下,争取政府再增加5000万元专项资金,使出资总额达到2亿元,运营总额达到20亿元以上,解决全市近300家企业急需的过桥资金,减少融资成本8000万元,使政府这座连接企业的“方便桥”、“连心桥”越走越宽阔。
2、突出做大中小企业担保业务。使我市唯一由政府出资控股的担保公司真正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争取政府增加实收资本金,使之达到1亿元。寻求更多的商业银行支持,放大担保信用6—8倍。积极争取省再担保集团的支持,加盟该集团。规范操作,吸取其他公司的经验教训,严格控制担保风险,把代偿降到最低。通过努力,全年力争实现担保余额3亿元。
3、突出做实国有产权交易业务。一是强化国有产权进场交易,抓住九星运业公司产权交易和公车改革契机,做大交易规模。二是继续扩大产权交易范围,把现有的五类交易做实做大,增加科技产品成果交易种类,使产权交易公司成为包罗万象的交易场所,全年业务总量突破1亿元。三是要积极寻求交易项目进场,细心解释交易规则,阳光操作每笔交易。四是探索股权托管新路径,重点做好2—3家企业的股权托管,积极配合专业的中介机构,让2—3家企业在武汉挂牌“新四板”,为1家企业上市“新三板”做好前期辅导。
(五)围绕三项工作,不断树立国资监管队伍新形象
1、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履行好“两个责任”。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认识。要严肃纪律,筑牢反腐倡廉防线。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活动,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干部作风根本好转。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作用和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引导干部树新风、多谋事、多干事、干实事,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实处。
2、围绕履职清单确保监管不缺位不越位。一是制定以管资本为主的履职清单。清理国资监管审批事项,简化工作流程,制订履职清单,从而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二是确定“1+n”制度体系。“1”就是《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意见》,“n”就是针对机关和市属出资企业管理而制定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用“1+n”制度体系,规范干部和企业经营行为。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队伍建设,密切做好与县、市、区国资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机关建设,使每名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大显身手。
3、围绕稳定维护企业改制成果。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切实履行对已改制和正在改制企业的稳定职责,将维稳纳入改制企业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守护好属于我委管控的维稳范围,确保全年无群体上访、无赴省进京缠访事件发生。要配合市交通局等部门,做好九星运业公司后续改制和其他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处理,科学制定维稳预案,提高可能发生群体上访的警惕性,力争使企业改制工作顺利推进并圆满完成。
总之,新的一年,新的要求。国资监管也赋予了我委工作新的内涵,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五大理念”的统领下,在全体国资干部的齐心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一系列国企国资改革精神,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勇于担当、不断开拓、全力以赴地推进委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市国资委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市国资委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2015年,市国资委切实按照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市委“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这根主线,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增强了我市国有企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一、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1、坚定不移地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为实现对国有资产监管的“全覆盖”从2014年开始,我委对市属国有企业及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开展了全面清查。2015年,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资产不同类型,向市政府提出了相应管理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完善市本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运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委成立了3个资产核查小组,主动对接,上门服务,深入市直100多个部门和单位开展资产核查,确保资产移交不遗漏,实现监管“全覆盖”。截止目前,国有资产移交统一监管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市非工口改制企业52宗应移交资产产权已统一划转至市国资公司。其中:市商务局原外贸系统、市物资集团、市水务局、市林业局8宗改制企业资产,已全部按要求统一划转和移交至市国资公司直接管理;市商务局、市粮食局、市建设局等44宗改制企业资产已由市国资委与原企业主管部门全部签订委托管理协议,明确了资产监管责任主体,纳入了统一监管运营范围。市直行政事业单位74宗经营性国有资产正在逐步移交,已完成产权移交的26宗、正在办理的17宗、因各种情况暂未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的31宗。7家市直部门共持有8家企业的国有股权,投资金额合计103109.4万元。其中XX市燃气有限公司、萍乡水务有限公司的国有股权正在办理移交手续,其他部门持有的国有股权将分期分批在2016年底前完成移交。22家市直部门所属59户国有企业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规定的时间节点移交,其中市公安局所属的市蓝盾公司、市保安服务公司目前正在开展资产划转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2016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移交,其他部门所属的国有企业,将分期分批在2016年底前完成移交。
2、紧紧把握市场化改革方向,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动市国资公司、市城投公司由投融资平台向资本运营公司转型,实行多元化经营,面向市场,做强做优。2015年,积极推动市城投公司开展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工资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一是聘请专业机构对公司部门重新设置,职能重新定位,人员实行优化组合,打破终身制,实行聘任制。二是开展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结合城投公司实际,确立了公司2015年经营目标,并签订了《市城投公司经营目标责任状》,对公司高管开展绩效评价和年薪考核,充分调动和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城投公司已初步形成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企业运行机制,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规范发展、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动监管企业开展资本投资和多元化经营。经多方考察认证,市城投公司拟投资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开展金融服务及资本投资业务,拓展经营领域。市国资公司成立了XX市国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XX市国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XX市通运建设有限公司三个全资子公司,对注入的国有资产进行优化组合,全方位开展资产租赁、融资担保、股权投资等多种经营业务。
3、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和手段。围绕增强监管企业活力和提高效率,聚焦监管内容,以“放权、放开、放活和管少、管精、管好”为原则,以管资本为主优化国有资产监管方式,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该放的全部放开,切实增强企业活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梳理我委权力事项42项,责任事项32项,精简8项,删除2项,将监管企业子公司审批权限下放给母公司,县区一级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全部下放县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该管的科学管好,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是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对监管企业战略规划的引领,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加强国有资本运营质量的监测和绩效考核,加强公司章程的管理,明确了企业重大事项必须报出资人批准。二是落实企业外派监事会监督和法律顾问制度。对2户企业都外派了监事和监事会主席,出台了《企业监事会工作规则》,推动外派监事会监督职能落到实处。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落实法律顾问制度,2户监管企业都聘请了法律顾问。三是加强财务监督。制定下发了《XX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委托中介机构对市供水公司改制以来的资产增值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组成检查组对市商务系统5年来资产处置收入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四是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今年联合财政部门对市属国有及国有参股共9户企业开展了经营情况专项审计,组织召开了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培训工作会议,指导市城投公司、市国资公司两户出资监管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收益的申报。五是加强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XX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实施意见》,从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等方面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从业务招待、国内差旅、因公出国(境)、通信等方面严格规范业务支出。
(二)全力盘活国有资产,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1、千方百计盘活资产。一是妥善解决了非工口改制企业遗留问题。我委牵头相关部门全面梳理了非工口改制遗留问题,对处理改制遗留问题费用进行了联审,所需资金774.71万元已拨付到位,改制企业资产已全部注入市国资公司。二是圆满解决了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中的特殊债务问题。筹措资金602万元用于解决全市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的“特殊债务”,涉及债权人400余人;筹措资金3.8万元解决了原麻山钢铁厂所欠周边农民工工程款。国有工业改制企业破产工作的顺利推进,为盘活资产扫清了障碍。三是加快已注入市国资公司资产的确权、办证、调规、变性工作。市国资公司已接收25户国有改制企业资产48宗,已过户办证房产面积16832平米,已办证土地面积453212平米。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条件下,将77.28亩市织布厂、元件一厂、车辆厂、化肥厂(部分)四宗工业土地进行调规变性,出资17000万元以公开摘牌的形式取得商业土地开发权。四是一企一策开展资产盘活。市国资公司根据资产不同类型和性质制定资产盘活计划,取得资产处置变现收入8660.28万元。
2、倾力打造丹江工业平台。根据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要求,我委牵头和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XX区人民政府、丹江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全力推进整合原市化工厂及周边土地打造市本级工业平台的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市规划局已完成平台总体规划以及园区内详细规划初步方案;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财政局已完成土地报批费用审核和土地报批工作,目前已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市国资委、市国资公司完成了厂区内租赁企业搬迁、补偿工作,对相关遗留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并组织将该项目向国家发改委进行了项目资金扶持申报;XX区丹江街道办事处正在进行厂区外土地房屋征收及安置等工作以及迁坟工作;市轻化纺行办已完成三化工厂原租赁企业红帆造型厂涉及拆迁资产的评估工作;市财政局完成了市化工厂租赁企业搬迁包干资金和丹江街征地包干资金的拨付工作,我委初步制定了《XX市丹江工业平台入园条件及优惠政策》。
3、确保代建项目的按时完工。市城投公司大力推进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市委新党校、市老年大学等代建项目建设,确保工程按时竣工。其中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已于2015年9月28日正式交付市纪委试运行,教育楼一层廉政展馆工程12月可正式开馆,完成总产值约5700万元;市委新党校于2015年底前可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完成总产值约9500万元;市老年大学已竣工验收,并于2015年8月正式交付使用,完成总产值4900万元。
4、全力保障南正街棚户区征拆资金的投入。根据市政府关于对南正街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总体安排,明确了市城投公司作为项目投资主体。市城投公司把南正街征拆资金联审及支付作为目前的重点工作,并成立了资金筹措组、联审工作组、资金支付工作组。截止目前,按照XX区对单户拆迁户的征拆资金分三次支付的要求,已完成第一次支付的拆迁户1232户,投入7.04亿元。拆迁户的第二次支付工作正在进行,并已完成了438户,投入4900万元。截止目前已投入7.56亿元,后续征拆资金将按照拆迁工作进度及时支付。
(三)加强央企对接合作,大力推进“央企入赣”工程
1、积极联系对接,推荐产业引进项目。2015年,我市各县区主要领导带队组建小分队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接活动,先后走访了中节能集团、中材高新、华能集团等央企。截止目前,我市本已成功引进新的央企项目2个,在谈央企合作项目3个。新引进的项目为中节能集团下属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光伏发电项目和萍乡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其中中节能集团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总额5亿元,装机容量50兆瓦,占地面积1539亩,建设周期6个月,使用寿命25年,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4800万度,年创税收600万元。
2、提升服务水平,促项目落地见效。市委、市政府领导不定期地带队深入央企项目企业和项目落户地县区走访,帮助企业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将部分央企建设项目纳入了市政府的重点项目予以推进。通过努力,央企落地成效明显。其中:中材科技风电叶片项目一期厂房已建成试产,第一支56.8米长的风电叶片已于2015年元月25日正式下线,2015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润3000万元以上。新引进的中节能光伏发电项目,已完成了全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于2015年7月并网发电。6月27日,我国第一台二次再热发电机组——华能安源电厂新建工程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成为我国首台正式投产发电的二次再热发电机组。按年设备利用小时5500小时计算,年发电将达73亿千瓦时,可实现产值35亿元,上缴税收约4亿元。
3、深入开展宣传推介,营造舆论氛围。为大力宣传我市“央企入赣”的工作成绩,充分展示我市“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的新形象,我委制作了“转型发展·借力央企助腾飞”为主题的XX市“央企入赣”专题宣传片。通过新闻、网络等媒体宣传我市对接央企、服务央企的成绩和成果。5月份,在市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江西卫视相继采访了华能集团、中材集团和中节能集团在我市投资的项目企业。萍乡日报、今日头条新闻网、中国江西网相继发表了我市引进央企项目、项目推进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应,营造了积极对接央企、服务央企的舆论氛围。
2015年,市国资委切实按照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市委“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这根主线,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增强了我市国有企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一、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1、坚定不移地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为实现对国有资产监管的“全覆盖”从2014年开始,我委对市属国有企业及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开展了全面清查。2015年,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资产不同类型,向市政府提出了相应管理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完善市本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运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委成立了3个资产核查小组,主动对接,上门服务,深入市直100多个部门和单位开展资产核查,确保资产移交不遗漏,实现监管“全覆盖”。截止目前,国有资产移交统一监管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市非工口改制企业52宗应移交资产产权已统一划转至市国资公司。其中:市商务局原外贸系统、市物资集团、市水务局、市林业局8宗改制企业资产,已全部按要求统一划转和移交至市国资公司直接管理;市商务局、市粮食局、市建设局等44宗改制企业资产已由市国资委与原企业主管部门全部签订委托管理协议,明确了资产监管责任主体,纳入了统一监管运营范围。市直行政事业单位74宗经营性国有资产正在逐步移交,已完成产权移交的26宗、正在办理的17宗、因各种情况暂未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的31宗。7家市直部门共持有8家企业的国有股权,投资金额合计103109.4万元。其中XX市燃气有限公司、萍乡水务有限公司的国有股权正在办理移交手续,其他部门持有的国有股权将分期分批在2016年底前完成移交。22家市直部门所属59户国有企业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规定的时间节点移交,其中市公安局所属的市蓝盾公司、市保安服务公司目前正在开展资产划转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2016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移交,其他部门所属的国有企业,将分期分批在2016年底前完成移交。
2、紧紧把握市场化改革方向,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动市国资公司、市城投公司由投融资平台向资本运营公司转型,实行多元化经营,面向市场,做强做优。2015年,积极推动市城投公司开展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工资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一是聘请专业机构对公司部门重新设置,职能重新定位,人员实行优化组合,打破终身制,实行聘任制。二是开展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结合城投公司实际,确立了公司2015年经营目标,并签订了《市城投公司经营目标责任状》,对公司高管开展绩效评价和年薪考核,充分调动和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城投公司已初步形成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企业运行机制,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规范发展、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动监管企业开展资本投资和多元化经营。经多方考察认证,市城投公司拟投资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开展金融服务及资本投资业务,拓展经营领域。市国资公司成立了XX市国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XX市国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XX市通运建设有限公司三个全资子公司,对注入的国有资产进行优化组合,全方位开展资产租赁、融资担保、股权投资等多种经营业务。
3、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和手段。围绕增强监管企业活力和提高效率,聚焦监管内容,以“放权、放开、放活和管少、管精、管好”为原则,以管资本为主优化国有资产监管方式,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该放的全部放开,切实增强企业活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梳理我委权力事项42项,责任事项32项,精简8项,删除2项,将监管企业子公司审批权限下放给母公司,县区一级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全部下放县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该管的科学管好,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是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对监管企业战略规划的引领,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加强国有资本运营质量的监测和绩效考核,加强公司章程的管理,明确了企业重大事项必须报出资人批准。二是落实企业外派监事会监督和法律顾问制度。对2户企业都外派了监事和监事会主席,出台了《企业监事会工作规则》,推动外派监事会监督职能落到实处。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落实法律顾问制度,2户监管企业都聘请了法律顾问。三是加强财务监督。制定下发了《XX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委托中介机构对市供水公司改制以来的资产增值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组成检查组对市商务系统5年来资产处置收入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四是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今年联合财政部门对市属国有及国有参股共9户企业开展了经营情况专项审计,组织召开了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培训工作会议,指导市城投公司、市国资公司两户出资监管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收益的申报。五是加强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XX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实施意见》,从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等方面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从业务招待、国内差旅、因公出国(境)、通信等方面严格规范业务支出。
(二)全力盘活国有资产,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1、千方百计盘活资产。一是妥善解决了非工口改制企业遗留问题。我委牵头相关部门全面梳理了非工口改制遗留问题,对处理改制遗留问题费用进行了联审,所需资金774.71万元已拨付到位,改制企业资产已全部注入市国资公司。二是圆满解决了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中的特殊债务问题。筹措资金602万元用于解决全市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的“特殊债务”,涉及债权人400余人;筹措资金3.8万元解决了原麻山钢铁厂所欠周边农民工工程款。国有工业改制企业破产工作的顺利推进,为盘活资产扫清了障碍。三是加快已注入市国资公司资产的确权、办证、调规、变性工作。市国资公司已接收25户国有改制企业资产48宗,已过户办证房产面积16832平米,已办证土地面积453212平米。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条件下,将77.28亩市织布厂、元件一厂、车辆厂、化肥厂(部分)四宗工业土地进行调规变性,出资17000万元以公开摘牌的形式取得商业土地开发权。四是一企一策开展资产盘活。市国资公司根据资产不同类型和性质制定资产盘活计划,取得资产处置变现收入8660.28万元。
2、倾力打造丹江工业平台。根据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要求,我委牵头和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XX区人民政府、丹江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全力推进整合原市化工厂及周边土地打造市本级工业平台的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市规划局已完成平台总体规划以及园区内详细规划初步方案;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财政局已完成土地报批费用审核和土地报批工作,目前已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市国资委、市国资公司完成了厂区内租赁企业搬迁、补偿工作,对相关遗留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并组织将该项目向国家发改委进行了项目资金扶持申报;XX区丹江街道办事处正在进行厂区外土地房屋征收及安置等工作以及迁坟工作;市轻化纺行办已完成三化工厂原租赁企业红帆造型厂涉及拆迁资产的评估工作;市财政局完成了市化工厂租赁企业搬迁包干资金和丹江街征地包干资金的拨付工作,我委初步制定了《XX市丹江工业平台入园条件及优惠政策》。
3、确保代建项目的按时完工。市城投公司大力推进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市委新党校、市老年大学等代建项目建设,确保工程按时竣工。其中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已于2015年9月28日正式交付市纪委试运行,教育楼一层廉政展馆工程12月可正式开馆,完成总产值约5700万元;市委新党校于2015年底前可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完成总产值约9500万元;市老年大学已竣工验收,并于2015年8月正式交付使用,完成总产值4900万元。
4、全力保障南正街棚户区征拆资金的投入。根据市政府关于对南正街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总体安排,明确了市城投公司作为项目投资主体。市城投公司把南正街征拆资金联审及支付作为目前的重点工作,并成立了资金筹措组、联审工作组、资金支付工作组。截止目前,按照XX区对单户拆迁户的征拆资金分三次支付的要求,已完成第一次支付的拆迁户1232户,投入7.04亿元。拆迁户的第二次支付工作正在进行,并已完成了438户,投入4900万元。截止目前已投入7.56亿元,后续征拆资金将按照拆迁工作进度及时支付。
(三)加强央企对接合作,大力推进“央企入赣”工程
1、积极联系对接,推荐产业引进项目。2015年,我市各县区主要领导带队组建小分队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接活动,先后走访了中节能集团、中材高新、华能集团等央企。截止目前,我市本已成功引进新的央企项目2个,在谈央企合作项目3个。新引进的项目为中节能集团下属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光伏发电项目和萍乡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其中中节能集团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总额5亿元,装机容量50兆瓦,占地面积1539亩,建设周期6个月,使用寿命25年,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4800万度,年创税收600万元。
2、提升服务水平,促项目落地见效。市委、市政府领导不定期地带队深入央企项目企业和项目落户地县区走访,帮助企业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将部分央企建设项目纳入了市政府的重点项目予以推进。通过努力,央企落地成效明显。其中:中材科技风电叶片项目一期厂房已建成试产,第一支56.8米长的风电叶片已于2015年元月25日正式下线,2015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润3000万元以上。新引进的中节能光伏发电项目,已完成了全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于2015年7月并网发电。6月27日,我国第一台二次再热发电机组——华能安源电厂新建工程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成为我国首台正式投产发电的二次再热发电机组。按年设备利用小时5500小时计算,年发电将达73亿千瓦时,可实现产值35亿元,上缴税收约4亿元。
3、深入开展宣传推介,营造舆论氛围。为大力宣传我市“央企入赣”的工作成绩,充分展示我市“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的新形象,我委制作了“转型发展·借力央企助腾飞”为主题的XX市“央企入赣”专题宣传片。通过新闻、网络等媒体宣传我市对接央企、服务央企的成绩和成果。5月份,在市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江西卫视相继采访了华能集团、中材集团和中节能集团在我市投资的项目企业。萍乡日报、今日头条新闻网、中国江西网相继发表了我市引进央企项目、项目推进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应,营造了积极对接央企、服务央企的舆论氛围。
(四)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
1、进一步夯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基础。完善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在城投公司和国资公司分别建立了党总支和党支部,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监督管理,提高党性修养。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体制,形成了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工作机制,按照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的要求,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2、圆满完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对照“四风”对28条问题进行了全面落实整改,建立了群众路线活动长效机制。通过活动的开展,国资系统干部作风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党员在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廉洁自律等方面均有稳步提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3、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按照中央、省和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共开展了7次专题学习,重点学习了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深入学习,准确把握“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认真查找领导班子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切实加以整改,推动领导干部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原则,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努力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
4、深入开展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国资监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全年开展各种专题学习20余次,党委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10余次。结合国资监管工作,下发了《2015年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修订完善了《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检查考核办法》,与出资监管企业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委领导班子带领监管企业领导班子、各科室负责人30余人赴看守所、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并组织观看了《反腐警示录》,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筑牢思想防线。
二、2016年工作打算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全委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增强市属国有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好、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为促进萍乡城市转型增添动力。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准确把握市国资委职能定位,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部门不再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市国资委代表市政府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专司国有资产监管,不再行使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加强国资监管队伍建设,做好国资委的自我改革。在监管方式和手段上,更多运用法制化、市场化监管方式,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切实减少出资人审批事项。
(二)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努力打造市本级四大资本运营公司。按照不同功能定位,通过改组或新设,利用三到五年时间逐步形成以城建融资平台、项目管理板块、公用事业板块、资产资源经营板块为主业的XX市城市建设投资运营公司;以市本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为主业的XX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武功山旅游公司为龙头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的XX市旅游投资运营公司;以文化、传媒、资讯为主业的XX市文化投资运营公司等四大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到2020年,市本级国有资产规模达到500亿元,争取一至二家企业上市。
(三)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水平。依托市科技创新基金,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积累、应用和保护,不断增强出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创新国有资本运营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深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实现人才强企目标。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国资监管机构在市政府授权范围内重点管理董事会、监事会和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企业经理层由董事会选聘。全面推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义务,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对董事会市场化选聘经理层工作的指导,明确选人用人标准,规范管理办法,完善配套措施。完善企业领导人员发现培养、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支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勤于思考、严于律己的企业家队伍。
第四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雁峰区经贸局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区经贸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提升服务”的工作思路,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阶段工作情况
我局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引导、抓好载体建设、开展专项活动、做好考核表彰等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迅速开展工作。
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中共雁峰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实施意见‣(雁委„2012‟7号)、•中共雁峰区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区各级党组织中心组2012理论学习安排意见‡的通知‣(雁办发„2012‟29号)的文件精神,及时制订出台了实施方案,对学习活动进行了总体安排部署。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
设在局党委,具体负责全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协调与指导。建立了党组统一领导、党委牵头协调,有关股室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迅速开展工作,努力建设“团结、务实、廉洁、创新”的学习型团队。
(二)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我们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着力在深化建设内容、提升建设质量、拓展建设深度上下功夫,在全局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确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率先建立完善有用有效的学习制度,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体系。通过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做学习型党员”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维力、决策力、创新力和执行力明显增强,努力实现全局干部职工整体素质的明显提高,思想作风的明显转变,内部管理的明显加强,切实把经贸局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技术过得硬的队伍。
(三)抓好载体建设,强化学习落实。
一是积极发挥理论中心组的龙头作用。建立健全了理论中心组长效学习制度,在坚持以个人自学为主的同时,通过举办读书会、专题学习、集体讨论、调研考察等方式,确保理论中心组至少每半个月集体学习一次。二是积极建设周二讲坛。针对经贸局重点工作多,任务重,涉及面广的特点,创新建设了全员参与、互动交流的周二讲坛制度,明确主讲人、主持人和研讨题目,每
周二下午为学习时间,单周自学,双周集中学习,集中全体工作人员,集体上课,交流工作经验,开展业务培训等等。
(四)开展专项活动,提升学习效果。
为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向深入,提升工作效率。一方面,各股室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及要求,深入企业、深入一线进行走访调研共计20余次,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每季度完成一篇调研报告,分析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对策建议。通过走访,大家拓宽了思路,学到了知识,提升了专业素养;同时,在我局经费较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项经费对公开评选出的优秀调研材料进行奖励。
二、取得成效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高了政治素质。
通过开展政治理论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贯彻执行党中央和省、市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强化了宗旨意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锻炼了干部队伍。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培训,全体工作人员形成了“靠学习立身、靠学习进步”的共识,提高了大家分析问题、沟通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共享了调研成果和工作信息,提高
了对本职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推动了各项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推动了重点工作。
截止9月份,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48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03亿元,同比增长51.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3797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引资项目9月份37个,合同引资92.25亿元,到位61.4亿元,同比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270万美元,同比增长16%。
三、下步工作方向
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局承担的重点工作较多,工作量较大,任务比较繁重,仍存在着学习抓的不够到位、不够及时等情况。这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下步,我局将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和统一部署,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建设具有经贸局特色的学习型党组织。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的组织领导,做到领导重视亲自抓,做到思想观念有突破,做到机制制度有创新。二是要突出抓好学习载体建设,充分发挥理论中心组的带动作用,健全完善周二讲坛制度,确保学习落到实处、起到实效。三是要搞好工作结合,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各项中心工作进一步结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同时,紧扣当前形势和经贸工作需要,组织开展好各类符合实际、提升专业知
识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的积极性。
雁峰区经贸局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六日
第五篇:2011年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
红河州委党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我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州委党校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委关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以大力提升全校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打造特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州级党校为目标,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通过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创建工作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采取措施,构建工作格局。为确保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我校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总体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统筹,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荐。我校将创建活动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纳入工作总体计划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州委党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定创建计划,定期研究布置工作,并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支持创建活动地有序展开,形成了校领导全面抓、办公室牵头抓、各科室配合抓的组织领导格局,为创建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制定创建方案,统一创建思想。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召开会议,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针对我校党员多、任务重的特点,研究制定了《中共红河州委党校关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开展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使创建活动有章可循,为创建活动扎实深入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3、抓好宣传引导,浓化学习氛围。我校将宣传教育工作贯穿创建活动始终,一是通过简报、学校网站、横幅、黑板报、展板等舆论阵地和召开全校教职工动员大会,大力宣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重要举措和主要内容,大力宣传我校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成效,深化全校党员干部群众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二是大力宣传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体会和实际行动,特别是党员中的先进典型,如在‚七一‛和‚教师节‛受到学校表彰的4名优秀党员和4名优秀教师,通过宣传他们的新鲜经验和先进事迹,扩大典型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努力营造全员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良好氛围,迅速形成全校教职工对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想共识,进一步夯实创建活动的群众基础。
4、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学习制度落实,把校委提出的‚发挥六个作用,树立五种意识,建设五型机关‛的具体要求作为创建活动的切入点。根据创建活动的要求和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校委及时修订完善了《州委党校学习制度》,通过建立教职工学习档案,严肃学习考勤登记,定期检查学习心得笔记等措施来树立正确的学习导向,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同时健全完善了学习考核和表彰激励机制,将职工学习情况与个人评先评优、职级晋升和科室工作考核挂钩,用制度保证了学习的长久性和长效性,促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5、改进学习方法,确保学习实效。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在改进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让党员干部互相交流学习,相互促进提高;二是坚持重点发言与交流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坚持本地学习与外出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学习的新鲜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开展。
(二)拓展内涵,创新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我校以大幅度提高全校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目标,着眼于提高教职工理论素质、党性修养和工作水平,结合‚创先争优‛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安排编制学习计划,拓宽学习内容,将政治理论知识、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市场经济理论和法律知识、道德规范和文明礼仪知识、计算机技能培训纳入学习内容,积极创新学习载体,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质量。一是征订书籍报刊,印发学习资料,供学校党员干部阅读大力推广‚读理论书籍,武装头脑;读业务书籍,提升水平;读经典美文,陶冶情操‛的读书理念,丰富思想,提高修养,树立党员干部勤读书、善思考的良好形象。今年我校开展的‚读一本好 书,树干事新风‛主题活动,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履职能力,受到州直机关工委领导的高度评价;二是坚持执行职工集中学习制度、校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三会一课‛ 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对学校党员干部进行大规模学习培训。今年我校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达50次以上,学习了《党章》、《党校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红河州惩防体系建设文件制度汇篇》等篇章,参学率98%以上,全校干部职工撰写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100万字以上;三是充分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的教学资源,观看了省委书记强卫《我眼中的云南》省情形势报告、中央党校副教授井敏主讲的‚建设服务型政府‛专题讲座、中央电视台‚七个怎么看‛‚学习的力量‛等专题节目;四是在学校网站开辟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专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互动快捷高效的特点,宣传创建活动,介绍创建经验,加强创建交流,营造创建氛围;五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进行教学观摩活动,听取了外聘教师有关‚廉政准则‛、‚宗教寺院社会化管理问题‛、‚民族宗教文化‛等专题讲座;六是在校内组织开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专题辅导讲座,18名专兼职教师分别讲授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云南四个发展》等多个专题,为我校即将担负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任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七是通过参观云南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省女子监狱)、收看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开展警示教育,弘扬时代精神;八是举办全体专兼职教师课件制作培训班,学习制作课件的知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九是 校机关党委相继组织开展国情州情知识竞赛、支部联谊会等文艺活动,寓教于乐、积极实践,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拓宽了载体。
(三)结合重点工作抓创建,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1、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职工培训,加强队伍建设。我校以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办学队伍为目标,切实加强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一是通过外派学习提高教师素质。今年,先后派出46人(次)分别到国家行政学院、福建、江西、四川、上海、广东、内蒙古、江苏农业干部学院、省委党校等地参加学习和参观考察;二是通过挂职锻炼增长教师才干。根据州委组织部的安排,我校派4名教师分赴北京、内蒙古、州委作风办、州委宣传部、团州委挂职;三是通过内外结合练内功。通过交任务压担子,加强教员专业自修,充分发挥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站、农村党员教育网站等教育平台作用,经常收看中央党校、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省委党校等专家们的专题讲座;四是外聘客座教授,充实师资队伍。我校已经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客座教授队伍,根据班次需要,聘请客座教授和党政领导干部来校讲学或作报告,充实党校讲坛,满足不同层次学员多元化的培训需求。
2、强化阵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在省委党校和州财政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我校更换了33套教职工办公桌、椅、书柜,75套教 学课桌椅和15台电脑等设备,配齐了所有办公室和教室的计算机、投影设备,新购买办公用车一辆,极大的改善了办公和办学条件。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充分利用原先开通的电子政务网、中央党校远程教育网、校内局域网的同时,今年9月份,在州委组织部的安排下,又开通了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设备运转正常,信息化手段在教育培训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基本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
3、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切实履行‚四个服务‛职能,促进教学科研咨询一体化。一是进一步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强化科研日常管理,调动科研积极性。新修订了《科研制度》、《科研工作量考核标准及计算办法》、《科研成果奖惩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目标责任,要求高级职称人员每年撰写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20000字,刊发15000字;中级职称人员撰写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20000字,刊发10000字;初级职称以下人员每年撰写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20000字,刊发5000字,促使教师把科研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深入基层调研,增强实践知识,充实教学内容上,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二是积极推进教学科研咨询一体化,突出科研重点,抓好课题立项和落实,坚持以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进决策;三是强化州情研究,尤其是围绕全州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加强对红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充分发挥党校作为党委、政府决策的思想库作用。
4、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水平。校委领导班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我校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为契机,按照‚三个干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班 子建设。一是通过深入组织学习《廉政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提升党员干部特别是校委班子成员理论水平、加强其党性修养、增强其工作本领;二是通过贯彻落实《州委党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坚持校委领导制,强化校委班子带头作用,坚持把转变干部作风、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提前谋划,认真安排;三是针对班子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党校发展的问题和现象,校委和校机关党委向州直机关、四县党校、本校教职工征求意见建议,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监督实施;四是校委把财务管理全部纳入到制度管理中,严格照章办事,杜绝财务漏洞,坚持勤俭办学。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增强了班子的廉政意识。
二、取得的成效
我校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进一步树立了良好的校风校纪,增强了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广大职工普遍树立了‚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先进理念,学习型科室普遍建立,形成了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促进学习的良好氛围,11月份的全州‚争先创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活动中,我校有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1个先进党支部受到州直属机关工委表彰。
(一)在深入贯彻《党校工作条例》和省、州委意见,统一思想、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上取得了一些新成绩。我校在深入学习《党校工作条例》和省、州委《贯彻意见》基础上,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州党校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积极努力工作,主动联系沟通,争取州委、州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州委督查室专门下发了督查全州党校会议精神落实情况的督察通知,要求及时全面地贯彻落实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并到四县和州直有关部门督查落实情况;二是全州党校工作会议后,州委、州政府主管领导经常听取党校工作汇报,解决问题,安排部署工作;三是州财政局按照州委《意见》,将党校行政办公经费按党政一般部门列入财政预算,并规定将党校预算外收入全额拨付,弥补经费不足,改善办学条件;四是从今年开始至‚十〃二五‛末每年核拨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图书资料征订等;五是经州委组织部同意批准设立了3名正科级组织员,已有2名按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要求和程序到岗上任,强化学员管理,解决了干部待遇;六是州委组织部、州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已将党校教师培训纳入全州干部培训规划并付诸实施;七是州发改委积极争取,努力协调落实藏区政策,编制党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有望落实投资1466万元、建筑面积5640平方米的党校综合教学楼计划;八是经州发改委批复同意适当提高了培训收费标准;九是在州委、州政府关心下,经沟通协商将党校主体班次培训经费和更新车辆经费列入明年财政预算等。这些措施有力地推进红河州委党校的全面发展。
(二)在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 度提高干部素质上取得了一些新成效。一是今年我校继续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党员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举办多层次、多类型的主体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先后举办了全州县级领导干部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全州理论骨干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全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公务员初任培训班等主体培训班次共40期,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2670人;二是外派教师30人次到各门源、刚察县、州直各单位进行‚抓作风建设、促工作落实‛主题实践活动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等到专题辅导25场(次)。较好地完成了培训党员干部的任务,充分发挥好了党的思想宣传生力军作用;三是今年中函云南分院红河学区圆满完成了函授教学和管理等业务工作。完成了2008级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专业学员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四是为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校专门安排时间,抽调专人组成调研小组,联合州委组织部有关同志赴州直机关和四县进行基层干部培训需求调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培训需求、遴选培训主题、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优化培训方案,为充分发挥一校两院干部培训和理论宣传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按需施教提供了依据。
(三)在切实履行‚四个服务‛职能,推进理论研究和咨询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新突破。一是按照科研工作‚四个服务‛要求,精心选题,加强调研,完成了8个调研课题,加强州情州策研究,争取发言权,充分发挥科研成果在州委和州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二是抓好课题立项和落实,加 强科研协作。在2010—2011年全省党校系统7个重点课题中我校争取到了2项,相关教师精心调查研究,广泛搜集资料,潜心研究论证,认真撰写报告,完成了全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已向省委党校科研处撰写了结项报告。还向省社科联申报了六项全省重点科研课题,正在积极申报2011—2012全省党校系统重点科研项目5项;三是全年全校专兼职教师撰写论文共101篇,公开发表26篇,其中省级以上刊物22篇;四是成功举办了‚红河州延安精神暨‘两弹’研制基地精神‛第五届理论研讨会。研讨会共收到参会论文60篇,经过认真公平的评选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论文进行了奖励;五是恢复了停办7年的校刊---《红河党校论坛》,经省出版局批准,每年两期连续出版。今年编辑的2期校刊社会反响良好,汇集了教学科研成果,提高了党校影响,也为州委、州政府的决策咨政服务提供载体。
(四)、在加强和改善领导班子建设,推进综合管理,促进勤俭办学上取得了一些新尝试。一是通过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校委领导班子民主决策程序,校委严格按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办事,班子成员树立全局观念,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真正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二是通过进一步强化党务校务公开,强化对民主集中制原则实施的监督,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了校委领导班子的良好形象;三是通过完善制度和加强制度执行力,促进校委班子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严格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重视对后备干部、科级干部的教育管理,注重在工作中压担子、提要求,在思想上进行引导,促进他们政治成熟;五是廉政意识进一步增强,班子成员自觉遵纪守法,带头执行廉政方面的有关规定,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大家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年内没有出现违法违纪和腐败现象;六是严格实行财务公开和会审会签制度,规范财务收支程序,反对铺张浪费,凡重大支出项目均由校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每学期结束时,对财务收支情况分别在校委扩大会议和教职工大会进行公开,接受职工监督。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党校的发展上,办学条件的改善上,职工生活的服务上,今年我们对学员公寓一楼职工集资的铺面房明晰了产权,办理了房产证;七是坚持从严办学、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钱、用制度管权、用制度推进工作,促进了机关管理的规范化、效能化。
三、几点体会
1、领导高度重视,群众积极参与,是开展好创建活动的关键。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校委和校机关党委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成立领导机构,积极发动群众,树立经费保障,构建了富有活力的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体系。
2、健全完善制度,强化制度管理,是创建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我校结合‚创先争优‛和‚作风建设年‛ 活动,全面审查修订了涉及党校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共41项,同时针对不适合、不适应党校工作的现象和情况,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通过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制度执行力,构建制 度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了相对完备且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了创建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3、围绕中心工作,服务职工需求,是保持创建活动活力的根本。我校创建活动无论是在指导思想的确立,在学习内容的安排,还是在学习载体的设置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服务中心工作的意识。始终把服务党校事业发展大局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目标,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党校“四个一流”建设结合起来,和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能够把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贯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始终,紧扣州情校情,紧扣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学习需求,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欢迎。
四、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我校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办学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后勤保障服务能力仍需加强等。
五、今后的打算
1、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动力,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发展水平。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形势任务教育,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学习,加强对全区工作大局的了解,使眼界更开阔,思路更开阔,胸襟更开阔,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服务大局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推动工作创新发展。
2、认真做好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全面 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州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会议精神,认真做好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一校两院‛的作用:一是践行党的十七届四、五中全会要求,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上发挥主阵地作用;二是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增强干部推动‚四个发展‛能力上发挥主渠道作用;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在服务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上发挥思想库作用;四是落实‚三服务‛,在提升政府公务员行政能力上发挥重要基地作用;五是提升社会主义学院建设水平,在推动党外代表人士培训上发挥联合党校作用;六是坚持‚三从严‛要求,在加强学风建设上发挥‚净化器‛作用。我们要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和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努力实现院校事业新发展,开创院校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