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代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策划
雁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策划
一、总体目标
总投资20亿元,用3年时间打造以雁门关为龙头,以代州古城为依托,以杨家将文化为人文内涵的“名关、名城、名将”边塞文化旅游品牌。
根据业内人士和专家预测,3年后游客人数每年可达100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3亿元,旅游综合效益15亿元,安排就业3000人,间接从业人员2万人,5年可收回成本。
二、开发思路
根据《雁门关旅游区总体规划》、《代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雁门关旅游区文物保护规划》及《代州古城保护规划和建设规划》,结合领导、专家的建议和实际情况,按照关城一体化开发、分步建设、梯次推进的模式,以原样恢复和遗址展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
三、具体项目
全部项目有?项,总投资20亿元。其中景点类项目?项,投资?元,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类项目?项,投资?元,吃、住、行、购、娱等服务设施类项目?项,投资?元。
今年开工建设的项目?项,投资?亿元:
1、景点类项目?项,投资?元。具体内容包括:雁门关?项,投资2亿元,重点铺开和完成天险门、地利门、瓮城、围城、明月楼、威远楼、李牧祠、六郎祠、城墙、古关道?米。代州古城?项,1
投资6亿元,重点铺开和完成西城门及两侧城墙、南城门及两侧城墙、西城墙商业街、西大街改造、城隍庙、文庙、钟楼广场、16座牌坊等。
2、基础设施类项目?项,投资?元。具体内容包括:投资8000万元打通雁门关隧道、投资5000万元改造雁门关旅游公路、投资?万元续建前腰铺服务区、投资?万元新建后腰铺服务区、投资100万元新建景区旅游厕所?座、完成雁门关村改造设计方案等。
3、服务设施类项目?项,投资?元。包括投资?万元在新城区一处大型“雁门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和?座星级酒店;投资?元在各景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旅游商品市场等配套的旅游要素市场。
四、资金筹措
采取以下途径筹措落实开发资金:
1、基础设施类项目投资?万元,拟采取争取国家投资解决一部分,省、市、县三级财政各投资一部分。
2、服务设施类项目投资?万元,拟社会融资,吸收民营资本解决。
3、景点类项目投资?万元,拟采取政府控股,吸收代县民营企业参股的股份制经营、招商引资或由市政府贴息贷款解决。
第二篇:海洋旅游产业总体情况与展望
海洋旅游产业总体情况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舟山政务》 作者:市旅游局
“十五”期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旅游发展的一系列部署,围绕建设海洋旅游经济强市,坚持高点定位,实施精品战略,创新发展举措,强化兴旅合力,促进了海洋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可以说,这五年是我市旅游发展史上速度最快、成效最好、影响最大的时期,旅游业逐步成为我市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2005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93%,其中入境游客14万人次,同比增长20.2%;实现旅游收入61.41亿元,同比增长20%,相当于GDP的22.58%。同年,舟山市还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今年1—9月,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906.37万人次,同比增长16.1%;实现旅游收入57.28亿元,同比增长20%,继续保持了发展强势。
一、海洋旅游产业总体情况
(一)统一认识,明确海洋旅游发展定位
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委、市政府认为,舟山旅游要迎头赶上,加速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发展定位,理清发展思路。为此,市四套班子领导分赴市内外各地进行深入、广泛的专题调研;市委中心组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精神,专题研究旅游发展问题;市旅游局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发展海洋旅游业献计献策。在此基础上,2004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海洋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对全市海洋旅游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次会议确定了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目标,理清了“一个品牌、三条主线、十大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思路(一个品牌即舟山群岛品牌;三条主线即佛教文化、滨海休闲文化、海鲜美食文化三条主线),这次会议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对舟山旅游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发挥优势,打响舟山海洋旅游品牌
1.全力打造海洋旅游精品。依托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分析优势、整合资源,确定了佛教文化、滨海休闲、海鲜美食三大旅游精品建设战略。在佛教文化精品建设方面,做深、做优、做强普陀山这一世界级品牌,加强与世界各国佛教文化交流,今年4月我市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进一步提升和打响了普陀山品牌;在滨海休闲精品建设方面,重点推出五大项目:灾难性体验项目——岱山“台风乐园”,今年9月底对外开放;航海模拟体验项目,今年10月建成试营业;海钓项目,举办了国际性海钓比赛,加紧建设海钓基地;邮轮游艇项目,开通上海“假日”号邮轮普陀山航线,推出“群岛之旅”环岛游,正在打造3艘游艇,建设游艇专用码头;整岛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定海凤凰山岛等旅游岛。同时,进一步做好“渔家乐”、“农家乐”项目。在海鲜美食精品方面,提升沈家门渔港海鲜十里排档品牌形象;在上海、杭州等城市举办“舟山海鲜美食文化周”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海鲜,吃在舟山”的品牌影响力。
2.倾力宣传海洋旅游形象。培育旅游节庆品牌,成功举办了八届国际沙雕节、三届观音文化节、四届海鲜美食节,三大节庆活动已被国家旅游局推介为重点旅游节庆活动。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在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香港卫视等媒体宣传舟山群岛整体形象,先后举办了接轨休博会系列促销、香港—舟山包机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参加了国家级、省级旅游交易会,同时在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推介舟山旅游。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在上海开展“同游江浙沪.阳光新感受——十一黄金周旅游咨询活动”,推出“活力浙东南——中国黄金旅游线”,进一步唱响舟山群岛旅游品牌,提升舟山在长三角的地位。
3.着力完善海洋旅游要素。以“保优”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旅游功能,完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交通,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陆上交通连接国内90多个城市;空中交通直达北京、上海、厦门、香港等城市,开通了岛际直升机包机航线;海上交通拓展岛际旅游高速航线。切实提高接待能力,目前全市旅行社90家,星级饭店62家(其中四星级饭店3家,五星级饭店正在加紧建设);在市区主要街道及旅游区按照国家标准新建、改建15座旅游厕所;同时加快建设停车场、服务区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了市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并与上海、杭州联网,开通了网上订票系统等服务项目。加快建设人才队伍,通过高枝嫁接、以节练兵、以赛练兵、借脑借智、人才推介会等举措,培养各类旅游人才6143名,引进旅游人才765名,鼓励、支持旅游企业引进先进营销、管理公司,借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三)政策扶持,促进海洋旅游产业发展
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洋旅游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对旅游产业加以扶持。强化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安3000万元,充实市级旅游发展资金,重点用于旅游精品项目的前期策划、设计及旅游促销等。支持旅游项目用地,对列入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用地,通过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优先取得土地使用权。引导旅游企业加快发展,星级宾馆、饭店的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企业同价;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旅行社承组境内、境外团队,酝酿出台鼓励入境旅游发展政策。鼓励新型社区发展旅游业,对转产转业经营家庭旅馆、“渔(农)家乐”等项目,安排150万元扶持资金;对从业人员进行免费培训,目前共培训家庭旅馆从业人员510名。
(四)深化改单,创新海洋旅游经营机制
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旅游产权多元化,原华侨饭店、露亭宾馆通过拍卖等方式,实现产权更替,企业重现活力。培育品牌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等途径,努力培育有知名品牌和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旅游集团。创新景区管理模式。普陀区桃花岛的桃花寨景区、射雕影视城,嵊泗县五龙乡东海渔村等项目分别以承包、租赁等方式,吸引民间资金参与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项目为载体,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参与旅游开发,较大的有北京城建集团、香港中稷集团等。
(五)合力兴旅,优化海洋旅游发展环境
完善旅游工作机制。健全旅游工作领导机制,及时研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正在探索建立旅游责任目标监督考核机制,严格实施对各县区、各部门旅游工作目标的考核和督查。开展生态旅游,积极推广“绿色饭店”标准,目前全市有了家省级绿色饭店。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网上咨询和预订服务,全市旅游主管部门、部分旅游企业设立了旅游网站。推进依法治旅。依法实施对全市旅游星级饭店核准、复核、复评、旅行社业务年检和导游员年审等工作;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整治,受理各类旅游投诉,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建立旅游安全事故月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消除安全工作隐患,五年来全市旅游行业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二、海洋旅游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当前,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积极发展旅游,充分满足公民度假休闲需求,也被视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2005年,我国旅游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列世界排名第4位,国际旅游收入列世界排名第7位。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大国和第四客源输出大国,中国的旅游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海洋旅游产业以不同于大陆旅游的自然、人文景观及其环境等特性,在旅游市场上异军突起,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滨海旅游已占到全球旅游业总收入的1/2,比10年前增加了3倍,日益体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舟山是中国著名的港口旅游城市,海洋旅游是舟山的特色和优势,丰富的海洋海岛旅游资源、快速的产业发展趋势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使舟山的海洋旅游在长三角的地位越来越凸现。舟山已进入了从海洋旅游大市向海洋旅游强市转变的关键时期。
(一)舟山海洋旅游“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为建设海洋旅游强市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十五”期间,各项旅游事业发展迅猛。从旅游基础设施看,各项设施日趋完善。旅游交通实现了海陆空同步发展,新辟了海上及空中旅游,构建全市旅游集散网络,实现了与长三角主要城市的联网;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实现提速发展,从2002年起,新增3家四星级饭店,一举改变我市无高星级饭店的历史,随着今后五年近10家五星级饭店的陆续建成,旅游接待设施将更上一个档次,结构更加合理,布局更加科学;旅游景区建设掀起新一轮高潮,开展了旅游资源普查,实现了旅游景区等级管理,新增一批生态化、人性化、科学化的旅游景区。从旅游服务层次看,整体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积极、创新开展旅游人才建设,培养、引进大批旅游人才充实旅游就业队伍,旅游企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显著。从发展环境看,发展海洋旅游成为共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海洋旅游,资金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各级各部门支持、合作力度得到加强,社会各界对发展海洋旅游有了极大的认同,合力兴旅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十五”期间海洋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为海洋旅游产业升级换代、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舟山海洋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为建设海洋旅游强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海洋旅游经济对舟山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突出,2005年舟山海洋旅游实现收入61.41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22.58%,在全省名列第一。从产业分工来讲,海洋旅游产业对一产、二产、三产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海洋旅游产业已经渗透到三大产业之中,休闲渔业、农业旅游成为新的旅游时尚,工业旅游、港桥旅游成为新的旅游亮点,海洋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交通运输、宾馆餐饮的市场繁荣,进而促进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同时,海洋旅游产业已成为新时期的富民产业。海洋旅游产业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在不少乡镇和新型社区,旅游收入已经成为渔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全市共有发展旅游业的渔农村(新型社区)40个,2005年实现旅游收入7000余万元,从业人员共有3735人,海洋旅游使他们走上了一条旅游脱贫和旅游致富奔小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海洋旅游还是舟山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载体。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经济形态,涉及面较广,抓海洋旅游不仅是抓经济,更是抓环境建设、抓城市建设、抓扶贫、抓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海洋旅游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反之也促进了自身的快速发展,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舟山海洋旅游在全省乃至长三角的影响不断扩大,为建设海洋旅游强市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游客总量快速增加,2005年突破了1000万人次,在游客构成中,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市的主要客源市场,2002年起,每年长三角地区游客量占国内游客总量的比例分别达66.9%、67.9%、70.5%、71.2%,这为舟山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切实有力的客源保障。在旅游人才方面,特别是导游人才的拥有量名列全省前茅,2003年起,舟山执证导游人数已居全省第四位,2005年达1120名,有2名导游员荣获“全国优秀导游员”称号,舟山导游从业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已经不亚于杭州、宁波等省内旅游强市。在旅游影响方面,“舟山群岛”旅游品牌在全省乃至长三角的知名度不断提高。通过举办三大旅游节庆活动,沙雕、观音文化、海鲜美食等舟山海洋特色文化旅游产品越来越为境内外游客所了解;我市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进一步打响了“海天佛国”知名品牌;媒体广告、推介会、交易会等旅游宣传促销活动进一步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树立了舟山海洋旅游整体形象。舟山以海洋旅游在长三角独树一帜,其产品成为长三角旅游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舟山旅游赢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三、海洋旅游产业发展展望
(一)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总体目标
根据《舟山市“十一五”海洋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海洋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2010年,围绕树立“海天佛国·渔都港城——中国舟山群岛”整体品牌形象,以
佛教文化、滨海休闲、海鲜美食为主线,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十大旅游区建设,使舟山真正成为浙江省海洋旅游的核心旅游区和长三角区域性海洋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形成群岛型国际性海洋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到2010年,旅游接待总量达到1675万人次,年均增幅12%,旅游总收入120亿元,年均增长15%,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24%,其中,入境旅游人数25万人次,年均增幅13%,旅游创汇1.5亿美元。
(二)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一是转型升级战略,以建设创新型海洋旅游强市为目标,突出舟山海洋休闲度假功能,高标准、高水平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全力打造群岛型海洋度假旅游目的地。二是自主创新战略,把旅游产业全面融入整个舟山所打造的港口旅游城市的大目标框架内,把舟山群岛作为一个大旅游区、最佳旅游目的地来建设,整合包装、整体推销。三是产业集群战略,以“普陀旅游金三角”和“洋山国际港桥现代旅游区”为核心,聚集各种旅游产业要素,加快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四是循环经济战略。在旅游产业内部建立和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和战略,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精品名牌战略,政府主导一批从海岛观光产品向观光与度假结合的升级转型产品,逐步形成舟山海洋休闲度假产品的精品、名品。六是区域合作战略,与沪、杭、甬、台、温等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的联合协作,实现海上无障碍旅游,共同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建设。
(三)海洋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十一五”期间,坚持“本地化、生态化、动静结合、亲水整合、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基本原则,构筑“一圈、一带、十区”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构建群岛型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体系。“一圈”即“沪杭甬舟”环杭州湾东海海洋休闲度假旅游圈;“一带”即以舟山本地为中心,以普陀山为中心的普陀金三角综合旅游区为南翼,以嵊泗列岛蓝色海岸休闲旅游区、蓬莱仙岛岱山海洋生态旅游区为北翼,由其390个岛屿组成的舟山海洋休闲旅游黄金海岸带。“十区”即十大旅游区。促进“圈”、“带”全面协调发展,舟山海洋休闲旅游黄金海岸带是凭借东海海洋文化为特色的复合型旅游产品融人环杭州湾东海海洋休闲旅游圈,填补长三角旅游圈的空白。以项目为支撑,重点建设“带”中的十大旅游区,规划投资建设118个重点旅游项目。
(四)海洋旅游产业发展举措
一是以加快建设海洋旅游经济强市为目标,全面实施旅游产业规划。编制完成《舟山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抓好“十一五”旅游规划和总规的落实,按照统一、精简、效能的要求,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完善规划工作的执行、监督机制,切实搞好旅游规划管理工作。二是以精品项目建设为中心,整体提升旅游产业层次。通盘考虑、科学筹划整岛旅游开发,加紧开发嵊泗徐公岛、桃花悬鹁鸪、岱山山外山岛、长峙岛国际旅游城等项目;加快海钓开发,引进大型海钓赛事,计划举办首届海钓节,培育舟山“海钓天堂”品牌;突出邮轮游艇游船开发,扩大游艇规模,建立游艇俱乐部,建设成为海上观光休闲的旅游精品;强化海洋文化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加强对岱山“台风乐园”、航海模拟项目项目的业务指导。三是以丰富旅游产品为抓手,不断拉长旅游产业链。突出特色,整合资源,重点发展以度假旅游、海上旅游为主的高端旅游;着力在淡季、夜间旅游上下功夫,加快建设一批适应游客晚间需求的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和文化设施。四是以发展入境旅游为突破口,拓展舟山旅游市场。加大日、韩等亚洲近邻以及欧美国家等市场开发力度,抓好与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国际旅游的衔接;更新宣传方式和促销策略,以市场为目标,以产品为中心,实行政府形象宣传和企业产品营销相结合,加大旅游宣传和促销力度。五是以旅游合作为平台,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加强与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发展对接,在城市旅游定位、产业功能布局、信息咨询服务、旅游节庆、宣传促销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为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六是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为重点,加强旅游目的地建设。围绕提高舟山的综合旅游竞争力,把舟山建设成为成熟的、一流的海洋旅游目的地,使海洋旅游成为舟山的城市名片、引擎产业。进一步抓好旅游六要素建设,提高综合旅游交通功能,健全完善信息和咨询服务网络,加强住宿设施和特色购物街区、餐饮街区等建设;抓好旅游服务建设,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开展旅游业诚信服务活动,加强旅游市场管理,重视旅游安全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强旅工程,提升整体旅游服务水平。
第三篇: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市人大胡主任,各位常委,各位领导:
大家好!
开原市的旅游产业,在铁岭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市人大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发展较快,变化较大,开原于XX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旅游强市。下面我就把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做以简要汇报。
一、高度重视旅游产业
开原市委、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确定为发展全市现代商贸物流业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开原古城建设,市委、政府成立了古城建设工程指挥部,由一名正县级领导任副总指挥,我任常务副总指挥,旅游、建委、水利、交通、文化等11个部门参与,现在正在按照建设中国第一辽金古城的目标,全面建设,以这样的阵式开发旅游在各县市区绝无仅有。对于名闻全国的象牙山及《乡村爱情》拍摄基地,市委、政府成立象牙山风景区管委会,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风景区,努力把景区打造成东北农村题材影视拍摄基地。我们编制了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开原古城建设规划、大清河滨水旅游区规划、黄龙岗湿地公园规划和象牙山风景区建设规划,这样大投入编制旅游产业规划在全省都不多见。为充分调动旅游战线的工作积极性,我市旅游局长享受副县级待遇,班子副局长全部享受正局级待遇,有独立的办公楼。以上这些,足以说明出开原市委、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开原市旅游产业的现状,正在形成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逐步由起步最晚、基础最弱、实力最差的产业发展成与全市各条战线大体相当的产业。目前全市旅游产业现状,从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情况看:
吃——全市有星级酒店3家(金山国际饭店、天宝酒店、清河财政培训中心),山庄3处(象牙山庄、象牙仙庄、百丽山庄),特色餐馆和农家乐若干家。
住——有四星级酒店1家和三星级宾馆2家,商务宾馆6家,山庄和农家乐若干家,接待能力较强。
行——有旅行社7家,旅游汽车公司1家,领先于各县市区。
游——有象牙山风景区、七鼎龙潭寺风景区、九鼎龙泉寺风景区、开原古城和白鹭洲野生动物保护区等,高品位旅游景区数量居全市之首。
购——有新都商贸购物中心,开原农副产品销售中心,榛子专卖店等旅游购物店数十家。
娱——有二人转演出场所开原大戏院,时尚演出场所1家,电影院1家,水上游乐项目2处,西餐厅、咖啡厅4家,高档茶楼1家,豪华歌厅11家。
截止到现在,全市有旅游从业单位近百家,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逾万人。现在游客来到开原,看有看的,吃有吃的,住有住的,玩有玩的,买有买的,出行方便,服务体系健全,旅游市场发育成熟,旅游产业在辽北各县市区中率先正式形成。
三、旅游产业发展探索
1、打造东北旅游黄金品牌。我们借助名人效应,以“本山家乡游”为主题,努力打造“东北风情,快乐开原”旅游黄金品牌。请赵本山回家乡开原拍戏,连续几年来先后拍摄了《刘老根2》、《马大帅1、2、3》、《乡村爱情1、2》等6部电视连续剧,现在正在拍摄《乡村爱情3》,随着这些电视剧在央视和全国各地方台的热播,极大地提升了开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原逐步成为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基地。
2、打造东北旅游精品景区。我们抓住东北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少,开原辽金古城资源独特等特点和现状,全力建设中国第一古城,建设精品景区。我们正在维修东北著名千年古塔,雕刻世界最大的金玉大佛,恢复东北庙城,包装东北亚丝绸之路名关重镇——开原“丝关”,努力把开原古城打造成东北旅游精品景区。
3、发展节会经济。几年来,我们利用开原独特的资源优势,先后举办了开原旅游节、开原美食节、象牙山梨花节、龙潭寺庙会等一系列节庆活动,承办了全省农业产业化高峰论坛、全省城市规划建设现场会等许多会议,通过创建旅游强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各种活动,初步收到了“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效果。
4、开展特色旅游促销活动。我们编辑出版了《开原旅游丛书》,印发了《开原旅游画册》、《开原旅游交通图》、《开原导游图》等资料;制作了《古城开原》、《乡村爱情拍摄基地象牙山》、《古刹洞天龙潭寺》等电视专题片;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制作了《寻找黄龙府》、《龙潭寺之谜》等节目在海内外华人世界播放;成立象牙山旅游文化沙龙,辽北艺术家们汇萃象牙山讴歌开原;组建象牙山旅游网站,打造“网上象牙山”;在省内外期刊、报刊上发表了大量介绍开原旅游资源的文章、书画摄影作品,我们通过这些软广告大力宣传、推介、促销开原旅游产品。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市旅游产业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所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一是总最小。旅游收入所占全市gdp比重低,全市旅游总收入9亿元,仅占全市gdp总量165亿元的6%。二是投入少。旅游是一个投入较大的产业,目前政府投入有限,民营资本投资不多,资金投入成了制约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三是管理弱。没有旅游监察执法机构,缺乏执法效力,旅游投诉与纠纷案件增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以上这些弱点和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重视,我们正在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五、旅游产业发展设想
1、突出主题。集中建设象牙山国家级景区和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基地,唱响“本山家乡游”旅游主旋律,打造东北旅游黄金品牌,带动全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2、突出重点。加快开原古城建设,再现辽金文化,全力打造中国第一古城,培育东北旅游精品景区,拉动全市旅游产业迅速成型。
3、突破难点。在今后的招商引商活动中,突出旅游招商,突破旅游投入这一难点,降低民营资本进入投资旅游产业门槛,牵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速度。
4、努力整合。加强对旅游产业领导,全社会抓旅游,以象牙山风景区为龙头,整合全市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迅速做大全市旅游产业,形成旅游拉动商贸物流业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各位领导,我们将以这次人大视察为契机,以领导的指示精神为动力,以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为己任,真抓实干,锐意争先,把开原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为新铁岭大铁岭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广元市元坝区
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从组织领导、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园区专项规划等多方面配套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全区上下抓旅游产业的良好局面,我区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1年,全区共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6亿元,门票收入220万元。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理念创新是先导。
我区是传统农业经济区,而比较优势也在于传统农业社会保育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地方民俗文化和优良生态文化资源。以昭化古城、剑昭古驿道为代表的三国历史文化资源,以射箭提阳戏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嘉陵江水域、栖凤峡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文化资源,以太公红军山、柳桥红军石牌坊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以梅岭老街、柏林古镇、昭化民居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资源,以平乐寺、云台山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资源……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我区唯有这些资源最具独一无二的比较优势和独特的魅力。国家、省、市近年来关于文化旅游产业振兴的方针、政策和规划也让我们敏锐的认识到,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成长性很高、综合带动能力很强的产业。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长远布局的战略支柱产业培育,作为产业兴区、统筹城乡的先导产业来抓,先后制定了旅游产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从组织领导与考核机制、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园区专项规划、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招商引资政策优化、主管部门及人才队伍强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诸方面系统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穷县区办大事、全区上下抓旅游、社会各界投资旅游的良好格局。
(二)规划编制是根本。
以旅游资源转化为战略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先后邀请了四川农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制订了平乐现代农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平乐文化旅游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核心区建设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太公红军山景区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核心区建设性详细规划;旅游、林业等部门联合完成了栖凤峡创建省级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和柏林沟湿地公园初步规划。栖凤峡森林公园成功创建成为省级森林公园。切实遵循‚旅游开发,规划先行‛的原则,进一步抓好元坝区旅游资源的普查和旅游规划的编制及修编工作。以《广元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揽,重点编制好《元坝区旅游发展总体 2 规划》、《昭化古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以及主要景区的旅游规划。
《剑门关蜀道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总体规划》、《剑门关蜀道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提升规划》,在成都举行的剑门关蜀道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提升规划评审会上通过。
2012年3月23日,《平乐文化旅游景区概念性规划及重要节点详细规划》通过评审。
(三)宣传促销是重点。
我区一向重视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对外宣传促销活动,通过图片文字,节目汇演、资料发放等措施,扩大了景区的对外形象宣传。同时,我区还通过在四川日报、陕西日报、华西都市报、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广元电视台、成都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宣传促销活动作现场报道以及在高速路口、天桥设臵大型宣传广告、在公交车车身打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并带动了景区的繁荣发展。
今年开春以来,我区旅游业宣传促销工作不断凸现亮点。2月2日,四川电视台《巴蜀文化新春之旅》走进昭化古城; 3月17日,中国天马旅游协会赴昭化古城踩线考察;4月5日,韩国国家旅游协会到昭化古城考察旅游线路;4 3 月13日至15日,昭化古城亮相山东青岛2012中国国内旅交会; 4月21日,昭化古城参加2012春季四川天府旅游节。景区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上升,旅游宣传促销成绩喜人。
(四)强化管理是抓手。
进一步规范明确昭化古城景区管委会、中大经营公司、昭化镇、大朝乡的职责和义务,加强了景区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强化景区、娱乐场所和旅游饭店等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做好防火、防汛、防爆,预防食物中毒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发生,加强旅游市场执法监管,旅游市场规范秩序。积极做好元旦、春节、五
一、端午、中秋、国庆节假日筹备工作,做到了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无安全事故发生,无重大游客投诉事件,昭化古城美誉度不断提高。
(五)经费投入是保障。
文化旅游产业关联度高,对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也较高,属社会效益优先、投资回报周期偏长的朝阳产业,投入不足是发展之初最大的障碍。按照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基础配套、市场主体、民众参与、社会效益优先的发展理念,通过国家项目资金争取一点、本级财政挤一点、招商引资投一点、发动群众出一点、银行信贷贷一点‚五个一点‛的办法破解资金难题,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 4 项资金400万元用于支持产业发展,把重心放在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投资创业上,规费、用地、基础配套等方面尽可能优惠,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开宣传竞投、网上招商、会展招商、专题招商、驻点招商等,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呈现出增长势头。
(六)文旅结合是灵魂。
坚持文旅结合,围绕文化之魂配套完善文化旅游要素,在保护打造文化核心资源的同时,大力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带动产业综合效益提升和老百姓增收致富。以大招商推动产业大发展,目前已引进四川中大公司在进行园区标准化管理的同时投资建成了汉寿客栈、乐楼等餐饮、住宿、娱乐设施,引进四川畅洋集团建设五星级温泉大酒店,共培育园区特色餐饮企业60余家、酒店(客栈)27家、文化娱乐业主35家、传统工艺展示及产品销售作坊15家。通过文化与旅游联姻、项目与景点融合,形成了一个项目多个市场,一次投资多重回报的良性发展格局。参加了浙江、西安、重庆、北京等地举办的大型文化旅游促销活动,定期开展古城迎新春、蜀道徒步游、三国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在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香港凤凰卫视、日本朝日电视台等媒体开展了系列宣传营销活动,昭化三国文化产业园确定为峨眉电影厂拍摄基地并拍摄了《昭化晓月》、《最后一颗子弹》 5 等影视剧,园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较大的带动了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多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七)景区创建是核心。
我区以旅游景区和标准化创建为重点,强力推进旅游目地地建设。以A级景区创建为重点,加快建设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知名旅游目的地。今年工作目标是剑门关蜀道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平乐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剑门关蜀道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将7个景区‘打捆’创建国家5A级景区,按照把广元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以‘剑门关蜀道、武则天故里’为主题,通过一条剑门蜀道把翠云廊、剑门关、昭化古城、皇泽寺、明月峡等7个景区‘统起来’,其中昭化古城是中间的重点。
平乐景区是以元坝平乐寺为核心,辐射周边紫云湖、拣银岩社区和马克思街范围,核心景区规划面积为0.73平方公里。景区规划突出宗教、温泉、乡村、生态和文化,构造环境、人居、文化一体的理念。旨在打造成为集生态农业观光、文化乡村旅游、宗教文化礼佛、温泉度假养生、政务商务接待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基地和乡村旅游休闲示范片区。
目前,相关规划编制已经通过评审,从市到区,已经出台相关正式文件、成立指挥部、召开了动员大会,落实分工,责任细化到了具体部门,创A工作成为我区旅游业的重中之重。
第五篇: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XX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1998年,XX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整座古城和古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9处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7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在2.25平方公里的XX古城内,古城墙、古民居、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等各类建筑保存完好,风貌犹存;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这种古代左文右武的封建礼制格局;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铺;古城内拥有3798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48处。XX古城的所有这些特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历史发展中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
面对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责任非常重大,同时,如何利用好先辈留下的珍贵财富发展好旅游业,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XX古城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逐渐理性的过程。从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国家、省、市各级对XX古城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00年,全省调整产业结构“1311”项目中,将XX古城列入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十大旅游景区。2004年全省旅游产业工作会议上,将XX古城作为全省旅游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两大龙头之一。2003年晋中市开始实施双百项目,XX古城旅游业项目和XX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市双百项目,主要内容有:XX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包括8大类46项工程,总投资为4.58亿元;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项目,总投资2.27亿元;康宁街拓宽及商业开发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XX古城旅联实业公司文庙开发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XX中学新校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丽泽苑大酒店新建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从1997年之后,国家、省、市三级计划部门加大了对XX发展旅游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共给予投资8150万元,其中国家4850万元,省2820万元,市480万元。所有这些支持,都对XX这样一个基础薄弱、财力紧张的地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XX历届县委、政府充分审视分析和深刻认识到“古城存在的唯一性、古城保护的完整性、古城文化的厚重性、古城景点的多样性、古城内部的混合性”这样一些基本特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观念和经营城市的发展理念,从解决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着手,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路子,最终实现了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城市建设共赢的目标。在短短的几年间,XX古城以其丰富多彩、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产业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XX古城,已经成为展示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大型博物馆,成为我县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拉动力,成为全省的旅游龙头。2004年,XX古城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万人,门票收入4800万元,旅游及相关产业综合收入4.3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20倍、25倍和18倍。分析XX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全面夯实旅游发展的基础。
XX县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的思想,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发展旅游的理念,全方位地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一是实施依法保护。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1998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发了《XX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遗产保护的省级立法,这一条例成为XX县保护古城的法律依据,成为制定县城建设规划、古城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古城保护管理制度的大纲。根据《XX古城保护条例》,经山西省政府批准,XX先后出台了《XX县县城总体规划》和《XX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2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若干规定》和《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集中管理办法》;针对古城内消防设施失天不足的问题,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强文物单位、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古城内电气线路改造的方案》。特别是最近以来,以市政府文件上报省政府《XX古城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张宝顺省长亲自做出批示,梁滨副省长组织召开了专门协调会予以研究解决。所有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