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赴德化、宜兴等五县市学习考察陶瓷产业的报告2
7月2日-13日,县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赴德化、宜兴、醴陵、景德镇、浮梁进行了为期12天的参观学习。考察学习中,大家耳闻目睹,边学边议,倍受启发,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学到了经验,坚定了重振我县陶瓷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五县市陶瓷产业发展的共同点
在参观考察期间,皆感受到了当地立足陶瓷产业,提升产业化,推进国际化进程中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五地虽然所处的地域、环境、发展的水平不同,发展方针及发展模式也各有特点,但在抓陶瓷产业的发展上,他们有几个共同点:
1、历史悠久,品牌响。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目前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成功开发出了传统瓷塑系列“福瓷”、高档日用生活瓷“宴瓷”、高温红釉工艺瓷“鸿瓷”三大系列产品。宜兴素有中国“陶都”之称,陶瓷产业产值虽只占全市工业总产值3%左右,但总量相当大,陶瓷企业有1200多家,10万从业人员,陶瓷工业总产值达60亿元。醴陵和景德镇都是位居全国三大“瓷都”之列,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醴陵陶瓷产业在发展中形成了“国瓷”、“规模瓷”、“外向瓷”、“科技瓷”几个鲜明的特色,釉下五彩瓷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醴陵瓷器”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跻身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和亚运会。景德镇的艺术瓷从古到今无论是从设计制作还是花面装饰等方面都是匠心独运,在国内外市场上一直保持领先水平,现有卡地克、龙兴、玉柏、FRANZ、昌南等陶瓷驰名商标。另外,玉风牌日用陶瓷、百花牌彩瓷、景德镇牌陶瓷、龙珠阁牌陶瓷、珍宝牌家用陶瓷制品等品牌历史悠久,名声响亮。
2、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德化县坚持“传统瓷雕商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艺术化”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齐头并进的陶瓷产业格局。宜兴陶瓷形成了建筑陶瓷(主要是琉璃瓦、墙地砖和装饰用外墙砖)、日用陶瓷(主要是餐具和陶瓷酒瓶)、工业陶瓷、园林陶瓷(主要是陶瓷花盆和陈设陶瓷)、艺术陶瓷等五大系列,而艺术陶瓷中又以紫砂陶、均陶、青瓷、精陶和美彩陶“五朵金花”名扬海内外。湖南醴陵市把陶瓷产业作为全市支柱产业,从战略高度给予主业明确定位,并请国家有关部委来制定陶瓷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今后十年发展方向、目标、措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推动主业的发展;浮梁县政府明确了陶瓷产业的思路,即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10家大型陶瓷企业,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节能环保等,3-5年内把浮梁县建成山清水秀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3、产业布局集中,集群优势显著。德化县积极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利用城关山坡地,发展“工业梯田”,规划建设了诗墩、鹏祥、宝美、城东等工业项目区,引导陶瓷企业入驻,建设标准化厂房,促进空间布局上的集中和企业间的联合,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程度高。宜兴陶瓷企业全部集中在丁山镇,镇上建有省级经济开发区——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占地10.5平方公里。近年来,通过大力引进电子陶瓷、工业陶瓷和世界品牌的日用陶瓷等一批企业和项目,逐渐发展成为以陶瓷产业为主、电子信息等多种产业配套协作的现代陶瓷主要园区。目前已有400多家企业入园,2008年销售收入40多亿元。醴陵和浮梁两地均能按照“一心一意谋产业,聚精会神抓集群”的工作主题,醴陵市确立了“打造一个集群,建成三个基地,达到百亿规模,形成千亿产业”的发展目标;浮梁县确立了“形成三个聚集区”的目标,即形成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聚集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的聚集区、陶瓷产业链延长完善的聚集区。
4、科技创新能力强,人才储备资源丰富。德化和宜兴两地规模较大的陶瓷企业均建有研发机构,能快速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德化县拥有福建省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省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德化陶瓷园区、国家火炬计划德化陶瓷产业基
地等国家、地区级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质量检测、信息服务、技术开发管
理、培训等科技服务。同时,政府鼓励企业和科技能人自主创立陶瓷科研机构,民营陶瓷科
技研究所达248家。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实施“引智工程”,以德化陶
瓷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和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全县拥有
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以上的高级人才达到61名。宜兴市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引导陶瓷企
业组建研发机构,加强与世界、国家级的科研院所、高校联系和合作,不断推进产业科技创
新的步伐。醴陵有1个省级的陶瓷研究所和2个省级的企业研发机构;有4名国家级工艺美
术大师和50余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有陶瓷高级专业职称80余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00
余人和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工艺技术实力雄厚。全国唯一一所陶瓷大学——景德
镇陶瓷学院,以及中国陶瓷协会原料辅料材料专业委员会、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等科研机
构均设在距浮梁县仅6公里的景德镇,人才优势特别明显。
二、经验和体会
这些地方的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主要是立足区域的陶瓷资源传统优势,牢牢抓住
产业,迎难而上,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管理理念,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用足用活
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1、给予陶瓷产业切合实际的战略定位。德化县把陶瓷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坚持和完善县领导持钩扶持企业制度,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醴陵、景德镇所处的湖南、江
西虽不是全国经济发达省份,但两地坚定不移地发挥陶瓷产业的传统优势,将产业的发展放
在全国、甚至全球陶瓷产业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始终坚持以产业作为“立市之本”,明确产
业定位和工作发展思路,发挥自身优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陶瓷产业经济取得新
突破,陶瓷科技创新成果显著,人才培养多元化、多层次格局形成,彰显“有为才有位”。
近年来,醴陵市围绕陶瓷这一支柱产业,着力打造一个发展有龙头、生产有分工、内部有动
力、外部有支撑的且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的现代化陶瓷产业集群,将醴陵建成国
内一流的电磁电器生产基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炻瓷制造和出口基地、以釉下五彩为代表的高温瓷制造和出口基地。从“官窑崇拜”中走出的景德镇,以开放的市场眼光重新审视陶
瓷业,着力推进陶瓷企业改革,把国有企业租赁实体作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孵化器,帮助实现
原始积累、滚动发展,使得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企业得以保留和发展。通过以举办瓷博会为契
机,力图实现“一年站稳,三年站好,五年站高”目标。从2004年开始,景德镇陶瓷产业
已基本完成了解困和重建,走出低谷,走向复兴,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陶瓷为主导的产业新
格局,进入以产品制造和文化创意双向快速推进的阶段。09年,景德镇陶瓷工业总产值增
长到100亿元,陶瓷出口突破亿美元大关。
2、制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政策措施。德化县出台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扩大出
口、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异地设立产品营销点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实
施品牌战略,全力拓展市场,扩大出口。建设县行政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成立了县版权登
记服务中心,统一免费为企业代办版权登记,协助企业申报产品专利权。指导成立了县陶瓷
同业公会,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咨询服务、引导企业协作、发布行业信息等。宜兴市的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陶瓷产业园区的政策优惠和对于符合该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项目扶
持方面。陶瓷产业园对入园企业所得税实行“二免三减半”;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连续三年
返50%给企业;外籍及高级管理人员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直接奖励给企业;还有在企业
水费、电费、注册、厂房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为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宜兴市对
工业重点项目、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企业先进设备投资、节能降耗、资本经营、科技创新等
方面,给予优惠、贴息、奖励等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陶瓷企业可以得到相应的扶持。两地
陶瓷产业有着悠久历史,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始终集中力量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并制定了科
学合理的产业配套政策。景德镇出台的《关于发展开放性经济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景
德镇陶瓷产业园区优惠政策》,规定园区土地以约5.4万元/亩的优惠价格提供(含“三通
一平”),对外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提供8项具体可行的财税优惠政策,减
轻短期亏损的大型企业负担,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很值得我们学习。湖南醴陵主动转变
政府职能,为陶瓷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实行工业项目前期费
用补助制度,凡符合该市陶瓷产业发展政策、投资额达到一定规模以上项目落户开工后,市
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制定相关激励措施,鼓励陶瓷企业科技创新,争创名牌,支持重点企
业,强化产业龙头,强化服务措施,缓解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
3、建立“三位一体”的陶瓷产业发展模式。几地陶瓷产业均经历了粗放型、资源型、投资型等不同的发展阶段,通过当地政府积极引导,企业逐步达成共识——陶瓷产业要降低
能源消耗,提升产业竞争力,走科技开发和产品创新之路。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各陶瓷企业
纷纷立足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发展引进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努力提高陶瓷
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同时强化技术改造和创新体系建立,对企业现有的专业技术和
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一是加强产品
研发。强化陶瓷造型设计中的艺术创新意识,使陶瓷技术开发与陶瓷艺术创新相结合,以满
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二是加快技术创新。制定陶瓷科技发展战略及规划,建立陶瓷技术开发
中心,引进先进技术与装备,加强陶瓷原料配方研究,改进烧成技术。三是积极开展产学研
合作,大力开发工业电子陶瓷、纳米陶瓷、生物陶瓷等精细陶瓷,优化陶瓷产业结构。目前,两地逐步从以资源和技术为主导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发展
模式,市场竞争力大为提高。
4、打造富有本土特色的企业文化。德化、醴陵等地政府基于对陶瓷历史文化资源的认
识与把握,坚持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致力于陶瓷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使文化资源优
势正逐步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德化积极打造“中国瓷都.德化”地域品牌,举办“中国德
化陶瓷节”,提高德化的知名度;成功塑造了传统瓷塑系列“福瓷”、高档日用生活瓷“宴瓷”、高温红釉工艺瓷“鸿瓷”等瓷都文化。宜兴市注重加强陶瓷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打造“陶都”
城市品牌。醴陵着力打造的“红色官窑”、“国瓷”等瓷都文化,利用其独特的釉下五彩陶
瓷生产工艺和产业外向度高的优势,进行文化推广活动。景德镇则充分利用举办瓷博会,参
展上海世博园,举办陶都旅游节等活动平台,推介陶瓷文化;注重保护“立市之本、称都之
源”的陶瓷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城市名片;通过发展高新技术陶瓷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吸
引艺术家到景德镇来发展陶瓷文化的创意产业,以推动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新一轮创新,实现
陶瓷艺术新一轮繁荣。
三、存在的差距
与德化、宜兴、醴陵等地相比,我县陶瓷产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具体阐述如下:
1、产业布局不合理,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布局分散,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大大小小1
3家陶瓷企业分别散布于县内和县城周边。按初步形成的“一园三区”规划布局要求,钟灵山
工业园区以发展金属冶炼、陶瓷加工为主,但至今没有大中型陶瓷生产企业进驻。今年上半
年我县生产酒瓶近4000万件,产值约6000万元,平均每件售价为1.5元,按实际情况套算,在管理到位的情况下,每件产品仅1—2角的利润,那么整个产业年实际利润1200万元左右,上交利税仅100万元左右,2009年,13家陶瓷企业除四方陶瓷公司因故停产外,总产值只
有8318万元,纳税额只在400万元左右。
2、产品档次低,品种单一。目前我县陶瓶企业的主导产品只有紫砂陶酒类包装容器,在高档陶瓷产品方面除四方陶瓷公司为湘酒鬼公司生产“内参”“酒鬼”酒瓶外,其他企业
则因技术、设备等原因基本上无法涉足。由于产品档次无法提升,而且价格低,每件产品价
格不到2元,因而很难与高档酒生产厂家“结缘”,注定产品销售面只能局限于低档酒类生
产厂家。受低档酒生产企业的牵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市场风险大。
3、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我县目前正常生产的12家陶瓷企业,除四方陶瓷公司、土家人实业有限公司稍具规模,较为成型外,其他企业规模极小,年生产规模在300-1000
万件之间,固定资产不足100万元,有3家企业(白云陶瓷厂、含松陶瓷厂、松茂陶瓷厂)
还是租赁经营,企业连厂房和场地都没有,只能维持简单生产,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开发能
力十分薄弱,生产盲目性大,短期行为严重。
4、资源消耗大,科技创新能力弱。我县陶瓷生产企业普遍采用的是燃煤多孔推板窑,温度控制难、能耗高、正品率低、环保压力大;工艺、技术方面一直停滞不前,基本上处于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能耗大都在3000吨标准煤以上,万元产值能耗1.20吨标准煤,是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平均能耗的4.5倍。然而由于我县陶瓷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不够,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健全,没有开发利用陶土资源的科研团队和技术骨干队伍,行业组织
程度不高(2007年建立陶瓷工业协会,至今还没建立陶瓷行业协会),指导作用不明显,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落后,只图眼前利益,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无力投入生产和发展
资金,没有专门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机构,现有的技术人员大部分是原国营陶瓷厂下岗的工人,普遍年龄大,技术陈旧,后继人才严重不足,这些因素大大制约了科技创新的能力。
5、市场营销手段滞后,恶性竞争严重。我县仍然沿用上门推销的传统销售方式,缺乏
品牌经营意识,不能借助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手段,开拓市场能力差。企业为了求生存,不
惜互相压价争夺客户,致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得十分狭窄,如管理到位,每件产品也只有
1-2角钱利润,企业勉强只能支撑运转,赚取的基本上是让税部分。客户则利用企业互相抢
业务的心理,极力压低产品价格,有时“一个骨头耍几个狗”,今天用你的产品,恶意拖欠
到一定的贷款后把你甩掉,又使用他的产品,造成企业贷款回收难,贷款回收率仅为70%。
四、几点建议
学习借鉴醴陵等县市的经验,最重要的是根据我县陶瓷产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好与我县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加快推进我县陶瓷产业的发展,努力实现陶瓷产业的新突破。
1、进一步做好资源勘查检测工作。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进一步做好我县陶瓷资源勘查、检测工作,尽快摸清我县陶土资源家底,做好陶土资源的检测分类,合理控制利用资源,做
好陶瓷优势资源的项目储备工作,明确产业定位。指派相关部门采集矿样送中国陶瓷协会原
料辅料专业委员会,请袁勇主任亲自加工成实物样品,帮助宣传我县优质的陶土资源,打响
我县陶土资源品牌,谋求引进大型项目。
2、加快园区规划建设。高规格、高起点规划建设我县专门的陶瓷产业园区,加大园区
土地储备和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先导效应,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园区
进行功能划分,对入园企业设定准入条件,对现有陶瓷企业进行整合。配套相应的招商引资
优惠政策和产业发展激励措施,打造具有保靖“陶城”特色的工业园。
3、实施企业整合。实施企业整合,配套进行市场整合和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企业,规
范竞争行为,调优产业结构。一是整合企业。要从产能、技术等方面提高陶瓷企业的市场准
入门槛,力争通过3-5年时间,充分运用土地、供水、供电、金融、项目贴息、安监、环保
等手段,采取兼并、联合、控股、参股、整顿、淘汰等多种方式,将目前的13家企业整合到3—5家,壮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帮助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整合市场。企业整合要以市场整合作为关键的配套环节。整合后的企
业内部必须建立完善的营销管理协调机制,统一订单管理,统一市场价格,杜绝恶性竞争。
要以“关公坊”、“店小二”、“湘酒鬼”等大订单为主导,小订单为补充,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推进企业间业务上的分工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三是整合资源。依法加强紫砂陶土、镁质
泥资源的开采管理,对达到整合要求的企业和符合产业准入政策的新上项目,优先配置资源;
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在资源配置上实行歧视政策。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对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统一工艺配方,组建1—2家原材料生产企业,实现原材料的统一开采、统一制造、统一供应,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集约经营的目的。
4、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要实现我县陶瓷产业的整体突围,科技创新是关键。一是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要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尽快建设全县管道天然气工程,改变陶瓷产业的能源结构,引导企业引进先进的燃气窑炉和注浆设备,完成产业主要装备的换代升级。同时,配套引进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回收、自动控温等先进技术装备,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资源和能耗,为产业升级奠定基础。二是要加强新产品研发。在稳步提升陶瓷酒瓶生产科技水平的基础上,要以紫砂陶的特色产品、以镁质瓷的日用瓷、工艺美术瓷产品以及功能陶瓷产品研发为重点,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特色产品,实现产品结构的多元化、系列化和高档化。在研发模式选择上,可以根据技术特性采取不同的模式:企业的新品研发,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出资出题,科研机构承包解题,政府给予支持和奖励;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以政府为主体,政府、企业共同参与,知识产权共享。三是要创新市场营销方式。要鼓励和引导企业树立品牌经营的理念,加大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塑造和宣传力度;政府要支持企业采取上网、参展、开展产品地理标识认证等多种方式,扩大企业知名度;企业要联合建立专业营销队伍,多方开拓市场。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科技创新,人才是基础,政府要建立特聘专家制度,发挥专家的智力优势和特殊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及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通过自培与送培相结合,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可以在县职中开设陶瓷专业课程,发展我县的陶瓷职业教育。每年从上拨的各项培训经费中捆绑使用于陶瓷产业人才培训;陶瓷产业办督促陶瓷企业按每年销售收入的3%提作培训基金,用于职工定期技术培训,保证有职称的技术人员逐步达到从业职工总数的5%以上;县陶瓷行业协会成立后,争取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和高等科研院所的帮助,用“走出去学”和“请进来教”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陶瓷产业高素质人才队伍。
6、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成立我县陶瓷产业领导小组,明确一位主要领导任组长,主抓陶瓷产业发展工作,设置陶瓷产业办,尽快制定我县陶瓷发展规划,制定产业目标、产业政策。加强政策扶持。针对陶瓷产业发展特点和现状,参照我县对茶叶、椪柑等产业的扶持政策,设立陶瓷研发专项资金,在企业融资、用工、税收、用地、用电、用水、培训、技改、科研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优惠和扶持力度,突出扶优扶强,以优汰劣,淘汰落后产能。
第二篇:关于赴德化、宜兴等五县市学习考察陶瓷产业的报告2
7月2日-13日,县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赴德化、宜兴、醴陵、景德镇、浮梁进行了为期12天的参观学习。考察学习中,大家耳闻目睹,边学边议,倍受启发,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学到了经验,坚定了重振我县陶瓷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五县市陶瓷产业发展的共同点
在参观考察期间,皆感受到了当地立足陶瓷产业,提升产业化,推进国际化进程中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五地虽然所处的地域、环境、发展的水平不同,发展方针及发展模式也各有特点,但在抓陶瓷产业的发展上,他们有几个共同点:
1、历史悠久,品牌响。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目前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成功开发出了传统瓷塑系列“福瓷”、高档日用生活瓷“宴瓷”、高温红釉工艺瓷“鸿瓷”三大系列产品。宜兴素有中国“陶都”之称,陶瓷产业产值虽只占全市工业总产值3%左右,但总量相当大,陶瓷企业有1200多家,10万从业人员,陶瓷工业总产值达60亿元。醴陵和景德镇都是位居全国三大“瓷都”之列,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醴陵陶瓷产业在发展中形成了“国瓷”、“规模瓷”、“外向瓷”、“科技瓷”几个鲜明的特色,釉下五彩瓷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醴陵瓷器”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跻身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和亚运会。景德镇的艺术瓷从古到今无论是从设计制作还是花面装饰等方面都是匠心独运,在国内外市场上一直保持领先水平,现有卡地克、龙兴、玉柏、FRANZ、昌南等陶瓷驰名商标。另外,玉风牌日用陶瓷、百花牌彩瓷、景德镇牌陶瓷、龙珠阁牌陶瓷、珍宝牌家用陶瓷制品等品牌历史悠久,名声响亮。
2、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德化县坚持“传统瓷雕商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艺术化”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齐头并进的陶瓷产业格局。宜兴陶瓷形成了建筑陶瓷(主要是琉璃瓦、墙地砖和装饰用外墙砖)、日用陶瓷(主要是餐具和陶瓷酒瓶)、工业陶瓷、园林陶瓷(主要是陶瓷花盆和陈设陶瓷)、艺术陶瓷等五大系列,而艺术陶瓷中又以紫砂陶、均陶、青瓷、精陶和美彩陶“五朵金花”名扬海内外。湖南醴陵市把陶瓷产业作为全市支柱产业,从战略高度给予主业明确定位,并请国家有关部委来制定陶瓷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今后十年发展方向、目标、措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推动主业的发展;浮梁县政府明确了陶瓷产业的思路,即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10家大型陶瓷企业,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节能环保等,3-5年内把浮梁县建成山清水秀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3、产业布局集中,集群优势显著。德化县积极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利用城关山坡地,发展“工业梯田”,规划建设了诗墩、鹏祥、宝美、城东等工业项目区,引导陶瓷企业入驻,建设标准化厂房,促进空间布局上的集中和企业间的联合,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程度高。宜兴陶瓷企业全部集中在丁山镇,镇上建有省级经济开发区——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占地10.5平方公里。近年来,通过大力引进电子陶瓷、工业陶瓷和世界品牌的日用陶瓷等一批企业和项目,逐渐发展成为以陶瓷产业为主、电子信息等多种产业配套协作的现代陶瓷主要园区。目前已有400多家企业入园,2008年销售收入40多亿元。醴陵和浮梁两地均能按照“一心一意谋产业,聚精会神抓集群”的工作主题,醴陵市确立了“打造一个集群,建成三个基地,达到百亿规模,形成千亿产业”的发展目标;浮梁县确立了“形成三个聚集区”的目标,即形成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聚集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的聚集区、陶瓷产业链延长完善的聚集区。
4、科技创新能力强,人才储备资源丰富。德化和宜兴两地规模较大的陶瓷企业均建有研发机构,能快速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德化县拥有福建省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省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德化陶瓷园区、国家火炬计划德化陶瓷产业基
地等国家、地区级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质量检测、信息服务、技术开发管理、培训等科技服务。同时,政府鼓励企业和科技能人自主创立陶瓷科研机构,民营陶瓷科技研究所达248家。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实施“引智工程”,以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和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全县拥有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以上的高级人才达到61名。宜兴市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引导陶瓷企业组建研发机构,加强与世界、国家级的科研院所、高校联系和合作,不断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的步伐。醴陵有1个省级的陶瓷研究所和2个省级的企业研发机构;有4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50余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有陶瓷高级专业职称80余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和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工艺技术实力雄厚。全国唯一一所陶瓷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以及中国陶瓷协会原料辅料材料专业委员会、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均设在距浮梁县仅6公里的景德镇,人才优势特别明显。
二、经验和体会
这些地方的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主要是立足区域的陶瓷资源传统优势,牢牢抓住产业,迎难而上,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管理理念,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用足用活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1、给予陶瓷产业切合实际的战略定位。德化县把陶瓷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坚持和完善县领导持钩扶持企业制度,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醴陵、景德镇所处的湖南、江西虽不是全国经济发达省份,但两地坚定不移地发挥陶瓷产业的传统优势,将产业的发展放在全国、甚至全球陶瓷产业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始终坚持以产业作为“立市之本”,明确产业定位和工作发展思路,发挥自身优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陶瓷产业经济取得新突破,陶瓷科技创新成果显著,人才培养多元化、多层次格局形成,彰显“有为才有位”。近年来,醴陵市围绕陶瓷这一支柱产业,着力打造一个发展有龙头、生产有分工、内部有动力、外部有支撑的且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的现代化陶瓷产业集群,将醴陵建成国内一流的电磁电器生产基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炻瓷制造和出口基地、以釉下五彩为代表的高温瓷制造和出口基地。从“官窑崇拜”中走出的景德镇,以开放的市场眼光重新审视陶瓷业,着力推进陶瓷企业改革,把国有企业租赁实体作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孵化器,帮助实现原始积累、滚动发展,使得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企业得以保留和发展。通过以举办瓷博会为契机,力图实现“一年站稳,三年站好,五年站高”目标。从2004年开始,景德镇陶瓷产业已基本完成了解困和重建,走出低谷,走向复兴,初步形成以高新技术陶瓷为主导的产业新格局,进入以产品制造和文化创意双向快速推进的阶段。09年,景德镇陶瓷工业总产值增长到100亿元,陶瓷出口突破亿美元大关。
2、制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政策措施。德化县出台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扩大出口、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异地设立产品营销点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拓展市场,扩大出口。建设县行政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成立了县版权登记服务中心,统一免费为企业代办版权登记,协助企业申报产品专利权。指导成立了县陶瓷同业公会,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咨询服务、引导企业协作、发布行业信息等。宜兴市的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陶瓷产业园区的政策优惠和对于符合该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项目扶持方面。陶瓷产业园对入园企业所得税实行“二免三减半”;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连续三年返50%给企业;外籍及高级管理人员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直接奖励给企业;还有在企业水费、电费、注册、厂房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为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宜兴市对工业重点项目、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企业先进设备投资、节能降耗、资本经营、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优惠、贴息、奖励等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陶瓷企业可以得到相应的扶持。两地陶瓷产业有着悠久历史,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始终集中力量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并制定了科
学合理的产业配套政策。景德镇出台的《关于发展开放性经济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景德镇陶瓷产业园区优惠政策》,规定园区土地以约5.4万元/亩的优惠价格提供(含“三通一平”),对外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提供8项具体可行的财税优惠政策,减轻短期亏损的大型企业负担,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很值得我们学习。湖南醴陵主动转变政府职能,为陶瓷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实行工业项目前期费用补助制度,凡符合该市陶瓷产业发展政策、投资额达到一定规模以上项目落户开工后,市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制定相关激励措施,鼓励陶瓷企业科技创新,争创名牌,支持重点企业,强化产业龙头,强化服务措施,缓解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
3、建立“三位一体”的陶瓷产业发展模式。几地陶瓷产业均经历了粗放型、资源型、投资型等不同的发展阶段,通过当地政府积极引导,企业逐步达成共识——陶瓷产业要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产业竞争力,走科技开发和产品创新之路。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各陶瓷企业纷纷立足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发展引进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努力提高陶瓷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同时强化技术改造和创新体系建立,对企业现有的专业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一是加强产品研发。强化陶瓷造型设计中的艺术创新意识,使陶瓷技术开发与陶瓷艺术创新相结合,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二是加快技术创新。制定陶瓷科技发展战略及规划,建立陶瓷技术开发中心,引进先进技术与装备,加强陶瓷原料配方研究,改进烧成技术。三是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发工业电子陶瓷、纳米陶瓷、生物陶瓷等精细陶瓷,优化陶瓷产业结构。目前,两地逐步从以资源和技术为主导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市场竞争力大为提高。
4、打造富有本土特色的企业文化。德化、醴陵等地政府基于对陶瓷历史文化资源的认识与把握,坚持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致力于陶瓷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使文化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德化积极打造“中国瓷都.德化”地域品牌,举办“中国德化陶瓷节”,提高德化的知名度;成功塑造了传统瓷塑系列“福瓷”、高档日用生活瓷“宴瓷”、高温红釉工艺瓷“鸿瓷”等瓷都文化。宜兴市注重加强陶瓷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打造“陶都”城市品牌。醴陵着力打造的“红色官窑”、“国瓷”等瓷都文化,利用其独特的釉下五彩陶瓷生产工艺和产业外向度高的优势,进行文化推广活动。景德镇则充分利用举办瓷博会,参展上海世博园,举办陶都旅游节等活动平台,推介陶瓷文化;注重保护“立市之本、称都之源”的陶瓷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城市名片;通过发展高新技术陶瓷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吸引艺术家到景德镇来发展陶瓷文化的创意产业,以推动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新一轮创新,实现陶瓷艺术新一轮繁荣。
三、存在的差距
与德化、宜兴、醴陵等地相比,我县陶瓷产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具体阐述如下:
1、产业布局不合理,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布局分散,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大大小小13家陶瓷企业分别散布于县内和县城周边。按初步形成的“一园三区”规划布局要求,钟灵山工业园区以发展金属冶炼、陶瓷加工为主,但至今没有大中型陶瓷生产企业进驻。今年上半年我县生产酒瓶近4000万件,产值约6000万元,平均每件售价为1.5元,按实际情况套算,在管理到位的情况下,每件产品仅1—2角的利润,那么整个产业年实际利润1200万元左右,上交利税仅100万元左右,2009年,13家陶瓷企业除四方陶瓷公司因故停产外,总产值只有8318万元,纳税额只在400万元左右。
2、产品档次低,品种单一。目前我县陶瓶企业的主导产品只有紫砂陶酒类包装容器,在高档陶瓷产品方面除四方陶瓷公司为湘酒鬼公司生产“内参”“酒鬼”酒瓶外,其他企业则因技术、设备等原因基本上无法涉足。由于产品档次无法提升,而且价格低,每件产品价
格不到2元,因而很难与高档酒生产厂家“结缘”,注定产品销售面只能局限于低档酒类生产厂家。受低档酒生产企业的牵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市场风险大。
3、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我县目前正常生产的12家陶瓷企业,除四方陶瓷公司、土家人实业有限公司稍具规模,较为成型外,其他企业规模极小,年生产规模在300-1000万件之间,固定资产不足100万元,有3家企业(白云陶瓷厂、含松陶瓷厂、松茂陶瓷厂)还是租赁经营,企业连厂房和场地都没有,只能维持简单生产,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开发能力十分薄弱,生产盲目性大,短期行为严重。
4、资源消耗大,科技创新能力弱。我县陶瓷生产企业普遍采用的是燃煤多孔推板窑,温度控制难、能耗高、正品率低、环保压力大;工艺、技术方面一直停滞不前,基本上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能耗大都在3000吨标准煤以上,万元产值能耗1.20吨标准煤,是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平均能耗的4.5倍。然而由于我县陶瓷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不够,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健全,没有开发利用陶土资源的科研团队和技术骨干队伍,行业组织程度不高(2007年建立陶瓷工业协会,至今还没建立陶瓷行业协会),指导作用不明显,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落后,只图眼前利益,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无力投入生产和发展资金,没有专门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机构,现有的技术人员 大部分是原国营陶瓷厂下岗的工人,普遍年龄大,技术陈旧,后继人才严重不足,这些因素大大制约了科技创新的能力。
5、市场营销手段滞后,恶性竞争严重。我县仍然沿用上门推销的传统销售方式,缺乏品牌经营意识,不能借助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手段,开拓市场能力差。企业为了求生存,不惜互相压价争夺客户,致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得十分狭窄,如管理到位,每件产品也只有1-2角钱利润,企业勉强只能支撑运转,赚取的基本上是让税部分。客户则利用企业互相抢业务的心理,极力压低产品价格,有时“一个骨头耍几个狗”,今天用你的产品,恶意拖欠到一定的贷款后把你甩掉,又使用他的产品,造成企业贷款回收难,贷款回收率仅为70%。
四、几点建议
学习借鉴醴陵等县市的经验,最重要的是根据我县陶瓷产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好与我县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加快推进我县陶瓷产业的发展,努力实现陶瓷产业的新突破。
1、进一步做好资源勘查检测工作。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进一步做好我县陶瓷资源勘查、检测工作,尽快摸清我县陶土资源家底,做好陶土资源的检测分类,合理控制利用资源,做好陶瓷优势资源的项目储备工作,明确产业定位。指派相关部门采集矿样送中国陶瓷协会原料辅料专业委员会,请袁勇主任亲自加工成实物样品,帮助宣传我县优质的陶土资源,打响我县陶土资源品牌,谋求引进大型项目。
2、加快园区规划建设。高规格、高起点规划建设我县专门的陶瓷产业园区,加大园区土地储备和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先导效应,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园区进行功能划分,对入园企业设定准入条件,对现有陶瓷企业进行整合。配套相应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产业发展激励措施,打造具有保靖“陶城”特色的工业园。
3、实施企业整合。实施企业整合,配套进行市场整合和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企业,规范竞争行为,调优产业结构。一是整合企业。要从产能、技术等方面提高陶瓷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力争通过3-5年时间,充分运用土地、供水、供电、金融、项目贴息、安监、环保等手段,采取兼并、联合、控股、参股、整顿、淘汰等多种方式,将目前的13家企业整合到3—5家,壮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帮助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整合市场。企业整合要以市场整合作为关键的配套环节。整合后的企业内部必须建立完善的营销管理协调机制,统一订单管理,统一市场价格,杜绝恶性竞争。要以“关公坊”、“店小二”、“湘酒鬼”等大订单为主导,小订单为补充,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推进企业间业务上的分工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三是整合资源。依法加强紫砂陶土、镁质泥资源的开采管理,对达到整合要求的企业和符合产业准入政策的新上项目,优先配置资源;
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在资源配置上实行歧视政策。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对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统一工艺配方,组建1—2家原材料生产企业,实现原材料的统一开采、统一制造、统一供应,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集约经营的目的。
4、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要实现我县陶瓷产业的整体突围,科技创新是关键。一是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要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尽快建设全县管道天然气工程,改变陶瓷产业的能源结构,引导企业引进先进的燃气窑炉和注浆设备,完成产业主要装备的换代升级。同时,配套引进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回收、自动控温等先进技术装备,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资源和能耗,为产业升级奠定基础。二是要加强新产品研发。在稳步提升陶瓷酒瓶生产科技水平的基础上,要以紫砂陶的特色产品、以镁质瓷的日用瓷、工艺美术瓷产品以及功能陶瓷产品研发为重点,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特色产品,实现产品结构的多元化、系列化和高档化。在研发模式选择上,可以根据技术特性采取不同的模式:企业的新品研发,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出资出题,科研机构承包解题,政府给予支持和奖励;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以政府为主体,政府、企业共同参与,知识产权共享。三是要创新市场营销方式。要鼓励和引导企业树立品牌经营的理念,加大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塑造和宣传力度;政府要支持企业采取上网、参展、开展产品地理标识认证等多种方式,扩大企业知名度;企业要联合建立专业营销队伍,多方开拓市场。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科技创新,人才是基础,政府要建立特聘专家制度,发挥专家的智力优势和特殊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及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通过自培与送培相结合,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可以在县职中开设陶瓷专业课程,发展我县的陶瓷职业教育。每年从上拨的各项培训经费中捆绑使用于陶瓷产业人才培训;陶瓷产业办督促陶瓷企业按每年销售收入的3%提作培训基金,用于职工定期技术培训,保证有职称的技术人员逐步达到从业职工总数的5%以上;县陶瓷行业协会成立后,争取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和高等科研院所的帮助,用“走出去学”和“请进来教”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陶瓷产业高素质人才队伍。
6、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成立我县陶瓷产业领导小组,明确一位主要领导任组长,主抓陶瓷产业发展工作,设置陶瓷产业办,尽快制定我县陶瓷发展规划,制定产业目标、产业政策。加强政策扶持。针对陶瓷产业发展特点和现状,参照我县对茶叶、椪柑等产业的扶持政策,设立陶瓷研发专项资金,在企业融资、用工、税收、用地、用电、用水、培训、技改、科研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优惠和扶持力度,突出扶优扶强,以优汰劣,淘汰落后产能。
第三篇:赴华东五市考察
赴华东五市考察体会
2012年5月31日至6月7日,老师组织我们实地考察华东五市,所到之处,让我们感受到华东五市无论是旅游、文化、绿化,还是建设,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令人难忘,感慨万千!
。本次华东五市行,主要目的,是学习考察先进经验。华东地区是全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是引领我国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在学习考察过程中,我们所到所见之处,都是一派大城市、大交通、大文化、大旅游、大发展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短短的7天时间,我们参观了历史之都无锡、南京、风景如画园林名城苏州、东方休闲之都杭州和国际大都市上海。既体验现代发展成果又玩穿越感受古风遗俗,开阔了视野,触动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总的看,是一次成果颇丰的学习考察之旅、旅游休闲之旅
首站在无锡灵山大佛景区,灵山大佛看点:九龙灌浴,天下第一掌,灵山照壁,无锡灵山祥符禅寺,大气魄、大手笔、大投入的灵山大佛景区规划建设让我们倍感震撼,大开眼界,使我们视野开阔,胸怀坦荡。灵山梵宫建筑更是气势磅礴,布局庄严和谐,感叹于它的雄伟和美丽。感叹于它的宗教和艺术的结合,那廊厅,塔厅,圣坛,各式木雕和石雕无比精美,佛教论坛的主会场里,回旋着佛音,坐在蒲团上聆听过的人,难以忘怀。那菩提树,那雕塑和灯光,那刻着无数莲花灯的坛顶,相信见过的人们,不愿离去,夜宿无锡。
在南京,古色古香的夫子庙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庄严肃穆的中山陵让我们永远纪念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爱之情。夜宿南京。而后又返回无锡参观了著名的中央电视台的影视基地三国城,它坐落在葱茏苍翠 1的军嶂山麓,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整座景区都向人们呈现了古朴凝重的汉代建筑风貌,在三国城内,我们观看了《三国演义》主要情节而编排的丰富多彩的表演节目,其中由马术特技队真刀实枪表演的《三英战吕布》,场面宏大、惊心动魄,让人得以体会乱世英雄跃马扬鞭、指点江山的豪迈气概。另外,我们又坐上景区精心布置的“黄金水上游”古战船,还可以带领游客领略太湖的旖旎风光和体验水上看影城的时空穿越感。
在苏州,纵横交错的小河,小桥流水贯穿全城,亭宇楼台、古宅民居、名木郁林,一幅幅江南水乡的画卷实施展现在你的眼前。先是到苏州园林里观赏了很久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林内的湖石假山很多而且非常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每到一处都能感触到造园林的工匠们的匠心独用。在这里,园林已成为了一种文化,也成为了江南风景中独树一面的旗帜。周庄是中国将那一个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而正式定名为周庄镇他一起林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而又有在张继的枫桥夜泊处流连观赏,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景。
离开了苏州,下一站便是杭州了,头来杭州之前,未曾来过杭州的都认为这里是最美丽的地方,大概是杭州的龙井茶和西子湖了吧。初到杭州果不其然,乡村的建筑就让人叹为观止。看到的龙井山脉,青青翠翠,延延绵绵。品尝了龙井茶。而后又去了杭州丝绸中心参观了丝绸生产的每个环节,夜晚将至,便随导游乘船游览一番“人间天堂”的西湖,其兴致也甚是盎然。远望三潭映月,再观断桥残雪,忆古塔多情,又似美丽传说。忽记起了苏轼的词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人不由得再次感叹西湖美景的天然多姿!后游宋城,看古市、观古戏、尝古味、抢古
亲、买古货,兴趣盎然,最后观看了令人惊叹的“宋城千古情”演出,皆为宋城将文化与旅游成功融合,文化与科技的交相辉映以及高水准的景区策划运营水平所折服,夜宿杭州。
在上海,时尚新潮的国际都市上海遍地都是高楼耸立,我们随同导游乘坐了世界上最快的高速电梯以一秒九米多的速度,不到一分的速度就登上了八十八层的金茂大厦,一览上海美景黄浦江。匆匆的又看了中国世博园,而后前往了城隍庙亭,老城隍庙与其后面的豫园不仅是游览的名胜,而且是购物的好去处,这儿不仅有小商品、土特产和特色商品市场,而且有大型综合商场和名点小吃。夜晚我们又坐上了豪华游轮夜游上海,夜晚的上海更是美丽,耸入蓝天的东方明珠塔与雄伟的黄浦江相映生辉,凸显出国际大都市的气派。
这一切,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秀美多姿、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简短的几天学习考察结束了,在这途中每到一处景区导游都会为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学生们讲解历史让我们学习了很多,真的是受益匪浅。最后,我们的团队在导游和老师的带领下安全的返回。华东五市行,对每个人来说,不仅领略了当地的风光,感叹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对我国的近代史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也会珍惜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人文气息及环境绿化方面有所感悟。正如那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对于我们的团队中每个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很有意义。
第四篇:赴华东五市考察学习感想
赴华东五市考察学习感想
吴绍华
2009年3月21日至3月25日,有幸被学校派出学习。实地考察了3所学校。所到之处,让我们感受到华东五市无论是旅游,还是教育,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令人难忘,感慨万千!谈四点感受:
一、体会了关爱
在教育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专门经费,让我们从紧张的教育教学工作脱身出来,外出学习考察,使我充分感受到了高新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二、陶冶了情操
短短的5天时间,我们参观了历史之都南京、无锡、风景如画园林名城苏州、东方休闲之都杭州和国际大都市上海。在南京,古色古香的夫子庙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庄严肃穆的中山陵让我们永远纪念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爱之情。在无锡,荡舟太湖,使我们视野开阔,胸怀坦荡。在黄山,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还亲眼目睹了“不抛弃、不放弃”的挑山工的坚韧。在苏州,纵横交错的小河,小桥流水贯穿全城,亭宇楼台、古宅民居、名木郁林,一幅幅江南水乡的画卷实施展现在你的眼前。在杭州,在西湖,三潭印月,碧波荡漾,舟帆争流,湖光山色,岸柳葱郁。在上海,时尚新潮的国际都市上海遍地都是高楼耸立,城隍庙亭宇楼台金壁辉煌与黄浦江两岸的雄伟建筑楼群遥相呼应,耸入蓝天的东方明珠塔与雄伟的南浦大桥相映生辉,凸显出国际大都市的气派。
这一切,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秀美多姿、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
三、学习了经验
我实地考察参观了3所学校给我留下的印象。
1、南京市浦口区珠江镇五里村行知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占地300亩。学校坚持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校园建筑、植被有特色:走进行知小学,就像走进了一个美丽的梦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整齐的灯柱,那大大的“博爱、自爱、真爱、会爱”八个字直入人心。放眼望去,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一幢幢灰瓦白墙,具有鲜明徽派风格的教学大楼,淡雅素净,浑然一派书院气息,与周围乡村的田园风光组合得非常和谐。校园里的八棵柿子树吸引了我们。每棵树下搁着一块小木牌,上面分别写着“劳动之果”“智慧之果”“道德之果”“艺术之果”等字样。他说,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同学在柿子树下写观察日记,做数学题;绿油油的叶子、红艳艳的果实装点着美丽的校园。每年柿子成熟了,学校将柿子分发给学生,孩子们把柿子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呢。
2、无锡市育红小学印象无锡市育红小学,学校规模大,现有5个校区,6个校长,96个教学班,261名教职员工,4011名学生。我们所到学校是该校的本部。该校区本部总投资1.26亿元。校内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科学馆、体育馆、图书馆、小剧场等综合教学设施。
学校对班级实行的是“级部管理”。分低、中、高三个级部(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个为一个级部),各个级部一个人管理(管理人员由学校任命,与行政待遇一样)。学校开展活动都是以级部为单位,讲究活动精品化。每学年学校只安排一个级部负责一次大型的活动。据大队辅导员介绍,实行级部管理减轻了老师们的负担,充分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学校聘请专家,名师到学校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专家现场指导如何进行班级管理等工作,带领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
3.苏苑实验小学印象(有20年历史,搬迁已2次。)
校园每个地方都能显出她的精致和典雅。教室走廊都有护壁板,玻璃橱窗上有档灰尘的幕帘,教室与教室之间的活动区吊了非常艺术化的天面,这是我在家庭装潢中才见到的。据校长介绍学校里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每一个小的景点,都能有它的价值和内涵。校园里每一篇墙壁都有教育资源,连教室的玻璃窗上贴满了教育的资源,看上去格外雅致。
四、增添了动力
考察完3所学校后,我们一行7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大家都说: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躬于时间,勤于读书,善于交友,勤于思考,乐于动笔。要立足本职,放眼世界勤学习,多思考。是啊,我们将把各校的精髓,特别是行知精神带回本校,好好工作,教好书育好人。
第五篇:赴华东五市、北京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赴华东五市、北京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孙丽梅
2011年11月27-12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楚雄州教育局组织的云南省楚雄州首届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班赴华东五市、北京学习考察考察学习。短短10天的考察学习,大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充分地饱览了一顿丰盛的学习大餐,无论是从教学的理念上还是教学的技能上,都让我获益匪浅,现一一总结如下:
名校观摩——文化熏陶,开阔眼界
这次外出主要考察了上海市香山小学,南京市天正小学。虽然各校的文化底蕴不一样,校园布局不一样,学校的管理办学理念不一样,但它们在打造学校“名气”方面,却有着共同点:即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办学理念,一流的教育质量。此次难得的考察,让我零距离的走进了名校,目睹了现代化学校的风采,感受了名校的文化氛围,不仅极大地开阔了眼界,还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走进校园,我们惊叹地发现,两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很有自己的特色,都营造了浓浓的育人环境,两所学校的校园面积都不大,可他们对校园的每一个空间都利用得非常好,小到一块班牌的设计,大到实验室、展览室的布置,老师们都花了不少的心思,以至于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没一个角落都会歌唱。这对我们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也是一种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走进上海香山小学和南京天正小学,让我们忘了自己是在学校,以为来到了艺术的殿堂;两所学校不愧是艺术特色的名校。
课堂观摩——学习对比,增强反思
此次学习,最难忘的是亲历了两所名校的课堂,聆听了优秀教师们精心准备的公开课。课堂的观摩学习,更使我受益匪浅。教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湛的教学艺术,在鲜活的课堂上深深折服了每个人。其中让我深受震撼的是香山小学的一堂双语美术课。每一步、每一环都是那么的精妙,真正地把“高效”两个字融入教学的每一步,每一环节,让每一节课都精彩纷呈,让学生既学习巩固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听力,又锻炼了学生动手绘画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南京天正小学上的一堂美术课让我们在场的所有听课老师都学到了不可多见的绘画教学方法和技能。此次的课堂观摩,让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需要改进的实在太多,我感到我的胸中鼓满了前进的风帆,我渴望回到我的课堂中一展身手,也让自己的课堂变得高效并生出些许的灵性和诗意。
学习后的体会与启示
真正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才是教育的归宿。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主旋律,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改理念的不断实践,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助推剂,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者是教育发展、学生成长的生力军。我们所参观考察的学校都是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这些学校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办优质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着眼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五育并举,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兼顾。大到学校的硬件设施,小到校园中的一草一木,无不展现着良好而又务实的育人氛围,无不体现着素质
教育旺盛的生命力。例如上海香山小学,该校的校长介绍办学理念及教育思想却振聋发聩:教育就是塑造人;让学生享受高起点、高品位的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坚强的意志,成为有人性的人。他们认为只关注分数是不行的。这所学校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管理,学生自发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及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树立爱心意识、责任意识和维护正义的精神。相比之下,我以前在潜意识之中还是只看重学生的成绩的,在育人方面缺少创新和实践,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为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创造的条件还不够。又如天津师范大学附小,学校倡导的教育价值观念是“关注主体、科学创新”,倡导的教育理念是“让教育成为发现与创造的艺术”。学校从教育管理者到教师实行双语教育、科技教育,体现着超前的办学思想。然而我深知,这些学校所形成的教育规模、管理风格和办学特色无不渗透着教育者的教育智慧,无不凝聚着他们辛勤的汗水。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这些学校将素质教育演绎的淋漓尽致,大气豪迈而又自信!
教育的成功源自教育细节的成功。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草率、粗放的校园环境无疑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伤害。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如果光停留在口头上而不体现在行动实践上,则无异于空中楼阁,如水中月、镜中花。我们所参观的这些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建筑设计布局合理,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名人画像、雕塑、格言警句随处可见,学生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工艺品等在细微之处体现着教育者为学生才能的展现和拓展
所做的努力与良苦用心,这些做法对我们都是一种启发和提醒,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进入了一种常态的话,那么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才能的展现无疑是一种促进。
此次考察学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华东一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论是听课、还是参观,对我来说都是受了一次极好的教育,也是对我教学工作的鞭策!以上的感受并不能展现此行参观考察的全貌,难免挂一漏万,如蜻蜓点水。然而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调整自己,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才是根本,才能不虚此行!总之,这次的外出考察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增长了我的见识,在这里再次感谢组织这次培训的教师和领导。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地去实践学到的方法和理念、更好地发挥自己数学教学的水平,实现参加这次外出培训的目的,让自己的教学教艺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