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正确安装和检查、维护防爆电气装置
关于如何正确安装和检查、维护防爆电气装置,确保防爆电气装置使用企业的防爆性能安全有效,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一、防爆电气装置使用企业目前的现状
根据我公司在同企业做防爆电气装置检查、维保工作中,发现企业在使用和管理防爆电气装置时,由于未按【《AQ3009-2007》危险场所电气防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爆炸危险场所线路和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所要求的安装方式进行安装,以及缺乏日常的检查和维护,目前存在下列问题:
1、选用的低压电缆或绝缘导线额定电压不合规范要求;
2、电气设备多余的电缆引入口未用适合于相关防爆型式的堵塞元件进行堵封,堵塞元件未按规范紧固;
3、导管系统未按规范用防爆挠性管连接:
——电动机进线口;
——导管与电气设备连接有困难处;
——导管通过建筑物的伸缩缝、沉降缝处。
4、爆炸危险场所接地线截面积不符规范要求;
5、导管系统中未按规范使用隔离密封件;
6、危险和非危险场所之间墙壁上穿电缆和导管的开孔未充分密封;
7、用PVC管或普通的软管代替规范要求的钢管或防爆挠性管;
8、电缆配线钢管连接螺纹扣数不够,用绝缘胶带或油漆代替电力复合脂和导电除锈脂;
9、危险场所未按规范选用防爆电气装置,而用普通电气装置;
10、有的防爆电气装置因缺乏经常保养、检查、管理、监控、和维护,防爆性能下降甚至失效,已变成普通电气装置;
11、部份防爆电气装置防爆标识不全或丢失;
12、防爆电气装置连结挠性管缺失密封垫圈或未按规范紧固,徒手可以扭动;
13、防爆电气装置如配电箱(柜),盖板紧固螺栓不全或未紧固;
14、由于化工厂环境原因,防爆电气装置表面和防爆接合面锈蚀严重,接合面间隙尺寸超出规范要求。
未按要求的安装方式进行安装,以及缺乏日常的检查和维护造成的安全隐患会产生严重后果:
如:哈尔滨亚麻厂“3.15” 特大爆炸事故,兰州石油化工厂“1.7火灾爆炸”, 河北省秦皇岛“2.24” 玉米淀粉粉尘云引燃爆炸,大连“7.16火灾爆炸”, 江苏南京“7.28火灾爆炸事故”等等。这些事故无疑给人们的教训是惨痛的!
二、防爆电气装置使用企业应按标准规范进行有效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和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检测的问题(同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
1、由具符合防爆规范要求的资质公司/人员对防爆电气设备进行日常检查/维护:
防爆电气装置使用单位,都具有生产环境危险性高,使用环境恶劣(大多数化工厂生产介质都具有较强化学腐蚀性,相对一般环境而言,更容易使防爆电气装置老化而导致防爆性能失效),由具符合防爆规范要求的资质公司/人员,对防爆电气装置使用单位的防爆电气装置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防爆电气装置因使用时间长、使用环境、使用寿命、防爆性能下降、失效和非正确的初始安装等因素所导致的安全隐患。
2、由具防爆专业资质公司提供符合规范要求资格的人员,包括专业设施、设备工装,对防爆电气装置使用单位电气装置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并建立日常检查、维护、保养档案。
3、防爆电气日常检查、维护,按检查工作的手段和内容分为:
目测检查——用肉眼而不用检验设备或工具来识别明显缺损的检查,即日常运行检查。
仔细检查——包括目测检查以及使用检验设备进行检查。例如,使用活梯(必要的地方)和/或工具才能识别明显缺损的检查。这种检查属于专业检查,一般应定期进行。
逐项检查——包括仔细检查以及只有打开外壳和/或(必要时)采用工具和检测设备才能识别明显缺损的检查。这种检查属于设备大修期间的检查。
4、委托专业检测公司委托对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进行定期检测
检测工作进行前,受检单位须提交下列资料:
(1)、在接受检测委托时,与受检方对以下信息进行识别和确认:(a)爆炸性物质的物态类别(气体或粉尘);
(b)爆炸性物质的级别和组别;
(c)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范围和等级;
(d)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内的电气系统的线路、设备及设施的类型和数
量;
(e)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系统接地型式;
(f)受检单位能够提供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专业人员,按照标准《危险场
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 3009-2007)第7章关于“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的要求,在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投入运行之前工程竣工进行自检的记录,或距申报检测日期最近时间内对防爆电气设备维护保养后进行自检的记录;
(g)受检单位能够提供《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 3009-2007)
附录A中规定的进行检测需审查的技术文件,包括:
a)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
b)相应危险区域内的爆炸性危险物质的名称及其安全数据表(MSDS); c)在用防爆电气产品清单,包括安装区域和位号等信息
d)各防爆电气产品防爆合格证复印件(防爆检验机关颁发); e)有关防爆电气设备特殊使用条件的说明性文件;
f)本质安全系统描述性技术文件;
g)有关安装质量的相关资料(安装公司提供);
h)防爆电气产品的供货单位证照及供货证明文件;
i)防爆电气设备安装、维保单位的资质和证照,以及定期委托维保协议。
四、综上所述,各化工企业千万不能忽视危险场所防爆电气安全重要性,更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安全来于预防,事故源于麻痹” “安全是最大的财富”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时刻记住这些耳熟能详的安全谚语,并踏踏实实把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做到“防患于未然”,无疑是各化工企业确保安全生产最牢固的安全基石。
谢谢大家!
江门市华荣防爆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江门市华荣防爆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简介 江门市华荣防爆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安装及维护的专业公司,兼营防爆电气产品和安全附件销售。在防爆电气安装、维护领域率先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江门市华荣防爆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已取得“防爆电气设备安装、检查、维护资质证书”准予“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安装、维护、修理”(煤矿除外)。
江门市华荣防爆电气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施工队伍,目前有高级工程师职称技术人员1名,高级技师职称技术人员2名,中级技师职称技术人员3名,经过防爆电气技术专业培训和考核,具有丰富的防爆电气安装、维护的实际工作经验作业人员12名。江门市华荣防爆电气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防爆电气分会”会员单位,“江门市江海区安全生产管理协会”会员单位。与国内各知名防爆产品生产厂家,国家防爆电气标委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防爆分会等机构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借助这个强大的平台,我们能更快、更精确地为各防爆产品用户提供防爆产品行业最新动态,包括国际和国内防爆标准法律、法规方面的权威资讯。江门市华荣防爆机电安装有限公司以专业、敬业的企业精神,竭诚为石油、化工等行业厂家提供专业的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安装、检查、维护、防爆技术支持等服务,为石油、化工等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第二篇:煤矿防爆电气检查标准
**煤矿防爆电气检查标准 总 则
第一条 本标准适用于本矿井井下和地面具有瓦斯、煤尘爆炸环境中使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及连线电缆。
第二条 防爆电气设备、小型电器必须有永久性的防爆标志(Exdi)、煤安标志(MA)、产品“铭牌”,无“防爆标志”、“煤安标志”为失爆,无“铭牌”为不完好。
第三条 防爆电气设备、小型电器设备下井前必须经专职防爆检查员检查,粘贴“防爆检查合格证”,并签发“入井许可证”才能下井,现场检查无“防爆检查合格证”为失爆。壳体
第四条 凡是转轴穿过隔爆外壳壁的地方应有隔爆轴承盖,否则为失爆。第五条 隔爆外壳变形长度超过50mm,凹凸深度超过5mm为失爆。
第六条 隔爆外壳开焊为失爆,锈蚀严重、有锈皮脱落为失爆;油漆皮脱落较多为不完好。第七条 穿越隔爆腔的接线座有裂缝或晃动为失爆。
第八条 隔爆外壳上的观察窗内密封衬垫必须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金属或金属包覆的不燃性材料制成,衬垫的厚度不能小于2mm。当外壳净容积不大于100cm3时,衬垫宽度不得小于9.5mm。否则为失爆。观察窗玻璃表面伤痕深度小于1mm为不完好,否则为失爆。
防爆面
第九条 隔爆结合面间隙和宽度不得小于表
1、表2的规定,快开式门或盖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宽度不小于25mm,否则为失爆。
1、静止隔爆面的间隙与结合面宽度:表1 隔爆空腔容积(L)
≤0.5 0.5~2 >2
间隙(mm)≤0.3≤0.4≤0.5 结合面宽度(mm)
≥8
≥12.5≥252、活动部分(操纵杆及电机轴)隔爆结合面间隙与结合面宽度:表2 隔爆空腔容积(L)
<0.5 ≥0.5备注
结合面宽度(mm)
≥12.5
≥25
间隙(mm)操纵杆及孔
≤0.3 ≤0.5
电机轴及孔
≤0.4 ≤0.6
第十条 隔爆面划伤为不完好,其深度与宽度不大于0.5mm,或无伤隔爆面有效宽度小于表
1、表2规定值的2/3,为失爆。无伤隔爆面的有效宽度计算见图1。
第十一条 转盖式或插盖式隔爆面的宽度不得小于25mm,间隙不得大于0.5mm,否则为失爆。快开式门或盖因变形打不开,且隔爆面间隙大于或结合面有效宽度小于表1规定值为失爆,否则为不完好。
第十二条 隔爆面的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6.3um,操纵杆的粗糙度应不大于3.2um,否则为失爆。
第十三条 隔爆面有锈迹,用棉纱擦后,有“云影”为不完好,仍留有锈蚀斑痕者为失爆。(云影:青褐色氧化铁云状痕迹,用手摸无感觉)。
第十四条 隔爆面局部存在直径大于0.5mm,深度大于1mm的砂眼,在1cm2范围内超过5个为失爆。
第十五条 隔爆面上不得有油漆和硬杂物,否则为失爆。
第十六条 隔爆面应磷化或涂以适量的中性凡士林等合格的防锈油(磷化后也可涂凡士林油),磷面脱落并未涂防锈油为失爆。涂油应在防爆面上形 成一层薄膜为宜,涂油过多为不完好。
电缆引入装置
第十七条 高压电缆的引入装置采用浇铸固化密封式时,填料的填充深度须大于电缆引入孔径的1.5倍(最小为40mm),否则为失爆。采用铠装电缆供电时,使用密封圈要全部套在铅皮上,否则为失爆。
第十八条 电缆护套伸入器壁小于5mm为失爆;大于15mm为不完好,电缆直径较大而不能进入接线腔时,可适当将需伸入接线腔部分电缆护套锉细。
第十九条 没有接线的电缆引入装置分别用密封圈、金属挡板和挡圈依次装入、压紧,否则为失爆。接线的电缆引入装置加装的金属圈应装在密封圈外面,否则为失爆。
第二十条 金属档板直径与进线装置内径之差应不大于2mm,厚度不小于2mm,金属套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之差应不大于2mm,厚度不小2mm,否则为失爆。
第二十一条 接线嘴压紧后应有间隙,否则为失爆。接线嘴应平行压紧,两压紧螺丝入扣差不应小于5mm,否则为不完好。接线嘴压紧后仍不能将密封圈压紧时,只能用一个厚度适当的金属圈来调整,不得再垫其它杂物。金属圈内的外径应与喇叭嘴伸入器壁规格一致,否则为失爆。
第二十二条 接线嘴压紧要求:卡兰式的以压紧密封圈后用单手晃动喇叭嘴,上下左右晃动时为失爆。螺旋式接线嘴拧入丝扣数不得少于5扣,用单手顺压紧方向用力拧动超过半圈为失爆。
第二十三条 接线嘴严禁朝上,否则为失爆。接线嘴外部有缺损,不影响防爆性能为不完好。第二十四条 电缆压线板压紧要求:未压紧电缆为失爆,电缆压紧后的直径比原直径减少10%以上,为不完好。
第二十五条 低压隔爆开关接线室内不允许有负荷侧接线嘴接入引出电源线或从电源侧接线嘴接入引出负荷线,低压隔爆开关接控制线、信号线的喇叭嘴严禁接入或引出动力线,否则均为失爆。
密封圈
第二十六条 必须使用合格的橡胶密封圈,否则为失爆。第二十七条 密封圈尺寸应符合以下规定:
1、密封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差应符合表3规定值,否则为失爆。表3 D(mm)D0—D(mm)D≤20 20<D≤60 D>90 ≤1 ≤1.5 ≤2
备注:D:表示密封圈外径,D0:表示进线装置内径
2、密封圈内径与电缆外径差为±1mm、芯线截面积4mm2及以下电缆密封圈内径不大于电缆外径,否则为失爆。
3、密封圈的厚度不小于电缆外径的0.7倍,且不小于10mm,否则为失爆。
4、密封圈的宽度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0.3倍(截面积70mm2的电缆除外),且不得小于4mm,否则为失爆。
第二十八条 密封圈修整后应整齐圆滑,凹凸大于2mm(含2mm)为失爆,小于2mm为不完好。
第二十九条 密封圈的同心槽线应朝内,否则为不完好。控制线、信号线的密封圈分层严重内凸、外凹达密封圈宽度的1/3者为失爆。
第三十条 电缆与密封圈之间不得包扎其它物体,否则为失爆。密封圈的单孔内穿进多根电缆时为失爆。
紧固件
第三十一条 隔爆面紧固件应齐全、完整、可靠,否则为失爆。第三十二条 紧固件应采用不锈材料或经电镀防锈处理,否则为不完好。
第三十三条 用一紧固部位的螺母、螺栓其规格应一致。螺纹裸露部分一般不得超过三扣,否则为不完好。
第三十四条 紧固隔爆面的螺母必须上满扣,否则为失爆。紧固螺钉伸入螺孔长度应不小于螺纹直径的尺寸,(铸铁、铜、铝件等不小于螺纹直径的1.5倍),如螺孔深度不够螺纹直径尺寸,则螺钉必须拧满螺孔,否则为失爆。第三十五条 隔爆面紧固螺栓应加装弹簧垫圈或背帽(弹簧垫圈与螺栓规格一致,弹簧垫圈应压平),螺栓松动,无弹簧垫圈(或背帽)和弹簧垫圈不合格均为失爆。
联锁装置
第三十六条 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到地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盖操作,保证非专用工具不能轻易解除它的作用,否则为失爆。
第三十七条 开关内隔离开关应与负荷断路器、接触器在电气或机械上联锁。否则为失爆。
电缆与连接
第三十八条 电缆(包括通讯、照明、纤毫、控制以及高低压橡套电缆)的连接不采用连接装置的接头,为失爆。
第三十九条 铠装电缆的连接不采用连接器和未灌注绝缘充填物或充填不严密的接头,为失爆。
第四十条 通电电缆末端没有接防爆电气设备或防爆元件,为失爆。
第四十一条 橡套电缆护套损坏露出芯线或伤痕深度达最薄处二分之一以上,长度达20mm,或沿围长三分之一以上为失爆。
电缆接线工艺
第四十二条 接线应采用弓形垫圈、碗形垫圈或利用专用的接线头连接导线,螺母下应有弹性垫圈,或采用双螺母,不得压芯线绝缘。芯线裸露部分距距卡爪(或平垫圈)的最近端不得大于1mm,否则为不完好。
第四十三条 高压电缆的连接,一律采用压接方式,否则为不完好。接线柱使用压板压线时;压板凹面一律朝下,否则为不完好。井下使用的带有屏蔽层处理干净,否则造成事故按失爆处理。第四十四条 电气设备内接地线未接者为失爆。接线腔内地线长度应适宜,以松开先嘴卡兰拉动电缆后,三相火线拉紧或松脱时,地线不脱为宜;接地螺栓、螺母、垫圈不允许涂绝缘物。否则为不完好。
第四十五条 接线腔应保持干净,无杂物和水珠,使用铠装电缆的接线腔内不允许有油,否则为不完好。
第四十六条 隔爆接线腔内导线的电气间隙应符合表4规定值,否则为失爆。隔爆电动机斜面接线盒严禁反装,否则为失爆。表
4、隔爆腔内导线的电气间隙(mm)额定电压(V)
电气间隙(mm)
500V以下 6
660 10
1140 18
3300 36
6000 60 其它
第四十七条 插接装置的电源侧应接插座,负荷侧应接插销,当断开时插销不得带电,否则为失爆。
第四十八条 各种防爆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和影响防爆性能的附属元件必须齐、完整、可靠。损坏、拆除或失效均为失爆。
第四十九条 接线嘴电缆出口处应平滑,出现死弯致使像套电缆(包括控制线、信号线)绝缘外护套与相线的绝缘橡胶分层为失爆。
第五十条 旋转电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外风扇、风扇罩、通风孔挡板和它们的紧固零件相互间的距离最小为风扇最大直径的1%,且不小于1mm,否则为失爆。第五十一条 弹性物上不得再加弹簧垫,否则为失爆。第五十二条 井下电缆不得用铁丝捆吊,不得盘圈。第五十三条 喇叭嘴用密封圈分层不得朝外。第五十四条 接地装置必须规范,杜绝串联接地。
第五十五条 五小电器必须上牌管理且牌板规格一致,不得用铁丝固定。第五十六条 矿用开关必须上架管理。第五十七条 本规定解释权属机电科.
第三篇:变电站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概要
变电站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技术验收标准
一、构架及基础
(一)、铁构及设备支架交接验收
1、用于铁构及支架之钢材应符合设计要求标号。
2、铁构组立后,在未承受负荷前进行测量,对原设计允许的偏差如下:(1)组立后的柱与设计中心允许偏差不大于5毫米。(2)柱顶对于垂直线的偏差
在柱高小于10米时允许偏差为10毫米。
(3)柱的弯曲度为顶柱高的千分之一但不许大于15毫米。(4)组装后的横梁向下弯曲度应不超过横梁全长的千分之一。
3、螺母紧好后露出丝扣应不少3扣,承受剪力的螺栓,其丝扣不得位于是连结构的剪力面内,必须加垫时垫圈不得超过两个。
4、电焊焊接的铁构,其横断面的基本尺寸与对角线允许偏差为千分之一。
5、螺丝孔位置不正,须扩孔时,不得超过3毫米,否则须堵焊后,重新打孔。
(二)基础交接验收
1、基础的横断面不得减少外,其增大数不得大于10毫米。
2、基础的中心线允许偏差5毫米。
3、基础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5毫米,梁及柱为25毫米。
4、分解组立构架时,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0%,设计基础表面应光滑,不应有裂纹和露筋现象。
5、室内金属构架和设备基础,露出地面部分不应小于200毫米。
二、配电装置
(一)电气设备的电压等级,应符合电网的额定电压。
(二)电气设备应有铭牌,标明电压、电流、容量等技术数据。
(三)室外配电装置各部位之间的安全交净距如下: 1、10千伏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不少于200毫米。2、10千伏相间带电部分不少于1000毫米。3、10千伏带电部分至栅栏不少于950毫米。
4、无遮栏裸体导体至地面10千伏不少于2700毫米。无遮栏裸体导体至地面60千伏不少于3500毫米。
(1)不应有背花、松股、断股及有损伤、缺陷。(2)金具应镀锌,不应有伤痕、裂纹、砂眼等现象。
(3)母线在档距内不应有接头,引至设备线夹时不应有接头。(4)铝导线与线夹固定处,导线应缠绕带,不应使端子受到 附加应力。
(5)三相母线弧垂应一致。
(6)绝缘子无损伤,球头、碗头接合应灵活,开口销应向下
开,弹簧、销弹性良好。
三、电力电缆
(一)1千伏以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可用摇表摇测绝缘,其电阻不低于10欧。
(二)电缆不应过分弯曲扭伤,弯曲半径橡胶或塑料铠装电缆为直径的10倍,无铠装为6倍。
(三)电缆引出地面2米以下,人易接触的明露部分,应加保护措施。
(四)通往变、配电室的电缆沟,应有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措施,电缆沟应平整光滑。四、六氟化硫气体安装调整
1、在验收时,应进行下列检查:
(1)组合电器应安装牢靠,外表清洁完整,动作性能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2)电器连接可靠,且接触良好。
(3)组合电器及其传动机构的联动应正常,无卡阻现象;分、合闸批示正确,铺助开关及电气闭锁应动作正确。
(4)支架及接地引线应无锈蚀和损伤,接地应良好。
(5)密度继电器的报警、闭锁定值应符合规定,电气回路传动正确。(6)六氟化硫气体漏气率和含水量应符合规定。
2、在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文件:(1)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2)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实验记录、合格证件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
(3)安装技术记录。(4)调整记录。
(5)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及测试仪器清单。
五、隔离开关、负荷开关、高压熔断器工程交接验收
1、在验收时,应进行下列检查:
(1)操动机构、传动装置、辅助开关及闭锁装置应安装牢固,动作灵活可靠;位置显示正确,无渗漏。
(2)合闸时三相不同期值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
(3)相间距离及分闸时,触头打开角度和距离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4)触头应接触紧密良好。
(5)空气压缩装置及管道系统应符合本规范第七章的有关规定。(6)油漆应完整,相色标志正确,接地良好。
2、在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文件:(1)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2)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实验记录、合格证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3)安装技术记录。(4)调整试验记录。
(5)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清单。
六、在验收时,应进行下列检查:(1)现场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
(2)避雷器各部应完整无缺损,封口处密封良好。
(3)避雷器应安装牢固,其垂直度适应符合要求,均压环应水平。(4)放电计数器密封应良好,绝缘垫及接地应良好、牢靠。(5)油漆应完整,相色正确。
2、在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文件:(1)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2)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试验记录、合格证件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3)安装技术记录。(4)调整试验记录。
七、变压器工程交接验收
1、变压器的起动试运行,是指设备开始带电,并带一定的负荷即可能的最大负荷连续24h 所经历的过程。
2、变压器在运行前,应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其符合运行条件时,方可投入运行。检查项目如下:
(1)本体、冷却装置及所有附件应无缺陷,且不渗油。(2)油漆应完整,相色标志正确。
(3)变压器顶盖上应无遗留杂物。(4)事故排油设施应完好,消防设施齐全。
(5)储油柜、冷却装置、净油器等油系统上的油门均应打开,且指标正确。
(6)接地引下线及其主接地网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接地应可靠。铁芯和夹件的接地引出套管,套管的接地小套管及电压抽取装置不用时其抽出端子的均应接地;备用电流互感器二次端子应短接接地;套管顶部结构的触及密封应良好。
(7 储油柜和充油套管的油位应正常。
(8)分接头的位置应符合运行要求;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远方操作应动作可靠,指示位置正确。
(9)测量温度装置指示应正确,整定值符合要求。
(10)变压器电气试验应符合规定;保护装置整定值符合规定;操作及联动试验正确。
3、变压器运行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
(1)变压器一次投入时,应进行五次空载全电压冲击合闸,应无异常情况,第一次受电后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0min ;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的误动。
(2)带电后,检查本体及附件所有焊缝和连接面,不应有渗漏现象。
4、在验收时,应移交下列资料和文件:(1)变更设计部分的实际施工图。
(2)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3)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合格证件及安装图 纸技术文件。
(4)安装技术记录器身检查记录,干燥记录等。(5)试验报告。(6)备品备件移交清单。
八、互感器工程交接验收
1、在验收时,应进行下列检查:(1)设备外观应完整无缺损。(2)保护间隙的距离应符合规定。(3)油漆应完整,相色应正确。(4)接地应良好。
2、在验收时,应移交下列资料和文件:(1)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2)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合格证件及安装图纸技术文件。(3)安装技术记录、器身检查记录、干燥记录。(4)试验报告。
九、母线装置工程交接验收
1、在验收时,应进行下列检查:
(1)金属构件加工、配制、螺栓连接、焊接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2)所有螺栓、垫圈、闭口销、锁紧销、弹簧垫圈、锁紧螺母等齐全、可靠。
(3)母线配制及安装架设应符合设计规定,其连接正确,螺栓紧固,接触可靠;相间及对地电气距离符合要求。
(4)瓷件应完整、清洁、铁件和瓷件胶合处均应完整无损。(5)油漆应完好;相色正确;接地良好。
2、在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文件:(1)设计变更部分的实际施工图。(2)设计变更的证明文件。
(3)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合格证件、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
(4)安装技术记录。(5)电气试验记录。(6)备品备件清单。
十、在验收时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1)整个接地网外露部分的连接可靠,接地线规格正确,防腐层完好,标志齐全明显。
(2)避雷针(带)的安装位置及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3)供连接临时接地线用的连接板的数量和位置应按设计要求。
(4)工频接地电阻值及设计要求的其它测试参数符合设计规定,雨后不应立即测量接地电阻。
2、在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文件:(1)实际施工的竣工图。(2)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3)安装设计记录(包括隐藏工程记录等)。(4)测试记录。
十一、盘柜工程交接验收
1、在验收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1)盘、柜固定及接地可靠,盘、柜漆层应完好、清洁整齐。(2)盘、柜内所装电器元件应齐全完好,安装位置正确,固 定牢固。
(3)所有二次回路接线应准确,连接可靠、标志齐全清晰,绝缘符合要求。
(4)手车或抽屉式开关柜在推入或拉出时应灵活,机械闭锁 可靠;照明装置齐全。
(5)柜内一次设备的安装质量验收要求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规范的规定。
(6)用于热带地区的盘、柜应具有防潮、抗霉和耐热性能,按国家现行标准《热带电工产品通用技术》要求验收。(7)盘、柜电缆管道安装完后,应做好封堵,可能结冰的地 区还有防止管内积水结冰的措施。
(8)操动及联动试验正确,符合设计要求。
2、在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文件:(1)工程竣工图。(2)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3)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调试大纲、试验方法、试验 记录、合格证及安装图纸等 技术文件。(4)根据合同提供的备品备件清单。(5)安装技术记录。(6)调整试验记录。
第四篇: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电气装置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一、变压器、干式变压器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1)变压器、干式变压器设备进场验收
⑴变压器、干式变压器,应查验合格证和随带技术文件,对于变压器还应有出厂试验记录。
⑵外观检查应有铭牌,附件齐全,绝缘件无缺损、裂纹,从而判断到达施工现场前有否因运输、保管不当而遭到损坏。尤其是电瓷、充油、充气的部位要认真检查,充油部分应不渗漏,充气高压设备气压指示应正常,涂层完整。
2)基础验收
变压器就位前,要先对基础进行验收,并填写“设备基础验收记录”。基础的中心与标高应符合工程设计需要,轨距应与变压器轮距相吻合。
3)变压器的接地
变压器的接地既有高压部分的保护接地,又有低压部分的工作接地;而低压供电系统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普遍采用TN-S或TN-C-S系统,即不同形式的保护接零系统。且两者共用同一个接地装置,在变配电室要求接地装置从地下引出的接地干线,以最近的路劲直接引至变压器壳体和变压器的中性母线N(变压器的中性点)及低压供电系统的PE干线或PEN干线,中间尽量减少螺栓搭接处,决不允许经其他电气装置接地后,串联连接过来,以确保运行中人身和电气设备的安全。油浸变压器箱体、干式变压器的铁芯和金属件,以及有保护外壳的干式变压器金属箱体,均是电气装置中重要的经常为人接触的非带点可接近裸露导体,为了人身及动物和设备安全,其保护接地要十分可靠。
接地装置引出的接地干线与变压器的低压侧中性点直接连接;变压器箱体、干式变压器的支架或外壳应接PE线。所有连接应可靠,紧固件及防松零件齐全。
4)变压器送电前的检查
⑴变压器试运行前应做全面检查,确认符合试运行条件时方可投入运行。
⑵变压器试运行前,必须由高压科检查合格。
⑶变压器试运行前的检查内容:
①各种交接试验单据齐全,数据符合要求。
②变压器应清理、擦拭干净,顶盖上无遗留杂物,本体及附件无缺损,且不渗油。③变压器一、二次引线相位正确,绝缘良好。
④接地线良好。
⑤通风设施安装完毕,各种正常;事故排油设施完好;消防设施齐备。
⑥油浸变压器油系统油门应打开,油门指示正确,油位正常。
⑦油浸变压器的电压切换装置及干式变压器的分接头位置放置正常电压档位。⑧保护装置整体值符合设计规定要求;操作及联动试验正常。
⑨干式变压器护栏安装完毕。各种标志牌挂好,门装锁。
5)变压器送电试运行
⑴变压器第一次投入时,可全压冲击合闸,冲击合闸时一般可由高压侧投入。⑵变压器第一次受电后,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0min,无异常情况。
⑶变压器应进行3-5次全压冲击合闸,并无异常情况,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误动作。
⑷油浸变压器带电后,检查油系统不应有渗油现象。
⑸变压器试运行要注意冲击电流,空载电流,一、二次电压和温度,并做好详细记录。⑹变压器并列运行前,应核对好相位。
⑺变压器空载允许24h,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负荷运行。
8)质量要求
1)设备(材料)进场验收
⑴柜(屏、台、箱)类设备的进场验收。
①应查验高低压成套配电柜、蓄电池柜、控制柜(屏、台)及电力、照明电箱(盘)等设备合格证和随带技术文件,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制度的产品,有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成套柜要有出厂试验记录,目的是为了在设备进行交接试验时作对比用。
②成套配电柜、屏、台、箱、盘在运输过程中,因受振动使螺栓松动或导线连接脱落脱焊是经常发生的,所以进场验收时要注意检查,以利于采取措施,使其正确复位。在外观检查时应验有无铭牌,柜内元器件应无损坏丢失、接线无脱落脱焊,蓄电池柜壳体无碎裂、漏液、充油、充气设备无泄漏,涂层完整,无明显碰撞凹陷。
⑵安装试验材料进场验收。①型钢表面无严重锈斑,无过度扭曲、弯折变形,焊条无锈蚀,有合格证和材质证明书。②镀锌制品螺栓、垫圈、支架、横担表面无锈斑,有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③其他材料,铅丝、酚醛板、油漆、绝缘胶垫等均应符合质量要求。④配电箱体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周边碰撞无损伤。铁制箱体二层板厚度不小于1.5mm,阻燃型塑料箱体二层底板厚度不小于8mm,木质板盘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并应刷漆作好防腐处理。
⑤导线电缆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产品合格证。2)基础型钢制作安装
⑴根据设计图进行基础测量划线。
⑵对型钢进行调直、除锈后,下料钻孔、焊接框架。
⑶将型钢框架准确地放置在测量位置上,并测出型钢的中心线、标高尺寸等。用水平尺找出误差每米不超过1mm,全长不超过5mm。水平偏低时,可用铁片垫高,埋设的型钢可高出地表面10mm(型钢是否需要高出地面应根据设计规定或产品实物情况而定),水平调好后,可将型钢焊在预埋底座上,以使其固定。
⑷一般型钢基础应可靠接地,做法是用扁钢将其与接地网焊接,接地点不应少于两边,焊接地面为扁钢宽度的两倍,应将三个棱边焊牢。露出地面的型钢部分应涂防腐漆。
3)盘柜组立
立柜应在浇筑基础型钢的混凝土凝固后进行。
⑴立柜前,先按图纸规定的顺序将配电柜作标记,然后用人力将其搬放在安装位置。⑵立柜时,可先把每个柜调整到大致的水平位置,然后再精确地调整第一柜,再以第一柜为标准将其他柜逐次调整,调整顺序,可以从左道右,或从右到左,也可以先调中间一柜,然后分开调整。
⑶配电柜的水平调整,可用水平尺测量、垂直情况的调整,可在柜顶放一木棒,沿柜面悬挂一线垂,测量柜面上下端与吊线的距离,如果上下的距离相等,表示柜已垂直;如果距离不等,可用薄铁片加垫,使其达到要求。调整好的配电柜,应盘面一致,排列整齐;柜与柜之间应用螺栓拧紧,应无明显缝隙。配电柜的水平误差不应大于1/1000,垂直误差不应大于其高度的1.5/1000.⑷调整完毕后再全部检查一遍,是否都合乎质量要求,然后偶用电焊(或连接螺栓)将配电柜底座固定在基础型钢上。
⑸如用电焊,每个柜的焊缝不应少于四处,每处焊缝约100mm左右。为了美观,焊缝应在立体的内侧。焊接时,应把垫于柜下的垫片也焊在基础钢上。
盘、柜安装允许偏差值如下表。
柜内保护导体应有裸露的连接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当设计无要求时,柜内保护导体最小截面积Sp,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⑴弹线定位。照明配电箱(盘)安装的施工过程中,配电箱(盘)的设置位置是十分重要的,位置不正确不但会给安装和维修带来不便,安装配电箱还会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强度。
根据设计要求找出配电箱(盘)位置,并按照箱(盘)外形尺寸进行弹线定位。配电箱安装底口距地一般为1.5m,明装电度表板底口距地不小于1.8m。在同一建筑物内,同类箱盘高度应一致,允许偏差10mm。为了保证使用安全,配电箱与采暖管距离不应小于300mm;与给排水管道不应小于200mm;与煤气管、表不应小于300mm。
⑵配电箱盘安装。照明配电箱(盘)安装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箱(盘)不得采用可燃材料制作。
②箱体开孔与导管管径适配,边缘整齐,开孔位置正确,电源管应在左边,负荷管在右边。照明配电箱底边地面为1.5m,照明配电板底边距地面不小于1.8m。
③箱(盘)内部件齐全,配线整齐,接线正确无绞接现象。回路编号齐全,标识正确。导线连接紧密不伤芯线,不断股。垫圈下螺丝两侧压的导线的截面积相同,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多于2根,防松垫圈等零件齐全。
箱(盘)内接线整齐,回路编号、标识正确是为方便使用和维修,防止误操作而发生人身触电事故。
④配电箱(盘)上电器,仪表应牢固、平正、整洁、间距均匀。铜端子无松动,启闭灵
活,零部件齐全。其排列间距应符合表11-18的要求。
设计确定,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
⑥照明箱(盘)内,分别设置中性线(N)和保护线(PE)汇流排,N线和PE线经汇流排配出。
⑦箱(盘)安装牢固,安装配电箱盖紧贴墙面,箱(盘)涂层完整,配电箱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
⑶配电箱固定
①明装配电箱的固定。在混凝土墙上固定时,有暗配管及暗分线盒和明配管两种方式。如有分线盒,先将分线盒内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将导线理顺分清支路和顺序,按支路绑扎成束。待箱找准位置后,将导线端头引至箱内或盘上,逐个剥削导线端头,再逐个压接在器具上。同时将保护地线压在明显的地方,并将箱调整平直后用钢架或金属膨胀螺栓固定。在电具、仪表较多的盘面板安装完毕后,应用仪表核对有无差错,调整无误后试送电,并将卡片柜内的卡片填写好部位,编上号。如在木结构或轻钢筋龙骨护板墙上固定配电箱时,应采用加固措施。配管在护板墙内暗敷设并有暗接线盒时,要求盒口应与墙面平齐,在木质护板墙处应做防火处理,可消除防火漆进行防护。
②暗装配电箱的固定。在预留孔洞中讲箱体找好标高及水平尺寸。稳住箱体后用水泥砂浆填实周边并抹平齐,待水泥砂浆凝固后再安装盘面和贴脸。如箱底与外墙平齐时,应在外墙固定金属网后再做墙面抹灰,不得在箱底板上直接抹灰。安装盘面要求平整,周边间隙均匀对称,贴脸平正,不歪斜,螺丝垂直受力均匀。
⑷配电箱盘检查与调试。
①柜内工具、杂物等清理出柜,并将柜体内外清扫干净。
②电气元件各紧固螺丝牢固,刀开关、空气开关等操作机构应灵活,不应出现卡滞或操作力用力过大现象。
③开关电气的通断是否可靠,接触面接触良好,辅助接点通断准确可靠。④电工指示仪表与互感器的变比,极性应连接正确可靠。
⑤母线连接应良好,其绝缘支撑件、安装件及附件应安装牢固可靠。
⑥熔断器的熔芯规格选用是否正确,继电器的整定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动作是否准确可靠。
⑦绝缘电阻遥测,测量母线线间和对地电阻,测量二次结线间和对地电阻,应符合现行国家是个验收规范的规定。在测量二次回路电阻时,不应损坏其他半导体元件,摇测绝缘电阻时应将其断开。绝缘电阻遥测时应做好记录。
7)质量标准
第五篇:防雷、防静电、电气装置检查要求
防雷、防静电、电气装置检查要求
一、防雷装置
(一)接闪器
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第4.1.1条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针长1~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第4.1.2条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第4.1.5条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器,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旗杆、栏杆、装饰物等,钢管、钢罐的璧厚不小于2.5mm,但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得小于4mm。第4.1.6条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外,接闪器应热镀锌或涂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第4.1.7条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2、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5.2.2条接闪杆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应符合下列归定:杆长1m以下:圆钢不应小于12mm;钢管不应小于20mm。杆长1~2m.:圆钢不应小于16mm;钢管不应小于25mm。独立烟囱顶上的杆:圆钢不应小于20mm;钢管不应小于40mm。第5.2.8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器,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旗杆、栏杆、装饰物、女儿墙上的盖板等,输送和储存物体钢管和钢罐的壁厚不应小于2.5mm;当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内的介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危险时,壁厚不应小于4mm。第5.2.9条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或在混凝土内专设钢材作接闪器外,钢质接闪器应热镀锌。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第5.2.10条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天线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3、按照《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01-2010)第6.1.1条建筑物顶部和外墙上的接闪器必须与建筑物旗杆、栏杆、吊车梁、管道、设备、太阳能热水器、门窗、幕墙支架等外露的金属物进行电气连接。接闪杆应能承受0.74KN/ m2的风压,接闪器上应无附着其它电气线路或通信线、信号线。6.1.2条专用接闪杆位置应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防腐应完整。接闪导线应位置正确、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接闪导线焊接时扁钢与扁钢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2倍,两个大面不应少于3个棱边的焊接。圆钢与圆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4、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第5.2.2条检查接闪器与建筑物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的电气连接、与避雷引下线电气连接,天面设施等电位连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是否锈蚀1/3以上。避雷带是否平正顺直,固定点支持件是否间距均匀,固定可靠。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
(二)引下线
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第3.3.1条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第3.3.2条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第3.3.3条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第3.3.4条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第4.2.1条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当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第4.2.2条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 mm2。第4.2.3条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电气通路。第4.2.4条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第4.2.5条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该连接板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和作等电位连接用。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
2、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4.3.1条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带)或接闪杆,也可采用接闪网(带)或接闪杆混合组成的接闪器。接闪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接闪器之间相互连接。第4.3.2条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第4.3.3条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周长间距不应大于18m。当建筑物跨度较大,无法在跨距中间设引下线,应在跨距两端设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间距,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第4.3.4条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外部防雷装置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内部防雷装置、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并应与引入的金属管线做等电位连接。外部防雷装置专设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第5.3.3条引下线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单根扁钢其厚度为2.5mm;其最小截面为50mm2。单根圆钢其直径为8mm;其最小截面为50mm2。当独立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第5.3.4条专设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外观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 mm2;第5.3.5条建筑物的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及幕墙的金属立柱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电气贯通,可采用焊接、缝接、螺栓连接。第5.3.6条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第5.3.7条在易受机械损伤之处,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
3、按照《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01-2010)第5.1.1条(1)引下线的安装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有关规定,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周围均匀部设,其平均间距分别不大于12m、18m和25m。(2)明敷的专用引下线应分段固定,并应已最短路径敷设到接地体。敷设应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垫圈),焊接部分防腐应完整。(3)引下线两端应分别与接闪器和接地装置做可靠的电气连接。(4)引下线上应无附着的其它电气线路。5.1.2条(1)引下线应固定可靠,每个支架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固定支架的高度不应小于150mm,固定支架应均匀。(2)引下线可利用建筑物的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作为自然引下线,金属构件之间应电气贯通。(3)引下线采用焊接时扁钢与扁钢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2倍,两个大面不应少于3个棱边的焊接。圆钢与圆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4)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并应在每根引下线距地面0.3m处装设断接卡。(5)引下线不应敷设在下水管道内,并不宜敷设在排水槽内。
4、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第5.3.2条(1)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且能承受49N(5kgf)的垂直拉力。(2)检查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3)检查每相邻两根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按顺序编号。(4)检查明敷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测量明敷引下线与附近其他电气线路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1m。(5)检查断接卡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三)接地装置
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第4.3.1条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 mm。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第4.3.2条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第4.3.3条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第4.3.4条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2)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3)采用降阻剂。(4)换土。第4.3.5条 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1)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不应小于1m;(2)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厚的沥青层;(3)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m。第4.3.6条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其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2、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5.4.2条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扁钢或圆钢。人工垂直接地热镀锌角钢不应小于50 mm x50mmx3mm;钢管直径不应小于20 mm,壁厚度不应小于2mm;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4mm;人工水平接地体热镀锌扁钢截面不应小于90 mm2,厚度不应小于3 mm;圆钢截面不应小于78 mm2。第5.4.3条人工钢质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其间距以及人工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均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第5.4.4条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并宜敷设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其距墙或基础不宜小于1 m。第5.4.5条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2)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3)采用降阻剂。第5.4.6条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第5.4.7条接地装置埋在土壤中的部分,其连接宜采用放热焊接;当采用通常焊接方法时,应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3、按照《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01-2010)第4.1.1条(1)当利用建筑物桩基、梁、柱内钢筋做接地装置的自然接地体和为接地需要而专门埋设的人工接地体,应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的位置设置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体和做等电位连接用的连接板。(2)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3)在建筑物外人员可经过或停留的引下线和接地体连接处3 m范围内,应做好防止跨步电压对人员造成的伤害的措施。第4.1.2条(1)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角钢、钢管等接地体应垂直布置。人工垂直接地体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5m。人工接地体与建筑物外墙或基础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m.(2)接地体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宜采用放热焊接。当采用通常焊接方法时,应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采用焊接时扁钢与扁钢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2倍,两个大面不应少于3个棱边的焊接。圆钢与圆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4、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第5.4.2条(1)检查时应查看隐蔽工程纪录;检查接地装置的结构和安装位置;检查接地体的埋设间距、深度、安装方法;检查接地装置的材质、连接方法、防腐处理。(2)检查接地装置的填土有无沉陷情况。(3)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管线或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4)用毫欧表检测两相邻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如测得阻值大于1Ω,断定为电气导通,如测得阻值偏大,则判定为各自独立接地。(5)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二、防静电装置
按照《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第3.2.1条需要进行静电接地的物体,应根据物体的类型采取下列静电接地方式:(1)静电导体应采用金属导体进行直接静电接地。(2)人体与移动式设备应采用非金属导电材料或防静电材料以及防静电制品进行间接静电接地。(3)静电非导体除应间接静电接地外,尚应配合其它的防静电措施。第3.3.1 条静电接地系统静电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6Ω。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0Ω,在山区等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其对地电阻值也不应大于1000Ω。第3.4.2 条接地连接端子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易受到外力损伤;(2)便于检查维修;(3)便于与接地干线相连;(4)不妨碍操作;(5)尽量避开容易积聚可燃混合物以及容易锈蚀的地点。.第3.4.4 条专用金属接地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接地板可焊(或紧固)于设备、管道的金属外壳或支座上。(2)金属接地板的材质,应与设备、管道的金属外壳材质相同。(3)金属接地板的截面不宜小于50×10(mm),最小有效长度对小型设备宜为60mm,大型设备宜为110mm。如设备有保温层,该板应伸出保温层外。接地用螺栓规格不应小于M10。第3.5.1 条静电接地支线和连接线,应采用具有足够机械强度、耐腐蚀和不易断线的多股金属线或金属体。固定设备接地支线镀锌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镀锌扁钢不应小于12x4(mm);多股铜芯电线截面不应小于16mm2。连接线铜芯软绞线或软铜编绞线截面不应小于6mm2。大型移动设备接地支线铜芯软绞线或橡套铜芯软电缆截面不应小于16mm2。一般移动设备接地支线铜芯软绞线或橡套铜芯软电缆截面不应小于10mm2。振动和频繁移动的器件接地支线铜芯软绞线截面不应小于6mm2。第3.6.2 条静电接地干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有利于设备、管道及需要在现场作静电接地的移动物体的接地;(2)静电接地干线在装置内宜闭合环形布置,不同标高的接地干线之间至少应有两处连接。第3.6.3 条下列接地干线或线路不得用于静电接地:(1)照明回路的工作零线和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中性线;(2)整流所各级电压的交流、直流保护接地系统;(3)直流回路的专用接地干线;(4)防雷引下线(兼有引流作用的金属设备本体除外)。第3.6.4条 静电接地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静电接地干线与保护接地干线在建构筑物内有两点相连时,可不另设静电接地体;(2)应充分利用自燃接地体以及其它用途的接地体;(3)接地干线和接地体材质宜选用耐腐蚀材料,当选用镀锌钢材时,静电接地干线和接地体用钢材的最小规格:地上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地下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4mm;地上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厚度不应小于4mm;地下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60 mm2,厚度不应小于5mm;地下角钢厚度不应小于50x5(mm);地下钢管直径不应小于50mm。第3.7.1 条接地端子与接地支线连接,应采用下列方式:(1)固定设备宜用螺栓连接;(2)有振动、位移的物体,应采用挠性线连接;(3)移动式设备及工具,应采用电瓶夹头、鳄式夹钳、专用连接夹头或磁力连接器等器具连接,不应采用接地线与被接地体相缠绕的方法。第3.7.2条静电接地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采用搭接焊连接时,其搭接长度必须是扁钢宽度的两倍或圆钢直径的六倍;(2)当采用螺栓连接时,其金属接触面应去锈、除油污,并加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3)当采用电池夹头、鳄式夹钳等器具连接时,有关连接部位应去锈、除油污。
三、电气装置
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第2.2.1条交流电气设备的接地可以利用下列自然接地体:(1)埋设在地下的金属管道,但不包括有可燃或有爆炸物质的管道。(2)金属井管。(3)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建筑物的金属结构。(4)水工构筑物及其类似的构筑物的金属管、桩。第2.2.2条交流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可利用下列接地体接地:(1)建筑物的金属结构(梁、柱等)及设计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2)生产用的起重机的轨道、配电装置的外壳、走廊、平台、电梯竖井、起重机与升降机的构架、运输皮带的钢梁、电除尘器的构架等金属结构。(3)配线的钢管。第2.2.3条接地装置宜采用钢材。接地装置的导体截面应符合热稳定和机械强度的要求。地上室内圆钢直径不应小于6mm;室外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室内扁钢截面不应小于60 mm2,厚度不应小于3mm;室外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厚度不应小于4mm;室内角钢厚度不应小于2mm;室外角钢厚度不应小于2.5mm;室内钢管壁厚不应小于2.5 mm;室外钢管壁厚不应小于2.5 mm。地下交流电路回路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直流电路回路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交流电路回路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厚度不应小于4mm;直流电路回路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厚度不应小于6mm;交流电路回路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直流电路回路角钢厚度不应小于6mm;交流电路回路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 mm;直流电路回路钢管壁厚不应小于4.5 mm。第2.2.4条低压电气设备地面上外露的铜和铝接地线的最小截面:明敷的裸导体铜截面不应小于4mm2;铝截面不应小于6mm2;绝缘导体铜截面不应小于1.5mm2;铝截面不应小于2.5mm2;电缆的接地芯与保护外壳内的接地芯应铜截面不应小于1mm2;铝截面不应小于1.5mm2。第2.2.5条在地下不得采用裸铝导体作为接地体或接地线。第2.3.1条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时,不宜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第2.3.2条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设计规定时不宜小于5m。第2.3.17条接地装置由多个分接地装置部分组成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便于分开的断接卡。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体连接处应有便于分开的断接卡。断接卡应有保护措施。第2.4.1条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用镀锌螺栓连接;有色金属接地线不能采用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第2.4.2条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2)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建筑审核科
二○一三年八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