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贸青年思想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
外贸青年思想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的对外贸易正迅速发展,青年作为外贸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研究将视角对准了业内的外贸青年群体,旨在通过对思想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准确把握他们的实际需求,并就如何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手段,更好地服务于外贸青年的成才成长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为今后进一步做好重点发展领域的青年工作夯实了根基。
关键词
外贸青年 思想状况 平台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目标的确立,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作为上海国有纺织工业的重要力量,正凭借着上海这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推进新一轮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来,控股公司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全公司出口创汇总额达18.36亿美元,全市排名第三。为此,控股公司已明确将进出口贸易列为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青年作为外贸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将来,都将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探索外贸行业中青年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工作对策,控股公司团委特组织实施了本课题。
(二)研究方法
本次课题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为35周岁以下,在外贸专业公司或外贸相关部门中主要从事综合管理、一线接单(外销员)、后勤辅助等岗位的在职青年(以下简称外贸青年)。调查问卷发放范围覆盖到不同年龄层次、岗位类型和职位级别的青年,以体现出调查结果的代表性;调查问题涉及青年的价值观念、工作评价、生活态度等多个方面,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出了外贸青年群体的思想状况。此外,我们还对10名外贸青年通过互联网,就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远程个体访谈,尝试对外贸青年的思想状况进行较为深入的挖掘。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外贸青年对社会参与的认知状况
1、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不一
调查结果显示,外贸青年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大专以上学历者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85%,其中又有89%的被调查者经常通过网络、手机、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获取社会信息,并且平均每天用时40分钟,可见外贸青年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较高。在被问及“主要关注何种社会问题”时,调查结果显示:国际形势、地方政策和文艺娱乐等平时被较多关注;而国内政治事件、财经类信息的关注程度则较低,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贸青年对于各种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倾向性,基本都按照自身的岗位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但是,外贸青年对财经类信息的关注程度偏低,则是让我们始料未及的,这对外贸从业人员来说可谓是一大缺憾。
2、对参与社会活动的欲望强烈
虽然外贸青年的工作极为繁忙,但从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他们对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还是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有22%的被调查对象表明自己“基本不参加”或“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在“最愿意参加何种社会活动方面”,有59%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参加“俱乐部、联谊会、沙龙等兴趣组织”,有14%选择了参加“网络虚拟组织”;接受远程访谈的调查者也表示,自身的社交圈还主要局限于企业内部,很希望能与其它公司的同行多进行交流接触。另外,我们通过调查还发现,“共青团组织”在外贸青年群体中的认可程度并不高,仅有不到10%的被调查者认为“共青团组织”是自己最感兴趣的组织团体,这对我们企业共青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准确把握需求特点,切实延伸工作手臂,服务好外贸青年,就成为我们今后一段时间里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外贸青年对工作生活等问题的认知状况
1、工作自信心较强,存在一定急功近利的心态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完全可以胜任目前的工作岗位”,而且文化程度越高,满意自己工作表现的比例也越高;接受远程访谈的青年也大都认为,外贸是一个值得长期从事的行业,只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进取,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可见,外贸青年不仅对外贸行业有着坚强的信心,而且凭借所受到的高等教育,对自己的事业成功也有着相当美好的预期。此外,有48%的被调查者曾想过更换工作单位,其中有超过一半比例的外贸青年认为“取得更高的收入”是更换工作单位的最主要原因。这表明,虽然外贸青年非常看好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但经济收入仍然是他们选择工作单位时所考虑的首要因素。
2、业余生活比较丰富,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有7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业余生活“很充实”或“比较充实”,而学习充电、文艺娱乐、体育运动、社会兼职等则成为了他们在业余时间里的主要活动内容。
对于“你觉得在获得职业成功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何种因素?”的问题,有7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综合能力”;同时有89%的被调查者表示参加过或正在参加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资格证书考试等类型的培训;在业余时间中用于充电学习的时间也达到了平均每人每天1小时。由此可见,外贸青年虽然经常忙于工作,但并不一味放弃业余生活,相反还对此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尤其是在提升综合能力,如身体素质、专业技能、文化程度等方面花费了较多时间和精力,说明外贸青年对自身职业的发展有着较为长远的考虑。
(三)外贸青年对青年工作的认知状况
1、对青年工作的知晓程度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被调查者在被问及对本单位青年工作的印象时,认为是“活动较少,说不清楚”。对于本单位团组织工作评价,选择“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只占55%。在控股公司团委组织开展的多项工作和活动中,知晓程度较高的是“青年外销员单证知识竞赛”、“青年英语综合能力大赛”和“创业青年奖”杰出青年评选等,其中最多只有50%不到的受调查者表示他们“很熟悉”或“基本熟悉”;知晓程度最低的工作项目只获得了22%的受调查者关注。事实证明,我们所开展的各项青年工作,对外贸青年大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企业团组织至少在吸引外贸青年方面,表现得还不尽如人意。严峻的现实促使我们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和内容,扭转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唱独角戏”现象。
2、对青年工作的参与热情较高
虽然外贸青年对青年工作的总体知晓程度不高,但我们还是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大部分外贸青年对团组织还是寄予厚望,非常希望团组织能争取到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突出社会实践和提高素质的工作重点,真正为自身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服务。在被问及“以何种态度参加团组织开展的工作活动”时,有37%的被调查者选择“只要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都参加”,有43%的被调查者表示“尽量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尽量参加”。所以不难看出,团工作在外贸青年群体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键要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站在服务青年的角度,以“多赢”为目的开展各项工作。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互动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展外贸青年的社会参与面
1、运用网络技术,扩大青年社交广度
根据调查显示,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外贸青年中的普及率相当高,有100%的受调查对象表示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电脑”,“经常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的比例亦达到87%。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继续发挥好这样的优势,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不断开辟新的沟通渠道,将外贸青年的社交面由本人所在的企业内部向控股公司所属的十几家外贸专业公司扩展,使不同的企业文化、管理方法、思想观念得以互相交融,达到相互促进和提高的目的。主要做法可以有三:一是在网上开设外贸青年主题社区,以论坛为主要形式,为外贸青年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公共交流平台;二是充分利用诸如MSN、QQ之类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建立起网络通讯公共平台,实现点对点的第一时间信息传送;三是依托“纺织青年网”,尝试建立外贸青年网上活动中心,尽量将分散的资源集聚到网络平台,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让更多的外贸青年能在工作之余,轻点鼠标就加入到各种类型的活动中来。
2、加强社团建设,促进青年群体集聚
如今,社团的影响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外贸青年群体也不例外,大多数受访者都将“沙龙、联谊会、俱乐部等社团”列为参加社会活动的首选。目前,控股公司团委虽然拥有“青年管理者协会”、“青年英语爱好者沙龙”和“青年信息化俱乐部”等社团组织,但由于目标群体针对性不强、活动开展定位不准确,它们一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通过此次针对外贸青年的专题调查,我们深感加强青年社团建设的必要性,所以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提高社团建设的灵活性。除了进一步建设好控股公司层面的几个正式青年社团以外,我们还应在外贸青年群体中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建立起由具有共同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的青年自发组成的非正式社团组织,自由开展诸如车友会、驴友俱乐部等活动,在面上尽可能多地吸引青年加入;其次是加快社团活动内容的新陈代谢。针对外贸青年对社会变化的敏感性,青年社团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应多了解最新的流行趋势,适当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在项目上做到新意不停、亮点不断,以持续引起青年关注;第三是加大对青年社团的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团组织应不断扩大外贸青年的参与面,努力争取企业支持,多方筹措活动经费,在社团活动的质和量上取得进步,逐步改变原有社团活动若有若无的形象,使其真正成为外贸青年提高素质、拓展交往的舞台。
(二)建立技能登高平台,进一步提升外贸青年的工作能级
1、围绕实际需求,形成培训工作体系
在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加强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能力成为了大多数外贸青年的第一需求。我们在对外贸青年群体的能力培养方面,不仅要保持原有的一些好的措施和做法,更要充分强调有所侧重,力争成为企业培训的有效补充。第一,要利用竞赛活动拉动外贸青年主动学习、参与培训的热情,如近两年来我们开展的青年外销员单证知识竞赛、青年英语综合能力大赛和最佳外销实例工作评比等都颇受外贸青年好评。今后,我们将紧紧把握外贸行业的发展动向,使竞赛形式更灵活,涉及内容更有针对性。第二,要坚持内外并举原则,积极引进外部力量,以弥补内部人培训深度不足的缺陷。我们拟引进企业外部的专业培训人员,通过案例分析和专题讲座等形式,把培训内容做精做细。下阶段,我们将对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和活动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优化,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培训工作体系,为外贸青年的成才搭建服务平台。
2、挖掘先进典型,营造良性竞争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外贸青年作为总体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已不仅仅只满足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在主观上更需要一种被社会所认同的感受。因此,团组织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控股公司“创业青年奖”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外贸青年年度“六路明星”评比活动,不仅使得一批先进个人和集体从中脱颖而出,而且还在更大范围内激发了外贸青年的进取心和工作热情。需要注意的是,有59%的被调查对象指出对青年先进典型缺乏足够的共鸣。对此,我们要进一步扩大评选的覆盖面,将外贸行业中不同岗位类型的青年纳入到评选序列中来,同时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转变原有宣传模式,将宣传视角聚焦青年身边,以最形象、最真实的故事感染人,而不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文字堆砌。
(三)建立合作共享平台,进一步推进外贸青年的职业发展
1、大力创建学习型组织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学习是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国外管理专家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一种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各阶层所有成员全心投入,并持续不断学习的组织。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将会随时面临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所以要保持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需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速学习的能力。
首先,外贸青年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团组织要大力倡导在青年中建立学习型组织。鉴于信息技术在外贸青年中的高普及率,建立学习型组织完全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组织结构进行“扁平化”、“网络化”。如可以依托企业局域网,在部门内部或跨部门建立组织,也可以由企业统一建立公共开放的大学习的平台,总之组织的建立应适合于快速学习和建立创新性思考方式。除此之外,项目小组、QC小组以及工作团队等都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其次,团组织还要积极配合企业塑造企业学习文化,在外贸青年群体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气氛,并大力创造条件经常性地开展诸如读书、讲座、头脑风暴等多种学习活动,以提高外贸青年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团组织要注意提高外贸青年的学习能力,并积极地与外界互动,和其它兄弟单位组建学习联盟。学习联盟有助于不同组织之间的方法交流和知识共享,使参与其中的外贸青年能够真正取得收获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2、探索构建知识数据库
知识是组织起来的信息,知识数据库就是将信息按照某种逻辑关系进行归纳组合。单个知识点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将不同的知识点分类整理、归纳组合,形成相互之间有机联系,并同时提供检索,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此次调查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表示,能从企业中直接获得的知识和信息太少了,许多工作都需要自己摸索和体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身职业发展的进程。所以,我们认为,建立知识数据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专业外贸公司层面,我们建议将公司内部可以公开的资料作一次整体的收集和整理,按照一定的关键词进行分类储存,并提供相应的检索手段,供公司内部员工查询使用;在控股公司层面,建议信息技术部门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利用公司的管理层次,发挥熟悉宏观政策信息和长期历史资料积累的优势,对有关知识和信息进行整理、分类、保存、索引和发布,建立起基于局域网的外贸门户网站,供公司所属各专业外贸公司或外贸从业人员使用。
可以预见,随着知识数据库的建立,各种知识和信息的组织将更加有序化,其流动速度将大大加快,外贸青年一定能从中受益匪浅,为自身的职业生涯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第二篇: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思想状况及对策
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思想状况及对策
编者按:在由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举办的青年公务员价值观征文比赛中,省统计局工交处童超同志撰写的《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思想状况及对策》荣获三等奖,这是省统计局党组重视青年工作并充分发挥青年干部在统计创新发展中作用的成果。文章对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思想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提出了促进青年公务员成长成才的十条对策,本网现将全文刊发。
摘要:随着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形成,大批优秀青年步入公务员队伍,大大提高了国家机关的活力,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态度、生活作风,直接影响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的贯彻实施,也影响省委省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应当特别重视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思想状况。需要了解我省广大青年公务员的思想状况,以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他们提供成长舞台,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省级机关与基层组织联系、机关干部与广大群众联系的主要力量之一。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态度、生活作风,直接影响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的贯彻实施,也影响省委省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应当特别重视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思想状况。
一、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思想状况
(一)政治思想严谨,独立思考增强。
虽然青年公务员的来源更加广泛高校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以及留学归国人员都有,知识背景与思维特点各异。但是,由于招收公务员时对政治素质要求就比较严格,加上机关工作环境比较严肃,省直青年公务员的政治思想较为严谨。一是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比较关注。经常关注党团信息,留意和发掘对自己工作有指导作用的因素。对“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表示关心。他们力求正确理解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的实质,希望在执行中不出现偏差。但是,政治严谨的外表不等于青年公务员缺乏独立思考。由于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和国内外见识增多,如今的青年公务员不喜欢“人云亦云”,更不喜欢“鹦鹉学舌”。对于自己不赞成的上级任务,或者自己不同意的领导决策,他们能够做到不在公开场合表示异议,但却保留看法,并且或者在私下议论,或者有机会向更上一级反映。这一代青年公务员的“附庸”意识大大减弱了,不害怕单位及领导的报复。他们说,“反正不干公务员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没必要在这里委曲求全。”当然,这些只是青年公务员的私下表达,在正式和公开场
合,他们仍然非常注重组织纪律。
(二)工作态度认真,竞争压力增大。
进入省直机关的青年公务员都是考试、竞争、挑选而获得的机会,他们非常珍惜这种工作机会,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一方面是每个岗位的任务越来越多,不加班就难以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有些部门领导习惯加班工作,青年公务员也经常被叫去加班,适应领导的习惯。青年公务员普遍感觉竞争压力加大,包括新进公务员素质提高对于原来公务员的压力,包括公选、公推、竞争上岗等新型选拔方式造成的压力,还有就是工作失误造成后果的压力。
(三)发展愿望强烈,面临困难较多。
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反映,由于处于省直岗位,对于全省各地区、各单位的情况了解较多,看到的发展机遇多,自己的发展愿望就比较强烈。或者在本部门晋升,或者调动到基层晋升,都是可以把握的机会。但是,对于青年公务员而言,面临的主要发展困难是自身素质与工作发展素质要求之间的差距。调查中,青年公务员评最主要的工作优势是“工作能力”、独立性;最主要的工作弱势则是社会关系、工作经验。越是高学历的青年,对自己的理论知识、基本能力越有自信;但是对于处理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就比较忧虑,担心这些方面的不足制约自己的前途发展。
(四)社会判断理性,忧虑矛盾积累。
青年公务员对于国内、省内发展形势的评价日趋理性,越来越少“走极端”。既不是过去单纯相信领导、媒介说的“形势大好”,也不轻易相信海外舆论、媒体对中国的消极报道、消极预测。他们说到,“从89年以来,海外媒体就总是预测中国‘明年将要崩溃’、中共‘明年就要垮台’。10多年过去了,不管存在什么问题,只要没有‘崩溃’和‘垮台’,就说明这些预测要么别有用心,要么非常缺乏准确性。”但是,青年公务员也看到国内、省内逐渐积累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有较大的担心。他们希望尽快减少矛盾和解决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发展。
(五)文化素质提高,适应现实较慢。
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的文化素质明显变化,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大学本科及研究生以上水平占了大多数。与过去公务员以大专、中学学历为主,经验发挥主要作用的情形相比较;目前高学历的青年公务员处理工作事务、安排计划发展,越来越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即使应付一些临时性的应急任务,他们也较多考虑各种措施的影响和后续工作的跟进,体现出较强的科学性。但是,这些学习过程较长,理论知识较多的公务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较慢。他们反映,如果变换工作,最主要的困难是竞争激烈、专业限制、没有社会关系。也就是说,长期在机关部门的工作习惯了相对稳定和职业保障,面对社会竞争环境,自己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足,可能能为前途发展的障碍。
(六)生活追求多样,满足难度较大。
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的素质提高和见识扩大,使得他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也越
来越多样化,而不满足于传统公务员简单、朴素的生活。青年公务员在闲暇时间的活动主要是看电视、电影和听音乐;看报刊、杂志;运动;对于上网、玩游戏等也有时涉及。但是,如果要想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就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工作性质制约。公务员的工作繁重和严谨习惯使年轻人对于社会时尚的生活有所顾忌。二是经济条件制约。青年公务员反映“目前最大的烦恼”是“经济拮据”,占烦恼因素的第一位。按照目前公务员的收入水平,保持稳定的生活是足够的,也比社会普通群体条件好了,基本扭转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公务员收入低下”状况。但是,青年公务员希望追求社会时尚和较高层次的生活,现有的职业收入水平就明显不足,导致心理落差。
(七)交往需求增长,沟通协调不足。
机关青年公务员对于交往、交际的需求是比较强烈的。他们大部分来自学校,非常怀念同学之间热情交往、互相帮助的生活。但是,进入机关工作以后,在两个阶段最不适应:一是刚刚进来的时候,面对其他有经验的公务员,感觉自己单纯和幼稚,交流上有一定的困难,具有孤独感。二是刚刚结婚的时候,家庭生活将其他的朋友交往阻挡了,感觉“笼中人”的孤独。所以,青年公务员希望有更多的社会交往、社会活动机会,丰富自己的人生。但是,他们又受到各种习惯的约束、心理的约束,不善于寻找交往交流机会。例如,外国比较流行的志愿服务,就是志愿者在活动中沟通、交流的有效途径。但是,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自觉参加志愿服务的非常少。但大多数青年公务员表示“如果有时间就会参加志愿服务”
(八)国际视野扩大,分析鉴别欠缺。
青年公务员的素质提高,了解和吸收外国信息的能力也增强。他们的最大优势是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比原来的公务员水平高。英语水平的提高,让公务员可以自由自主接触和了解外国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提高,让公务员可以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渠道接触和了解外国信息。因此,外国特别是欧美国家的信息,主要是政府决策信息、社会思潮信息、民众反应信息,很快就被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所了解。不过,由于这一代新公务员的专业知识强而政治素质较为薄弱,在分析、鉴别外国信息的时候,思考不够深刻、不够敏锐。特别是对于欧美国家利用公共服务、国际援助、文明传播、人权维护等活动,推广西方社会价值观、建立政治和文化霸权的幕后目的,缺乏足够的警惕。因此,青年公务员在对外交往沟通时的分析鉴别能力仍然需要提高,要不然就不知不觉成为欧美国家价值观的传播者。
二、对策
根据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的思想变化,我们提出10条在管理、服务、教育、引导等方面改革和创新的建议,力求更好地促进青年公务员的成长成才。
(一)加强国情教育和省情教育,提高青年公务员理解和执行政策的能力。青年公务员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进入机关,即使在基层锻炼也没有深入接触
和了解社会现实,对于复杂的国情、省情缺乏了解,执行政策就出现简单化机械化的倾向。某些情况很难通过正常渠道上报机关,如果青年公务员不深入了解实情,继续“快马加鞭”,就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社会后果。因此,国情、省情教育既是了解中国及山西的发展后劲,也是清晰了解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执行党政方针政策的时候具备科学理性。
(二)探索规范管理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机制,鼓励青年公务员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青年公务员的反映,伴随公务员规范管理的体制,程序和制度越来越严格,有利于杜绝盲目决策和主观意志。但是,也抑制了青年人才的个人创造,越来越多的公务员宁愿应付工作、不出差错,也不愿因为创新而冒奉献。调查中,他们希望在规范管理的同时,留下一些自主创新的余地,特别是重要决策讨论通过之前,让更多年轻人参与思考和争议,发挥创造性,为党政工作提高水平、提高效益作出贡献。
(三)健全省直机关联系基层、联系群众的制度,加深青年公务员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目前,比较多的矛盾和问题是上级机关制定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具有理论的合理性、先进性,但是在基层特别是镇、街无法实行,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关键在于制定政策的官员对于基层情况和群众利益的复杂化缺乏了解。因此,需要经常安排青年公务员深入基层实践和交流,既了解和掌握更多情况,也与人民群众建立良好关系,为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
(四)建设学习型机构,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而不断提高青年公务员的素质。
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对于近年大量举办的各种新理论、新知识、新形势、新问题讲座特别欢迎。不论是大学毕业生还是博士毕业生,随着工作年限增加,知识和观念的更新就成为迫切需要。但是,青年公务员喜欢富有个性特色、具有启发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不喜欢四平八稳、机械重复的教育内容。
(五)建立沟通机制,促进领导干部与青年公务员的对话交流。
针对青年公务员关于缺乏意见、建议反映渠道的情况,省直机关要加强领导与公务员的对话。目前,一些领导忙于处理事务,忽视了与下属特别是青年公务员的沟通,既不能及时了解真实情况,又不利于体现人性化管理。我们建议,各级领导利用一些时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青年公务员交流,就能够获得很好的回报。
(六)完善公务员轮岗制度,促进青年公务员更快成长和成熟。
目前的轮岗制度对于干部成长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青年公务员认为主要成长两个问题:一是“一刀切”,较少考虑轮岗人员的个性特征、知识基础和兴趣需求;二是事先缺乏征求意见,不够尊重本人的意愿。我们认为,轮岗制度既要有利于工作开展,也要有利于公务员的成长。所以,事先征求意见和加强沟通,职位兼顾工作需要和个性适应,这些都是必要的和具有积极效果的,应该
引起重视。
(七)丰富青年公务员的业余生活,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青年公务员处于活跃的年龄,不仅工作上活跃,也希望具有活跃的业余文化生活。并且,由于新一代公务员的素质提高和见识增长,业余生活的需求也多样化和新奇化。但是,目前社会上一些商业性的休闲活动机构收费较高,正常工资不足够支付活动费用;公共活动场所的项目少和档次低,缺乏吸引力。因此,机关要尽可能为青年公务员的业余、休闲活动提供方便,特别是引导开展健康、新颖的活动,有利调节身心和增强体力。
(八)鼓励青年公务员参与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针对青年公务员愿意参加志愿服务,但是又缺乏渠道途径而受到阻碍的情况,可以开拓多样化的内容和方式。从欧美国家的情况看,志愿服务是人们享受“做好人”的权利,实现内心充实与素质完善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志愿服务停留再低水平徘徊,“简单化”和“形式化”的问题较严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的志愿者参与。鼓励青年公务员参与志愿组织,以普通公民的身份提供提供志愿服务,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文明具有积极作用。
(九)定期开展青年公务员状况的调查分析,根据利益需求的变化而调整管理服务方式。
由于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青年公务员的思想观念和利益需求变化较快。一是不同年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观念差异明显;二是同一批公务员随着社会阅览的增长,利益需求有损变化。因此,每年开展青年公务员的追踪调查,了解思想观念和利益需求的变化,对于省直机关调整管理激励、教育服务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十)发挥共青团组织和青年社团的作用,提供青年公务员施展才华的平台。省直机关的共青团工作既有有利条件也有特殊困难。有利条件是青年人才多,政治环境好;特殊困难是公务员工作繁忙,对于团工作不热心、不重视。但是,如果不能通过团组织和青年社团去加强青年公务员的沟通服务,就不利于他们更快的成长成才。因为,共青团和青年社团提供探索性、多样性、新奇性的活动,让青年公务员既可以展示才华,又可以表露心声,还可以加强友谊,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通过在团的活动中锻炼与展示,青年公务员的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赏识,就能够更快安排到发挥潜能的岗位。因此,充分发挥省直机关共青团组织、青年社团的平台,探索和创新活动模式,就有利于青年公务员的发展成才。
三、结论
青年人是未来,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的素质和精神面貌会直接影响全省的发展。培养青年公务员、做好青年公务员工作,是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党和政府对青年公务员寄予厚望,希望大家尽快成才,健康成长,踏踏实实做人做事,走好每一步。青年公务员应加强自身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关,人生观。要加强理论武装。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着重掌握其科学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做到理论上成熟,思想上清醒,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忠于自己的职业选择,要把个人的愿望、要求同事业的需要统一起来,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始终使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第三篇:新时期青年团员思想的状况调查与对策
新时期青年团员思想状况调查与对策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时代在进步,一方面给我们带来很多很
多的方便,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也知天下事,让机器代替我们劳动;另一方面也在改变着人们的观念。青年人的思想观念还未成熟,所以最容易受到影响。
针对新时期青年团员思想,我在我们班(43人)做了以下
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针对以上信息,我总结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是否有坚定的信仰
人数(人)
是否喜欢参加活动
人数(人)是否了解共青团 人数(人)
有没有制定大学学习
计划 人数(人)
是否善于与人交流
人数(人)对人是否有礼貌
人数(人)
是否了解党及三大思
想 人数(人)
有 26 喜欢 25 了解 8 有 35 是 20 是 18 是 34
没有17一般 不喜欢 14 4 不太了
不了解
解 35 0 目标不
明确的 8一般 否 19 4 有时 否 25 0 一般 10
否 0
信念是一个人做事的准则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没有信念就容易迷失。调查显示只有26人有坚定地信念,这些人,他们对人处事都有自己的原则,他们的心灵有所依靠。他们绝不会因为窘迫就出卖自己的灵魂。而另外的17个人(占了40%)没有坚定的信念,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事一定要去做,做的意义何在。他们可能会被金钱诱惑,做出一些可耻的行为。后面这类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就会害怕,感到无所依靠,这时他们往往会退缩。所以,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信念。
对策:
我认为学校应该多开展一些关于信念的讲座,让同学们在重温黄继光、邱少云、白求恩等人的故事时加强自身的信念观。
是否喜欢参加活动体现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生活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其中包括各式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可以结交很多很多朋友,同时也能提高我们交流能力、临时应变能力、处事能力等等。一个人对参加活动的态度间接体现了他的生活态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班整体结果是不错的,大部分的人都比较喜欢(25人喜欢,14人一般喜欢)参加活动,对生活还是很积极的。经过调查发现那极少数不喜欢参加活动的同学,除了一部分是因为害羞,不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以外,其他的都是觉得参加活动没意思,不如回寝室睡大觉的。
对策:
根据这种情况,我觉得学校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让他们
感到自己重要,然后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重新正视生活。
只有真正明白自己是什么,才会很好的扮演自己的角色 对于什么是共青团员的责任与权力,就连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只知道每年要交团费。经过这次团校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明白了作为一个共青团员应该做些什么。对于调查结果来说,我们班的绝大部分人(35人)都是不了解共青团的,所以就不能很好的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不能做好模仿带头作用。加强青年团员自我认知迫在眉急。
对策:
我建议学校应该分层次、有侧重、抓重点的引导好团员青年和团干部的学习,引导团员青年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强化政治观念、增强政治意识,要把理论学习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和主旋律教育,引导团员青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要把理论学习与培养科学精神相结合,引导青年团员对共青团的认识。此外学校可以设置一些优秀共青团员奖,用来激励共青团员带好头。同时也可以对开展一些优秀团员先进事迹的讲座,来引导共青团员向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
目标就像指明灯,指引着我们一路向前进
目标有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两种,这是指引我们通向成功的指明灯。我觉得作为大学生,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然后朝着目标一路向前。从我们班的调查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约
80%)的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有少数人目标不明确。
对策:
针对这种调查情况,我觉得学校举行的那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职业规划大赛很有必要性。此外,我觉得学校也可以给同学们多放放那些成功人士的电影。
学会与人交流,礼貌对人
现代社会人脉即钱脉,于是学会与人交流特别的重要。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礼貌对人,这样才能在别人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跟据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班的同学在这两个方面做得都不是很好,还有待提高。
对策:
因此,我建议,学校在这方面应该多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礼貌方面的培养,比如开展礼仪培训小组和辩论赛等等。
对于共青团员来说,我们必须关心党、关心国家大事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为大多数青年所认同,在重大理论问题上青年的认识与中央精神基本吻合。改革开放至今二十多年,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逐渐高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对青年自身政治理想的确立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国内、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更使广大青年深刻理解了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继续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的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高举邓
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当代青年共同的心声。但是还是有一小部分人不是很了解党的相关信息,对策:
针对调查情况,我建议学校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思想认识,认真学习十八大的会议精神,加强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团员青年的思想,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团员青年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的热潮,引导团员青年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团员,我们应该培养创新精神,加强学习,弘扬和吸收优秀文化的精华,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文化和思潮的侵入,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
以上是我总结与建议的全部内容。
重庆文理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
财务部干事:肖林
第四篇:青年官兵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青年官兵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青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年官兵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年官兵形成健康、积极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青年官兵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青年官兵思想状况与分析
1、青年官兵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一是满怀爱国之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充 满信心。当代青年积极应征入伍,这充分说明当前青年官兵大部分满怀爱国之情,经过 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锻炼已经树立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二是具有良好的社会 公德意识。不断涌现的青年官兵见义勇为、积极同不良社会现象做斗争的事迹,说明广 大青年官兵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三是遵守职业道德。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官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日趋理性,绝大多数青年官兵都能遵守职业道德。四是注重自身努力奋斗。广大青年官兵都能够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注重自 身努力与奋斗不断适应部队发展的需要。五是注重团结合作。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青 年官兵更加体会到集体精神对事业成功的积极作用。绝大多数官兵认为“团结稳定的大 局面对部队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2、存在一些消极的思想状况。一是理想信念淡漠。由于受一些外来思潮的腐蚀和社会不 正之风的影响,一些青年官兵理想信念淡漠,有的甚至没有信仰,有的崇尚实用主义、个人主义,有的甚至信奉“伪科学”。二是价值观追求利益现实化。在利益兼顾方面有关资料显示,当代青年官兵在价值观的选择上,立足自我兼顾他人,行为方式更多受到 现实利益的驱使,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思想较强。还有少数青年官兵认为“现在参军就是为了找工作”。个别青年官兵存在思想误差认为“思想政治无法创造价值,解决吃饭问题,不是靠嘴皮子,而是靠物质产生”。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我意识膨胀。努力工作不是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而是为了个人利益。四是在推崇正义公德方面的个人的实践和行动不够。许多青年官兵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员捐过款,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青年官兵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有的一味追求金钱和物质上享受。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当代青年官兵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形形色色的思潮冲击着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对青年官兵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同时网吧成为影响青年官兵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2、青年官兵思想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目前青年官兵思想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不健全、不系统,尚未形成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心内容的政治教育;以立志建功为重点的思想教育;以学史建碑为重点的革命传统教育;以讲究职业道德、转变社会风气为标志的道德教育;以普及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的民主与法制教育;以读书活动为具体形式的科学教育,以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主义教育等一套较为完整而科学的青年官兵思想教育体系。
3、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偏差。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倾向于记笔记的老方式,造成官兵仍然在片面地追求笔记的字数,而不讲求政治教育的效果,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4、部队各级和有关方面对青年官兵思想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形成主导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单一化,没有形成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有创新的局面。
三、新形势下加强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改变教育模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要是围绕青年官兵的思想认知展开的,注重对思想政治的解释与说明。要求青年官兵无条件地接纳和认同既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中的年青年官兵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可塑性大、内心矛盾多、对外部世界变化敏感、寻求独立自主、而辨别力又不强的时期。有的青年官兵思想固执,逆反心理严重,不愿接受部队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这说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不适合当代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应当在社会中感受,在体验中认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级模范人物的以身示范,通过不良风气的转变,使教育建立在直接性、动态性、体验性基础上,让青年官兵在体验中学习、思考、领悟,从而形成部队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质。
2、充分利用网络工具,主动占领青年官兵思想阵地。当前,网络已融入部队各项工作中并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青年官兵作为部队中最为活跃的群体,成为接触网络最多,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部分。在现实的生活中,青年官兵上网越来越多,如何引导成为关键问题。网络汇集的科技、文化、文艺等信息及其成果,虽然有助于青年官兵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但在网络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大量不健康的东西,有虚假信息、虚假新闻,甚至有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东西,如不善加引导,这些必将对青年官兵的精神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消极的影响。这需要我们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强网络监管和青年官兵日常管理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健全网上教育阵地,针对不同群体,讲青年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开展“健康网上行”、“个人网页设计”等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网络”,使广大青年官兵拥有诚实坦率、宽容博爱、坚强自信、开拓进取的健全的人格魅力。
3、建立健全教育阵地,大力开发闲暇资源。青年官兵八小时以外时间都由个人支配,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后,更多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打牌、聚会。我们应当为青年官兵提高知识层次、全面提高素质提供条件,在青年官兵群体中形成求知上进的浓厚氛围。这也是加强青年官兵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有效措施。
4、关心帮助弱势青年官兵。在现实的生活中有部分青年官兵家庭生活存在困难,生活的巨大压力影响了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热情和对人生目的的正确追求。这就要求各级政治部门从根本入手,为弱势青年官兵健康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我们倡导官兵互帮互助,目的就是让他们感受到部队的温暖,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思想上、行动上向组织靠拢,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
5、示范群体的导向作用。要把握青年官兵对示范群体的接受方式,让示范群体真正发挥导向作用。绝大多数青年官兵认为“十佳边防卫士”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在“他们哪些方面值得学习”讨论时,更多的青年官兵认为“扎实的工作态度”、“勤奋的敬业精神”是应该学习的。示范群体的形成和存在,只是由于其某些事迹、行为的可示范性而存在,他们也不再是面面俱到的“高、大、全”的完善和范式,而是更真实、更有血有肉的。我们要真正发挥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导向作用,更应运用实际的事例以使 青年官兵从感性体验而到思想上认同。
第五篇:青年失业状况及就业对策的研究
青年失业状况及就业对策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对闵行区150名16—25岁失业青年的基本状况的调查表明,本区失业群体中青年占据很大比例,失业青年又以单一化和初级化为主要特征。影响青少年就业的主观因素包括就业价值观念、自我价值的评估、人力资本等;客观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结合实际情况,建议政府加大培育社会服务机构,鼓励青年自主创业,在义务教育、中等教育中增加就业求职的内容,同时正确引导青年把握劳动力市场趋势,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服务。
关键词
失业青年 群体状况 就业政策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就业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青年失业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就闵行区而言,青年失业问题近年来也逐渐凸显,近年来在我区登记失业的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1999年为82.25 %,2000年为87.25 %,2001年为80.47%,显然青年失业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去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据一些专家学者预测,在加入“WTO”的最初几年我国失业问题将更加严峻。为准确把握本区失业青年状况,研究具体的工作对策,我们组织了这次针对16--25岁具有本市户籍的失业青少年展开调研,内容包括职业技能、学历等状况。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具体为结合团市委的社区青少年状况问卷调查,从中随机抽取150份样本。还采用资料分析和文献回顾等方法,参考了区劳动局提供的就业数据和相关情况等基本资料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跨国比较资料和文件及其他个别国家资料,了解就业政策的成效与差异。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闵行区失业青年群体状况
1、青年劳动力失业情况严重
截至2001年12月,闵行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共13662人,35岁以下青年达10994人,占80.47%。其中,16岁至25岁青年5623人,占41.16%;26岁至35岁青年5371人,占39.31%。对于25岁以下的失业青年来说,在学历方面,超过85%的失业青年具有相当于高中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但在技能方面明显偏低,无技能证书超过25%,有技能证书者也多为初级与上岗证书,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证书者不超过20%。且这些失业青年大多缺乏工作经验,工作经历简单甚至没有任何工作经验。
2、失业青年以三校生为主
调研发现,在整个失业青年群体中,三校生(中专、职校、技校)占了相当的部分(59.4%),其余大部分为初、高中学历。小学文凭只占一小部分。而三校生从学校毕业,手中持有的大部分为初级证书,少部分优秀的学生由学校组织继续学习直至拿到中级或高级证书。从劳动部门的数据显示,有70%左右的16---25岁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学历为中专、技校、职校及以下。受过中等教育或具有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失业青年是这个群体的主要构成部分。
3、失业青年技能单一化、初级化
调查发现,每位调查者都具有一种技能,如电脑收银、电脑初级、商业销售等。但我们没有做进一步的调查,持有中级和高级资格证书的占到多少比例。但结合参考上一问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失业青年技能的单一化和初级化,是闵行青年劳动力市场的特征之一。
4、就业、就学心态比较消极
调研显示,60%的失业青年是在主动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和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而其余40%则没有进一步地工作和学习,选择了在家休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消极心态。
但如果单单归结为他们的主观因素未免很不全面。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失业青年,他们认为: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无法从更多渠道获得劳动力市场的及时动态,社会上对失业青年的歧视和偏见也是他们无法凭自身去克服和消除的。
5、男性青年对自我的评价优于女性
回答“最符合您身体状况”问题时,有61.9%的被访者认为自我“比较健康”,而其余30.1%的认为自己“非常健康”。交叉分析发现,男性选择“非常健康”的百分比之女性选择“非常健康”的高出甚多。可以看出:男性青年对自我的评价要优于女性,也可以理解为:他们面对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素质男性要强于女性。
(二)失业原因和和诱因分析
1、失业青少年缺乏强烈的就业意愿,就业观念不够成熟
我们向区职业介绍中心工作的同志了解情况时得知,有不少父母是替子女咨询劳动信息和办理劳动手册的,而子女不是在家中休息,就是在外闲逛、游玩。这样的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当然,这与失业青年屡次就业碰壁、丧失求职信心有关,但主要还是自身的主观因素在起作用。其中懒散、不求上进是主要因素。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失业青年自我价值的评估不切乎实际----自我的期望价值偏离自我实际价值。“高不成,低不就”的主要表现就是“有岗无人”与“有人无岗”。许多低工资的岗位(如车工、钳工)虽然招聘数量不少,但很少或没有人去应聘,而工资中等偏上的岗位招聘情况却相反。所以成年人相对于青少年失业率低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工作有更强烈的愿望和需求,对稳定的生活的更充满期望。
2、失业青少年缺乏必需的人力资本
传统的人力资本定义是指人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有用的和有价值的知识、技能。以上分析结论得出:失业青少年无论在学历、技能(参照以上失业青少年的学历构成、技能水平)上还是在工作经验上(不愿参加工作)都是薄弱的和缺乏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不匹配,是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因素。
3、就业政策措施的宣传不能有效覆盖
在我们的个案调查和平时交谈中发现,失业青少年及其父母对于一些劳动就业政策和措施不甚了解。在我们所举办的免费培训计划报名过程中,有不少青少年连“政府补贴培训计划”都知之甚少,这不失为政策宣传工作的一大失误。以举办的“免费培训计划”为例,仅一个镇,截止到现在就有200多人参加报名。另据我们了解,在职业介绍中心的报名业务却经常处于“吃不饱”状态。
4、存在自愿失业等其他情况
当然,我们并不能排除部分青少年宁愿闲暇在家也不愿工作的情况。他们认为:闲暇比工作对自己更有益处。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样一个例子:家中房屋(农田)因房地产开发或市政工程项目拆迁,补偿两套商品房(按照原先住宅面积核算)。一套用来居住,另一套则出租。每月租金600---1000元左右,加上每人每月的最低生活保障线280元,即使一家三口都没有工作,也可以维持中等的生活水平。象这样的家庭,如果其中一个人去工作,他的所得对原先家庭收入来说产生不了多大的收入效应。这样的例子在城乡结合地区、房地产开发密集区域尤为突出。
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归咎于失业青少年个人的疏懒等主观因素,他们所共同面对的困难,是遭到单靠个人力量所无法控制的因素。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系统性排斥,使他们只能在低保障、社会地位低微和缺乏发展机会的工种之间选择。对部分学历程度较低的青年来说,甚至因心灰意冷而放弃就业。社会歧视更越发把他们推向劳动力市场的边缘。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帮助青年转变就业观念
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和促使失业青年转变就业观念。根据我们的调查,本地失业青年就业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就业观念的不成熟。怕脏、怕累、不愿做自认为没面子的工作、不敢做风险大的工作,更不敢自己创业。我们认为失业青少年寻找和变更工作的历程,对于他们发现自己的技能特长、了解工作到底就业是怎么回事都是必要的。要想办法促使青年正视和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现实变化,走出消极、依赖、保守的人生状态,奋发进取、自强自立。动员下岗青年、失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不等不靠,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从打工做起,从“小生意”干起,逐步积累,向着当“老板”的目标努力,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经营者。
(二)不断提升失业青年人力资本
1、提升学历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的失业青少年都是受过中等教育或具有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引导他们跨入更深层次的高等教育和获得中高级资格证书是提升他们人力资本的必然选择。要结合现行的有“成人高考“、“自考”、“夜大”等形式,在失业青少年中开展学历升级计划,把具有中专、职校、技校学历的青少年提升到具有社会需要的高等学历层次。在此过程中,一是考虑到家庭负担的承受压力,二是要进一步激励青少年再学习的热情,我们建议对失业青少年予以学费减免措施。
2、提高技能
从国外经验来看,丹麦自一九九六年起规定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下,缺乏正规学历资格而又失业超过六个月的青年,有权接受为期十八个月的教育课程、职业学校或训练中心的培训计划,并为青年提供职业指导和各种求职活动,在此期间青年获得金额相当于失业给付一半的生活津贴。上海在实施类似的 “培训见习补贴计划”时,我们建议要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督,形成监督制约和评估机制。一是监督企业需求岗位与青年实际上岗的符合情况。二是防止出现企业为获得政府补贴,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而招收失业青年见习的情况,以免产生失业青年只得到一些技术含量低、临时性的工作岗位不良后果,对青年发展不甚有利。三是在失业青年职业见习的同时,注重维护青年的合法权利,对企业要有完备的评估机制,消除企业对接受补贴青年群体的歧视和偏见。
(三)加强学校职业教育
要尽可能的在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增加求职方面内容,同时,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国外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高中阶段增加与职业相关的实用科目和活动的数目的选择,以照顾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或者在学校的一般课程中引入基本通用职业技能的教授。国外一些国家在中等教育中增加就业培训的内容,以及注意革新中等专业学校课程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当前,我国的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阶段偏重升学而忽略了包括就业技能在内的素质教育内容,使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常常“眼高手低”,由于所学知识和技术与劳动力市场需要严重脱节,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感到举步唯艰,越来越多的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因此,要在中学教育中增加就业或职业教育内容已是刻不容缓。
(四)提高就业政策宣传覆盖面
一要发挥“就业信息员”效用,通过“就业信息员”发布各种政府就业政策、招工动态、信息等。二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改进培训项目如中式餐饮、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政府要将培训和市场需求牢牢结合,实时掌握劳动力市场动态,并与相关部门积极联系,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课程,缩小企业需求与劳动供给之间的落差。三要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机制。在个别访谈中我们发现,一些青年并不知晓在我们看来最基本的应知晓的就业政策,这不失为信息不对称的显现。政府应不断拓宽信息渠道,运用现代技术,主动地、创造性地提供各项信息服务,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包括劳动力就业政策的信息发布和反馈机制。
(五)实施青少年促进就业“补贴计划”
这类措施的主旨是增加青年劳动力对雇主的吸引力,推动企业为青年创造就业机会。国外的主要方法有向雇佣青年的企业提供一段时期的财政补贴。例如法国政府曾规定雇佣二十五岁以下缺乏学历资格的青年人的雇主,可获得长达一年半的社会保障供款减免的优惠。瑞典政府亦向雇佣十八至二十四岁的青年和其他长期失业者的雇主提供首六个月内工资成本一半的补贴。但这些措施实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首先,部分雇主以“短期雇佣---解雇---再短期雇佣”方式意图获得持续财政补贴的好处,结果青年只得到临时性工作岗位,更无法获得自我发展的机会。其次,补贴措施往往有更大的替代效应,部分企业甚至索性把不获政府补贴的员工以青年取代。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政府着手启动促进就业“补贴计划“的前提是要努力研究并消除政策所带来负效应。政府在实行这项政策之前,可以与企业签定合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2年或3年)不允许解雇对象,否则论违约处理。同时,政府的监管部门要加强中期、后期的监督和事后的评估。
(六)鼓励自主创业
在部分国家如法国、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地方,近年一项减缓青年失业的尝试是支援年轻人自雇或开办小业务,方法包括向青年提供小额贷款、开业资金和税务减免等优惠,为其提供创业技巧的训练课程。本地区的创业培训计划也相类似。有不少优惠扶持条件,如一次性领取尚未领完的失业保险金、享受相应的减免税收、开业可获小额低息贷款等等。我们认为,这样的创业计划有助于推动青年自力更生,又能鼓励青年发挥创意和发掘商机,激发青年的工作欲望,并能大幅减少政府开支,促进资源的最有效运用。我们建议建立“闵行青年创业资金”,实行类似于“风险基金”的管理方式,每年资助一些失业青年自己创业,从小生意,小买卖起步,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在提供就业资金方面,要鼓励非正规劳动组织加入,为创业人员提供低息贷款。同时要加大创业计划宣传力度,完善对开业失败之后的健全的保障机制,对广大开业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七)培育社会服务机构
建议组织和培训长期失业青年,为社区提供所需的服务,创造合理的职位。例如:废物回收、家居维修、托儿照顾等,以满足社区多样化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比如划出更多的自由商贸区;向有意创业者,开辟更多的信息渠道和技术培训、创业贷款等服务。
(八)合理利用外来资源
解决青年失业问题与解决其它社会经济问题一样,离不开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和一致努力。现在,包括联合国系统在内,国际社会、中国政府和上海市政府为青年就业或人力资源开发项目设计了许多支持项目或帮助措施。这些项目或措施是共有、共享的资源,我们应努力寻找与利用这些资源,促进我区青年就业项目的开发和实施。
(九)注重保障青年发展的基本权利
青年就业不因只局限在就业率的高低上,对很多有需要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的青年来说,只能找到低级职位是导致贫穷和负面的自我评价的主因。明显地,对青年来说就业问题并不只在于如何打破有“工作----有工作经验----有工作“的恶性循环,更在于如何在有限的职业结构的实践自我和发展志向。青年就业政策应更积极地去保障青年获得合理的工作条件、在职培训和持续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促进所有青年职志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