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80后青年民警的思想状况及对策浅探

时间:2019-05-15 13:3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监狱80后青年民警的思想状况及对策浅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监狱80后青年民警的思想状况及对策浅探》。

第一篇:监狱80后青年民警的思想状况及对策浅探

“关注青年就是关注未来,拥有青年也就拥有未来”,这已成为社会的共识。随着监狱系统公务员“凡进必考”录取政策的全面推行,一大批以大中专毕业为主体的有志青年陆续加入到监狱人民警察的行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监狱人民警察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为监狱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年民警在思想上和工作中也暴露

出一些问题。在监狱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大背景下,如何正确教育引导青年民警是当前深化监狱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课题。笔者以某监狱“80后”青年民警为切入点,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的方式对这一群体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和掌握当前监狱青年民警队伍的思想状况,从而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参考。

一、监狱“80后”青年民警的构成及思想状况

1、监狱“80后”青年民警构成呈现出“年青化、知识化、现代化”的趋势。

截止2008年6月,某监狱共有在职民警××人,其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有113人,占民警总数的××。113名“80后”民警中,女民警有40人,超过三分之一,比例为35.4%;男民警有73人,占总数的64.6%。通过对这113名“80后”青年民警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和所学专业统计,有以下特点:

一是从年龄结构上看,“80后”青年民警中以25岁至27岁这一年龄段的人数居多,约占“80后”青年民警总数的三分之二。该监狱113名“80后”青年民警中,25岁至27岁年龄段的有74人,占总数的65.5%;年龄最小的为21周岁,年龄最大的为28周岁;年龄分布中位数值为26岁;众数值为27岁;平均年龄为25.74岁,年龄标准差为1.68岁;平均参加工作时间为5.9年(该监狱2000年—2002年每年招录均在20人以上,近几年每年招录较少)。某监狱113名“80后”青年民警年龄分布统计见下表。

1、某监狱“80后”青年民警年龄分布统计表

年龄人数比例累计↓累计↑

21岁21.77%21122岁21.77%41123岁108.85%14109

24岁108.85%2499

25岁2219.47%4689

26岁2118.58%6767

27岁3127.43%9846

28岁1513.27%1131总计113100%

二是从文化程度上看,学历高是监狱“80后”青年民警的一个显著特点。113名“80后”青年民警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接近百分之九十,比例达到89.38%。某监狱“80后”青年民警文化程度统计见下表。

表2:某监狱“80后”青年民警文化程度统计表

男女总计

中专1021210.62%

大专28285649.56%

本科及以上35104539.82%

总计7340113100%

从表2中可以看出,113人中,中专文化程度的有12人,占10.62%;大专文化程度的有56人,占49.56%;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5人,占39.82%。从调查中得知,该监狱鼓励民警参加学历教育,2006年专门出台政策,对获得大专和本科文凭的分别给予一定奖励,今后青年民警中的学历层次还将提高。

三是从专业分布上看,绝大多数是当前监狱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尤其是近年来新招录的民警,都是以监狱需要为原则,以法律、监所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彻底改变了以往不顾实际、不分专业、用非所学的状况。能熟练操作和使用电脑,也是“80后”青年民警的一个突出优势。

2、监狱“80后”青年民警主流表现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特点。

“80后”青年民警绝大多数是自愿报考监狱系统公务员,对警察这一职业的向往和对监狱事业的热爱是这类群体的主流。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积极进取、踏实肯干、勇于创新、奋发有为,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

一是从政治面貌上看,党员接近半数。113名青年民警中,党员有54人,占总数的47.79%。其中,2008年该监狱就有11名“80后”青年民警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该监狱近年来注重青年民警教育培养的结果,也反映了当代青年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实践充分表明,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代,是充满理想、大有希望、值得信赖的一代(李长春:《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2008年6月10日新华网)。

二是从具体工作岗位分类上看,大多数在基层一线直接从事监管改造罪犯工作。据统计,113人中有94人在监区、分监区和特警大队工作,这一比例超过百分之八十,占“80后”青年民警总数的83.18%。

在管教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这对于青年民警的成长进步是非常有益的。某监狱“80后”青年民警工作岗位分类统计见下表。

3、某监狱“80后”青年民警工作岗位分类统计表

男女合计

监区、分监区62238575.22%

特警大队5497.96%

医院、干校56119.73%

监狱机关、公司

1787.08%

合计7340113100%

三是一批青年民警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勇挑重担。近年来,该监狱通过在青年民警中大力开展“我的岗位无事故”、“我为安全作贡献”等创建活动,以及“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活动,为青年民警展示才干提供了大好机会,一批青年民警脱颖而出。据统计,该监狱在监区、分监区工作的62名“80后”青年民警中,现有21人担任分监区责任人,达到三分之一,其中5人为分监区主要责任人。2007年以来,该监狱“80后”青年民警中有50多人次受到监狱及以上表彰,有4人次被监狱表彰为“十佳民警”、“十佳共产党员”。

3、监狱“80后”青年民警间或表露出“失落感、压力感、困惑感”的倾向。

在肯定主流的同时,对监狱“80后”青年民警在工作和思想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一是少数青年民警缺乏职业认同感。青年人思维活跃,习惯选择优于自己的参照物来进行横向比较,片面认为监狱警察地位低、待遇差、条件苦、压力大、成功难,心理上产生不平衡。二是部分青年民警缺乏进取奉献精神。不愿吃苦;不安心在基层;工作上拈轻怕重,图名图利;不注重学习钻研,墨守成规;少数青年民警中存在“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现象。三是在基层一线工作的青年民警普遍感到压力大。由于长期从事单调枯燥重复的工作,容易使人产生厌倦情绪;加之监狱安全工作要求高,执法风险大,考核督查处罚严,更加重了心理负担,致使有的青年民警感到身心疲惫。四是缺乏成就感,对前途感到困惑。罪犯的改造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不象其他工作来得直接和快捷,主要表现为难度大、反复大、投入多、周期长、见效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是加强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作没有止尽,难以体会到成就感,少数民警对前途感到困惑。

二、监狱“80后”青年民警思想状况的原因分析

通常人们把1980年—1989年这个时间段出生的人称之为“80后”,到2008年,这一代人中最大的有28岁,最小的也满18岁,这也就意味着“80后”都已迈入了成年人行列。这一代新人具有以往任何一代中国人都不曾有过的成长经历,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社会经历了从“政治挂帅”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转变,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社会发展阶段。“80后”成长的社会时代背景,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是中国经济建设发展最快、社会结构转型最为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迅速、人们思想观念最为解放、价值观也最为多元化的2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洪流,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以及全球化、信息化浪潮,构成了这代人成长与发展的大背景。正是这种宏观的、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其中而无法选择的社会环境,给“80后”青年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与“文化标志”,同时也构成了我们认识和分析这一代新人的客观前提(赵丰:聚焦“80后”,2008年2月,湖北教育出版社)。有的学者将“80后”称之为“80年代下的蛋”,这个蛋被市场经济、涨工资、下海、港台明星、洋快餐、大片、互联网等一路孵过来,既孵出了精英,又孵出了“次品”或“不合格品”。监狱“80后”青年民警是“80后”青年中的一分子,这一特定群体在成长过程中也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其思想也深深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1、市场经济的熏陶。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在带来人们思想观念更新的同时,也导致了价值观念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一方面是人们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等得到增强;另一方面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易受到喜欢追新求异、具有敏锐洞悉力和感受性的部分青年人的亲睐,从而带来负面影响。个人主义可能导致少数青年民警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享乐主义可能使少数民警丧失斗志,不愿吃苦,只求索取,不讲奉献;拜金主义可能诱使少数青年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以权谋私,贪赃枉法。

2、监狱环境的制约。我国的大部分监狱都是建国之初兴建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大约有70%左右的监狱建在远离县以上的城镇,远离大中城市的监狱比例更大(戴艳玲:《合理调整监狱布局,推进〈监狱法〉的实施》,《犯罪与改造研究》1998年第2期)。监狱布局从区位环境上讲,可谓先天不足。由于监狱大多地处偏远地区,地理环境恶劣,娱乐设施简陋、交通信息闭塞、子女教育就医诸多不便。尤其是在基层一线直接管理教育罪犯的民警,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落后,不可避免地对其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通过实施监狱布局调整,少数监狱条件得到改善,但是要全部实现根本的改观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3、执法风险的压力。随着监狱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全额保障财政体制的建立,对监狱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监狱安全稳定工作的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押犯的构成日趋复杂,监管事故的突发性增强,改造难度进一步加大;加之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民警时刻面临严峻的执法风险压力,导致身心疲惫,甚至产生心理问题。有的民警说,过去是“大事不大”,脱逃几个人都不算什么大事;现在是“小事不小”,值班时犯人中发生一次小违纪就要通报处理民警,工作确实感到有非常大的压力。

4、信息浪潮的冲击。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电影、电视、报刊成为一种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网络的普及和广泛运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互联网也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特别是对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80后”,受到的负面影响更直接、更深刻。网络的开放性、分散性特点可能导致价值观、人生观的冲突;网络的异质性、虚拟性特点可能导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网络的自主性、独立性特点可能导致规则意识和合作精神的缺乏等。

5、计生政策的影响。从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到2008年刚好30年,这使得“80后”的成长遇到了一个非常优越的时期。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几乎同步推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对这一代人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就是从1979年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因此“80后”青年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据调查,某监狱“80后”青年民警中独生子女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果把这部分人再作分类,在监狱子弟(通过公务员过度、内招等方式录警的)和非农户口中独生子女比例更高。“80后”所处的生活环境相比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要优越得多,也或多或少地带有独生子女的通病。比如以自我为中心,有强烈的表现欲,不愿吃苦,经不起挫折,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等,这与监狱工作需要忍耐寂寞、固守清贫、经受挫折、甘于奉献的特点之间有着一定的反差,从而导致少数“80后”民警在工作中表现出不适应的问题。

三、对策初探

1、着眼于未来——提高认识,大力引导。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广大青年始终沐浴着党的关怀。毛泽东同志曾生动地把青年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指出青年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机勃勃的力量。邓**同志曾饱含深情地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青年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殷切希望广大青年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成为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成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成为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胡锦涛:《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人民日报》2007年5月5日)。党对青年的嘱托和期望,既为广大青年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对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总要求。各级各部门都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引导好青年民警、关心爱护好青年民警、真诚帮助好青年民警,激发青年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监狱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2、着手于实际——正视需求、合理满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呈层级排列,从低到高一共有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满足也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在对青年民警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合理满足青年民警的正当需求,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也是青年民警乐于接受和非常欢迎的。一是要及时了解青年民警的思想,引导青年民警树立正确的需求观。各级领导和政工部门的同志要经常与青年民警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所盼所望,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正常想法,区别情况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做青年民警的知心人、贴心人。二是要加大从优待警力度,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适当改善基层民警工作生活条件,调动青年民警的积极性。三是丰富载体,为青年民警展示才干提供舞台和机会。各级群团组织要针对青年人的特点,大力开展一些青年人喜闻乐见、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增强团队意识、有利于激发进取精神的辅助教育和文娱活动,引导青年民警发挥聪明才智,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3、着力于基础——创新方法、改善手段。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随着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新型监狱管理体制的逐步建立,监狱工作面临着前所未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粗放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必须有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业务精通的高素质队伍作保证,这就需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青年民警是民警队伍中最富有活力的生力军,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重中之重。一是建立对青年民警的谈心谈话制度。谈话内容涉及思想、学习、工作、生活、问题、意见、建议等“七方面”。谈话对象上做到“十必谈”:布置重大工作任务时必谈、调整岗位时必谈、年度考核时必谈、受到表彰时必谈、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必谈、提任职务时必谈、入党时必谈、退团时必谈、处分时必谈以及组织上认为需要谈话的其他情况。通过谈心谈话,达到增进团结、鼓舞士气、增进友谊、凝聚力量的作用。二是注重心理疏导。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和重视青年民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正常的心理疏导通道,组建专门的心理咨询队伍,对青年民警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的干预,为青年民警解压释负,使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三是注重借鉴吸收先进教育手段,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运用在给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给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带来新机遇。要广泛应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现代科技手段,开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

4、着重于教育——深化培训、与时俱进。社会化原理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他要不断习得社会所需要和认可的知识和行为规范,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青年民警虽然具有知识能力方面的优势,但是长期在监狱这个封闭的环境中工作,如果不注重知识的更新,不及时充电,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落后于社会形势要求。李长春同志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代表党中央要求当代青年要练就适应时代要求的过硬本领。今天的青年民警,是未来监狱发展的主力军,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姿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练就过硬本领,争做栋梁之才,才能完成历史赋予当代青年民警的神圣使命。要主动适应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趋势,把学习内化为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毕生追求,不断拓宽学习领域,完善知识结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成为改造罪犯的行家里手。

第二篇: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思想状况及对策

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思想状况及对策

编者按:在由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举办的青年公务员价值观征文比赛中,省统计局工交处童超同志撰写的《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思想状况及对策》荣获三等奖,这是省统计局党组重视青年工作并充分发挥青年干部在统计创新发展中作用的成果。文章对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思想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提出了促进青年公务员成长成才的十条对策,本网现将全文刊发。

摘要:随着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形成,大批优秀青年步入公务员队伍,大大提高了国家机关的活力,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态度、生活作风,直接影响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的贯彻实施,也影响省委省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应当特别重视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思想状况。需要了解我省广大青年公务员的思想状况,以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他们提供成长舞台,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省级机关与基层组织联系、机关干部与广大群众联系的主要力量之一。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态度、生活作风,直接影响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的贯彻实施,也影响省委省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应当特别重视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思想状况。

一、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思想状况

(一)政治思想严谨,独立思考增强。

虽然青年公务员的来源更加广泛高校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以及留学归国人员都有,知识背景与思维特点各异。但是,由于招收公务员时对政治素质要求就比较严格,加上机关工作环境比较严肃,省直青年公务员的政治思想较为严谨。一是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比较关注。经常关注党团信息,留意和发掘对自己工作有指导作用的因素。对“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表示关心。他们力求正确理解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的实质,希望在执行中不出现偏差。但是,政治严谨的外表不等于青年公务员缺乏独立思考。由于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和国内外见识增多,如今的青年公务员不喜欢“人云亦云”,更不喜欢“鹦鹉学舌”。对于自己不赞成的上级任务,或者自己不同意的领导决策,他们能够做到不在公开场合表示异议,但却保留看法,并且或者在私下议论,或者有机会向更上一级反映。这一代青年公务员的“附庸”意识大大减弱了,不害怕单位及领导的报复。他们说,“反正不干公务员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没必要在这里委曲求全。”当然,这些只是青年公务员的私下表达,在正式和公开场

合,他们仍然非常注重组织纪律。

(二)工作态度认真,竞争压力增大。

进入省直机关的青年公务员都是考试、竞争、挑选而获得的机会,他们非常珍惜这种工作机会,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一方面是每个岗位的任务越来越多,不加班就难以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有些部门领导习惯加班工作,青年公务员也经常被叫去加班,适应领导的习惯。青年公务员普遍感觉竞争压力加大,包括新进公务员素质提高对于原来公务员的压力,包括公选、公推、竞争上岗等新型选拔方式造成的压力,还有就是工作失误造成后果的压力。

(三)发展愿望强烈,面临困难较多。

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反映,由于处于省直岗位,对于全省各地区、各单位的情况了解较多,看到的发展机遇多,自己的发展愿望就比较强烈。或者在本部门晋升,或者调动到基层晋升,都是可以把握的机会。但是,对于青年公务员而言,面临的主要发展困难是自身素质与工作发展素质要求之间的差距。调查中,青年公务员评最主要的工作优势是“工作能力”、独立性;最主要的工作弱势则是社会关系、工作经验。越是高学历的青年,对自己的理论知识、基本能力越有自信;但是对于处理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就比较忧虑,担心这些方面的不足制约自己的前途发展。

(四)社会判断理性,忧虑矛盾积累。

青年公务员对于国内、省内发展形势的评价日趋理性,越来越少“走极端”。既不是过去单纯相信领导、媒介说的“形势大好”,也不轻易相信海外舆论、媒体对中国的消极报道、消极预测。他们说到,“从89年以来,海外媒体就总是预测中国‘明年将要崩溃’、中共‘明年就要垮台’。10多年过去了,不管存在什么问题,只要没有‘崩溃’和‘垮台’,就说明这些预测要么别有用心,要么非常缺乏准确性。”但是,青年公务员也看到国内、省内逐渐积累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有较大的担心。他们希望尽快减少矛盾和解决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发展。

(五)文化素质提高,适应现实较慢。

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的文化素质明显变化,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大学本科及研究生以上水平占了大多数。与过去公务员以大专、中学学历为主,经验发挥主要作用的情形相比较;目前高学历的青年公务员处理工作事务、安排计划发展,越来越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即使应付一些临时性的应急任务,他们也较多考虑各种措施的影响和后续工作的跟进,体现出较强的科学性。但是,这些学习过程较长,理论知识较多的公务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较慢。他们反映,如果变换工作,最主要的困难是竞争激烈、专业限制、没有社会关系。也就是说,长期在机关部门的工作习惯了相对稳定和职业保障,面对社会竞争环境,自己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足,可能能为前途发展的障碍。

(六)生活追求多样,满足难度较大。

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的素质提高和见识扩大,使得他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也越

来越多样化,而不满足于传统公务员简单、朴素的生活。青年公务员在闲暇时间的活动主要是看电视、电影和听音乐;看报刊、杂志;运动;对于上网、玩游戏等也有时涉及。但是,如果要想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就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工作性质制约。公务员的工作繁重和严谨习惯使年轻人对于社会时尚的生活有所顾忌。二是经济条件制约。青年公务员反映“目前最大的烦恼”是“经济拮据”,占烦恼因素的第一位。按照目前公务员的收入水平,保持稳定的生活是足够的,也比社会普通群体条件好了,基本扭转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公务员收入低下”状况。但是,青年公务员希望追求社会时尚和较高层次的生活,现有的职业收入水平就明显不足,导致心理落差。

(七)交往需求增长,沟通协调不足。

机关青年公务员对于交往、交际的需求是比较强烈的。他们大部分来自学校,非常怀念同学之间热情交往、互相帮助的生活。但是,进入机关工作以后,在两个阶段最不适应:一是刚刚进来的时候,面对其他有经验的公务员,感觉自己单纯和幼稚,交流上有一定的困难,具有孤独感。二是刚刚结婚的时候,家庭生活将其他的朋友交往阻挡了,感觉“笼中人”的孤独。所以,青年公务员希望有更多的社会交往、社会活动机会,丰富自己的人生。但是,他们又受到各种习惯的约束、心理的约束,不善于寻找交往交流机会。例如,外国比较流行的志愿服务,就是志愿者在活动中沟通、交流的有效途径。但是,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自觉参加志愿服务的非常少。但大多数青年公务员表示“如果有时间就会参加志愿服务”

(八)国际视野扩大,分析鉴别欠缺。

青年公务员的素质提高,了解和吸收外国信息的能力也增强。他们的最大优势是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比原来的公务员水平高。英语水平的提高,让公务员可以自由自主接触和了解外国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提高,让公务员可以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渠道接触和了解外国信息。因此,外国特别是欧美国家的信息,主要是政府决策信息、社会思潮信息、民众反应信息,很快就被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所了解。不过,由于这一代新公务员的专业知识强而政治素质较为薄弱,在分析、鉴别外国信息的时候,思考不够深刻、不够敏锐。特别是对于欧美国家利用公共服务、国际援助、文明传播、人权维护等活动,推广西方社会价值观、建立政治和文化霸权的幕后目的,缺乏足够的警惕。因此,青年公务员在对外交往沟通时的分析鉴别能力仍然需要提高,要不然就不知不觉成为欧美国家价值观的传播者。

二、对策

根据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的思想变化,我们提出10条在管理、服务、教育、引导等方面改革和创新的建议,力求更好地促进青年公务员的成长成才。

(一)加强国情教育和省情教育,提高青年公务员理解和执行政策的能力。青年公务员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进入机关,即使在基层锻炼也没有深入接触

和了解社会现实,对于复杂的国情、省情缺乏了解,执行政策就出现简单化机械化的倾向。某些情况很难通过正常渠道上报机关,如果青年公务员不深入了解实情,继续“快马加鞭”,就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社会后果。因此,国情、省情教育既是了解中国及山西的发展后劲,也是清晰了解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执行党政方针政策的时候具备科学理性。

(二)探索规范管理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机制,鼓励青年公务员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青年公务员的反映,伴随公务员规范管理的体制,程序和制度越来越严格,有利于杜绝盲目决策和主观意志。但是,也抑制了青年人才的个人创造,越来越多的公务员宁愿应付工作、不出差错,也不愿因为创新而冒奉献。调查中,他们希望在规范管理的同时,留下一些自主创新的余地,特别是重要决策讨论通过之前,让更多年轻人参与思考和争议,发挥创造性,为党政工作提高水平、提高效益作出贡献。

(三)健全省直机关联系基层、联系群众的制度,加深青年公务员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目前,比较多的矛盾和问题是上级机关制定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具有理论的合理性、先进性,但是在基层特别是镇、街无法实行,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关键在于制定政策的官员对于基层情况和群众利益的复杂化缺乏了解。因此,需要经常安排青年公务员深入基层实践和交流,既了解和掌握更多情况,也与人民群众建立良好关系,为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

(四)建设学习型机构,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而不断提高青年公务员的素质。

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对于近年大量举办的各种新理论、新知识、新形势、新问题讲座特别欢迎。不论是大学毕业生还是博士毕业生,随着工作年限增加,知识和观念的更新就成为迫切需要。但是,青年公务员喜欢富有个性特色、具有启发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不喜欢四平八稳、机械重复的教育内容。

(五)建立沟通机制,促进领导干部与青年公务员的对话交流。

针对青年公务员关于缺乏意见、建议反映渠道的情况,省直机关要加强领导与公务员的对话。目前,一些领导忙于处理事务,忽视了与下属特别是青年公务员的沟通,既不能及时了解真实情况,又不利于体现人性化管理。我们建议,各级领导利用一些时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青年公务员交流,就能够获得很好的回报。

(六)完善公务员轮岗制度,促进青年公务员更快成长和成熟。

目前的轮岗制度对于干部成长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青年公务员认为主要成长两个问题:一是“一刀切”,较少考虑轮岗人员的个性特征、知识基础和兴趣需求;二是事先缺乏征求意见,不够尊重本人的意愿。我们认为,轮岗制度既要有利于工作开展,也要有利于公务员的成长。所以,事先征求意见和加强沟通,职位兼顾工作需要和个性适应,这些都是必要的和具有积极效果的,应该

引起重视。

(七)丰富青年公务员的业余生活,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青年公务员处于活跃的年龄,不仅工作上活跃,也希望具有活跃的业余文化生活。并且,由于新一代公务员的素质提高和见识增长,业余生活的需求也多样化和新奇化。但是,目前社会上一些商业性的休闲活动机构收费较高,正常工资不足够支付活动费用;公共活动场所的项目少和档次低,缺乏吸引力。因此,机关要尽可能为青年公务员的业余、休闲活动提供方便,特别是引导开展健康、新颖的活动,有利调节身心和增强体力。

(八)鼓励青年公务员参与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针对青年公务员愿意参加志愿服务,但是又缺乏渠道途径而受到阻碍的情况,可以开拓多样化的内容和方式。从欧美国家的情况看,志愿服务是人们享受“做好人”的权利,实现内心充实与素质完善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志愿服务停留再低水平徘徊,“简单化”和“形式化”的问题较严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的志愿者参与。鼓励青年公务员参与志愿组织,以普通公民的身份提供提供志愿服务,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文明具有积极作用。

(九)定期开展青年公务员状况的调查分析,根据利益需求的变化而调整管理服务方式。

由于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青年公务员的思想观念和利益需求变化较快。一是不同年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观念差异明显;二是同一批公务员随着社会阅览的增长,利益需求有损变化。因此,每年开展青年公务员的追踪调查,了解思想观念和利益需求的变化,对于省直机关调整管理激励、教育服务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十)发挥共青团组织和青年社团的作用,提供青年公务员施展才华的平台。省直机关的共青团工作既有有利条件也有特殊困难。有利条件是青年人才多,政治环境好;特殊困难是公务员工作繁忙,对于团工作不热心、不重视。但是,如果不能通过团组织和青年社团去加强青年公务员的沟通服务,就不利于他们更快的成长成才。因为,共青团和青年社团提供探索性、多样性、新奇性的活动,让青年公务员既可以展示才华,又可以表露心声,还可以加强友谊,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通过在团的活动中锻炼与展示,青年公务员的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赏识,就能够更快安排到发挥潜能的岗位。因此,充分发挥省直机关共青团组织、青年社团的平台,探索和创新活动模式,就有利于青年公务员的发展成才。

三、结论

青年人是未来,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的素质和精神面貌会直接影响全省的发展。培养青年公务员、做好青年公务员工作,是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党和政府对青年公务员寄予厚望,希望大家尽快成才,健康成长,踏踏实实做人做事,走好每一步。青年公务员应加强自身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关,人生观。要加强理论武装。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着重掌握其科学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做到理论上成熟,思想上清醒,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忠于自己的职业选择,要把个人的愿望、要求同事业的需要统一起来,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始终使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第三篇:青年官兵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青年官兵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青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年官兵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年官兵形成健康、积极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青年官兵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青年官兵思想状况与分析

1、青年官兵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一是满怀爱国之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充 满信心。当代青年积极应征入伍,这充分说明当前青年官兵大部分满怀爱国之情,经过 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锻炼已经树立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二是具有良好的社会 公德意识。不断涌现的青年官兵见义勇为、积极同不良社会现象做斗争的事迹,说明广 大青年官兵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三是遵守职业道德。随着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官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日趋理性,绝大多数青年官兵都能遵守职业道德。四是注重自身努力奋斗。广大青年官兵都能够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注重自 身努力与奋斗不断适应部队发展的需要。五是注重团结合作。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青 年官兵更加体会到集体精神对事业成功的积极作用。绝大多数官兵认为“团结稳定的大 局面对部队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2、存在一些消极的思想状况。一是理想信念淡漠。由于受一些外来思潮的腐蚀和社会不 正之风的影响,一些青年官兵理想信念淡漠,有的甚至没有信仰,有的崇尚实用主义、个人主义,有的甚至信奉“伪科学”。二是价值观追求利益现实化。在利益兼顾方面有关资料显示,当代青年官兵在价值观的选择上,立足自我兼顾他人,行为方式更多受到 现实利益的驱使,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思想较强。还有少数青年官兵认为“现在参军就是为了找工作”。个别青年官兵存在思想误差认为“思想政治无法创造价值,解决吃饭问题,不是靠嘴皮子,而是靠物质产生”。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我意识膨胀。努力工作不是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而是为了个人利益。四是在推崇正义公德方面的个人的实践和行动不够。许多青年官兵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员捐过款,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青年官兵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有的一味追求金钱和物质上享受。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当代青年官兵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形形色色的思潮冲击着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对青年官兵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同时网吧成为影响青年官兵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2、青年官兵思想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目前青年官兵思想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不健全、不系统,尚未形成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心内容的政治教育;以立志建功为重点的思想教育;以学史建碑为重点的革命传统教育;以讲究职业道德、转变社会风气为标志的道德教育;以普及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的民主与法制教育;以读书活动为具体形式的科学教育,以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主义教育等一套较为完整而科学的青年官兵思想教育体系。

3、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偏差。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倾向于记笔记的老方式,造成官兵仍然在片面地追求笔记的字数,而不讲求政治教育的效果,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4、部队各级和有关方面对青年官兵思想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形成主导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单一化,没有形成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有创新的局面。

三、新形势下加强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改变教育模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主要是围绕青年官兵的思想认知展开的,注重对思想政治的解释与说明。要求青年官兵无条件地接纳和认同既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中的年青年官兵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可塑性大、内心矛盾多、对外部世界变化敏感、寻求独立自主、而辨别力又不强的时期。有的青年官兵思想固执,逆反心理严重,不愿接受部队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这说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不适合当代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应当在社会中感受,在体验中认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级模范人物的以身示范,通过不良风气的转变,使教育建立在直接性、动态性、体验性基础上,让青年官兵在体验中学习、思考、领悟,从而形成部队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质。

2、充分利用网络工具,主动占领青年官兵思想阵地。当前,网络已融入部队各项工作中并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青年官兵作为部队中最为活跃的群体,成为接触网络最多,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部分。在现实的生活中,青年官兵上网越来越多,如何引导成为关键问题。网络汇集的科技、文化、文艺等信息及其成果,虽然有助于青年官兵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但在网络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大量不健康的东西,有虚假信息、虚假新闻,甚至有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东西,如不善加引导,这些必将对青年官兵的精神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消极的影响。这需要我们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强网络监管和青年官兵日常管理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健全网上教育阵地,针对不同群体,讲青年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开展“健康网上行”、“个人网页设计”等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网络”,使广大青年官兵拥有诚实坦率、宽容博爱、坚强自信、开拓进取的健全的人格魅力。

3、建立健全教育阵地,大力开发闲暇资源。青年官兵八小时以外时间都由个人支配,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后,更多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打牌、聚会。我们应当为青年官兵提高知识层次、全面提高素质提供条件,在青年官兵群体中形成求知上进的浓厚氛围。这也是加强青年官兵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有效措施。

4、关心帮助弱势青年官兵。在现实的生活中有部分青年官兵家庭生活存在困难,生活的巨大压力影响了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热情和对人生目的的正确追求。这就要求各级政治部门从根本入手,为弱势青年官兵健康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我们倡导官兵互帮互助,目的就是让他们感受到部队的温暖,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思想上、行动上向组织靠拢,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

5、示范群体的导向作用。要把握青年官兵对示范群体的接受方式,让示范群体真正发挥导向作用。绝大多数青年官兵认为“十佳边防卫士”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在“他们哪些方面值得学习”讨论时,更多的青年官兵认为“扎实的工作态度”、“勤奋的敬业精神”是应该学习的。示范群体的形成和存在,只是由于其某些事迹、行为的可示范性而存在,他们也不再是面面俱到的“高、大、全”的完善和范式,而是更真实、更有血有肉的。我们要真正发挥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导向作用,更应运用实际的事例以使 青年官兵从感性体验而到思想上认同。

第四篇:新入监狱女犯思想状况及对教育对策

现阶段,新形势下的监狱事业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监狱“三化”建设的提出推进了监狱发展进程。提高改造质量成为工作的重心,不断创新矫正教育方法和手段是监狱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对新入监的女犯矫正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模式单

一、形式化突出、不被重视等问题。因此,对新入监女犯矫正教

育做些理性思考,寻求有效的途径,以达到提高改造质量的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矫正教育,是矫正机构从改造人挽救人的目的出发,结合生产劳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罪犯依法实施的转变思想、灌输知识、培养技能的系统影响活动①。只有把握矫正教育的实质,才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出矫正教育的新理论。

一、女性犯罪构成特点分析

(一)、从年龄结构看。犯罪年轻化。20—35岁押犯占58。平均年龄为46岁。

(二)、从文化结构看。文化程度低下。在押犯文盲就占押犯总数25,小学和初中占62,这种现象除了表明落后愚昧和法律知识贫乏是导致犯罪的一般规律外,也显示了女性犯罪的历史文化原因。

(三)、从身份结构看。逮捕前是农民和城镇无业人员居多,占押犯总数85以上。许多女性走出偏僻的家乡投身到日新月异经济浪潮中去,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吸引迷惑,而个人的文化水平,思想素质,道德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受到外界物质生活刺激后,心理失去平衡而犯罪。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向往纸醉金迷的生活,不惜利用非法手段捞取不义之财,满足自己膨胀的私欲。

(四)、从犯罪类别上看。犯罪类型复杂,多样化。女性犯罪涉及到越来越多的领域,除了杀人,伤害罪以外,抢劫盗窃诈骗拐卖人口等逐渐上升。三涉犯罪也有女性参加。暴力型、财产犯罪仍为女性犯罪主体,调查显示,暴力型犯罪,人数占押犯总数的38左右。财产型犯罪占押犯总数47,以诈骗,盗窃拐卖人口居多,一般恶习较深。

从以上犯罪构成可以了解到当今女犯犯罪的原因和特点,利于把握了解女犯犯罪的诱因和根源,以进一步了解新入监女犯的特点。

二、新入监女犯的特点

大多数女犯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本身价值取向偏差,道德观念极其低下,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虚荣心强,入监后狭小的监狱区域,固定的生活范围和交往群体,加上以自我为中心,对事不能客观分析和理智判断,喜欢无端的主观猜测,容易钻牛角尖。这种现象在新入监女犯中显得更为严重,突出表现在部分女犯心理扭曲,需求畸形,爱慕虚荣,相互攀比,自我表现突出,呈个人英雄主义,人格扭曲,其结果往往使一部分罪犯心理失衡,无心改造,有的甚至走向极端,悲观厌世,打架斗殴,自伤自残,违规违纪,难以自控。主要特点如下:

(一)罪责意识弱化,客观归罪居多。部分罪犯对自己的犯罪没有足够的认识,尤其是法律角度的认识对“罪”与“错”混淆不清,甚至一些罪犯对“罪”为何物,无所知,更有甚者竟糊里糊涂走进监狱。职务罪犯沉缅于往事的回忆之中,留恋过去的犯罪生活,认为自己收了人家一点钱算什么,是人家自愿给的,表面上认罪,暗地里不能认罪悔罪,有的动辄叫家里人为其申诉,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犯罪的主观原因,推给社会和他人。实际中不愿意暴露真实想法,具有隐蔽性。思想不外露,但在暗中观察民警管理方法,了解情况后便有了自己的所谓设想,身体有点病想得到照顾,小病大养等。

(二)自我意识强烈,身份意识淡薄。第一次走进监狱,既感到新鲜又感到神秘好奇,但这种感觉是暂短的,身临其境后仍然不能接受角色的变化,即使同是罪犯,也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她人,放纵自己,忘记了身处何地,自己是谁,对他犯指手画脚。以自我为中心,重权利,轻义务。只关心自己的权益,片面强调公平,不愿意履行义务,不愿意接受监规监纪约束,而且对民警教育管理非常敏感,动辄以“侵权”、“维权”;为借口,与民警抗衡。

(三)焦躁恐惧心理,缺陷心理突出。新入监女犯存在不适应环境,心理产生异常,无端猜疑,情绪变化大,自控失调后容易出现自杀,报复念头,压力大的人数居多,有数据表明,表明,新入监女犯的脱逃自杀,患精神病率高于其它教育阶段。

(四)功利思想明显,改造意识不强。新入监女犯对于服刑改造目标认识不清,新入监女犯多数改造动机和目的不端正,她们的服刑不是以矫正恶习为目的,而是单纯追求早减刑早回家,一切都是以自己是否有实惠来权衡。具有功利性,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的转变和提高素质获取新生考虑很少,而更多关心考核、评审、奖惩制度减刑等眼前功利,揣摩自己得什么样的分级处遇,刑期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多数新犯下监区后想分个好工种,计分考核高劳动轻松,又急于表现自己,目的是骗取民警的信任和重用。

除了以上特征外,还具有女犯身上普遍存在的特点。

1、惦挂家庭,思念亲人。

2、敏感多疑,心胸狭隘,遇事易激动。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3、依附性强,不

能独立处理和思考问题。

4、爱慕虚荣,极欲表现自己。

5、嫉妒心强,报复心重,常为小事争斗。

6、思想偏颇固执,认死理,认知能力低下等特点

三、对新入监女犯矫正教育对策

一位哲学家有四个弟子,这位哲学家问他的弟子,怎样彻底除掉这块地上的杂草,第一个弟子回答用锄头锄掉;第二个弟子回答用火烧;第三个弟子回答撒上石灰;第四个弟子回

答把根挖掉。这位哲学家没有说出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一年以后,四个弟子来到哲学家约定的这块草地里,却没有看到他们的师傅,也没看到杂草,看到的只是一片庄稼。[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文=秘=114=网=站]四位弟子不知道师傅这样做的用意,等到师傅死后整理遗物的时候才明白这个哲理,试图把这个哲理写进他的著作。从这个典故得到的启迪是,对罪犯的矫正教育过程就是除去罪犯心灵上的杂草,种上庄稼,入监教育阶段是锄掉杂草播种种子时期。凸显性别差异和新入监这个特殊时期,更不能忽视“女”性特点,注重“月经期”、“更年期”两期心理变化,使入监矫正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内容更贴近罪犯实际,跳出“三课”教育的束缚,强化生存教育和法制教育。避免观念陈旧,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避免手段落后,形式多,针对性差,可信度低,缺乏开放意识和新观念。面对入监教育中问题,我们不能仅着眼于问题产生后如何解决,而更应考虑如何少产生问题或不产生问题,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整体矫正教育的工作思路。由此应考虑到问题产生之前的现状与问题产生之后现实表现之间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在研究新旧知识对学习效果影响时,提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理论②。根据这个理论,我们把对新入监女犯的矫正教育对策分为前摄抑制对策和后摄抑制两部分。前摄抑制对策侧重提倡、灌输、诱导。后摄抑制对策侧重纠正、惩治、考核、激励。

(一)、前摄抑制对策

1、首先对新入监女犯甄别分类,摸底调查,掌握罪犯的第一手资料和相关信息,包括心理特点调查,全面掌握新犯心理状况、行为特点,然后进行甄别分类。把长刑期女犯和短刑期女犯分类;年轻女犯和年龄大的女犯分类,文盲女犯与有文化女犯分类使矫正教育具有科学性、个别性、改造性的特点。

2、严格训练。带有军事化的训练方法,从站队到出操,从出操到训练,从训练到比赛,是强化女犯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有效的训练方式,这种方式利于训练女犯服从命令听指挥。养成新的行为习惯,以替代懒散习惯,加强行为规范练习,统一行动听指挥,身份意识也得到强化。还要在“严”字上下功夫,在严格管理中,磨练罪犯意志。当前女犯不仅在思想上带有劣根性,身份意识淡化,而且行为懒散,动作拖拉散漫,规范性差,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多,固守的陈规陋习,行为习惯极差。为此应把新入监女犯规范化管理和行为养成放在首位,使女犯对自己的身份有较准确的定位,通过日久天长的教育训练,严格管束,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自觉遵守规范的自觉性,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从吃饭到睡觉,从出工到收工,从言行到举止,从生活现场到劳动现场。从守纪守法到文明礼貌,时时处处要求严格规范,不得越雷池一步,用良好的习惯代替原有的恶习,让罪犯懂得懒惰贪婪,是犯罪的根源,一切犯罪根源都是由于贪婪和好逸恶劳造成的人格障碍。

3、从思想教育着手。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向钱看”成了不少犯人的生活信条,挣钱多少,成了一些人衡量价值大小的标准。在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人生观影响下,女性产生享乐,寄生的腐朽生活方式,盲目追求高档生活,因能力所限,不愿付出艰苦劳动,于是采取盗窃、贪污、抢劫等犯罪手段,企图不劳而获,沾染馋、懒、痞恶习。转变恶习要从矫正思想入手,使矫正思想教育更具有撞击力和渗透力,从源头抓起,循序渐进,把矫正思想贯穿于矫正教育的全过程,要使罪犯深刻认识到自己犯罪根源及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突出价值观、人生观要使罪犯认识到,“人的价值在于奉献,不在于索取”,平平淡淡才是真。从心灵深处,接受改造,树立重新做人信念和信心。使女性罪犯由被动接受改造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并为自己合理定位,最终达到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不仅将她们改造成为能够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还要矫治成为新女性。

4、以文化教育为支撑。调查表明女性犯罪文盲占25以上,文化素质是女性自立社会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激烈的状况下,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文化素质低下,决定了其认知水平较低,一般只善于接受直观,形象、具体的信息刺激,遇事缺乏独立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加上无一技之长,必然缺乏自立自强的生存能力。由于无知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比例较大,因此,对新入监女犯可以分为扫盲班、小学班和初中班,在文化学习方面,以强制学习为主,鼓励自愿学习,把学习成绩与激励机制挂钩,激励绝大多数女犯从强制学习走向自觉性学习,一是以扫盲班为重点,同时抓小学、初中班,让新入监女犯,在短时间基本脱盲,基本上能看懂监区的教育改造周刊、黑板报、写普通家信、写简单的思想汇报,以利加速改造。二是鼓励大龄女犯参加学习,扩大入学范围,采取相应措施,逐步将她们兴趣引到健康的轨道上来,便于管理,利于提高女犯整体文化素质,同时强化刑法、婚姻法为主的法制教育,增强女性的法制观念,培养自尊自重自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由于法制观念淡薄,不知法不懂法而导致犯罪的,在女犯中为数甚多,这在文盲身上表现尤为突出,许多女犯直到被拘捕时,才接触到法的概念,有的判了刑仍对“法”茫然不知,如果说文盲是女犯在文化素养方面愚昧的突出表现的话,那么法盲就是她们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愚昧突出表现,切实提高女犯改造质量,离不开扫除文盲、法盲。实行奖惩分明激励机制,由专人包干负责,扎扎实实进行强制性的文化教育,让她们心灵中的沙漠变为绿洲,摆脱愚昧无知,这样有利于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为思想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对思想教育起促进作用。

5、个案矫治。在入监矫正教育过程中,树立人格平等思想,尊重人格,注重个性化特点,着眼于教育说服和疏导,体现人道和文明执法,提高民警人格力量的感染,启迪罪犯,以情感教育为矫正教育的突破点,讲“三心”,既说知心话、做贴心人,打攻心战,达到消除心理对立情绪,使罪犯消除被动接受教育转为主动接受。从情字入手矫正其心理。女犯原来都是受害者,是弱势群体,就是因为她们太重感情,为情所累,而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一把匙开一把锁,对这类女犯的矫正教育一定从“情”字入手因为这类女犯大多数身心受到过极大的伤害,心理受过强烈的刺激,在畸形心理的主导下,才产生了违法犯罪行为,要想矫正她们违法心理,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她们违法犯罪行为,要想矫正她们违法心理,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他们违法犯罪心理产生及活动规律,了解和掌握入监后心理活动及变化情况,从而针对她们的心理活动及变化情况,寻求矫正的方法和途径促进违法犯罪心理良性心理,守法心理的转化,这类女犯大多数犯的是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刑期长,在10年以上,这些女犯的心理都是处于畸形状态,有的认为自己无罪对法律的惩罚抱着无所的态度,还有的认为自己已经家破人亡,不如一死了之,总是抱着绝望的心理要让她们懂得人人间亲情珍贵,唤起女犯对亲人眷恋,让冷漠绝望的心理从新燃起希望之火。

6、培养劳动习惯,灌输劳动技术培养。对新入监女犯进行劳动和职业训练,目的是劳动具有社会功能,在安全、健康和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劳动是有效的管理工具;有利于保持矫正环境安静和防范脱逃、自杀之类事故发生,在劳动中身心得到锻炼。在技能教育上要考虑女性就业特点,坚持实用为主,兼顾谋生照顾兴趣爱好,对罪犯服装裁剪美容美体电脑操作等技能培训,使罪犯能有一技之长,为刑满走上社会安定创造就业条件,同时也是为了完成劳动改造需要。

(二)、后摄抑制对策

1、考核与奖励措施。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对犯人行为正确与否的判断,有约束力,那些行为是提倡的,那些行为是禁止的,碰到高压线要受到处罚的,对于惩恶扬善,弃暗投明,有诱导和约束作用,同时提倡与不良行为做斗争,表现好的每月可享有正常的分级处遇,如打电话,会见等。

2、劳动奖励机制,主要根据劳动质量、数量、劳动竞赛等不同奖项设立,目的强化女犯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满足罪犯需要,这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③,人的行为始于需要,由需要发出动机引起的行为,设立奖金机制是从动机和需要入手。将对行为矫正教育的部分转到行为之前的动机控制。通过需求控制不良动机,减少不良行为。

3、处罚措施。在分级处遇上拉大差距,造成吸引力。对于违规违纪,不思悔改的女犯,不能手软,听之任之,要加大打击力度,把行政处罚和强制性控制手段并用,增强威慑力,严厉打击反改造气焰。在分级处遇上及时兑现。

4、实施心理危机干预。通过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量表(16PE),艾森克个性问卷④。人格问卷(EPQ)显示,新入监女犯情绪化倾向明显,不易把握控制自己也是女犯一种普遍特征。女性心理较为复杂,一般女性身上所具有的情感细腻、心思细密的特点在女犯身上也有明显体现。脆弱、情绪化、敏感多疑、惰性心理在女犯身上得到进一步体现,普遍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思家念亲情绪较重,对前途忧虑重重,成为种种矛盾纠纷的纠合点,很多家庭解体,家人的生活轨迹,有的担心孩子参军就业受到影响,有的孩子在外不学好,为自己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给孩子带来麻烦而愧疚。由此消除新入监女犯心理压力,形成健康心理对策有(1)、设立心理咨询室,有专人负责,预约或定期开放心理咨询门诊,开展罪犯心理调查,评估对罪犯气质类型、性格特点、自控能力以及智力等做出分析和评价,并建立罪犯心理档案。(2)、针对罪犯焦虑症、抑郁症、妄想症及人际关系紧张、环境不适应等心理问题开展咨询和治疗,帮助她们克服心理和情绪障碍,化解人际关系危机,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使身心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心理学认为,在押女犯的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复合矛盾心理。既含有较之量性更为复杂的女性常态,又具有危害社会的犯罪心理,再加上入狱后的刑罚承受心理。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往往成为制约和影响女犯改造的重要因素。因此,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矫治其不健康心理、消除心理障碍,培养恢复其健康心理对于女犯改造具有重要意义。(3)、普及心理卫生教育。使罪犯了解心理和心理卫生的基本常识,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深化女性亲情帮教。担心被社会抛弃和家人一起是女犯入狱后产生孤独、悲观、冷漠、消极等心理,影响改造情绪目标的确定,因此,监狱民警积极与罪犯亲属沟通渠道,利用家人接见机会,进行心理冲击,既实施满灌疗法。④达成血浓于水的亲情感化教育,使罪犯给亲人感到有希望,以及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法律援助,社会邦交正常化,即解决法律上的问题又达到教育的效果,因为女犯入狱后处于弱势群体地位,涉及到本人和家庭许多民事纠纷,政策问题,有的难以得到及时解决,这些很容易影响到罪犯认罪服法和改造信心的建立,因此监狱通过积极的工作,求得社会各方支持,对女犯开展法律教育和实施女犯合法权利维护,对于促进新犯改造信心的建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新入监女犯的矫正教育目的是能使女犯突破自我,从自我解剖自我评价到最终的自我实现,完成强制走向自我教育过程。要求女犯每日“三省吾身”,睡觉前把当日所经历人和事以及学习劳动情况,做最初判断,然后提出疑问分析,若与她犯有未化解决矛盾,则采取合理解决途径并付诸实施,然后进行总结,女犯自我反省能力的增强具有较大的渗透性,它能深入矫正心理恶习,更长久地达到矫正教育产生作用,从而更有利的促进女犯个性的发展和健康心理的养成。

罪犯恶习是长期形成的,对新入监女犯矫正教育是对罪犯改造过程的第一步,是矫正教育的开端,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既要看到艰巨性和长期性又要看到反复性的特点。还要把新入监矫正工作置于矫正教育整个过程中通盘考虑,形成完整体系,使矫正教育工作有组织、计划地进行。做好新入监女犯的矫正教育工作对提高改造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夏宗素主编《矫正教育学》法律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第3页。

②李伯黍书、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177页。

③李晓文等编著,《现代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27页。

④顾海根编著:《学校心理测量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第108页、第190页。

参考文献:

①夏宗素主编《矫正教育学》法律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

②张金桑、张苏军主编《亚太地区当代矫正制度纵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五篇:新入监狱女犯思想状况及对教育对策

现阶段,新形势下的监狱事业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监狱“三化”建设的提出推进了监狱发展进程。提高改造质量成为工作的重心,不断创新矫正教育方法和手段是监狱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对新入监的女犯矫正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模式单

一、形式化突出、不被重视等问题。因此,对新入监女犯矫正教育做些理性思考,寻求有效的途径,以达到提高改造质量的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矫正教育,是矫正机构从改造人挽救人的目的出发,结合生产劳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罪犯依法实施的转变思想、灌输知识、培养技能的系统影响活动①。只有把握矫正教育的实质,才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出矫正教育的新理论。

一、女性犯罪构成特点分析

(一)、从年龄结构看。犯罪年轻化。20—35岁押犯占58%。平均年龄为46岁。

(二)、从文化结构看。文化程度低下。在押犯文盲就占押犯总数25%,小学和初中占62%,这种现象除了表明落后愚昧和法律知识贫乏是导致犯罪的一般规律外,也显示了女性犯罪的历史文化原因。

(三)、从身份结构看。逮捕前是农民和城镇无业人员居多,占押犯总数85%以上。许多女性走出偏僻的家乡投身到日新月异经济浪潮中去,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吸引迷惑,而个人的文化水平,思想素质,道德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受到外界物质生活刺激后,心理失去平衡而犯罪。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向往纸醉金迷的生活,不惜利用非法手段捞取不义之财,满足自己膨胀的私欲。

(四)、从犯罪类别上看。犯罪类型复杂,多样化。女性犯罪涉及到越来越多的领域,除了杀人,伤害罪以外,抢劫盗窃诈骗拐卖人口等逐渐上升。三涉犯罪也有女性参加。暴力型、财产犯罪仍为女性犯罪主体,调查显示,暴力型犯罪,人数占押犯总数的38%左右。财产型犯罪占押犯总数47%,以诈骗,盗窃拐卖人口居多,一般恶习较深。

从以上犯罪构成可以了解到当今女犯犯罪的原因和特点,利于把握了解女犯犯罪的诱因和根源,以进一步了解新入监女犯的特点。

二、新入监女犯的特点

大多数女犯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本身价值取向偏差,道德观念极其低下,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虚荣心强,入监后狭小的监狱区域,固定的生活范围和交往群体,加上以自我为中心,对事不能客观分析和理智判断,喜欢无端的主观猜测,容易钻牛角尖。这种现象在新入监女犯中显得更为严重,突出表现在部分女犯心理扭曲,需求畸形,爱慕虚荣,相互攀比,自我表现突出,呈个人英雄主义,人格扭曲,其结果往往使一部分罪犯心理失衡,无心改造,有的甚至走向极端,悲观厌世,打架斗殴,自伤自残,违规违纪,难以自控。主要特点如下:

(一)罪责意识弱化,客观归罪居多。部分罪犯对自己的犯罪没有足够的认识,尤其是法律角度的认识对“罪”与“错”混淆不清,甚至一些罪犯对“罪”为何物,无所知,更有甚者竟糊里糊涂走进监狱。职务罪犯沉缅于往事的回忆之中,留恋过去的犯罪生活,认为自己收了人家一点钱算什么,是人家自愿给的,表面上认罪,暗地里不能认罪悔罪,有的动辄叫家里人为其申诉,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犯罪的主观原因,推给社会和他人。实际中不愿意暴露真实想法,具有隐蔽性。思想不外露,但在暗中观察民警管理方法,了解情况后便有了自己的所谓设想,身体有点病想得到照顾,小病大养等。

(二)自我意识强烈,身份意识淡薄。第一次走进监狱,既感到新鲜又感到神秘好奇,但这种感觉是暂短的,身临其境后仍然不能接受角色的变化,即使同是罪犯,也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她人,放纵自己,忘记了身处何地,自己是谁,对他犯指手画脚。以自我为中心,重权利,轻义务。只关心自己的权益,片面强调公平,不愿意履行义务,不愿意接受监规监纪约束,而且对民警教育管理非常敏感,动辄以“侵权”、“维权”;为借口,与民警抗衡。

(三)焦躁恐惧心理,缺陷心理突出。新入监女犯存在不适应环境,心理产生异常,无端猜疑,情绪变化大,自控失调后容易出现自杀,报复念头,压力大的人数居多,有数据表明,表明,新入监女犯的脱逃自杀,患精神病率高于其它教育阶段。

(四)功利思想明显,改造意识不强。新入监女犯对于服刑改造目标认识不清,新入监女犯多数改造动机和目的不端正,她们的服刑不是以矫正恶习为目的,而是单纯追求早减刑早回家,一切都是以自己是否有实惠来权衡。具有功利性,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的转变和提高素质获取新生考虑很少,而更多关心考核、评审、奖惩制度减刑等眼前功利,揣摩自己得什么样的分级处遇,刑期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多数新犯下监区后想分个好工种,计分考核高劳动轻松,又急于表现自己,目的是骗取民警的信任和重用。

除了以上特征外,还具有女犯身上普遍存在的特点。

1、惦挂家庭,思念亲人。

2、敏感多疑,心胸狭隘,遇事易激动。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3、依附性强,不能独立处理和思考问题。

4、爱慕虚荣,极欲表现自己。

5、嫉妒心强,报复心重,常为小事争斗。

6、思想偏颇固执,认死理,认知能力低下等特点

三、对新入监女犯矫正教育对策

一位哲学家有四个弟子,这位哲学家问他的弟子,怎样彻底除掉这块地上的杂草,第一个弟子回答用锄头锄掉;第二个弟子回答用火烧;第三个弟子回答撒上石灰;第四个弟子回答把根挖掉。这位哲学家没有说

bsp;罪犯恶习是长期形成的,对新入监女犯矫正教育是对罪犯改造过程的第一步,是矫正教育的开端,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既要看到艰巨性和长期性又要看到反复性的特点。还要把新入监矫正工作置于矫正教育整个过程中通盘考虑,形成完整体系,使矫正教育工作有组织、计划地进行。做好新入监女犯的矫正教育工作对提高改造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 夏宗素主编《矫正教育学》法律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第3页。

② 李伯黍书、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177页。

③ 李晓文等编著,《现代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27页。

④ 顾海根编著:《学校心理测量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第108页、第190页。

参考文献:

①夏宗素主编《矫正教育学》法律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

②张金桑、张苏军主编《亚太地区当代矫正制度纵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下载监狱80后青年民警的思想状况及对策浅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监狱80后青年民警的思想状况及对策浅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80后”青年职场状况调查报告发布(精选五篇)

    “80后”青年职场状况调查报告发布 “眼高手低”成为通病据《京华时报》2008年12月26日报道,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和北京市新英才学校联合发布《“80后......

    当前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及对策

    当前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及对策基层分工会是在党支部和上级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分工会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监狱基层民警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初探

    监狱基层民警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初探 【摘要】监狱工作的根基在基层,监狱队伍的主体在基层,队伍中的问题也主要发生在基层,因此,加强监狱队伍建设必须将着重点放在基层。笔者从......

    11年教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及对策

    可可托海镇第一小学学校2011年教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及对策 一、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的思想主流 (一)关心国家大事,参政议政的意识较强。 (二)关心国家的教育改革,关心学生的素质......

    中职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

    中职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 驻马店卫生学校 刘丹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因此,在很大程度......

    外贸青年思想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

    外贸青年思想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内容摘要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的对外贸易正迅速发展,青年作为外贸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新时期青年团员思想的状况调查与对策

    新时期青年团员思想状况调查与对策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时代在进步,一方面给我们带来很多很多的方便,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也知天下事,让机器代替我们劳动;另一方面也在改变着人们......

    从“80后”“90后”思想道德状况看青年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

    从“80后”“90后”思想道德状况看青年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 何芳 “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