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施工质量安全控制 Microsoft Word 文档

时间:2019-05-14 01:4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桩施工质量安全控制 Microsoft Word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桩施工质量安全控制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篇:管桩施工质量安全控制 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建质安监[2011]75号

关于加强预应力管桩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 13476-2009),进一步加强对进入我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预应力管桩的质量管理,确保地基基础工程的使用安全,现就有关事项

通知如下:

一、桩身构造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 13476-2009)及配套新

图集(10G409)的要求,严禁使用按老图集生产的管桩;

二、设计单位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明确执行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 13476-2009),施工图审查机构要把好审查关,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选用预应力管桩,监理单位要严格把好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场检验关;

三、进入施工场地的管桩,建设单位应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采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采用破碎法等检查预应力主筋数量、螺旋筋加密区位置及长度、混凝土均匀性及

四、同一生产厂家、同一规格的产品,每施工5000m应送单节管桩至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 端板厚度,对预应力钢筋和螺旋筋的材质有怀疑时应取样送检;

单位进行破坏性试验,检测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进行复试;

五、未进行构造检查且不能提供桩身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破坏性试验报告的作为质量保证资料和竣工验收资料缺项处理。已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管桩工程,应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地基基

础分部工程的安全性,并对相关责任主体依法进行处罚;

六、本通知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二O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抄报:市城乡建委

关于静压管桩施工中的质量安全控制

近几年来,预应力管桩由于其具有施工工期短、单位承载力及造价较低等优点,在粤东地区得到了迅猛发展及推广应用。同时由于锤击法施工在环保等方面的缺点日益突出,故而静压法施工越来越普遍,由此而引发的许多关于静压管桩的质量安全技术问题也倍受人们的关注。

一、静压管桩的优缺点

静压法施工是通过静力压桩机的压桩机构自重和桩架上的配重作反力将预制桩压人土中的一种成桩工艺。下面简要谈谈预应力管桩中静压法施工有哪些优缺点。

1.主要优点

(1)低噪声、无振动、无污染,可以24小时连续施工,缩短建设工期,创造时间效益,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2)施工速度很快,同时场地整洁、施工文明程度高;

(3)由于送桩器与工程桩桩头的接触面吻合较好,送桩器在送桩过程中不会左右晃动和上下跳动,因而可以送桩较深,基础开挖后的截去量少;

(4)施工中由于压桩引起的应力较小,且桩身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拉应力,桩头一般都完好无损,复压较为容易。

2.主要缺点

(1)仍然具有挤土效应,对周围建筑环境及地下管线有一定的影响,要求边桩中心到相邻建筑物的间距较大;

(2)施工场地的地耐力要求较高,在新填土、淤泥土及积水浸泡过的场地施工易陷机;

(3)过大的压桩力(夹持力)易将管桩桩身夹破夹碎,或使管桩出现纵向裂缝;

(4)不宜在地下障碍物或孤石较多的场地施工。

二、静压管桩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压桩前的准备工作

1.施工队资质审查

必须对施工队(压桩队伍)的资质材料进行审查与管理,了解施工队的技术力量及压桩水平;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压桩路线、施工进度计划,评价其可行性;要求施工队每个技术人员,包括施工技术员、焊工、记录员、开机员等都必须具有相应技术资格证和上岗证。

2.桩机的选择

必须根据具体工程的地质资料和设计的单桩承载力要求,准确地选择压桩机。如果压桩机吨位过小,可能出现桩压不下的情况,因而无法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反之,如果压桩机吨位过大,易发生陷机情况。所以应该会同各有关部门合理地选择桩机,尽量采用超载施工。一般情况下,桩机的压桩力应不小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1.2倍。

3.施工放线与定桩位

由于放线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位置是否符合“规划”要求,而桩位的准确与否又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结构,因此,这两个工序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对已定好的轴线位进行复核,根据建筑物与结构桩位图逐位校核,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

4.桩尖、桩身质量检查

首先必须对桩尖进行查验、测量,按照管桩有关规范对于桩尖的构造要求和设计图纸要求,对所有到场的桩尖进行测量,不满足设计和管桩规范要求的,责令其更换;对所有到场的管桩进行仔细认真地查验,测量管桩的外径、壁厚、桩身、长度、桩身弯曲度等有关尺寸,并详细记录。特别是管壁厚度,由于静压法施工中的夹持力较大,壁厚不够很容易把桩夹碎。同时应对桩身外观质量进行仔细地查验,检查桩身是否粘皮麻面、内外表面是否露筋、表面是否有裂缝、是否断头脱头、桩套箍是否凹陷、表面砼是否坍落等情况,不符合管桩规范要求的,责令厂家退回。

(二)压桩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1.底桩(第一节人土的桩)的定点

虽然在放线与定桩位时已经核查过,但是经验不足或技术水平不高的施工技术人员往往在放底桩时偏离原定的桩位,从而导致成桩的偏位。建议在每个桩位处用石灰或贝灰以原定的桩心为圆心、以该桩的桩径为直径画一圆圈,压底桩时以此圆圈为准,控制桩不偏离该圆圈,使成桩的偏位尽可能减小。

2.桩身垂直度的控制

由于静压管桩桩机驾驶室内一般会悬挂一吊有重锤的绳线,由开机员以此线为准控制桩一个方向的垂直度,因而另一方向的垂直度必须另外控制,方法就是在垂直于桩与此绳线连接的地方(即另一正交方向)另设一吊重锤的绳线(视线要通透),以这两条绳线来控制桩的垂直度。当桩在两个方向都已经垂直的情况下方允许压桩,而且在压桩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桩身垂直度。

3.接桩及焊缝控制

接桩前,应保证上下两节桩的顺直,而且两桩桩心的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宜设置接桩导向箍)。管桩施工中主要采用焊接接桩法,在焊接前应该把两节桩的端头板用钢刷清刷干净,直至坡口露出金属光泽,而且应该保证上节桩已经垂直后方能焊接。焊接时最好两个焊工同时进行,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6点,焊接层数不少于2层,每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保证焊缝连续饱满,自然冷却约8~10分钟(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完即压),防止高温的焊缝遇水变脆而被压坏。

4.压桩过程的施工记录

为了便于控制终止压桩,必须详细记录压桩过程的压力与桩人土深度,了解桩尖人持力层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及桩穿过各土层时的压力值。

5.终压(即终止压桩)标准及终压的控制

终压标准应该以质监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勘察单位及监理单位等有关部门在试桩会议中根据试桩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标准为准则。一般情况下,除保证桩长及桩尖入持力层深度应该满足设计要求外,还要控制终压值Q的大小。虽然终压值Q与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Rk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终压值Q与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Rk存在着某种比例关系,这有待于日后的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笔者认为这种比例关系与工程地质构造情况关系较大,同时与桩的长度以及所选的持力层关系也不可忽视,总结潮汕地区近几年静压管桩的工程实践经验,终压值Q可以按以下原则来控制:

(1)当桩端持力层为粘土、粉质粘土时,主要控制桩端达到的设计深度,终压值RQ:(0.6-1.3)Rk。

(2)当桩端持力层为标贯击数较低、中密以下的粉细砂时,以控制桩端人持力层深度为主,终压值作参考,Q=(1.6~2.o)Rk。

(3)当桩端持力层为标贯击数较高,中密以上的中粗砂、砾砂时,以控制终压值为主,Q=(1.8-2.5)Rk,长桩取低值,短桩取高值;击数低取低值,击数高取高值。

(三)桩头填芯的质量控制

由于桩与上部结构的连接主要通过桩的承台,因此桩头嵌入承台的长度不宜太短,有关管桩技术规范规定不宜小于10cm。从日本桩基的典型震害实例调查中可知,有不少是由于桩嵌入承台长度不足,抗拔不够,因此在地震设防区有必要把桩嵌入承台的长度加长,且桩头的插筋长度也应加长及增加配筋量,桩头填芯砼的强度等级应满足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工程有关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加强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

三、成桩的质量检查

1.桩身垂直度及桩身质量的检查

桩身的垂直度可以用垂球吊线的办法来量测,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应及时报送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提出补强修改意见。对于配置封口桩尖的工程桩,桩身质量的检查可以直观检查,即将低压电灯泡沉人桩内腔检查,正常情况下,内腔应该是不进土和水的。若桩内腔完整干燥,说明桩身基本完好、焊接质量完好、桩尖无损坏,这种情况下可不采取其他方法另行检查;反之,应该采取其他方法另行检查。目前潮汕地区主要依据有关规范规定,按桩总数的一定比例采取小应变动测的检测方法,对桩身的完整性进行检测。

2.桩顶标高及偏位情况的检查

基础开挖后,应对桩顶标高及桩的偏位情况进行测量,并把记录资料完整地整理一份报送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提出方案,解决那些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以及桩偏位超过规范要求的情况。而对于那些桩顶标高高于设计标高的情况,施工单位应用电锯法截去多余的桩段,而不应该用人工敲打的办法把多余的桩段敲掉,那样很容易把成桩敲伤。

3.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检测

目前主要采用静荷载试验的方法来检测成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由设计单位、质监部门、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等有关部门举行点桩会议,选取较具代表性的桩进行静荷载试验。静荷载检测时一般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并要求工程有关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详细记录最终沉降量和残余沉降量等。特别要注意检测桩机在进场、退场及移动过程中不要碰撞到任何工程桩。

四、常见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

1.桩倾斜

插桩初压即有较大幅度的桩端走位和倾斜。碰到此种情况,很可能在地面下不远处有障碍物。处理的措施主要是在压桩施工前将地面下旧建筑物基础、块石等障碍物彻底清理干净。

2.桩尖达不到设计深度

静压管桩施工时,若发生个别桩长达不到设计深度,其原因可能是:

(1)桩尖碰到了局部的较厚夹层或其他硬层。

(2)中断沉桩时间过长。由于设备故障或其他特殊原因,致使沉桩过程突然中断,若延续时间过长,沉桩阻力增加,使桩无法沉到设计深度。

(3)接桩时,桩尖停留在硬土层内,若时间拖长,很可能不能继续沉桩。

发生管桩沉不下去时,应冷静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才能继续施工,切不要盲目加大压桩力强行沉桩。

3.基坑开挖不当引起大面积群桩倾斜

挖土引起基桩的倾斜,直接起因是挖土方法不当,将基坑挖得太深或将挖出的土堆放在基坑边坡附近,因而产生侧向压力;加上淤泥本身的流动性以及土体中未消散的超孑L隙水压力乘机向开挖方向释放,加剧了淤泥向开挖方向流动,而管桩对水平力的抵抗能力小,于是随着土体的位移而向开挖方向倾斜,造成桩顶大量位移。发生这样的事故先要进行调查分析,弄清哪些桩报废,哪些桩还可以用,哪些桩应折减其承载力,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桩。为防止此类工程事故的发生,应严禁边压桩边开挖;开挖宜在基桩全部完成并至少隔15天后进行,挖土宜逐层均匀进行,桩周土体高差不宜超过1m;注意保持基坑围护结构或边坡土体的稳定;基坑顶部周边不得堆土或堆放其他重物等。

4.桩身上浮

当工程桩较短或桩较密集时较容易发生桩身上浮的情况,此时采取复压是一较有效的补救措施。所谓复压指的是已经压好的桩再进行静压的一种措施。

五、静压管桩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必须根据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的各有关管理制度,在项目内部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考核制度,实施奖罚措施,以及前面已提及的桩机资质及特种作业上岗证等必须齐全。除此之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起重机作业前,应对转动部位进行润滑,检查部件紧固程度,钢丝绳是否磨损。

2.起重臂下严禁站人,重物停在空中时驾驶员不得离开操作室。

3.起重范围不得超过起重性能规定的指标,起重机吊桩进入夹持机构,压桩开始之前,必须在起重机、卷扬机构放松起吊的钢丝绳、吊钩脱离后方可压桩,以免拉断钢丝绳和拉弯起重机吊臂。

4.接桩时焊接用的各种气瓶应作标识,气瓶要距离明火点10m以上,气瓶间距必须大于5m,气瓶必须加防震圈和防护帽,气瓶使用和存放时严禁平放或倒放。

5.停止作业时,短履需运行到桩机中间位置,停落在乎整地面上,其余油缸回程缩进。切断电源,操作人员方可离开桩机。

6.施工完毕的桩的桩头上面要加盖,以防行人或杂物等掉陷。

六、结语

虽然目前静压管桩工程实践经验尚不够丰富,但随着静压管桩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以及人们对静压管桩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相信静压管桩技术应用水平将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第二篇:静压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静压管 桩 施 工 质 量 控 制

一、前言

桩基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极其重要的结构部分,是工程项目的关键分部工程,也是施工、监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桩基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和建筑物的耐久性。

二、桩基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桩基础质量控制,根据不同的阶段,可分为施工前控制、施工中控制和施工完成后的验收。

1.压桩施工前的控制

(1)参加设计交底,了解设计意图,掌握质量标准,分析桩的设计入土深度和压入的可能性,最后由“试桩”的实测记录核对与调整桩长。

(2)分析地质资料,预估压桩难度以及须采取的保证措施。

(3)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必须对施工队(压桩队伍)的资质材料进行审查与管理,了解施工队伍的技术力量及压桩水平;审查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是否健全;要求施工单位每个技术人员,包括施工技术员、焊工、开机员等都必须具有相应技术资格证和上岗证。

(4)审查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审查重点:a.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技术措施;b.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型号合理与否;c.测量放线的方法及保证桩位精度的措施;d.压桩施工流程的安排;e.施工计划安排和保证工期的措施;f.压桩质量标准。

(5)施工放线与定桩位。由于放线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位置是否符合“规划”要求,而桩位的准确与否又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结构,因此,这两个工序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监理人员应该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对的轴线和桩位进行复核,根据建筑物与结构桩位图逐位校核,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要求施工方进行整改。

(6)桩身质量检查。对所有到场的管桩进行仔细认真地查验,测量管桩的外径、壁厚、桩身、长度、桩身弯曲度等有关尺寸,并详细记录。特别是管壁厚度,由于静压法施工中的夹持力较大,壁厚不够很容易把桩夹碎。同时应对桩身外观质量进行仔细地查验,检查桩身是否粘皮麻面、内外表面是否露筋、表面是否有裂缝、是否断头脱头、桩套箍是否凹陷、表面砼是否脱落等情况,不符合管桩规范要求的,责令厂家退回。

(7)压桩前要求施工单位使用的油压千斤顶必须经计量部门标定。

2.压桩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1)底桩(第一节入土的桩)的定点

虽然在放线与定桩位时已经核查过,但是经验不足或技术水平不高的施工技术人员往往在放底桩时偏离原定的桩位,从而导致成桩的偏位。建议在每个桩位处用石灰或白灰以原定的桩心为圆心、以该桩的桩径为直径画一圆圈,压底桩时以此圆圈为准,控制桩不偏离该圆圈,使成桩的偏位尽可能减小。

(2)桩身垂直度的控制

压桩场地要平整,桩架要垂直,现场应用二台经纬仪呈900布置,对桩身的垂直度进行控制,当桩在两个方向都已经垂直的情况下方允许压桩,而且在压桩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桩身垂直度。

(3)接桩及焊缝控制

接桩前,应保证上下两节桩的顺直,而且两桩桩心的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宜设置接桩导向箍)。在焊接前应该把两节桩的端头板用钢刷清刷干净,直至坡口露出金属光泽,而且应该保证上节桩已经垂直后方能焊接。焊接时最好两个焊工同时进行,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6点,焊接层数不少于2层,每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保证焊缝连续饱满,自然冷却约8~10分钟(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完即压),防止高温的焊缝遇水变脆而被压坏。(4)压桩过程的施工记录

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压桩原始记录,精确测量桩顶标高。必须详细记录压桩过程的压力与桩入土深度,了解桩端入持力层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及桩穿过各土层时的压力值。

(5)终压(即终止压桩)标准及终压的控制

终压标准应该以质监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勘察单位及监理单位等有关部门在试桩会议中根据试桩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标准为准则。一般情况下,除保证桩长及桩端入持力层深度应该满足设计要求外,还要控制终压值达到设计要求。

(6)观察桩的入土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如桩身发生倾斜和移位,桩顶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等要暂停压入,待查明原因后方能继续压入;

3.施工完成后的质量检查、验收

(1)桩身垂直度及桩身质量的检查

桩身的垂直度可以用垂球吊线的办法来量测,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应及时报送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提出补强修改意见。桩身质量的检查主要依据有关规范规定,按桩总数的一定比例采取小应变动测的检测方法,对桩身的完整性进行检测。

(2)桩顶标高及偏位情况的检查

基础开挖后,应对桩顶标高及桩的偏位情况进行测量,并把记录资料完整地整理一份报送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提出方案,解决那些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以及桩偏位超过规范要求的情况。而对于那些桩顶标高高于设计标高的情况,施工单位应用电锯法截去多余的桩段,而不应该用人工敲打的办法把多余的桩段敲掉,那样很容易把成桩敲伤。

(3)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检测

目前主要采用静荷载试验的方法来检测成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由设计单位、质监部门、施工单位、检测单位、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等有关部门举行选桩会议,选取较具代表性的桩进行静荷载试验。静荷载检测时一般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并要求工程有关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详细记录最终沉降量和残余沉降量等。特别要注意检测桩机在进场、退场及移动过程中不要碰撞到任何工程桩。

(4)审查施工单位上报的资料。

基桩验收应包括下列资料:a.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桩基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单及材料代用通知单等;b.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执行中的变更情况;c.桩位测量放线图,包括工程桩位线复核签证单;d.成桩质量检查报告;e.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f.基坑挖至设计标高的基桩竣工平面图及桩顶标高图。

(5)基坑土方开挖到设计标高后,督促施工单位对桩位和桩顶标高进行实测,绘制竣工图,监理人员应进行抽查复验。

(6)撰写桩基施工质量评估报告。

(7)按照有关桩基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竣工验收。

三、常见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

1.桩倾斜

插桩初压即有较大幅度的桩端走位和倾斜。碰到此种情况,很可能在地面下不远处有障碍物。处理的措施主要是在压桩施工前将地面下旧建筑物基础、块石等障碍物彻底清理干净。

2.桩端达不到设计深度

静压管桩施工时,若发生个别桩长达不到设计深度,其原因可能是:

(1)桩端碰到了局部的较厚夹层或其他硬层。

(2)中断沉桩时间过长。由于设备故障或其他特殊原因,致使沉桩过程突然中断,若延续时间过长,沉桩阻力增加,使桩无法沉到设计深度。

(3)接桩时,桩端停留在硬土层内,若时间拖长,很可能不能继续沉桩。发生管桩沉不下去时,应冷静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才能继续施工,切不要盲目加大压桩力强行沉桩。

3.基坑开挖不当引起大面积群桩倾斜

挖土引起基桩的倾斜,直接起因是挖土方法不当,将基坑挖得太深或将挖出的土堆放在基坑边坡附近,因而产生侧向压力;淤泥土未作处理,在基坑开挖时淤泥土向开挖方向流动,而管桩对水平力的抵抗能力小,于是随着土体的位移而向开挖方向倾斜,造成桩顶大量位移,甚至断裂。发生这样的事故先要进行调查分析,弄清哪些桩报废,哪些桩还可以用,哪些桩应折减其承载力,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桩。为防止此类工程事故的发生,应严禁边压桩边开挖;开挖宜在基桩全部完成并至少隔15天后进行,挖土宜逐层均匀进行,桩周土体高差不宜超过1m;注意保持基坑围护结构或边坡土体的稳定;基坑顶部周边不得堆土或堆放其他重物;在施工前应对淤泥土进行处理等。

4.桩身上浮

当工程桩较短或桩较密集时较容易发生桩身上浮的情况,此时采取复压是一较有效的补救措施。所谓复压指的是已经压好的桩再进行静压的一种措施。

第三篇:论静压管桩施工的质量安全控制

论静压管桩施工的质量安全控制

近几年来,预应力管桩由于其具有施工工期短、单位承载力及造价较低等优点,在粤东地区得到了迅猛发展及推广应用。同时由于锤击法施工在环保等方面的缺点日益突出,故而静压法施工越来越普遍,由此而引发的许多关于静压管桩的质量安全技术问题也倍受人们的关注。

一、静压管桩的优缺点

静压法施工是通过静力压桩机的压桩机构自重和桩架上的配重作反力将预制桩压人土中的一种成桩工艺。下面简要谈谈预应力管桩中静压法施工有哪些优缺点。

1.主要优点

(1)低噪声、无振动、无污染,可以24小时连续施工,缩短建设工期,创造时间效益,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2)施工速度很快,同时场地整洁、施工文明程度高;

(3)由于送桩器与工程桩桩头的接触面吻合较好,送桩器在送桩过程中不会左右晃动和上下跳动,因而可以送桩较深,基础开挖后的截去量少;

(4)施工中由于压桩引起的应力较小,且桩身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拉应力,桩头一般都完好无损,复压较为容易。

2.主要缺点

(1)仍然具有挤土效应,对周围建筑环境及地下管线有一定的影响,要求边桩中心到相邻建筑物的间距较大;

(2)施工场地的地耐力要求较高,在新填土、淤泥土及积水浸泡过的场地施工易陷机;

(3)过大的压桩力(夹持力)易将管桩桩身夹破夹碎,或使管桩出现纵向裂缝;

(4)不宜在地下障碍物或孤石较多的场地施工。

二、静压管桩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压桩前的准备工作

1.施工队资质审查

必须对施工队(压桩队伍)的资质材料进行审查与管理,了解施工队的技术力量及压桩水平;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压桩路线、施工进度计划,评价其可行性;要求施工队每个技术人员,包括施工技术员、焊工、记录员、开机员等都必须具有相应技术资格证和上岗证。

2.桩机的选择

必须根据具体工程的地质资料和设计的单桩承载力要求,准确地选择压桩机。如果压桩机吨位过小,可能出现桩压不下的情况,因而无法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反之,如果压桩机吨位过大,易发生陷机情况。所以应该会同各有关部门合理地选择桩机,尽量采用超载施工。一般情况下,桩机的压桩力应不小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1.2倍。

3.施工放线与定桩位

由于放线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位置是否符合“规划”要求,而桩位的准确与否又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结构,因此,这两个工序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对已定好的轴线位进行复核,根据建筑物与结构桩位图逐位校核,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

4.桩尖、桩身质量检查

首先必须对桩尖进行查验、测量,按照管桩有关规范对于桩尖的构造要求和设计图纸要求,对所有到场的桩尖进行测量,不满足设计和管桩规范要求的,责令其更换;对所有到场的管桩进行仔细认真地查验,测量管桩的外径、壁厚、桩身、长度、桩身弯曲度等有关尺寸,并详细记录。特别是管壁厚度,由于静压法施工中的夹持力较大,壁厚不够很容易把桩夹碎。同时应对桩身外观质量进行仔细地查验,检查桩身是否粘皮麻面、内外表面是否露筋、表面是否有裂缝、是否断头脱头、桩套箍是否凹陷、表面 砼是否坍落等情况,不符合管桩规范要求的,责令厂家退回。

(二)压桩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1.底桩(第一节人土的桩)的定点

虽然在放线与定桩位时已经核查过,但是经验不足或技术水平不高的施工技术人员往往在放底桩时偏离原定的桩位,从而导致成桩的偏位。建议在每个桩位处用石灰或贝灰以原定的桩心为圆心、以该桩的桩径为直径画一圆圈,压底桩时以此圆圈为准,控制桩不偏离该圆圈,使成桩的偏位尽可能减小。

2.桩身垂直度的控制

由于静压管桩桩机驾驶室内一般会悬挂一吊有重锤的绳线,由开机员以此线为准控制桩一个方向的垂直度,因而另一方向的垂直度必须另外控制,方法就是在垂直于桩与此绳线连接的地方(即另一正交方向)另设一吊重锤的绳线(视线要通透),以这两条绳线来控制桩的垂直度。当桩在两个方向都已经垂直的情况下方允许压桩,而且在压桩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桩身垂直度。

3.接桩及焊缝控制

接桩前,应保证上下两节桩的顺直,而且两桩桩心的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宜设置接桩导向箍)。管桩施工中主要采用焊接接桩法,在焊接前应该把两节桩的端头板用钢刷清刷干净,直至坡口露出金属光泽,而且应该保证上节桩已经垂直后方能焊接。焊接时最好两个焊工同时进行,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6点,焊接层数不少于2层,每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保证焊缝连续饱满,自然冷却约8~10分钟(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完即压),防止高温的焊缝遇水变脆而被压坏。

4.压桩过程的施工记录

为了便于控制终止压桩,必须详细记录压桩过程的压力与桩人土深度,了解桩尖人持力层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及桩穿过各土层时的压力值。

5.终压(即终止压桩)标准及终压的控制

终压标准应该以质监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勘察单位及监理单位等有关部门在试桩会议中根据试桩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标准为准则。一般情况下,除保证桩长及桩尖入持力层深度应该满足设计要求外,还要控制终压值Q的大小。虽然终压值Q与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Rk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终压值Q与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Rk存在着某种比例关系,这有待于日后的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笔者认为这种比例关系与工程地质构造情况关系较大,同时与桩的长度以及所选的持力层关系也不可忽视,总结潮汕地区近几年静压管桩的工程实践经验,终压值Q可以按以下原则来控制:

(1)当桩端持力层为粘土、粉质粘土时,主要控制桩端达到的设计深度,终压值RQ:(0.6-1.3)Rk。

(2)当桩端持力层为标贯击数较低、中密以下的粉细砂时,以控制桩端人持力层深度为主,终压值作参考,Q=(1.6~2.o)Rk。

(3)当桩端持力层为标贯击数较高,中密以上的中粗砂、砾砂时,以控制终压值为主,Q=(1.8-2.5)Rk,长桩取低值,短桩取高值;击数低取低值,击数高取高值。

(三)桩头填芯的质量控制

由于桩与上部结构的连接主要通过桩的承台,因此桩头嵌入承台的长度不宜太短,有关管桩技术规范规定不宜小于10cm。从日本桩基的典型震害实例调查中可知,有不少是由于桩嵌入承台长度不足,抗拔不够,因此在地震设防区有必要把桩嵌入承台的长度加长,且桩头的插筋长度也应加长及增加配筋量,桩头填芯砼的强度等级应满足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工程有关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加强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

三、成桩的质量检查

1.桩身垂直度及桩身质量的检查

桩身的垂直度可以用垂球吊线的办法来量测,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应及时报送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提出补强修改意见。对于配置封口桩尖的工程桩,桩身质量的检查可以直观检查,即将低压电灯泡沉人桩内腔检查,正常情况下,内腔应该是不进土和水的。若桩内腔完整干燥,说明桩身基本完好、焊接质量完好、桩尖无损坏,这种情况下可不采取其他方法另行检查;反之,应该采取其他方法另行检查。目前潮汕地区主要依据有关规范规定,按桩总数的一定比例采取小应变动测的检测方法,对桩身的完整性进行检测。

2.桩顶标高及偏位情况的检查

基础开挖后,应对桩顶标高及桩的偏位情况进行测量,并把记录资料完整地整理一份报送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提出方案,解决那些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以及桩偏位超过规范要求的情况。而对于那些桩顶标高高于设计标高的情况,施工单位应用电锯法截去多余的桩段,而不应该用人工敲打的办法把多余的桩段敲掉,那样很容易把成桩敲伤。

3.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检测

目前主要采用静荷载试验的方法来检测成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由设计单位、质监部门、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等有关部门举行点桩会议,选取较具代表性的桩进行静荷载试验。静荷载检测时一般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并要求工程有关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详细记录最终沉降量和残余沉降量等。特别要注意检测桩机在进场、退场及移动过程中不要碰撞到任何工程桩。

四、常见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

1.桩倾斜

插桩初压即有较大幅度的桩端走位和倾斜。碰到此种情况,很可能在地面下不远处有障碍物。处理的措施主要是在压桩施工前将地面下旧建筑物基础、块石等障碍物彻底清理干净。

2.桩尖达不到设计深度

静压管桩施工时,若发生个别桩长达不到设计深度,其原因可能是:

(1)桩尖碰到了局部的较厚夹层或其他硬层。

(2)中断沉桩时间过长。由于设备故障或其他特殊原因,致使沉桩过程突然中断,若延续时间过长,沉桩阻力增加,使桩无法沉到设计深度。

(3)接桩时,桩尖停留在硬土层内,若时间拖长,很可能不能继续沉桩。

发生管桩沉不下去时,应冷静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才能继续施工,切不要盲目加大压桩力强行沉桩。

3.基坑开挖不当引起大面积群桩倾斜

挖土引起基桩的倾斜,直接起因是挖土方法不当,将基坑挖得太深或将挖出的土堆放在基坑边坡附近,因而产生侧向压力;加上淤泥本身的流动性以及土体中未消散的超孑L隙水压力乘机向开挖方向释放,加剧了淤泥向开挖方向流动,而管桩对水平力的抵抗能力小,于是随着土体的位移而向开挖方向倾斜,造成桩顶大量位移。发生这样的事故先要进行调查分析,弄清哪些桩报废,哪些桩还可以用,哪些桩应折减其承载力,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桩。为防止此类工程事故的发生,应严禁边压桩边开挖;开挖宜在基桩全部完成并至少隔15天后进行,挖土宜逐层均匀进行,桩周土体高差不宜超过1m;注意保持基坑围护结构或边坡土体的稳定;基坑顶部周边不得堆土或堆放其他重物等。

4.桩身上浮

当工程桩较短或桩较密集时较容易发生桩身上浮的情况,此时采取复压是一较有效的补救措施。所谓复压指的是已经压好的桩再进行静压的一种措施。

五、静压管桩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必须根据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的各有关管理制度,在项目内部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考核制度,实施奖罚措施,以及前面已提及的桩机资质及特种作业上岗证等必须齐全。除此之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起重机作业前,应对转动部位进行润滑,检查部件紧固程度,钢丝绳是否磨损。

2.起重臂下严禁站人,重物停在空中时驾驶员不得离开操作室。

3.起重范围不得超过起重性能规定的指标,起重机吊桩进入夹持机构,压桩开始之前,必须在起重机、卷扬机构放松起吊的钢丝绳、吊钩脱离后方可压桩,以免拉断钢丝绳和拉弯起重机吊臂。

4.接桩时焊接用的各种气瓶应作标识,气瓶要距离明火点10m以上,气瓶间距必须大于5m,气瓶必须加防震圈和防护帽,气瓶使用和存放时严禁平放或倒放。

5.停止作业时,短履需运行到桩机中间位置,停落在乎整地面上,其余油缸回程缩进。切断电源,操作人员方可离开桩机。

6.施工完毕的桩的桩头上面要加盖,以防行人或杂物等掉陷。

六、结语

虽然目前静压管桩工程实践经验尚不够丰富,但随着静压管桩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以及人们对静压管桩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相信静压管桩技术应用水平将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作者:佚名

第四篇:预应力管桩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预应力管桩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建筑工程领域的各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也在飞跃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年内,预应力管桩基础在国内得到了大力的推广,特别是昆明地区许多小区的多层、高层的基础都在大量使用预应力管桩作为基础;预应力管桩与沉管灌注桩相比具有自身的优点:管桩工厂化生产、质量易于控制和检查,施工速度快,沉桩质量比灌注桩有保证(特别是软土地基,沉管灌注桩因挤土效应容易产生断桩),施工现场噪音小、对环境污染小、振动小对周围建筑物影响相对较小。俗话说:“万丈高楼从地起”,虽然预应力管桩基础具有以上特点,但作为桩基础工程,其施工质量尤为重要,不能有半点马虎,笔者通过近年来负责过大面积(100万平米建筑面积)的预应力管桩工程的监理工作,通过实践,在此浅谈一下预应力管桩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要点,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施工准备阶段

1、认真研究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和设计文件,协助甲方组织做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充分了解拟建工程的施工特点,设计意图和工艺与质量要求,同时也为了在施工前发现和减少图纸上的差错,防患于未然,事先解决图纸中的质量隐患。

2、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标准,审查施工单位的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责任制度是否健全,审查施工人员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证书。

3、审查施工单位主要施工机械的技术性能资料,审查压力表的计量鉴定证书和压力系统的核定证书。

4、审查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平面图上要求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

5、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设计文件要求,若地质条件太差,地下水位较高,为减少打桩过程中的超孔隙水压力和挤土效应,应考虑采取排水措施,例如采取砂袋桩,砂袋桩的布置要根据工程桩的稀密程度和桩长来确定。

二、测量放线

1、桩基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基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干扰且易引测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确保其准确性。

2、桩位放线应根据设计数据进行定位测量,其定位允许偏差为:群桩20mm,单排桩l0mm。

3、施工单位桩位放线完成后,应申报监理工程师复核。

三、施工质量控制

1、按程序先打试桩,待试桩检测结果出来后把桩长、压桩力、单桩承载力值等数据提供给设计方,才出正式的施工图纸,在打工程桩之前应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试桩情况确定最大压桩力、最小压桩力、最大桩长和最小桩长。

2、预应力管桩进场后,监理工程师和购货方代表要根据合同订货的质量等级按检验批进行验收,并审查出厂产品合格证和质量检验证书,还要根据以下要点对外观质量进行检查:

1)粘皮和麻面:优等品不允许有粘皮和麻面;一等品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总表面积的0.2%,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大于5mm,且应修复;合格品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总表面积的0.5%,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大于l0mm,且应修复;

2)桩身合缝漏浆:一等品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1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5%,且应修复;合格品漏浆深度不大于l0mm,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3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且应修复;

3)局部磕损:优等品不允许有局部磕损;一等品磕损深度不大于5mm,每处面积不大于20cm2,且应修复;合格品磕损深度不大于l0mm,每处面积不大于50cm2,且应修复;

4)内外表面不允许有露筋、断筋、脱头现象。

5)内外表面砼不允许有塌落现象。

6)不得出现环向和纵向裂缝(龟裂、水纹和内壁浮浆层的收缩裂纹不在此限)。

7)桩端表面应平整,桩端表面砼和预应力钢筋墩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

8)桩套箍凹陷:优等品不允许有凹陷;一等品凹陷深度不大于5mm;合格品凹陷深度不大于l0mm。

9)接头和桩套箍与桩身结合面漏浆:优等品不允许有漏浆;一等品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8,且应修复;合格品漏浆深度不大于10mm,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4,且应修复。

10)接头和桩套箍与桩身结合面不允许有空洞和蜂窝。

11)管桩各部位尺寸允许偏差:

a、桩长L值偏差:优等品±0.3%L;一等品+0.5%L、-0.4%L;合格品+0.7%L、-0.5%L。

b、端部倾斜:优等品≤0.3%D(D为桩直径);一等品≤0.4%D;合格品≤0.5%D。

c、桩直径D值偏差:当D≤600mm时,优等品±2mm;一等品+4mm、-2mm;合格品+5mm、-4mm。D>600mm时,优等品+3mm、-2mm;一等品+4mml、-2mm;合格品+7mm、-4mm。

d、壁厚偏差:优等品+10rnm;一等品+15mm;合格品正偏差不限。

e、保护层厚度偏差:优等品+5mm;一等品+7mm、-3mm;合格品+10mm、-5nun。

f、桩身弯曲度偏差:优等品≤L/1500;一等品≤L/1200;合格品≤L/1000。

g:桩端板外侧平面度0.2mm,外径-lmm,内径-2mm,厚度正偏差不限。在实际检查中多次发

现有的桩端板局部厚度不足。

3、静压设备(液压式抱压型)就位前,场地必须平整。就位后,桩架、抱压平台须与桩身垂直,要确保桩基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4、对抱压式桩机在施工中当压桩将达到终止压力时,桩身侧面所受抱桩力最大,应注意防止在抱桩部位产生裂缝。对顶压式装机要注意吊桩时把桩磕坏。

5、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桩的贯入情况、桩顶完整状况、桩体垂直度、桩顶标高等。

6、检查电焊条质量和电焊接桩质量,每个电焊接桩头焊缝要分三次焊接,焊缝要饱满,不得有夹渣、气孔、弧坑,电焊后的停歇时间根据昆明的气候条件宜为6~8分钟。

7、在施工过程中若出现压力表指数突然降低或听到异常响声,应立刻查明原因并做好记录。

8、打桩过程中要对照地质勘察质料和设计施工桩长及单桩承载力来控制实际压桩力和桩长,若遇桩长小于设计最小桩长,压桩力较大(己到达桩的极限承载力)或桩长已到达设计的最大桩长而压桩力较小(低于最低压桩力)时应及时与设计联系,分析原因后确定处理方案。

9、打桩过程中应复测打好工程桩的拥土量,桩顶标高和桩位看桩体有无上浮和位移现象,如果有此现象,应作为检测的重点对象。

四、验收

1、桩位验收

对于桩顶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时应做中间验收,移交给土建施工单位后才能开挖土方,避免在土方开挖后如有桩顶位移发生,不易明确责任,究竟是土方开挖不妥,还是本身桩位不准(打入桩施工不慎,会造成挤土导致桩体位移)。土方开挖后再对桩位做最终验收,允许偏差(单位:mm):

1)盖有基础梁的桩,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为100+0.01H,没基础梁的中心线为150+0.01H(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2)桩数为1.3根桩基础的桩为100;

3)4-16根桩基中的桩为1/2桩径或边长;

4)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最外边的桩为1/3桩径或边长,中间桩为1/2桩径或边长。对于超规范的桩应由设计单位出处理方案,施工单位处理后重新验收。

2、承载力

管桩施工结束后对其进行承载力检验,采用静载荷(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利用静压桩机作为反力装置,建议验收时按下列几点执行:

1)受检桩的最大加载值由设计单位书面提出,受检桩的数量按总桩数的1%行进抽检,试验方

法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2)经检验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即可判定该主控项目不合格(即不允许出现负偏差)。

3)主控项目出现不合格的项目时,由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经施工单位实施后,再进行二次验收。

3、桩身质量

这里所谓的“桩身质量”,是指桩施工结束(入土)后的桩身质量。此时的桩身质量可能存在抱裂、压爆、局部磕损或缺损,环向或纵向裂缝、接头焊接质量问题等等。管桩的有些桩身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就被发现(如抱裂、磕损或吊装不当引起的裂缝等)得到及时处理。桩在入土后虽然看不见,但从压桩时压力与贯入度的变化(结合地质条件分析),压桩完成后土塞的高度、管内积水等情况,现场施工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对桩身质量也可以作判断。

如果采用低应变法进行桩身质量检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适用的可能:

1)只能有效地探测到桩顶以下第一个缺陷的界面。

不论是采用频域或是时域的分析方法,当应力波在桩项以下第一个界面反射后,如果还有第二个缺陷,很难接收到第二个界面的信号。

2)只能做定性判定

由于桩的尺寸效应、测试系统的幅频相频响应,高频波的弥散、滤波等造成的实测波形畸变,以及桩侧土阻尼、土阻力和桩身阻尼的耦合影响,尚不能做到定量判定。而且,对于桩身不同类型的缺陷性质仅凭信号也难以区分(如灌注桩的缩颈与鼓肚,以及局部松散、夹泥、裂缝、空洞等等)。

3)对钢管桩和异型桩的不适用

低应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要求应力波在桩身中传播时平截面假设成立,故不适用于钢管桩和异型(如H型)桩。对于混凝土管桩来说,目前尚在进一步探索中,有试验表明:当Tp(脉冲宽度)=1.5ms,即λ/R的减小,尺寸效应引起的平截面假设失效和高频干扰加剧,导致实测波形严重畸变,使一维理论探测桩身缺陷的适用性大打折扣。再有,开口管桩的底部有土塞,应力波在传至土塞上部界面时遇不同阻抗,产生反射和透射;同理,当管内积水时,积水界面也会产生反射与透射;这些因素对探测桩身缺陷形成严重的干扰。

现在笔者推荐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孔内数字电视检测法,该法采用孔内电视摄像仪进行探测,能对管(孔)中出现的缺陷进行定性和定量判定期,具有检测方便快捷、检测结果直观的特点。该方法解决了其它方法不能定量、对缺陷性质难以判定的问题,是桩身质量检测手段的一大进步。

4、附件材料内容应有:

1)成品桩质量检验记录;

2)压桩施工记录;

3)接桩质量检验记录;

4)桩顶标高测量记录;

5)桩体质量检验报告;

6)桩位偏差测量记录;)承载力检验报告;

8)异常情况、质量缺陷、质量事故记录及处理(整改)情况记录。

旁站监理方案(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欧阳旺云

一、工 程项目 概 况 工程名称:×××工程 建筑面积: m2 结构形式: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特点:1.基础采用Φ400高强度预应力砼管桩,桩身砼C80。本工程地质强风化岩层,必须严格控制桩的总锤击数和收锤的贯入度;2.本工程施工时必须控制好主轴线位置,避免轴线误差;3.本工程模板制安时必须注意模板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避免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二、旁站监理的部位或工序

根据工程特点,本项目旁站监理的部位或工序如下: 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1)检查管桩的外观质量、生产厂家、规格、生产日期、蒸养方式,常压蒸养的PC桩应不小于28天的龄期。

(2)打桩顺序必须按广东省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进行。(3)焊接接桩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181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a、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接长宜在高出地面0.5~1.0m进行;

b、下节桩的接头处宜设导向箍以方便上节桩就位。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

c、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d、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6点,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

e、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二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外一层,焊缝应饱满连续。f、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才能继续锤打,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8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打。

(4)管桩顶的填芯混凝土应灌注饱满。灌注深度不得小于2d且不得小于1.2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2.土方回填

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分层厚度应根据夯实机具确定。人工夯实时,分层厚度不大于20cm;机械夯实时,分层厚度不大于25cm。

基础墙砌筑至高于地面时,应尽快进行回填,以便场地平整、堆放机械和材料。回填土应在墙两边同时进行,以免墙体偏移。

设计上允许回填土自然沉实的部位,可不夯实,但回填土高度宜大于地面高度5cm以上,以防积水。

2.各栋承台及地梁浇筑

检查桩芯混凝土质量,桩头插筋的直径、长度、弯法,检查排水是否干净。3.各栋各层柱浇筑

检查柱底混凝土质量,检查柱底杂物是否清理干净。4.地面浇筑

检查垫层是否清理钢筋、平整,检查钢筋位置,检查混凝土混合料质量,检查混凝土是否振捣密实、平整。5.各栋各层楼面浇筑

检查柱头是否清理干净,柱的箍筋是否绑扎到位、整齐。检查梁箍筋是否到位、是否松动,检查板底钢筋的水泥砂浆垫块安放的密度及高度,检查板顶钢筋的安放密度及高度,防止板面负筋被踩下,检查混凝土混合料的塌落度是否恰当,检查混凝土混合料振捣是否密实、平整。

6.各栋屋面混凝土浇筑及防水层施工

检查柱头是否清理干净,柱的箍筋是否绑扎到位、整齐。检查梁箍筋是否到位、是否松动,检查板底钢筋的水泥砂浆垫块安放的密度及高度,检查板顶钢筋的安放密度及高度,防止板面负筋被踩下,检查混凝土混合料的塌落度是否恰当,检查混凝土混合料振捣是否密实、平整,检查找坡是否正确,检查预留孔洞是否正确。检查防水层的施工材料及施工工艺。7.脚手架的安装与拆除(1)脚手架的安装

a.脚手架材料宜选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禁止使用竹木(或钢竹混搭)脚手架。其材料必须经过检测,检测合格后才可使用。

b.脚手架的基础必须是硬地(如混凝土),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面50mm。

c.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接受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必须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上岗。d.搭设脚手架时,地面必须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场。e.脚手架的搭设顺序为:平整场地——铺底板和底座——立杆——扫地杆——小横杆——架立临时撑杆——连墙杆——剪力撑——护栏——铺脚手板——立杆外侧横挂安全网立网——设底网。

f.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能超过相邻连墙杆以上两步,每搭完一层后,必须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和立杆的垂直度。

g.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必须随立杆、纵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h.脚手架立杆顶端必须高出屋面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2)脚手架的拆除

a.拆除脚手架时,地面必须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场。b.拆除作业必须由上到下逐层进行,禁止上下同时作业

c.连墙体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体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能大于2步。f.严禁抛掷已拆构件。

三、旁站监理人员

旁站监理工作由×××负责,特殊情况下由总监理工程师在项目监理机构人员中进行安排。

四、旁站监理人员的职责

1.检查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到岗、特殊工程人员持证上岗以及施工机械、建筑材料准备情况

2.在现场跟班监督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 3.检查施工方案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

4.检查进场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等的质量检验报告情况

五、旁站监理记录的内容

旁站监理人员必须按广州市旁站监理记录表做好旁站监理记录,旁站监理记录内容如下: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日期及气候

4.旁站监理的部位或工序

5.施工情况 6.监理情况 7.发现的问题 8.处理意见

六、施工企业的义务

施工企业应当根据监理单位制定的旁站监理方案,在需要实施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进行施工前24小时,书面通知项目监理机构。

七、签字与违规处理 1.旁站签字

旁站监理人员必须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保存旁站监理原始资料。旁站监理人员和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应在旁站监理记录上签字,凡未签字的,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2.违规处理

旁站监理人员实施旁站监理时,发现施工企业有违背施工方案和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行为的,有权责令施工企业立即整改;发现其施工活动已经或者可能危及工程质量的,应当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者总监理工程师报告,由总监理工程师下达局部暂停施工指令或者采取其他应急措施。对不服从总监理工程师指令的,监理机构必须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五篇:旋挖桩施工质量控制交底

旋挖桩施工质量控制交底

一、前言

工程施工重在质量、效率,因此基础工程桩施工,采用旋挖桩工程将越来越多。而旋挖桩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且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旋挖桩施工质量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求施工队伍,不仅要在施工技术措施上下功夫,更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抓好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保证旋挖桩施工质量。

二、旋挖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成孔质量的控制

成孔是旋挖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塌孔、缩径、桩孔偏斜及桩端达不到设计持力层要求等问题。因此,在成孔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方面注意以下几点:

(1)采取跳挖施工

旋挖桩施工是先成孔,后成桩,因此,必然造成孔壁周围的土体对桩产生动压力。且桩混凝土浇筑的前期,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很低,极易出现缩径现象,所以采取跳挖的方式,对防止成孔过程中的坍孔和缩径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

(2)确保桩位和成孔深度

①在护筒定位后及时复核护筒的位置,严格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并认真检查回填土是否密实;

②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控制成孔孔深度,在旋挖桩机械本身测量外,还应进行人工测量,并作好记录;

③如遇泥浆护壁成孔,可能出现第一次清孔时泥浆比重控制不当或在提钻具时碰撞了孔壁,而发生的坍孔、沉渣过厚等现象,这将导致第二次清孔失分困难。因此,在提出钻具后用测绳复核成孔深度,如测绳的测深比钻杆的钻探小,就要重新下钻杆复钻并清孔;

④在施工中常用的测绳遇水后,可能存在缩水的问题,因其最大收缩率达1.2%,为提高测绳的测量精度,在使用前要预湿后重新标定,并在使用中经常复核。

(3)为了保证成孔垂直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①采取扩大桩机支承面积的方式,使桩机稳固;

②测量定位后,采用设置十字校核点的方式,施工过程中经常校核桩身垂直度等。

(二)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

(1)钢筋笼制作前首先要检查钢材的质量保证资料,检查合格后再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验收钢筋的直径、长度、规格、数量和制作质量。

(2)钢筋笼制作过程中,应根据钢筋笼的重量、长度、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强度、直径合适的钢筋设置加劲箍及内三角撑,且顶部加劲箍应加强设置,确保吊装质量及施工安全。

(3)钢筋笼的连接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高强度主筋应全部采用机械连接,其相应的加劲箍等应根据加劲箍强度选择合适的焊条及焊机,确保钢筋笼制作质量。

(4)为了确保桩混凝土保护层,钢筋笼需设置定位环,且桩底部应采用水泥浆固结沉渣,确保桩身质量。

(5)在钢筋笼吊放之前,应逐节验收钢筋笼的连接质量,对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必须整改。

(6)钢筋笼下放要过程中,应注意钢筋笼能否顺利下放,沉放时不能碰撞孔壁;当吊放受阻时,不能加压强行下放,因为这将会造成坍孔、钢筋笼变形等现象,应停止吊放并寻找原因。如因钢筋笼没有垂直吊放而造成的,应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如果是成孔偏斜而造成的,则要求进行复钻纠偏,并在重新验收成孔质量后再吊放钢筋笼。

(7)成孔完成与钢筋笼下放以及混凝土浇筑的搭接应连续、合理安排。(三)混凝土浇筑控制要点

1、导管进水问题(1)原因

①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是储量足够,但导管口距孔底的间距较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设导管口,以致泥水从导管口涌入;

②导管密封不严,接头处橡皮垫破裂,或是导管焊缝破裂,水从缝隙中进入导管;

③由于测深出错,作业中拔脱导管,底口涌入泥水。

(2)控制办法

为了避免进水,作业前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检查导管密封性及焊缝是否结实,核算初灌量,测导管下水深度;

①由上述第一种原因引起的,应立即将导管拔出,用空气吸泥机、水力吸泥机或抓吊清除,也可以用反循环钻机的吸泥泵吸出,或提起钢筋笼,采用复钻清除,然后重新灌注;

②若是第二、三种原因引起的,应视具体情况,拔除导管,重新下管,但灌注前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污泥抽出或取出,方可继续灌注混凝土,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灌入导管内,灌入前将导管小幅度振动片刻,使原混凝土损失的流动性得以弥补,以后续灌可恢复正常配合比;

③若混凝土面在水下不很深,未初凝时,可于导管底部设置防水塞,将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导管内装入混凝土后,稍提导管,利用原混凝土将底塞冲开,然后继续灌注;

④若如前述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但已初凝,导管不能重新插入混凝土时,可在原护筒内加设直径稍小的钢护筒,用重压或锤击方法压入混凝土面适当深度,然后将护筒内的水(泥浆)抽出,清除软弱层,再在护筒内灌注普通混凝土至桩顶。

2、卡管问题

(1)原因

①初灌时隔水栓卡管;

②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和不均匀,以及运输途中产生离析等;

③导管接缝处漏水,雨天运送混凝土未遮盖等,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被冲走,粗集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④机械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使混凝土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或灌注混凝土的时间过长,最初的混凝土已初凝,增大了导管内混凝土下落的阻力,混凝土堵在管内。

(2)处理办法: ①用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用吊绳抖动导管,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等使隔水栓下落;

②如仍不能下落时,则须将导管连同其内的混凝土提出钻孔,进行清理修整(注意不要使导管内的混凝土落入井孔),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一旦有混凝土拌合物落入孔底,则须按前述方法清除。

③灌注前仔细检查检修灌注机械,并准备备用机械,发生故障时,立即调换机械,同时采取措施,加速混凝土灌注,必要时,可在首批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以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④当灌注时间已久,孔内的首批混凝土已初凝,导管内堵塞有混凝土时,将导管拔出,重安钻机,利用较小钻头将钢筋笼以内的混凝土吸出,用冲抓锥将骨架逐一拔出,然后用粘土掺砂砾填塞井孔,待沉实后重新钻孔成桩。

(四)成桩质量的控制

(1)为确保成桩质量,要严格检查验收进场原材料的质保书(水泥出厂合格证、化验报告、砂石化验报告),如发现实样与质保书不符,应立即取样进行复查,对不合格的材料(如水泥、砂、石、水质),严禁用于混凝土灌注桩;

(2)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采用导管灌注,混凝土的离析现象还会存在,但良好的配合比可减少离析程度。因此,现场的配合比要随水泥品种、砂、石料规格及含水率的变化进行调整,为使每根桩的配合比都能正确无误,在混凝土搅拌前都要复核配合比并校验计量的准确性,严格计量和测试管理,并及时填入原始记录和制作试件;

(3)为防止发生断桩、夹泥、堵管等现象。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因为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坍落采用18cm~22cm;

(4)随时了解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人深度。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m~3m。不宜大于4m和小于0.8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

(5)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灌注工艺和操作,抽动导管使混凝土面上升的力度要适中,保证有程序的拔管和连续灌注,升降的幅度不能过大,如大幅度抽拔导管则容易造成混凝土体冲刷孔壁,导致孔壁下坠或坍落,桩身夹泥,这种现象尤其在砂层厚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

三、旋挖桩施工质量控制难点

1、旋挖桩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难点 1)钻孔

每根桩在钻孔前均应安设钢护筒。根据地质情况和地下水位情况以及孔内泥浆高度的需求确定钢护筒的安设深度,钢护筒的最小长度不宜小于4.0m;钢护筒应采用4mm~8mm厚钢板制作,其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100mm,上部应对称设两个溢浆孔口;钢护筒起吊时应采用钢扁担,埋设应准确稳固,护筒周围应用粘土填封紧密。护筒中心和桩位中心偏差应小于50mm,护筒安设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0.5%。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米,还应满足孔内泥浆面的高度要求,在旱地或筑岛时还应高出施工地面0.5m。

2)旋挖钻机重量大、机架高、设备昂贵,施工时应保证作业安全,必要时应在地面先垫设能保证其安全的钢板或路基板,防止塌陷、倾覆。旋挖钻机成孔前和每次提出钻斗时,应检查钻斗和钻杆链接销子、钻斗门连接销子以及钢丝绳的状况,并清除钻斗内的土渣。当桩距小于3.5倍桩径时应跳打施工,这是基于混凝土初凝时间考虑的,也就是说对于桩距过小,不满足相关要求,在混凝土初凝前如若不采取跳打施工,很容易造成相邻桩混凝土初凝前内部扰动,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降低强度,影响工程质量。

2、清孔

当钻孔达到设计桩长以及进入持力层规定深度后,直接利用钻具进行换浆清孔工作,利用钻头叶片的搅动作用和泥浆对沉渣的浮力,将孔底沉渣排出孔外。清孔时应另行输入比重在1.1g/cm3以下的经沉淀除渣后较洁净的泥浆,逐步置换出孔内较粘稠、含较多泥砂的泥浆,而不能直接输入清水,以防止发生孔壁坍塌。清 5

孔后孔底500mm以内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砂率不大于8%,粘度不大于28s。第一次清孔是能否达到技术要求的根本基础,第一次清孔的冲力大,清孔能力强,可以把绝大部分沉渣和较大的泥块都清除孔外,而第二次清孔是利用导管来进行的,冲力要小得多,不能让它来承担主要的清孔任务。如果第一次清孔能达到规定的沉渣厚度要求,第二次清孔作为储备,要保险很多。沉渣厚度(第一次清孔孔深—混凝土灌注前实测孔深)必须满足: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mm;抗拔、抗水平桩,不应大于200mm。

3、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钢筋笼比较容易出问题的是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为保证保护层厚度,钢筋笼上应设置保护垫块,设置数量一般是每节钢筋笼不少于2组,每组3~5块,且应均匀对称布置。本工程监理部中就明确要求每3m布置一组。为避免保护层垫块陷入孔壁泥层内,造成桩位偏移,应采用中心穿孔的圆形砂浆块,其半径即为保护层的厚度,钢筋笼制作时就穿挂在螺旋筋上,这样垫块与孔壁的接触面积大,效果好。钢筋笼下沉时应采用对称的两根吊环,确保钢筋笼下沉时的垂直度与下沉速度,避免钢筋笼碰撞孔壁和自由下落,就位后应立即固定钢筋笼。

4、导管安装

确保导管质量良好,壁厚均匀(不宜小于3mm),内壁光滑、圆顺,内径一致,橡胶圈质量良好,螺旋丝扣用加力杆拧紧,接口严密。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和试压,试水压力为0.6mpa~1.0mpa。每次浇注完混凝土后应及时对导管内外进行清洗,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有水泥浆块附着在导管内壁。

导管接头应采用丝扣或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不宜采用法兰接头,可设置三角形加劲板或设置锥形法兰护罩。导管应设在钢筋笼中间,导管接头处外径应比钢筋笼的内径小100 mm以上。提升导管时,避免挂碰钢筋笼。导管应有多种可调节长度,除3米的标准节和4米的接头外,还应有2m、1.5、1m等短节,根据每根桩的成孔深度进行导管长度配置,将导管下端下放到距孔底渣面0.3~0.5m范围。

5、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第一斗混凝土的灌注,而第一斗混凝土的控制最紧要的是初灌量的计算。要保证将导管内的泥浆一次性排出,里外隔绝。混凝 6

土浇筑时应使用隔水栓,如预制混凝土隔水栓球、砂包、细石混凝土隔水栓外裹棉布等,本工程从施工的方便程度、可靠性和经济性,以及对桩身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采用在料斗卸料口处设置料闸,将料斗与导管接口堵住,待料斗灌满并大于初灌量后再打开料闸,这样才能保证后续灌入的混凝土不会混入泥浆造成夹桩。初灌后导管下口应被埋入混凝土1.2m以上。

控制好导管提升高度,随时检查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导管埋深任何时候不得小于1m,一般宜为2m~6m,使桩内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自然密实。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应设专人同步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埋深太浅容易出现断桩,埋深太深容易出现堵管等意外情况。并以此要求来计算确定导管每次提升的高度与拆除的节数。

在灌注桩无钢筋段的混凝土时应尽量加快,当孔内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时,应保持较深的埋管,放慢灌注速度,控制在20m3/h以内,即每斗在2min内慢慢滑入导管内,以控制混凝土上返速度,减少其对钢筋笼的携带能力,防止钢筋笼上浮;当混凝土进入钢筋笼5m左右(h=5m)时,要把导管底端提升到笼底以上2m处,导管组配时应预先计算好,如不满足2m要求,则应继续浇灌混凝土,既能保证取管又能满足导管埋深要求。此时导管以下2m钢筋笼便被该段非流动混凝土压住,再继续灌注时,随着混凝土面的上升,该段钢筋笼受到的压持力也随之增加,有了这段安全距离,钢筋笼就不易上浮。

混凝土灌注到桩顶后必须进行翻浆超灌,将和泥浆混合在一起的混凝土浮浆翻出孔外,直至新鲜混凝土冒出桩顶,不让浮浆裹入桩内而影响桩身混凝土质量。超灌高度宜为0.8~1.0m,超灌部分最终作为浮浆层被凿除,从而保证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总结

在旋挖桩施工中,对于相关技术问题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积极制定有效、科学的对策,这是保证旋挖桩施工进度和质量的重要条件。

交底人:

接收人:

2015年 月 日

下载管桩施工质量安全控制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桩施工质量安全控制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桩码头桩基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高桩码头桩基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摘 要:桩基平台,是高桩码头建设过程中的重点。桩基平台的质量也算得上是码头质量的保障。所以,桩基平台的好与坏,往往决定了码头质量的好与坏。桩......

    桩基础施工控制要点

    桩基础施工控制要点 提要:本文结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总结桩基工程施工监理中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的实践活动特点。浅述加强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性控制是施工监理重......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

    二、桩基工程 一、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本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执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技......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

    一、试桩 1、试桩参加方 待现场施工条件具备后,项目部准备试桩。试桩时,设计院、监理单位、业主、勘察单位等必须到场,通过对试桩结果的分析,确定预应力静压管桩施工的技术参数......

    静压管桩施工要点范文

    静压管桩施工要点近年来,静压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其单桩承载力高,施工方便工期短,造价低穿透力强,有利环保,保障安全,文明施工的特点在我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就学习规范和......

    预应力管桩施工总结

    预应力管桩施工总结 一、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少海白鹭洲和庄N15-1#楼,位于青岛胶州市少海,建筑面积为53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由青岛鲁盛置业有限公司开......

    管桩施工过程(图解)

    预应力管桩施工过程 一、预应力管桩施工操作工艺按照以下顺序施工 1、测量放线: (1)、在打桩施工区域附近设置控制桩与水准点不少于2个,其位置以不受打桩影响为原则(距离操作地点......

    管桩专项施工方案

    中铁十一局济青高速铁路SG-4标(管桩)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DK83+200-DK83+802.75段管桩专项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编制范围、设计概况 1.1 编制依据 (1)《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淄博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