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教育应面向世界
论教育应面向世界
论教育应面向世界
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汲取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汲取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特别是要汲取和借鉴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成功经验,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以及当代科学技术文化最新发展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做到这些,首先应正确认识世界。
一、正确认识世界
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世界。
[size=10.5pt]1[/size]、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size=10.5pt]2[/size]、科技日新月异
[size=10.5pt]3[/size]、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西方国家“西化”、”分化”我国图谋加剧(八国集团及其首脑会议)
二、汲取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
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强调教育要“洋为中用”,实行”拿来主义”,汲取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汲取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和成功经验,逐渐实现同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接轨,最终实现教育的国际化。
[size=10.5pt]1[/size]、教育要面向世界,要求教育的**和发展必须放在世界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广阔背景中来认识和思考
[size=10.5pt]2[/size]、教育要面向世界,要求教育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对外交流
[size=10.5pt]3[/size]、教育要面向世界,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具有面向世界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试述教育对于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作用。
第二篇:职教国际化──论职业教育面向世界
职教国际化──论职业教育面向世界
一、我国职业教育面向世界的背景
1.职业发展面临着国际竞争的淘汰与选择世界变了,变得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变得必须用国际通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它使中国的经济必须打破国内市场竞争的圈子走向国际市场。竞争范围的扩大和竞争速度的加快,都将给中国的职业变换提供充分的内动力。
从
国际市场来看,以知识含量密集为特征的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将取代传统工业成为主导产业;脑力劳动逐步取代体力劳动将成为主导趋向,从而加快了职业更新的速度。美国在过去的15年中淘汰了8000种职业,同时诞生了6000种新职业,白领阶层已占劳动力的59%,蓝领仅占29%,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每年的淘汰率达20%,技术的周期寿命只有5年。职业在此变化的影响下也不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然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产业仍为主导地位。199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3%,计划到2010年达到25%,这仅是发达国家的现有水平。我国现有职工1.2亿,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约8000万人,其中初级工占80%,中级工占19%,高级工仅占1%。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落后的产业和技术必定要被淘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在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面向国际市场发展经济,二是要解决现有劳动者的就业与再就业问题。
2.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专业化倾向明显。澳大利亚有培训和继续教育学院287所,承担了全国90%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任务。大中型企业的培训机构除开展本企业的职工培训外,还通过竞标参与劳动力市场计划的培训,私营培训机构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培训。目前,澳大利亚已形成了由100余家集体培训公司组成的全国性培训网络,每年有17000余名青年接受培训,3000余家小企业受益。日本企业教育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更加丰富。日本的职业教育趋于研究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与体系化。美国的职业教育能够迅速对当地劳动力需要作出反应,使其课程设置、培训项目和教学方法跟上技术发展步伐。我国的职业教育应不断研究国际职业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动态,并以此为借鉴制定职业教育计划,才能更快发展。
二、我国职业教育面向世界的局限
1.落后的体制和机制束缚职业教育发展面对职业教育市场的挑战,政府和市场尚没有达成有效的统一,现有政府的职能对职业教育还有相当程度的束缚力,如硬性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达到50%--60%的比例。这种忽视具体地区差异的指令,易于造成职业教育脱离实际,产生教育、效?quot;两张皮"的后果。
2.观念上的偏差是造成职业教育发展滞缓的重要因素过去,中国人是很重视技艺的。素有身怀绝技而走天下之说。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人们追求管理型、高新技能型人才的意识逐步强化,认为只有达到这样的高度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因而不屑于接受职业教育。再者,社会的分配机制不健全、不合理,使得技能人才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致使他们失去了继续接受职业教育的信心。当人们对职业教育缺乏兴趣的时候,职业教育必遭冷落。
3.国外人力资源开发机构将对我国职业教育产生冲击
中国入世后,随着国外更多人力资源开发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瞻前而实用的教育培训观念和措施将赢得用户欢迎。而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制仍然具有很强的传统性,办学规模、管理方式、招生渠道、收费标准等基本没有脱离传统约束。由此带给职业教育的挑战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及时借鉴,开拓求新,跨越式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迅速缩短差距;二是迫于应付,无法与之竞争,以至于被挤出人力资源开发市场。
4.传统的职业教育现依然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瓶颈在传统职业教育制约之下,我们还是从简单的从业需要之角度来确立职业教育原则,让接受职业教育者掌握一门技能。这种教育思想没有看到当今世界发展之迅速,技能人才不断提高自己之重要意义,从而忽视了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迫切性。国外发达国家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倾向不仅使受教育者从中学到了技能,而且突出地发展了自我,提高了开发创新能力,增强了工作责任感。我国的职业教育应该在尊重受教育者、服务受教育者、满足受教育者个体要求方面形成着力点,培养跨文化、跨学科的全面发展型人才,采用国际惯例设置教育培训的评估标准,以期我国的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轨道。
三、加强我国职业教育面向世界的举措
1.在职业教育各个层面加强国际交流各级职业教育学校和机构,在职业教育目标的确定、内容和形式的设计等方面应以国际标准作为参照,注重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积极与发达国家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进一步了解发达国家的
第三篇:教育论
教育论
最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眼睛只盯着个别学校,让个别人体验成功,让大多数人品尝失败的教育,绝不是成功的教育。
进行师德建设要提高职业入口的门槛。聘用新教师时,应明确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学科背景,而且要有教书育人的热情和能力。义务教育绩效津贴也要体现师德导向,把师德表现、教书育人的业绩纳入考核奖励中。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业务能力,潜心教书、精心育人,辛勤工作在教育事业第一线,充分体现了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对于那些流行的家教成功案例,家长一定要持冷静的态度,不要以为家教成功就是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更不要盲目地全盘照搬。如果孩子能够怀着一颗平常心,把目标定得长远,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件事,永不言弃,能算不成功吗?孩子自然、平静地长大成人,一天比一天更出色,更有发展后劲,那才叫真正的成功。
我们渴望一个互信、诚实、友爱的社会环境,却不知人心里有多少希望有涌动。我们顽固地留恋、美化从前,把贫穷、高压、封闭下被抑制、扭曲的人性视为美德,而嘲笑、提防眼前的日子。我一向认为,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在道德上是纯洁的,不敢说完美,却是要求自己尽善尽美。
第四篇:论教育
论教育
选自《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译。本文是爱因斯坦于1936年10月15日在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词。
爱因斯坦
在纪念的日子里,通常首先是追溯往事,尤其是要怀念那些由于发展文化生活而得到特殊荣誉的人们。这种对于我们先辈的亲切的纪念仪式确实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因为这样一种对过去最美好事物的回忆适宜于鼓励今天的善良的人们去勇敢奋斗。但这种怀念应当由那些从青年时代起就同这个州联系在一起,并且熟悉它的过去的人来做;而不应当由一个像吉卜赛人那样到处流浪、把各种各样国家的经验兼收并蓄起来的人来做。
这样,就没有什么东西可留给我讲了,除了讲一些同空间和时间无关的,而过去和将来始终同教育事业联系在一起的问题。在做这一尝试时,我不能以权威自居,特别是因为各个时代的有才智的和善意的人们,都已讨论过教育这个问题,并且无疑已清楚地反复讲明了他们在这些问题上的见解。在教育学领域中,我是个半外行人,除却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以外,我的见解就别无基础。那么我究竟凭什么有胆量来大发议论呢?如果它真是一个科学的问题,人们也许会被这样一些考虑弄得哑口无言了。
可是,对于能动的人类事务来说,情况是不同的。在这里,单靠真理的知识是不够的,相反,如果要不失掉这种知识,就必须以不断的努力来使它经常更新。它像一座矗立在沙漠上的大理石像,随时都有被流沙掩埋的危险。为了使这座石像永远照耀在阳光之下,必须挥手不停地为它工作。我也要出一臂之力。
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手段。与过去相比,这种情况更加适合于今天。由于经济生活现代化的发展,作为传统和教育的传递者的家庭已经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
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做是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个性应当消灭,而个人只变成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相反地,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就我所能判断的范围来说,英国学校制度是最接近于实现这种理想的。
但是人们应当怎样来努力达到这种理想呢?是不是要用道德说教来实现这个目标呢?完全不是。言词是并且永远是空洞的,而且通向地狱的道路总是伴随着理想的空谈。但是人格决不是靠所听到的和所说出的言语,而是靠劳动和行动来形成的。
因此,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这对于初学的儿童第一次学写字是如此,对于大学里写博士学位论文也是如此,就是在简单地默记一首诗,写一篇作文,解释和翻译一段课文,解一道数学题目,或者进行体育运动锻炼,也都无不如此。
但是在每项成绩背后都有着一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这种推动力也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加强和滋养。在这里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同学校的教育准则的关系极为重大。做同样的工作,它的出发点,可以是恐怖和强制,可以是追求威信和荣誉的好胜心,也可以是对于对象的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因而也可以是每个健康儿童都具有的天赋的好奇心,只不过这种好奇心往往很早就衰退了。同样一件工作的完成,对于学生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以很不相同,这要看推动这项工作的主因究竟是怕受到损害的恐惧,是自私的欲望,还是对快乐和满足的追求。没有人会认为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态度对塑造学生的心理基础会没有影响。
我以为,对于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的是顺从的人。这样的学校在德国和俄国成为惯例,那是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我知道在美国这个国家里,学校中不存在这种最坏的祸害;在瑞士,以及差不多在一切民主管理的国家里也都如此。要使学校不受到这种一切祸害中最坏的祸害的侵袭,那是比较简单的。教师使用的强制手段要尽可能地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第二项动机是好胜心,或者说得婉转点,是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中。要是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一个人希望得到他的同类赞许的愿望,肯定是社会对他的最大约束力之一。但在这种复杂的感情中,建设性的力量同破坏性的力量密切地交织在一起。想要得到赞许和表扬的愿望,本来是一种健康的动机;但如果要求别人承认自己比同伴或者同学更高明、更强,或者更有才智;那就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唯我独尊的态度,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有害的。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防范使用那种容易产生个人野心的简单办法去引导学生从事辛勤的工作。
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以及同它有关的选择的理论,被很多人引证来作为鼓励竞争精神的根据。有些人还以这样的办法试图伪科学地证明个人竞争这种破坏性经济斗争的必然性。但这是错误的,因为人在生存竞争中的力量全在于他是一个过着社会生活的动物。正像在一个蚂蚁窝里的个别蚂蚁之间的交战说不上什么是为生存所必需的,人类社会中各个成员之间的情况也是这样。
因此,人们应当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然而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且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这该是学校的最重要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艺术技能。
要启发这种创造性的心理能力,当然不像使用强力或者唤起个人好胜心那样容易,但它是更有价值的。关键在于发展孩子对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赞许的天真愿望,并且把孩子引向对于社会很重要的领域;这种教育主要是建立在希望得到有成效的活动能力和社会认可的愿望之上的。如果学校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工作很成功,那么它就会受到成长中的一代的高度尊敬,学校所规定的作业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领受。我知道有些儿童就对在学时间比对假期还要喜爱。
这样一种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为着要在学校中得到这种精神,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正像无法使人永葆健康一样,并不存在包医百病的万灵丹,但是还有某些必要的条件是可以满足的。首先,教师应当是在这样的学校里成长起来;其次,在选择教材和使用教学方法上,应当给教师以广泛的自由,因为强制和外界压力无疑也会扼杀他在安排他的工作时的乐趣。
如果你们是一直在用心地听取我的想法,有一件事也许你们会觉得奇怪。我所讲的完全是,依照我的见解,应当以怎样的精神来教导青少年。但是我既没有讲到课程设置,也没有讲到教学方法。究竟应当以文科为主,还是应当以理科专业教育为主呢?
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照我的见解,这一切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及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就由于这个理由,对于古典文史教育的拥护者同注重自然科学教育的人之间的抗争,我一点也不想偏袒哪一方。
另一方面,我也要反对认为学校必须直接教授那些在以后生活中要直接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观点。生活所要求的东西太多种多样了,不大可能允许学校采取这样的专门训练。除开这一点,我还认为应当反对把个人当做死的工具来对待。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照我的见解,在某种意义上,即使对技术学校来说,这也是正确的,尽管技术学校的学生将要从事的是一种完全确定的专门职业。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最后,我要再一次强调一下,这里所讲的虽然多少带点绝对肯定的样子,却并不要求它比一个人的个人见解具有更多的意义,这种见解所根据的只不过是他自己在做学生和当教师时所积累起来的个人经验而已。
阅读指要
这篇演讲表现了爱因斯坦在教育问题上的一些真知灼见。他承认学校在现代社会里的重要性,但否定仅把学校视为传递知识的工具的看法;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并且“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这是针对日渐偏重书本知识并趋向实用功利的学校教育现实情况而发的。
怎样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些教育观念: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尽可能少用强制手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动机。随后,他又对教师和教学内容方面表达了意见。
演讲从头至尾,爱因斯坦都是以一位富有阅历的长者身份,十分诚恳地把“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讲出来,显示了他作为一位伟大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他的忠告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第五篇: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 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陈福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17年,现有156名教师,2050名学生。多年来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 “低投入、低消费、高效率”的工作要求,从“理念、课程、活动、管理、督导”入手,实施精细化管理,整体推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下面将我们学校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 1.学习宣传,了解学校节能减排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实际上我们现在存在着多种矛盾:人和自然的矛盾引起了生态危机,人和社会的矛盾引起了社会危机,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引起了道德危机,人和自己的矛盾引起了心理危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矛盾产生了安全的危机,文化和文化之间的矛盾产生了价值观的危机。所以多种矛盾使得我们这个社会充满了危机,而这种危机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持续发展。所以我们现在发展观可能需要进行调整,中国对自己发展观的调整就是从一种无序的发展逐步调整成一个可持续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即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本质上就是根据可持续发展需要而推行的教育,其目标是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与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就是,要改变人的生存方式就必须从基础做起,通过教育来形成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能力,也就是说从长远来看,最终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最锐利的武器还是教育,也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和能力的公民。
在新近颁布的《规划纲要》的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立足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三大国家级战略全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新的政策亮点。“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成为新世界全球的教育目标。
2.创新理念,认识可持续发展是创建现代学校的重要举措
学校提出了“创建现代学校,奠基幸福人生”的理念。现代学校不仅是设备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要用现代的理念,加强学校的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现代学校的最重要指标就是教育生态建设情况,节能环保,造福子孙万代的大事,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一方面我们节能环保,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节能环保的好习惯。为此,我校提出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要求,大力倡导“科学节约”的文化理念,以节能活动为载体,节能文化深入人心。
3.项目建设,明确可持续发展是创建国际生态学校的重要内容 2009年我校申开展了创建国际生态学校工作,大力开展生态宣传和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今年5月,吉林市中小学创建国际生态学校项目在我校正式启动。学校通过成立“红领巾植物园”“雏鹰淘宝回收公司”和“小小少年气象站”等属于孩子的环保组织等形式,积极推进我校国际生态学校项目的建设。国际生态学校建设,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帮助老师和学生树立起了环保和节能意识,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理念逐渐转化为了大家节能的行动。
二、开发课程,深入课堂,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我校把环境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课程设置、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做文章,把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融入教学。
1.结合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环境教育
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课题组,根据学校是“国家绿色学校”这一特色开发系列环境教育专题,设立探究性学习、专题性学习,将同一主题的课程内容在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年级共享。如紧急“限塑令” 颁布后,学生走向社会进行主题调查、做主题小报、主题汇报等,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再如:围绕“松花江”这一主题在低年级开展“我爱你,松花江”;中年的“松花江的昨天和今天”;高年级的“松花江——我的母亲河”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松花江与家乡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护和治理的措施等,学生在研究中受到教育。
2.多学科渗透节能环保教育
科学老师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从植物到动物、从水质到空气污染、从日月星辰到气候变化、从节水节电到资源分布„„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如《材料的再利用》《选择健康食品》《健康需要新鲜空气》《利用太阳能》《动物和植物》《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气温的变化》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来体验环保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将有关教学内容与环保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鸟的天堂》《桂林山水》《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老人和海鸥》这些课文,教师都能将环保教育渗入其中。
计算机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的资料,与学生一起制作以环保和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电脑小报,充分发挥了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学科特色。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制作环保和垃圾分类的手抄报,将环境教育和节能减排教育渗透到剪纸艺术中。
三、开展活动,拓宽渠道,丰富可持续发展教育 1.利用学校常规活动开展节能教育
通过开展星级班级、环保星级学生、节能环保小主人等系列评比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我校注重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绿化、美化校园的教育,要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如班级的水电都由学生水利部长,电力部长等来管理,学生从身边的细微事做起,捡起地面的纸片,不践踏草坪,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人离关灯的习惯等。学校还利升旗仪式用、班队会开展环境教育。4年3班,召开主题为《一个月小当家》,经过学生的亲手记 帐、算帐,学生才了解到自己的开销占家庭支出的比例最大,从而让学生学会节约。还有一个家长里有钱的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为了让孩子养成节约习惯,老师与家长想一个办法,每天放学后家长都领孩子到垃圾箱边拾荒,孩子不理解,爸爸说,给你买一双鞋,我们得拾500个塑料瓶,孩子听后流着泪说:“爸爸我不要买新鞋了,我这双鞋还能穿!”。家校合作教育,改变了孩子浪费的习惯。
2.利用学校专项活动开展环保教育
我校已经形成的系列节日文化教育活动。每年一届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也是开展节能减排、环境教育活动的最好时机。因为环保无处不在,只要是有人类的活动,就一定同环保有关。科技节主题是“创造、环保、节能”,兼容的学科知识包括科技小发明、科学小实验、计算机应用、环保等。我校学生利用废旧胶片和太阳能板制做的小汽车,在吉林省科技竞赛中获团体部分每一名,10名选手参加全国比赛在200个参赛队中获第四名,获金奖。我校师生的节能作品“校园太阳能智能照明、集水、灌溉系统”参加了全国第四届尚德电力杯青少创意大赛总决赛,在全国各地200多个参赛单位中获得了金奖,得到15万元的太阳能实验室器材,学校获全国创新型学校。此作品还参加了在德国纽伦堡国际青少年发明展,在 30多个国家的700多件参赛作品中获得世界金奖。这些内容都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有关,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很自然地受到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教育。
3.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节能教育
我们建设了节能教育社会实践系列活动,走进工厂,了解现代企业技术与管理;走进乡村,体会了“汗滴禾下土”的真正内涵。走进社区,义务清除“白色垃圾”。走进自然,充分体现人与动物、自然的友好和谐。走进军营,了解国防知识,树立国防意识。走进家庭,与家长一起开展家庭节能。这种校本课程,以社区的生态资源作为整合的核心内容,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获得了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四、改善条件,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
(一)精细管理,节约用电。按照市教育局节能办的要求,我校在完善节约用电的制度和措施的基础上,加大了检查和管理的力度。学校要求教师在计算机临时不使用时随手关闭显示器,半个小时以上不使用时关闭整机电源,要做到人走灯灭等,针对这些要求,总务处定期进行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做好记录。相关检查结果同评比文明学年(团队)、文明班级挂钩,有效提高了广大教师和学生对节约用电工作的重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在班级和办公室根据照度要求,合理设置了灯具数量,充分利用自然光的基础上,我校改造了电路控制方式,在楼道、门厅等公共区域照明使用了声控技术,一年可节约用电20000多度,节约10000多元。
(二)无纸办公,节约耗材。学校进一步修订了二实验小学无纸化办公制度,从工作程序到工作要求,进行了细化和完善。比如处理教育信息网下载的文件程序,首先由综合处下载文件,并在文稿前插入网上办公批阅单;做好相关电子登记后,传给陈福校长;陈福校长在电子文档上签署批阅意见后回传给综合处;综合处根据校长批示,传给相关领导;相关领导阅 处、安排后,填上处理意见,传给具体部门落实,同时回传文件给综合处存档。网上处理文件不但节约耗材,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学校还开发了“互传平台”,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文件夹,需要交流的照片、课件、文章等存入文件夹,在局域网的任何计算机上都可以通过网上邻居查看。增加交流和学习效果的同时,有效减少了打印纸和打印机、复印机耗材的使用。
(三)加强教育,节约用水。学校不断完善节约用水制度和措施,在明德楼改造中使用了节水器具和设备。加强了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杜绝了跑冒滴漏等问题。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节约用水教育和管理。要求学生在水房洗拖布等清洁工具时用盆和桶接水,减少浪费。利用晨会的时间专门介绍节约用水的小窍门,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让孩子了解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学校还结合世界水日,与节水办、经广台共同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教育活动,切实提高节能效率,减少浪费。
(四)以旧换新,节约支出。学校进一步细化了节约支出的制度,特别是《办公用品管理和使用制度》《教学材料和设备管理管理制度》。对老师办公使用的备品,实行“以旧换新”。比如中性笔芯,以前是每个学期每位老师发10支,有的人不够,还有的人用不完,造成浪费。从今年开始,老师们开始以旧换新,不固定数量,老师凭使用后的笔芯领取新笔芯。还有其他备品,比如笔记本,教案纸等,都采用同样办法,有效减少了资源闲置和浪费。
(五)节约用车用油。我校认真执行上级有关规定,仅1台公务用车,并选择使用了国产自主品牌、小排量、经济环保、手档变速的奔腾轿车。同时,切实加强了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严格公务用车使用批准和登记制度,尽量减少公务用车出驶台次,提高使用效率。实行公务用车节假日封存停驶制度,对司机进行了节油教育和节油技能交流,规范驾驶操作,提高节油水平。我校公务用车由专人管理,实行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和定点加油制度,实行一车一卡加油和单月成本核算,逐月编制车辆油耗和运行费用支出报表,极大了节约了用车和用油成本。
“十二五”要以《教育规划纲要》和全教会精神为指导,统一思想认识与行动,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各种关系,全面落实好20字工作方针,在“创建现代学校,奠基幸福人生”理念引导下,坚持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育人目标,将“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作为引领学校未来五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学生高品质的学习生活基础上,坚持育人为本,能力为重,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与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新一代国家公民。
我想用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的诗《同一个地球村》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 旭日染红天际,天际自有美丽的温存:“早上好,地球母亲!” 夕阳辉映白云,白云自有深切的芬芳:“辛苦了,勤劳的工人农民!” 弯月爬上群山,群山自有甜蜜的乡音:“晚安,四面八方的友邻!”
即使阴霾重重,处处也有真诚的关心:“我们在一起,善良的兄妹们,孩子们!” 长空大海,冰川老林,宇宙自有宽广的胸襟:“让我们悉心守望、拥抱、呵护,同一个可爱的地球小村!”
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