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时间:2019-05-14 01:4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第一篇: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公共事业管理2009162班学号:20092839姓名:严薇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是指由私人为实现自己的某种非经济性愿望或目标而发起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机构或组织。相比一些超级大国,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的规模较小,而且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还不够稳定。首当其冲的困难我认为是资金的匮乏,它过于依赖政府的投入和一些企事业单位或是个人的社会捐助,但是政府的拨款毕竟有限,而社会捐赠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够有能力捐资给非营利组织,因而资金的筹集不容乐观。再者,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能力还不够完善,这也是引起资金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有相当多的非营利组织即使是作了年度财务报告也没有能够进行严格的审计,这导致非营利组织的会员对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管理和使用的信度降低。其次,在人员管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非营利组织应该是使命感、责任感最强的组织,可是在中国现阶段,组织起非营利组织的高层,积极性并不高。再次,非营利组织产生的激励不够有效,一般情况下,当使其形成一定的公众效应,回馈给它的会员一定的好处时才能提高会员缴纳会费的积极性和额外捐献的程度。最后,中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政策不够明确也不系统,并且具有优惠政策的各类税收的范围也比较小,尤其缺乏对民间成立的非营利组织的优惠措施。

但是解决这些困境的对策也有很多。首先,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可以试着提高自创性收入,整合资本进行投资,获取投资收益,以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重视多种投资方式的应用,不断地创新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服务方案规划,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拓展更多的业务,赢得更多的资源。第二,大幅度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行政支出的管理应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尽可能控制行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所获得的利润不可分配给其创立人或员工,建立非营利组织独立的财务和审计制度。其三是要进一步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内部体制,提高整体人员素质,充分运用民主管理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热枕。第四点要提高自身的服务品质,满足社会和政府表达其意愿和利益的要求,提升他们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同时争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利益。最后,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关的减免非营利组织税收的政策,特别可以对非营利组织捐赠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应缴税所得额扣除等方面的优惠。

总之,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若是想要有长久健康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它的资金问题,进行系统而有效的管理,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更好地保证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我国高职学院招生现状与对策思考

我国高职学院招生现状与对策思考

——由2009年招生工作引发的思考

孙义军招生办主任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招生工作关系到各高职院所的生死存亡,这是高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从我国高职学院招生现状与困境入手,通过对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工作调研透析招生困境的成因,从而提出若干走出招生困境的对策和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招生;宣传;困境;对策

引言

纵观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自2002年国务院明确提出“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较大较快的发展成效。从1998年到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的高职教育招生数从43万人增长到311万人,增长了6倍,在校生数从117万人增长到900万人,增加了6倍。可见,高职教育不仅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而且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可持续发展。然而,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难以独善其身,出现了招生计划、合格生源和报到率“倒挂”与比例失调的“反常现象”。透过高职学院招生的困境,发现目前我国高职教育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出现了缺少统一规划、缺少系统性思考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在战略层面思考招生工作,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思考。

一、我国高职学院招生的现状与困境

(一)生源数量减少

生源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没有生源就谈不上生存。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初中毕业生,通过“3+2”的方式,进入“五年制的高职班”;

(2)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通过对口升学考试的方式进行高职考试;(3)高中毕业生,通过普通高考的方式进入高职录取。由于初高中学生生源总量锐减的客观影响,以及高职院校与技工学校培养目标的同质化趋势,这使得很多高职院校招生形势非常严峻,甚至面临由于招不上生而被迫倒闭的危险。

(二)生源质量下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录取一般安排考试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就是在有限的生源中,有的学生会通过复读,或者选择名牌大学的函授等途径,而放弃进入高职教育。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也不好,从而使高职教育陷入“招生难——质量差——招生难”的恶性循环中。

(三)社会对高职学校的满意度不高

即使通过高职教育可以培养高技能型的社会急需紧需人才,但是很多就业单位、学生和家长对于高职教育都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尤其是当前社会用人的标准追求高学历,这使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发展难免受到严重影响和挤压。

(四)招生市场混乱

随着考试生源的减少,以及大学扩招和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诸多不足,迫使高职院校不得不重视招生的宣传工作,以应对高职教育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从而,有部分高职院校在招生时会进行虚假宣传,并采用乱发录取通知书、给招生回扣等各种不正当手段扩大招生。

二、高职学院招生工作调研:透析招生困境成因

为了更加透彻地分析我国高职教育的招生困境成因,本文进行了相关调研。本调查的对象是湖南科技职业学院2009年新生(共800人,占到校生总数的21.6%),采取了问卷的形式,目的是深入了解高职教育招生困难的原因。通过调查发现:

(一)招生简章和指南是考生了解学院招生信息的主要途径

调查发现,对“您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该学院的”,选择“招生简章、报考指南”的占56.15%,而选择“网络”和“通过家人、朋友介绍”的分别占32.45%和11.40%。可见,招生简章、报考指南和校园网站是学院对外宣传的主要平台,是考生了解和认识招生信息的主要渠道,更是考生填报志愿和提高报到率的主要依据。

(二)就业率是考生报考高职院校最关心的问题

调查发现,对“您报考该院校最重要的原因”,选择“就业率”的占54.56%,而选择“专业偏好”、“找不到其他院校”和“其他”的分别占4.75%、30.44%和10.25%。可见,毕业生就业状况是考生选择学院的重要指标,毕业生就业状况同样也影响着学院的招生工作。

(三)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考生不满意的重要方面

调查发现,对“校舍面积、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是否满意”,选择“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是很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2.66%、8.65%、22.00%、45.34%和21.35%。

(四)高职院校的教学宗旨只有部分考生可以认识和理解

调查发现,对“对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否的认识”,选择“能学到实用技术”的仅占36%,而选择“只是一个学习经历”的占52%。

三、若干走出困境的对策研究

练好内功无疑是我国高职院校提高招生录取率的法宝。

(一)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

第一:专业课程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

高职院校要提高竞争力,需要强化高职教育理念与特色,应该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思考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因此,高职教育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考生家长的心愿和考生求学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和实践模式,从而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比如,可以与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逐渐形成毕业生就业网络,从而实现以高就业率吸引高质量的生源的目标。

第二:教师要以“双师型”为标准

高职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不具备社会所需要的技能要求,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部分高职院校缺乏既有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二)加强高职院校的招生宣传工作

要实现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需要优化招生工作的宣传工作,推动招生宣传工作成为向考生和家长提供升学和就业信息的服务平台,从而最大效果地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

第一:提升招生宣传理念

高职院校招生宣传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简单地为了招生而宣传,而是需要将院校的内涵形象宣传与招生宣传相结合,从而有效地进行战略宣传部署,高度重视院所整体形象的宣传。

第二:丰富宣传策略

因为高职院校具有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其招生工作也必须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从而吸引考生、家长和社会企业的积极关注。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在招生宣传时,邀请知名企业家来学校宣讲,邀请出色校友回校演讲等等。

第三:适时召开现场咨询会

招生现场咨询会是高职院校招生效果很好的平台。高职院所应该专门组织招生团队,积极有效地向考生及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招生宣传,尤其是在每年6月中旬考生报志愿前和7月末高职报志愿前这两个关键时段,大力让考生和家长了解院校的办学目标、专业设置、以及毕业生就业形势等情况。

第四:充分利用社会力量

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离不开校友、家长和社会相关力量的配合,他们都是院所招生宣传有效的资源。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将相关招生材料在小区分发,从而加强学校与社会力量的联系,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

结束语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十一五”时期“普及、发展、提高”等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新的战略部署。“生源是基础,课程是关键,投入是保障,就业是生命”,这是我国高职教育的核心要素。总之,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地的高职院校,虽然面临招生工作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但是在政府社会极为重视的有利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学校应该采取诚信办校和宣传招生,走出一条社会认可、企业欢迎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张瑶祥.高职招生宣传工作的实践探索和体会[J].教育与职业,2007(14).[2]石伟平,唐智彬.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13).[3]黄灿,玉恩德.影响高职高专考生择校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招生实践为例[J].科学教育家,2009(6).[4]蔡克勇.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协调与招生制度改革[J].民办高等

教育研究,2006(1).

第三篇:对我国知识产权现状的分析与对策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我国知识产权现状的分析与对策思考 作者:李月明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1期

一、当前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现状及影响

第四篇: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筑起农民抢滩市场的桥头堡

——对xx市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使农民“小群体”对接“大龙头”和“大市场”,是农民融入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是农民增收的强力引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年来,涿州市通过积极引导、扶持,先后发展起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60个,涉及蔬菜瓜果种植、特色养殖、产品深加工等各个领域,发展会员2000户,带动农户6000多户,初步形成了“市场 合作组织 农户”的产业化链条,引领着农业生产经营逐步走入市场化、规范化的良性轨道。

一、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架起三农与市场的“金色桥梁”

(一)采取“由点及面”的办法,发展“会员领办型”经济合作组织。2003年9月,xx市供销社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农民经济人协会,吸纳会员67人。为了更加广泛的发挥经济人的桥梁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该市积极引导这些会员在他们所熟悉的生产经营领域创办专业协会。3年时间,这些会员先后领办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2个。如农民经济人协会会员xx于2005年领办起了xx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了会员40户,社员年生猪养殖收入达百万元。在其带动下,该村成为养猪专业村,年存栏达6000多头。

(二)采取“化零为整”的办法,发展“传统优势型”经济合作组织。当前的农产品市场,采取单兵作战的办法,难于有效的形成规模、特色、优势。该市充分发掘当地传统产业发展的“创新潜力点”,把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达到生产分散,但销售联合的目的,形成了创市场的合力,打造规模优势。如,xx乡和xx镇在传统蔬菜种植业发达的基础上,组建起了xx蔬菜合作社和xx蔬菜专业社,xx乡在传统编织业的基础上组建起了xxxxx竹制品专业社,xxx、xxx在原有水稻种植的基础上,组建起了水稻生产经营协会,这些传统产业在专业合作组织的引领下,再次成为了农民增收亮点。

(三)采取“能人引领”的办法,发展“大户带动型”经济合作组织。就是充分调动农村中致富能人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带领农民组建经济合作组织,引领农民增收。如,xxx党委发动起该乡的养殖大户xxx创办了肉鸭养殖协会,充分发挥其技术、管理经验及资金、销售网络优势,吸纳农民种养户参与而共同组建协会。目前肉鸭月出栏达到50万只,产品销往北京、沧州,流向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带动起周边地区400多家农户从事肉鸭养殖,创利逾5000万元。

(四)采取“鼓励引导”的办法,发展“自主组建型”经济合作组织。采取舆论引导、政策扶助等举措,鼓励农民自发兴办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而使农村经济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和领域发展。如xxx镇当地农民自发组建起了西城坊西瓜合作社,就是依托当地农技服务站,由当地农民自发组织建立,为入社农民提供籽种、施肥、护理、销售一条龙服务,目前该镇西瓜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

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壮大,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显现出全方位的积极作用

(一)成功解决了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大量难题,发挥了农民利益“代言人”的积极作用。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以助农增收为目的,以为农服务为己任,切实为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土地、资金等许多棘手问题。如,xx养殖专业社探索推行了社内无息融资,社员互相拆借资金达17万元,帮助困难户解决了资金难题。此外该社还争取村委领导支持,在废弃的大炕上建猪场,解决了发展壮大过程中场地不足问题。

(二)畅通了生产经营、产品购销信息渠道,发挥了农业信息“传播人”的积极作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依托利用多种渠道,及时地为农民采集、整理、发布各类生产经营和产品购销信息,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有的放矢。如,该市经纪人协会在互联网上设立的xxxx网,自开办至今,平均每年免费为合作组织成员发布情况简介200多条,供求信息3000—4000条,使大量的农民从中受益。xxx的优质蜜桃因为宣传不够,一度出现生产经营危机,通过上网广泛公布销售信息后,使得全国各地大量客户上门收购,使其摆脱了生产经营困境。

(三)推动了先进适用技术在农村的普及与推广,发挥了农技“推广人”的积极作用。大部分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在其服务中,都将农业技术推广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使大量的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到了生产一线。如,xx蔬菜专业社常年为社员的70个大棚免费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南荒生猪养殖专业社经常聘请专家系统讲授生猪养殖技术,帮助社员选购优良仔猪,统一调入免疫药品,自配饲料分配入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推动了标准化生产。

(四)有效地架起农户与市场衔接的桥梁,发挥了农村与市场“媒介人”的积极作用。

合作经济组织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整体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成为农民进入市场、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组织形式,充分了发挥农户与市场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xxx庄粮食购销专业合作社,以收购农民手中余粮为主,年购销量500—700吨,每斤高于市价0.02元,带动了全镇粮食种植业的发展。xxx农副产品专业社每年帮助社员销

售草袋、草帘500—600万片,为农民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xx养殖委员会积极与三元、伊利等大型乳制品厂联系,签订常年供货合同,促进了特色养殖业的快速崛起。

三、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积极作用,就应在引导、扶持、创新、规范、壮大上下功夫用气力

(一)扶持壮大经济合作组织,就应进一步拓展其外部发展空间,为其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一是注重宣传引导。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类媒体,多层次、广视角向农民推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义及内涵,提高农户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扩大合作组织影响力。并通过树典型、搞对比,让农民消除“与己无关”思想,切实体会到参与合作组织发展的实惠。二是注重政策扶助。进一步制定倾斜政策,组织民政、工商、土地、财政、金融等部门在领照办证、场地征用、融通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组织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在信息、项目、技术等方面大开绿灯,创造条件。三是注重规范管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好各种矛盾纠纷,保护其合法权益,既不能钻法律空子,又要促其健康发展。

(二)发挥经济合作组织更强更久的效能,就应进一步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使其步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一是规范组织。逐步引导合作组织由小变大、由松散变紧密,划清权属,监督合作组织及时注册,以免出现“黑组织”或非法组织,建立规范完善的合作组织体系。二是规范运行。在起步阶段,由政府参与发动、组织协调,协会运转正常后,则逐步退出,由会员按章程民主推选负责人,实行民主管理。三是规范章程。指导合作组织完善各项制度,健全社员大会、董事会和监视会等内部组织,形成民主决策、合作服务和收益分配机制。

(三)真正体现经济合作组织的助农效果,就应引导其在“服务三农”方面做文章用气力。一要“尊重农民”。要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进一步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财产所有权,做到引导不包办、参与不干预,保证农民入退自由、互助合作,为会员提供所需经济技术服务,让农民真正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惠。二要“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应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服务。各相关部门应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农产品注册和质量认证,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生产,创建“有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品牌组织,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销活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要“发展农村”。扶持现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向其它行业延伸,在总结推广经验的基础上,培树一批管理规范、经济社会效益突出的合作组织典型,辐射带动更多农民联合致富。并遵循市场规则,抓好优势产业升级,推进经营体制创新,逐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村经济提速跃升。

第五篇: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及其解决路径探析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及其解决路径探析

摘要:本文旨在从制度的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大多数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制度性障碍的实际情况展开探索和研究。本文主要根据我国非营利组织目前身份认同障碍、地位尴尬以及与政府的微妙关系等现状归纳出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制度障碍这一核心问题,围绕这一现实问题,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目前所存在的制度性障碍进行分析研究,探寻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的原因,试图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道路中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改变我国非营利组织当前尴尬地位及运行困难的现状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障碍双重管理解决路径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新公共管理的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发展非营利组织的浪潮。于此同时,非营利组织也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并发挥着政府、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国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发挥的程度还非常有限,相比西方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而言,发展速度也相对较慢。

在这种情况下,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也必然遇到在西方不曾出现过的障碍,遇到西方学者没有想到过的困境。尽管近年来,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出现了少数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非营利组织,但是由于我们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政治文明)的建设方面尚不完善,尤其是非营利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公民社会的发展更是刚刚起步,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在目前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障碍。事实上,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经济利益,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等因素使得非营利组织在实现组织目标、完成公益使命的过程中发生“失灵”现象。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制度性障碍分析

2.1双重管理制度的制约性障碍

我国最早的社团管理法规是1950年9月国务院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制定的《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依据这两部法规,经过三年多的工作,当时社会中的非营利组织被依法登记。非营利组织开始确立自己的法律地位。

然而,从改革开放到1989期间,我们国家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在当时各种各样的政府机关都可以审批非营利组织的成立,更有甚者一些社团也可以成立新的社团。即便如此,改革开放后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相对之前很大程度上的发展空间,但毫无疑问这一发展是在政府主导下整个体制改革框架之中渐进进行的。当时处于鱼龙混杂状况的非营利组织发展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发展的。国务院于1989年10月25日发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双重管理制度初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形成1。1 1998年,中国政府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对1989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非营利组织注册登记实行强制登记制度。对于希望登记注册的非营利组织而言,双重管理制度象征着繁琐而漫长的登记注册过程。非营利组织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国务院或者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不同的业务主管部门担任的都是审批的前置角色,但是业务主管部门审批的依据法规不尽相同,执行标准也是有所差异。之所以说双重管制象征着繁琐的登记注册过程就在于,非营利组织寻找与自己对应的业务主管部门是件麻烦的事情,尤其是当希望注册成一家多重性质功能的非营利组织时,根本就不知该去何方寻找自己的业务主管部门。

对于业务主管单位而言,批准非营利组织的条件不单单要考虑申请登记的组织业务范围是否与其负责范围相关,成立后的非营利组织能否在他们有效的控制范围之内更显重要,另外,申请登记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否会引发过大的政治风险和责任以及能否增大业务主管单位所在的部门利益成为负责业务主管单位考虑的本质条件。而行政干预也就顺其自然的成了满足这些条件的必然趋势。

事实上,双重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陷入了双重难管的困境。政府设计双重管理制度的首要出发点是对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限制并规避其可能引发的政治风险。具体实施方式则表现为通过双重审批进行准入的限制。在双重管理体制下,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登记注册被设置了双重门槛。其结果是:许多希望成立的非营利组织就出现了要么干脆不申请注册,自由开展自己的活动:要么就不按照双重管理的注册登记程序走,直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要么开始是按照标准的申请注册渠道走,一旦注册成功就无法无天撇开法规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动。

总而言之,双重管理体制目前既是制约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造成对非营利组织管理乏力、监督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的今天,双重管理制度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更是显露无疑。

2.2税收制度的制约性障碍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大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免税制度,非营利组织所收入和取得的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或财政预算管理的政府性资金、基金、各项收费、附加收入和各级政府资助等九项所得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除此之外,我国非营利组织自用物品和与各组织宗旨相关的活动免征相关税收。第二方面,捐赠制度,在纳税人向特许的非营利组织捐赠时,其所捐赠的资金数额的百分之

三、百分之零或者百分之百部分允许在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第三方面,税收征管制度,对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征管而言,对其税收征管的关系建立必须以发生纳税义务为先决条件。

我国现行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基本上是1994年税制改革的产物,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制度较少,并存在着种种问题。2009年11月19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四条的规定对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的条件明确了九大条目。即使我国政府针对这一事项不断在做调整和改革,但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依然不能十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的要求,因此,创造一个公平有效的税收环境对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另外,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 进行了修正,并于当年10月25日颁布了新修讨一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与此 1同时,还颁布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年,和《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这些法规都进一步肯定了双重管理制度。

《非营利组织管理》课程作业

程,提出进一步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相关税收制度的建议以及建立和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都迫在眉睫。

2.3监管制度的制约性障碍

严格来说,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制度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起来,我国现行的做法主要是通过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监管。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标志着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进入相对正规化阶段。这部通则明确了社会团体的法人身份,这为政府监管及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机构

1提供了法律依据。

虽然我国非营利组织自从改革开放起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从我国的目前状况来看,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制度体系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可归纳为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在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管制度体系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不够健全的监管法律法规对非营利组织发展障碍性大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全球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进而,关于非营利组织监管法律制定的问题也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从现实角度来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严重受到监管法律法规准确性差和限制过度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有关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主要体现于:第一,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法律制度是否健全不应从其具体条款的数目上去衡量,事实上,目前我国针对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条款不少但其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限制过度。第二,我国关于非营利组织监管法律内容和技术上存在缺失,有待完善。这对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阻碍的。另外,组织所接受的捐赠和志愿者服务也在不断萎缩,因此,优秀的人才很难被组织保留。如果长期以往下去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2.4非正式制度障碍

我国特定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使我国非营利组织界严重缺乏社会监督的重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非正式制度对其影响重大。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众、媒体与民间评估组织的监督出现了缺位现象。首先,由于我国长期受着封建思想的统治,顺从的思想已经在人们的内心根深蒂固,我国人民并没有深刻理解而行使自己所拥有的公民权利。2.我国独立的第三方评估组织的缺位。西方国家很重视对第三方评估的独立监督,因为该组织可以弥补政府监督机制的一些不足。3.非营利组织受到了社会整体道德环境恶化的负面影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在此过程中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道德观念慢慢与社会不相适应,而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观念还未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信用伦理的缺失层出不穷,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道德滑坡。当时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对非营利组织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啊。由于整个社会公信力的削弱,志愿者数量越来越少,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单一。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制度性障碍的解决途径探析 1 根据国务院1998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我们可得知登记管理机关应履行的监管理职责为:负责社会团体成立、变史、注销的登记或者各案:对社会团体实施检查,对社会团体违反本条例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对社会团体违反本条例的行为给与行政处罚。而业务主管部门履行的监督管理职责包括:负责社会团体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史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监督、指导其章程开展活动:负责社会团体检查的初审: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会团体的违法行为;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社会团体的清算事宜等。参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第27条

从我国非营利组织制度的现状来看,要解决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就应该顺应世界各国非营利组织的立法潮流,加快我国非营利组织制度化的进程。只有以制度形式巩固改革成果,才能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保障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稳定性和其管理部门的权威性。根据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现状,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对我国双重管理体制改革、税收制度改革及监管制度改革几方面的展开思考,探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制度性障碍的解决途径。

3.1双重管理体制方面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双重管理制度改革的需求与日俱增,双重管理制度是我国非营利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所需的是一套建立在科学分层和分类基础之上的登记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发挥非营利组织的积极作用,我国政府需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改变目前的消极型的行政控制体制。政府不但要对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和其在社会中不可替代之作用进行承认和肯定,还要积极实现对非营利组织以控制为基本立足点到以激励为根本出发点的转变。要做好对那些能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非营利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发展,发挥它们在公务服务和公共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情况和非营利组织发展需求,合理的登记管理制度应当是:针对所有的非营利组织建立一个可以获取其基本信息、的备案注册平台。除此之外,针对部分非营利组织(从事特定政策鼓励或公共服务的社会公益活动),除了严格按照非营利组织登记许可制度以外,还要实行更加严格的公益法人的认定制度。由于特定的非营利组织会享有特殊性优惠待遇,因此,国家政府在公益法人认定方面必须对其政策标准进行严格掌控和导向。而对于满足条件、成功被认定为公益法人的非营利组织,在享有最大限度的财政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待遇的同时,必须要更为严格地、规范地接受政府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关于双重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但要从非营利组织管理部门入手,还要从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委员会出发。由于双重管理体制的多元化特点使得申请登一记的非营利组织在申请过程中不但要面对民政部和业务主管部门两道关卡,而且要面对业务主管部门多却很难到与自己组织性质相符的业务主管部门。针对这一点,可以考虑把目前由各不同业务主管单位和其相关部委对我国非营利组织行使负责的行政职能统一到非营利组织监管委员会来。这样,非营利组织监管委员会统一行使对非营利组织的受理、分类、备案、登记、监管的职能。而目前的业务主管单位就可以行使专门针对特定非营利组织的审核、备案、登记等职能。

3.2税收制度方面

在进行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改革时,应当注重对税收制度进行区分性安排以及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类型进行合理划分。这样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分类就被要求做到更加科学合理、严格、清晰。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一方面可以其创立宗旨为标准,根据宗旨可将非营利组织分为互益性非营利组织和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社会性团体和经济性组织组成互益性非营利组织。由于各非营利组织的创立宗旨不同,因此所属的归类也不同。政府在制定税收制度时应根据不同类别的非营利组织安排不同的税收制度。而在此,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则是税收优惠制度支持的重点对象。

从税收制度的内容考虑,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税收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捐赠税收制度更是重中之重。对我国捐赠税收制度的完善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首先非营利组织的税收制度改革要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受赠主体的范围有合《非营利组织管理》课程作业

理的确定。上文已提出,根据创立宗旨不同,我国非营利组织可分为公益性组织和互益性组织。政府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非营利组织对象主要是公益性组织,因为为其成员服务而不是为所有公民大众服务是互益性组织的宗旨,而为所有公民大众的公共利益服务是公益性组织的宗旨。换言之,只有公益性组织才是我们所确定的合格、合理的受赠主体,而对互益性组织的捐赠是无法获得相关税收优惠的。

完善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需要政府实行可以与整个社会事业财务会计制度完全接轨统一规范的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制度。统一的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制度有利于非营利组织间相互结算和交往。根据我国非营利组织界目前的情况,可以按照先过渡再入轨的方法进行。首先,针对非营利组织要实行其专用发票和单列的财务会计制度,这是过渡阶段的方案。一旦做好过渡阶段的准备就尽快步入非营利组织向全社会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轨道。这样,非营利组织就可以与整个市场的运作接轨,完全融入到社会的大体系当中。

3.3监督制度方面

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他律监管机制的建设对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也同样具有着积极作用。他律监管机制是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监管机制,也是我国非营利组织活动的外部环境。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要想提高其组织绩效以实现其创立宗旨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论,对于非营利组织他律监管机制的完善可以从法律建设与完善、提高政府规制效力、增强社会监督力等方面入手。

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存在一定的缺陷,而社会监督作为非营利组织监管的重要主体部分弥补了其不足。为了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监督我们首先应该努力做到增强受益人、捐赠人以及国家公民的监督意识;更进一步的宣传非营利组织的监督,使公众深刻认识到非营利组织监督既是权利又是义务:1.政府应当制定相关制度来维护受益人的这项权力。2.增大新闻舆论对非营利组织的正面宣传力度,这样有利于树立非营利组织的良好形象也可以加强公众的爱心。当然,加大新闻舆论对非营利组织的负面宣传也是很必要的。因为新闻舆论的负面宣传可以对其形成一种约束。因此,应该使媒体加强对非营利组织行为的敏感度,表彰好的方面揭露差的地方。媒体应该及时积极的报道各种消息,使其真正成为一个有力的新闻舆论监督。3.尽最大努力建立第三方监督机构。由于客观条件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在监督时不可缺少的会出现一些弊端。所以,应该尽快建立独立的第三方实行监督重任,在没有利害关系的前提下监督更容易做到公正。机构应该制定一定的规章来规定其职责,政府也应该积极配合听取机构报告。我国目前并没有此类机构,所以应该慢慢摸索经验,努力完善非营利组织的监督。

下载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企业文化是继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理论之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深入......

    民政局社会组织发展现状调研思考

    近年来,**市民政局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社会组织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市登记备案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已达136家,2007年个人会员总数达......

    民革组织发展现状思考建议(最终版)

    “文化大革命”的一场浩劫,各民主党派成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摧残。仅从民革看,党员只剩不足万人,且大多年事已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各民主党......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摘要:腐败,是指生物有机体受到外界有害菌体的危害侵蚀发生的腐烂变质现象。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腐败则是整个社会丑恶现象在社会和政党团体内的......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与对策[范文模版]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与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存环境危机和公共意识危机逐渐为公众重视。为缓解或解决这些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公益广告应运而生。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食品安全是目前全国上下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今后食品安全监管中应该制定完......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与对策浅析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和对策浅析 摘要: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由于各种原因,在当今社会,我国医患关系又发生了一些新的......

    浅谈我国保险业失信现状与对策

    浅谈我国保险业失信现状与对策 重庆工商大学 财政金融学院 05级保险二班 吕立 指导老师:粟丽历 摘要:近年来中国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保险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