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工委青少年教育管理调研报告
自开展弱势青少年帮扶活动以来,街道团委认真落实上级团委工作的总体部署,始终把关心社区闲散青少年、帮扶弱势青少年工作与共青团工作进行紧密结合。在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青年,统一思想,专题部署,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组织动员辖区各社区、村团组织严格按照“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工作要求,广泛宣传、精心部署、真抓实干,积极发挥社区、村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现将我街道帮扶弱势青少年、管理闲散青少年工作中的作法具体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不断健全和完善街道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组织网络
二、夯实基础,创新闲散青少年帮扶工作机制
三、思想先行、不断丰富关工委思想教育工作内涵
要帮助一名孩子,思想是关键。只有有了健康向上的思想,孩子的生活才能幸福,学习才能进步。针对这种情况,街道关工委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精神”教育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街道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先后开展了50余次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弘扬 “沂蒙精神”,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训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员和辅导员80名,协助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周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什么是民族精神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民族自信性和自豪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光辉前景,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形成合力、不断构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体系
关心教育下一代,不仅仅是家庭、学校的大事,也是全社会的大事,因此需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体系。街道关工委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阵地,积极推动家庭教育,先后11次开展了以青少年“远离失学、远离疾病、远离伤害、远离犯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满足了辖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求,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与社区、村发展有机结合、沟通、衔接的良好局面。同时配合共青团开展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切实维护和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对黄、赌、毒及黑网吧等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现象作坚决斗争。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帮助社会闲散青年就业、创业。街道积极联系辖区企业、村居帮助闲散青少年就业,同时根据团区委的要求,创立了见习基地,同时积极组织辖区闲散青少年进行技能培训,通过对闲散青年培训使他们掌握了劳动技能,能够自谋职业,日工资可达40元至50元,控制和减少社会闲散青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总之为实现对街道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结合我街道实际,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力加强了全街道青少年的法制意识,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创建“平安”,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了预防作用。
第二篇:团工委青少年教育管理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自开展弱势青少年帮扶活动以来,街道团委认真落实上级团委工作的总体部署,始终把关心社区闲散青少年、帮扶弱势青少年工作与共青团工作进行紧密结合。在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青年,统一思想,专题部署,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组织动员辖区各社区、村团组织严格按照“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工作要求,广泛宣传、精心部署、真抓实干,积极发挥社区、村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现将我街道帮扶弱势青少年、管理闲散青少年工作中的作法具体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不断健全和完善街道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组织网络
一是强化了街道“五老”队伍建设。街道辖区市区单位达100余家、学校30余所、市场56处、企业近200家,退休的老教师、老职工、老干部、老军人近1万人,立足这一优势,街道通过宣传发动、认真排查、对比筛选,使“五老”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街道“五老”人员已有90余名,并全部发放了聘书,一些有爱心、有经济基础、有较高文化水平的老干部、老教师、老支书等组成的“五老”队伍在街道关工委工作,特别是闲散青少年管理、帮扶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二是街道党工委始终把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街道党工委多次协调,教育、司法、劳动等部门帮助社区闲散青少年,尽快踏入社会工作。同时,结合街道关工委工作,各社区、村的关工委领导小组成员同时也是帮扶社区闲散青少年的工作小组成员,巩固了帮教队伍建设。目前街道辖区帮教工作人员有112人,保证了帮教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街道领导班子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位领导联系一个关心下一代工作点,做一次调查研究,筹措一笔活动基金,救助一名失学儿童或帮教一名失足青少年。“四个一”活动的开展,使一批弱势青少年得到了有效扶助,形成了良好的帮扶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夯实基础,创新闲散青少年帮扶工作机制
街道处于批发城腹地,辖区商贸繁荣,流动人口多,人员情况复杂。在辖区人口中,忙于经商、打工的多,因此有的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管理教育,致使部分孩子处于无人管无人问的境地,有的对生活产生消极、厌恶的思想,有的孩子厌学,有的上网成瘾,有的打架斗殴,无事生非,对此社会反响很大,针对这种情况,街道关工委组织人员对辖区青少年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弱势青少年帮扶联系档案,进行“一对一”帮扶,对于辖区102名弱势青少年一一记录备案,掌握他们的状况,建立全面准确的社区、村青少年管理档案,同时针对辖区帮扶资源丰富的实际,积极联系志愿者、心理专家、“五老”队伍等社会爱心人士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帮扶,并根据其行为变化定期更新,做到了人员底数清、家庭情况清、心理特征清、目前状况清、帮扶措施清。目前,大多数青少年已经从“弱势”中脱离出来,他们的实际困难得到了解决,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思想先行、不断丰富关工委思想教育工作内涵
要帮助一名孩子,思想是关键。只有有了健康向上的思想,孩子的生活才能幸福,学习才能进步。针对这种情况,街道关工委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精神”教育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街道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先后开展了50余次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弘扬 “沂蒙精神”,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训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员和辅导员80名,协助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周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什么是民族精神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民族自信性和自豪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光辉前景,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形成合力、不断构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体系
关心教育下一代,不仅仅是家庭、学校的大事,也是全社会的大事,因此需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体系。街道关工委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阵地,积极推动家庭教育,先后11次开展了以青少年“远离失学、远离疾病、远离伤害、远离犯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满足了辖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求,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与社区、村发展有机结合、沟通、衔接的良好局面。同时配合共青团开展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切实维护和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对黄、赌、毒及黑网吧等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现象作坚决斗争。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帮助社会闲散青年就业、创业。街道积极联系辖区企业、村居帮助闲散青少年就业,同时根据团区委的要求,创立了见习基地,同时积极组织辖区闲散青少年进行技能培训,通过对闲散青年培训使他们掌握了劳动技能,能够自谋职业,日工资可达40元至50元,控制和减少社会闲散青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总之为实现对街道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结合我街道实际,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力加强了全街道青少年的法制意识,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创建“平安”,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了预防作用。
第三篇:青少年社会化教育管理调研报告
青少年社会化教育管理调研报告
青少年社会化教育管理指的是校外教育机构如家庭、社
区、社会公益组织、社会新媒体等在学校教育之外,利用青少年的课外时间和节假日,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向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全面、健康发展。青少年社会化教育既是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之需要,也是丰富校外教育成长的重要途径,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互进之势。
一、农村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情况
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火如荼,农村青少年校外教育及社会教育管理也成为青少年社会管理的重要一项,因此家庭、社区、社会公益组织、社会新媒体等在青少年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们的义务教育主要依托学校、依托老师在校园内完成,对于青少年来说,家庭和社区则是生活、休息、娱乐的主要场所。就近期调研查看,我们发现各乡镇社区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状况如下。
1、家庭教育的现状。(1)急于求成,不注重心理上的辅导。由于社会的影响,家长存在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认为只要是让孩子们学习成绩提上去,不惜花费一切代价。这样以来,1造成孩子平常休息娱乐时间少的同时,心理上受到极大压抑,感受不到生活学习的快乐轻松。家长的盲目攀比造成孩子生活学习的压力陡增。(2)缺乏心理上的关爱,造成孩子们对学习的厌烦。现在不少父母仅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的天性和内心世界的架构,使得孩子们极易陷入到对外在物质的盲目攀比的不良心态,盲目追求物质钱财,有的甚至误入歧途。(3)缺乏学习和家庭教育的氛围。家长喜欢拿孩子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满足虚荣心,给自己挣面子, 只会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结果造成家庭教育气氛紧张,缺少亲情。
2、社区教育的现状。社区在青少年教育方面正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如社区红色E站、未成年人活动室、老少共建活动、学生课外书法活动室、休闲娱乐站等,就是面向农村广大青少年开展的。同时,社区作为青少年社会实践的大舞台,给青少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3、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教育的现状。随着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的越来越发达,电视、网络、报纸、杂志、流行音乐和各种公众舆论越来越左右着青少年的日常行为。据调查,有80%的青少年沉迷于电视,有60%的青少年经常上网,有30%的青少年喜欢看报纸和杂志,有50%的青少年喜欢听流行音乐,同时,很多的青少年开始关注着自己身边的公众舆论。关
注自己的社会形象,用公众舆论的导向来影响自己的言行。
二、社区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的问题:第一、教育偏执。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固有的思维方式去教育孩子,影响了孩子们自己的创造力,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第二、缺乏关爱。很多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炫耀的资本,认为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着装打扮都可以作为自己攀比心态的砝码,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了额外的负担。第三、物质刺激。物质奖励已成为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法宝”,造成孩子们学习动机的不端正。很多孩子为了得到家长许可的物质,采取不良手段提高成绩或者是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不良的心理动机吞噬了孩子幼小的纯洁心灵。第四、方式落后。很多父母的教育孩子的观念还建立在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上,仅仅是通过打骂的教育方式来督促孩子的学习生活,给孩子不仅是肉体上的伤害,更是精神和内心的双重伤害。
2、社区教育的问题。目前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硬件上的,也有软件上的问题。硬件上的如:没有合适的场地开展青少年教育;没有整合好教育资源,形成一个对青少年教育的有机整体。软件上的问题如:没有一个稳定的社区志愿者队伍;没有良好的社区教育载体等等。
3、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教育的问题。现在公众舆论和社
会传媒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网瘾、黄赌毒等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致带来逃学逃课、早恋等社会问题。
三、社区青少年社会教育管理的积极措施
新时期的青少年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社会、家庭、学校都有责任、有义务为青少年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为培养出优秀有为的新一代青少年共同努力。
1、社区、学校、家长三位一休,共同打造合格家长
社区、学校、家长三位一体,共同构筑打造合格家长的教育网络,开办诸如家长学校、家长联谊会、家长成长工作室、公益大讲堂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掌握家长亲子沟通的技巧,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营造家庭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满足家长自我发展的需求。
2、发挥社会教育的渠道,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党群部门、志愿组织等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
活动,为部分留守青少年营造充满温暖关爱的生活学习氛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孩子们在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中茁壮成长。
依托青少年维权岗,发挥相关部门职能,如开展警营开
放日,普及法律知识;参观学习少年法庭,增强孩子们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积极意识;利用社会志愿组织的力量,开展关爱活动,为青少年开展课外课业辅导、心理健康疏导、图书赠阅学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提高全面综合素质提供支持。
新农村社区通过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服务,开展各种社会
实践活动,如捡拾道路垃圾、爱护社区环境,开展爱心救助、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3、发挥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教育的积极作用
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通过各种形式渗透于青少年生活的各个空间,因此要建立起一个积极的公众舆论和社会传媒系统,利用青少年所偏爱和擅长的网络媒介,获取必要的和充分的信息资源、娱乐资源和知识资源,让青少年们重新审视他们赖以成长的这个世界,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团工委志愿者调研报告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报酬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事业,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自1993年共青团中央启动志愿者工作以来,我国志愿服务工作逐步步入正规化、规范化、组织化的轨道,志愿者行动以“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为服务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社会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好评。
作为基层团组织,多年来,街道团工委始终把青年志愿者工作作为共青团组织服务社会、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立足基层实际,力求在党政关注、群众急需、青年能为的好事和急事上有所作为,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街道的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工作在探索中稳步推进,在前进中不断创新。当前,在新时期条件下,社会和公众对志愿服务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街道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亟需改进和拓展。
一、近年来街道志愿者工作开展情况
我们认为,由团组织发起的志愿服务工作,是新时期弘扬互助友爱的社会公德,动员和组织青年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我们始终把志愿服务作为街道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方面抓紧抓好。街道现在23个社区中全部建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辖区村中部分建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街道现有志愿者队伍23支400余人,其中包括医疗服务队,环境服务队,便民服务队,治安服务队,“五老”服务队,党员服务队,书画服务队,文艺服务队,还有刚刚成立的消防志愿者服务队等。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关爱老人,奉献爱心:社区每年“五•四”青年节和“九•九”重阳节等节假日,组织医疗服务队和文艺服务队志愿者深入老年群体、福利院开展“帮孤助残献爱心”、“伸出友爱之手,扶残共度人生”等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为他们送健康、送文艺使孤寡老人、孤残儿童感受到人间真情和社会的温暖。
3、为民增收,关注就业:近年来,社区内呈现“三多”现象,即:下岗失业人员多、退伍人员多和待业青年多,为此,街道部分社区例如西关社区邀请劳动部门志愿者利用双休日在青年中心开展“劳动保障就业咨询活动”,做好下岗失业职工的就业指导、培训和择业介绍等服务,帮助他们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对于有创业意象的无业人员,街道又邀请创业专家为他们举办“创业者培训班”,帮助他们成功创业,为繁荣地方经济作出了贡献。
4、拒绝网害,远离网瘾:为大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区环境,街道在各社区组建了“五老”网吧监督志愿者队伍,经常不定期对社区内网吧和游戏机室进行监督检查,有效的规范了网吧和游戏机室的经营行为,为扩大效果,有的社区还在节假日于社区广场举办了“远离网瘾图片展”,把网瘾的危害通过一幅幅图片展现给大家看,让大家科学对待“宽带网”,从而营造了青少年“绿色上网”和“文明上网”的良好氛围。
5、群防群治,维护稳定:为切实抓好平安的建设,街道各社区积极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以社区积极分子为骨干,很早就组建了治安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在社区内开展治安巡逻、人民调解、私房出租户和暂住人口登记等活动,有力的保证了社区的安全稳定。
6、参与创城,整治环境:在近两年的我市“三城联创”活动中,街道社区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辖区单位和物业公司志愿者联合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先后出动1000多人次,对社区各个小区、各条路段、各个角落进行了地毯式清理,清运垃圾和乱堆乱放近300余车400多吨,清除“牛皮癣”广告近千处。为群众创造了整洁优美的环境。为我市“三城联创”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构建和谐,繁荣文化:为增强社区活力,丰富社区文化建设,街道各社区积极发挥文艺志愿者服务队作用,每年春节期间都组织大型秧歌队表演,增添节日气氛,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充分展示了街道社区居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二、街道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结合近年来街道志愿者工作开展情况,我们认为基层志愿者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或困难。一是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氛围尚未形成。不仅仅是普通群众,包括一些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这里既有各界群众在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我们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还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二是群众的参与度较低。主要体现在有组织的参与多,社会自发参与的少;临时参与活动的多,固定、注册的志愿者不多。三是志愿服务的稳定性、长期性难以做到。由于各种原因,志愿服务队伍的稳定性不够,活动的开展尚未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对志愿者的约束力和吸引力还不够。四是专业化、社会化的志愿者队伍缺乏,尤其是缺乏更多的民间自发成立的组织,开展专业化服务的能力还不强。五是志愿服务的资金以及其他物质保障方面有困难,志愿服务所需要的一切开支需要自筹,缺乏经费保障,有时为了压缩开支,就会影响活动的规模和效果。
三、进一步推进街道志愿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实现四个工作目标:一是通过项目实施,引导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服务,使志愿服务行动成为广大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二是通过项目实施,深化志愿活动,提高社会对志愿服务工作的了解,激发社会人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三是通过项目实施,健全志愿者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对志愿者工作组织建设和工作指导,进一步完善内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以此来规范和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四是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五个一”的目标:建设一支参与广泛、组织有效的志愿者队伍,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志愿服务、各方支持志愿服务的氛围,探索一套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的志愿行动运行机制,塑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志愿者典型。
开展三个社会化运作:一是联合新闻媒体,进行社会化发动。通过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宣传志愿服务的理念,扩大志愿服务品牌的影响力,拓宽发动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渠道,发挥优秀志愿者的模范带动作用。二是拓宽网络阵地,进行社会化运作。通过网络渠道招募志愿者、动员志愿者参与活动、发布服务活动信息,实现志愿服务网络化和信息化。三是募集专项资金,进行社会化保障。按照“项目社会化”的思路,依托项目争取社会赞助,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各届为志愿服务项目募集资金,为志愿服务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发挥四个方面作用:一是让志愿者成为展示城市新形象的品牌。志愿者有着“奉献、爱心、互助、进步”的崇高精神,要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塑造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弘扬无私奉献的社会风气,展示奋发进取的城市风采等方面的作用,当好城市形象的塑造者、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城市人文精神的践行者,用志愿者的爱心和奉献,带起一股文明之风、清新之风、和谐之风,把志愿活动做成有影响的品牌。二是让志愿者活动成为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志愿活动不仅要多做扶危救困的善举,更要多做促进发展的实事,紧扣和谐发展,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拓宽活动载体。三是让志愿者工作成为党和政府关心民生的桥梁纽带。志愿工作具有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传输带”作用,通过积极参与扶危济困、救灾应急、公益服务,当好党委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管理社会的有效补充。重点要开展好助老、助残、助弱、助困“四助”行动,要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志愿理念和精神,把志愿者队伍延伸到党政机关、群团组织、部队学校、企业社区,使机关干部、学生职工等社会人员,让扶危济困、奉献爱心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使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意识理念、一种社会精神、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追求。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五篇:团工委志愿者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报酬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事业,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自1993年共青团中央启动志愿者工作以来,我国志愿服务工作逐步步入正规化、规范化、组织化的轨道,志愿者行动以“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为服务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社会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好评。
作为基层团组织,多年来,街道团工委始终把青年志愿者工作作为共青团组织服务社会、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立足基层实际,力求在党政关注、群众急需、青年能为的好事和急事上有所作为,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街道的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工作在探索中稳步推进,在前进中不断创新。当前,在新时期条件下,社会和公众对志愿服务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街道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亟需改进和拓展。
一、近年来街道志愿者工作开展情况
我们认为,由团组织发起的志愿服务工作,是新时期弘扬互助友爱的社会公德,动员和组织青年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我们始终把志愿服务作为街道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方面抓紧抓好。街道现在23个社区中全部建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辖区村中部分建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街道现有志愿者队伍23支400余人,其中包括医疗服务队,环境服务队,便民服务队,治安服务队,“五老”服务队,党员服务队,书画服务队,文艺服务队,还有刚刚成立的消防志愿者服务队等。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关爱老人,奉献爱心:社区每年“五•四”青年节和“九•九”重阳节等节假日,组织医疗服务队和文艺服务队志愿者深入老年群体、福利院开展“帮孤助残献爱心”、“伸出友爱之手,扶残共度人生”等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为他们送健康、送文艺使孤寡老人、孤残儿童感受到人间真情和社会的温暖。
2、扶贫帮困,捐款捐物:街道团工委在各社区设立了“爱心基金”和“慈善物资捐赠点”,号召各社区居民志愿者和辖区单位志愿者每年春节和灾情的时候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每年街道各社区通过“慈心一日捐”活动捐助的款项达到10余万元,2008街道通过爱心捐款和单位帮扶等形式,筹措2万多元解决30名学生学费问题,让困难群众感受志愿者的爱心行动,汶川大地震期间,街道各社区志愿者筹集2大卡车的衣物赠送给灾区群众,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3、为民增收,关注就业:近年来,社区内呈现“三多”现象,即:下岗失业人员多、退伍人员多和待业青年多,为此,街道部分社区例如西关社区邀请劳动部门志愿者利用双休日在青年中心开展“劳动保障就业咨询活动”,做好下岗失业职工的就业指导、培训和择业介绍等服务,帮助他们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对于有创业意象的无业人员,街道又邀请创业专家为他们举办“创业者培训班”,帮助他们成功创业,为繁荣地方经济作出了贡献。
4、拒绝网害,远离网瘾:为大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区环境,街道在各社区组建了“五老”网吧监督志愿者队伍,经常不定期对社区内网吧和游戏机室进行监督检查,有效的规范了网吧和游戏机室的经营行为,为扩大效果,有的社区还在节假日于社区广场举办了“远离网瘾图片展”,把网瘾的危害通过一幅幅图片展现给大家看,让大家科学对待“宽带网”,从而营造了青少年“绿色上网”和“文明上网”的良好氛围。
5、群防群治,维护稳定:为切实抓好平安的建设,街道各社区积极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以社区积极分子为骨干,很早就组建了治安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在社区内开展治安巡逻、人民调解、私房出租户和暂住人口登记等活动,有力的保证了社区的安全稳定。
6、参与创城,整治环境:在近两年的我市“三城联创”活动中,街道社区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辖区单位和物业公司志愿者联合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先后出动1000多人次,对社区各个小区、各条路段、各个角落进行了地毯式清理,清运垃圾和乱堆乱放近300余车400多吨,清除“牛皮癣”广告近千处。为群众创造了整洁优美的环境。为我市“三城联创”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构建和谐,繁荣文化:为增强社区活力,丰富社区文化建设,街道各社区积极发挥文艺志愿者服务队作用,每年春节期间都组织大型秧歌队表演,增添节日气氛,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充分展示了街道社区居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二、街道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结合近年来街道志愿者工作开展情况,我们认为基层志愿者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或困难。一是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氛围尚未形成。不仅仅是普通群众,包括一些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这里既有各界群众在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我们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还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二是群众的参与度较低。主要体现在有组织的参与多,社会自发参与的少;临时参与活动的多,固定、注册的志愿者不多。三是志愿服务的稳定性、长期性难以做到。由于各种原因,志愿服务队伍的稳定性不够,活动的开展尚未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对志愿者的约束力和吸引力还不够。四是专业化、社会化的志愿者队伍缺乏,尤其是缺乏更多的民间自发成立的组织,开展专业化服务的能力还不强。五是志愿服务的资金以及其他物质保障方面有困难,志愿服务所需要的一切开支需要自筹,缺乏经费保障,有时为了压缩开支,就会影响活动的规模和效果。
三、进一步推进街道志愿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实现四个工作目标:一是通过项目实施,引导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服务,使志愿服务行动成为广大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二是通过项目实施,深化志愿活动,提高社会对志愿服务工作的了解,激发社会人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三是通过项目实施,健全志愿者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对志愿者工作组织建设和工作指导,进一步完善内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以此来规范和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四是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五个一”的目标:建设一支参与广泛、组织有效的志愿者队伍,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志愿服务、各方支持志愿服务的氛围,探索一套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的志愿行动运行机制,塑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志愿者典型。
开展三个社会化运作:一是联合新闻媒体,进行社会化发动。通过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宣传志愿服务的理念,扩大志愿服务品牌的影响力,拓宽发动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渠道,发挥优秀志愿者的模范带动作用。二是拓宽网络阵地,进行社会化运作。通过网络渠道招募志愿者、动员志愿者参与活动、发布服务活动信息,实现志愿服务网络化和信息化。三是募集专项资金,进行社会化保障。按照“项目社会化”的思路,依托项目争取社会赞助,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各届为志愿服务项目募集资金,为志愿服务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发挥四个方面作用:一是让志愿者成为展示城市新形象的品牌。志愿者有着“奉献、爱心、互助、进步”的崇高精神,要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塑造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弘扬无私奉献的社会风气,展示奋发进取的城市风采等方面的作用,当好城市形象的塑造者、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城市人文精神的践行者,用志愿者的爱心和奉献,带起一股文明之风、清新之风、和谐之风,把志愿活动做成有影响的品牌。二是让志愿者活动成为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志愿活动不仅要多做扶危救困的善举,更要多做促进发展的实事,紧扣和谐发展,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拓宽活动载体。三是让志愿者工作成为党和政府关心民生的桥梁纽带。志愿工作具有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传输带”作用,通过积极参与扶危济困、救灾应急、公益服务,当好党委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管理社会的有效补充。重点要开展好助老、助残、助弱、助困“四助”行动,要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志愿理念和精神,把志愿者队伍延伸到党政机关、群团组织、部队学校、企业社区,使机关干部、学生职工等社会人员,让扶危济困、奉献爱心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使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意识理念、一种社会精神、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