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区残疾青少年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18:4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南区残疾青少年调研报告[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南区残疾青少年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第一篇:海南区残疾青少年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海南区残疾青少年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

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2011年摸底统计工作的通知》(市预青办发2011【3】号)及市、区2011年政法暨信访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贯彻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会议的精神,切实做好2011年全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为服务党政引导青少年群体权益保护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科学决策,切实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球难题教育、管理、服务、帮扶的力度,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区残联对全区的残疾青少年进行了专项调查摸底工作。调研报告如下:

一、海南区残疾青少年的基本现状

海南区现共有已办理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青少年142名,其中男79人,女63人,听力残疾8人,智力残疾50人,肢体残疾43人,言语残疾10人,精神残疾3人,视力残疾5人,多重残疾23人。据调查摸底,我区残疾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总体情况基本良好,未发现有残疾青少年实施或参与违法犯罪。

二、海南区残疾青少年的主要困难和现实需求

(一)主要困难:据调查摸底,我区残疾青少年的困难主要集中在生活贫困、教育保障、日常生活护理、出行不便等几个方面。其中生活贫困占80.3%,教育保障占11.3%,日常生活护理占7.7%,出行不便占2.1%。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生活贫困与教育保障、日常生活护理困难重叠问题较为突出。大多数残疾青少年家庭是因残致贫,随之导致教育、医疗护理等方面的困难。

(二)现实需求:据调查摸底,我区残疾青少年的现实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救助、残疾人辅助器具、康复医疗、教育培训、工作就业等方面。其中生活救助需求占64.4%,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占14.8%,康复医疗需求占17.6%,教育培训需求占11.3%,工作就业需求占21.8%。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

1、我区残疾青少年的生活救助需求的比例低于生活贫困(80.3%),综合教育培训需求11.3%及工作就业需求21.8%,说明有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残疾青年有通过就业改善生活状况的愿望。

2、我区残疾青少年的医疗康复需求和辅助器具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也从侧面反引出残疾人家庭经济水平不高、生活困难。

3、我区6周岁-17周岁的残疾青少年的现实需求主要集中于教育、康复及辅助器具,18周岁-25周岁的残疾青少年的现实需求主要集中于教育培训和就业。

三、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措施:

1、做好残疾青少年数据库的建设,为每一名残疾青少

年建档立册,准确掌握残疾青少年的困难和需求。

2、加大对残疾少年儿童向特教学校的输送力度,做到能输送的都输送。

3、加大对残疾青年的教育培训力度,使更多的残疾青年能拥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

4、加大对残疾人康复的资金投入力度,使更多的残疾青少年能够享有康复。

5、加大对社会扶残助残,特别是关爱残疾青少年人群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爱护残疾青少年的氛围。

(二)政策建议:

1、建议加大残疾青少年的社会保障。

2、建议加快将残疾人辅助器具及门诊就医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3、建议加大对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积极鼓励残疾青年创业。

4、建议加大对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从而方便残疾青少年出行。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残疾青少年则是这一弱势群体中的特殊人群。希望在区委、政府的正确的领导下,在各职能单位的协调和配合下,能够更好的维护残疾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将我区残疾青少年的工作做到实处。

海南区残疾人联合会

2011年4月15日

第二篇:残疾青少年心理分析

浅谈残疾青少年心理问题与治疗

摘要:国际社会公认的全球残疾人比例约为全球总人口的10%,其中青少年也占一定比例,这是建造和谐社会不可忽列的问题之一。身体和精神方面的残疾导致他们有相当多的心理问题,可能使他们无法参与适合他们年龄的各种活动。但在中国在这领域研究还不够力度,我研究这课题是希望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关键词:残疾青少年心理研究治疗

正文:

一:对残疾青少年心理的研究

1、残疾青少年的个性特征

身体和精神方面的残疾将对青少年产生深刻的影响,可能使他们无法参与适合他们年龄的各种活动。此外,有证据表明:残疾青少年极有可能受到同龄人的排斥。因此,不难理解,同那些正常的同龄人相比,残疾青少年将表现出不寻常的个性特征。虽然,我们在这一专题上用的笔墨都趋于证实这样一种假设(即残疾青少年比正常青少年显得依赖性重、更焦虑不安而且缺乏自尊),但是,人们仍然难以准确地把握下列三方面的问题:(a)残疾青少年表现出哪些个性特征;(b)这些特征具有多大的份量和普遍性;(c)这些特征同他们日常的心理状态有什么关系。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人们的研究方法并不十全十美,而是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其中包括;缺乏足够的客观尺度,无法确定各项研究指标的信度;无法控制受试者的有关人口统计变量;无法对残疾人和正常人进行准确的群体比较研究;残疾者在失调的病因以及残疾程度方面的差别过于复杂;个性特征的定义尚不明确;使用的仪器也不标准化甚至对残疾人无效。

许多调查者都指出,残疾青少年的依赖性正在日益增长。帕屈西博士很早以前曾主持一项名为“本里特”的研究计划,对部分视觉残疾的青少年展开有关个性的抽样问卷调查。他把数十名视觉残疾的青少年同其它视觉正常的青少年作了一个比较,结果表明,22%的残疾者比正常人性格软弱,73%的人比正常人缺乏自主和自立。然而,他无法提供更多的信息或统计数字,来证实到底什么是视觉残疾者最客观的个性特征,因而他无法对上述材料作出适当的阐释。其它人在调查听觉残疾的青少年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这些残疾孩子的母亲有40%都认为她们孩子的依赖性太重,她们对孩子的未来表现出深切的关怀,想知道自己的孩子今后能否在社会上独立地生存。然而,这种依赖性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不正常的,人们尚不清楚。

人们经常提到的残疾青少年的另一个性特征是缺乏自信和自尊。这一点并不让人吃惊,因为

他们大多数受到现实和社会的限制,难以对所处的环境施加影响。好几项调查都表明:残疾青少年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紧张和焦虑。布劳恩通过对16—22岁盲人的个性研究发现,与同龄的正常人相比,这些盲人的神经更为敏感和紧张。并且女孩比男孩更紧张。还有一些研究者发现,盲人个性中的紧张感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而且,那些形体残疾的青少年在参加人际交往时尤其感到缩手缩脚。他们担心在社交场合遇到不便,担心遭到别人的拒绝,担心遇到难堪,担心自己的措辞不当,一般来说,残疾青少年的紧张感同残疾程度是一致的。

2、残疾青少年心理变态与行为失调的研究

对残疾青少年心理变态发病率的研究只是近来的事,过去人们往往关注残疾者的个性特征,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症状和行为失调。近来,有好几项研究都表明:残疾人中间心理变态的发病率要比一般人高。然而,由于研究方法上存在局限,人们无法从这类研究材料中得出完美的结论。同研究残疾青少年的个性特征一样,研究其心理变态和行为失调时也面临着一些明显的漏洞,其中包括:受试的正常人和残疾人群体未必能够代表所有的正常人和残疾人;测试仪器并不标准化,甚至根本不适用于受试者;此外,许多研究文献对心理变态症状的定义也不统一。由于这些原因,虽然许多残疾青少年都显示出很大程度的心理变态和行为失调,但是,他们表现出来的心理症状的典型性不能不受到削弱。

有好几项调查报告都表明,在残疾人中间普遍存在着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失调。迈恩德对10至14 岁患有严重脑偏瘫的青少年进行了长达8年的跟踪调查,他不但同这些孩子交谈,还走访了他们的父母和教师,并向孩子的父母开列了一份精神病症状的“清单”,结果表明:这些孩子中有18%的人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心理变态,并在精神和行为方面存在失调。有趣的是:迈恩德没有把这些残疾青少年进行比较研究,而且,他提供的材料没有指出心理症状的标准,也无法证实比率的信度。

在其它的残疾人身上也发现同样的失调。例如,杰尔伯格1984年指出:部分自我封闭的孩子情绪失调加重(如心理状态恶化,态度消极)。谢尔辛格也指出在失聪的儿童和青少年中间,情绪失调和行为失调的发病率也相当高。然而,本海姆等人的研究却表明,失明的青少年同正常人在失调方面并无多大差别,而且,一些部分失明的青少年反而比完全失明者表现出更加严重的失调。

为了了解残疾青少年的行为失调,研究者对他们的父母和教师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例如,谢里提格等1981 年在调查6至21岁的失明者时,向他们的教师开列了一份“行为问题清单”(BPC),他们综合分析了所得的材料,结果发现了三个在明眼人身上同样存在的问题,它们是(a)行为方面的问题;(b)个性方面的问题(紧张、畏缩);(c)官能不足与发育不成熟。遗憾的是,由于受试者年龄的跨度太大,很难确定这些问题是失明青少年身上特有的还是失明儿童与成人共有。有些研究者对失聪儿童和青少年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此外,他们还发现了第四个方面的问题(消极、自卑)。这些问题都表现为害羞、不主动、自信心低以及过分敏感。在许多残疾青少年身上最常见到的心理失调是消沉,对身体残疾的青少年来说尤其如此。例如研究员发现66%的残疾青少年经常感到消沉和烦燥不安,也注意到他的受试者缺乏自尊且常感忧郁。当然我们在阐释这些研究时必须谨慎,简等人曾对92 名视觉残疾青少年及其家庭进行过广泛的调查和评估。这些受试者在性能力、年龄及邻里关系方面同正常人相当,其中52%的人还有另外的精神或身体残疾。评估的手段包括对残疾者本人、残疾者的父母和教师进行比较正式的采访,对他们进行心理方面的访问,观察残疾者在家中的表现。结果发现:视觉残疾者比正常人更加烦躁和孤单,更显得惶恐与忧心忡忡。45%的残疾者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调。57%的人被诊断为患有下列心理失调中的一种。心理迟纯(18.6%),发育性失调(15.1%),调适反映(10.5%),个性失调(8.1%),行为失调(7.0%),器质性脑力综合症(5.8%),精神变态(3.5%),神经质反应(3.5%)以及特别的综合症反应(2.3 %)。简等人没有提供材料表明如何对这些残疾者进行诊断和调适,也没有说明什么是诊断的标准。然而,到目前为止,他们的这项研究的确是对视觉残疾者进行的最为彻底的一项研究,他们获得的材料表明在视觉残疾者中间心理失调的发病率非常之高。

3、残疾青少年的社交调适

人们对发育残疾和身体残疾的青少年的社交状况进行了非常广泛的调查,发现残疾者早在幼儿阶段就表现出社交方面的问题。斯顿等研究员发现残疾婴儿常常不能做出下列行为:如微笑、应答、目光接触等等,因而母子(女)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于是孩子的母亲认为这些孩子反应迟钝,不苟言笑。有的研究者发现视觉残疾的婴儿尤为不擅长微笑,不擅长同别人进行目光接触。斯劳夫1983年对正常儿童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如果孩子之间不能顺利展开交流,那么这个孩子在学前阶段的社会化就会遇到困难。如此看来,残疾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必然面临诸多障碍。

除了在母子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极易出现麻烦之外,残疾儿童和青少年还面临着其它的社交问题。有研究者发现,残疾儿童喜欢同别的残疾儿童单独接触。或者同社会地位比自己低的正常儿童接触。他们认为:残疾儿童在外形方面不具备吸引力,因而容易受到同龄人的排斥甚至孤立。在进入青春期的过程中,残疾儿童都有过受到同龄人冷落和排斥的经历。的确,好几项调查材料都表明残疾青少年在社交方面面临着困难因而表现出退缩的情形。例如,多纳在1973年和1977年分别对患有脊椎分裂的青少年的社交调适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1973年的研究中,他对37

个残疾者的家庭进行了非正式的访问,结果发现:这些孩子的社交范围局限在极为狭小的圈子里,他们只同少数几个好朋友交往。孩子父亲的话也证实了这一发现。

安德森等人1982年将身体残疾的青少年同正常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残疾青少年在社交上一般比较孤立。同正常的同龄人比起来,残疾者很少与同龄人接触,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亲密的朋友也不多。而且,他们极少访问别的同龄人,别人也很少找他们,他们的老师说他们“孤立”且“不受人青睐”。很多残疾青少年都反映说他们感到孤独,这种孤独感在假期尤为强烈。他们大多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社交活动,或者同别的残疾青年一起活动(由成年人组织)。他们还反映说他们感到萎靡不振,感到压抑,焦虑和缺乏自信。当然,有的因素可以缓解他们社交失调的程度。如寄宿学校制度可以增加残疾者同别人接触的机会,轻度残疾也可以使残疾者有较强的活动能力。然而,同正常的同龄人比起来,这些残疾青少年还是感到孤独、缺少朋友。

在视觉残废的青少年中间也发现社交失调,他们难以同正常的同龄人亲密友好地相处。至于其他类型的残疾人,也有迹象表明他们在儿童时期就存在着社会化问题。

汉赛尔特等人1985年进行的角色试验分为39个项目,他们对21个视觉残疾的青少年以及22个视觉正常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一项是对这些14岁至19岁的受试者进行语言方面的考察。结果表明:视觉残疾者说话的时间拖得较长,反应有些迟钝,说话过程中停顿较多,尤为突出的是,残疾者说话时对抗的语气较少,欣赏的语气较多。这似乎表明:视觉残疾者的社交失调并不比视觉正常者严重,其实不然,由于调查者在研究方法方面的缺陷,他们的这项研究无法影响人们对视觉残疾的青少年的社交状况之认识。

在另一项研究中,汉赛尔特等人1985年将来自住宿学校和公立学校的视觉残疾者及正常人作了一个比较,他们让受试者参加一项角色试验,内容包括肯定和否定的两种会话情景,结果表明:视觉残疾者表现出的随意性问题较正常人少。这项研究材料更加证实了这样一个观点:视觉残疾者的社交失调主要是由特殊的反应不足引起,而非通常意义上的社交失调。

有关残疾儿童社交状况的现有材料表明他们极有可能在以后的岁月中表现出社交失调,在这些人中间,社交上的畏缩,与同龄人接受到的限制,遭同龄人的排斥,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然而,这一方面的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采访材料或者残疾人自己的话。因而,这些材料难以揭示残疾青少年社交失调的本质原因和具体过程。

二、残疾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治疗办法

既然知道残疾青少年存在着诸多心理障碍,那么,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社会心理和精神病理方面的治疗呢?遗憾的是,人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做得很不够,许多努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尽管如此,人们仍然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治疗方案。格林斯班博士提出的心理动力疗法注重改

善残疾人的内部心理机制,能够对消沉和缺乏自尊产生疗效。简等人1977年认为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同其父母进行磋商和交流是很有必要的,他着重指出,残疾者的父母应该接受足够的教育,以保证他们不向自己的孩子提出过高或过低的要求和期望。简等人1977年还强调指出,在对残疾者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其他医生和研究者也强调:在对残疾者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多方面的干预,包括心理疗法、药物疗法以及康复疗法。为了改善残疾青少年的社交失调,人们进行了许多可贵的努力。例如,有人对视觉残疾和弱智的青少年进行社交能力的训练。人们事先假定残疾青少年的反应力不足,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调适。社交训练的内容一般包括直接的训导、模拟、角色扮演、表现反馈和行为训练;又如,万·汉塞尔特、黑森等人1983年对视觉残疾的青少年进行人为的引导,帮助他们了解某些人际交往的行为(如目光交流、姿体语言之表达等等),此外,人们还让残疾青少年不断巩固过去学到的社交技能。

万·汉塞尔特等人1983年对四名视觉残疾的女孩子进行了一整套社交技能训练。这些受训者至少在三个方面表现欠佳(如目光接触、姿势、音调等),这项疗程持续了4个星期,每星期进行5组练习,每组时间是15至30分钟。在训练的过程中,残疾人的社交能力有所改善,但是,人们发现,在结束训练的一个月之后,有的人的社交表现开始恶化,多数人的社交能力又回复到训练前的水平。

好几位研究者尝试对残疾者进行适当的生存训练。他们认为:发育残疾和身体残疾的青少年缺乏独立生存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孩提时代过分依赖他人,缺乏足够的适应性生存训练(住宿学校的残疾学生尤其如此)。他们的训练注重教育残疾青少年如何在社会中立足和生存。汉赛尔特制订了一份“社交调适项目”(CAP),主张对视觉残疾者进行适当的生存技能的训练。CAP 的内容包括社交技能训练、心理动力引导、日常生活技能训练、食物疗法、娱乐疗法以及安排居住地等等。研究者向视觉残疾的青少年教授这些技能,要求他们在一个监督下的居住处演习这些技能。孩子的家长反映:在参加完3个月的训练之后,他们孩子的生存能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史迪屋(Stewart)等人也在弱智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了同样的训练。

参考文献:《青年心理手册》第22章,《心理学教学指导》(师专教师用书);《心理测验 》

[(美)安娜斯塔西等著 缪小春译] 浙江教育;《矫正人生:心理治疗学》 [温泉润主编] 山东教育。

附录:“本里特”的研究计划;情感心理咨询问卷。

第三篇:走进青少年调研报告

“走进青少年”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大唐阜新能源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陆君黛

为了进一步了解基层,贴近青年,更好地推动公司的共青团工作,大唐阜新能源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团委按照团市委《关于深入开展“走进青少年”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并对青年员工的思想状况、关注的热点问题等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唐阜新能源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团委于2010年4月27日得到阜新团市委批复,正式成立。并于当年5月14日召开了共青团大唐阜新能源化工工程有限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公司团委。下设公司本部团支部、多伦分公司团支部和克什克腾项目部团支部。现有35岁以下青年84名,其中团员66名,团员青年已成为公司发展的骨干力量。

二、调研形式及方法 公司团委以“深入了解全公司共青团工作的现状,全面把握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脉搏,提高共青团组织对企业发展规模和发展力度的适应性”为目的,坚持每季召开一次团委会,各团支部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团员大会,研究、分析、部署团青工作。同时团委书记、委员不定期地深入到青年当中,以座谈会、现场交谈等形式了解青年员工思想动态,掌握基层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使今后的工作更能贴近团员青年的想法和要求。

三、当前青年思想状况

从与青年员工的交谈中来看,公司青年思想的总体状况良好,呈现出务实争先的思想脉络和健康向上的整体趋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公司发展 广大团员青年从根本上认识到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发展,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腾飞紧密相连。他们非常珍惜公司当前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也非常热爱、拥护我们的企业,愿意为公司献计出力。虽然公司现在还在发展中,但是所有青年员工积极面对每天的工作,以最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做到了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奉献。他们相信公司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自己的上升空间也很大,个人成功的机会很多,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团员青年敢想、敢干、敢闯的拼搏精神。

2、关心自我价值

公司为广大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青年员工们也急切地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抱负。他们迫切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渴望能继续学习、不断深造,渴望实现人生价值。在工作中,青年员工做到认真向师傅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认真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奉献青春和力量。

3、积极参加团组织各项活动

大多数团员青年能够响应团委号召,积极参加团委及团支部组织的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新创效活动以及各种培训教育、文体活动,紧紧围绕在团委这个青年大家庭中。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公司团委成立时间较短,基础管理工作较薄弱。为促进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团委从“三个加强”入手,注重对工作的过程管理,使共青团工作日益规范。

(1)加强制度建设。团委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青年工作的制度体系,牢抓基础工作水平和规范性。团委成立以来共制定和完善了《团支部工作条例》、《团课制度》、《青年突击队工作条例》等11项共青团工作制度,使工作做到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2)加强动态考核机制。公司各团支部成立时间短,团干部人员新,工作经验不足,按照能化公司《团支部标准化建设“样板间”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团支部工作季度考核办法》,对团支部工作的组织建设、基础工作、宣传教育、日常工作等4个方面进行考核。考虑到公司本部与各团支部的距离较远,不便于对团支部基础台帐的检查,团委编写了《团支部工作手册》,通过团支部每季填写并上报手册来检查团支部工作。同时,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对团支部考核情况予以点评,并给予团支部相应奖惩,激励了团支部工作的规范化运作。

(3)加强人员培训。公司各级团干部大都是从未从事过团青工作的青年同志,为进一步引导团干部扎实开展团青工作,不断提升团干部的业务能力和个人修养,团委加强了对团干部的业务知识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培、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针对共青团工作实务,共开展培训指导工作8次,对团干部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工作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青年员工多理论,少经验。我公司呈现领域新、岗位新、人员新、青年多的特点,团员青年在公司发展的特殊时期被赋予了更重的担子、更多的锻炼机会、更快的成才期望,但年轻人虽然勇气可嘉,信心有余,但在经验、阅历上还是有所欠缺,更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历练,进行传帮带,方能担当重任。针对这种情况,公司深入推进了“拜师学技,岗位成才”师带徒青蓝工程,并卓有成效。该活动启动于2010年7月下旬,公司82名员工参加了拜师仪式,师徒结对41对,签订师徒协议164份。在去年启动仪式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注重了活动的深化和过程控制。通过召开总结表彰会,表彰师徒,典型经验交流,征集师徒心得,开展技术比武、技能鉴定等活动对青蓝工程进行深化,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

果。管理岗位学徒已经熟悉岗位业务,能够独立完成本岗位工作,基本达到岗位要求。在检维护一线的技能鉴定中,26名青年员工已具备了中级工水平,比例占到了参加鉴定青年的55%。同时,“拜师学技,岗位成才”师带徒青蓝工程相关消息在中国共青团网刊登,宣传报道了公司在青工成才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及取得的成效。

3、团员青年存在流失现象。我公司点多、面广、线长,检修维护一线都在内蒙高寒地区,且生产生活条件较差。青年员工一是认为工作条件艰苦,与上学时优越的物质人文环境比较相去甚远;二是有的新分学员认为专业不对口,发挥不了作用,想到适合自己的单位去发展;三是有的因个人婚恋问题难以解决而不得不离开公司。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公司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青年员工树立信心,踏实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快乐成才”。

(1)深化形势任务教育,增强青年使命感。青年员工思想活跃,求知欲强,需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形势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可以不断加强团员青年的爱岗敬业精神,引导青年职工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团委组织了观看“红色电影”、读“红色经典读物”、“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公司广大团员青年通过参与各项活动,在寓教于乐中体会到了作为团员青年的责任感和带头作用,增强了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公司

还坚持每季开展团课教育,大力宣传公司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教育和引导团员青年树立信心,使青年们加深了解了公司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明确了青年人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团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强大动力,以庆祝 “五四青年节”为契机,带领青年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引导青年员工创先争优活动,岗位成才。“争当青年先锋,岗位快乐成才”倡议签名、“团旗飘起来,团歌唱起来”、观看红色电影《我的1919》等活动的相继开展,激励了公司全体团员青年投身检维修和工程施工的斗志,焕发了青年生力军的蓬勃朝气。

(2)大力选树青年“典型”,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团委立足公司实际,充分发挥先进青年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在“五四”前夕,召开了“五四”表彰大会暨师带徒青蓝工程总结表彰会,表彰了优秀团员、青年岗位技术能手、青蓝工程优秀师徒,在青年中形成了影响力。并利用公司三大媒体宣传优秀青年事迹,在展示青年风采的同时,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在团员青年中自觉形成了比学赶超、争先成才的氛围。

(3)以特色的企业文化培育员工。2010年4月和10月,我公司先后完成了企业文化视觉、理念、行为三大识别系统的科学定位。为使企业文化在全体员工中入脑入心,达到文化育人、文化聚力、文化塑形的目的,公司用新举措传播,浓氛围熏陶,使员工从“知”到“行”,实现文化入位。一是用“物化”的理念,营造“文化”的环境。为了

使公司宗旨、使命、愿景、企业精神等11条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公司在员工工作、生活中经常看见、接触的建筑或用品上做文章,用“物化”的理念营造文化环境。最具特色的是公司将企业文化理念配上一些精美的图片,以屏保的形式在办公电脑上展示,让员工在工作间隙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做到常看、常想、常励。这种生动形象、富有现代气息的宣传小平台,令人耳目一新,收到了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教育效果。二是人手一册《企业文化简明读本》联系生产经营和员工队伍实际,将理念、行为两大识别系统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予以解读、拓展,出版了《企业文化简明读本》,并颁发到每一名员工手中,在员工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培训宣讲活动,真正形成了员工的可读物、必读物、爱读物。同时,该读本还作为入职培训的首要教材,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加快了企业文化传播。三是优化形象,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大力推广落实《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S手册》,优化外在环境,营造和谐统一的氛围。今年投入资金50余万元,优化统一了各基层单位、代管单位的视觉形象,大到企业标识、形象柱、司旗,小至宣传栏、厂区路牌、建筑设备标牌等,形成了统一的、规范的、浓厚的文化环境,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了员工的自豪感、归宿感,培养了员工的企业主人翁意识。

(4)丰富青年业余生活,开展青年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培育青年员工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青年员工对公司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激发青年立足岗位、勤奋学习、建功立业的热情,开展了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活动,青年员工共提出“五小”项目共20项,切实激发了青年员工在工作中思考的积极性。针对各基层项目大部分处于内蒙高原地区,常年气候冬长夏短,开展活动有效时间短的特点,充分利用7-9月份天气较好的有利时机,由公司工会和团委共同组织开展了富有自身特色的“今天我们是主角”暑期系列活

动。其中,团委组织开展的“三标”体系认证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诗文朗诵会等大型活动进一步丰富、活跃了基层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

第四篇:青少年法制教育调研报告

举世瞩目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4年8月16日至28日在南京举行。如何抢抓机遇,结合青奥会的召开,对青少年进行一次与青奥有关的法律法规教育是我们各级担任法制宣传教育的职能部门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明确对青少年开展青奥教育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世界的希望,结合青奥会在我们南京召开的机遇,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渗透性,为青奥会如期顺利举行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人文环境、文明安全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为青奥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青奥会是全世界青少年的大聚会、大欢庆。也是我们全市数百万青少年的盛大节日,在这一背景下,对广大青少年强化青奥法律法规的知识教育,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渗透作用,有利于全市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青奥法制教育,使青少年在法律的熏陶下,不但自己遵纪守法,而且敢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成为学习法律、宣传法律的急先锋。为青奥盛会的召开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是有利于推进“六五”普法规划的落实。青少年是“六五”普法的重中之重对象。结合青奥盛会开展青奥法制教育也是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一种手段。青奥法制教育的内容都离不开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青奥盛会的召开,开展青奥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增强学法用法的兴趣。有利于激发他们学法用法的热情,借盛会召开的良好机遇,对青少年进行法律法规的大普及、大宣传、大教育也是推进“六五”普法深入发展,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的具体行动和重要手段。

三是有利于保护青奥知识产权和版权。对青少年进行青奥法制教育,有利于保护青奥知识产权、青奥商标权及青奥相关的版权,使青少年懂得青奥的商标权、版权不容侵害。通过青奥法律法规的教育,特别是知识产权的教育,使他们成为向亲朋好友宣传青奥知识产权的宣传者。

四是有利于推进青奥盛会的顺利举行。结合青奥盛会对青少年进行食品、药品、安全生产、治安环境的法律法规教育,有利于创造安全文明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促进食品卫生,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为青奥盛会的圆满召开创造良好的有利条件,做到天时地利人和。确保青奥盛会取得圆满成功。

二、制定对青少年开展青奥法律教育的重点内容

围绕青奥主题对青少年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要是开展与青奥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其内容。

以绿色环境支撑为重点,进行环境保护法的学习教育。青奥会将以绿色环境为支撑,为青奥会的召开创造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空气新鲜的自然环境是全市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为创造这一良好的自然环境,保护绿色环境,对青少年要进行环境保护法的宣传教育,使青少年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和捍卫者。青少年是青奥会的主体。对他们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教育,让他们掌握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以良好环境给青奥会予以支撑。

以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为支撑,进行社会治安、预防犯罪方面的法律知识教育。青奥盛会的召开要有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为依托,没有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作依托,青奥会的就无法如期举行。因此,对青少年要开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戒毒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法律知识教育,教育青少年同扰乱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的一切违法犯罪现象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自觉地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并懂得依法保护自己,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为青奥会的召开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以食品卫生及交通安全为支撑,进行食品及交通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主要进行“食品卫生法”、“交通道路安全法”、“安全生产法”、“产品质量监督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教育。青奥会期间,世界各国青少年要在南京住宿、就餐、旅游观光。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是关系到青奥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在青少年中间开展“食品及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法等法律知识教育”,使青少年自觉遵守“食品卫生”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不但自身文明开车,严格守规,而且也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到文明开车、安全驾驶,在全世界青少年面前树立南京青少年的良好形象和风范。

以知识产权为支撑,进行青奥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主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法”、“商标法”的教育,使青少年懂得青奥注册商标知识产权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任何人盗用、盗版制造假冒伪劣的产品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对青少年进行青奥法制教育的同时,还要对青少年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社会主义的道德观的教育。

三、创新青少年开展青奥法制教育的新途径

对青少年开展青奥法制教育不能走老路、步阵规,要创造新的方式方法,增强青少年对开展青奥法制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以新媒体为诱导,开展青奥法制教育。利用法治微电影、法治微小说、法治微短信进行青奥法律知识教育,以短、平、快的高节奏,进行生动的青奥法制教育,通过青奥法治微电影,微小说,微短信的创作,增强青少年对青奥法制教育兴趣感和渗透感,使青奥法制教育观生动活动又扎扎实实。

以传统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让青少年走进法律、拥抱青奥。要组织青少年结合青奥会的召开,开展法治青奥、青奥与法同行等法律知识竞赛、读法律书籍演讲、举行青奥法治征文比赛、书法绘画、美术摄影、歌咏、文艺演出等各种适合青少年特点的青奥法律知识比赛,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传统手段,进行生动活泼的青奥法制教育。在教育中,让青少年走进法律、拥抱青奥。

组织青少年到青奥馆场参观、进行身临其境的法制青奥教育。青奥法制教育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组织青少年参观青奥会场及青奥村、让他们身临其境,组织青奥志愿者及参加青奥会的运动员代表到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进行谈体会、谈感想,利用他们对青少年进行青奥法制教育,让青奥法制教育在青少年中更加入心入脑。

第五篇:青少年犯罪调研报告

对我县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

07春法学专科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我县2006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立案19人,2007年立案27人,2008年就上半年就达到18人(其中9人为在校学生)。有轻微违法,没有立案的更多,呈上升趋势。为此,县政协把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研列为2008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得到了县委的批准和支持。近日,县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邀请县政法委、公安局、教育局、文体局和博湖镇等有关部门领导,对我县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研,认真研究和分析了我县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方法:

这次调研活动采取了召开座谈会、走访学生家长、询问犯罪嫌疑

人、突击检查网吧等多种形式,由于接触面广,了解了较多的实情。

调研组首先来到县一中,用了一天的时间,分别与一中学教师、学生进行了座谈,共同探讨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对策。并于当晚深夜,组织调研组部分成员对全县三家网吧进行了突击检查,除“阳光”没发现学生外,在“奥侠”发现9名学生,“依利达”发现13名学生。由于业主对进入者没有按规定实行身份证登记制度,不能确定

1其它上网人员还有无未成年人。

第二天,调研组分成三个小组走访了部分优秀学生和表现较差学生的家长,询问了少数在押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了解了其家庭教育情况、生活情况等。

二、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根据调研的情况,调研组认为,导致我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部分青少年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看问题简单、片面,待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经过深思熟虑,常常不计后果。交友不慎,很容易被人利用,今年所发生的一起团伙盗窃案中,就有两个学生是被人利用而犯罪的。

2、少数青少年法律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往往从一些影视作品、电脑游戏、书刊杂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

3、少数青少年(特别是独生子女)性格内向、孤僻,加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大,心理长期受压抑,缺乏倾诉对象,平时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再加上易冲动,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去年县一中学一女学生请社会无业青年持刀杀报复人就是这一情况。

(二)客观原因:

1、家庭教育不当。(1)、家长教育方法不好。一种是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袒护和娇纵,致使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合理感”;

第二种是孩子出现问题后采用极端粗暴方式管教,无情的谩骂毒打,甚至赶出家门。(2)、家长监护不力。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或因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几天不回家,也不过问;(3)、有的家庭教育环境恶劣。如单亲家庭、不和睦家庭,致使孩子心理受严重伤害;

(4)、有的家长有不良嗜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5)、有的家长平时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主动与学校、班主任联系,了

解其子女在校表现,一旦孩子出事,就把发生问题的责任都推给学校。

2、学校教育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重视不够。为了应付考试,有压缩、挤占其它非考试科目课的现象发生。二是学校监管不力。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不够,和治安等有关部门沟通少,其结果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管理脱节,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及时的帮教处理,导致问题沉积,起不到防微杜渐作用。三是学校法制、思想道德教育不够,课时少,且形式呆板、效果差。据悉,目前县一中学只有高中三个年级安排有法制教育课,其它年级都没有课时安排。四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较差,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少数教师对违纪学生缺乏耐心的说服教育,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轻则讽刺挖苦、状告家长,重则打骂、赶出教室,致使少数学生厌学、逃学,流入社会参加不健康的活动。

3、社会诱因的侵蚀。一是近年来,社会上不良风气对青少年有腐蚀作用。文化部门有时对文化市场管理不够严格。特别是音响制品和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有些网吧的业主还利用各种手段引诱青少年上网,并给买烟、买食品、开夜场等,致使他们“乐不思蜀”,学习没心思,整天想着上网、玩游戏,成瘾者就如同吸毒一样,对孩子的身体、精神造成严重损害。县内其他中学出现过学生半夜从宿舍二楼跳窗出去上网的事件,可见网吧对学生的吸引力之强。他们上网的钱是有限的,没有了钱,有的向家里人要,有的就去偷,去抢。据我们调查,违法青少年,绝大部分是游戏迷。如今年所破获的一个青少年团伙盗窃商店案,当晚盗窃来的钱,当晚就直奔网吧。二是我县缺少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场所,课余时间无处可去。县一中学有1800多学生,只有两个篮球场和三个乒乓球桌。三是农村多数学生租房读书,造成学校、家长监管失控,极易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今年破获的一个青少年盗窃团伙,就是因为不愿意受家长、学校的约束,方便玩,才合伙租房,结果没钱就去偷。四是村庄道路横穿县一中学校院内,造成中学不能进行封闭管理,一些社会青年随意进出,尤其是晚自习以后,他们对一些学生进行欺诈和拐带,影响很不好。

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几点建议: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从苗头抓起,抓紧抓实,才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1、加强法制教育。第一、学校要适当增加法制、思想道德教育课时,采取多种形式,可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参观法制图片展览,旁听法庭审判,邀请表现好的犯人现身说教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和政治思想觉悟,以期收到明显的效果。第二、学校要大力加强

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水平;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给予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改进教育方法,不要歧视有问题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在目前情况下,可以让一些责任心强、学生信任、懂心理学的教师开展一些心理咨询活动,及时消除一些学生的不良心理。第三、学校最好采取封闭式管理,减少外界的干扰。绝不允许学生在外租房居住,由学校统一安排食宿;建议封闭通过县一中路段,防止外人随意进出校区。第四、学校尽量少用开除的方式处理有问题学生,把他们推向社会是不明智之举,这样不但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可能给社会造成更大危害。第五、老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要形成制度,多进行家访,及时召开家长会。平时以电话、书信的形式与家长联系。要办好家长学校,积极指导家长搞好子女的家庭教育。

2、努力改造社区环境。首先,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加强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倡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第三、治安部门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第四、县上要努力争取尽快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并投入使用。县一中应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免费对学生开放其计算机房,并尽快多建设一些体育活动场所。第五、文化部门对网吧等场所应进行严管重罚,坚决制止诱惑、唆使、允许

未成年人进入的行为。

3、积极改善家庭教育环境。要大力开展“五好家庭”(家庭团结好、尊老爱幼好、发展经济好、遵纪守法好、邻里关系好)创建活动,大力表彰教子有方的家长。营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作为家长,首先要改变教育孩子的错误观念,多与孩子沟通,多与学校联系,不要以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第二、家长要起好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要加大对孩子的监护力度,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动向和去向。多留些时间陪伴孩子,要用爱心去感化孩子。

下载海南区残疾青少年调研报告[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南区残疾青少年调研报告[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

    共青团兴隆县委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青少年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日渐突出,究其原因有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的......

    残疾学生调研报告[5篇范例]

    万寿小学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情况汇报 万寿小学校长王龙江 目前我区适龄残疾儿童入学主要有三种渠道,一是集中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二是就近就便随班就读;三是送教到家。教......

    谁来保证残疾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利——山东省农村残疾青少年特殊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谁来保证残疾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利 ——山东省农村残疾青少年特殊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前言】: 近年来,我省农村青少年特殊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纳入了普九义务教育,有的地方,学......

    乡镇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

    青少年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什么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日渐突出呢?究其原因有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据统计,**镇今年因青少年所......

    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汤泉乡关工委关于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汤泉乡关工委在县关工委的正确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三年来,坚持把“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

    预防青少年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是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是决定一个人有无作为的关健时刻,具有精力充沛、记忆清晰、思维敏捷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思维片......

    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调研报告

    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调研报告2009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预防青少年犯罪调研报告

    预防青少年犯罪调研报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也呈现出青少年犯罪人数逐年增加,并且有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发展的趋势。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