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青团老河口市委开展社会管理创新项目的实施方案
共青团老河口市委开展社会管理创新项目的实施方案
河青发[2011]12号
共青团老河口市委开展社会管理创新项目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老河口市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及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在促进科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现就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目的意义
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合力、营造良好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共青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目的在于建立富有我市特色的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党的助手作用,最大限度地组织、引导、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提升为目标,按照项目化管理的要求,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探索完善体制机制,着力破解重点难点,切实在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完善青少年组织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青少年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夯实全市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做到“整体工作有进展,重点项目有亮点,体制机制有创新,阶段性工作有成效”,力争在2011年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2012年底完成重点推进项目。
三、实施项目
(一)建立完善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机制
1、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就学就业的服务力度,探索进行长效联系管理和教育帮扶。针对我市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联合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通过与闲散青少年群体之间建立畅通的就业信息沟通机制,多渠道、全方位为闲散青少年寻求就业岗位,提供就业信息,根据岗位需求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另外,鼓励闲散青少年创业致富,对那些有一技之长,没有资金基础的闲散青少年提供小额贷款,提供创业的启动资金。
2、完善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犯罪预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作用,让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校团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组织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改革现有的教材与教学内容,加大道德教育的分量,配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强化普法意识,加大学校的法制教育比重。
3、建立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在校青少年法制辅导员制度。一是在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积极组建未成年人普法讲师团,深入社区、深入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大大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在全市形成强
大的舆论声势。二是开展“未成年人法律学校”创建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室和场地,聘请我市“青少年维权岗”单位专业人员、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针对在校学生、农村未成年人、社会闲散青少年,通过集中授课、事迹报告等形式,帮助未成年人学法、守法。在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疏导、消除学生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和困难,帮助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4、建立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联点帮扶关爱机制。帮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基本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开展关爱服刑人员留守子女主题活动,让服刑人员子女这一特殊留守儿童群体,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关爱与温暖,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联合戒毒劳教所在学校内开展“现身说法、以我为诚”警示教育活动,联合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教育局开展模拟法庭,借此来警示未成年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1、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现代社会工作者工作体系,拓展社会工作者服务领域,开发社区矫正、安置帮教、闲散青少年帮教等社工服务岗位,发展壮大民间社会工作者机构。将志愿服务社会化,大力向社区延伸,加强基层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
2、推进社会工作者人才信息库建设,全面掌握社会工作者专业特长,服务领域等信息,实施分层分类管理。充分利用各类平台,统计好社会志愿者的各类信息,做到志愿工作有台帐。
3、制定完善志愿者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加强专业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联合民政、人社、卫生、法检等相关部门,推进绿色环保、法律援助、扶贫助困、平安行动等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队伍向基层延伸。培育进城务工人员志愿服务行动和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等特色品牌,在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更加明显的作用。
(三)积极构建青少年公共服务体系
1、建立开放式的青少年工作信息化平台。全面推广使用《共青团团务信息采集系统》,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团组织与团员青年的联系,提高团员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网上团校建设,合理设置后台管理体系,加强教学课件的制作和收集,丰富教学内容。
2、建设互动式的青少年教育引导平台。加强青年舆情分析,及时跟踪和了解青少年思想状况。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探索网上青少年宫,优化青少年素质培训,广泛开展拓展训练、夏令营等品牌活动,巩固和发展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两法一条例”的宣传教育和专项督查工作,净化未成年人法制环境。
3、健全社会化的青少年维权服务平台。发挥12355青少年服务台信息枢纽作用,提高后台服务能力建设,在服务时限、跟踪回访、服务项目等方面寻求突破。拓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和服务领域,积极向与青少年权益领域密切相关的部门、行业延伸,向农村、社区、企业、学校拓展。探索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开展分类教育、分层管理和分类服务,切实服务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运用社会化方式推动弱势青少年群体帮扶工作,以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和农民工子女为重点,开展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关爱留守儿童等帮扶活动。
(四)建立完善非公企业共青团组织体系
1、实施非公企业团组织集中组建行动。认真制定普遍建立团组织的行动规划,按照“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的工作原则,力争到2011年底,全市在规模以上已建党组织且符合建团条件的非公企业中60%建立团组织;力争到2012底,全市在所有已建党组织且符
合建团条件的非公企业中70%建立团组织。积极创新非公企业建团模式,积极探索联合、挂靠、依托等各种建团模式,特别是要适应青年流动和分布特点,探索行业建团、楼宇建团、特色街区建团、进城务工青年集居地建团等灵活多样、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建团方式。不断扩大组织有效覆盖,通过调研督查、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充分利用经验成果和普遍性规律,切实加强非公企业建团的力度。
2、开展助推企业发展青春建功行动。要以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前提,找准共青团组织根本任务与企业根本功能相融合的工作切入点,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助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强化对青年员工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岗位能手等项目,努力为企业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和复合型青年人才。助推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征集等建言献策活动,畅通企业内部沟通渠道,并协助企业改善青年工作、学习、生活条件,维护青年合法权益,营造和谐企业氛围。助推企业凝聚力建设,通过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文体活动、开展务实有效地服务性工作,充分调动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增强青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强化非公企业团组织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人才举荐制度,充实和完善企业青年人才库,积极推荐优秀青年骨干或人才进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梯队。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努力完善具有共青团特色、体现共青团优势的培训体系,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规范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加强与劳动、科技等部门的合作,提高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科学性、规范性。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探索开展“共青团与企业管理者面对面”等活动,搭建青年与企业间常态化的沟通交流平台。探索建立起符合市场法则与共青团组织原则相结合的引导、激励、服务等各项管理机制,激发非公企业团组织的内在活力。
四、推进步骤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全市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从2011年6月开始,至2012年底,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部署阶段(2011年6月—8月中旬)。一是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研究制订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二是成立全市共青团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组织机构,健全组织领导体系;三是对各个工作项目进行梳理,确定重点推进项目和责任单位,明确责任人,建立重点项目工作指导组,健全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四是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
第二阶段:实施推进阶段(2011年8月下旬—2012年6月)。一是重点推进项目相关责任人,进一步细化落实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二是按照工作目标、任务及要求,深入开展研究论证,制订出台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举措,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三是广泛进位,主动协调,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四是不断完善机制、创新举措,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五是在2012年4月,对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1月—12月)。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梳理汇总,认真总结经验和成效,并向上级报送专题工作情况报告。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市委市政府赋予共青团的光荣使命,也是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的职责所在。全市各级团组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纳入当前团的重要工作,高度重视综合试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周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狠抓工作落实。
(二)整体联动,合力推进。认真对照目标任务,细化项目推进的“时间表”和“路径图”,加快推进。要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协商等方式,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发挥各级未保办和预防办的统筹协调职能,组织动员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培育典型,有效指导。既注重典型的培育树立,又注重典型的推广普及,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尤其要抓住那些有效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的成功经验,多渠道地做好学习推广工作,使之在青少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大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及团属宣传阵地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党委政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决心,大力宣传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各级团组织在推进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创新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大力宣传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的进展情况,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努力营造举全市共青团之力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良好氛围。
共青团老河口市委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团县委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方案
共青团**县委
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在促进科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结合团县委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县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共青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目的在于建立富有我县特色的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党的助手作用,最大限度地组织、引导、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解决民生、服务发展为导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平安建设为载体,以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为主线,积极推动试点地区结合实际,传承创新,建立以人为本、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社会管理新机制和社会服务新格局。切实在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完善青少年组织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青少年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夯实全县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做到“整体工作有进-1-
展,重点项目有亮点,体制机制有创新,阶段性工作有成效”。
三、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完善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机制
1、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就学就业的服务力度,探索进行长效联系管理和教育帮扶。针对我县社会闲散青少年较多的实际情况,联合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通过与闲散青少年群体之间建立畅通的就业信息沟通机制,多渠道、全方位为闲散青少年寻求就业岗位,提供就业信息,根据岗位需求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另外,鼓励闲散青少年创业致富,对那些有一技之长,没有资金基础的闲散青少年提供小额贷款,提供创业的启动资金。
2、完善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犯罪预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作用,让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组织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改革现有的教材与教学内容,加大道德教育的分量,配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强化普法意识,加大学校的法制教育比重。
3、建立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在校青少年法制辅导员制度。一是在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积极组建未成年人普法讲师团,深入基层、深入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大大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在全县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二是开展“未成年人法律学校”创建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室和场地,聘请我县“青少年维权岗”单位专业人员、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针对在校学生、农村未成年人、社会闲散青少年,通过集中授课、事迹报告等形式,帮助未成年人学法、守
法。在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疏导、消除学生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和困难,帮助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4、建立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联点帮扶关爱机制。帮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基本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开展关爱服刑人员留守子女主题活动,让服刑人员子女这一特殊留守儿童群体,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关爱与温暖,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二)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1、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现代社会工作者工作体系,拓展社会工作者服务领域,开发社区矫正、安置帮教、闲散青少年帮教等社工服务岗位,发展壮大民间社会工作者机构。将志愿服务社会化,大力向村(社区)延伸,加强基层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
2、推进社会工作者人才信息库建设,全面掌握社会工作者专业特长,服务领域等信息,实施分层分类管理。充分利用西部计划志愿者系统等平台,统计好社会志愿者的各类信息,做到志愿工作有台帐。
3、制定完善志愿者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加强专业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联合民政、人社、卫生、法检等相关部门,推进绿色环保、法律援助、扶贫助困等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队伍向基层延伸。培育外来务工人员志愿服务行动和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等特色品牌,在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更加明显的作用。
(三)积极构建青少年公共服务体系
1、建立开放式的青少年工作信息化平台。加强青少年网站系统建设,提升青少年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全面推广使用《共青团团务信息采集系统》(青春联线),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团组织与团员青年的联系,提高团员管理水平。加强网上团校建设,合理设置后台管理体系,加强教学课件的制作和收集,丰富教学内容。
2、建设互动式的青少年教育引导平台。加强青年舆情分析,及时跟踪和了解青少年思想状况。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推进中心场镇的青少年宫建设,优化青少年素质培训,广泛开展流动青少年宫和少年军校等品牌活动,巩固和发展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两法一条例”的宣传教育和专项督查工作,净化未成年人法制环境。
3、健全社会化的青少年维权服务平台。发挥12355青少年服务台信息枢纽作用,提高后台服务能力建设,在服务时限、跟踪回访、服务项目等方面寻求突破。拓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和服务领域,积极向与青少年权益领域密切相关的部门、行业延伸,向农村、社区、企业、学校拓展。探索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开展分类教育、分层管理和分类服务,切实服务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运用社会化方式推动弱势青少年群体帮扶工作,以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和农民工子女为重点,开展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关爱留守儿童等帮扶活动。
(四)建立完善非公企业共青团组织体系
1、实施非公企业团组织集中组建行动。认真制定普遍建立团组织的行动规划,积极创新非公企业建团模式,积极探索联合、挂靠、依托等各种建团模式,特别是要适应青年流动和分布特点,探索行业建团、楼宇建团、特色街区建团、外来青年集居地建团等灵活多样、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建团方式。不断扩大组织有效覆盖,通过调研督查、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充分利用经验成果和普遍性规律,切实加强非公企业建团的力度。
2、开展助推企业发展青春建功行动。要以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前提,找准共青团组织根本任务与企业根本功能相融合的工作切入点,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助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强化对青年员工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岗位能手等项目,努力为企业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和复合型青年人才。助推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征集等建言献策活动,畅通企业内部沟通渠道,并协助企业改善青年工作、学习、生活条件,维护青年合法权益,营造和谐企业氛围。助推企业凝聚力建设,通过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文体活动、开展务实有效地服务性工作,充分调动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增强青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强化非公企业团组织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人才举荐制度,充实和完善企业青年人才库,积极推荐优秀青年骨干或人才进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梯队。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努力完善具有共青团特色、体现共青团优势的培训体系,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规范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加强与劳动、科技等部门的合作,提高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科学性、规范性。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探索开展“共青团与企业管理者面对面”等活动,搭建青年与企业间常态化的沟通交流平台。探索建立起符合市场法则与共青团组织原则相结合的引导、激励、服务等各项管理机制,激发非公企业团组织的内在活力。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县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把这项工作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执政为民的关键环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成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及时协调解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规划中的困难和问题,细化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二)整体联动,推进齐抓共管。认真对照目标任务,细化项目推进的“时间表”和“路径图”,加快推进。要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协商等方式,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发挥各级未保办和预防办的统筹协调职能,组织动员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及团属宣传阵地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党委政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决心,大力宣传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各单位在推进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创新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大力宣传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的进展情况,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努力营造举全县共青团之力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新密市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
实 施 意 见
各直属团组织:
为更好地发挥全市各级共青团在促进我市科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现就全市各级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的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共青团工作实际,把推动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建设结合起来,把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把切实履行团的职责与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结合起来,为促进我市走出一条具有新密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社会管理的新路子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提升为目标,按照项目化管理的要求,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探索完善体制机制,着力破解重点难点,切实在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完善青少年组织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青少年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夯实全市青少年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做到“整体工作有进展,重点项目有亮点,体制机制有创新,阶段性工作有成效”,形成全市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模式。
三、工作内容
(一)加快构建青少年分类引导教育体系
1、建设互动式的新媒体平台,发挥教育引导作用。着力打造以青少年主题网站、团属媒体、网络办公系统为主体的绿色、畅通、高效的新密共青团网站。大力加强推广手机飞信群工作, 努力构建共青团组织与青年沟通交流的畅通平台。深化完善高效便捷的共青团飞信网络办公系统,实现其对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团干部的全覆盖。动员团干部、青少年开通新浪微博、加入新密团市委和新密青年志愿者QQ群,通过新媒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对青少年思想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畅通利益诉求的渠道,加强青年舆情分析。积极借助手机飞信、QQ群、微博等时尚便捷的新手段,及时跟踪和了解青少年思想状况,收集青年舆情动态,并注意发现和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切实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看待社会问题,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为我市发展建言献策。
力建设,在服务时限、跟踪回访、服务项目等方面寻求突破。拓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和服务领域,积极向与青少年权益领域密切相关的部门、行业延伸,向农村、社区、企业、学校拓展。探索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开展分类教育、分层管理和分类服务,切实服务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
3、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帮扶教育管理。一是强化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摸底统计工作。把重点青少年特别是流动、闲散、失业、有不良倾向的青少年的年龄、家庭状况、生活学习情况等相关基础数据以及工作目标、措施手段等全部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动态信息档案,实现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动态监测,增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开展教育帮扶工作的针对性。二是针对不同的群体类型、状况和特征,研究确定工作方向和重点,扎实开展“闲散青少年引导行动”、“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矫正计划”、“刑释解教青少年关爱工程”、“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阳光成长计划”、“流浪乞讨青少年保护行动”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运用项目化管理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扶,促进特殊青少年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三是整合社会资源,推进社会化方式帮扶困难青少年群体工作,打造希望工程助学、“爱心超市”等共青团工作品牌。
(三)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志愿服务是共青团组织广泛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作用。
片区共建的方式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农村各类共建组织建设,积极打造以原有组织体系为纵向支撑、以各类共建组织为横向延伸的“网格化”覆盖体系,在此基础上创新团干部队伍管理机制、分工协作机制、项目运行机制,面向青年提供“组团式”服务,推动全市共青团组织的整体活跃。着力做好“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以线面结合的方式,广泛运用行业建团、产业建团等方式,不断扩大对“两新”组织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促进“两新”组织团工作全面活跃。与此同时,要着力做好青年社团、青年自组织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创新运作模式,强化团组织和青少年自组织的交流合作机制、青少年自组织领袖和骨干的教育引导机制,充分发挥青少年自组织的正面引导作用。
四、工作要求
全市各级团组织要准确把握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总体目标和各项重点任务圆满完成。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市委赋予共青团的光荣使命,也是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的职责所在。全市各级团组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进一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纳入团的核心工作范畴,成立深入参与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方力量,明确目标任务,周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二)强化队伍,提升素质。要打造包括专兼职团干部、青
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团员青年要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动态,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把新密建设成为“干净整洁、结构优良、富足文明、风清气正”的现代化时尚宜居城市的总体目标,立足共青团工作实际,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共青团新密市委 2011年9月26日
第四篇:关于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的实施方案
各党支部,村民委员会,驻乡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开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为载体;以加强和完善乡村规范化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经济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管理社会事务,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积极有序地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完善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改进服务中加强社会管理。坚持“依法办事、发扬民主”的原则,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社会行为,使社会服务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的原则,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着力解决基础性、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不断推动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坚持“统筹兼顾、民生为本”的原则,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坚持“广泛动员、共建共享”的原则,把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作为基本着力点,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动员和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努力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总体目标。全面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基础、工作基础、法治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目标,以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薄弱环节、突出问题和工作盲区为突破口,努力构建以精细规范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和村庄社区化服务管理体系为基础、以网格化和数字化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手段、以广泛参与的社会动员体系为支撑、以统筹有力的综治维稳工作体系为保障、以全覆盖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为统领的社会服务管理“四大体系”,并在特殊人群的矫正帮教和救助救治、社会保障工作、公共安全服务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全县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二、主要内容
(一)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有效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坚持城乡统筹,加快以农田水利、交通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行政职能配置,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代办站工作制度,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2、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交通、环境等问题。完善教育体系,优化教育布局。加强就业培训服务,提供就业信息,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积极筹措、争取资金,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困难。进一步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村卫生等服务网络,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切实做好扶贫解困工作。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推进覆盖城乡、健全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网络。以强化社会管理服务职责、创新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效率为手段,以农民就业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健全信息咨询服务网络,使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种养技术,引导和帮助农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增收致富;加强科技服务,依托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及部门,做好农业技术指导、培训,开展“培训到家、指导到田”的技术服务;制定和落实好各项“三农”扶持政策,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健全基本医疗服务网络,逐步实现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健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群众自助服务网络,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
(二)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着力加强社会矛盾调处体系建设
4、强化源头治理,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认真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坚决防止在作决策、出政策、上项目、搞改革等前端环节因工作不当产生社会矛盾,实现从“被动维稳”向“主动维稳”、“事后处置”到“事前防范”的转变,努力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产生。深入分析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制定对策和预案,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心理预期,切实从源头上遏制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倒查机制,加大责任查究力度,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入开展。
5、强化排查调处,深化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坚持以综治工作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司法所、派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社会矛盾调处中的基础作用,着重构建综治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化解“四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要深化调解优先意识,创新建立全覆盖、立体化的调解工作体系,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
6、强化群众工作,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领导干部定期接访、机关干部下访工作制度,及时掌握基层社会动态。严格初信初访化解责任。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接访机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切实化解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建立网络受理投诉平台和群众信访热线电话,努力形成便捷高效的信访渠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畅通社情民意、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中的积极作用,明确职责任务,加强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加强县、镇两级人大代表接待站点建设,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提供基础条件。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意见,并将办理情况纳入综合目标考核。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一步完善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强化公正廉洁执法意识,从源头上杜绝信访案件的发生。
(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着力加强社会建设综合推进体系建设
1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党在社会领域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增强党组织服务社会建设的功能。深化“五有五能、五讲五比”争创活动。对经济发展滞后、矛盾纠纷突出、班子软弱涣散的村加大整顿转化工作力度。建立完善基层组织工作机制,确保有章理事。抓好村活动场所建设,确保群众有地方办事、有场所议事。加强“两新组织”服务管理。鼓励和支持有社会需求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发展,积极推动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面。积极引导“两新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扩大公众参与、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发展慈善类公益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社区群众组织,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14、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以村级换届为契机,加强对现任的村民委员会干部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使其熟练掌握各项工作业务;加强对村委员会的领导,把村民委员会的建设纳入到议事日程,确定专人负责,研究解决村民委员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扶持和保护村民委员会兴办便民利民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并给予税收和政策上的帮助,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两委”干群之间的凝聚力。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抓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干部”和“公益性岗位”大学生干部的教育管理。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落实工作待遇,逐步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和正常离职生活补助制度,加大奖惩考核力度,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强化对广大党员的教育、服务、管理。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搭建党员参与社会建设的平台。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15、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推行乡、村干部服务承诺公示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完善“一把手”责任制,推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推行镇干部联系村制度,探索联村乡干部与所联系村工作目标同考核、同奖惩,联系村的乡干部考核结果主要依据所联系村的目标考核结果、村民主测评结果和自身业务工作完成情况确定。积极推行村级民事代办制度和大村村干部一周五天、小村一周三天集中办公或轮流值班制度。
16、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切实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制度,试行党员旁听党政办公会制度,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民主恳谈、社会评价等制度,落实党员的知情权,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完善党员、群众定期评议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制度,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社区居务公开和“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保障和落实党员群众对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涉及切身利益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法治建设,以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和设施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基层实际,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活动,不断提高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整合资源,建立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整合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站设施、农民信箱、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万村联网工程等现有资源,完善电脑硬件设施建设。镇将建立集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住房、就业、计生、优抚救助、医疗、教育等信息资料于一体的计算机网络平台。
(三)明确职责,建立网格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明确网格服务团队工作人员和网格党小组的工作职责,规范各层级网格管理和服务团队在管理网格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建立定期走访、上门服务、民主恳谈、信息维护、联系卡、工作汇报等工作制度,使乡村两级组织运行机制更加完善。
(四)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要按照工作目标、任务及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项目进展落实情况,加强工作推动力度。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XX年1月至2012年3月)。对试点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提升,形成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工作经验。同时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优,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成果。结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为各村、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梳理汇总好的典型和做法,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坚持社会管理创新常抓不懈。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县委成立县委副书记贾志军为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贺宏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包钧泰,县委常委、副县长孙瑞平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和指导有关乡镇和部门抓好试点工作落实。各有关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定试点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二)密切协同配合。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需要各单位、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各单位、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协作配合机制,特别是各级综治委成员单位既要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宣传教育。要着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法制教育,扎实做好“六五”普法,提高公民法律素养,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加强舆论宣传,广泛宣传全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项政策,及时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凝聚力量。
(四)严格考评奖惩。要细化社会管理工作目标,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做到“任务、部门、效果、时限”四明确,并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责任绩效考核,作为干部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工作配合不力、失责失职、行为失当造成矛盾激化、引发重大后果的,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要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的重要内容,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基层群众代表”评议制度,合力推进社会管理及其创新。
(五)畅通信息渠道。各试点单位每月底前要向县综治办书面报告开展试点工作情况,县综治办将定期以《综治工作简报》的形式予以刊发。没有明确试点任务的乡镇和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职责,确定试点内容、形成工作方案,及时报送县综治办。
第五篇:2007县共青团工作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文章标题:2007县共青团工作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培养青年优秀人才
共青团**县委
党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发展当前农村经济,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促
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越来越快,共青团组织在新形势下如何带领青年成长成才、创业致富,就成了共青团组织的一个新课题,面对时代的挑战,面对新的机遇,我们是否能站在新形势下推进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迎接机遇,战胜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旧思路,创造新思路,加强青年劳动力培训,提高广大青年的劳动技能,需要深入青年,从广大青年中来,到广大青年中去,急青年之所需,助青年之所求。
一、**县青年总体状况
**县总人口38.7万人,其中14-28岁青年100248人,根据全面统计,2006年我县14-35岁农村青年11.23万余人,其中男性占53.5,女性46.5。其17-40岁外出务工青仅占40左右,而剩余60的青年由于各种原因处于闲散状态,充分说明西和县青年人力资源充沛。
二、实施的范围
纵观当前形势,我县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至少在“十一五”期间外出务工将是我县青年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外出务工潜力很大。当前我县农村青年转移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占到80以上,这些人头脑灵活,接受新事物快,到外面闯荡见世面、学技术的欲望高,去外地谋求职业的机会大。2006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人均纯收入不到4000元,调查中发现,凡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收入要高出平均水平许多,如姜席镇西王集村马鞍社,共95户人家,外出务工的120人,由于该社劳动力输出以技能性为主,该社存款在70000元以上的户数在一半以上,一部分家庭已修起了崭新的楼房。相反,好些村社外出务工人员虽然也相当多,但收入不是如此明显,其原因是输转人员没有技能。事实告诉我们务工青年的输转技术技能是关键。近年来随着务工青年的输转力度加大,务工青年的技能培训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共青团作为青年的组织,如何帮助青年,引导哪些青年,至关重要。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从外出务工青年的主流入手,以近年来应往届不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为主体,引导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技术学校根据用工需求,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针对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实施方案
(一)培训时间、人数
2007年我县计划培训农村务工青年500人,充分利用乡镇团委及职业教育基地的培训条件,年内举办各种培训班10期,在全县选拔素质高基础好的务工青年进行培训。
(二)培训科目
**县2007年农村青年劳动力培训将根据务工青年的实际,分期次重点培训微机操作,维权知识和机床、家政、缝纫等内容,不断满足青年的需求。
(三)培训机构
我县拥有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4处,特别是何坝农中和县职教中心培训经验丰富,学校交通便利,能够就近解决.务工青年的技能培训问题。
(四)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我县将成立农村青年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相应的工作人员专抓此项工作,制定培训工程和方案,对培训专业、人数、时间、方法具体负责,做到年有规划,月有安排,有步骤的推进。
2、加强培训管理,搞好跟踪服务。搞好农民工转移就业跟踪服务是转移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的重要环节。一是与用工企业建立了信息联系制度,经常性地了解输送的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二是加强与劳务办的联系,引导广大青年合理流动。三是营造氛围,对外出务工青年典型、青年星火带头人、返乡创业的青年典型进行大力表彰和在报刊、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营造一个为农村青年劳动力服务的好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取得的成效
**县2007年农村青年转移培训工程项目的实施,将为数百名外出务工青年创业提供学习提高的平台,使他们能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学到外出就业生活的常识,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经济效益明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发展前景。
1、经济效益
由于采取了系统的培训,所输送的农民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若培训后输送的青年农民工全部得到就业,月工资比自行进厂就业的工人高20O元左右,这就可以进一步改善青年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社会效益
通过有效的培训转移,增加了外出务工青年的收入,扩大外出务工青年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