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茶叶鲜叶管理与加工(xiexiebang推荐)
瀚茶园
茶叶鲜叶管理与加工
鲜叶管理与加工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蒸青煎茶的加工场所、鲜叶管理和工艺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蒸青煎茶鲜叶管理与加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5009.57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8302茶取样GB/T8304茶水份测定GB9679茶叶卫生标准农业部《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技术条件》3加工场所3.1加工场所按农业部《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技术条件》规定执行3.2工厂用水按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执行。3.3空气质量按GB3095标准执行。4鲜叶管理4.1贮青4.1.1贮青要求分级堆放、分批及时付制,贮青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一般先进厂鲜叶先付制,后进厂鲜叶后付制。应注意已付制部分透气板要防止漏气。可用木板或其他物件盖住。4.1.2为了保证鲜叶的净度,应剔除混杂其中的枯枝残叶,杂草杂物和劣变红梗红叶等。如发现鲜叶已严重变红,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另行处理,不得混入正常鲜叶之中付制。4.1.3贮青槽或青叶摊放场地必须清洁,无隔天缩叶,摊放厚度嫩叶40cm~60cm,老叶60cm~90cm,幅度可摊至透气板外侧30cm内,青叶要充分疏松,均匀摊放,每块透气板长2m、宽1m,贮放青叶200kg~350kg。4.1.4青叶摊放开始就要送风,堆放结束后使叶温降至室温,春茶约1小时,夏秋茶2小时,以后进行间隙送风。春茶自动送风时间控制送风20分钟~30分钟,停止40分钟;夏秋送风30分钟~40分钟,停止30分钟。送风时空气要尽量低温高湿,注意风槽喷雾嘴水孔堵塞。5工艺5.1蒸青5.1.1蒸青程度按表1规定执行。表1120K蒸青机蒸青程度规定浅蒸嫩叶40秒~45秒普通叶45秒~50秒粗老叶50秒~60秒深蒸60秒~80秒特蒸80秒~120秒5.1.2蒸青的适宜程度应掌握叶色青绿、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断、闻之有豆香、无青草气。5.2冷却露水叶、深蒸叶等附着水分较多的蒸青叶,用热风机散热,温度为100℃,也可以用鼓冷风散热。5.3叶打叶打机操作要领:热风温度控制在80℃~90℃,转速38转/分,直筒时间为2分钟~3分钟,槽式为15分钟。经叶打机处理后的茶叶,应是表面叶色深绿,不结块,含水量在52%~56%。5.4粗揉5.4.1粗揉各段技术参数按表2执行。表2120K粗揉机不同茶季和等级粗揉各段技术参数项目类别春茶EEE~S春茶1~6夏秋茶⑴⑵⑶⑴⑵⑶⑴⑵⑶投叶量(kg)70~11060~8060~80时间(分)***/1010108/10茶温(℃)34~3634~3634~36热风量强中中强中中强中中热风温度(℃)***8075转速(转/分)38/40363338/40363338/403633揉手弹压(kg)2/3452/3452/345叶耙间隙0.8~0.11.0~1.51.55.4.2粗揉适度应掌握所出粗揉叶呈鲜绿光泽,不能带黑,略失粘性,且要求均匀。5.5揉捻5.5.1投叶量应视茶叶形质不同,其容积也不同,即根据茶叶的老嫩而增减。操作应使茶叶在揉筒内能正常翻动,保持加压杆呈水平偏下为宜。
5.5.2加压是以嫩叶长些,老叶短些,具体设定是嫩叶15分钟~20分钟;中档叶10分钟~15分钟;老叶10分钟~12分钟。5.5.3加压也应根据茶叶原料的老嫩掌握,一般嫩叶轻些,老叶重些。5.6中揉5.6.1中揉机使用技术参数按表3执行。
@尚客果品
第二篇:茶叶种植管理与加工技术
论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
论文关键词:茶叶、优质加工技术
论文摘要:茶叶种植的加工技术管理
一、茶叶树的生物学特性
茶叶树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栽培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25℃之间,年要求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以酸性红壤、红黄壤、黄壤的丘陵、高山环境为宜;易旱易涝、石灰质、近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宜栽植。
茶叶生产的最低日平均气温为10℃,以后随气温的升高而生长增快,日平均气温15-20℃时生长较旺,茶叶产量和品质较好,日平均气温超过20℃生长虽旺盛,但茶叶粗老质量差,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时,茶芽生长停滞进入休眠。我国一般茶叶新梢生育4-5月为最旺盛时期,其次在7-9月。茶叶树新梢不采摘的自然生长,茶叶每年只发2-4轮,管理好,采摘技术措施得当可达到5-8轮新梢。
二、造好茶叶品种和茶园地
茶叶品种的优劣关系到将来投产的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县栽培的品种主要是福鼎大亮、福云六号等。
茶树是一种长寿的常绿树种,定植后可收获几十年。新建茶园是百年大计,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认真地选择茶园地是获取高产、稳产的基础,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施工设计,使其实现规模化、良种化、机械化创造条件。一般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缓、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能排能灌、集中连片的红壤、黄壤为主。茶园地确定后,开垦种植时应有利水土保持的原则,15度以上的坡地应筑水平梯田,梯田宽不能小于165㎝,坡度大于30度以上的陡坡不宜作茶园,以免水土流失严重,茶树生长不良减产。茶园地不论平地或梯田都应深耕达70㎝以上。
三、种植技术
1、开定植沟施基肥。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深翻、平整、施足基肥。肥料以含有机质的堆厩肥、饼肥和一定数量的磷肥为好。用量依土质而异,一般每亩施堆厩肥30-50担或饼肥50-100㎏,骨粉或过磷酸钾15-25㎏。按茶行设计布局,开定植沟,深宽为20-50厘米,施入肥料后与土充分拌匀,盖土耙平再按株丛距种植。
2、种植方式和造林密度。一般采用单行条栽(高寒山区茶园),为了提高茶叶树群体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以密植密播和培养低矮型的 1
比较合适。行丛距90㎝×20㎝×25㎝,亩栽茶苗4000-5000株。如果是扦插繁殖的茶苗,每穴种植2-4株为定,待茶苗成活后根据茶苗生长情况进行间苗、补植,每穴保留2株即可。栽植完毕即压紧土壤浇定根水。为防止苗木失水,保证成活,种植时茶苗应剪去部分枝叶,必要时在高温的旱季还要适当遮荫、浇水抗旱保苗。
四、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是茶叶树栽培技术的中心环节,措施包括中耕除草、施肥、水土保持与灌溉等。
茶叶树行间松土可防止表土水分蒸发,使水渗到土中,增加土壤空隙,减少水土流失。一般每年春、夏、秋季各进行一次,深度7-10㎝为宜,茶园“封行”前宜浅耕,“封行”后结合施肥进行。
1、施肥:茶叶树在生长期和多次修剪、采枝叶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料,因此必须对茶园进行肥料补充,才能获得稳产、高产。施肥量依据树龄树势,采叶量和土壤条件来决定。幼龄茶树春夏季结合抗旱以施水肥为主,秋季施基肥。施肥方法以穴施和沟施为好。采叶茶树所需肥料,应以氮肥为主,磷、钾肥次,一般每50㎏鲜叶施肥量,氮肥2.0-2.5㎏、磷肥0.5-0.7㎏、钾肥0.5-0.8㎏。基肥在秋季结合中耕进行,茶树生长活动期2-9月施肥以叶面喷施为佳。追肥多用速效氮肥,如尿素、硫酸铵等。
2、水土保持。茶园多建在山坡地上,冲刷严重,要建设好排灌系统,间种绿肥、盖草、培土,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养分,抑制杂草生长,提高茶叶产量。
五、树冠管理
为了增强树势,获得高产稳产和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龄,修剪是一项重要措施。经定型修剪能抑制茶苗顶端优势促进其侧枝和腋芽萌发,增加有效分枝,扩大树冠,培养强壮的骨干枝。
1、修剪时期。一般以地上部生长相对停止,根系生育处于旺盛时期进行为宜(秋季9-11月)。
2、修剪程度。两龄茶苗,高度在30㎝以上,开始分枝时,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15㎝以上的植株体剪去,三龄苗,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30-35㎝以上的植株剪去;四龄苗,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40-45㎝的植株体剪去。
3、修剪方法。第一次用整枝剪,第二、三次可用篱剪。每次修剪,切口要平整,便于伤口愈合。剪时尽量留下分枝的外侧芽,以使植株向外侧展。有病害或过于细弱的枝条应当剪去。经三次修剪茶叶树基本骨架已养成,即可轻采养蓬。预计四年成园后每亩产茶叶300-400斤,管理方法得当的,还可逐年提高产量。
对树势衰老、萌芽力不强的老茶树,可视树势分别进行重修剪或台
刈,重修剪可在茶树高度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处剪去,台刈离地面4-5㎝处全部刈去,时间在春茶前后进行。
六、鲜叶采摘
采摘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既是收获过程,又是管理措施,也是制茶工艺的开端。合理采摘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采摘不当会直接影响到茶叶的产量、质量和树势。
1、及时采、标准采。各种茶类对鲜叶原料要求不同,大多红、绿茶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到一芽三叶;高级茶原料要求一芽1-2叶,粗老茶可以一芽4-5叶,采摘时,须根据要求标准及时进行采摘,否则芽叶粗老,同时也影响下轮茶芽的萌发。
2、留叶采。芽叶是茶树主要的营养器官,采茶与茶树生育相矛盾,因此采摘茶叶时应留一片真叶,秋季留鱼叶。生长较差或更新后不久的茶树春夏季各留一片真叶,秋季留鱼叶。
茶叶采摘后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全发酵、不发酵、半发酵三种,即为红茶、绿茶、乌龙菜。
七、茶叶树的病虫害防治
茶树病虫对茶叶生产的危害很大,病虫种类很多,目前全国已发现的约400多种。在生产防治工作中大力提倡以栽培技术、人工、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充分利用和保护天敌,以生物防治为主,尽量减少施用农药,特别是高残毒农药和剧毒农药应严禁使用。
1、茶叶病害:茶云纹叶枯病。主要危害老叶、枝和果。
防治方法:⑴清园;⑵增施肥料,恢复树势;⑶喷波尔多液。
2、常见茶叶害虫:根结线虫害、茶尺蠖、茶毛虫、长白蚧、小绿叶蝉、茶叶螨等。
防治方法:根据不同的虫害,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人工、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
姓名:
专业:
学号:
第三篇: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
茶树本生长在亚热带地区,1998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张占义,在北纬38度45分的灵寿太行深山五岳寨种植成功,实现了南茶北移技术的重大突破。经历十余年,茶树种植面积扩大到400多亩,主要分布在漫山、抓麻、南营、槐树沟等地。我县有适宜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共计15.6万亩,大都分布在岔头、陈庄、宅头、南营四个山区乡镇,发展前景广阔。
我校有茶叶专业教师7人,并聘请南茶北移创始人张占义和老茶农张国庆、马连山为兼职教师,共招收学生391人。
第四篇:茶叶种植与加工教案
《茶叶的种植与加工技术》教案
一、苗期管理
1、抗旱保苗,茶树苗期根系弱、分布浅既怕干,又怕晒,遇久 晴干旱天气,要做好浅耕保水和灌溉抗旱。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行间铺 草,铺草既能保水抗旱压制杂草,又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一般每亩 铺 1000 公斤干草或 2500 公斤鲜草。
2、锄草施肥,铺草前必须进行浅耕锄草、合理施肥(根际周边 杂草易用手工拔除)。由于幼龄茶树根系不发达,对肥料的吸收利用 率不高,追肥宜选择薄肥勤浇方法。干旱期间每周浇灌一次,一般时 间掌握 15 天追肥一次,直至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时为止;1—2 年生 茶树用 0.5%(100 斤水兑半斤尿素)浓度的尿素施浇、追肥数量一般 为每亩年施纯氮 8—10 公斤、三年生茶树可在土壤墒情中时开沟或挖 穴均匀撒施,每亩用量约 20 公斤纯氮,并且按比例配比磷钾肥。施 肥处宜离开根际 3—5 寸或树冠垂直处开沟穴。
3、遮荫防晒,茶树最喜湿耐荫作物,在幼苗期由于茶园遮树未 能长成,生态条件差,相对湿度小,夏天阳光强烈会使茶苗烧伤或晒 死,所以茶苗种后 1——2 年应遮荫,材料就地取材,可用松毛枝、阔叶树枝。高温干旱后应及时清除遮荫物。
4、查苗补苗,种植后当年及次年秋季,应进行查苗,以保证全 苗壮苗。在查苗时发现缺丛,应用预备或就近从有多株一丛的丛内分 苗补齐。
二、幼龄茶园与成龄茶园的管理
1、春茶前羲耕除草。于 3 月底以前进行,深 10 厘米。此次浅奈 春茶前羲耕除草。主要是为了积蓄雨水,提高地温(茶种播种当年茶苗未出土时不进 行)。,2、春茶后耕草。在春茶采摘完毕后进行(于 5 月中下旬左右)春茶后耕草。深 10 厘米左右。茶种播种当年,此时正值茶苗出土之时,帮不能浅 耕,只能用手把茶苗附近杂草拔掉。
3、夏茶后浅耕草。夏菜结束后,于 7 月底进行,深 7—8 厘米。、夏茶后浅耕草。除以上三次浅耕外,就根据杂草情况,增加 1—2 次浅耕,特别是 8 —9 月间,气温高,杂草开始结籽,一定要抢在开花之前彻底消除或 减少第二年杂草源。
4、秋茶后深耕。时间在 10 月底左右进行,耕作深 20—25 厘米,秋茶后深耕。注意幼龄茶园要离开茶苗 10 厘米左右进行。由于茶树幼苗极易遭受 冻害,帮深耕时一定要把茶苗要颈部用土培起(对于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害少的茶园,或是一次中耕施卟肥料的茶 园,可施行铺草和隔年深耕)。
5、合理疏苗,培育壮苗。对丛生密植茶园,按每穴留 3—5 株壮 合理疏苗 培育壮苗。苗的要求,除去弱小茶苗,培养健壮茶苗,疏苗时使用枝剪将多余的 弱小茶苗从根劲部剪除,切不可手提拔除。
6、清沟排渍。经常对茶园的排灌系统进行全面整修,做到灌能 进,、涝能排。
三、茶园修剪
1、幼龄茶园的定型修剪。第一次定型修剪:当苗高达到 25—30 幼龄茶园的定型修剪。厘米,有 1—2 个分枝,在一块茶园内达到标准的茶苗占 75%左右时,便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修剪方法:在离地面 15 厘米处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有次年,树高达到 35—40 厘米,剪口高度 25—30 厘米。如茶苗达不到些高度,应推迟修剪。第三次 定型修剪:修剪高度在第二次剪口高度上提高 10 厘米,剪口高度 35 —40 厘米,由于此次修剪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分枝或形成茶棚,帮可 用平剪按要求剪平。要注重整枝,剪去细弱枝、病虫枝以减少养分消 耗。定型修剪时间:每年 2—3 月,或 9 月底以前进行。
2、成龄茶园的修剪。成龄茶树修剪主要有轻修剪、深修剪和清 成龄茶园的修剪。兜亮脚。①轻修剪:主要目的是刺激腋芽萌发,解除顶萌的抑制作用,使 轻修剪: 茶树冠面整齐,便于采摘或管理,修剪高度在上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 2—5 厘米处剪去。②深修剪:是一种改造树冠的修剪措施,只有树冠经过多次的轻 深修剪: 修剪和采摘后,树冠面上形成了大量鸡爪枝后才采用深修剪的办法。深修剪深度一般剪去树冠绿叶层的 1/2,约 10—15 厘米。要尽量通 过修剪清除茶园细弱枝和枯死枝,深修剪后继续保持轻修剪。③清蔸亮脚:由于成年茶树覆盖度大,茶丛下部比较郁闭,行间 清蔸亮脚: 采茶和管理操作不便,所以在进行轻修剪或深修剪同时,实行整枝及 边缘修剪。用整枝把树冠内部及下部病虫枝、细弱枝徒长枝、枯老枝 全部剪去,使茶行间保持 20—30 厘米的空隙,但这种修剪不能过多
进行,以免减产。④修剪时间:轻修剪:我县 3 月上旬、中旬进行为宜,以一年进 修剪时间 行一次为宜。修剪树冠开关形状以水平或弧形为好。深修剪:时间与 轻修剪相同,即 3 月上旬、中旬为宜。为保证春茶产量,也可以在春 茶后进行,但必须在 5 月底以前完成,注意修剪后必须有充足的水肥 供给。清蔸亮脚: 时间同轻修剪,并与之结合进行,但不能年年运用。
四、茶园施肥
1、施肥的原则: 施肥的原则: ①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 ②氮、磷、钾三要素配合施用效果最佳; ③重视基肥,分期追肥。
2、施肥方法:(1)追肥:以速效氮肥和茶叶专用肥为主。①追肥时间:成龄茶园每年追肥 2—3 次,第一次在 3 月上中旬 追肥时间:(又叫“催芽”肥),第二次在 5 月下旬,第三次在 6 月下旬至 7 月 上旬;幼龄茶园追肥宜在 3 月上旬。②追肥用量:成龄茶园在追肥用量上掌握“前多后少” 追肥用量:,每年施 两次追肥的第一次占全年追肥总量的 2/3,第二次占 1/3。由于我县 肥料投入水平较故追肥宜于 3 月上旬一次投入,一般亩施速效氮肥 40 公斤或茶叶专用肥 60 公斤;幼龄茶园一般亩施速效氮肥 30 公斤 或茶叶专用肥 50 公斤。施肥方法:开沟或打穴深旆,一般沿树冠垂 直向下开沟或打穴,深 10—15 厘米,追肥时要随施随盖土。
(2)基肥:基肥以人粪尿、厩肥、饼肥、堆肥、茶叶专用肥或 基肥: 生物肥料为主。①使用时间:结合秋季深耕进行,时间在 10 月中旬。使用时间: ②基肥用量:成龄茶园一年施基肥一次的茶园,亩施饼肥 150 公 基肥用量: 斤,或茶叶专用肥 75 公斤或农家肥 1500 公斤;两年施基肥一次的茶 园,亩施饼肥 250 公斤或农家肥 2500 公斤;幼龄茶园亩施饼肥 100 公斤或茶叶专用肥 50 公斤。
五、茶园套种
茶园套种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以茶为主、合理套种。套种要在 1—2 年和 3 年生还没有封行的闲行时进行,套种作物与茶叶间距要 保持 30 厘米以上,套种作物以花生、蚕碗豆为主,严禁套种高杆及 攀沿作物,忙行严禁套种。
六、病虫害防治
1、利用茶园管理,进行农业防治 利用茶园管理,建设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创造不等于病虫害滋生和繁衍的场 所。结合茶叶的采摘、修剪和茶园作耕作,可带走或除去大量的虫体、虫卵和病枯枝,如茶芽虫、茶毛虫、茶小绿叶蝉、茶蚕、茶芽枯病、茶白星病等。加强茶园管理,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注意平衡施肥,重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茶树自身抗性。
2、利用害虫习性,进行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习性,根据害虫有特殊的危害习性和生活习性,对害虫进行物理防治。台对久聚、假死习性或具有显著外在特征的害虫进行人工捕杀或摘除
(茶毛虫、茶蚕、蓑蛾类、茶尺虫鹱等);对具有趋光性、趋化性、昆虫间异性诱惑能力的害虫,进行灯光诱杀、黄板诱杀、食饵诱杀或 异性诱杀。(茶毛虫、茶黑毒蛾、小地老虎等)
3、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建设复合型人工立体生态茶园,保护和利用捕食性天敌、寄生性 天敌及病原微生物等天敌,采用生物防治措施,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寄生性天敌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捕食性天敌有:鸟类、蛛蛛、捕食 性螨、食虫昆虫等;害虫病原微生物有: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核型 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等。
4、利用药物化学防治 药物防治包括化学农药和植物性农药防治。化学防治在无公害茶 园病虫防治中只能少量、有选择性的使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 残留的化学农药,尽可能减少农药残留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害虫 发生不严重的茶园尽量少用或不用; 在采摘期内,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同时避免面积和单一用药。使用化学农药必须严格无公害茶园可使用 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使用苦参碱(素)、油茶饼液、苦楝根液、除虫剂、雷公藤植物性农药及农用抗生素等一些元公害农药,对预防、延缓害虫抗药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注:在无公害茶园中严禁使用的化 学农药:滴滴涕、六六
六、1605、甲基 1605、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五氯酚钠、杀虫脒、克百威、三氯杀螨虫、水胺硫磷、氰 戊菊酯、来福灵及其混剂等高毒、高残农药。限制使用捕虱灵、速螨 酮等。在无公害茶园中适用的化学农药:辛硫磷、敌敌畏、乐果、毒
死蜱、赛丹、三氟氰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砒虫啉、百菌清、甲基托不津、多菌灵、晶体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克无踪以 及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植物性农药等。
七、鲜叶采摘
1、采摘标准 名优茶原料:单芽、一芽一叶。大宗茶原料: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对夹叶。
2、开采时间:茶园中有 30%的芽叶达到采摘标准时即可开园采 开采时间: 摘,按照 “先达标准先采,后达标准后采” 的原则进行分批多次采摘。同一茶园芽叶达名茶两个标准的,要求分标采摘,先采高标准,后采 中低标准。
3、采摘方法: 单芽采用拇指和食指结合进行“搬”采,大宗茶可采用“提”采,杜绝“抓”采和指甲掐茶。名优茶要同时做到五不采:虫伤芽不采,雨水、露水芽叶不采,损伤芽不采,开口芽不采,紫色芽不采。采下的芽叶用竹编筐盛装,不能握在手中过紧,应及时投入篮中,在篮中的芽叶不能压紧,避免发热,伤害芽叶变质。
4、留叶采: 留叶采: 幼龄茶园应遵循“以养为主,以采为辅”的原则,春留余叶、夏 秋茶留一叶采。成龄茶园应遵循“以采为主,以养为辅,多采少留,采养结合” 的原则。
5、保证茶叶质量。采下的鲜叶应及时运送到茶场,经加工人验 保证茶叶质量。收后摊放到清洁阴凉的室内。一般要求鲜叶采摘后 4 小时就要交送加 工厂,万一不能及时送到茶场,一定要避免日晒雨淋,并在干净通风 处摊放然后尽快送到加工厂。
八、茶叶加工
1、摊凉。鲜叶进厂后按标准分级,并及时摊放,摊放时,应通 摊凉。风凉爽,避免阳光直射,保持清洁卫生,摊叶百度孙能超过 2CM,匀 度为 1KG/M2 用竹席摊放。摊放时间 4—6 小时,鲜叶含水量不超过 70%。
2、杀青。原则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抖闷结合,多抖少闷,嫩 杀青。叶适度老杀,老叶适度嫩杀,我主要采用 60 型或 80 型,110 型滚筒 杀青机,杀青筒温为 200—220℃,手感筒热有刺手的感觉,杀青时 间一般为 6—10 分钟。杀青适度的标准为手握叶质柔软,梗折不断,叶子失去光泽,变为暗绿色,青草气散尽,清香透出,杀青叶含水量 58—60%;
3、揉捻。揉捻。揉捻是初步做形,分热揉和冷揉。春季嫩叶及高档名优原料多采 用冷揉,一般杀青需摊凉回潮 30 分钟左右,冷揉捻条件:一是杀青 要杀熟杀透;二是揉捻时间也不要过长,要防止杀不熟而发黄。夏秋 质量较老的叶子多采用热揉。热揉条件:一是杀青要杀透杀匀;二是 投叶量宜少,揉速宜慢,时间宜短,加压力宜小。茶叶揉捻加压原则 是先轻后重再轻,加压与放压相结合。加压与放压时时间比为 2:1
第五篇: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研究报告
2013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项目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与教学资源库建设》
研究报告
项 目 负 责 人:??? 项目组主要成员:??? ??? ???
目 录
一、项目背景...................................................2
二、文献综述...................................................3
三、研究目标...................................................3
四、研究内容...................................................4
五、实施方法...................................................4
六、过程管理...................................................5
(一)项目主要的研究过程与活动..............................5
(二)项目研究计划的执行....................................6
七、研究成果...................................................7
(一)项目成果的基本观点....................................7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及结论.................................10
(三)成果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及本项目研究的突破性进展.........10
八、教改成效..................................................11
(一)教改实践效果.........................................11(二)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13
(三)成果的示范作用与评价.................................14
九、项目研究变化情况..........................................14
十、项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15
2013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项目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与教学资源库建设》
研究报告
横县职业教育中心项目组
内容摘要: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是2013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项目,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建设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等4门品牌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编写了《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特色教材;构建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建立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双教学监控”、“双评价考核”评价模式课程考核评价方法,从而提高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的实效性,在同类学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1
一、项目背景
课程是构成中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2009年1月6日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指出:“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由此可见,课程改革已提到了中职教育的重要日程。中等职业学校要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就应该高度重视品牌课程的建设。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也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我校地处 “中国茉莉之乡”——横县,茉莉花产业是横县覆盖最广、带动农户最多、经济效益最好、最早实现产业化经营、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效果最显著的农业优势特色支柱产业。根据自治区领导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横县茉莉花产业,确保全国产销第一”的重要批示精神,近年来,横县以“标准化、国际化”为发展理念,建立中国茉莉花(茶)标准化生产加工示范基地,致力于培育和发展壮大茉莉花产业。随着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升级转型,横县技能型专门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提供有力支持。我校开设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担负着培养熟练掌握茶叶、茉莉花茶种植技术、茶叶加工等专业人才的使命,实现学校“为农服务、替农育才、助农致富”的办学目标。
2012年9月我校成功申请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是国示范建设重点建设专业。学校把握广西北部湾经济建设及横县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契机,打造茶叶生产与加工特色专业,创建“按季分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课程改革,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体”,初步建设了双证融通专业化的课程体系。《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是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两门课程体现了该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的主要方 2
向。但旧的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教学活动缺乏生机活力,难以满足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另外,课程教材内容偏难偏深,没能贴近学生的实际。《茉莉花种植技术》和《茉莉花茶加工技术》是我校的特色课程,但目前缺乏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考核方案与相应的教学资源。
综上所述,如何开发适应农村当地经济发展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等品牌课程体系,培养能适应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我校的当务之急。实施本课题,旨在确立“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动,与职业岗位需求同步”的专业建设理念,围绕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需求,构建具有横县特色,贴近生产实际,促进企业发展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和教学资源库。
二、文献综述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和分析,我们发现:
(一)关于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和教学资源库的资料还比较少,在有限的研究中,又以高职居多,中职的相关研究非常少。
(二)在所有关于茉莉花茶种植技术和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的研究文献资料中,没有适合中职的教材。
因此,本项目着眼于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和教学资源库、校本教材具有创新性的,开发的成果是有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三、研究目标
(一)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原则,在本专业进行《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4门品牌课程建设。通过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促进品牌课程的形成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探索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
四、研究内容
(一)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根据茶叶与茉莉花茶生产加工领域及其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突出茶叶生产加工职业能力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1.建设《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等4门品牌课程,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考核方案、试题库、教案、课件、教学资料、习题库等。
2.开发《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两门特色教材。3.构建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4.建立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二)通过研究,建立《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4门品牌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依托学校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以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过程为载体,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国际标准,体现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开发共享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介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环境、网络课程、培训项目、测评系统等内容,为实训教学及农户培训提供共享资源。
(三)进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的实效性研究。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对茶叶生产与加工企业的调研,在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班级进行上课实验,通过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学生共同考核评,来检验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五、实施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通过企业调查了解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状况,促进课程开发、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机制不断改革与创新。
(二)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通过调研、实践、理论指导,探索并形成具有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完成品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确立与安排教学内容,在实践过程中,锻造师资队伍,完善评价体系,建立与品牌课程相匹配的实训基地,提升教学质量和专业品质。
(三)个案研究法:通过调查学生个案,了解学生通过实施品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评价方法改革,学生的观点和态度,在成长过程的变化。
(四)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有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六、过程管理
(一)项目主要的研究过程与活动。1.准备阶段(2013年4月—6月)。
2013年4月20日:拟定本项目研究和实践的方案,拟定项目主持人和项目组成员,申报项目。
2.研究阶段(2013年7月—2015年6月)。
(1)2013年7月18日: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研讨会。
(2)2013年8月28日: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建设方案研讨会。(3)2013年9月16日: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标准研讨会。(4)2013年10月25日: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体系论证会(第一次)。
(5)2013年11月13日: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研讨会。
(6)2013年12月14日:项目开题会在横县职业教育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
(7)2014年3月17日:横县职业教育中心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研讨会。
(8)2014年5月26日: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校本教材培训会。
(9)2014年6月25日: 项目中期小结交流会议,各项目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并提交了中期小结汇报材料。
(10)2014年7月2日: 参加在广西商业学校举办的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课程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暨2013教改项目中期检查会。(11)2014年10月2日: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模式、评价模式论证会。
(12)2014年12月2日: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论证会。(13)2015年3月16日: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校本教材评审会。(14)2015年5月6日: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反馈会。3.总结阶段(2015年6月—2015年8月)。
2015年6月20日:项目组成员会议,并提交了项目结题材料。
(二)项目研究计划的执行。1.2013年4月—6月。
(1)项目开题,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分工,制定项目研究方案。
(2)深入在校学生和企业进行调研,对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查与分析。
2.2013年7月—2013年12月。
(1)建设《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等4门品牌课程(主要是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考核方案等)。
(2)编写《茉莉花种植技术》特色教材。3.2014年1月—2014年12月。
(1)建设《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等4门品牌课程(主要是试题库、教案、课件、教学资料、习题库)。
(2)编写《茉莉花茶加工》特色教材。
(3)建设《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4门品牌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4)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和实验。(5)项目中期小结。
(6)参加在广西商业学校举办的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课程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暨2013教改项目中期检查会。4.2015年1月—2015年8月。
(1)完善《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等4门品牌课程。
(2)出版《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特色教材。(3)完善《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4门品牌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4)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双教学监控”“双评价考核”评价模式研究与实验。
(5)继续进行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和实验。(6)项目的推广应用。
七、研究成果
(一)项目成果的基本观点。
1.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是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项目组在全面深入分析茶园工、茶叶加工工、茶艺师等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典型工作岗位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了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顶岗实习课程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 7 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基本能满足本专业的教育教学需要。经过两年的实践,培养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学生,具有综合的职业素质与创造精神,具备了生产、营销、管理职业核心能力。
2.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资源是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相关的教学资源严重缺乏,有哪些教学资源可资利用,有哪些教学方法的规律可以借鉴,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等,目前尚无更多资料和文献借鉴。为此,项目组成员与专业教师经过精心规划设计,建立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资源,成为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师和学生获取技术知识和课程教学的专业引领的重要途径,成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专家互动对话的便捷渠道。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为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师、学生以及相关企业共享教学资源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互动工作平台。
3.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项目组成员认为,项目实验以来,通过实施“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变比较大。
(1)研究与实践,激发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通过“茶园课堂”、“车间课堂”等形式,让教育回归生活,让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技术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技术探究和学习的欲望。在实践中,教师不时地修正自己的思路和想法,积极地想方设法去解决“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并将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
(2)研究与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茶园课堂”、“车间课堂”等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技术课的兴趣。技术课堂上已逐步形成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 8
动”,变原来为少数学生参与的课堂为面向全体的局面,提高了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益,克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的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技术课堂上,不但乐于动脑,也乐于动手。
(3)研究与实践,提升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课堂,要求技术课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深入茶园、茉莉花生产基地、茶厂车间,从现实生活,结合教学目标,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选择经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达到提高技术课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4)建立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是改革传统评价方法有效手段策略。
项目组在教学评价实验中认为,以往的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反映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忽视体现学生探究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成绩肯定缺乏时效性,难以激励学生兴趣,评价过程中只重视老师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更没有企业参与评价,使学生的公众认同感低,重视答案的公平性、客观性、唯一性,忽视学生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以及答案的开放性及多样性,学生实践探索的渴望被压抑。为此,我们研究了“双教学监控”“双评价考核”评价模式,从3个方面展开研究实验:首先是过程性评价。在教学组织中,班级每2—5人分成一组,选出组长,学习活动的过程既有同学的自我评价、同学的相互评价和组长的评价,又有老师的评价、企业的评价,体现出评价的多元化,让学生也成为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开放式的作业与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让学生亲历由一系列环节组成的设计活动,体验成功,使学生对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技术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双教学监控”“双评价考核”评价模式经本校试用,效果非常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效益和效果。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建设了《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等4门品牌课程,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考核方案、试题库、教案、课件、教学资料、习题库等。
2.建设了《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茉莉花茶加工技术》4门品牌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3.开发了《茶树种植与管理》、和《茉莉花茶加工》两本特色教材,公开发表与本课题相关的论文6篇。
4.构建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5.建立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双教学监控”“双评价考核”评价模式。
结论:本项目建设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得到行业、企业专家认可;项目成果在教学实施中产生良好的效果,在全区同类学校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三)成果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及本项目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1.特色与创新之处。
(1)教学模式有创新:本项目创新了“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根据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特色,开发项目任务,设计教学情境,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茶园课堂”、“车间课堂”等多种形式,实行“教师+基地+学生”的产学结合和分组轮训,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岗位教学等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情境化、教师师傅化、学生员工化、考核成果化,从而解决了学生在教室、学校单一的教学模式。
(2)评价模式有创新:本项目创新了“双教学监控”“双评价考核”评价模式,也就是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来综合评价,10
评价主体由学生、教师、企业三者组成。在企业认知、专项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中,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教学监控,即“双教学监控”;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对学生参加企业认知、专项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以及就业质量的评价,形成“双评价考核”。考核方式具体可采用笔试、答问式、现场操作、综合作业、项目评审、课程设计考核等方法,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的突破性进展。(1)品牌课程建设有新突破。
从项目开始到今,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从没到有,由少到多不断壮大,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本专业老师备课上课不能缺少的有力帮手。尤其是新老师,让他们自信地走上讲台,也成为了本专业品牌课程的重要支撑。这一项目成果已经得到推广并为教师教学的发挥者积极有效的作用。
(2)校本教材有特色。
作为横县是全国最大的茉莉花茶生产和加工最大的基地,没有服务当地经济的教材是不行的。为此,项目组根据茶叶生产与加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企业真实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校企合作,聘请茉莉花种植专家、茉莉花茶加工专家,共同开发教材,围绕无公害生产主题编写了《茉莉花种植技术》,按照标准化加工主题编写了《茉莉花茶加工技术》,教材主要面向茉莉花种植和花茶加工提供技术支持,具有鲜明的地方产业特色,作为学校的教学、培训教材,深受企业、农民、学生的好评。
八、教改成效
(一)教改实践效果。
1.专业建设与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果。
(1)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项目实施以来,本专业毕业生“双证”率为95%,第一次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100%,用人单位满意率99%。
2013年以来,本专业学生技能比赛获奖率较高,获得国家级三等奖3名;获得自治区一等奖7名,二等奖11名,三等奖2名;获得南宁市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在全区同类学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2013年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承办了第八届全区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手工制茶项目比赛。
④2015年8月18日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承办了南宁市职工技能大赛手工制茶项目比赛。
2.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13广西中职示范特色学校项目--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3.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项目组主持人雷昌志2014年获“横县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主持的《农村职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2014年获国家教改成果二等奖,2014年10月15日在2014年南宁市中职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经验交流会作专题发言。
项目组成员陆秋菊2013年获横县“学科带头人”称号,2013年指导学生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比赛中获“茶艺技能个人项目”三等奖,2014年指导学生参加南宁市职业技能茶艺团体赛获得二等奖等,2015年参与农村职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获国家教改成果二等奖,2015年指导学生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中职组手工制卷曲绿茶一等奖。
项目组成员覃翠凤2013获“横县教学骨干”称号,2013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荣获手工制茶职业手工制青茶项一 12
等奖、扁形绿茶一等奖,2013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手工制茶获手工制青茶三等奖,2014年获“横县十佳教师”称号,2015年获“南宁市教学骨干”称号,2015年获南宁市职工技能大赛手工制茶三等奖。
项目组成员潘翠棉2014年获“横县优秀教师”,2015年指导学生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中职组手工制青茶二等奖,获2015年横县教育系统师生迎春艺术作品展手工类指导老师三等奖。
项目组成员袁 美2013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荣获手工制茶职业手工制红条茶项一等奖,2014年指导学生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比赛中获“自创茶艺”二等奖,2015年获南宁市职工技能大赛手工制茶三等奖。
项目组成员李叶梅2013年指导学生参加区级职业技能手工制茶技能大赛二等奖,2014年指导学生参加南宁市职业技能茶艺团体赛获得二等奖等,2015年指导学生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中职组手工制卷曲绿茶一等奖,2015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中职组手工制卷曲绿茶三等奖。
项目组成员邓小兰2013年指导第十届区中等职业学校“中国梦.我的梦”征文比赛三等奖,2014年指导学生南宁市技能比赛“客房中式铺床”项目三等奖,2015年南宁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二)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1.校内推广。
成果累计使本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200名受益,受益农民370名;学生第一次就业率100%,用人单位满意率99%。成果被推广到其他专业并取得显著的成效,计算机及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为自治区级示范专业。
2.校外推广。
两年多来,有灵山县正久职业学校、广西昭平职业学校、梧州第二职 13
业技术学校等区内多所兄弟学校的交流,等16所区内外的中职学校来横县职业教育中心参观学习,学习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课程改革和资源库建设经验。3.媒体报道。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八桂职教网等多家媒体对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学生技能大赛等成果进行21次报道,其中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报道了《专业对接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成果典型案例》,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三)成果的示范作用与评价。1.课程示范。
两年来,对口支援了灵山县正久职业学校、广西昭平职业学校等学校,深入开展对口帮扶,对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在运用本成果过程中认为:本项目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和资源库有效、先进、稳定,有效促进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稳定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和资源库在本地区、本学校课程中的示范、引领的作用。
2.教改示范。
两年来,灵山县正久职业学校、广西昭平职业学校来到横县职业教育中心学习“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双教学监控”、“双评价考核”评价模式,通过座谈、听课和培训,他们掌握了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理论和方法,并在学校进行实践,他们认为这两个模式是目前中职学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最有效的方式。
九、项目研究变化情况
(一)研究内容的变化。
项目研究初期,计划将研究的着力点放《茶树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茉莉花种植技术》等3门品牌课程,一旦深入研究,发现《茉莉花茶加工》作为一门新设课程,课程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考核方案等 14
更缺乏,更适合区域性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增加了《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课程研究。
(二)研究团队的变化。
本项目的研究是个庞大的工程,原来6名项目组成员很难完成研究任务,需要增加2名成员,组成一支共8人的具有丰富研究经历、较强研究能力的科研队伍。
十、项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
(一)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资源比较少,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今后要不断吸取充教学资源,使之更加符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深化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评价规律的研究。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评价方法还不够合理,第三方企业参与评价还不多,继续研究和探索教学评价方法,针对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效的、在更广层面方便学校实施的评价方式方法。
xxxxxx职业教育中心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品牌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课题组
2015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