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当代青少年犯罪问题
论当代青少年犯罪问题
姓名:钟杰仁
学号:20101304291
专业:广告1001
摘要:近来,世界各国青少年犯罪急剧增加,呈现犯罪年龄提前、手段残忍、团伙作案突出、反复性增强、改造难度加大等趋势。社会对此问题仍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和足够的关注重视,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峻。本文试通过社会学知识分析当代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影响,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及引起更广泛的社会重视。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社会问题,社会规范,危害,预防
当前,青少年犯罪已被国际社会列为世界第三大公害,其危害已经加深并扩散到必须高度重视的地步。编者希望运用社会学的知识,综合地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并找出合理可行的解决途径,给社会提供有效改善现状的方法。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近来,青少年犯罪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其危害已经和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世界三大公害。而且青少年犯罪还犯罪年龄提前、手段残忍、团伙作案突出、反复性增强、改造难度加大等趋势。
根据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发表的《2010年我国未成年犯罪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未成年犯罪总量为68193人,占刑事犯罪的比率为6.78%。未成年犯罪以14至16岁为主,16岁以下占接近80%,低龄化趋势严重。调查显示,84.2%的未成年犯罪属于“共同犯罪”,其中65.4%有成年人参与,“帮派”问题广泛存在各地校园,已成为燃眉之急。调查还显示,除抢劫、盗窃等主流犯罪类型,故意伤人、杀人,强奸和聚众斗殴等严重恶性犯罪增加,大有增长苗头。
在国内外大学校园,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犯罪时常出现在我们眼前,各种命案不断在校园发生,而作案者大多为在校或开除学生。不仅除此,越来越多的高校/
5学生投身网络犯罪和高科技犯罪中,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青少年犯罪频繁的发生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大难题,各种不良趋势更是让人担忧,社会各界都必须重视起这一严峻问题,充分意识到其为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首先谈的是内因——自身原因。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但这并不足以导致目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如此严峻,所以下面将主要分析造成现状的元凶——外因。
1.家庭原因
几乎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父母关系和家庭的氛围影响甚至决定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当代社会处于转型期,由于种种压力,导致大量家庭矛盾的发生,这种家庭长期的不和谐给青少年留下了难以修补的心灵创伤,埋下了青少年犯罪的地雷,只要稍一触发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另一方面,家庭关系的疏远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导火索,家庭关系的缺失导致青少年渴求其他方面的填补,继而经不起犯罪的诱惑。
2.学校原因
学校是个体进行预期社会化的地方,在这里,每个人将学习认识自己将要和需要扮演的角色,起到方向导引和人格塑造的作用。但学校对法制教育的轻视直接导致青少年法制观念的缺乏,从而增大了他们走上歪道的可能。最令人担忧的一点是,学校老师经常以成绩为教育前提,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往往为“学习”让道,这不仅培养出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还培养出了一批人格素质低下的犯罪分子。
3.社会原因
社会的不良现象和风气对青少年的影响尤其关键,青少年容易收到社会环境的熏染,偏离正确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当代社会充斥着“黄色”、“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是青少年犯罪问题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低级、庸俗的文化会侵害、腐蚀人们的灵魂。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不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
2)以腐败现象为代表的“灰色污染”—— 腐败现象对下一代的影响亦不可等闲视之。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和走后门拉关系,使一些青少年也耳濡目染。他们受家庭环境影响,依靠自己的家庭势力而违法犯罪;
3)带有黑社会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近几年来,我国带有“黑社会”性质(称之为“涉黑案件”)也越来越多。一些比较具体的宣传报道,虽然有正面的法制教育的作用,但过于细致的宣扬和描写,使一些青少年纷纷模仿。
三、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影响
青少年犯罪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首先物质上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非物质上它危害到社会的和谐,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正视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影响是为其给予足够大重视的前提。
1.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国家每年在处理犯罪问题上投入的花费是巨大的,更不用提犯罪受害者所遭到的物质损失,其中青少年犯罪所带来的损失尤其值得关注。青少年犯罪不仅在总犯罪案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其执法难度也高于一般案件,造成的损失也较难弥补,而且未成年犯罪的反复性较强,容易发生再次作案带来二次损失。
2.引起社会动荡,破坏社会和谐
青少年犯罪同其他犯罪一样,也会恶化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秩序,使社会陷入恐慌,同时它还带来严重的家庭问题和社会伦理问题。青少年犯罪,相当于毁了自己,也毁了家庭,现代家庭将孩子当作希望,青少年犯罪无疑将这希望扼杀,使犯罪者家庭将陷入瘫痪,当这些家庭数增加到一定数量,整个社会都会受影响,产生动荡。犯罪青少年应该获得再社会化的机会,但随着青少年犯罪越趋严重恶化,人生安全和道德伦理就被放上了天枰的两端,导致社会和谐的崩坏。
3.阻碍社会发展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青少年犯罪直接危害的就是社会的未来。青少年犯罪带来的近忧是直接的物质损失和间接的非物质损失,但其真正可怕的是难以想象的远忧。如果青少年犯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进一步恶化下去,甚至成为一种在青少年群体的不良文化,引发起青少年犯罪的集合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帮派”的合理正常化,暴力解决问题的普遍化,自我约束的虚无化。当一个大群体的社会行为严重偏离,社会将陷入瘫痪状态,可见青少年犯罪正在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
四、青少年犯罪的解决方法
1.优化社会联系预防个人犯罪
美国犯罪学家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之观点认为人都有潜在的犯罪倾向,但社会联系可以防止个人犯罪。从这个观点出发,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可以通过切断不良的社会联系和建立优良的社会联系实现。在青少年身边的有害联系来自包括学校周边的坏人,社会上的不法团伙,各种媒介中的“枭雄”“兄弟”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整治和对信息传播的正确监管解决的。而优良的社会联系责是良好的家庭关系,优秀的学风校风,和谐的社会环境可以带来的,使青少年有所依恋,学会奉献,参与到正常的社会互动中,有正确的目标信仰,这是最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途径。
2.加深细化并落实青少年的社会规范
法国社会学者涂尔干提出的失范理论之观点认为青少年犯罪是由于社会没有为少年提供
明确的规范以指导少年活动,以使少年无所适从。从这个观点入手,我们应该加深细化并落实对青少年的社会规范。首先要完善对青少年的法律规范,更加细化青少年犯罪的相应惩罚,避免模糊不清的情况出现,杜绝青少年认为犯罪是毫无代价的;然后要加深道德规范的约束,在家庭、学校、社会都要加强道德规范的全面渗透,让青少年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构建起对犯罪的正确观念。
总之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是社会的毒瘤,必须在危害到整个社会的生命前遏止,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重视并参与其中,更需要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的通力合作,努力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
参考文献
【1】 操学诚.2010年我国未成年犯罪抽样调查分析报告.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06)
【2】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罗大华.犯罪心理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第二篇:论当代青少年的赌博问题
论当代青少年的赌博问题
一、赌博的性质及主要表现
1、什么是赌博
赌博是一种拿有价值的东西做注码来赌输赢的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娱乐方式。任何赌博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有不同的意义。目前,在西方社会中,它有一个经济的定义,是指“对一个事件与不确定的结果,下注钱或具物质价值的东西,其主要目的为,赢取得更多的金钱和/或物质价值”。
2、赌博的社会学分析
据社会分层理论,社会分层的基本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财富、权力和平等,财富是最为基本且最为重要的标准。到目前为止,中国财富拥有不均的程度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据测算,中国目前亿万富翁1000人,百万富翁300万人。与此同时,我国还有近5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仅占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4.27%,而富有的20%的家庭则占有全部收入50.24%,这方面的差距甚至超过了居西方国家贫富差距3之首的美国。另据最新报道,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5,加上实际存在的隐性因素,有专家推测实际基尼系数可能超过0.5,远远高于国际标准0.4的警戒线。就算同在农村,贫富差距过大也一样存在,在不少地区,村民贫困而村官暴富现象屡见不鲜。贫富差距本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正常现象,但当前这种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两极分化式趋势,却是激发社会不公平气氛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的罪魁祸首。贫富分化导致了社会分层中的层级走向两个极端,它不仅扭曲了人们对各层级群体评判的价值准则,还造成了社会各层级之间的断裂和对立,最近几年社会上出现的“仇富现象”就是一个警示。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普遍比较单纯,就是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奉献自己建设美好社会。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束和市场经济兴起,人们观念逐渐摆脱了一元化,开始走向多元化。面临先前社会价值的崩溃,新的价值观念又五花八门缺乏主流,人们走向了现实,更多的人开始崇拜金钱,把金钱作为安身保命的最后工具。拜金主义的风气一起,迅速改变了整个社会对待金钱的态度。即使在信息传播相对缓慢的农村地区,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相互攀比财富的情绪暗暗酝酿。以前父母教育孩子都是要求孩子学习好、有礼貌,现在时常听到父母训斥孩子都是拿富裕人家来比较,直接谈会不会赚钱,能赚钱多少。这样往往在无形中给家里的孩子造成了一种金钱万能观的家庭氛围,大量的青少年不思学业,而是投身于赌博中,而且越陷越深。
3、当前我国的赌博现状
①、赌博活动花样繁多,屡禁不止,特别是六合彩赌博在一些地区泛滥 当前除了通过玩纸牌、打麻将、推牌九押注等传统方法进行的赌博活动比较普遍外,六合彩、私彩等非法彩票赌博活动和赌球、赌马、电子游戏机赌博等活动发展蔓延很快,参与赌博的人数呈逐年增多之势,基本涵盖了社会各阶层人员。在六合彩、私彩赌博高额回报的刺激下,3 贫富差距扩大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突出问题,摘自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2001年05月29日。许多人倾其所有,将多年积蓄都投入其中,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损失,给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打击。一些国家公职人员为筹集买码资金,不惜铤而走险,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职务犯罪时有发生。同时,六合彩和私彩对我国彩票的发行构成严重冲击,也引发了大量犯罪问题,危害社会稳定。
②、出境参赌人员日益增多,资金外流严重
近几年来,俄罗斯、朝鲜、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在边境地区靠近我方一侧开设赌场,招揽我国公民出境参赌。我国公民利用旅游等途径到境外赌博的人数逐年增多,造成巨额资金外流。此外,由于我国内地公民出港澳游的手续简化,到访澳门博彩业的人数激增。据奥的特区政府财税部门公布的数据,2004年,博彩业税收高达130亿澳元,占财政收入的77%。2005年1至7月,博彩业税收95.09亿澳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4%,这些钱财大部分来自内地。
③、党政干部参赌严重,社会影响恶劣近年来,出现参赌主题向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眼神,参赌干部级别从低级向高级眼神的一些新特点。赌博这种形式已经成为滋生腐败、权钱交易的温床。少数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有的是借赌博受贿索贿,有的是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还有极少数人员为筹集赌资、偿还赌债而贪污、挪用公款,甚至被黑恶势力的金钱所诱惑,成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④、网络赌博发展迅速,危害越来越大
所谓网络赌博是指利用或部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手段进行的下注或购彩行为。与传统社会中的赌博行为本质一样,网络赌博只不过是场所变换到了互联网上,工具变成了科技更加进步的计算机程序。网络赌博不需要进行现金交易,赌博深涉案资金巨大,极易造成巨额资金损失。
4、赌博对青少年成长的危害
首先,赌博严重地危害了社会进步。赌博利用人的趋利性和竞争性,使不少人将它作为一种损人利己的生财之道。它不能增加任何社会财富,只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使财富在不同所有者之间转移。久而久之,它会使人好逸恶劳,同时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它与社会的文明进步是背道而驰的。在今天的竞争时代,我们青少年如果不利用休闲时间休息、娱乐、锻炼、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而是沉溺于赌博之中,就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更为严重的是,青少年赌博与青少年违法犯罪联系在一起。青少年赌博不但时常引起打架和偷窃事件,严重的会酿成伤害、凶杀等犯罪案件。因此,犯罪学家常常把青少年赌博看作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其次,赌博浪费时间。胡适当年保守地算了一笔账,即麻将每玩4圈约费两小时,少说一点,全国每日只有一百万桌麻将,每桌只打8圈,就得耗费四百万小时,就是损失十六万七千日的光阴,金钱的输赢、精力的消磨,都还在外。我们真不敢估算,在当今牌风盛况不减当年的13亿人口的大国中,每日、每年耗费在赌桌上的光阴,是一个何等惊人的天文数字!
最后,大人赌博影响青少年成长。因赌博而导致的家庭纠纷和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梁实秋当年所说牌桌上“话不投机,大打出手,人仰桌翻”的事仍不时发生。成人对赌博的沉迷,势必影响家庭的和睦以及孩子的学业与身心健康。大人痴迷赌博,哪里还有时间教育、辅导小孩学习和关心小孩成长呢?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日后在独自面对社会的时候,也必定会是社会的弱者。
二、青少年对赌博的认知状况
1、青少年眼中的赌博行为
现在,有不少青少年认为,赌博只是自己小打小闹地玩玩,根本不构成什么社会危害,对自己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反正只是几个小钱,玩玩就过了。还有的青少年因为受家庭环境、父母长辈的影响,甚至认为赌博是一种合法的、投资回报快的赚钱途径。这就是对赌博现象的认知偏差,没有认识到赌博行为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巨大危害性。出现这样的偏差,与其失败的家庭教育、社会引导是密不可分的。、而大部分青少年还是能正确认识到赌博的危害,知道赌博害人害己,能够自觉远离。
2、青少年了解赌博的途径
青少年了解赌博的途径,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看到有关赌博的报道或者是电视剧,对赌博有些大致的了解,并存有好奇心。有些青少年则是从小耳濡目染,因家中长辈参与赌博,从小生活在牌桌边,对赌博有了解,甚至习以为常。
三、家庭、社会对于青少年赌博问题的解决办法及对策
首先,各政府部门应坚决遏止赌博文化的传播,取缔赌具制造工厂和涉赌网站、场所,收缴涉赌影像、书籍、电子产品,删除、屏蔽涉赌互联网有害信息,学校、单位和媒体加大对赌博危害性的宣传
其次,发展社区、村镇文化场所,吸引、鼓励干群参加积极、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倡公民参与高雅的休闲娱乐活动,并为此提供方便条件,把围着赌桌转的人吸引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中来,从而使赌博之风失去群众基础,还青少年一个干净的成长环境。
最后,学校、家庭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让其认识到赌博的巨大危害。学校方面,老师应适当进行家访,请家长协助教导孩子有计划地使用金钱,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关心学生行为;还应共同管制学生上下学时间,减低其进入赌博场所的机会;同时加强校园巡查,严禁校内赌博。而作为学生家长,更应以身作则,远离赌博,不让孩子在畸形的环境中成长,给孩子一个良好、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使其能够健康成长。
四、结论和分析
1、大部分青少年都能够正确地认识赌博的危害性,但是少部分仍然存在错误认识。
2、电影、电视是青少年认识赌博的最主要途径,其次是报纸和书刊。
3、农村青少年对赌博的本质和危害性认识不足。
4、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是否赌博影响很大。
第三篇: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
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 级《社会工作与管理》(专科段)
准考证号:
姓名:
指导老师:(暂时不要填)
时间:2009年09月1日
【内容摘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犯罪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70年代末期以来,青少年犯罪率迅速上升,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而且直接影响着新一代人的成长。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专家、学者以及热心于预防青少年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办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预防未成年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娇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对青少年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青少年处于人生特殊阶段,可塑性大,易冲动,行动轻率,不计后果,稍有松懈,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犯罪逐年增长,在校生犯罪也同步增长,已成为全世界关心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成长,很早就发出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通知。加强青少年教育,有可能使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少年走上正道,成为有用之才;如果不及时引导,很有可能滑向犯罪的泥坑,成为罪犯。因此,全社会都应当关心青少年成长,预防青少年犯罪。下面就青少年犯罪问题,主要是在犯罪的表现形式、特点、原因、轨迹、预防及其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粗浅地探讨。
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
青少年处于生理变化期,情绪起伏较大,易冲动,行动轻率,不计后果,稍有松懈,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心理发展上具有可塑性和不稳定性,且观察力、想像力丰富,自我意识强,创造欲望强,接受能力也强。所以加强青少年教育,完全有可能使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少年走上正道,成为有用之才;如果不及时引导,很有可能滑向犯罪的泥坑,成为罪犯。因此,全社会都应当关心青少年成长,预防青少年犯罪。下面就青少年犯罪,特别是在校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对策讲几点个人看法。
一、青少年犯罪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一)青少年犯罪的表现形式
1、侵犯人身权利型。主要表观为杀人、强奸、抢劫等暴力性犯罪。不少案件手段残忍,情节严重,后果、影响恶劣;
2、侵犯公私财产型。主要是盗窃、诈骗、敲诈勒索公私财物;
3、扰乱社会秩序型。主要是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等。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青少年犯罪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从武夷山市检察院提供的数据来看,今年来,经该院提请移送的未成年人案件55件95人,同比去年的45件72人,略有上升。
2、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
国内外资料表明,15岁到25岁年龄段是容易犯罪的危险时期,相当一部分在校生处于这个可塑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的影响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容易被引诱,行动比较盲目。因此,他们犯罪同他们这一时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有一定的联系,是其心理不良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近
一、两年犯罪嫌疑人年龄越来越年轻。如:王某抢劫案,年龄为13岁至16岁。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形势严峻,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固然很多,既有青少年自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又有社会的原因等诸多因素。
(一)家庭教育偏差。家庭是一个社会化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良的家庭环境与不正确思想教育方法,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一是家庭过分溺爱。有的家庭将独生子作为“宠儿”,没有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百般袒护。无疑助长了孩子的弱点,纵容了孩子的错误行为,导致小孩任性、妄自尊大,对集体漠不关心,缺乏起码的道德责任感,养成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的性格。二是家庭教育放任自流。对孩子只养不教,放任不管,一旦发现孩子有问题,则转为另一个极端,采用棍棒教育的方式,这样,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爱和理解,就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走上越轨道路。三是家庭破裂创伤。父母离婚,家庭残缺等不幸的家庭生活境遇会在儿童心中投下阴影,随着年龄增长和外界恶性刺激的增加。就会形成各种偏差的错误的价值观念,导致犯罪。四是冷漠家庭氛围。家庭成员缺少情感的交流沟通,特别是父母对子女漠不关心,造成家长与子女的严重隔阂,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下,孩子了愿意回家,不愿讲话,到外界寻找温暖,这样就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内容不完整,仅供格式参考,请勿抄袭)。
三、青少年犯罪的轨迹:
不良青少年走向犯罪的一般轨迹是:问题青少年—不良游戏群体—劣迹群体—越轨群体—
犯罪小团伙—犯罪集团。
从问题青少年到不良青少年再到恶劣青少年的转化。从违反社会道德规范到违反社会法律规范的转化。从违反一般的治安法规到违反刑事法规的转化,最终发展到有组织犯罪集团,问题青少年就这样一步步地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四、预防青少年犯罪及其综合治理。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我认为主要抓
好以下几个教育:。(内容不完整,仅供格式参考,请勿抄袭)。。
另外,我们除了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教育工程来预防青少年犯罪外,还应对青少年犯罪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内容不完整,仅供格式参考,请勿抄袭)。
总之,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内容不完整,仅供格式参考,请勿抄袭)。。
【参考书目】:
(1)杨晓梅:《青少年研究》,2002年第7期。
(2)康惠农、王汉林:《青少年犯罪预防、控制问题研究》,《青少年犯罪研究》,2002年第11—12期。
(3)康树华主编《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答问》。
(4)肖剑鸣主编《犯罪学引论》。
第四篇: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
《社会工作与管理》自学考试(专科段)附:实习报告格式
毕业实习报告写作要求
《社会工作与管理》毕业实习报告是学员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调查方法,对自己在实习单位工作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后,写成的书面报告,它是检验学员本专业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了顺利完成毕业实习报告的写作,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实习报告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1、实习报告必须在实习中搜集信息、资料、如实地、客观地撰写,切忌
“闭门造车”。
2、实习报告写作要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这是确保实习报告质量的有效途径。
3、实习报告采用的数字要精确,观点要鲜明,重点要突出。
4、实习报告的字数为4000—5000字,文字要简练、准确,明白无误地表达
作者要表达的内容。
二、实习报告格式:
1、实习报告封面必须写明:实习报告题目、XXXX级《社会工作与管理》(专科段)、姓名、准考证号码(新、旧)指导教师等。
2、实习报告封面的下一页,列出约500字的报告内容提要。
3、实习报告结构包括;①标题;②引言(又称前言);③主体;④结尾。
4、学员在实习报告中引用其他文献资料时,必须采取“尾注”形式、即将引
文作者的姓名、资料题目、出版社、时间、页码等附在报告末尾。
5、实习报告必须用电脑打字,并统一以A4纸复印一式三份交上。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04年3月8日实习报告题目 XXXX级《社会工作与管理》(专科段)姓名: 准考证号码: 指导老师:年月日
第五篇:论青少年犯罪及其惩罚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象日趋严重,上升幅度较大,远自美国频频发生的校园枪击事件,近至国内媒体关注的杀亲案件,青少年犯罪已发展成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导致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很多,涉及的方面很广。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
数的70%以上,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80%以上。我国青少年犯罪能否得到较好遏制,广大青少年能否得以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大事。对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关注和探究,已刻不容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日益突出的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青少年犯罪以其数量之多、危害之大、蔓延速度之快的势头,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因素。
二、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征
(一)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其次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众多;再有者,就是盲目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主人公作案手法,逞“英雄”,往往不顾后果挥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
(二)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等。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值得重视的是,有的少年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持刀、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
(三)从犯罪手段看,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有的青少年犯罪手段已经达到智能化、成熟化。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有的已学会运用反侦察手段;有的一人就犯有数罪,而且情节都较为严重。
(四)从犯罪年龄看,逐渐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少年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
(五)从犯罪身份看,辍学、失学少年人数居多。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根据国内外的犯罪经验以及理论来看,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如下方面:
(一)社会环境及不良文化现象不时腐蚀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青少年的生活离不开五彩缤纷和充满形形色色诱惑的大千世界。当今社会难免残留着旧社会的痕迹,在一些阴暗角落滋生蔓延着一些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相称的丑恶现象。一是近年来,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幼小的心灵里种上了贪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梦想一夜暴富,导致他们不择手段地侵犯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利。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二是在目前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它有损人民群众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大量引入的港澳台电视节目,渲染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等情节 ,这种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三是社会上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上学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经常逃学。
(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人格障碍,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在行为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是父母不和、闹离异,经常吵架,秽语连嘴,在家乱摔东西,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二是家庭经济条件差,平时很少给孩子零花钱,造成青少年去偷、抢;三是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错、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这种“高压”下,孩子的心理畸形;四是父母行为不检点、不务正业,经常酗酒、赌博,严重影响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五是溺爱孩子,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娇生惯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助长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
(三)学校缺乏给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二是法制教育缺乏。近几年来,虽然在中小学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在社会上开展“送法上门”、“法律进校园
”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但大多是为了应付课程,甚至教育者本人就是法盲,加之青少年自身不重视此方面的学习,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正确的是非、荣辱、善恶观念;三是在具体教育中缺乏联系实际,盲目的超越阶段,忽视了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有的还逃学;四是有些教师歧视后进生,动不动就进行所谓的“批评”,甚至是公开进行人格侮辱,极大地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影响了身心健康;五是学校缺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苗头”性问题进行抑制;
(四)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较易走上人生的歧途。
一是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二是有的青少年在家庭经济方面与高收入者盲目攀比,产生心理不平衡,甚至萌发不良企图;三是有的青少年对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诱惑,以及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化,有一种神秘感,抱有想试试的好奇心理;四是有的学生成绩差,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自尊心受挫,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青少年自身的这些特点,如果得不到正确及时的引导、教育,学校和家庭又疏于管理,或结交一些不良朋友,就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四、遏制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一)建立专门机构。根据青少年犯罪低龄化,且有不少未成年人参加的特点,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专门机构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专人办理。”从目前情况看,一些专门机构尚未建立、健全,从而削弱了司法行政机关对青少年犯罪规律、特点和变化趋势的发现和预测能力,钳制了预防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青少年犯罪预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积极开展情境预防,为青少年提供适合其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这里的“情境”包括各种可能影响、诱导潜在青少年犯罪人产生动机,决定及实施犯罪行为的直接环境中的人文状况和物理环境。情境预防是指通过对情境的控制以预防犯罪的产生。因此我们要在加强日常保护的同时,严厉打击教唆、胁迫、引诱青少年违法犯罪,严厉打击为青少年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条件的违法犯罪活动。要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扫黄打非”的工作力度,坚决杜绝不健康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电子出版物流入社会,毒害青少年。要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室及其他相关场所的治安管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要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深入查禁“黄、赌、毒、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坚决切断青少年与一切不良诱因的联系,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的危害。
(三)依法保护青少年,强化校外辅导员工作。邓小平同志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因此,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增强家长教育培养子女的意识,并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对那些有轻微违法和劣迹的青少年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建立一个适合当前社会特点、联系紧密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对青少年进行一般的法制教育,即由具有较高法律素质和相关实践经验的民警担任校外辅导员,要使每所中、小学都有校外辅导员,派出所有分管领导和专职民警,为校外辅导员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提供组织保证。
(四)对青少年犯罪的适度宽大处理。1985年《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要求联合国各会员国,总的社会政策应努力促进青少年的福利,尽量减少司法干预,对触犯法律的青少年给予有效、公平、合理、公道的待遇,既保护青少年的成长又维护社会的安宁秩序。我国有关法律也对青少年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以上这些,都为司法、行政机关办理青少年犯罪案件指明了方向。因此,司法、行政机关应在依法办案的前提下,根据青少年社会阅历浅,法律意识差,是非辨别能力弱,同时又具有恶习不深,可塑性大,易于矫治等特点,把着眼点放在对犯罪青少年的教育、挽救、感化上,力争使更多的失足青少年“浪子回头”,以达到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目的。
今天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明天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三代领导人对青少年的成长,都寄予了厚望。青年成,国家兴;青年衰,国家亡。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关心下,随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古老而年轻的祖国将会欣欣向荣,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