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青少年教育培养状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1:1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村青少年教育培养状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村青少年教育培养状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村青少年教育培养状况调研报告

**县***乡***村关于青少年教育培养状况

工作调研报告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社会、家庭和学校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与培养。对于青少年的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

一、调查内容、调研方式

1、调研内容:此次调查内容以*转发【2012】25号文件为重点,对***村青少年培养当前存在哪些问题、原因及解决的办法进行调查研究。

2、调研方式:采取查阅资料、实地明察暗访、入户走访、个别访谈的形式了解本村真实情况。

二、**村青少年教育现状

**县***乡***村现有18岁以下青少年424人,男193人,女231人,现有一所小学,在校学生184人,18岁以下青少年仍在学校接受教育的346人,外出打工或在家务农的有78人。

从调查情况来看,***村普遍存在只重视对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培养,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繁重的课业任务、激烈的社会竞争、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部分青少年的性格内向,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缺乏开放性,社会又处于转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会

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很大。

三、青少年教育培养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作为社会,首先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从源头上扼杀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不良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比如:不良网络内容、贫富差距、社会腐败现象等。同时应尽快建立更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将其纳入法制化、正规化轨道,在引导上下功夫。

作为学校,要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为一项专门课程,把心理学知识引入课堂,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和适应能力,要采用心

理学知识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惑,在教育上下功夫。作为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民主权利,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孩子多方面技能,陶冶情操,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紧张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充分放松。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做知心朋友,及时了解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避免在身体、情感或性情上打骂、压服孩子,在关爱上下功夫。

作为青少年个人,应该树立信心,寻找足够的力量,克服弱小的“自我”,走出偏执、抑郁、焦躁的心理环境,经常与老师、同学、家长进行心理沟通,还个人一片纯净的心灵天空,做一个自信勤奋的少年。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全面落实教育方针,逐渐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现象,使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栋梁。学校要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摆在首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教师是青少年教育的直接导师,既为人师表,教书更要育人,要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从更全面的角度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等各方面的成长,所以应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学校、家庭、社会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最重要的三个环节,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形成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格局。

**县***乡**村工作队

2012年7月23日

第二篇:西城社区关于青少年教育培养状况调研报告

西城社区关于青少年教育培养状况调研报告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按照喀镇党发[2012]51号文件精神要求,为了切实有效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我社区对辖区青少年进行了一次教育培养状况的调查,现将我社区青少年教育培养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前言

当前,青少年教育培养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在各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级党政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如期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两免一补”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前教育生活补助、中职学校“三免一补”、普通高中助学金等政策惠及千家万户数十万青少年。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模式和领导机制已基本形成,为叶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是西城社区辖区范围

内的学龄前教育儿童、小学阶段学生、初中阶段学生、2010年至2012年初中毕业生、2010年至2012年高中毕业生、20-28岁青年技能培训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登记。

2、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入户调查结合走访座谈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广泛联系青少年的工作优势,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3、调查的时间: 2012年6月15日至7月2日。

三、调查结果

根据此次摸底调查,统计出我社区学前教育应入园数

105人,实入园数101人;小学阶段适龄儿童数261人,在校生数261人;初中阶段适龄少年数144人,在校生141人,无参加地下学经人员。

近三年初中毕业生情况:2010年毕业生总数24人,其中进入高中、中职就学人数9人,本地培训人数1人,自行务工务农人数10人,闲散人员4人;2011年毕业生总数19人,其中进入高中、中职就学人数11人,本地培训人数2人,自行务工务农人数4人,闲散人员2人;2012年毕业生总数19人,其中进入高中、中职就学人数5人,本地培训人数3人,自行务工务农人数8人,闲散人员3人。

近三年高中(中职)毕业生情况:2010年毕业生总数9人,其中再培训人数5人,本地就为人数1人,闲散人员3人;2011年毕业生总数9人,其中再培训人数3人,本地就

为人数1人,闲散人员5人;2012年毕业生总数9人,其中异地就业人数4人,闲散人员5人。

20-28岁青年技能培训情况:20-28岁青年总数310人,其中本地就业人数206人,异地就业人数32人,闲散人员51人,受治安处罚人数1人(7.5涉案人员,受治安处罚)。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校教育中德育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格局逐步完善,德育实效性不断增强。但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校工作德育为首的方针真正完全落实尚需时间,各级各类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同时,学科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长期相互脱节。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还较弱。由于学校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法纪教育方法不多,教学脱离学生实际。

(二)家庭教育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摸底数据可以看出,有部分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就不会再进入高一级学校进行学习,这首先是家长对教育的思想认识不高。有的家长自身综合素质较低,有不良嗜好,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在近期出现的几处地下交经点中,孩子的年龄都有偏小的趋势,这就需要急切解决和提高家长的思想状况和家庭教育的质量。这些青少年由于所受教育有限,家庭教育的缺失,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很容易走上歧途。

(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由于学校、家庭、社会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存在方法、目的上的差异,教育的合力不强,削弱了学生对善恶、真假、美丑、荣辱等的鉴别能力和对社会中的消极影响的免疫力,容易步入歧途,少数家长和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特别是对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心理异常学生的了解,没有及时沟通、疏导,致使这部分学生自闭或犯罪。有学者认为,青少年犯罪的病因植根于家庭,病象显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如果家庭抑制病根,学校早发现病象,家长教师及早沟通,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就可有效地预防或者制止犯罪。

第三篇:青少年家庭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既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前提。为了总结家庭教育工作的新进展和新经验,研究家庭教育的新现象和新问题,霸州市教育局家教管理服务中心于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霸州市区10所中小学所辖范围内,开展了规模较大的家庭教育状况的专题调研,以期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市家庭教育的状况,讨论家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观察、访问和座谈等形式,主要围绕青少年家庭的结构情况、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法以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方如何有机结合等方面展开,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比较全面、详实地了解了我区青少年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调研结果:

(一)家庭基本情况

1.家庭成员构成情况。家庭成员是指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家长、孩子以及家庭其他成员。家庭成员结构决定孩子在家庭中生活和受教育的位置。据初步调查统计,我市城区95%的家庭是比较正常和稳定的,问题家庭(包括离异家庭、缺损家庭、不良家庭)数约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4%。绝大多数被调查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

2.家长职业状况和文化水平。家长的职业状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霸州市属新建市,市区大部地区还是农村,既城中村占大部分。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农民、个体工商户大约占60%,工人大约占20%,失业及下岗者大约占5%,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大约占15%。家长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家长学历大专文化以上的约占10%;高中初中生文化学历的约占75%。初中学历一下的大约占15%。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家长的职业层次一致,说明了家长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

(二)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

家庭教育观念反映教育者对教育孩子的基本态度以及对家庭教育方法和措施的认知程度。应该说,家庭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具体实施。当然,家庭教育观念与家庭教育方法之间还有着一定的距离,会因人因时或因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别。

1.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自己的孩子,努力培养后代构成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目前我很少有人把教育孩子看作是法律的限制规定,而认为是作为家长天经地义的道德义务。在认识层面上,几乎人人都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教育目标上,”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能够自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当然也有极少数家长对孩子处于漠不关心的态度。

2.家庭教育的方向。重视培养孩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共识。教师和家长在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然而,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决定着这三方面教育有着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重点。在选择家庭教育的重点方面,大多数的家长选择的是品德和能力。对孩子品德的重视,是目前整个社会及家庭的一致要求。过去那种家庭只顾孩子的学业而不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的倾向得到了认识和扭转。在这里,至少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上出现的重智轻德倾向并非出于家庭或家长的本意,而是与应试教育中的某些弊端有紧密关联。

3.家庭教育的期望值。热心于对孩子的智力投资,希望孩子尽快成才,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社会期望。这些社会期望主要表现为学历期望和职业期望两种形式。总的看来,父母亲对孩子的期望的平均值都大大高于现实,其共同点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将来能超越自己的现在水平,处于社会的较高层次。同时也存在部分家长希望孩子能自己取得温饱即可的思想。

4.家庭教育的方法。我们主要是从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和作为被教育者的孩子两方面展开问卷调查的。关于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近年来也有了较大的改进。其中,很多家庭开始采用较为科学民主的方式。过去是训斥和打骂的多,说理引导的少;而今通过家长们的揣摩和学习,情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方面,在孩子犯错误时,约30%的家长能采取循循善诱,说理的教育方式;说理为主有时也训斥和轻微打骂的占70%,说明大多数家庭中仍存在打骂的教育方式,同时半数家庭中的青少年基本默认了此种受教育的方式,虽然约95%的青少年希望家长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自己;80%的家长在孩子有大错的情况下打孩子,表明了家长教育方式上的”望子成龙”和”独生宝贝”的矛盾心态,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最实在”的方式-”打”;而主要靠训斥和打骂的约占10%以上;采取严重体罚方式的仍是极少数。另一方面调查显示,60%的青少年在家长打骂时表示顺从家长的意愿,尚有约15%的青少年采取反抗和逃跑来抗议的打骂。而事实上大多数的家庭通过教育,取得了成效;20%家庭反映孩子不听话打骂,没有作用或者是由于方法不当而起到了负作用。

(三)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家庭教育中的不良教育方式。调查表明,当前在部分家庭中尤其是问题家庭的家长因为在处理不好生活问题的同时也不能正确地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七种不良教育方式:

一是恶性循环型:父母本身行为不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品行习惯。

二是冷落受气型:由于家庭破裂,孩子受冷落或成了出气筒,从而易被社会上的恶习所吸引,自暴自弃或逆反攻击别人。

三是简单粗暴型:由于父母文化素质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遇到孩子犯错时,多采取打骂,使子女无所适从,容易流浪社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四是娇惯溺爱型:由于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容易使孩子形成贪婪、懒惰、自私、任性的性格,适应社会能力差,依赖性强,易受坏人引诱,以至走上邪路不能自拔。

五是放任型: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挣钱,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有些家长因处理不好生活问题,都忽视了孩子的教育;还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管教方法不奏效,无计可施而放任自流。

六是矛盾型:父母间或与祖父母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态度不一致,一方管,一方护,孩子利用这种护短心理,说谎,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七是心理虐待型:目前打骂虐待孩子的少了,但由于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心理虐待现象极为严重。一是剥夺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如交友、游戏、自尊等。一切以大人的想法出发,望子成龙心切,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或盲目地与其他孩子攀比,并常以讽刺挖苦孩子为刺激手段;二是负性心理刺激过强,对孩子猜疑,甚至查看孩子日记、跟踪等,在他们眼里孩子总是不够好。孩子好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鼓励,久而久之孩子破罐破摔或逆反,成了问题青少年。

2.有心无力,家长教育能力极度缺乏。我们通常认为简单粗暴和放任的教育方式是不良的教育方式,而说服教育是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调查来看,采取简单粗暴教育方式的平均10%,而平均有70%的父母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如果说服教育可以奏效,应该有相当多的孩子不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也就是说,父母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会影响教育效果,但并不决定教育效果,决定教育效果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即帮助孩子和改变孩子不良行为的能力。即使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说服孩子,同样会使孩子反感。因此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教育能力就非常重要。在本次调查中,通过一些座谈我们看到,父母教育能力的缺乏还表现在了解孩子的能力、协调与孩子关系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保护孩子的能力等等诸多方面。

在了解孩子的能力方面:对孩子不了解便无从教育,而有的家长直到孩子出了事才知道孩子做了些什么。正是父母缺乏了解孩子的能力,不能“对症下药”,没有使教育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在协调与孩子关系的能力方面:在家庭中,父母不会协调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利用长者权威凌驾于孩子之上的情况存在,这对处于青春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十几岁的未成年人来说实在难以接受。

在评价孩子的能力方面:许多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对孩子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眼睛只盯着他们身上的问题,只看到孩子的毛病,整天指责孩子的不是,而看不到哪怕是一点儿的优点和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久而久之,孩子所受的劣性刺激太多了,而得不到良性的激励,逆反心理油然而生,身上的问题更是被强化,甚至”破罐破摔”,直到触犯法律。在保护孩子的能力方面:保护未成年的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在这方面父母能力的欠缺,很容易使孩子到社会上寻求保护,被坏人教唆。父母的失职,把孩子推进了”黑社会”。

父母教育能力的缺乏,可以说是家庭教育失败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长期困扰大多数家长的问题之一。

3.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的问题。自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颁布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也相应的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在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上存在相当的困难。如当今社会各种传媒过多的上演各种暴力行为以及出版不健康的书刊、杂志,开放无证网吧等非法游戏场所,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长普遍反映强烈;而教育、公安部门等维权组织在目前都只能以说服教育为主,无法采取变更监护权等具体措施,这些都是法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和障碍。

二、调研启示

在获得以上资料和数据基础上,我们还得到如下几点启发:

(一)家庭教育动力充足,但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的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培养好独生子女。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给家庭教育的智力投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新生一代的年轻父母,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往往还善于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以求得最佳的效果。诚然,能够教育加之愿意教育构成了家庭教育的强大动力,但并不等于说他们就具备了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和全部知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最有效和最佳的途径就是间接教育孩子的父母,塑造孩子的家庭环境。教育家长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尊重和理解是开启“心灵的钥匙”。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很快,对家长的信赖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减弱,更多的是追求朋友间的信任,这就要求家长多以朋友的身份,同感的心态去关爱孩子,说孩子关注的内容,谈孩子流行的话题,在浅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反对简单说教,更不允许简单粗暴的打骂。

建立青少年积极愉快的情绪生活。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友好交往,学会互相关心,体贴的处世之道。注意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多利用周末或节假日与孩子轻松相处,巧妙谈心,做孩子的“心理医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帮助他们解决新的问题。

关爱而不是溺爱。家长不能助长他们在生活上的过分追求,更不能让其感到生活上的高消费是好成绩的回报。父母的爱应该靠给孩子温馨的、做人的真谛、自我锻炼的环境、克服困难的勇气、正当高尚的人生观来体现。

变”堵”为”输”,引导孩子合理发泄不良情绪。家长应了解青少年由于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稳定,遇到挫折发泄时常常不能自控的心态,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可以采取尽情倾诉、引导情绪转移、音乐抚慰等方式。

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孩子的信任感。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影响受教育结果。有益的做法是家长一方面要加强个人素质和修养,注重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另一方面真诚关注,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导致不良后果。

(二)对问题家庭青少年的关注刻不容缓

1.加大宣传问题家庭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现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的力度。绝大多数问题家庭的家长之所以不能教育好孩子,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教育孩子,因此,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大问题家庭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现代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的宣传力度,从而改变问题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问题家庭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从根本上改变问题家庭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问题。

2.建立问题家庭青少年档案。对每一个问题家庭青少年建立档案,加强对他们学习、生活、心理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细记载。并对问题家庭青少年按不同的家庭问题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制定的教育措施分两类:一类是制定问题家庭家长的教育措施,一类是制定问题家族青少年的教育措施,采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

3.开办家长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聘请专业人士和有丰富家教经验的家长为教师,对家长进行定期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个培训不只是单纯的讲课,而是要在每一次的培训后让参加培训的家长进行一次交流分享,把他们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问题,错误和经验都讲出来,哪怕是几句话、几分钟,让大家共同从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学习、借鉴、总结、研究,从而不断提高他们教育子女的能力。

4.创办”爱心门诊”。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较严重这一情况,我们应在每一个学校创办”爱心门诊”,本着对青少年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这一理念,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用爱心抚慰青少年心灵的创伤,为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生活上的困难。同时,对家长进行个案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加强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社会性网络很有必要。

目前,教育体制改革正在深入发展。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横向联合起来,拓宽蕴藏于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才能更快更好地培养跨世纪一代”四有”新人。

1、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调查表明,凡是品学兼优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默契的;而表现较差的或变坏的学生,大多数由于家庭教育不良和与学校教育脱节造成的。调查表明,优秀生的家庭教育状况都比较好,而失足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则不然,因此,认真做好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十分必要。首先是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家长们的施教手段,并将孩子在校情况向学生家长进行通报,通过家长和老师对教育方式方法的共同探讨,可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有针对性、及时性,使两方面教育形成合力,提高整体教育效益。其次,成立了沟通学校和家庭联系的专门组织机构—家校委员会,并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家校联系制度。家校委员会成员除了学校领导、各年级德育骨干外,其余成员则是来自于社会不同阶层的、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代表。通过家校委员会,让学校及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学生在校外倾向性问题。对改进学校教育,尤其是学生品德教育,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实践证明,家校委员会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站、指挥部,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育人的功能,第三,开办家长学校。在家长学校里,家长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通过讲座、辅导、座谈和交流,可以获得平时无法得到的各种知识和信息,以及教育好孩子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2.充分发挥社区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教育专家指出,社区指导家庭教育能弥补许多教育中存在的空白,它针对家庭教育问题提出要求,配合学校和家长所在单位,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干预、教育和指导,为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计划性和艺术性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教育效果。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机构:”一个中心”、”两条线”、”两个系统”。”一个中心”即”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两条线”即教育局和街道办事处,”两个系统”即教育管理系统和家庭研究系统。开展各类型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培训家庭教育骨干,组织家教讲座。同时,成立”社区家教志愿者队伍,特别成立学龄前散居儿童家教志愿者队伍,社区志愿者结合社区实际,利用人员熟、工作便利的有利条件,深入开展各种具有特色的社会指导活动。如举办家长座谈会,让家长畅谈社区志愿者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转变隔辈人教育观念,丰富年轻家长科学育儿的知识。

第四篇:阔什艾日克乡关于开展青少年教育培养状况调研报告

阔什艾日克乡关于开展青少年教育培养状

况调研报告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关怀和关爱青少年,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紧迫的任务。按照莎委老干发[2012]9号文件精神要求,为了切实有效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我乡对辖区范围内青少年进行了教育培养状况的调研,现将我乡调研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是我乡辖区范围内的学龄前教育儿童、小学阶段学生、初中阶段学生、2010年至2012年初中毕业生、2010年至2012年高中毕业生、20-28岁青年技能培训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登记。

2、调查方式: 调研采用入户调查与走访座谈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了万名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共青团的工作优势,使调研结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3、调查的时间: 2012年7月1日至7月15日。

二、调查结果

根据此次摸底调查,统计出我社区学前教育应入园数364人,实入园数364人;小学阶段适龄儿童数1651人,在校生数1651人;初中阶段适龄少年数920人,在校生9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近三年初中毕业生情况:2010年毕业生总数327人,其中进入高中、中职就学人数260人,本地培训人数1人,自行务工务农人数65人,闲散人员1人;2011年毕业生总数330人,其中进入高中、中职就学人数279人,本地培训人数5人,自行务工务农人数45人,闲散人员1人;2012年毕业生总数345人,其中进入高中、中职就学人数300人,本地培训人数3人,自行务工务农人数40人,闲散人员2人。

近三年高中(中职)毕业生情况:2010年毕业生总数55人,其中本地就业人数50人,异地就业人数5人;2011年毕业生总数67人,其中再培训人数5人,本地就业人数60人,异地就业人数2人;2012年毕业生总数62人,其中再培训人数2人,本地就业人数58人,异地就业人数2人。

20-28岁青年技能培训情况:20-28岁青年总数215人,其中本地就业人数98人,异地就业人数64人,闲散人员53人。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德智体美劳应均衡发展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校工作中德智体美劳未均衡发展,各级各类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加之教育内容的空疏、单一,使得许多学生把上学视为无聊、无趣、无用和无望的事情。同时,学科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联系不够紧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还较弱。由于学校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法纪教育方法不多,教学脱离学生实际。

(二)家长重视教育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发现,有部分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就不会再进入高一级学校进行学习,这首先是家长和学生对教育认识片面。很多家长认为学校里学的东西没用,还不如将对教育的投入转向对家庭生产和劳动的投入。最终导致青少年由于所受教育有限,家庭教育的缺失,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很容易走上歧途。这些问题需要急切解决,同时还要提高家长的思想状况和家庭教育的质量。

(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迅速变化的时期,是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转变的特殊时期,被称为成长中的“危险期”。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身体生理“早熟”与心理“晚熟”的反差越来越大,他们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力差,又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极

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而学校、家庭、社会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存在方法、目的上的差异,教育的合力不强,削弱了学生对善恶、真假、美丑、荣辱等的鉴别能力和对社会中的消极影响的免疫力,容易步入歧途,少数家长和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特别是对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心理异常学生的了解,没有及时沟通、疏导,致使这部分学生自闭或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病因植根于家庭,病象显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如果家庭抑制病根,学校早发现病象,家长教师及早沟通,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就可有效地预防或者制止犯罪。

四、几点意见:

(一)改变教育方式,注重德育工作

实施成功教育,改变失败心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人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希望被人重视和赞许,渴望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心理的满足。即使是学习最差的学生,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泯灭,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了。他们或者用反常的方式来表达,或者把这种倾向宣泄在其它活动中,或者用逃避、退缩等否定性行为来肯定自己。

(二)改变家长观念,注重家庭教育

加强舆论宣传,加大执法力度义务教育也叫强迫教育,即是说,政府有义务对每一个适龄孩童提供教育,公民也有义务送子女入学,全民性、免费性、强迫性是其主要特征。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首先应该加强政策宣传,使每一个学生家长都意识到送子女人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读书有用论”的舆论氛围;再次,还要加大教育执法的力度,只有将柔性措施和刚性措施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受教育落后的问题。

(三)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

各级政府应该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提高农村的办学条件。资金主要用于解决课桌椅、学生用床和图书、仪器的配备。采取应急措施,缓解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困难的问题。

(四)加大职业技能培训

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全体人民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广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对于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素质、充分调动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劳动者人才,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

(五)依靠“五老”队伍,发动宣传教育

“五老”同志是关工委开展工作的基础和主要力量,一是在党委的号召下,五老人员参加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二是

积极争取身体健康的老同志,动员他们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中来。配合各部门把这项工作作为老有所为的重要内容,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好事、办实事。三是要开展宣传表彰。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

阔什艾日克乡青少年培养状况大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7月19日

第五篇:关于乡镇年轻干部教育培养调研报告

3篇关于乡镇年轻干部教育培养调研报告

【篇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这一决策为基层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一大批充满活力、专业技术强、文化素质高的青年干部扎根基层、燃烧青春、立根群众,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大部分基层年轻干部工作繁重,身兼数职,他们缺少时间去提升自己,缺少机会去锻炼自己,缺少平台去展现自己,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理想目标无法实现,会因为无法获得满足感而变得懒散,他们的激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因此,怎样在年轻干部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取对身边年轻干部进行采访交谈的方式,结合自身在基层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通过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后对这一问题进行细化研究,最后形成此报告。

一、如何发现优秀年轻干部

1.强化意识,从年轻干部思想上发现人才。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个人追求越发多元化,思想冲击对年轻人的影响异常明显。年轻干部如果缺乏对过去的了解和认识,就缺少对现实认识的根基,没有对党的强烈认同,容易造成精神信念的弱化,对发展的方向认识不清,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和党的建设。因此,年轻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做到真学、真信,在学习中不断认知党的发展和党的理论的发展。

2.注重实践,从年轻干部行动上发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年轻干部作为干部队伍的后备军,具有高学历、高认知,角色转变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但在基层实践上还缺乏经验。一个优秀干部必需具备能吃苦、善实践、敢作为的能力,敢于在困境中逆流而上。

3.看重细节,从年轻干部细节上发现人才。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从干部自身来讲,个人必须努力,这是干部成长的内因,而细节则是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必须做到扎实工作,用心服务,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首要目标,只有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了,人民群众才会在点点滴滴的服务中体会到真诚。

二、如何培养优秀年轻干部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的相关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年轻干部培训班。

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

二是培养干部要重视实践锻炼。

要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就要把他们安排到比较艰苦、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对他们要给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全面增长才干。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经过多岗位锻炼,是否在几个岗位上都能取得明显的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如何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1.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

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年轻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年轻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年轻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

二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

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

三是实行干部任期制。

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

四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

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

五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

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2.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

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

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

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民主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

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

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

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

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

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3.优胜劣汰,促进年轻干部走向成熟。

一是选人视野要面向工作实践。

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有丰富实践阅历和实践经验,政绩突出,为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

二是选人要重视实践经历。

要看一贯的德才表现,要看实践中显露出的特长和优势。衡量德才要依据工作实绩。要善于从干部的工作业绩中辨析德才,对在实践中表现出政治上坚定、不尚空谈、不图虚名、埋头苦干并有突出政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起来,或调整到重要岗位上去。

【篇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地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基层队伍中优秀年轻干部的比较欠缺,对于如何发现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分为三个部分讨论:

一是优秀年轻干部欠缺的问题和原因;

二是如何发现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三是正确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方法的意义。

一、优秀年轻干部欠缺的问题和原因

(一)外部问题及原因

1.教育培训不到位,训后受益甚微。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职业能力,主要是对干部进行基本的政治教育、党性强化和理论教育。但往往干部的政治、作风、业务能力上在培训后并未有显著提升效果。

2.基层经历不足,实战能力匮乏。不少年轻干部工作经历单一,从学校通过公务员考试到机关,不够接地气。农村和基层的工作条件纷繁负责,没有基层工作经历,便不能熟悉并掌握基层工作经验和方法、提高统筹兼顾的协调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3、竞争选拔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存在漏洞。目前对年轻干部选拔资格要求不够明确,岗位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没有得到完全体现,没有形成全面有效的竞争选拔机制,有时难以选拔真正符合要求的人才。同时,在对年轻干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有些单位和机关内部管理混乱,制度执行不严,日常检查不到位,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年轻干部出现了腐败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容易走向职务犯罪的道路。

(二)内部问题及原因

部分年轻干部主动学习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强。少数年轻干部仍存在“考上就是铁饭碗”的老旧观念。在工作中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够及时主动学习业务知识和能力,抱着“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念头得过且过。也有部分年轻干部因噎废食,一些年轻干部平时在工作中由于害怕出错误、害怕被责骂从而在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逃避却不是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二、如何发现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一)培养培训应抓好,着力提升年轻干部能力素质。

培训应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业务能力提升。注重加强年轻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学党的历史,不断夯实理想信念根基;抓好职业能力素质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分类组训、对策研究、交流互动等方法,采用培训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在避免“为学而学”的基础上调动年轻干部的参学积极性。举办年轻干部主体培训班,科学设置参训条件,甄选各方面比较成熟、有真才实学的年轻干部进行重点培训。也可组织干部就相关领域,走出去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召开以小组为单位的无领导讨论会议,就各自考察了解的情况进行分解剖析,广泛吸收考察对象优点以提升自身相关业务能力。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将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与干部个人成长进步相结合,激发年轻干部积极参加教育培训。

(二)基层培养要加强,大力拓展年轻干部锻炼渠道。

从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力需要出发,加大年轻干部专业能力培养力度,坚持强化实践导向,在实践中观察识别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磨砺摔打年轻干部。对年轻干部必须坚持递进式培养:新录用的公务员应先到基层工作、缺少基层工作经历年轻干部也要到基层进行锻炼、优秀且潜力的年轻干部更应该安排到基层一线去“接地气”。对组织上看得准,有较好发展潜质的年轻干部,大胆委以重任,给他们“压担子”,全面增强领导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大年轻干部挂职交流力度,推荐优秀年轻干部交流任职和挂职锻炼,丰富岗位任职经历,提升综合能力素质。

(三)选拔标准须严格,努力改进年轻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要求,建立健全常态化选拔工作机制。坚持把年轻干部整体配备目标和领导班子具体情况相结合,把年轻干部的选拔配备寓于干部日常管理和经常性工作之中,列入党委和领导干部职责目标。对于经过长期考验、基层经历丰富、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年轻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注重从工作业绩、一贯表现和群众口碑中考察了解干部,分层分类始终掌握一定数量年轻干部,防止突击配备、急用现找。健全完善后备干部培养锻炼、适时使用、定期调整、有进有出的机制,科学安排培养锻炼周期,实行动态管理,不搞“呵护式”培养,防止“备而不用”和“有备必上”,及时将符合后备干部人选标准、综合素质好、班子建设需要的年轻干部吸纳进来。

(四)干部监督管理更严格,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建立年轻干部思想动态定期分析和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年轻干部的思想状况、作风表现和工作生活情况。坚持关口前移,对年轻干部的管理要注重管早、管小、管在平时,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教育提醒,及时调整纠正。积极疏通和拓宽群众监督渠道,结合干部考察、考核等时机,深入到群众当中,通过民主评议、发放征求意见表、走访调查等形式,加强群众对年轻干部的监督。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支持年轻干部放手开展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错误与问题,要允许纠正改进,不能“一棍子打死”,激励年轻干部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

三、正确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方法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做好新时代年轻干部工作,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建设一支忠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

在这个的新的时代,对于年轻干部的选拔与任用上,我们必须摒弃落后陈旧的方式,要进行思想的解放、要进行新观念的融合,立足于实践,放眼未来,进行年轻干部培养和选拔机制的创新,疏通一切有碍年轻干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障碍。如果做到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每一步都是切实可行的,那么对于年轻干部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每一个人都在为更好地得到自我提升和成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努力。在成熟的选拔机制里,每一个人都在拼学比赶,把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业务素养和崇高的道德素养作为自己成长的标尺。

相信在良好成长环境中,每一位年轻干部都能意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位年轻干部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力争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新生代血液。

【篇三】

近年来,随着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一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为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我们党的千秋事业增添了新生力量和提供了组织保障。但纵观干部队伍年轻化的历程,审视现状,不难发现,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一、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用人观念不够新。

这是影响培养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最大障碍。

一是论资排辈的思想。

选拔任用年轻干部,把资历绝对化,比资历,排辈份,轻能力,认为年龄大的同志没有功劳有苦劳,使得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因资历较浅而难以得到提拔重用。

二是求全责备的思想。

看年轻干部缺点多,不足多,小节多,以偏盖全,总是要求年轻干部各方面出类拔萃,求全责备造成因瑕掩玉。

三是死抠台阶的思想。

将台阶问题教条化,把台阶搞得过多过细,甚至人为的设置一些不必要的台阶,致使有的年轻干部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五年甚至十多年,锐气磨尽,机遇丧尽。

四是平衡照顾的思想。

在选配干部时,认为年轻干部以后还有机会,让优秀年轻干部让一让,而那些年龄大的干部即将退居二线,辛苦了一辈子,退休前予以提拔,搞平衡、搞安慰,致使优秀的年轻干部人才无法脱颖而出,多年庸庸碌碌的“媳妇”却能熬成“婆婆”。

(二)工作机制不够活。

这是影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根本原因。

一是缺乏一个长远的目标与计划。

在实际的培养选拔任用上往往缺少一系列相关的计划与实施纲要,目标不够明、思路不够清,缺乏操作性、针对性和政策执行的连惯性。选拔任用年轻干部往往只在换届或上级要求时,做为阶段性、突击性的工作来抓,缺乏长远性和主动性。

二是没有形成后备干部备用结合机制。

后备干部的“备”就是为了“用”,但就整个后备干部队伍来说,由于受职数、任职条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造成一部分后备干部后备多年却一直得不到提拔使用,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干部对组织的信任,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使整个后备干部队伍在管理上难度增大。

三是发现培养机制不健全。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虽然近年来在选拔年轻干部时,也采取了诸如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但委任制仍然是选拔干部的主要方式,况且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条件也常常因种种原因被严格限定,这离我们真正的不拘一格降人材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伯乐”不常有的跟本原因还是“赛马”的机制不健全。

四是使用机制不能正常运行。

部分单位和个人不敢大胆使用年轻干部,怕他们没有经验,容易犯错误,不敢放在关键岗位上锻炼和考验,即使任职也是一个虚职或闲职,错位使用。年轻干部所具备的知识一般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实际使用上,往往对年轻干部不加区分地盲目使用,不能扬长避短、人尽其才。

(三)自身素质不够高。

这是影响干部队伍年轻化的直接原因。目前,相当一部分年轻干部出生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都属于“离开家门进校门,走出校门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生活在经济相对富裕、环境相对舒适的社会和家庭里,普遍存在吃苦奉献精神不足、学习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加上一些单位党组织对年轻干部培养锻炼不够,要求不严,造成现有的个别年轻干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对眼前的、现实的成就比较看重,缺乏长远的、发展的打算。刚开始工作干劲十足,一遇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斗志。有的年轻干部实践经验较为缺乏,特别是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够强,工作作风欠扎实,工作中怕苦畏难,在联系群众方面满足于做表面文章,蜻蜓点水,走过场。正是由于年轻,生活上追求时尚,所以更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和侵蚀。

二、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对策及建议

(一)在思想观念上实现“有所转变”。

建立和完善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经常化、规范化的工作运行机制。树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岗位与岗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界线,破除台阶、资历之格,真正做到唯才是举,使各类人才任适其位,用其所长。各级党委要提高认识,结合自身实际,抓紧研究和制定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规划措施。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真正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党委的一件大事,明确党委负总责,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各有关方面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协调工作。各级党委要建立每年一次的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和年轻干部思想情况定期分析制度,及时了解情况,不断改进和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一整套有利于年轻干部培养成长的良好制度。每个领导干部也要在任期内向党组织署名推荐3名以上后备干部,并负责帮带一名年轻干部。要加强检查督促,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确保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各项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二)在源头储备上做到“有备无患”。

建立和完善后备干部储备新机制。按照中共中央《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的人数,按照正职1:2,副职1:l的数量确定,平均每两年左右时间开展一次公开选拔,从年轻干部中遴选一批进入后备干部库,为各级领导班子储备后备人才。要注重后备干部在各年龄段上的均衡分布,防止在某一年龄段上出现“扎堆”现象。市直机关和乡镇党政班子后备干部一般应以35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体,要有一定数量30岁以下的干部。后备干部都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不少于30%。要注意发现和挑选一批高学历的优秀年轻干部、熟悉宏观经济管理以及党务、政法、科技、金融、外贸等方面工作的年轻干部作为后备干部。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吸收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农村、街居等基层工作,形成一支“准干部”队伍,并切实搞好跟踪培养,适时起用一些相对成熟、有发展潜力的优秀苗子充实到乡镇、街道的领导班子中,以保持后备干部来源的长盛不衰。

(三)在培养管理上坚持“有的放矢”。

积极探索年轻干部培养管理新机制。在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中长期规划、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意见、年轻干部管理办法等文件,就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在干部培训制度上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干部轮训、调训、训用结合及奖励等四个制度。同时,针对不同情况的年轻干部,拟定不同培养措施。对条件成熟的后备干部,及时让他们上岗和轮岗锻炼;对条件基本成熟的应尽早放到预备岗位上锻炼,熟悉全面情况;对条件相对成熟的采取下基层、多岗锻炼。工作中,要坚持做到“政治上爱护、工作中放手、生活上关心、精神上激励。”政治上爱护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年轻干部存在的缺陷和弱点,从爱护年轻干部的角度出发,给予及时必要的批评和帮助,帮助他们尽快成熟、健康成长。工作中放手使用就是从“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观念出发,把握好人才成长的规律,把年轻干部放到基层去,到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去锻炼。生活上关心就是切实关心好年轻干部的学习和生活,在学历教育、子女上学等方面尽量帮助解决,解除年轻干部的后顾之忧。精神上激励就是注重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和上进心。“给他鲜花和掌声”。在各类评选和各级表彰会上,要有意识的将一定名额留给年轻干部的佼佼者。

(四)在选拔上要确保“有增无减”。

逐步建立年轻干部优先使用新机制。各级相关部门要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研究提出了一定时期内年轻干部配备目标,要特别注重选拔一批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的优秀选调生进乡镇党委班子;制定出台服务期满两年以上、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进乡镇党政班子的相关制度。建议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中,40岁以下的干部要各有2名,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要各有1名,并要积极选配30岁左右的干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中,30岁以下的干部至少要有1名;各县市区乡镇党政正职中,35岁左右的要达到50%,30岁以下的各有1名以上。市直单位班子中,35岁以下的干部至少要有1名,正职中35岁以下的应有一定数量。要按照确定的总体目标,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结构状况进行逐一的分析梳理,对每个班子应配备的年轻干部数量等提出具体的意见,结合这次换届调整和乡镇机构改革,分步实施,逐步操作到位。同时,在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届中调整时,对年轻干部的配备应优先考虑,优先使用;班子中有了空缺职位,应优先考虑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让更年轻的干部上。对部分优秀的年轻干部,适当突破任职年限和台阶限制,通过小步快跑或越级提拔,加速成长。

下载村青少年教育培养状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村青少年教育培养状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村青少年思想状况及违法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12月15日-28日,为全面掌握和分析昆仑乡农村青少年思想状况及违法犯罪情况,昆仑县政法委抽调5名干部组成专题调......

    秉礼村青少年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大榆树镇秉礼村青少年基本情况调 研 报 告秉礼村位于大榆树镇西9公礼处,西与黑龙坝镇忠厚村相邻,南与奈曼旗隔辽河相望,总区域面积1.35万亩,耕地面积8613亩,540户,共计2214口人。......

    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管理调研报告

    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使大学生到村任职后,施展才华,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在大学生“村官”......

    村社合一改革状况的调研报告

    支部引领谋新路,凝心聚力齐致富——XXX“村社合一”改革状况的调研报告XXX位于XXX北部,距XX政府所在地约为X公里,全X面积XXX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XX%以上,适合于畜牧养殖、中药......

    土桥子村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土桥子村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镇党委副书记刘建红 一、土桥村基本概况 土桥子村位于大川镇1公里处,全村共有45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人,现有耕地248亩,其中水浇地148亩,旱地80亩,荒山......

    甘露寺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小编推荐)

    甘露寺村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资中县农业局下派干部魏杰)一、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甘露寺村位于甘露镇腹地,为甘露镇政府所在地,滨临沱江河。该村为内江市新农村建设先......

    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状况调研报告县委、县政府: 最近一个时期,老科协教育委员会的几位同志,对我县的职业教育进行了调查,现将我县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报告如下: 一、我县职业教育的发......

    道德状况调研报告

    道德状况调研报告--------以我县阳光家园为例调研背景: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我们的国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其中,公民的素质作为重要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我国公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