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求职故事
求职故事
机械学院|机设092|陈子健|10094151|suymir1990@163.com|国核工程有限公司
|岗位待定
当我现在每天晨起去图书馆纠结毕业论文的时候,心里总默默觉得这样的日子已然不多,心里很不是滋味。遥想去年寒假,整个过年都一直在苦苦思考未来的出路,反复斟酌衡量,到底是考研,还是工作。人生中的很多选择其实需要偶然的机遇。在开学前的一天,朋友的一句话让我最终下定决心选择考研,虽然心里明白自己不适合考研,但是不考肯定会后悔,所以让自己在十个月的时间里,什么都没做,什么都不想,一心考研。十个月后,得知分数的那一刻,心里反而是感觉松了一口气,反正考不上,不如一门心思找工作。于是,当天就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找工作队伍中。
人们常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一直志矢不渝地坚信着这句话,当然,它也确实给我带来了成功。
在刚开始踏入求职大门的时候其实是有点迷茫的,不知如何下手,简历之前做过,也参加过实习面试,但是正式求职就不太清楚了。于是一边找学长帮忙看看简历,一边自己在网上找各种论坛的面经。好不容易第二天等来学长的电话,结果第一句话就是:简历重做。然后我们约了个时间见面,一边吃饭讨论简历应该怎么改,怎样在最短时间里让对方了解你并对你有个初步的判断,最后选择你。接着学长用几个简单的图表,分析了如何应对各种问题,如何让自己的回答更有逻辑性。听完之后,顿觉灵台一片空明。
可惜,第二天就感冒了,刚开始没注意,结果越来越严重,导致自己后来完全没状态去参加面试。只好一边在前程无忧上海投,一边反复修改简历,仔细斟酌简历上每句话每个字,甚至每个标点。字体字号也是反复对比之后才最后决定的。我个人认为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所以很多事决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起码问心无愧。当改好简历并且得到学长肯定之后,我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求职之旅。
第一次面试是一家浦东的物业公司,当时是海投了很多之后接到电话的,心想反正可以增加面试经验,就准备好东西早早出发了。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并没有觉得麻烦,反而心里有点兴奋。可惜这家公司确实一般,跟一个接待的小姑娘聊了一会儿之后就发现确实不适合这个工作,所以只好婉拒。
两天之后接到一家日企的面试邀请,这个是在学校招聘网站上投的。公司地点在市中心的写字楼里,旁边就是靴子形的LV大厦。由于这家公司去年才成立在中国的办事处,所以办公室不大,人数也比较少。刚见面的时候有点紧张,看了下公司的宣传册之后感觉这个确实可以学到不少东西,所以慢慢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准备面试。面试官就是当天在公司的两个人,一个是人事,一个是工程师,简单做了自我介绍之后,对方就开始一边提问一边做记录,问的问题大部
分是关于学校生活,比如社团活动、学生干部时的经历,以及在为人处事方面的一些问题,当时她还叫我如何介绍推销她手里的铅笔,思考了两秒钟之后从两个角度阐述,结果让对方笑了半天。工程师是日本人,但是中文说的非常标准,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之后展示了下目前公司的项目,接着就进入了笔试环节,题量难度都比较大,做完之后头昏脑胀的,但是整个面试过程比较轻松,所以心里觉得还是挺有希望的。虽然后来证明自己想错了,但是确实增加了不少经验,起码没那么不知所措了。
第三家面试的公司是我在交大招聘会投的——国核工程有限公司,当时看到招机械设计专业就投了,其实那个时候心里想的都是汽车行业,所以也没太在意。接到电话之后才在网上查了一下,结果发现是国企而且是核心产业,发展前途很好,待遇优厚,于是立即找了一些相关面经,做到万无一失。公司位于漕河泾开发区的科技绿洲,环境优美,周围全是世界五百强的国企或者外企,心里一下子就觉得有点心花怒放,前台登记后拿到临时出入证的时候还很开心地拍照纪念。当天面试的大部分是机械专业的本科生,学校都有不同;还有两个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都是专门从国外回来面试的。在等待面试的间隙我们天南海北聊了很多,增长了不少见识,都是一些特别好玩又很优秀的人。结果第一个抽到面试是我,带着忐忑的心情我走进了办公室,还是一个人事和一个工程师的组合,自我介绍之后,对方开始提问,人事问的不多,反而是工程师一直在问专业知识。由于关于制造相关的都是大二大三学的,很多都已经记不太清了,于是各种紧张,心想完蛋了死定了,但是表面上还是表现得非常镇定,会的就说,不会的就说不会,出门的时候感觉如释重负。后来其他人陆续八卦自己的面试过程,发现大家问的问题都不一样,但是确实都蛮紧张的。下午是笔试和性格测试,题目很简单,所以早早做完就离开了。几天之后接到了国核工程的体检通知,后来又收到签约邀请,最后选择了这家。期间的波折后面会讲。
第四家是个事业单位——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面试比较随意,聊聊天一样的,面试中感觉对方还是更喜欢招本地人,工作也比较枯燥,所以最后也没太大意向。
后来接到了一家意大利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的面试邀请,那天本来不太想去的,连续面试有点累,但后来纠结了下还是去了,时间顺利的话正好。可惜并没有那么顺利。中间换乘的时候等一辆车将近40分钟也没到,无奈只好换乘另一辆,结果有两个路名一模一样只是顺序颠倒的站而不小心下错车,手机这个时候也突然死机了,求助路人也不是很清楚。好不容易等到一辆车,结果因为公交车号被挡住看不太清,糊里糊涂上去之后发现又上错了,只好在下一站下车,当时时间已经快来不及了,郊区又打不到车,手机导航也不能用,心情无比糟糕,只好带着郁闷的心情回去。找了半天突然发现原来前面就是刚才自己一直转着圈找的车
站,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带着这样的心情去面试,结果必然不会太好。在路边冷静了半小时后乘车回学校。回去后又好好反思了下白天的行为,正好晚上和父母视频,当时母亲的鼓励给了我很大的勇气。于是准备了下第二天去小糸车灯的面试。
小糸车灯是上汽旗下的合资子公司,地点离市区较远,之前有同学去面试过,待遇发展还可以,但是据说面试官提问很刁钻。当时自己心态经过调整已经很平稳,于是默默告诉自己好好表现就行了,不求结果,只求问心无愧。面试的时候一直不卑不亢,看得出对方也比较欣赏,整个面试过程比较和谐,虽然很多问题确实比较刁钻,但是自己还是竭尽所能地回答了。我们几个同学面试后出门就接到公司电话,进入下一轮人事评估环节,时间是第二天上午。但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点意外。
我刚接完小糸车灯的电话,通用正好也发来了第二天参加面试的短信通知,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机会。接着国核工程也叫我签约,全部都在第二天!当时就有点崩溃了。给各方打电话协调时间无果后,考虑了半天,决定放弃通用,一方面因为通用被刷的概率非常大,另一方面选择了通用就要放弃小糸车灯和国核工程,这两家进的概率非常大,所以相对来说选通用是不太合算的,而且当时自己手里一个OFFER都没有,或多或少是有点心慌的。所以最后选择上午参加小糸车灯的人事评估,下午去国核工程签约。最后签完三方的时候感觉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总算是有个结果了。
后来自己考虑再三,觉得核电在未来的发展潜力还是巨大的,国家非常支持,所以之后的一些面试,比如丰田纺织、威图电子、东芝电梯、三菱电梯等等都没去参加。这个时候心里已经渐趋平静,不再朝三暮四患得患失。
人生的路有很多,但是你不可能每个选择都试一下,只能选择一条你认为合适的,一直走下去,总能获得成功。有舍必有得,诚然古人云:“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但是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预知的,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总有自己的一片天!
第二篇:求职故事
求职故事
(一):我就这样成功了
过了年,我便开始求职,买了好些报纸,每天看招聘信息,寻找合适的工作。
眼下工作不是那么好找,报纸上金融危机、就业难的新闻不断紧张着求职者的神经,影响着求职者的自信;我也知道自己虽然有些工作经验,但毫无优势可言,因为我没有学历。那就找份不需要学历的工作吧,可是不需要学历的工作,往往需要体力。得益于多年的磨练,我身体结实,肌肉发达,可是我个子小,显得文弱,更要命的是还戴了一副眼镜,这让人不相信我能干得了繁重的体力活,吃得了苦……所以,虽然我对工作的要求并不高,求职却依然很困难——连着去了几家单位面试,都被婉拒了……这回要去一家大型建材公司面试,那儿要招聘仓库的库管和库工。
我知道不少成功求职的故事。比如有人因在面试时,捡起了烟头或纸团,丢进了垃圾桶,从而本来似无希望,却被录用了;有人一走进办公室,就赞美这里,赞美那里,从而赢得了招聘官员的好感,也就顺利过了关;还有人未必有多大本事,却或写得一手好字,或是口才了得,因而得到用工单位好感。
这天,我去面试。我很希望也能看到烟头、纸团之类,也想了一肚子赞美之辞……可是,一切是那么让人失望。走进招聘办公室,我只看到了几张颇有些陈旧的桌椅、办公用具,这有什么可赞美的,而地上也干干净净的……这可怎么好?就在我胡思乱想之际,招聘的官员进来了……于是,我和十来个应聘者,面对一些并不复杂的提问。
没一会儿,应聘库工的几个大高个、壮汉就通过了面试。这就轮到我了,我想应聘库管,因为我有管理库房的经验,如果库管不成,库工也行。可是,跟招聘的官员一说,他们就摇起了头,说这儿不论是库管还是库工,都是要干活的……言外之意就是你干得了吗?“库工就是„苦工‟,累着呢。”那个被叫做“主任”的大姐好心地对我说。我一边说知道,一边想怎么办,因为我非常希望尽快找到工作,好挣钱养家……
这时,我忽然想起陈佩斯朱时茂演小品时,陈佩斯脱掉衣服,伸胳膊挺胸,做出有力的动作,从而赢得观众喝彩、叫好的情形。灵机一动,我“噌”地一下站起身来,脱去了上衣,一拍胸脯,说道:“看,我怎么样?”春寒料峭时节,着实有点冷,一脱衣服,鸡皮疙瘩就起来了,可是,我豁出去了……
鸦雀无声。片刻的惊愕后,我看到了点头、微笑……于是,我立刻办好了手续,临走时,那位主任大姐还握着我的手,亲切地说道:“小伙子,明天来报到,就凭你这股子劲,我们相信你一定行……”
求职成功故事
(二)招聘考试有的是事先明确地让应聘者知道是在考他,而有的则是事先不讲明,在应试者不留意中进行测试的。有一家食品公司招业务员,老总特意留下10位初试人选者吃午饭。不想下午复试时,午餐交谈甚欢的3位应聘者中选,而心思重重、食不甘味的另7位却全部名落孙山。这位老总事后解释说,公司要求每个员工都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否则是做不好业务员工作的。像这样的考题就提醒应试者:在参与招聘单位的一切活动中,都要增强应试意识,处处留心招聘单位在暗中测试你,争取成功。
求职成功故事
(三)面试开头的问法有许多种,有的在求职者毫无知觉的前提下就会探到许多有关的信息。例如:“你是怎样来我们这儿的?”这是在测试求职者对交通路线的熟悉程度及对诸如对机动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能力。这种题目对销售、外勤等人员的求职者提问的可能性较大。又如“我们厂里有个篮球场,你进来的时候看到了吧?”这是在测试求职者履历的真实性,很有可能是求职者在“业余爱好”栏中填写了“打篮球”。很显然,篮球爱好者肯定对一个偌大的篮球场是不会视而不见的。所以,参加求职面试,特别是遇到“老奸巨滑”的面试主考官一定要小心。虽然看上去十分“慈祥可亲”,总是笑咪咪的。临走时还“热情洋溢”地说一句“回去等通知吧!”说不定你早已被他照了“X光”,把你读得十分透彻了。或许你被拒之门外,还蒙在鼓里呢!
求职失败故事
(一)所有的失败都是管理性格的失败,因为,投资、产品问题,都可以靠别人帮助解决,而管理心理,真的跨越不过去。
你的公司员工,是否背地里抱怨这七件事?
1、工作压力太大,整天带着面具上班;
2、得不到授权,有被疏远的感觉;
3、你的承诺不兑现,公司充满政治色彩;
4、因背景、学历、资历原因受过歧视;
5、开会只是走走形式,每个重要决定都由你一个人做出;
6、大量的信息被隐藏起来,听不到内部真实的声音;
7、下属反映你按喜好决定员工的升迁,对人过于严厉。
我相信你的公司一定有几点与上面的相似。我现在讲七个小故事,请你分析导致这些不正确工作方式的原因。
我的一位员工最近陪同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参加一个高级研修班,她负责录像、记录和事务性工作,一周下来,疲劳不说,常常要承受客户的冷言冷语。再加上,客户都是海外的大老板,她自己对比起来差距很大。这些使她的压力很大。研修班结业的最后一天,我给她打了一个电话。我只说了三句话,第一是问候,第二让她先回家休息,第三向她询问另一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另一项工作由她负责,而且到了最后期限。我没有意料到,她大发牢骚,抱怨满天,说的都是过头的话。我当时保持沉默,只听不说。
事后,我想这究竟为什么,平时这位员工不是这样,今天为何反常?因为压力太大。第一,她承受客户的冷言冷语,压力已经够大了;第二,而我询问新的工作又等于向她施加了压力。人的忍耐总是有限,在一定场合会爆发。
由此看来,一个企业不重视员工的情感或对处于超强度工作状态的员工不表示支持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就一定要改变,否则,由此而来的副作用会积聚起来并寻找机会爆发。看看一些服务行业,当员工在处理与客户的关系时会感到巨大的压力。你到餐厅就餐,希望赶走那些没有笑容的服务员,将食品狠狠地摔到他们面前,但你想过没有,对于这些服务生来说,时时保持好心情可能吗?我们得有宽容心。在电话销售行业,销售人员被要求使客户从你的声音感受到微笑服务,他们天天带着面具上班,我们应该将心比心。酒店的礼仪小姐被要求面对非礼的客户也要保持迷人的微笑,这是人性化的管理吗? 记住:宽容不是软弱,反过来,你的宽容塑造了出色的领导力和优秀的团队。我曾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中国的国有企业是带有政治色彩的企业,这里的人们喜欢在一些小事情上耍小手腕,而领导也热衷于玩这种政治小*戏,但最终是“玩火必自焚”。我当时负责一个部门,有一位主管因能力不足,被免职。她对我们这个团队极不满意,伺机报复。一天,她捏造说,我和另外两名同事在一起,诋毁我们的上司。上司也不做调查,相信了她的“告秘”。我们部的所有员工被叫到一起,上司让我们“说清楚”。我当时大吃一惊,这是根本没有的事!我们四人经过对质,谎言被揭穿,真相大白,全是那位主管一人捏
造,从此以后,她在我们这个部门被疏远了。
被疏远是最难受的。第一,你在团体中可有可无,没人理你;第二,孤立无援;第三,感到工作失去意义。
我是如何帮她树立起自信心的呢?我让她负责一个项目,而这个项目需要跨团队的合作,她必须成为团体中的一员,我首先支持她,然后做别人工作。告诉大家,她很不幸,有过离婚的经历,多从她的角度去理解。我还帮助她介绍男朋友。这一切,使她重新找回了“家”的感觉。
记住:你永远不能疏远任何一个员工,不管你多么不欣赏他。你的任务是找到他的独特基因,然后,启动基因程序!
这是我一位朋友的真实故事:一家事业单位领导找我的朋友谈话,暗示我的朋友去他那里会有更好的个人发展前景。在调动之前,这位领导许愿说,“先过来,半年后提拔你。”
我的朋友信以为真,轻信了他的话,调了过去。结果,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再也不提我朋友的发展问题。你说,我的朋友还会相信这位领导的话吗?
人类有三个特征:第一,害怕丧失社会地位;第二,对拥有影响力的渴望;第三,对不讲信用的厌恶。企业领导者常常低估下属对其是否信用的重视程度,破坏自己做出的承诺。
记住:别人对你的信任就像一棵树,生长需要很长时间,但瞬间可以被你锯断。
第三篇:求职故事
面试不打无准备之战
求职人:小李(某外语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现供职于某知名化妆品企业)
临近毕业,我和同学们一样忙得团团乱转,哪里有人才市场,哪里就有我的身影。房地产公司,财政部门,银行,高校,咨询公司,销售公司……我几乎把所有与专业有所挂钩的单位都跑遍了,投了很多简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久,各个单位的面试通知果然开始陆陆续续地来了。
我经历的第一次面试是失败的,主考官当时让我即兴做一回5分钟的推销员。“当时我就懵了,不知道还有这招。”
后来又经历了一次面试。这回,主考官的花样是将10位求职者围成一个圆圈做抢答题。吃一堑长一智,我这次妙语连珠,而且把答案设计得与众不同。当时我觉得自己表现得很出色,可还是落选了。事后,我询问主考官,主考官对我说,我们单位最看中的是招聘者有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真诚的合作意识,你的口才很好,但我们不需要。我这才悟出了一个道理:不同的单位、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需要,大智若愚与锋芒毕露都要“适销对路”才有用武之地。
我开始寻找面试应对的资料,在每次面试之前详细地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在去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公司面试的前一天,我拿着产品介绍书,专门跑到大商场里去辨认这些东西,并且扮成顾客的模样,请售货员讲解产品的性质和特点,我还从中了解到许多市场信息。
第二天面试的时候,有备而来的我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灵敏的头脑,不仅流利地回答了考官的问题,还就产品结构与销售情况谈了自己的建议。最后,我就这样进入了我自己现在的单位。
经验总结:要广撒网,面试前要充分准备
对于年轻的毕业生来说,在应聘时广撒网很重要,尤其是就业形势紧张的时候。只要是和自己专业相关或是有兴趣的企业都可以去投简历,试一试。我当时就收到了很多家企业的面试机会。
面试最关键的就是“不打无准备之战”。如果参加之前,对企业文化、应聘单位一无所知的话,很容易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故事九
吴明跃同学准备参加研究生考试,但又担心研究生考不上再找工作可能会失去好的工作机会,于是便随着众多同学参加了校园招聘会,走到某大型台资企业的摊位前递上了自己的简历,等待询问题,对方问吴同学:“带协议书没有?”吴同学拿出协议书交给负责招聘的小姐并说:“我很希望得到此份工
作。”对方在协议书盖上了公司公章。本来签了就业协议是件快乐的事情,可吴同学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因是吴同学对该签约公司认真了解后,感觉此公司并不适合自己。
点评:
投递简历时,不要匆忙,要先对用人单位作一个简单了解,这也反映你对求职工作的重要程度,不要与用人单位签了协议后悔约,这时你就十分被动,在整个求职过程中,理智是一条永远不变的线贯穿你的整个求职过程。
故事七
对在校园招聘会上收到的简历,笔者进行了分类,对合适的简历进行了约见,当与肖明同学联系时,他反问笔者:“你是哪家单位?”听完笔者的介绍后肖同学的第一反映是:“你搞错了吧,我没投简历给你们公司。”在笔者的提示下,才记起当时投递过简历。
点评:
对所投递的简历要做好记录,如用人单位名称、投递简历时间、投递简历地点等。以免用人单位通知你面试时不致乱了方寸。
第四篇:求职小故事
求职小故事
有一位22岁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尽管他有一张英国明翰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他四处碰壁。
为了求职,他从英国本土的北方,一直至首都伦敦,他走进了世界最有名的《泰晤士报》的编辑部。
他十分恭敬地问:“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对方看了看貌不惊人的他说:“不要。”他又问:“那需要记者吗?”
对方回答说:“也不要。”他并不气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呢?”
对方已经不耐烦了,说:“都不要。”
他却微微一笑,从包里掏出一块制作精致的告示牌,交给对方说:“那你肯定需要这块告示牌。”
对方一看,上面写了这样一句话:“额满,暂不雇用。”
他的举动让招聘人员意料不到,主管被他认真且聪慧的求职行为打动了,结果他被报社录用了,安排到对外宣传部门工作。
20年后,他在这家英国王牌大报的职位是:总编。他就是生蒙,一位资深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新闻工作者。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即使像生蒙这样成就辉煌的人,在开始时也是处处被鄙视的,以至于从北方一直找到伦敦。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但是,不是每个招聘者都能看到和欣赏它。机会可能就在不远处,一定要相信自己!
能力篇
有一位专科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多次碰壁,多次被很一般的招工单位拒绝。他很沮丧,可父亲却对他说:”勇敢些,到更好一些的招工单位试一试。”市政府正在招考公务员,有20多人应试,都是本科生,有的还是名牌学校的本科生,他也应试了。结果只录取了他这个专科生,理由是:他是惟一在报刊上发表过十几篇文章的人,他是惟一把倒在桌面上的笔筒扶起来的人。
文凭代表了实力和素质,但实力和素质不只靠文凭体现。发挥自己的优势、敢拼、善拼才会赢。这位大学生在面试时就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素质。
技巧篇
广告公司招聘。参加面试的人已排了长长的一队,有位年轻人排在第37位。面对众多的竞争者,他在考虑对策。过了一会儿,他拿出一张纸,认认真真地写了一行字,并找到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小姐,我有一条好建议,请马上把它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秘书小姐尽职地交给了老板。老板展开纸条看后微笑了一下。当他与老板面试交谈后,他得到了这份工作。--他的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第37位,在你看到我之前,请不要做决定。”
他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独创精神,从而赢得了老板的青睐。
应变篇
不久前,加拿大设在我国的一家公司招聘销售经理,有100多人应聘,只录取了3人,小王是其中的一个。他在回顾这次面试时说:”考官是公司的副总裁,一位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加籍华人。他问得比较直接,因此我也就实话实说,优点多渲染一点,缺点淡化一点;薪
水也可以说得高一些,他不会在乎。如果我遇到的考官是国内人,我肯定会含蓄一些,谦虚一些。”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小王正是以他的随机应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机敏叩开了成功的大门
另外9月11号有免费PMP讲座,欢迎发邮件至training@shxinxuan.cn或者手机
***直接报名
只要有能力 哪里都能吃上饭
半年前,我的一位朋友来北京谋求发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在北京的一个大公司里谋求到了一个电工的职位,月薪2000元。
他给我讲了他求职的经过。
刚到北京,他从报上看到了一则招聘信息,本市一家大公司招收员工,其中需要一名电工。我这位朋友在老家曾经干过很长时间的电工,还考取了上岗证。看完招聘信息后,他立刻给那家公司打了一个电话。
两天后,他如约去那家公司面试,前来面试的数百人光应聘电工的就有四五十人。看到此情此景,我的这位朋友很泄气,但他想,既来之,则安之。负责面试的是一位中年男士,他先看了看我这位朋友的简历,又问了他几句话,然后小声嘀咕了一句:“你没有在北京工作的经验……”
中年男士很随意说的这句话,但我这位朋友听出了他话里流露出来的对自己的不屑。我朋友觉得作为一位领导,这样武断地用某些外因去判定一个人的能力未免草率了,他忍不住地说道:“我相信一点,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到哪里都能吃上饭!”我这位朋友是鼓足勇气说出的这句话,以为对方听了一定会发怒,把他轰出去,但没想到对方不光没发火,还温和地冲他笑了笑。
面试完的第二天,我朋友就接到了这家公司的录用电话。
上班后,我朋友跟面试他的那位中年男士——他现在的部门经理——混熟了,他这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这么多人,用谁不用谁,不是那么好断定的,就是你最后说的那句话打动了我,我才决定录用你。”
我靠自荐谋求到了一个好工作
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我从老家来京找工作。在报上看到中国世界语出版社下属的一家文化公司招聘中文校对零工,于是我与他们联系,接下了一批校对活,每千字校对费4元。说心里话,对一个从事了十年业余写作,卖掉了几部
书稿、发表了近百篇文章的人来说,这样的报酬实在有些低,我的几位文友都说我太愚蠢,不该饥不择食,什么活都接。但我跟他们的想法不同,觉得文人也是人,只有先学会养活自己,才能养活“文学”。
在校对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书稿编得乱七八糟的,不光文章分类不合理,而且某一体例下收录的很多文章也是破绽百出,显然,编者并没有真正读透这些文章,而这些书稿的编辑也似乎跟编者同样糊涂。我想:要是由我编辑的话,它们一定会更好些。
第一批活干完后,我前去那家公司送稿,我向接待我的那位编辑主动谈了我的想法,并请他转告一声,我想见他们的老总,向他推荐我自己。这位编辑听了我的想法后,他把我引荐给了他们公司的老总。
在老总的办公室里,我慷慨激昂、大胆陈说,把我对这些书稿的编辑构想毫不保留地说了出来。这位年轻老总听了我的话后,认为我是一个人才,仅谈十来分钟,他就表明了马上录用我的态度,并决定发给我月薪1500元。
第五篇:北大的求职故事
发信人: AzureJoy(Windmill), 信区: Job^h[d T2q
标题: *snoopyzzq的求职故事*(转载)*^oDq,h9~
发信站: 日月光华(2004年08月10日16:08:13 星期二)
3、Consulting-Mckinsey, Bain, LEK, MonitorLyN']+A0uL)t j
由于今年投资银行业不景气,尽管我有高盛的实习经历,但我对今年的投行的headcount都不自信,所以我咨询公司也下了一番功夫,后来的经历也证明了今年咨询公司情况很好,各大咨询公司纷纷扩招,从北京目前的形势来看,Mckinsey招了5个,BCG也是5个,Atkearney招了8个,Monitor招了3个,Bain,LEK最后的结果还没有出来。从上面的数字可以发现跟去年consulting一片凄凉的景象相比,今年的咨询真是百花齐放,不知道明年师弟师妹们会不会赶上这么好的年景,下面一个一个的谈谈我面consulting firm的感受。
1.Mckinsey
Mckinsey我在美国就联系好了面试时间,他们的schedule比较紧,因为公司需要在圣诞之前做完campus recruiting,所以我的面试被安排在了回国之后第二天,因为旅途的疲惫,和时间的紧迫(我回国的第一天面试Bain),以及我个人准备的不充分,我面Mckinsey状态十分不好,很可惜没能跟北京的candidates一起进入Final round,面Mckinsey我做过两个Case,第一个是一个世界上很大的canned soup manufacturer想进入中国,应该如何考虑?这是一个大case,中间还夹杂着market size等问题,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公司没有进中国大陆市场,但是在台,港都已经有所涉及而且销售不错,云云。第二个case是估计中国2003年会销售多少新手机?都说咨询公司喜欢聪明的人,这一点都没错,可是我觉得大家经过高考走进北大清华,智商都很不错,因此只要好好准备熟悉了case interview的过程,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对于大学学生来讲,最麻烦的就是我们对很多行业都非常非常陌生,因此这类问题就不太容易对付了,比如,MK问过韩国的发电机制造商进入中国市场的case。
2.LEK
LEK我面过两轮,一轮phone interview和一轮case interview, 很奇怪的是他们采用电话来做case,这个让我极其不适应,所以面的可想而知了,phone interview很简单,就是回答几个general的问题,只要口语过关都没有问题。case我遇到的是一家关于fitness club or gym的案例,说某某大型健身中心要在北京开一个new branch,什么时候能达到break-even point? 这个case不难,但我自己做得不好,究其原因我觉得是自己对于电话做case把握得不好,而且跟面试官不能形成interactive discussion,这一点使得自己的分析有些捉襟见肘。
3.Monitors#ZGhn
很多同学对Monitor很陌生,这也不奇怪,因为Monitor2001年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业务发展得很好,其实monitor在世界范围来看是一家非常好的咨询公司,排名也很高,能进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在Monitor的面试一共见了5个面试官,做了一个case,关于gold-mining的。Monitor跟其他的consulting firm不太一样,它的case更少,公司更加看重你个人的性格和举止是否professional,同时也要求candidates具有很好的maturity。这家公司给人的感觉人性化的,我当时跟面试官谈的也很愉快,但是非常可惜又一次跟offer擦肩而过。Monitor给我打了3个电话安慰我并且鼓励我继续努力,所以尽管没有拿到这家公司的offer,我对它的印象是很不错的。Monitor是我最后一个面试的公司,也是仅有的2家给我有用的feedback的公司。总结一下有几个方面可以供大家注意:
X“OV]z+N+|
第一,无论是面试还是dinner,(monitor当时在final面完之后邀请了很多candidates吃饭,)都要表现自己的maturity,不要失态,因为每个细节面试官都会看的很清楚;
第二,谈吐很重要,要注意分寸,尤其在case interview的时候,注意自己是否cover所有的points, 是否可以对case 涉及的行业做一个big-picture的分析,等等,这些无疑都会增加你自己在面试官心中的印象分,p[7VQC2Kl
!x!NOemT e)_ X
第三,在case中,不要主观臆断,要勇于提问,consultant的工作经常都需要去提出关键的问题,这时候问题提的是否有水平就很能体现candidates的素质了。p s,y,Mb
dBt*Qm5^dB ct
4.Bain|Q1MAo
Bain是我回国面试的第一家公司,Bain的招聘流程很紧凑,我回国后的第一天,也就是周一早上面第一轮,面了两个面试官,做了4个case,然后下午通知我周三下午面第二轮,周三下午我面完Bain的第二轮的时候,晚上去Morgan Stanley面final,在MS的office等候的时候接到Bain的电话,通知我第二天早上(周四)去面最后一轮面试,整个面试过程持续4天,我一共做了6个case,见了四个面试官,尽管到目前为止我还在等待Bain的消息,大概还要1、2个星期,坦率的说Bain的consultant非常优秀而且人都很nice。所遇到的6个case分别为,第一轮四个,第二轮、第三轮各一个。第一轮主要都是在用market size来考察candidates的problem-solving的能力,比如,中国一年消费多少根香烟?如何计算外资香烟生产商的市场份额?中国手机市场的market size?北京有多少个gas station(加油站)?第二轮、第三轮的时候遇到的case就更加随意了,比如,外资pc manufacturer想要进军中国市场,该如何考虑?xxx FMCG生产商要launch一款新的牙膏,如何具体考虑这个问题?(中间夹杂中国一年消费多少牙膏的market size问题)。个人感觉面试Bain运气不错,面的比较顺利,Bain是我仅有的两家完完整整面试到最后一轮的咨询公司,遇到的人都很和善,没有被push和challenge的感觉,觉得Bain和MCK,BCG一样非常看中case performance,所以说case一定要做的好才会有希望,经历过不同公司的case interview,我想大家都能够熟能生巧了。Consulting我的面试过程基本上介绍完了,总结一下,各家公司风格迥异,所以说基本上没有人会同时适合MCK, BCG, Bain,Monitor, 对于应聘者来说关键是通过面试去了解不同公司的人和文化,看看自己究竟更加适合哪一家公司,我面完Monitor之后得到的feedback说我更加适合去Mckinsey,可是Mck我面了一轮就failed了,真的很郁闷。应该说作为本科生来讲,没有必要去讨论是不是研究生就比本科生有优势进consulting,因为作为个体的你,你更应该看看你是不是读研之后能力就会达到consulting的要求;我认识很多非常出色的本科生,北京上海都有,本科就进了Mckinsey, BCG;那些进consulting的研究生很多也是其本科的时候实力就已经达到了进consulting的要求,读研当然给了他们进一步完善自我的机会。-pj R”s2W4q&iPaiF4、Investment banking – Morgan Stanley, Deutsche Bank, UBS Warburg很多人都说我应该从事投资银行业,做一个banker,我自己对于investment banking和consulting倒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偏好。不过,这两个行业作为职业起点将来的发展截然不同,能有机会在高盛实习,让我亲身经历了投资银行业务,想来觉得很幸运。投资银行一般分为IBD(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 [or department],投资银行部),equity research, fixed income, debt,等等,我自己对IBD最感兴趣,所以投的每家投行都是IBD为第一志愿。今年来学校招人的投资银行很少(国外的投行),就只有MS,DB, UBS三家,所以机会少得多,我投了简历之后三家银行都给了
我面试,MS面完了Final, DB我面了四轮,UBS给了我offer,基本情况是这样。另外,这三家招聘的职位也有所不同,MS招的是research analyst, 是专门为大陆学生设计的program,职位比analyst低一个level;DB招的是analyst,今年有三个部门招人,Global Corporate Finance(GCF), Global Market(GM), Global Equities, 我认识的一个清华的金融本本拿到了GM的offer,去做trader;UBS我报的也是Corporate Finance(有的公司用corporate finance,其实就是IBD的意思)。
+R/n+P6CAW(A
1.Morgan StanleyiJ'w}4{&s
Morgan Stanley在我申请summer analyst的时候拒了我,所以当我申请的时候还有些惴惴不安,怕自己当时的表现会影响自己在面试官心中的看法,但是后来跟在MS工作的朋友聊天,她的话解除了我的顾虑,因此我还是满怀信心的投了简历。在美国就接到了MS的phone interview,当时根据电话号码判断是从纽约打过来的,跟一个很shy的面试官聊天,聊得十分愉快,因此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就接到了interview的通知,是MS澳大利亚的HR电话通知的。这当中还有个插曲,HR后来给我的email中说,因为我在美国,所以安排我下个星期作video conference, 可是受到他email的那个星期刚好是我在美国的最后一个星期,因此,我不可能在美国作video conference,于是打电话到澳大利亚,hr说回国之后再安排,于是也出现了上文中提到的面试完Bain之后,急匆匆的跑到MS office的情况。MS的面试我没有遇到什么专业的问题,这让我很意外,自己会计的强项也发挥不出来,后来听别人说其实research analyst需要从事相当多的translation的工作,不问专业的问题也在情理之中。关于MS我个人没什么可说的,因为今年跟我申请实习的时候一样,北京的最后一轮面试分两天,北大一天,清华一天,据说加在一起有30多个candidates,而只要一个,所以竞争很激烈,问过好几个参加完最后一轮面试的同学,他们都感觉十分不错。而且我个人很看好的几个candidates,也都没有拿到最后的offer,很奇怪。
2.Deutsche Bank
DB是十月份来北大做招聘会的,也是我申请的重中之重,因为早在我上新东方的TOEFL班的时候,就听说这家投行有多牛,当然后来实习的时候对这家投行有了一些新的认识。DB也是online application,当时在美国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死活也不能完成正常的申请,只好打电话给DB HK Office求助,HR很热情,直接打电话到Menlo的computer lab实时指导我一步一步的操作,我感激涕零。完成申请的三四个星期之后接到了第一轮的电话面试,好家伙,完全不像摩根那种攀谈似的的面试,明显多了很多专业问题,还好面试官非常慈祥,问我的都是一些会计问题,什么Minority Interest该在哪张financial statement去找,还问了诸如IRR等问题,现在已经记不得了。我面完没多久,eltonsky就接到电话了,大家可能早已在他的大作《都是暴人》(其实一班人马中就觉得他比较暴,不知为何这厮取名为都是暴人)中看到他的详细记述了。关于我的电话面试还有一点插曲,在我填完在线申请的不久,从BBS上得知北京这边就已经开始面试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简直超级郁闷,心里颇不宁静,自己在高盛实习的经历居然没有拿到面试资格,着实应该好好总结。后来才知道北京这边面试的都是Global Market这个部门,而不是我申请的Global Corporate Finance。北京上海一共七八个人进入香港的最后一轮面试,Global Market的最后一轮是整个亚洲区统一的选拔,最后这些人中,只有一个清华的本本拿到了offer,后来偶然间认得此人,并成为铁哥们。还有一件小事,面试官给我打电话要做面试,却没有找到我,然后给我留了voice mail,是一个英文非常好的gentleman,但从其说话语气就能看出来是一个比较tough的banker。他叫我给他打回去,我当然只好打回去,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他说不方便讲话,因为正在开会,叫我等他电话,当时是美国西部时间凌晨一点,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漫长的等
待,结果等到第二天早上也没有等到,由于时差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我自己也在投行作过,我知道有的会议会开的很长,而明明banker叫我等电话,我再贸然打回去是非常不礼貌的。所以,我就只好彻夜未眠,等到早上六点,实在撑不住了,倒头便睡,结果第二天早上的English Composition的quiz也错过了。第二天晚上,我又打给面试官,不巧又碰到他在开会,当时我郁闷的不行了,因为几个小时之后就要去Las Vegas了,如果当天不能做面试,就要等到三天之后了,所以我电话中就跟面试官讲明了紧迫性,gentleman还很nice,告诉我两个小时以后会给我电话,结果就是我在去Las Vegas之前的两个小时结束了我DB的第一轮面试,可是没完,面试官给我留了一个homework,一道复杂的合并报表问题,我从Vegas回来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星期后,我接到香港的电话,通知我第一轮面试,当然eltonsky也顺利进入面试,DB实是一个考虑非常周到的公司,知道我们在美国,所以安排了Video Conference, 我可从来没有做过可视电话面试,管不了那么多,于是恶补了一点点会计术语就去了,因为来美国几个月原来的知识已经遗忘了很多。面完感觉第二个面试官非常喜欢我,而第一个就是给我做电话面试的gentleman, 果真是比较tough, 问了我一大堆会计和金融的问题,搞得我晕的不得了,还有管理层收购这种我只懂得皮毛的问题。面完之后我跟eltonsky就感觉极其不爽。大概两周后我们就回到了中国,不过之前就接到了成功进入下一轮面试的通知,我跟eltonsky同时接到,高兴之余,也确实觉得进入这家投行的机会不大。回国之后,我记得十分清楚,是12月18日,我们回国的第三天,我和eltonsky去DB北京office作了第二轮面试,见一个Director,很nice的一个人,问我的问题都是很general的。面试后没多久,我接到香港的电话通知我进入所谓的最后一轮面试,北京一共剩下三个人,另外两个,一个是清华的金融硕士,另一个是CCER的MBA,当时香港的HR还鼓励说我是Corporate Finance部门这几年进入最后一轮面试的第一个本科生,让我继续努力,争取拿到那唯一的一个offer。这轮的面试官是北京的首席代表,一个和蔼可亲的女士,可惜这一轮我没有通过,HR给我的反馈是说我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确实,从大三下学期到找工作,没有多少时间是在看专业知识,难怪我的基础有些薄弱,不过外加上我的对手一个是金融硕士,一个是MBA,金融知识都比我强,所以自然就败下阵来。最后这个MBA拿到了offer。总结一下,我个人觉得DB的申请过程中有下面几个特点,B+d+J2p o+u)E/d j$tX
第一,公司比较看重candidates的专业背景,这确实让我很意外,因为我也面过不少投行了,在entry level上这么强调专业知识的竟然只有DB;
ke:N s"G!s
第二,DB的招聘有些乱,譬如之前的面试安排,以及后来通知我最后一轮面试,但其实却不是最后一轮;[M5V#`W
第三,DB的HR很nice,是我面试这么多公司中唯一的每一轮面试下来都给我相应反馈的公司。i3zv&BB3ujpzUBS Warburg瑞银华宝 – UBS Warburg,是一家我很不熟悉的投行,以前听许国庆讲座的时候,他提欧美投行的时候提到过,但具体这家投行的特点以及在中国的状况完全不了解。因为UBS的招聘会是12月9日,而我们12月15日就到中国,所以就没有在美国作特殊的准备,凭我的经验,回来申请完全来得及。UBS也是分不同部门进行招聘的,我申请的是corporate finance也就是美国投行经常讲的IBD(投资银行部)。从开始申请到最后拿到offer,我经历了一轮面试,和一天的Assessment Center(A C)。中国区UBS是选择A C作为最后一轮考核的唯一一家投行,A C对体力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因为脑细胞要不停的高强度运转十个小时,确实比较辛苦,当时面完之后感觉非常累,至于A C的内容,本着为公司负责的态度,不便披露。在整个申请过程中,UBS给我的印象有以下几个方面,R$Lb bk
第一,公司效率非常高,从A C到最后通知offer仅仅三四天,而且从A C本身的程序来看,也非常的有效率,因为A C的各个部分安排的非常紧凑,而且每一部分都要求candidates敏捷的反应速度;E1p:N-c-rJ;fjK ZO
第二,UBS考核candidates的素质非常全面,之所以选择A C而不是简单的face-to-face interview 作为最后一轮,公司要求candidates素质的全面性可见一斑。
投行的面试基本讲完了,如以前一样,简单的总结一下,我个人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BI:[ H {Z+gV
第一,世界上大的投行正逐渐走进中国,目前在招人战略上,很多投行仍然限于北大清华,复旦交大,这几所学校,这是由投行本来就非常有限的headcounts决定的。
E8o&r9cTp/Mu
第二,因为名额极其有限,所以获得面试资格就十分关键,有很多同学实力不错,但是因为自己的简历不够shining,无法获得投行的青睐,非常可惜。现在大的投行基本上都来北大清华等学校招聘暑期实习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一方面可以获得机会留在投行,另一方面为以后真正的求职打下非常不错的基础。当然,实习的名额也非常少,因此我建议大家多参加一些公司的实习,最好是国际上声誉非常好的公司,此外,参加一些对外交流能增加自己的国际背景,投行比较喜欢这种多元的背景。
6p;kUu E.FQ%H
第三,适当的接触会计金融等专业知识对申请投行非常有帮助,面试中难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有一些基础会使你的面试增色不少。)T5b] r6nQTR(i
第四,英文功底要好,尤其口语,因为欧美投行的工作语言都是英语,说一口流利标准的英文非常能打动你的面试官。Mp.T@x0U|7B7}
四、尘埃落定upz:sK C:O#q
中国文化讲究善始善终,既然有了比较好的开端就要坚持下去,那么讲了这么多,也是善终的时候了。先报告一下找工作的结果,申请了大概八九家公司,大家从以前的文章中应该也发现了,我最后拿到的是Bain, UBS, DTT(Tax & Business Advisory),拿到这几家公司与运气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优秀的人才真得太多了,尤其在面试一些顶级公司像Mckinsey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了,所以我很后悔在北大的前三年没有好好利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地球的自转仍然依旧,太阳的东升西落不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依然一天一天向前。其实,找工作的过程真的很锻炼人的意志,我自己也经历了无数个伤心和痛苦,每一次面试后的期待和梦想,每一次电话被拒的悲剧,每一次接到offer的狂喜,每一次心灵的悸动,都令我不断的勇往直前,记得那个时候bbs上一次次看到我被拒了、今天你被拒了吗、这样的文章,尸横遍野,深知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孤军奋战是非常痛苦和无奈的,想想我们自己的团队,从在美国的几个月里的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到现在大家的阶段性成果,我真正体会到了那句“一份开心两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份开心,一份痛苦两人分享每个人只有半份”的深刻含义。记得有位师兄在竞选系学生会主席的时候说,“我的理想是希望光华能成为新时代的黄埔军校”,这话自然口号的味道比较浓,但是细想也不无道理,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正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说到这里,我的求职故事也该告一段落了,以后的日子还
很长,再次面临这样挑战的时候希望我会更加自信。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只想让后来人少走一些弯路,希望从我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对你们有意义的经验或教训,这样,我也满足了。最后,送给大家一句Forbes(福布斯)说过话,与大家共勉,祝福你们成功!hjr `$HG4?x2G History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ost notable winners usually encountered heartbreaking obstacles before they triumphed.They finally won because they refused to be discouraged by their defeat.Disappointments acted as a challenge.Don't let difficulties discourage you.----Forb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