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时间:2019-05-14 01:4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ICU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ICU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第一篇:ICU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ICU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ICU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并总结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抽选我院ICU静脉留置针150例患者,按护理方法差异分为2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方法中结合预防静脉炎发生相关护理措施,观察患者静脉炎发生人数以及原因。结果 观察组中,I、II、III度静脉炎分别4例、2例、0例,总发生率8%(6/75),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种原因可导致ICU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发生静脉炎,针对诱发因素提高护理质量,可起到有效预防作用。

【关键词】ICU;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原因;护理对策

静脉留置针即是将柔软的套管针固定于患者静脉内,此方法操作简便,可有效减轻穿刺过程中对血管的损伤程度,套管留置时间较长,可减轻患者因多次换管产生的痛苦。现在临床ICU已经普遍使用静脉留置针,尤其适用于患者接受输液治疗或提供营养[1]。可由于临床技术操作差异以及置管期间护理不及时,也会出现相应问题,静脉炎即是其中最常见并发症,是引发ICU护理纠纷主要因素之

一。本文通过观察ICU静脉留置针,护理干预对静脉炎的影响,对原因进行总结,并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数字法抽选2012年2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0例ICU患者,均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年龄18~86岁,平均(43.4±2.4)岁,静脉针留置时间为6~12天。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平均为每平方米(24.7±5.6)kg,文化程度不一,以抽签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留置时间、输液量等各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以ICU内静脉留置针基础护理方案为主进行护理。

1.2.2 观察组 针对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可能因素,结合多方面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穿刺前护理 留置静脉针穿刺进行前,先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评估,对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差患者视为静脉炎高发者,强化相关护理。仔细检查穿刺器具是否正常,是否发生粘连。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使其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血管难寻者,可由经验护师指导,并由专业性强、经验足的护理人员护理,以提高穿刺率。②穿刺过程护理 严格控制穿刺过程速度,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对血管壁的摩擦。确保穿刺整个过程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穿刺前保证穿刺部位皮肤干燥,以免消毒液等沿着针眼进入静脉,引发静脉炎。对于刺激性强的药物使用前先稀释并注意配药及用药规则,以免发生过敏反应。③穿刺后护理 应按时检查穿刺部位是否固定牢固,保证敷料处干燥,平衡套管内压力,减少血液回流量,避免发生套管内血液凝固。通过饮食等调节,适当增强抵抗力,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的重要环节。按时用生理盐水或含肝素钠生理盐水对套管进行正压冲洗,避免冲洗力度过大,造成导管移位。

1.3 参考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静脉炎标准[2],观察静脉炎程度:Ⅰ度:以自感疼痛为主,红肿不明显,静脉未见条索或结节。Ⅱ度:以自感疼痛为主,并见红线出现,与静脉走向相同,未见条索或结节。Ⅲ度:疼痛之外,出现条索或结节病变。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采用SPSS15.0进行,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χ检验(%)和t检测(±s),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中,I、II、III度静脉炎分别4例、2例、0例,总发生率8%(6/75),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个组别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例(%)]

组名

观察组

对照组 例数 75 75

-Ⅰ度 Ⅱ度 Ⅲ度 0(0)3(4)<0.05 总发生率 6(8)15(20)<0.05 24(5.33)2(2.67)7(9.33)5(6.67)<0.05 <0.05 P值

3讨论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技术,优点较多,其留置时间较长,不必反复进行穿刺,是患者合理用药和营养供给的重要保障,成为ICU内主要方法。此方法可有效减轻ICU内临床护理工作量,深受医护人员及患者认可。但由于工作人员穿刺技术差异,穿刺部位、患者体质不同以及所选套管针型号差异等多种原因[3],可影响置管时间和置管质量,可出现多种常见问题,静脉炎发生率较高,加重患者治疗痛苦。

经临床总结ICU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原因在于:①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不能严格掌握穿刺速度及角度,损伤血管。②可因穿刺过程中,行管速度较慢,导管因摩擦发生扭曲而受阻,液体流通不畅或者外溢,损伤皮肤。③穿刺过程中对血管壁摩擦损伤可导致静脉炎;置管期间,因注射药物刺激性强弱程度不同,可刺激血管壁,发生静脉炎[4]。此外,ICU内患者免疫力差,营养供给不足,体质虚弱,也是静脉炎发生的常见原因。针对以上因素,加强护理质量,整个操作过程动作应熟练并谨慎,注意进针、退针芯时的速度,用力均匀适度。日常做好相关护理工作,提升护理质量,维持病室卫生环境,经常消毒,并且将室温调制适当水平,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变化情况,同时对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抚平其情绪,加强患者免疫力,均可预防静脉炎发生[5-6]。本研究中,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I、II、III度静脉炎分别4例、2例、0例,总发生率8%(6/75),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再次证实,总结ICU内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原因,并且根据原因加强护理措施,是预防静脉炎、降低患者痛苦的重要环节,对患者治疗起到关键性辅助作用,意义显著,值得其他病室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小铃,李国蓉.ICU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的护理和预防[J].求医问药,2011,9(12):350.[2] 宋瑰琦,乔晓斐,郭摇兵,等.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

报,2008,15(2):11.[3] 曹艳冰,李柳英,戴红霞,等.手术病人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5(3):63.[4]沈娟,丁建生,邢爱平,等.不同方法预防甘露醇外渗的对比研究[J].右江医学,2011,39(5):567.[5] 何春渝,周海英.前导后冲法静脉输注加温20%甘露醇预防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1(2):33.

[6] 丁红美.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安徽医药,2010,14(11):1367.

第二篇: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1

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秦文华

上犹县人民医院

赣州市

341200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的日益发展 ,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更新一代产品 ,以其操作简单、方便、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等优点 ,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低了护理负荷量,也减少了医疗成本。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静脉炎,本文就此探讨其原因及护理对策。

【关健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原因;护理;防治

静脉输液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它利用液体静压与大气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 ,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以给药迅速、刺激小、疗效快等优势 ,在挽救病人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随着高新技术手段对静脉输液的不断渗透 ,这一基础护理操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减轻了病人因反复穿刺的疼痛感 ,降低护士的劳动强度 ,提高抢救成功率 ,而日益受到病人和临床护士的信赖。尽管应用留置针已将静脉炎的发生率由 17.9 %降为16.2 % ,但静脉炎作为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 ,仍困扰着临床护理工作者 ,增加了病人痛苦与住院支出 ,严重的可引发护患纠纷。现将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实践及参考相关文献 ,对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综述如下。1 临床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 142例 ,输入液体中均含有高浓度溶液及其它常用药物。置管所有材料全部采用 V IALON材料制成的型号 22GA静脉留置套管针及 3M透明敷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71例 ,实验组男 35例 ,女 36例 , 38~68岁 ,平均40.2岁;对照组男39例 ,女32例 , 30~71岁 ,平均40.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管情况及输入液体量和性质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选择弹性好并且粗直的血管 ,避免选择受伤、感染、瘢痕、硬化、关节部位的血管 ,优先选择上肢静脉。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后 ,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 , 努力争取一次穿刺成功 ,用敷贴固定。输液过程中 ,抬高输液的上肢 ,并且保持输液的上肢处于功能位(将输液侧肢体的手部平放于胸部 ,上臂与前臂呈 90°自然放置 ,或将手臂适当抬高放于身体一侧)。对照组:输液完毕采用 100ml生理盐水内加 12500U肝素钠 ,推注 2~5ml正压封管。实验组 :输入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后应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20ml左右 ,冲洗血管;输液完毕先静脉滴注 20ml左右生理盐水 ,以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 ,然后采用肝素钠盐水缓慢正压封管 ,封管间隔时间为 8h。记录两组静脉炎发生例数及所发生静脉炎的分级。1.3 护理方法

1.3.1确保静脉留置针的质量与规格适宜

穿刺前应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 ,如有破损或过期禁止使用。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 ,应选用细、短留置针为宜。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 ,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 ,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1.3.2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静脉留置针可保持静脉的通畅 ,完成持续或间断给药 ,为使在留置期间发挥最大功能 ,保证病人的舒适与安全。穿刺时宜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 ,无静脉瓣 ,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先远端后近端 ,以上肢静脉为主 ,对于血管条件差 ,输液持续 10天 以上以及大手术、重危病人 ,建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或中心静脉插管 ,以保证输液、用药、肠外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由于手术需要留置在下肢

静脉 ,输液时可抬高下肢 20 度~30 度 ,以加快血液回流 ,缩短药液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 ,减轻对静脉壁的刺激 ,且 24 h 更换。

1.3.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穿刺时要严格无菌操作 ,穿刺部位消毒范围要大于敷料面积。消毒时消毒剂不宜过多且待干后再行穿刺 ,避免消毒剂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 ,造成化学刺激 ,以致短期内出现穿刺点周围的红肿硬结。1.3.4提高护士的穿刺熟练程度

穿刺时力求稳、准、熟练 ,争取一次成功 ,固定牢靠 ,减少皮下探测血管次数 ,避免造成血管内、外膜的机械性损伤 ,引起输液液体外渗 ,局部红肿。1.3.5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

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封管液。目前 ,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稀释肝素钠和生理盐水 ,稀释肝素钠优于生理盐水。输液结束时 ,可用生理盐水 20 mL 冲管 ,将针腔的药液冲净 ,再行封管 ,肝素钠 5 mL ,减少因药物滞留致静脉炎的发生。有人认为 ,封管时应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较推注完再拔针的堵塞发生率时明显降低。因为封管针头若全部插入肝素帽内 ,封管液推注完再退出针头 ,会使血液随拔针时的负压倒流入套管内 ,导致凝血堵管。另外受重力作用 ,四肢下垂时远端静脉血流缓慢 ,血液滞留甚至倒流 ,也可导致因留置针尖端凝血而堵塞。

1.3..6合理输液

根据药物性质及输液量来调节输液速度。对于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输液量较大时 ,应选择粗大静脉输入 ,若从远端输入时 ,输液速度过慢 ,使药物得到充分稀释 ,以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及液体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用药顺序上先输高渗或刺激性较小的药物 ,输化疗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输血浆、全血、3升袋后均要用生理盐水冲管。并且输完后用生理盐水快速冲管 ,以减少有形成分的附着保持套管通畅。

1.3.7加强管理 ,控制留置时间

在留置针使用过程中 ,保证留置针在留置期内不发生静脉炎是留置针护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妥善固定导管 ,防止脱落 ,针眼敷贴每 2 d 更换一次 ,安尔碘消毒。在夏季 ,多汗的病人 ,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及时更换敷料贴。留置时间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 ,BD 公司的推荐时间为 3 天~5 天。

有研究表明 ,5天应作为常规留置时间比较合适。2 结果

2.1 静脉炎诊断标准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 ,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 ,甚至阻塞。静脉炎按症状轻重分为 6 级。0 级只是局部不适感 ,无其他异常;1 级静脉周围有硬结 ,可有压痛 ,但无血管痛;2 级不仅局部不适 ,而且穿刺点发红 ,滴速加快时出现血管痛;3 级穿刺点发红 ,并扩延 5 cm 左右;4 级穿刺点局部明显不适 ,输液速度突然减慢 ,穿刺点皮肤发红扩展 5 cm 以上;5 级除具有 4 级症状以外 ,还在拔针时 ,针尖可见脓汁 ,临床上一般以 2 级~4 级常见。

比较结果:实验组有15例患者发生静脉炎,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根据静脉炎的分级,其中一级患者3例,二级患者5例,三级患者4例,四级患者3例,无五级患者。

对照组有10例患者发生静脉炎,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一级患者2例,二级患者4例,三级患者3例,四级患者1例,无五级患者。2.2 病因探讨及护理对策

2.2.1 穿刺部位与静脉炎

有关报道指出 ,在肢体远端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机率明显高于近端。可能由下肢静脉瓣多 ,远端血液回流缓慢 ,血液在血管内滞留 ,易形成血栓的原因 ,而且有人认为 ,静脉回流缓慢和药液滞留于下肢静脉的时间比滞留于上肢静脉的时间长。因此 ,大多数患者留针在远端或下肢的 ,超过 24~72小时后即感到肿胀 ,输液不流畅。一般都要采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稀释冲管。

2.2.2 无菌技术与静脉炎

静脉穿刺时 ,消毒剂使用过多 ,又未待干再行穿刺 ,可使消

毒剂沿穿刺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性静脉炎,操作时护士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穿刺部位消毒范围不够标准 ,不彻底 ,不规范也是引发静脉炎的重要因素。

2.2.3 留置时间与静脉炎

临床观察发现 ,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静脉炎的发生。套管针留置时间越长 ,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美国输液护理学会规定 ,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为 3 天。目前 ,国内没有统一的留置时间标准。依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观察病人有无自主症状 ,周围皮肤清洁 ,没有发生堵管及渗漏 ,就可以继续保留 ,最长的时间可达 10 天。但有报道,套管针留置5 天 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 0 ,建议将 5 天作为常规留置时间。2.2.4 穿刺技术与静脉炎

高质量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是减少和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根本途径之一。由于留置针在穿刺时对血管壁造成了一定的机械损伤 ,且留置过程中 ,针头在血管腔内来回移动使机械损伤进一步加重;有的穿刺不能一针见血 ,在寻找中也易损伤血管 ,导致血管内皮在修复过程中 ,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管尖端聚集 ,并伴随留置时间的延长 ,血栓形成 ,发生静脉炎。

2.2.5 药液性质、液体量与静脉炎

有人观察输入刺激性药液的 71例患者中有 15例发生静脉炎 ,而输入非刺激性药物的71例中仅有 10例发生 ,输入液体量超过 1 500mL的 120例中只有 15例发生静脉炎。由以上可知输入刺激性药液以及高渗性液体 ,特别是液体量每日超过 1 500mL者 ,容易引起静脉炎。由于刺激性药液或高渗性液体进入静脉后刺激血管壁 , 引起血管收缩与痉挛 ,患者会感到疼痛、麻木以至于静脉变硬 ,呈条索状 ,严重时出现血栓性静脉炎。有些患者使用留置针的目的是便于迅速用药、输液、输血 ,快速输液输血超过血流速度 ,使血管的侧压增加 ,而导致机械性损伤。另外大量全血的输入 , 血液有形 成分黏附于管壁 ,使管腔变小 ,同时由于失血失液 ,使血液浓缩 ,静脉血流变慢 ,容易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2.2.6 输液速度与静脉炎

关于输液速度与输液性静脉炎 ,有人认为“若局部外周静脉出现不良反应可以调慢输液速度”。而有动物实验证明 ,输液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发生在远离输液导管的穿刺处。有研究者使用相关主题词进行检索 ,没有找到延长输液时间可以增加对这些液体稀释作用的研究。因此 ,在这些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2.7 封管方法与静脉炎

封管是将适量的液体注入留置针中 ,防止套管内血细胞凝集块的形成堵塞针头。封管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过去采用的习惯封管法一旦拔出针头,正压便不存在,夹管前因延长管柔软富有弹性,只要病人活动或操作不当,均有可能产生负压导致回血置换封管液而造成堵管或部分堵管,以致提前拔针。实验证明采用正压封管法,可以减少堵管的发生率。具体方法有:封管时,将针头斜面插入肝素帽内缓慢均匀推注封管液,边推边往外拔针头,防止负压,使留置针内充满稀释液。如封管液注入太快,因负压作用,血液反流,易阻塞套管针,故应缓慢推注。也有学者认为边推边退的封管方法存在弊病,由于肝素帽橡胶致密度极强,退针时容易将封管针头一下推出针外,达不到正压封管的目的,易造成堵管,建议仅将针头斜面刺入肝素帽内,将适量的封管液推注完毕后直接拔针,然后用调节夹夹死。还需注意封管时将肝素帽高于穿刺点,以防负压的形成。

2.2.8 机体免疫力与静脉炎

免疫力低下是发生静脉炎的一个重要因素。免疫力显著降低 ,对穿刺所造成的静脉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机械性刺激、化学性刺激及细菌所致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也随之降低,致使在应用静脉留置针时发生静脉炎。也有学者认为 ,静脉药物的化学刺激仅仅是静脉炎的诱因 ,主要原因与神经传导有关 ,其机制有待探讨。

2.3防治

2.3.1 75 %乙醇湿敷

此法既有局部止痛效果 ,又利用乙醇扩张局部血管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2.3.2 中药外敷

①六味醇外敷 :以当归、红花、血竭、川牛膝、玄参和冰片六味中药溶

于乙醇制成六叶醇。0 度~ Ⅰ度静脉炎用其外涂治疗 , Ⅱ度~ Ⅴ度静脉炎用其外敷治疗 ,亦可局部外涂预防静脉炎 ,有效率达 100 %;②云南白药外敷:云南白药适量加 75 %乙醇或食醋调成糊状 ,热敷肿痛部位 3 min 后将药糊涂敷病变部位 ,绷带包扎 ,并及时滴入 75 %乙醇或食醋 ,保持药物湿度。每昼夜换药 1 次 ,1 周为 1 个疗程。③鲜芦荟汁外敷 :取鲜芦荟汁沿血管走向敷于静脉炎症部位 ,每日 4 次~6次 ,严重者抬高患肢 ,在外敷芦荟汁同时 ,配以红外线照射 15min ,治愈时间 2天~6天 ,最长6天,平均4天 ,治愈率达 100 %。2.3.3 硫酸镁湿敷

%硫酸镁持续湿敷 ,利用硫酸镁的高渗作用 ,使细胞脱水 ,消除局部水肿 ,促进血管充盈 ,减少血管痉挛 ,有利于血液循环及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

2.3.4 积极预防感染

对应用留置针者有计划地保护及合理使用静脉 ,积极采用预防护理措施热敷等 ,能在预防静脉炎发生的同时 ,减轻病人局部疼痛、血管痉挛、损伤、渗出、水肿等症状。如一旦发生严重的静脉炎 ,除行外敷药物、物理治疗外 ,可静脉输入抗生素预防感染。3 讨论

通过对142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的调查说明静脉留置针一方面使患者受益 ,另一方面也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置管前首先要将目的、意义告诉患者 ,取得信任 ,积极配合。使用期间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减轻不良反应 ,包括输液期间将远端肢体抬高 ,以促进静脉回流。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 ,以操作方法简单 ,安全方便 ,既可以减少病人痛苦 ,方便病人活动;又减轻了护理工作的负担 ,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 ,护理同行们进行了多方探索与总结供借鉴。因此了解并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 ,是为病人提供安全静脉输液 ,防止各种输液并发症 ,实现安全护理 ,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参考文献】: [1 ] 吴惠平, 罗伟香.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 :37.[2 ] 董淑华 , 王建荣.静脉输液相关新技术的应用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 2003 ,38(9):719.[3 ] 陈明.静脉留置针在 SICU 病人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3(5):5.[4 ] 陈显春 ,封悦 ,宋爽 ,等.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 ].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1):42.[5 ] 郑春辉 , 王凤 , 陈强谱.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J ].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9):700.[6 ]

李小燕 , 刘洋 , 陈卫红.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5):300.[7 ] 吴景梅 ,顾潇 ,高慧彩.留置针致静脉炎的预防方法初探 [J ].河北医药 , 2005,27(2): 155244.

第三篇: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

一、静脉套管针护理如下:

(一)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

1、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2、选择合适的血管: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3、做好物品的准备

4、正确的穿刺方法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5、妥善固定: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二)、正确的封管

1、封管液的种类即0.9%氯化钠注射液(内用)。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U.2、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2].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

3、封管的技术: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

二、并发症

(一)穿刺部位感染

1、原因:①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②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③留置时间过长等。

2、措施:①洗手②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正确使用无菌技术可以预防感染。

(二)皮下血肿

1、原因:①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②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③静脉留置针穿刺比头皮针穿刺难度大。

2、措施:①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静脉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粗直、有弹性、远离关节血流丰富、无静脉瓣、利于固定的血管为宜。穿刺时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以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为宜。输入化疗药物时,静脉留置针的留置部位应避开关节,尽量避免选用上肢贵要静脉及其分支,因该静脉对强刺激性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发生静脉炎。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则在输液时应抬高下肢20°~30°,并对相应肢体给予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缩短药物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有效减轻药物对下肢静脉的刺激。②采用2人配合法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操作者选择血管,常规消毒,左手拇指绷紧穿刺点下方3 cm~5 cm处皮肤,右手持针柄以15°~30°直刺静脉,见回血后不再进针,助手在穿刺前先固定穿刺点上方皮肤,穿刺成功后协助绷紧穿刺点下方皮肤,助手要保持和穿刺者一致的角度和力度。操作者松开左手将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助手松开穿刺点下方皮肤,打开调节器调速度,敷料固定。

(三)液体渗漏

1、原因: ①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②病人躁动不安;③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

2、措施: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正确固定无菌贴膜,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病人,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四)导管堵塞

1、原因: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

2、措施: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封管方法:封管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液推注速度宜慢,使其充满整个导管腔。有研究表明,生理盐水可以替代肝素盐水作为封管液。因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钠水平衡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栓形成,且无需配液,方法简单,尤其适应于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肾功能不全等不宜应用肝素的病人。生理盐水用量为3 mL~10 mL,对于脑梗死或血液呈高凝状态者封管液则最好选用稀释的肝素盐水,剂量以2 mL为宜。

(五)静脉炎

一般认为引起静脉炎的机制有化学性、机械性和细菌性,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1、原因:①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过长;②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消毒不彻底;③未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由于下肢静脉瓣较多、液体和药物滞留下肢静脉的时间长,下肢静脉穿刺静脉炎发生率高;上肢静脉由于血管细,大多在手背、前臂,活动度大,易对血管壁造成机械损伤;这表明选择粗直及活动度小的血管使用留置针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④药物本身对血管有刺激性。

2、措施:①留置时间为3 d~5 d,最好不超过1周。因为时间过长,血管通透性增加,就有可能导致液体渗漏,从而引起导管堵塞或脱出而导致留置针失败。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碘酒、乙醇消毒范围要大,直径为6 cm~8 cm,干后进行穿刺,防止手污染针头或穿刺部位;再次输液时重新消毒。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到血管内,防止细菌性静脉炎的发生。保持留置针部位的皮肤干燥。经常更换胶布的固定位置,防止刺激皮肤。留置针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异常时及时处理。③嘱病人在活动时注意保护留置针,以免脱针,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部位;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减少留置针穿刺时来回移动,从而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损伤。④输入刺激性药物时输液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在输液过程中,可以用毛巾热敷穿刺点上方,每次15 min~20 min,2 h进行1次。同时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如在应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对需要药物持续维持血压的病人,应每隔4 h将升压药液体与不含升压药液体交换1次,避免可能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

二、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1、使用套管针进行输液时,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留置套管针时,每周更换透明敷料2次,同时进行皮肤消毒,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发现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渗液时,应该立即重新消毒,更换敷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如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除。

2、留置套管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因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以及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导致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第四篇: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操作方法

1.1 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

1.1.1 血管的选择: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宜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患儿可选择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紧急心脏起搏、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抢救、中心静脉压的测定、胃肠外营养等治疗,宜选用股静脉或颈外静脉;长期卧床的患者,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因久病卧床的患者易形成血栓。发生在静脉的血栓比动脉多4倍,发生在下肢的血栓又比上肢多3倍[1];烧伤患者可供使用的血管较少,更应注意血管部位的选择,由于上肢静脉干线短,下肢静脉干线长,选位顺序应先上肢后下肢;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可应用腹壁静脉穿刺放置静脉留置针。

1.1.2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留置针的大小依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血管情况分别选用18G~24G等型号。有主张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1.2 穿刺方法:四肢浅静脉穿刺法:选择粗直、弹性好且活动方便的血管,距穿刺点10~15cm扎止血带,使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最佳状态是穿刺成功的关键[2]。消毒穿刺部位后,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继续沿血管进针1~2mm,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入外套管,松开止血带固定。等通过3种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的研究发现,送外套管时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穿刺成功率高。

头皮静脉穿刺法:头皮静脉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常用部位。操作者右手拇指与中指握住套管回血腔两侧,食指轻按在外套管上面,无名指、小指与患儿头皮接触固定,以15°~30°角缓慢进针,直刺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入1~2mm。拇指、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直至全部置入血管内。右手将长约4cm的3M透明胶带,以穿刺点为中心平整粘贴,透明胶带上缘在外管针翼一半处,右手拇指与食指持肝素帽,左手食指、中指按外套管尖端处,即食指紧贴透明胶带下缘按压,以阻断回流血为宜。右手无名指与小指夹针芯退出,拇指、食指迅速将肝素帽对口旋上外套管,双手拧紧肝素帽,再次固定。小儿血管细,压力低,小儿头皮套管针细小、柔软,穿刺后不易回血或不回血,使穿刺判断失误。如果使用负压穿刺,既用10ml注射器的生理盐水,针头与套管针连接,施以负压使针头进入血管后尽快见到回血,避免盲目进针穿破血管。

1.3 固定方法:通常用3L系列透明胶纸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既固定针体又保护针眼,此方法简便易行,特别适用于关节部位的固定。对加长静脉留置针首先按以上方法固定,输液完毕封管后,将留置针的延长部分紧贴留置针外侧根部向穿刺端反折,然后将反折部分用胶布牢固地固定于针翼上,固定后无血液进入到留置针的反折部分,大大延长导管使用时间[3]。

2正确封管是留置针成功的关键 2.1 封管方法:正确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学校对留置针只是有所了解,甚至没有条件亲身操作。进医院实习以来,了解到临床上通常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先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官腔。但另据临床研究认为,边推边退的封管方法仍存在弊病。由于肝素帽致密度极强,退针时容易将针头一下子退出留置针外,退针的均匀速度很难掌握,容易造成负压封管,导致凝血堵管。而只将针头斜面进入留置针内均匀推注封管液,则不会引起负压封管,可使留置时间延长[4]。张静华等将刺入肝素帽的针头向外拔出2/3,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头尾部,食指固定肝素帽准备拔针,左手拇指和食指将输液器滴管上端官腔反折,同时左手中指与大鱼际肌捏住茂非氏滴管用力挤压3~5ml,将茂非氏滴管极其下端部分腔内的液体持续压至血管内。与此同时,右手拇指和中指将针头逐渐拔出肝素帽,封管结束[5]

2.2 封管液的选择:封管液的选择是保持输液通畅的关键。

2.2.1 肝素溶液封管:肝素为一种酸性粘多糖,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在体内外应用时均具有强抗凝作用。静脉留置用肝素溶液封管对于出、凝血机制正常的患者是安全的[6]。

2.2.2 生理盐水封管:生理盐水可用于一般病种患者的封管,并可用于肝素钠禁忌症的患者。用生理盐水封管,免去了加药程序,减少感染机会,操作简单,经济有效,扩大了静脉留置针技术的使用范围。

2.3 封管液剂量的选择:适量的封管液是防止套管内凝血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学者报道,用生理盐水10ml或肝素1250U加入5ml生理盐水内,封管成功率100%、99%[7]。在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效果研究中发现,采用3m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明显多于2m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由于2ml肝素溶液含肝素量相对较少,因此易发生堵塞。

3延长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对策

3.1做好留置针留置前对患者的评估和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内容:(1)告知患者及家属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意义、目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预防等;(2)指导患者避免碰撞或按揉留置针部位,避免留置针肢体剧烈运动或用力,适当限制留置针肢体的活动;下肢应用留置针输液时,应抬高肢体20~30度,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3)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护理人员应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掌握患者病情和输液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对于不能配合、昏迷、躁动、精神失常患

者给予置管肢体约束,避免留置针抓脱和滑出,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证留置针的使用效果。[21]在研究影响留置时间因素分析是认为,为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输液过程中,要告知患者适当活动留置肢体,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3.2改进和提高操作技术

提高穿刺、送管、固定、封管等技术。穿刺前,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和选用粗大的静脉,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壁造成的伤害,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穿刺时,采用适当的进针角度和速度,正确掌握送管时机和 技巧,提高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避免静脉内膜受损;穿刺后,留置针封管时注意封管液的选择和剂量,推注封管速度宜缓慢,保证正压封管,防止药液刺激血管壁。[8]通过改进静脉滞留针操作方法,降低了堵管的发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首先,在

穿刺见回血后即松开止血带并打开调速器,在液体缓慢输注的条件下继续送管,保证及时冲净残留在留置针腔内的血液,防止增加血栓的形成机会而发生堵管。其次,输液过程中,延长管呈U型固定,肝素帽高于留置针尖端,不易回血,减少堵管的发生。再次,封管前将刺入肝素帽的针头外拔三分之二使退针匀速,保证正压封管,同时采用脉冲式封管法在管腔内形成涡流彻底冲走管壁内腔附着的药液、回流血液和大分子液体,降低堵管机会。[9]在探讨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封管效果时发现,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的不同,直接影响留置

针的留置效果,将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将延长管的远段改进为近段后,可显著降低导管内回血率和堵管率,延长滞留时间。因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在远段时,液体空间相对较大,延长管的弹性面积相应加大,使血管内压力大于延长管内压后回血率和堵管率增加,留置效果降低。

3.3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

在留置过程中应对穿刺点进行密切观察,保持黏贴保护膜清洁干燥,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反应,及时拔管,并给予局部热敷等。[10]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三消法”消毒皮肤,即穿刺前消毒、穿刺后消毒、拔针前消毒,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11]在探讨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的改良应用,可减少留置针的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方法是将透明的保护膜中心开窗0.3cm乘0.3cm,对准穿刺点,使保护膜与皮肤黏贴好,每天消毒穿刺点两次,用一次性输液贴覆盖穿刺点,改良后的保护膜可有效减少皮肤炎性反复和留置针拖出的发生。关于黏贴膜的更换时间,在对颈内静脉穿刺管黏贴膜更换时间的研究中提出,导管滑出和导管细菌培养阳性与更换时间无关。可能与出汗,渗出多,活动大,薄膜易脱落等因素有关系,建议最佳更换粘贴膜的时间为每周两次,如果有脱落现象及时更换。通过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降低了置针的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4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形成。

4.1 穿刺部位感染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4.2皮下血肿

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操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好弹性好、走向直、清晰地血管,避免在关键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应熟

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根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 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4.3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过紧,并加强对床此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4.4导管堵塞

造成堵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滞留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止导管堵塞。

4.5静脉炎

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化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长期输液病人,选择静脉应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滴注速度应慢,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要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4.6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根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三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

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第五篇: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留置针的诸多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许多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

近几年,本院临床已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套管留置针,观察患者1050例,留置成功(留置时间≥1d)的1029例,成功率为98%.留置时间(5+2)d,留置时间最长可达11d.由穿刺水平导致留置失败6例,占失败原因的28.5%.由血管原因导致留置失败的9例,占失败原因的42.8%,由于患者不配合导致留置失败的6例,占失败原因的28.5%.留置成功的,因导管堵塞拔针41例,占4%.因液体外渗拔针8例,占0.8%.因静脉炎拔针4例,占0.4%.根据观察,认为正确留置静脉称套管针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关键,正确的封管和护理可延长套管针的使用时间。静脉套管针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1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

1.1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

1.2选择合适的血管

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1].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1.3做好物品的准备

本院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套管留置针,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1.4正确的穿刺方法

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1.5妥善固定

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2.正确的封管

2.1封管液的种类即0.9%氯化钠注射液(内用)。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U.2.2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

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2].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生理盐水封管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患者可减少肝素钠溶液的应用。

2.3封管的技术

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3],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3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3.1使用套管针进行输液时,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留置套管针时,每周更换透明敷料2次,同时进行皮肤消毒,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发现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渗液时,应该立即重新消毒,更换敷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如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除。

3.2留置套管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因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以及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导致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避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3.3套管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5+2)d为宜,太长可导致套管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

3.4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充分稀释,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

3.5套管针封管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套管的长度,选择适量封管液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淤血斑,鼻腔、齿龈有无出血。

3.6保护好留置针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血液回流阻塞,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4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4.1首先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4.2做好健康宣教置管前护士应讲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告知患者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4.3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点以无菌敷贴覆盖,牢固固定套管针,输液管长短适宜。正确封管。

4.4加强巡视及早发现问题

(1)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一旦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静脉硬化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早期0~48h采取50%硫酸镁湿敷。48h后可用热毛巾敷或进行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炎症反应。(2)观察输液是否顺畅。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导致输液不畅。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观察及护理。导管堵塞也可导致输液不畅,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

4.5置管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全面护理。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用湿热敷效果最好,1次/2h,20min/次。穿刺部位用碘伏消毒,并盖以无菌敷料。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

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普遍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可减少输液意外感染的机率。静脉留置针可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静脉留置针为一次性产品,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近些年来,随着静脉留置针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我院急诊科将套管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创伤性休克及危重患者,它不仅为患者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减轻了痛苦,保护了静脉,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方法

(1)全套的静脉留置针是由塑料套管、不锈钢针芯及肝素帽组成,(我院使用的是美国BDIintima-Ⅱ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外附无菌密封的塑料膜包装,开封后即可使用,套管针外附-6cm×7cm的无菌贴膜。(2)对静脉留置针患者的选择:创伤及失血性休克、急性危重患者,留置以后可以用于患者快速补液,24h均速补液,静脉抽血等。护理

(1)加强病人宣教,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的合作。(2)穿刺前检查好套管针,严格无菌操作,选择走向直且粗大的血管,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局部皮肤常规消毒,范围8cm×8cm以上,穿刺见回血后,左手将留置针沿血管方向推进1~2mm,速度不要过快,右手随后将针芯退出2~3mm,缓慢将软管送入血管,保留5mm软管在外,然后将针芯全部抽出。(3)固定方法,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旁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肤贴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贴在皮肤上,拉紧进针松弛的皮肤,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4)运用正确的封管方法,将肝素盐水2~3ml,缓慢推注1.5ml后边退边注入,使针头在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以解决导管长期留置引起的堵塞现象。(5)封管后的留置针在启用时必须先抽回血,见到回血后才可接上液体,不宜用注射器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堵塞。(6)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5天 [1]。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留置时间规定为3天,我国尚无统一规定。有报道套管针可留置5~7天,在无静脉炎发生时,留置7天是完全可行的;但有报道 [2] 套管针留置5天内静脉炎发生率为0,建议将5天作为常规留置时间。(7)拔管。沿血管走向,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拔管后压迫5min无出血后方可离去。体会

急诊科抢救病人所采取的最有效重要措施是尽快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以确保药物的输入,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容易被病人和护理人员接受,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过程中也可用于每2h一次采血,保护了静脉,减少了感染和出血的机会;还可用于连接三通测外周静脉压;并可用为静脉营养的通路,值得临床推广。

下载ICU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ICU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静脉留置针护理试题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试题一.填空题40分1.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的顾虑、紧张及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2.根据患者(病......

    留置针导致静脉炎临床护理进展(范文模版)

    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临床护理进展 护理08四班 杨文萍 [摘要] 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单,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受到患者的欢迎而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其受到多种因......

    浅析留置针输液引起静脉炎的护理

    浅析留置针输液引起静脉炎的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对使用静脉置留针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措施。方法:我科于 2012年1月至2012年12......

    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的相关原因和防治进展 (小编整理)

    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的相关原因和防治进展 发布者:张珏倩 发布时间:2010-5-19 阅读:338次 张珏倩 摘要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即减轻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

    静脉留置针在ICU的应用

    静脉安全留置针在ICU中的应用及护理技巧杨兴菊伊书峰 莱芜市人民医院(山东莱芜 271100) 静脉安全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在国内特别是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并......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及新进展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及新进展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临床资料25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做好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对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

    常用管道及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护理业务学习主 讲 人:李秋梅 参加人员:全体护士 时 间:2010年7月27日 地 点:五楼会议室 内 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