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调研报告(最终5篇)

时间:2019-05-14 01:0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调研报告

二十一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其以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网络广播、移动电视和互联网为主要载体,这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和互相交流的重要渠道。新媒体广阔的信息资源和信息交流的便捷性为当前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环境和良好的契机,但是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快速传递容易使广大青少年眼花缭乱,又加之青少年对社会事物的鉴别能力有限,很难辨别信息的优劣,这就极易造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时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建设目的,同时在新媒体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浮躁的情绪极易在青少年中蔓延,最终导致青少年的思想道德问题,所以如何有效解决新媒体给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抓住新媒体时代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的良好契机,成为一个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进行了专门的调研和思考。

根据在调研中对有效的调查问卷进行的分析,从调查问卷反映的数据中我们发现,在武鸣县的广大青少年中有56.3%表示自己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互联网,有21.5%的青少年表示其通过电视获取信息,13.2%的青少年是通过书籍获取所需信息,只有6.2%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是通过报纸获取信息,而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信息青少年占到总数的2.8%,从上述的调查数据中表明,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对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相关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武鸣县的青少年中只有13.3%表示自己很少上网,而23.3%表示自己经常上网,另外的63.4%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是偶尔上网。另外,青少年上网时间的调查中只有6.7%表示自己每次的上网时间低于一小时,其余的大部分学生每次的上网时间则都在一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三小时。在上网目的的调查中,有44.7%的青少年表示自己上网的目的是为了浏览资讯,有25.2%表示自己上网的目的是为了和同学或者网友聊天,有10%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是为了学习相关知识才浏览互联网,其余部分则是为了玩游戏或者看电影才。从以上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不再是广大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在新媒体时代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需要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标准和法制观念,但是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必须要正视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即所谓的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在这种信息传播极度自由的情况下,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和文化,甚至各种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以及资产阶级消极的文化思想和大量与社会公德相悖的不良信息不断通过网络向青少年渗透,同时色情、暴力等内容的媒体信息更是借助新媒体不断侵蚀青少年的思想。这些不良信息的快速传播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青少年在新媒体时代几乎完全暴露在各种不良信息的冲击之下,这就使青少年通过自身获取不良信息的几率大大增加,同时教育者和家长对青少年获取信息途径也更加难以掌握。新媒体时代所附带的负面影响极大的削弱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和效果,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增加了难度。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需要青少年、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充分的交流,同时青少年也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自己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由于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已经转为新媒体,所以新媒体极强的虚拟性和互动性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媒体中以手机短信、微博、论坛和交互网站为典型代表。如果青少年长期处于虚拟的生活空间,缺少与父母和教师的沟通,这就极易引发青少年心理的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愿意就是在新媒体的交互中大部分都是在匿名的情况下完成的,同时这种隐匿性造成了信息传播的无责性和信息的真假难辨,这种真实性无法保证的信息极易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使青少年还在成长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扭曲,造成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危机。

新媒体的虚拟性还对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非常负面的影响。在现实中,许多青少年在遭受挫折之后,由于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又羞于向父母和老师倾诉,于是便将这种需求转向了网络,而网络的虚拟性恰恰满足了部分青少年的这种需求,当青少年在虚拟中得到了倾诉的满足,就对建立自己人际关系的需求更加冷漠,甚至放弃了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仅仅是将虚拟的网络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青少年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中,但是这些青少年在现实和虚拟之间就形成了性格的巨大反差,这种现实人格和虚拟人格的频繁转换,必然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危机,使青少年的心里更加脆弱,这些都

严重阻碍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顺利进行。

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时我们必须正是新媒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找到抵消这些负面影响的有效办法,同时我们还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利的一面,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

对新媒体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完全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各种特征。以下就在调研获得的信息总结和思考的基础上,做出了以下总结:

一、借助新媒体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

传统的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所采取的手段仅仅限于在学校以课堂为主,以座谈、讨论、谈心为辅,在家庭主要依靠父母教育。这些传统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已经不能够满足在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所以需要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者们充分利用新媒体能够大规模、主动地、快速的传播正确的文化思想,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者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对健康向上的思想传播无需受到制度、体制和工作场所限制的这一特性打破传统说教式的道德教育方式,这样可以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以互动的形式开展,利用新媒体这个广阔的平台,可以使青少年道德建设更加具有活力,手段也更加丰富。

二、利用新媒体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客体更加信任

长久以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师生之间和子女家长之间的信任感不强,这种信任感的缺失一直影响和制约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了道德建设的一个难。由于青少年的思想存在隐蔽性,这就造成了大多数青年人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吐露心声,家长和老师无法有效的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变化,这样家长和老师也就无法对青少年开展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结果也将事倍功半,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假如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开辟思想道德建设主客体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平等的对话关系给青少年带来了自由宽松的畅谈空间,为青少年倾吐心声、交流思想和沟通情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思想道德建设也可以借新媒体的虚拟传播手段与青少年双向交流,用以消除青少年的心里戒备和心理隔阂以达到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结果。

三、化被动为主动,增强青少年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自由性

在新媒体时代中,青少年的性格相对于多年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今时代的青少年更加主张自主性,而过去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已经很难顺应时代的变化,所以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将传统的“灌输”教育向自由学习、自主学习提升。教师或者家长可以根据青少年的年龄阶段,让青少年自由寻找适合自己的内容,让青少年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和寻找相关的正确思想内容信息,使思想道德建设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潜移默化的完成。

四、巧借新媒体的匿名性和虚拟性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时效性

在前文中已经详细的论述了新媒体的匿名性和虚拟性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但是新媒体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也可以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正面的帮助。

在新媒体时代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已经不再需要主客体之间面对面的进行,而是可以在键盘的敲击中完成,新媒体的传播技术已经完全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这也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教育者和青少年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沟通方式,在新媒体的人际交流中其虚拟性可以有效的减少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心里间隔,青少年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向教育者畅谈内心深处中的苦闷、孤独和迷茫,以这种沟通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客体沟通效率。从事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者可以从青少年那里获得信息,及时的掌握青少年思想变化状况和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情况,并且可以针对在的与青少年沟通中了解的情况,及时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帮助青少年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帮助青少年纠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促进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这种通过匿名的形式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客体之间形成高效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增加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时效性。

五、教育者要与时俱进增加运用新媒体的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在青少年较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者和家长对新媒体有着更强的适应性,他们能够更快的适应新的技术和新媒体交流手段,但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相对而言则对新媒体没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在新媒体时代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适应时代的潮流,迅速掌握新媒体的交流方式,为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

设中能够更好的和青少年进行沟通铺平道理,只有能够和青少年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道德准则。

教育者要想能够快速的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思想道德建设需求,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够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由上而下的工作,而是应该和青少年平等相待,互相尊重。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这个工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能否健康的成长,能否让这些青少年真正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们应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和中共武鸣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第二次年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教育工作者应该贴近实际工作、贴近实际生活、贴近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做出一番成绩。

第二篇:网络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摘要:21世纪是个网络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人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青少年作为网络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等各方面正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充分认识网络给我们的思想道德工作带来的影响,从而对症下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就成为了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通过调查研究,能基本了解网络中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体及其趋向,并能在调研过程当中找到提高青少年在网络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好对策。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构筑起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网络生活已成为我们青少年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如信息采集、网上聊天、网络游戏、bbs论坛、网上交友等。

由于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它可以成为我们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可以利用它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大的帮助,也会对我们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例如:网络色情信息泛滥、软件、游戏、影视作品、音乐、书籍和论文等知识产权受到盗版行为的严重侵犯;网上交易的欺诈与失信现象不断升级;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对网络的破坏日益泛滥等。这些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该如何对待、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一、网络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调查分析。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新时期青少年接触网络的基本情况,掌握网络对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影响,更好地推进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展开了“关于网络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网络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调查问卷

1.你经常上网吗?

a.经常(23.3%)b.偶尔(63.3%)c.很少(13.3%)

2.每次上网的时间,一般是多少?

a.1小时以内(6.7%)b.1~3小时(82.2%)c.3小时以上(11.1%)

3.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聊天(25.2%)b.浏览资讯(44.7%)c.玩游戏(18.4%)d.学习(10.7%)

4.对于网络上一些言行过激的帖子,如何看待?

a.留言支持(3.4%)b.留言反驳(3.4%)c.不加理会(18.4%)d.进行讨论(11.2%)

5.当接触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你会怎样处理?

a.点击察看(12.2% b.不予理睬(61.1%)c.删除(25.6%)d.举报(11.2%)

6.在网上聊天时,用假的个人资料是很平常的,是自我保护的方法,你的观点是?

a.非常同意(7.9%)b.基本同意(44.9%)c.说不清(41.6%)d.反对(5.6%)

7.如果网上有人需要帮忙,你怎么办?

a.帮助(3.3%)b.出一份力(14.3%)c.拒绝(11%)d.看情况而定(71.4%)

8.在网络中可以不经允许,闯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你的观点是?

a.同意(7.8%)b.不清楚(4.4%)c.有点反对(20%)d.非常反对(67.2%)

9.在网上,使用者可以不考虑法律后果,可以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你的观点?

a.同意(4.7%)b.说不清(4.7%)c.有点反对(22.4%)d.完全反对(68.2%)

10.关于网络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你有什么好的看法?从学校、教育和社会的角度来考虑。

阅读了《网络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调研报告栏目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由于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发展。青少年正不知不觉得将网络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青少年经常上网占23.3%,偶尔上网的占63.3%,只有13.3%的青少年很少上网。每次上网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占6.7%,1~3小时之内在青少年中占82.2%,说明青少年在上网时间控制有比较强的自制离,还有11.1%的青少年每次上网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25.2%的人上网主要是聊天,44.7%的人是浏览资讯,18.4%的人是玩游戏,也有10.7%的人是上网学习。可见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青少年的上网行为,面对网络文化的种种反应以及网络道德却呈现多元化。

从问卷调查分析可知,82%的青少年不理会网络上一些言行过激的帖子,只有少部分的人留言支持、留言反驳或参加讨论。当接触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时,61.1%的青少年表示不予理睬,12.1%的青少年会因为好奇电击察看,也有25.6%的青少年立即删除,只有1.1%的青少年会主动举报,这说明在网络环境中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有待提高。在网上聊天时,用假的个人资料是很平常的,是自我保护的方法,对此7.9%的青少年非常同意,44.9%的青少年基本同意,还有41.65的青少年认为说不清。因此,如果网上有人需要帮忙,71.4%的青少年要看情况而定,只有少部分的青少年表示帮助、出一点力或拒绝。在分析可以看出,67.8%的青少年反对“在网络中可以不经允许,闯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更有68.2%的青少年完全反对“在网上,使用者可以不考虑法律后果,可以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说法。这反映出,作为社会文明使者,践行社会道德、社会文明和先进文化的青少年,在网络还是具有相当高的思想道德。但部分沉溺网络的青少年,也折射出网络道德的失衡。

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力度,寻求多种途径解决大中小学生过度沉溺于网络,盲目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成长的问题。现在青少年的网络道德问题已被社会各界提上了日程。网络文化的纷繁复杂,考验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即不是虚拟的伊甸园,也不是潘多拉的盒子,点击网络,文明与污染随着鼠标的移动,也有黑暗的角落。作为青少年,要提高自身的分辨力,自觉规范上网行为,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在学习网络提供的知识的同时,掌握其实际运用意义,将网络作为自身腾飞的翅膀。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在充分认识到网络环境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工作带来的挑战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抢占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对策有如下几点:

1、正本清源,净化信息环境。

政府和有关部门有必要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同各种网上信息犯罪和不道德行为作斗争,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为学校开创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淫秽内容、实施诈骗、破坏安定团结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予以打击。对“黑网吧”、“黄网吧”、“地下网吧”要坚决取缔,特别是重点清理学校周边地区。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行为,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等加大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各学校的网络管理部门要加强信息网络监控和管理,防堵有害信息侵蚀青少年思想。

2、大力建设校园网,倡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努力拓展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大力建设校园网,使之成为网络上的“学生之家”,通过网络虚拟社区满足学生的学习、休闲、游戏、交友等方面的需求,进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幸福感,这是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必须紧紧把握的新方向。近年来,学校的校园网络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建设网上校园,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网站可以开辟学习生活、就业技巧、考研须知、心理咨询、实践指导、信息发布、就业辅导等栏目,开设校园网“思想论坛”,给青少年们一个既可评论时事又可评论校事、畅谈人生、理想、价值的天地,了解青少年道德动态,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要开发网络道德建设课件,把深奥的理论编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开发思想政治电子教材库,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达到吸引学生,寓教于乐的目的。要把传统的校园文化与虚拟社区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两促进。如,目前学校学报、广播、闭路电视等宣传教育媒体,可以通过网络整合起来,丰富校园网虚拟社区的信息资源,加大信息传播的力度,为学生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增强道德教育的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实效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校园网的信息管理和技术防范力度,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加快规范网络新闻的进程,避免虚假信息的发布,净化网络环境。如在青少年广为喜爱的校园bbs里,挑选有责任心又有网络技术特长的同学担任版主,对校园bbs进行管理,删除有不良思想的言论和文章。在校园网上安装有关过滤软件,过滤网上的有害信息,净化校园网络。

3、开设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改变以往信息道德教育只在信息技术课中介绍,而内容倾向于信息安全的尴尬局面。

网络道德建设课程要与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进行无缝整合,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更贴近青少年的实际,网络道德的内容的讲授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4、建立网上心理咨询的平台,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网络触角的不断延伸,网络能实现越来越多的功能,也使得一部分青少年热衷于“昏天黑地”的“网络生存”,较少与社会(他人)联系,疏于处理人际关系,容易导致一定的心理障碍与人格畸变,仅靠谈心、电话心理咨询已不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开展网上咨询,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随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各大学校纷纷开设了相应的咨询机构。但青少年们常常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因为害怕周围同学的误解,而羞于启齿。网络的交互功能恰恰提供了一个交流的良好平台,有利于双向沟通,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向青年青少年们提供各方面信息和多种选择方案,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独立思索,既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也突出了引导塑造功能。通过教育者的启发、指导,使青年青少年们自主地选择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信念。

5、培养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成为当务之急。

新形式下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既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又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既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又要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思想教育工作者观念陈旧,对网络的发展和潜在的能量缺乏认识,就将错失掌握学生思想动向的最好途径,从而使工作无法很好地进行。培养复合型人才担当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迫在眉睫,思想教育工作者也应密切关注和研究信息网络发展新动向,自觉抓紧学习网络知识,充分利用网络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工作的深入、有效地开展。

总而言之,网络的发展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网络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阵地,且这块阵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及时转换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掌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动权,促进当代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成就更多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第三篇: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调研报告

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调研报告

2009年11月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律,以人为本”。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实际利益的民心工程,是关系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

新桥镇关爱老小服务站成立后得到了诸多社会机构、企业单位的支持,并在上一级的领导下成立了青少年思想道德研究所,对新桥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进行调研,并寻求积极的方式途径以改善青少年中存在的不良思想。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是9—14岁的少年儿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新桥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现状总体上是积极进步的。但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原因、对策进行报告和分析,以期促进对我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智育的力度是社会有目共睹的。但往往有时候是以德育的削弱为代价。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镇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值得肯定的。其现状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爱国意识强。在问卷调查中发现:100%的青少年都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很自豪”。这说明青少年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而且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中,他们总是激动地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热情地唱着国歌。

2、具有集体主义精神。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被突

1出和强化,但在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时,多数调研对象仍肯定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突出个人利益应不损害集体利益为前提。在学校和集体的活动中,都愿意为所在集体的荣誉付出自己的辛勤和汗水。

3、自信心充足。在调查中发现他们对自身家庭情况和前途发展都充满了信心。积极乐观的心态,使他们在挫折和困难面前,表现得更加勇敢、成熟。这与青少年生活的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一般都属于农村的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强,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

二、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现存问题

在充分肯定我镇青少年思想道德主流的同时,也要正视在消极因素影响下出现的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我中心的意识太强。一些青少年缺乏关爱意识、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对学校班级、少先队组织、各种关爱集体、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各种活动,采取无所谓、默不关心的态度。别人认为无所谓,别人不去做,我也没有必要去做。常常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交往中强调个人的得失,过多地关心个人的价值实现。

2、民族意识薄弱,对民族英雄缺少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新闻的狂热,现在的一些青少年掀起“追星”热潮,偶像明星是他们的精神食粮,网络是他们的业余爱好。这些消磨意志、不求上进的活动,逐渐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历史,对民族英雄知之甚少,民族意识淡薄。据调查,72%的青少年认为网络、报纸、影视等大众媒体对他们的道德发展有积极影响。

3、心理承受能力差。经问卷调查得出,20%的青少年认为“面对失败,我不能保持冷静不气馁”。这些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住生活的磨练和考验。遇到小挫折就心灰意懒、感觉生活没意义,前途渺茫。从而,出现不愿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严重偏差行为,有的甚至采取自杀和伤害他人的身体及财产的行为。近几年在这方面的青少年犯罪率在全国都处于上升趋势。

(二)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出现,绝非偶然。从家庭、学校、社会及网络等四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

1、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绝大多数家长的期盼。而农村的家长大多缺乏健康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犯了错误,通常会遭到一声痛骂,甚至是打骂。这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有不少家长,自己没什么文化,只能顾好自己的工作,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以至于很少监督子女的学习。13.4%的青少年认为“自己的父母都没有时间管我”。还有一部分这样的家长:好赌,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用钱解决问题。这类家长无法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从而给学校教育也带来了阻碍。每当教师找这类学生谈话时,学生回答的是:我父母都不管我,你们老师管什么?同时,社会的飞速变化给家庭带来了巨变:使单亲家庭的数量呈递增趋势,孩子成为不完整家庭的受害者。接受问卷调查的82位学生中,一共有14位单亲学生。家庭的不完整,使他们心理更加脆弱,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一等,缺乏自信心,人际关系差,学习成绩下降,又缺乏家长的管教,于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发生改变,易步入歧途。

2、学校教育方式的陈旧落后。学校的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大多停留在说教和身教上,而今青少年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越来越多,他们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网络中获取的知识量更大,更新,更快。这也使得不少学校教育面临着5+2=0(五天学校教育加上两天周末的社会教育,结果使得学校教育成为乌有的尴尬境地)。

3、社会的不良影响。社会环境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实践证明,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首好的音乐歌曲、一部好的戏曲影视,都可以鼓舞学生从善如流、乐观自信、积极向上,而一部不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把学生引向善恶颠倒、美丑不分、是非混淆的陷阱。但现在的社会环境存在一些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利的因素。譬如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为了谋取其高额市场利润,缺乏社会责任感,在提供给未成年人的各类书刊杂志等读物中掺入了很多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低俗腐蚀品,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4、网络的错误引导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我国自1995年开通互联网,发展的速度非常惊人,到2003年底,上网计算机达2083万台,上网人数达8000万,其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上网人数的17.6%,达1400万。网上冲浪,已成为青少年追逐的热潮。网络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同在,鲜花和陷阱并存”的世界。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是一把双刃剑。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是为了让他们掌握现代技术,为学习而用。但是,网上的暴力信息逐渐侵蚀青少年的道德准则,影响其现实中的行为规范;网上的色情信息严重危害着正处于青春萌动的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网上泛滥的网络游戏使自控能力较弱的青少年沉溺其中,带来学习成绩下降、旷课、逃学等危害,严重者甚至走向违法犯罪。在与青少年的接触中,发现很多学生是以当“网虫”为荣。他们的网名充满了非主流感,他们的空间记载了与他们年龄不符合的爱情预言和心灵感悟。

三、对策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为之努力,才能真正担当起对青少年的教育责任。而现实中却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相脱节,有时甚至是学

校讲一套,家长说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是又一套;教育口径相矛盾、不统一,让未成年人无所适从;教育责任不清,工作机制不完善,价值导向扭曲,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体系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庭中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为人处世的方法,对未成年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教育最直接、最形象、最具说服力,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家必须重视子女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家长应该多向孩子了解学校生活,多向教师了解孩子的在校生活,与教师共同探讨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按照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思想贯穿到思想道德建设中来。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加强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引导教育工作。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加大教育体制的改革力度,改进教育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标准,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重智轻德”的做法。同时,学校也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家长的学习园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以提高家长的知识水平。

实践证明:社会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新桥镇关爱老小服务站对我镇青少年倾注了无限的爱心,慰问单亲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讲文明 创双优”评选活动,法制教育等各种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想道德。

因此,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协助、相互补充,共同承担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

四、结语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现在做的调研还处在初级阶段,要真正抓好抓实这项工作,我们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建设立体网络模式,力求取得综合整体效应。家庭教育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家庭教育并不能孤立于学校和社会,它必须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教育体系。学校承担着教育、培养、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使命,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处于关键地位。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努力探索适合学生成长、适应学校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教育规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和模式,积极与家庭和社会联动配合,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要发挥社区和团体的辅助支持作用,协调各方面关系,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资金支持和智力辅助,引导青少年树立优良的道德意识,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遵守规范的行为准则。总之,良好的青少年成长氛围的形成,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形成青少年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有利于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第四篇: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教师该如何阅读

当下,随着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进入新媒体时代。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阅读,提升专业素养,助力教育教学实践?

一些教师更看重传统的纸质阅读,排斥手机、网络等新媒体阅读。其实,新媒体阅读与纸质阅读一样,都是全民阅读的一种体现,以什么方式读书,读传统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完全在于个人选择。两者并不冲突,阅读的深浅并不会因介质而决定。

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并不一定是浅尝辄止的。从甲骨文、竹简书、帛书、手抄纸书到今天的大批量印刷书籍,人类阅读的介质在不断变化,但人类思想的传承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

作为教师,海量的知识存储十分必要。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在新媒体时代,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方便而快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而是以“学习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新媒体阅读可以扩大教师的知识存储量,拓展教师的阅读视野。教师只有广泛地吸收各门类知识,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贮备,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教师阅读需要分享,基于阅读的专业对话、合作互动,对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在传统阅读时代,阅读是一种相对独立和私密的行为,读者和作者之间缺少即时互动。但在新媒体时代,这种情况大大改变了,“私人笔记”变成了“公开日志”,读书的乐趣也从“好读书,不求甚解”变成了“评论”和“分享”。新媒体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教师足不出户就能“聆听”到教育大家的谆谆教诲,“观摩”到杰出名师的教育示范,从他们身上找到成长的路径,获取提升的力量,这是传统阅读难以做到的。志趣相同、有共同成长意愿的教师,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等阅读群,共同制订阅读计划,同步完成阅读内容,读后分享阅读心得……借助新媒体,教师阅读由个人行为扩展为群体行为,让阅读更有动力。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命状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能力,做新媒体时代的优秀阅读者,时刻成长自己,才能成就学生!

第五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前郭县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关于全县青少

年思想道德现状及思想道德建设

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为青少年的健康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有义务和责任。根据我局年初总体工作安排以及县关工委《关于对全县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开展调研活动的安排意见》,我局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建设文体基础设施等四方面入手,着力营造和提供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的文化体育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按照县关工委要求,对本局年初以来,贯彻落实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措施作具体汇报:

一、贯彻落实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精神

为贯彻落实县关工委《关于对全县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开展调研活动的安排意见》,我局及时组织召开局属单位负责人和机关全体会议,专题传达学习、部署落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及其本部门工作目标任务。大家在讨论中表示,要紧紧抓住这次时机,进一步提供健康、丰富的文化体育载体和产品,严厉打击影响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的违规文化体育经营行为和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体育环境和氛围,切实承担起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职责和义务。

二、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一是切实加强文化体育市场管理。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为重点,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全力抓好专项整治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检查频率,严厉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对第一次查获有违规行为的网吧予以罚款处理,对经查实累计两次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一律作停业整顿处理,第三次查获直接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切实加强出版物市场管理,特别是校园周边、繁华路段出版物市场的治理,以“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为抓手,严肃查处危害青少年的读物和视听产品,加大对教材、教辅市场的检查力度,鼓励各类健康有益的青少年课外读物的流通,引导青少年自觉进行健康有益的文化消费。自一月份以来,我局开展网吧、电子游戏厅、出版物市场(书报刊、音像)专项检查累计74次,出动检查人员180人次,检查经营场所328家次,查获并收缴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有害卡通读物、“口袋本”读物以及盗版教材、教辅读物300余册,非法音像制品200余张,取缔兜售非法音像制品的游商地摊2处,9家电子游戏厅受到罚款和停业处理。通过严格管理、从重处罚,从一定程度上净化了我县文化市场环境,净化了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二是实施文化育人工程。

1、我局每年联合学校组织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培养广泛的文化兴趣爱好,并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2、特别发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联合教育局对全县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活动,广泛开展文物宣传展示工作,让青少年详细了解文物的来历和祖国的珍贵文物,了解伟人及名人的成长经历和为国家、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使他们受到了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图书馆以推荐优秀图书,免费借阅和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等方式,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活动,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目录打印成册,广泛宣传,为青少年搞好服务。文化馆以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为主,如每年举办元宵节灯谜晚会、庆“六•一”少儿书画展等。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活动场所。使青少年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3、加强对青少年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以实施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为契机,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全面调查县域民间特色文化,对一些流传至今且有影响力的民间艺术品种进行了重点挖掘、整理与保护,并加大宣传力度。

三是积极开展有关青少年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对青少年文化体育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充分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和各种纪念日等,组织开展健康有益、文明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例如全县乒乓球赛、篮球赛等。广泛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广场、社区、学校、家庭文体活动,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培育青少年的体育健身意识。

四是全面抓好青少年文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适宜青少年参加的公共文体设施的管理,免费开放各类已建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协调有关乡镇完成了16个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按照“四有”标准,建成了38个文化大院并配发了设备。实行了总分馆制,新建“农家书屋”49家。10个行政村的健身广场纳入“百镇千村农民体育工程”,配备了活动器材。进一步改造民族体育场,建设了全省第一个草坪门球场,新建了封闭式室外篮球场,更换了篮球馆地板。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按照上级要求,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坚持“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工作服务理念,采取有力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几件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建设,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开展适宜于青少年参加的各类主题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道德实践与教育。

二是积极提供思想道德教育场所。组织推动图书馆(室)、文化馆(站)、体育场(馆)等场所积极主动地为青少年开展活动创造条件。

三是加大优秀文化产品生产推广力度。精心策划、推荐一批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各类青少年读物和视听产品。同时要采取有力

措施,推动少儿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加强少儿文艺创作、表演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少儿文艺骨干力量,组织和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多创作思想内容健康、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少儿作品。加大少儿文艺创作资金投入力度,扶持优秀儿童剧目(作品)的创作与生产。

四是努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加强网吧监管,在巩固专项整治成绩的基础上,对违规网吧予以从重、从严、从快处理,决不手软。同时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严格审查面向青少年的游戏软件内容,防止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游戏软件产品流入市面。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艺厅、台球室等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文化环境,严厉打击流动摊贩、个体游商非法兜售出版物活动。严格执行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不得开设电子游戏厅、网吧等经营场所的规定,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有序、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勇担此任,继续加大对文化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继续为我县青少年搭建活动平台,为青少年营造和谐、文明、进步的成长环境。

下载关于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调研报告(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调研报告(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一)树立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新媒体时代数字游戏开发研究

    新媒体时代数字游戏开发研究 摘 要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显著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对于数字游戏的体验需求不断提高,使得当代年轻人愈加追求获得......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一、 学生品德呈现的特点、问题 当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呈现六大特点:1、传统道德依然得到发扬。2、道德主体意识不断增强。3、道德功利性日趋明......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十一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实际利益的民心工程。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变......

    思想道德建设的调研报告

    思想道德建设的调研报告为了全面掌握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我校团委对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并寻求积极的方式途径来改善在我校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思......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德令哈四中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根据德令哈市精神文明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关于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活动的通知》,我校对我校周边环境、未成年人思......

    新媒体时代下新华书店发展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新华书店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新华书店创建于1937年,经历过4个阶段的艰苦变革历程,并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连锁经营方式和股份制改革,形成了具有鲜明......

    新媒体时代传媒把关人角色研究

    新媒体时代传媒把关人角色研究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媒体也由以报纸、杂志、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时代进入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科技的进步改变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