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六中全会心得—发展篇[大全]

时间:2019-05-14 01:4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六中全会心得—发展篇[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六中全会心得—发展篇[大全]》。

第一篇:学习六中全会心得—发展篇[大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去年,青海省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在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青海是一个后发展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程度深,仍然面临着改革和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同时,青海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解决民族、宗教矛盾,确保社会稳定的任务也很重。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构建和谐青海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认真落实。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和谐青海建设的第一要务。穷则难和。生产力不发展、经济实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社会和谐就没有物质基础。构建和谐青海,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青海的发展既保持了良好态势,又面临困难和挑战,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推进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改变制约条件和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任务都很艰巨。加快青海发展,首先要深刻认识现阶段青海改革发展的特殊性,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新发展思路,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形成,青海依靠国家支持,依托社会力量,自我积累、自我投资、自我发展的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明显增强,各种投资创业的服务平台日渐形成,企业在改革和市场机制的推动下,自身活力不断提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青海干成了一大批原来想干而不能干的事情,保持了经济连续5年持续快速增长,各族干部群众从中增长了才干,增加了积累,增强了信心。我们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大思路谋划大动作、大项目,力求更多的投入、更好的发展、更大的变化。要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提高外向参与、外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把青海的发展融入全国、融入世界,充分依靠国内外市场发展壮大自己。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各项要求,扎扎实实打基础,继续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步伐,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和保护,加强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新转变,产业发展的新提升,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的新跨越,社会事业发展的新突破,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新提高,逐步建成农牧业进步、特色产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和谐青海。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着眼点放在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构建和谐青海,反映了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真心依靠人民,不断激发各族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的创业环境,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放手让群众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创业。坚决摒弃一切妨碍人们创业致富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束缚人们创造活力的体制弊端,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让全省充满发展生机和创造活力。

要注重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关系和谐。重视和解决好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引起的社会问题,既坚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富裕起来,又要通过依法征税、增加公共支出、增加转移支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强对后进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沟通协调机制,不断从政策上、法律上、制度上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维护好各族群众的生存权利、民主权利、发展权利、创造权利。

要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办实事、解难事。一是高度重视就业。我省经济不发达,社会就业率低,从业人员赡养人口比重高,必须把就业再就业作为一项关系民生、关系全局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三是搞好扶贫开发,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认真总结扶贫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解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提高扶贫工作成效。要维护好群众利益,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坚决遏制和打击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重点解决好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破产重组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四是倾听群众呼声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呼声,从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帮助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着重解决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吃水难、打官司难、办事难等问题。五是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着力改善青海人的生存环境,在全面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各项工程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居环境治理和治山治水工程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建设山川秀美的新青海。

坚持以团结进步为主题,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团结是和谐的保证。要按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长效机制。改变青海面貌,需要各级领导班子更加紧密团结,巩固和发展五湖四海、团结共事的好传统、好局面。要不断增强干群之间、党政之间、军民军政之间的团结,发展全省上下、各族各界的大团结,以大团结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富民强省的目标鼓舞人心,凝聚人气,形成团结、和谐、创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形成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旗帜鲜明地热忱支持创业人员、民营企业家、自由职业人员和其他一切来青海投资兴业、关心青海建设、为青海改革发展稳定出力的新老朋友和各界人士,共同为青海的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

要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注意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正视矛盾,深入调研,科学决策,解决问题。注意完善政策,建立制度,见微知著,化解矛盾,防止积累矛盾。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利益诉求,依靠群众自我解决矛盾。各级干部都要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掌握民情,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畅通民主渠道,完善民意表达机制,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努力从制度上寻求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稳定是和谐的基础,必须把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放在第一位,深入推进“平安青海”建设。要切实贯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经济犯罪和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势力,高度警惕、依法打击进行分裂渗透破坏活动的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安宁、人民安居乐业。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社会和谐提供政治和法治保障。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关键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促进各种政治关系的和谐;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省进程;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扬党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协商共事的优良传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认真抓好依法执政的制度和方式的规范与完善,进一步加快健全执法体系,推进司法制度改革,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努力建设法制社会;大力推进和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扩大人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认真实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实现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要更新社会管理观念,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改革创新。在管理方式上,要积极探索并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在管理内容上,要把加强社会管理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同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生活需求相结合,同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相结合,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努力把社会建设和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各级政府都要认真研究开放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学会用开放的办法管理当今开放的社会。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要环节,进一步健全政府制度体系,实现政府管理程序化,做到依法行政,科学行政。要更加重视搞好社会公共服务,更好地发挥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基层组织的作用,把那些不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逐步转变由社会主体去承担,把那些应该由下级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放下去。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公共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推动社会事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公开化,实现政府行为的规范、协调、公正、透明和高效。

要从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入手,加强基层和谐社会建设。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根本,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依托,以基层社区党建为主导,以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建设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为切入点,不断拓展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开展社会救助、民事调解、医疗卫生、治安管理和各种社会福利保障服务,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文环境,丰富和发展社区文化,建设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形成充满人文关怀、环境舒适整洁、欢乐祥和的文明家园。

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构筑和谐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和文化氛围。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青海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全体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五个特别”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新风尚,继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努力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奋进的社会氛围。

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立足高原特色文化和民族文化传统,加强基层文化事业建设,发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繁荣和提升青藏高原民族文化品牌,大力推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坚定不移地发展教育,坚定不移地加强科技和人才工作,努力为构建和谐青海提供文化和智力

支持。

做好以上各方面的工作,既要明确近期的工作要求,又要科学规划长远目标。要结合制定“十一五”规划,把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任务分阶段地加以具体化,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同规划、一同部署,同步推进。要把构建和谐青海规划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同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四个着力点”,即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相衔接,深入研究“十一五”和构建和谐青海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使和谐青海建设反映时代要求,体现青海特色,更加富有成效。

构建和谐青海,需要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领导干部必须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多做少说,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主义。各级领导干部对待群众,要有心、有情、有义,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抓住那些不和谐的突出问题,从群众最困难、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生产生活问题抓起,坚持不懈、千方百计地把这类问题解决好。要严格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也要在组织上、思想上、作风上严格要求他们,切实把队伍建设好,把风气搞端正,做到从上到下都能够带着真挚的感情关注民生,善待群众,服务群众,从上到下都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二篇:学习六中全会心得—发展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去年,青海省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在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青海是一个后发展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程度深,仍然面临着改革和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同时,青海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解决民族、宗教矛盾,确保社会稳定的任务也很重。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构建和谐青海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认真落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和谐青海建设的第一要务。穷则难和。生产力不发展、经济实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社会和谐就没有物质基础。构建和谐青海,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青海的发展既保持了良好态势,又面临困难和挑战,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推进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改变制约条件和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任务都很艰巨。加快青海发展,首先要深刻认识现阶段青海改革发展的特殊性,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新发展思路,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形成,青海依靠国家支持,依托社会力量,自我积累、自我投资、自我发展的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明显增强,各种投资创业的服务平台日渐形成,企业在改革和市场机制的推动下,自身活力不断提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青海干成了一大批原来想干而不能干的事情,保持了经济连续5年持续快速增长,各族干部群众从中增长了才干,增加了积累,增强了信心。我们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大思路谋划大动作、大项目,力求更多的投入、更好的发展、更大的变化。要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提高外向参与、外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把青海的发展融入全国、融入世界,充分依靠国内外市场发展壮大自己。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各项要求,扎扎实实打基础,继续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步伐,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和保护,加强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新转变,产业发展的新提升,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的新跨越,社会事业发展的新突破,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新提高,逐步建成农牧业进步、特色产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和谐青海。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着眼点放在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构建和谐青海,反映了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真心依靠人民,不断激发各族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的创业环境,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放手让群众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创业。坚决摒弃一切妨碍人们创业致富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束缚人们创造活力的体制弊端,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让全省充满发展生机和创造活力。要注重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关系和谐。重视和解决好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引起的社会问题,既坚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富裕起来,又要通过依法征税、增加公共支出、增加转移支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强对后进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沟通协调机制,不断从政策上、法律上、制度上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维护好各族群众的生存权利、民主权利、发展权利、创造权利。要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办实事、解难事。一是高度重视就业。我省经济不发达,社会就业率低,从业人员赡养人口比重高,必须把就业再就业作为一项关系民生、关系全局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三是搞好扶贫开发,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认真总结扶贫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解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提高扶贫工作成效。要维护好群众利益,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坚决遏制和打击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重点解决好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破产重组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第三篇:科技人员学习六中全会心得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又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科技界在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上,肩负着重大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科技进步和创新要为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当前的生产力发展中,尤其要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切实依靠科学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竞争力,只有将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轨道上来,才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从而创造满足人民和社会需求的雄厚财富。

科技进步和创新要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创新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当前,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营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和谐社会需要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诚实守信的科学道德,整体和谐的科学观念,需要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理性、支持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科技进步和创新要为和谐社会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建设和谐社会体现了以人为本,既是为了人,也要依靠人。巨大的人力资源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最宝贵资源。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大国,必须努力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提高全民的科技创新意识,必须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一支规模巨大、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最终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财富。

六中全会吹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角,描绘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蓝图,具备了各种有利条件,历史的机遇,给广大科技工作者带来了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做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第四篇: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去年,青海省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在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青海是一个后发展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程度深,仍然面临着改革和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同时,青海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解决民族、宗教矛盾,确保社会稳定的任务也很重。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构建和谐青海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认真落实。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和谐青海建设的第一要务。穷则难和。生产力不发展、经济实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社会和谐就没有物质基础。构建和谐青海,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青海的发展既保持了良好态势,又面临困难和挑战,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推进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改变制约条件和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任务都很艰巨。加快青海发展,首先要深刻认识现阶段青海改革发展的特殊性,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新发展思路,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形成,青海依靠国家支持,依托社会力量,自我积累、自我投资、自我发展的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明显增强,各种投资创业的服务平台日渐形成,企业在改革和市场机制的推动下,自身活力不断提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青海干成了一大批原来想干而不能干的事情,保持了经济连续5年持续快速增长,各族干部群众从中增长了才干,增加了积累,增强了信心。我们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大思路谋划大动作、大项目,力求更多的投入、更好的发展、更大的变化。要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提高外向参与、外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把青海的发展融入全国、融入世界,充分依靠国内外市场发展壮大自己。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各项要求,扎扎实实打基础,继续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步伐,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和保护,加强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新转变,产业发展的新提升,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的新跨越,社会事业发展的新突破,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新提高,逐步建成农牧业进步、特色产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和谐青海。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着眼点放在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构建和谐青海,反映了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真心依靠人民,不断激发各族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的创业环境,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放手让群众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创业。坚决摒弃一切妨碍人们创业致富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束缚人们创造活力的体制弊端,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让全省充满发展生机和创造活力。

要注重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关系和谐。重视和解决好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引起的社会问题,既坚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富裕起来,又要通过依法征税、增加公共支出、增加转移支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强对后进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沟通协调机制,不断从政策上、法律上、制度上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维护好各族群众的生存权利、民主权利、发展权利、创造权利。

要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办实事、解难事。一是高度重视就业。我省经济不发达,社会就业率低,从业人员赡养人口比重高,必须把就业再就业作为一项关系民生、关系全局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三是搞好扶贫开发,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认真总结扶贫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解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提高扶贫工作成效。要维护好群众利益,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坚决遏制和打击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重点解决好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破产重组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四是倾听群众呼声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呼声,从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帮助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着重解决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吃水难、打官司难、办事难等问题。五是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着力改善青海人的生存环境,在全面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各项工程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居环境治理和治山治水工程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建设山川秀美的新青海。

坚持以团结进步为主题,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团结是和谐的保证。要按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长效机制。改变青海面貌,需要各级领导班子更加紧密团结,巩固和发展五湖四海、团结共事的好传统、好局面。要不断增强干群之间、党政之间、军民军政之间的团结,发展全省上下、各族各界的大团结,以大团结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富民强省的目标鼓舞人心,凝聚人气,形成团结、和谐、创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形成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旗帜鲜明地热忱支持创业人员、民营企业家、自由职业人员和其他一切来青海投资兴业、关心青海建设、为青海改革发展稳定出力的新老朋友和各界人士,共同为青海的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123

第五篇:学习六中全会—科学发展观篇

学习六中全会—科学发展观篇

经济特区成立25年以来,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迅猛推进,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已经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大城市。当前,的发展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转型。从这种实际情况出发,要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和谐、效益,最根本的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建设效益,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就是要摆脱对物质资本积累和自然资源的过分依赖,克服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瓶颈,主要通过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来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过去25年,经济的增长方式带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的各种制约因素逐渐凸显出来,如剩余可开发土地只有200多平方公里,土地空间有限;能源、水资源供求缺口过大;环境承载力已严重透支;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等。要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努力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坚持“产业第一”的方针,建设产业发达的。产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优势是产业,希望也是产业。25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产业第一”的方针,成功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发展壮大自己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形成了在国内相对发达的产业,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物流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当前,加快经济的发展,仍然要以发达的产业为依托,继续坚持“产业第一”的方针,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努力建设产业发达的。在继续发展高新技术、金融和物流等三大支柱产业的同时,把文化产业培植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积极实施适度重型化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从战略高度着力培植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适当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组织。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同时注意产业的消长平衡。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自主创新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们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自主创新已经成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第一推动力量。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中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达到56.7%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已跃居全国第一位;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3.67%,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今后,我们要大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争取在专利的申请、购买储备、加工改进和产业化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选择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产品,依托大企业组织技术攻关,加强集成创新。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过程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企业家的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加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投入,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和人才积聚条件。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可以使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在高资源消耗的前提下实现的,继续维持这种增长模式,将受到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膨胀和经济快速增长,现有土地资源开发已近极限,水、电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环境污染特别是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为此,我们决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对经济增长设定“四个下降”(即单位产出的土地、能源、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四个方面指标逐步下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硬约束。尽快建立科学的“绿色GDP”指标核算体系,并把它作为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推广清洁生产,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节约型城市。严格控制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提高淡水综合利用率,降低平均能源消耗水平。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和污水废水综合处理回用率。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特别是水环境和大气污染治理。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建设知识经济的。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发展知识经济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过去25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32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5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5%,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1/5强。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发展知识经济对于合理开发人力资源、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克服资源约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今后将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大力发展知识经济,通过“三个提高”(即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研究开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全要素生产率或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三个指标明显提高)来推进可持续、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提升人力资本,不断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使人力资本积累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建设和谐,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特区建立25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集中表现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和尖锐;城市社会管理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人口急剧膨胀,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等。要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设“和谐”的有效途径。

建设充满活力的。真正的和谐社会,决不是一个死水一潭、沉闷呆板的社会,而必然是一个百舸争流、充满活力的社会。充满活力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源泉和基本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改革开放催生的新兴城市,到处充满朝气和活力。社会经济生活的竞争氛围浓、人们的竞争意识强;人员来自五湖四海,“移民”文化特征十分明显,“追梦”的激情十分强烈,不仅敢于创新,而且善于创新。我们一定要十分珍惜并努力保持和强化这些优势,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打造“活力”。为此,我们要更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知识和人才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使成为各种人才施展聪明才智的大舞台;大力倡导竞争,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引入竞争机制,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态势;积极鼓励创新,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创新环境,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社会各个领域焕发勃勃生机,把建设成为创业者的乐园。

建设公平正义的。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从的实际来看,随着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原则在总体上得到了比较好的贯彻和体现,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改革发展的成果尚未让不同阶层的市民公平公正地共享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建设和谐将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我们要下大力气解决就业问题,确保户籍人口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同富裕工程”,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加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重点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加快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积极从法律、制度、政策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切实保障全体市民都能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建设诚信友爱的。诚信友爱是社会的凝聚剂,是实现人际和谐交往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证。一个没有诚信、缺乏友爱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作为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最早实行对外开放,加之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的这种“窗口”、“试验田”和“移民”的城市特征,无疑会使诚信友爱的原则经受考验。自经济特区创立之日起,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出了以“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形成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明天”等一系列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体现诚信友爱的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我们一定要继续保持这一优秀的精神品质,更加积极地营造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人民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要继续加大“关爱行动”的力度,积极扶持弱势群体,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兴办慈善事业,加快发展残疾人福利保障事业,继续做好义务献血和义工活动;着力培育全体市民的家园意识,增强对的认同感、归属感;深入开展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民教育,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也愈益凸显。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的形象,而且会制约的发展。因此,打造安定有序的刻不容缓。为此,我们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健全社会预警系统,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完善基层群防群治网络体系,推动社会治安进一步明显好转;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引导群众以合法理性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发挥社会自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

建设民主法治的。民主法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20多年来,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注意加强和改进党委对人大、政府、政协工作的领导,拓宽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渠道,增强了的政治合力。我们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立法权,制定了一批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开展;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效率不断提高。我们较早地开展了基层自治组织直接选举的探索,较早地推进政务公开、企务公开、居务公开,创新了基层民主的形式和内容,调动了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实践的积极性。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扩大人民的参政渠道,完善重大事项的听证制度、公示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切实用好两个立法权,通过立法推动制度创新,努力实现政府职能和经济社会管理的法定化;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改革,全面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加强执法监督,坚决遏制司法腐败,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的情况看,这些年,尽管我们的经济指标上去了,但人与自然之间不和谐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人口过度膨胀使得十分有限的土地不堪重负。是全国7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的废水达标排放量仅占排放总量的33%,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净畅宁工程”、“梳理行动”,清查违法建筑、违法用地,加大环保投入,基本上遏止了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的趋势,但人口、交通、违法建筑问题仍然突出,环境质量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我们必须调整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统一。

下载学习六中全会心得—发展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六中全会心得—发展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 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解决这一问题得到了更为强劲的支撑。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大全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作为一名关注党的建设、努力向靠拢的入党积极分子,我认真学习了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和谐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逐步认识和深化的过程,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思想的重大提升,合乎中国现阶段发展的时......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先进文化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和时代......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合集五篇)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解决这一问题得到了更为强劲的支撑。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

    大学生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大学生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 大学生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

    大学生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今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 从建党90年的角度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