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和谐篇

时间:2019-05-14 01:4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和谐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和谐篇》。

第一篇: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和谐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逐步认识和深化的过程,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思想的重大提升,合乎中国现阶段发展的时代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的是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此,在实践上应把握好几个着力点:

致力于激发人的创造活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创业主体。一是尊重群众的创业权利。浙江的活力之源,就在于率先建立了能够调动千百万人积极性的体制机制,使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社会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二是拓展群众的创业空间。浙江抓住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配置资源,使更多的企业提升了发展层次,使更多的人获得了创业机会。三是营造有利于群众创业的环境。浙江尊重人民群众的劳动和财富,积极为广大人民群众创新创业编织“服务网”和“安全网”,不断改进完善自身的领导方法和管理方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调动积极因素、调节利益关系、调整行为规范上来。

致力于保障人的合法权利,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一是在实现共同富裕中体现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保障更多的人共享发展成果。二是在关注民情民生中体现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事,切实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在推进民主法治中体现以人为本。积极引导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热情,为广大人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协调利益关系提供规范化的机制和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需求和利益。四是在发展生态文明中体现以人为本。浙江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构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口生态体系和科学高效的能力支持保障体系。

致力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是最大限度地凝聚人的思想和观念。浙江坚持围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各类思想教育活动,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各类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坚持正确导向,贴近群众需求,改进舆论引导,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二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坚持和发展“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使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三是最大限度地提升人的文明素质。浙江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和科普宣传活动,努力使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有新的提高。四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浙江大力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等“八项工程”;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不断增强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能力,重塑文化产业发展主体,充分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国有文化单位的活力和竞争力,壮大民营文化企业的力量,为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创造条件。

第二篇: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先进文化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具有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的战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先进文化不仅处于重要地位,而且具有特殊作用。只有从先进文化中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持久的充满活力的和谐发展。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除了相应的物质基础之外,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文化的发展。因此,先进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是全局性的。

社会发展既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又是人类改造自身的过程。由社会矛盾所产生的社会差异,特别是由社会变化所形成的社会失衡,是社会变革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积极面对和正确解决前进中所出现的社会矛盾,并使之不断趋于平衡的过程。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从未中断过。在中国,从《诗经》中提出的“乐土”、“乐国”到《礼记》中提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从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康有为的《大同书》;在西方,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指出现存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而庄严地肯定“提倡社会和谐”是“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这些理念都反映了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体现了进步的思想家在文化上的不同程度的自觉。而真正使人类这一美好理想成为科学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

和谐社会之所以成为人们的理想境界和崇高目标,就是因为人只有在公正、诚信、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对于一个由复杂因素构成的社会来说,和谐意味着将各种社会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激励起来,形成巨大的合力,得到均衡的发展。因此,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在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上,以文化、精神和道德为规范与支撑,以公平、诚信、民主、法治、开拓、创新为基本内容的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而在一个文化衰落、精神贫乏的国度里,是很难建成真正的和谐社会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的充分肯定。

人们普遍认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至3000美元时,就会进入一个临界点:或者振翅高飞、乘胜前进,进入新的发展境界;或者矛盾丛生、困难重重,裹步不前,乃至“翻车”。不论这种现象所反映的是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内在法则,对于我们来说,它都具有警示意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正是在我国人均GDP跨越1000美元之际及时而明确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并将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连为一个整体,从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任何经济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应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是人用以认识自己和相互理解的工具,是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和创造活力的精神来源。这种重要性有时候也许是潜在的、隐性的,但它的效能却是实在的、巨大的。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组织方式,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总要受到其文化的影响。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大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更自觉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又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应当看到,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实现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建立健全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社会福利协调机制、社会舆情汇集与分析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也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智力支持。在新的条件下,牢固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形成社会活力与效率勃发、公平与正义彰显、求真与务实并举的和谐社会格局,激励和增强全社会的开拓精神与创新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爱护、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先进文化都是必不可少和大有可为的。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自觉发挥先进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作用,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同时也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最近几年,我们山西始终将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上,以不断发挥文化所具有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的作用。正是基于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和特点、地位和作用、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与把握,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才更加迸发了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着力在发掘和弘扬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进行了开拓性的尝试和创造性的探索,并获得了虽然是初步的但却是丰硕的成果。

山西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长期的历史积累和伟大的革命实践,赋予这块土地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昂扬的文化精神,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现代群众文化与革命文物的荟萃地。面对如此富饶的文化资源,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尽早、尽快、尽好地以开拓精神和创造性的劳动,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精神优势与经济优势。

我们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积极发掘文化优势,努力形成文化强势,不断开创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华夏文明看山西”大型系列展演活动、平遥国际摄影节和摄影精品巡回展、山西古代壁画精品展等盛大的文化节日,《立秋》(话剧)、《一把酸枣》(舞剧)、《华夏之根》(民族交响乐)、《八路军》(电视连续剧)、《暖春》(电影)、《刘胡兰》(电视政论片)、《晋南》(电视专题片)等精品剧目的创作和演播,对确认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具有重要价值的晋文化与尧文化的考古与发掘,对晋商、北朝、古代文明、五台山佛教、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新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专题专项研究等,已初步塑造了山西的文化形象,显示了山西的巨大文化潜力和文化前景。所有这些,正是我们以文化的力量构建和谐山西的实际举措。

第三篇: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司法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司法行政机关的许多职能与此息息相关,特别是法律援助工作,在直接保障社会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建立和完善中国法律援助制度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1995年广州市率先在全国成立了首家政府法律援助机构。10年来,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和力量不断壮大,为贫弱者免费提供法律咨询近10万人次,办理援助诉讼案件1.3万余宗,有效促进了广州社会的和谐稳定。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广州的法律援助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为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广州法律援助工作的持续发展

从科学发展观内容来看,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是社会各项事业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全面发展。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依法维护和保障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与和谐发展,为改革发展创造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这本身就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容。

要以人为本,进一步明确法律援助的目标和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放在第一位。法律援助作为一项法律救济制度,就是要为那些社会困难群体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解决他们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的问题,帮助他们依法维护和实现自身合法权益,落实“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二、积极开拓创新,探索建立具有广州特色的法律援助工作发展模式

法律援助工作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要形成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符合本地区特色的发展模式,即:以政府的投入为主体、以社会面的参与为补充、不断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各种资源之间的优势互补,对法律援助工作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一)要全面落实法律援助工作中的政府责任。现代法治社会要求国家必须承担法律援助的责任,2003年7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法律援助条例》明确规定政府是实施法律援助的主体。广州法律援助工作要获得进一步发展,继续保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排头兵位置,各级政府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切实承担起职责,为其提供工作指导和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尽快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地方性法律援助法规及政策。目前,尽管《法律援助条例》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有关法律援助范围、经济困难标准和办案补贴标准等都没有具体规定。因此,必须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出台有关法律援助对象、范围、形式、资金来源等具体规定,明确法律援助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指明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财政支持和资金投入。据统计,目前我国拨付的法律援助经费平均每人每年不足6分钱,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必须尽快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

(二)要充分调动资源,全面扩大社会的参与面。从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趋势看,政府越来越多地承担主体职责是必然的。但是,与群众不断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相比,政府的力量仍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科学合理地调配各种社会资源,是实现法律援助工作高效率、低成本运作的有效方式。首先,要合理利用广州市丰富的律师资源,让所有律师都普遍公平地承担法律援助义务。据统计,去年全市3947名专(兼)职律师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439件,人均仅为0.9件,这明显是一种资源浪费。要根据各个区、各种专业的律师的特点,规定他们应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具体内容,组织、引导他们开展与其工作领域和业务能力相适应的法律援助,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其次,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以自身资源投入法律援助工作。要完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参与法律援助的组织形式和方式,引导他们规范开展工作。要探索建立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引导他们开展法律咨询、法制教育等活动,鼓励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对于社会团体、高等法学院校等社会组织的人员,凡是主动要求参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要通过业务指导、支付办案补贴等方式予以积极支持。通过扩大社会参与,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质量

法律援助作为一项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在我国实施已近十年,目前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出现了供需矛盾突出、服务不够规范、发展不够平衡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发挥好法律援助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坚持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法律援助工作发展质量。

(一)有效发挥法律援助机构的职能作用,实现法律援助低成本、高效率。法律援助机构作为法律援助的组织实施部门,在整个法律援助制度实施中,处于核心地位,其职能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法律援助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广州市法律援助工作发展至今,已基本形成了市、区(县级市)、街(镇)三级服务网络,应该说组织是比较健全的,今后关键是作用发挥的问题,为此,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现市级法律援助机构职能的单一化。法律援助机构就其职能的不同,划分为法律援助管理机构和法律援助实施机构,两者为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当前,区(县级市)级以下法律援助机构同时承担管理与服务双重职能是现实的要求,但市级法律援助机构的职能应限定于制定法律援助政策和监督政策的执行,不提供具体的援助服务。二是认真审查援助申请,引导当事人选择低成本、高效益的维权方式。尽可能对案情做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对明显于法无据或无援助必要的,做好说服劝导工作,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以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以免浪费援助资源。三是指派和安排具体人员办案,合理调配援助资源。指派安排人员办案,要综合考虑案件的性质和难易程度、辖区内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承担法律援助的工作量、法律援助机构内律师和社会律师承担案件的合适比例,实现援助资源效益的最优化。

(二)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法律援助优质高效。法律援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法律援助能否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工作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强化“两个规范”,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法律援助机构的内部管理,落实首办责任、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工作制度。规范法律援助行为,严格按照《法律援助条例》、《广东省法律援助条例》要求,对接电接访、案件受理、审查指派、跟踪管理等工作流程进行统一的规范,从制度和程序上保证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

建立法律援助办案激励机制。可将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与发放律师办案补贴相挂钩,同时根据政府对法律援助经费投入的增加幅度,逐步提高律师办案补贴标准,以调动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积极性。

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和监督检查机制。按照《法律援助条例》、《广东省法律援助条例》、《广东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检查办法》要求,科学评估和检查法律援助办案质量。法律援助机构要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质检工作,采取抽查办案卷宗、旁听庭审、发放意见征询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检查,并将结果予以社会公示,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可考虑在律师协会设立法律援助委员会,协调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质检工作。

(三)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为法律援助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法律援助也只有依靠强大的人才支持,才能实现自身跨越式的发展。

建设专职型的法律援助队伍。按照编制精干、素质优良、业务熟练、运转高效的总要求,组建法律援助专职队伍,负责管理和实施法律援助工作。具体可探讨对法律援助专职队伍实行分类管理,给予不同待遇;增强区(县级市)法律援助人员编制;提高法律援助人员待遇,改善法律援助工作条件等方式。

建设学习型的法律援助队伍。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加强对法律援助队伍的思想政治、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理解、掌握法律援助规则和方法的能力,提高他们为民服务的水平。

建设科学型的法律援助队伍。加快引进高素质人才,对法律援助队伍按照工作属性和专业特长进行职责分工,理顺管理与办案人员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第四篇: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

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解决这一问题得到了更为强劲的支撑。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来为构建和谐社会搬去一块绊脚石。

当前中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已经到了一个“节点”。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有数据显示,在~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远在3倍以上;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此外,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也很大,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达10多倍。

当然,比这些数据更能让人产生痛感,更具有说服力的,还是直观的现实形态。一些社会群体之间矛盾突现,欠发达地区人们艰涩的生存环境,低收入者的无限悲苦目光,这些种种现实的困顿与苦难,最重要的肇因之一,就是收入分配不公。这也是对和谐社会的最大挑战之一,因为它破坏社会公平,影响社会安定,同时也影响经济发展的效益。而诸如“公平”、“安定”与“效益” 这样的元素,恰恰就是一个和谐社会必备的因素。

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平衡,是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想使这种利益平衡成为现实,就无法绕过纠正收入分配不公这样的选择。~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分配制度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首次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进行了修正; ~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收入分配事关每个人的利益,此次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将吸引更多人的关注目光。

尽管我们可以肯定政府在纠正分配不公方面的努力与决心,但理性告诉我们,解决分配不公这样的大课题,无法一蹴而就,甚至,我们必须为解决分配不公做最困难的估量。毕竟,这一课题顺利解决,将意味着我们这个社会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力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长久以来,诸如垄断性行业的高收入问题、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制度、公车改革问题以及其它种种收入不透明问题尽管备受诟病,但这些事关他配的改革却始终无法得到实质性推进,无疑,这都为解决分配公平可能遭遇的困难提供了现实的警喻。

这是因为,当前造成收入分配不公,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相关体制存在着重重积弊,比如,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期间出现的种种管理空白,城市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市场体制不健全与政府对市场运行监控不力等等。正是相关制度规则不公,一些公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使某些强势者能以非法或掠夺的方式抢占社会资源,使广大公众无法以竞争的方式,依托个人努力方式获得合理的利益回报,从而造成分配不公,这也是为什么当前社会存在诸多利益矛盾与冲突的重要原因。

显然,要想实现分配公平,就必须使社会的各种利益主体都能够在制度约束与市场竞争下各得其所。要实现这一点,政府部门必然要直面体制弊端,要有勇于自我纠错的决心,政府职能权限必须界定清晰,政府的相关改革措施要真正敢于触及某些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惟有如此,方能实现对相关分配不公平的制度进行全面清理,重新建立起符合和谐社会需要的利益均衡机制,使社会更趋于和谐健康。

无疑,这也意味着纠正分配不公必然面对强大的阻力与压力,从另外一个层面看,这样的阻力与压力,更是一种提醒与敦促,那就是,在分配制度改革上,政府必须拿出足够的勇敢与决心,必须为应对困难与阻力寻求更好的准备。那么,这种勇气与决心从哪里来呢?那就是广泛的~支撑与利益诉求。试想,分配制度让少数人成为既得利益者,不能让广泛的社会群体享受改革和经济发展成果,这样背离公平与正义的不公平制度,只会造成社会中的利益关系进一步恶化,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与政府形象。所以,对凝聚着强大~支撑收入分配改革,我们有理由充满期待。

第五篇: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民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我们党来说是又一次“进京赶考”。考试成绩的好坏,只能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才能社会和谐、百业兴旺。应该看到,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我们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在人民群众中确实存在一些矛盾。问题应正视而不能回避,缺点应改正而不可掩饰,矛盾应及时化解而不容大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心民生、发扬民主、优化民风。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心民生。古人云:“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凡百姓安居乐业,则天下太平;凡民不聊生,必社会动荡。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殷实。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对于湖北省荆门市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谋划民生大计,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尽快富裕群众。为此,荆门市委、市政府在2002年8月提出了“兴工富市”战略。通过3年的努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总量在全省市州的排名提升了两位,亿元工业企业由过去的不足10家发展到50多家,职工年平均收入超过了1万元。在工业发展的带动下,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增幅6年来首次超过两位数,市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加了近2.5亿元。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为社会提供近两万个就业岗位。在具体工作中,荆门市还努力做到“三个倾斜”:一是向弱质产业倾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大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和以工促农的力度,努力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二是向贫困地区倾斜。市里向每个贫困乡镇都派驻了农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市直单位对口帮扶。三是向困难群众倾斜。广泛开展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的结对扶贫活动;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城镇居民实行应保尽保;对部分贫困群众实行医疗救助;设立助学帮教基金,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上得起学。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发扬民主。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让群众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相信和依靠群众,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集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来。围绕发扬民主,荆门市进行了积极尝试。党委重点推行了党务公开。凡是群众关心的党内热点问题,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的事项,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在“党务公开栏”和新闻媒体上公开。政府重点推行了电子政务。在行政、执法单位大厅和公共场所设置电子触摸屏,公开重大政务活动、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和公务服务内容,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社区重点推行了听证会制度。对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由社区组织居民代表与城区政府和城市管理部门对话,共同协商解决。农村重点推行了村务民主恳谈会制度。村里的重大事情由村民代表、党员和村组干部一起定期商量,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优化民风。优良的民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优良民风,历来为人们所推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引导民风、优化民风摆在重要位置。优化民风,必须先端正党风,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塑造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荆门市大力倡导“百官共廉、振兴荆门”,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要有“三心”:以进取心对待事业、以平常心对待自己、以宽容心对待他人,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牢记“人不可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可以把人带入坟墓”的道理。优化民风,必须摈弃社会陋习,弘扬文明新风。近年来,荆门市狠刹大操大办、打牌赌博等不正之风,狠刹乱建寺庙和封建迷信之风。优化民风,必须大力培育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弘扬正气,引导民众。荆门市在农村、在领导干部中、在经济战线、在文体战线分别推出了一批感人的先进典型。通过这些扎扎实实的工作,努力使党风更正、政风更清、民风更纯,形成政通人和的局面。

下载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和谐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和谐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和谐社区)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逐步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和谐宜人的“幸福乐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苏州市沧浪区有如下几点体会。......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税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体现在治税理念上,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即以依......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去年,青海省人均生产总值超过......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民主党派)

    内容提要 各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应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把发展......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城市管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逐步认识和深化的过程,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思想的重大提升,合乎中国现阶段发展的时......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司法)范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

    十六届六中全会

    十六届六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民主党派篇(共五则范文)

    内容提要 各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应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