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科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刘家庄小学社科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顾一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一学期来,我校本着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力、努力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为原则、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应该说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常规教学方面
1、认真备课
按照学校要求,每周我们都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先周备课,而且努力做到备课符合我区“四环节”教学和学生实际,这就让自己做到了上课胸有成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积极听课、参与教研、善于反思
不管什么层次的听课,我都尽量抽时间去听,这样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四环节”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
二、优差结合,全面推进
学期初,我们就紧抓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
三、重视动手和动脑的训练:
在《科学》教学方面,科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科学课教学要求动手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整个学期,我们非常注重教学生由想到做。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做”的欲望,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方面,课堂上在认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之外,按我区“四环节”教学法精心设计课外阅读资料:如国家大事,身边模范等,用品德与社会的眼光给予学生拓展训练,打开他们的思路,使课本知识得以有效的补充。让它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辉煌,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它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够丰富,所展示的世界还不够大,教学媒体的运用还不够充足,个别学生的耐心辅导还欠缺及时雨完美。等等。纵观得失,觉得《品德与社会》学科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并着眼于更放开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图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更感兴趣,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四、教学成绩
本学期,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检测,孩子们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一致认可。我本人也不断钻研业务,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五、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自身的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不断更新。世界瞬息变化,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我将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提升自己。
2、学生的自主自觉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优差生的差距还很大。
3、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当然,过去的已经过去,有人说过“总结过去是为了让未来更有经验可循”。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学期还未开始。在新的学期里,我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断地提醒自己,让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争取新的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二篇:妇社科工作总结
妇社科工作总结
一、工作总结
(一)社区卫生工作。一是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成效显著。今年我市创建了XX区青山、XX区黄茶岭和XX区东风3所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所市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批准设置了XX市三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XX区金源街道金源管理处社区卫生服务站,督促两个园区坐落城区完成了金源街道和金龙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址规划工作。三是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服务能力。圆满完成省厅下达的291名社区卫生机构各类人员培训任务。四是突破了社区卫生医保瓶颈。我们抓住市委书记李亿龙调研卫生工作的契机,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住院定点医疗机构作为一件大事提出,得到李亿龙书记的明确指示后,积极与人社局、医保中心开展协调。目前,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陆续被纳入2014年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住院医保定点机构,解决社区居民就近就医的问题。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今年,我市圆满完成了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从11月份省厅通报来看,我市公卫工作完成情况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一是进一步理顺了管理模式。通过深入开展工作调研、召开公卫工作推进会、制定工作政策等一系列措施,理顺了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公卫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关系,落实了指导督导职能,为公卫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在《衡阳日报》、《衡阳晚报》开辟宣传专栏,借助衡阳党政门户网专访邹局长及市政府12345网站平台等机会,大力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了居民知晓率。三是强化考核督导。通过会同市财政局对全市12个县市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半年考核,联合印发了考核情况的通报。与此同时,各专业公卫机构结合本机构的日常工作,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平时指导督导力度。四是认真开展月报表工作。我们每月组织相关业务科室、专业公卫机构对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报表进行集中审核、分析和通报,分析结果通报各县市区卫生局,季度抄送各县市区分管县市区长。同时,我们以省厅公卫分析通报为蓝本,对我市公卫工作进度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做到每月一次,提高了公卫报表质量,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逻辑性。
(三)妇幼卫生工作。一是严格落实“两率”控制。全市今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6.29/10万,系近十年来我市孕产妇死亡率最低的一年。全市剖宫产率控制在27.97%,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1%;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去年的10.81‰下降到8.46‰,2013年我市新生儿窒息复苏组织管理工作还荣获全省妇幼卫生工作单项奖。二是持续夯实妇幼卫生工作基础。XX市成功通过全省儿童保健服务合格示XX县评估。三是妇幼重大公卫项目进展顺利。农村孕产妇县乡住院分娩补助惠民政策全面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扎实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达90.88%;四是免费增补叶酸项目维持高水平,达95.40%;新一轮“两癌”检查项目超额完成。四是扎实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1.67%、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81.36%、产前筛查率为25.06%,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五是切实落实人口计生综治工作。重新调整了XX市卫生系统计生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及工作调度会议,开展了督导考核,并分别下发了督查通报,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去年由卫生系统牵头查处的“两非”案件达13例,超额完成任务目标。2013年我局计生综治工作被评为全市先进工作单位。
二、工作计划
总体工作思路:切实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省厅工作目标任务,重点解决落后项目工作问题,进一步提高服务内涵与质量。(一)社区卫生工作
1、进一步巩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果,根据省厅的部署做好新一年的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
2、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督促已经批准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好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待条件成熟再进行建设。
3、继续抓好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工作。按照《XX市2013年中央补助社区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实施方案》(衡卫发﹝2013﹞186号)精神,抓好各项培训工作,严肃培训纪律,确保培训效果。(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1、全面完成公卫工作任务。按照省厅要求,全面抓好11项公卫项目落实,在保证项目数量任务落实的同时、尤其注重工作质量的提高。
2、进一步落实专业公卫机构职能。按照《湖南省厅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中医医疗机构指导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湘卫办发﹝2013﹞43号)精神,强化市、县两级专业公卫机构的指导督导职能,建议将职能的到位纳入市局对其的目标考核。
3、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按照省厅要求,明确各项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合理确定和分配任务目标,调整考核方案认真开展半年及项目考核,考核注重实效。与市财政协商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按照服务数量和质量拨付资金的量化资金拨付方案,提高服务内涵。
4、进一步抓好报表工作。认真落实公卫报表会审、分析通报制度,确保报表的逻辑性、真实性,并做好对省厅分析报表的横向纵向比较分析。
(三)妇幼卫生工作
1、狠抓两率控制。针对影响我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制定有效措施并实施,积极召开疑难危重孕产妇现场评审,组织协调危重孕产妇救治工作,严格可避免孕产妇死亡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争取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6/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8‰以下。
2、加强妇幼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推进机构等次评审。督促已经通过二级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估的7所妇幼保健机构切实做好机构等次评审工作,做到成熟一所申报一所。达到以评审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的目的。二是继续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合格县(市、区)创建工作。今年全市力争三个县、区(XX区、XX区、XX县)创建成为省级儿童保健服务合格县。
3、全面落实好妇幼卫生14项主要工作指标任务。包括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基本医疗全免费、婚前医学检查质量、叶酸增补工作、农村妇女病普查和“两癌”检查工作、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两大系统管理、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等。重点做好去年未达标项产前筛查项目工作的突破,去年该项工作因为老百姓保健意识、宣传力度、经费无出处等问题未能完成。今年我们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解决,一是将产筛纳入对各县市区及市直单位目标管理重点内容,并提高分值所占比例,二是借鉴其他市州经验将之纳入新农合报销范畴,三是将筛查中心下沉到有条件的县市区,四是利用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筛查率。
4、根据计生工作要求落实计生综治各项工作任务。重点是落实实时通报工作及打击“两非”工作。
第三篇:社科工作 工作总结
&&&&县社科工作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我县社科工作在市社科联的精心指导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社科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团结和带领全县社科理论工作者,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宣传普及社会科学、提高民众科学素质为目标,围绕全县改革、发展和稳定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理论宣传、学术研讨和社科普及活动,确保了全县社科工作顺利开展。
一、强化班子建设,社会科学重要地位不断强化。我们把各级领导班子和社会科学工作者作为学习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主要对象,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县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方案》。党委中心组学习期间,吸收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把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纳入了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每个社会科学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把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取得的经验教训形成书面材料,并组织召开了专题的研讨会。
二、开展调研活动,社科参谋助手作用发挥良好。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开展系列调研活动。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组织动员全县十六个乡镇和发改、农牧、林业、水务、扶贫、环保、文化等部门开展调研活动,摸清现状,理清思路,为全县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使我县顺利入列全国林业综合开发改革示范县和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县、全省节能减排示范县。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民生改善、工业经济科学跨越发展、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基层组织建设、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等方面组织县级以上干部、理论工作者及有关部门和系统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7篇专题调查报告,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对接。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全县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明确学习实践活动重大意义,大家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讲党课和学习辅导工作,通过占领思想理论阵地、解疑释惑、析事明理,使广大党员干部解放了思想,凝聚了力量,促进了发展。在齐齐哈尔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我县共有8篇征文获奖。
三、开展理论研讨,社科理论资政育人成效明显。社科工作的生命力在于服务大局,为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紧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理论研讨。组织召开了&&&&县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全面总结了我县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绩和经验,指出了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了今后几年实现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围绕县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战略,以加快发展为目标,举办了“科学发展的&&&&理论研讨会”,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理论工作者做了发言,10篇在“科学发展的&&&&理论研讨会”上交流,40篇被编入《科学发展的&&&&论文集》,确定我县发展的新思路。另外,在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实现了新突破,进一步提高了认识,达成了共识,使社科理论资政育人的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也为社科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多次参加市委和市委宣传部举办的理论研讨会,推荐的理论文章中,有多篇分别在省市报刊发表。积极组织征订市社科联编辑出版的《理论观察》,使社科成果及时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促进&&&&更好更快发展的力量。
四、搞好普及活动,社科工作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在全县上下深入持久地开展了以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社科理论普及活动,着力宣传普及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以“送戏下乡”活动为载体,将社科理论知识宣传普及融入到二人转、快板、表演唱等文艺作品当中,先后指导创作了《奶奶探路》、《春风化雨》等精品社科宣传节目,在全县城乡进行巡回演出,寓教于乐,达到了社科普及与群众思想教育的有机融合,这两个节目又先后在北京、香港、广州等地演出,获得了全国群星奖、精粹奖等国家级荣誉;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平台,组织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司法、农林等部门开展科普集中示范活动,设立咨询点、制作宣传牌、印发宣传资料、播放录音录像,坚持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将社科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将科学精神传播到千家万户;以“科普之冬”宣传月活动为契机,组织诗词、摄影、书法等八大协会及相关单位开展社科下乡、社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以及社科知识专题讲座、专题培训和主题咨询等各具特色的活动,采取社科宣传展板、宣传挂图、宣传车等形式开展宣传,将社科普及宣传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基层和农户之中。每年坚持举办形势报告会、专题研讨会、专家讲座、理论培训、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专题演讲等活动,不断丰富创新社科宣传普及的形式和载体,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加强理论研究,社科理论研究成果成效显著。组织指导全县社科理论工作者本着立足&&&&历史文化、研究&&&&现实问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突出调查研究,突出多出精品,突出推陈出新,突出不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主基调,大力开展理论研究,先后创作完成了多部社科理论成果。县委学科办完成了《县级四个班子专题调查报告汇编》等调研课题,县史志办编撰完成了新编《&&&&县志》、《历史上的今天》,县党史办出版了《走向辉煌》 等专著,县电视台制作播出了一批反映&&&&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电视专题片,省电视台新闻联播也在第一时间播发了系列专题节目《风景&&&&》。社科理论工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目前,尽管一年来我们在社科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和兄弟县区的工作进展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社科工作的形势发展相比,仍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社科联工作起步较慢,社科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学术活动、课题调研的范围比较窄,整体建设还有待提高。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强化领导,完善措施,开拓创新,在市社科联的精心指导下,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全面整合全县社科资源,充分调动社科队伍的工作积极性,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努力推出一批有价值、有深度的理论成果,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二是加强管理,服务基层,充分发挥社科主体作用。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优质服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全县社科团体的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各社科团体在我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面向社会,服务群众,大力开展社科知识普及。抓好社科知识普及既是社科联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今后工作中,我们重点在整合力量、扩大影响、增强实效上下功夫。
四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抓好社科联自身建设。大力开展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加强社科队伍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把社科联建设成为真正的“社科之家”。
第四篇:社科论文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给我的启示
马克思社会主义观,是指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社会主义观,包括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特征、社会主义道路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等有关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的基本观点;狭义社会主义观,是指关于社会主义阶段。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的属性
从总体上看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具有以下根本属性:
1、唯物史观是马恩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是在对所处环境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上诞生的。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是处于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不断恶化,工人阶级不断贫困化,剥夺者应被剥夺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与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为两大科学基石,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并对其发展做出了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逻辑预测并论证了这一预测。他们指出,只有发展生产力、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同时他们还提出了社会主义这种社会形态如何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设想,即:私有制的弊端用全民所有制来克服;按资分配的非伦理性用按劳分配来克服;资产阶级专政的反动性用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性来克服;自由经济的盲目性、无序性用计划经济来克服。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是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客观的对资本主义弊端予以揭露并科学的提出了取代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具体手段。他的目的不仅要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关系以及与经济基础相匹配的上层建筑的问题。
2、人的全面发展是它的价值追求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始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以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对于人的全面的自由发展的设想——“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唯一目的”。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和批判就是为了解脱资本主义国家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实现其人身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也在于对东方各民族的无限同情,为的是使人民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所以说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最高的价值追求。
二、马克斯、恩格斯社会主义观给我的启示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理解上的偏差也造成了社会道德滑坡、人文关怀主体缺位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在其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根本矛盾中的寓言却至今没有实现。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社会福利机制和对社会资本的重新调整缓和了这种矛盾,使其从显性变成隐性不易被人察觉。
两方面因素造成了资本主义“思潮”、“社会主义低潮”、“市场经济商潮”对社会主义的冲击,使许多人陷人了理论的困惑,从而模糊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国内外学术界试图用自由主义取代历史唯物主义,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经济学,这是对科学的社会主义观的严重否定。这些都是因为人们片面的以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仅是对生产力的发展而忽略了对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各个因素之间的协调和科学发展造成的。面对这种情况人们迫切希望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寻求答案,因此回归马恩经典著作探寻社会主义观成为必然。
1、马恩社会主义观有助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既“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他不仅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也是马恩社会主义观在当下中国的具体要求和表现。
第一、以人为本是马恩社会主义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其最终目的之所在。
社会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这就决定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是一个个人能够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其他一切活动皆是为了这一目标得以实现人而进行的努力。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也愈来愈突出,人们感到仅有经济发展并不能完全解决现代化的问题,还需要有社会的全面发展来适应人的发展的要求。所以,只有明确了马恩的社会主义观,充分了解了其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这种价值追求,以人为本,才会弥补在现时的实践过程中片面追求工业利益造成的人文关怀上的主体缺位。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马恩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具体要求
恩格斯提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计划来支配这一切东西,所以同现在实现的大工业制度相联系的一切有害的后果,将首先被消灭”③。
在恩格斯眼中共产主义社会在发展上秉承着全面的发展观。要对实有资源给予分配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这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也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形态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的设想还体现在注重社会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协调上。在当前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形成相互间良性循环状态,使社会的发展富有生机和活力。这是社会主义生命力的体现。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通过社会作用于自然,使自然发生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变化。这种作用必须使自然界按其本身的规律发生变化,才能在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实现人的发展和自然变化之间的动态平衡。然而,由于主体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对于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往往表现为人对自然的认识的局限性,因而人类在对自然界作用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往往都遭到自然的报复。因而人类对自然的占有不能像征服者对被征服者的统治那样,可以随心所欲。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科学中的科学问题。那种不尊重自然、不尊重科学,对自然疯狂掠夺和滥用自然资源的行为是与科学发展观完全背离的,也必然遭到自然的更大的报复而失去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总的来说,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实现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这是践行马克思社会主义观最高价值追求的真正体现。
2、马恩社会主义观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是人类很早就开始追求的一个目标。“和谐社会”实际上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它要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
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其内在要求而且本身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内容之一。他们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观点是:
第一,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不平等和两极分化、人的畸形发展和异化等弊端是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才能达到真正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未来和谐社会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适应,其矛盾通过自身的调整来解决。
第四,“自由人联合体”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各种能力和潜能充分发挥,人的多样性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发展。马恩的和谐思想为今天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是“什么是资本主义”,“怎样推翻资本主义”的问题。因此其和谐社会的构想重在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为推翻资本主义这一历史使命而服务。而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建设和谐社会不仅作为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理想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从必然到自由的实现而存在。
总的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贯穿于其整个哲学学说中,对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的解放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不仅是将人类从私有制社会中解放出来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我们解决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支持。因此重新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学学院
周鸣
学号: 201010779
第五篇:通州区图书馆社科普及工作总结
通州区图书馆社科普及工作总结
近年来,通州区图书馆社科普及工作在区社科联的精心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习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社科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团结全馆人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宣传普及社会科学、提高民众科学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理论宣传、学术研讨和社科普及活动,确保全馆社科工作顺利开展。
一、组织领导
为把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我馆建立健全社科普及领导机构,在分管领导冯罗费的带领下成立社科普及工作小组,并将社科普及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每年年初制定详细社科普及工作计划、统一部署全年工作,并在年底及时进行总结。同时,为确保社科普及工作正常开展,我馆每年部门预算中单列社科图书采购经费30万元,社科普及活动开展经费10万元。
二、网络队伍
我馆安排专人负责社科普及工作,并与省、市、区社科联长期保持密切联系。我馆认真策划、搭建平台,组织基地广泛参与各项社科普及宣传、交流活动,进一步增强示范基地走向大众化的力度,不断增强社科普及工作的实效性;同时与社区、企业、学校等建立固定联系,定期合作开展相应的社科普及活动;还广泛利用社会力量,积极组织和动员读书爱好者、以及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基地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中来,成立了通州图书馆“布谷鸟”志愿者服务队。
通州区图书馆长期与全区各中小学校保持密切联系,2013年先后在金郊初中、金北中学、育才中学设立了图书分馆。并长期作为通州幼儿园读书教育基地,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提供免费借阅。
我馆所有社科普及活动均在图书馆网站上进行发布,并在《通州日报》、通州电视台、“书香江苏在线”进行报道,进一步扩大社科普及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好图书馆。
2014年江苏省文化厅发文《关于开展农家书屋纳入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文公共[2014]14号)将我区列为试点地区。我们立即制定了工作方案,把原有的238个农家书屋全部纳入到我馆的总分馆体制当中,将建成覆盖全区、通借通还的公共图书馆分馆。真正实现全区范围内图书通借通还,为全区19个乡镇人民提供阅读的便利。
三、阵地建设
近年来,我馆联合通州区社科联“金沙市民讲坛”活动,坚持开展“古沙大讲坛”活动,每年邀请名家开展面向读者、学生、公务员等等的专题讲座:2012年至2014年,先后邀请通州籍著名作家张黎化做“阅读·反思·感悟”读书讲座;华东师范大学杨扬教授做“莫言的文学世界”专题讲座;著名作家、编剧陆天明先生做“一个作家眼中的当下反腐风暴”专题讲座;南大新传院教授潘知常做“阅读与人生”专题讲座。精彩的讲座受到了广大读书爱好者的喜爱,也为“古沙大讲坛”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通州区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3295㎡,新馆面积8812㎡。目前全馆藏书35万余册,利用图书馆丰富的各类图书、报刊和杂志等资源,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确保借阅室正常开放,其中成人外借室全年365天开放,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借阅需求。位于图书馆一楼的通州区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面积60㎡,配备20台电脑,接入带宽10M,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全年对外开放,供读者查阅、下载所需电子资源。三楼报告厅面积100㎡,每周六下午播放国内精彩讲座录像,吸引了一大批学生以及成年读者。我们还充分利用好图书资源,积极开展阵地服务,在寒假与暑假期间推出“提篮挑书”活动,增加每证每次借阅册数上限,大大提高了读者借阅的积极性,给他们带去更多的社科知识,丰富了他们的业余、课余生活。
2014年下半年经南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批准,我馆创办了内刊《通州书缘》。目前已印发了第一期,刊登了参与我馆社科活动的一些征文、电脑小报等等内容。
2013年,我馆参与了由省图牵头组织的江苏省联合参考咨询网和馆际互借系统。作为成员馆,这几年来我馆一直坚持每日专人负责上网答题。仅2015年起我馆共回答读者咨询3395条,满意率达99.9%,答题总数也在省内名列第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通州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于2014年11月正式建设完毕,目前提供馆内新闻以及图书馆各类社科资源的查阅与下载。每月在图书馆网站、中国通州网、微信平台以及图书馆大厅向读者推荐当月上架新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图书流通率。
四、制度建设
每年年初通州区图书馆制定详细社科普及工作计划、统一部署全年工作,并在年底及时进行总结。每年年底员工绩效考核与社科普及活动参与情况挂钩,岗位目标管理考核津贴(占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的60%)根据工作量、工作质量和满意度以及社科普及活动参与情况,按12个月和考核及对应的系数进行计发。
我馆每年开展“通州书缘”读书沙龙活动,邀请社会各行各业、各相关部门人员,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活动如何开展,积极为图书馆的社科活动献言献策。“通州书缘”读书沙龙成为了我馆对外交流的良好平台。
五、活动内容
2012年4月23日,由通州区委宣传部、通州区文广新局、通州区教育局等八家单位联合主办,通州区图书馆承办的“古沙读书节”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2012年至2014年已举办了三届,分别以“书香漫通州·文明涌江海”、“我的书·我的梦”、“读书·筑梦”为主题,共开展了30多场包括名家讲座、演讲比赛、“千册图书·百日漂流”、图文展览、读书沙龙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深入基层,为广大中小学生和市民朋友打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阅读平台。共有34000多人次参加活动,在市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反响,《通州日报》、通州电视台也多次对读书节活动进行了报道。2014年“古沙读书节”荣获江苏省第六届公共图书馆优秀服务成果南通市市级一等奖。“古沙读书节”现已成为通州区图书馆长期开展的品牌活动,为优化通州区人文环境,打造勤奋乐学的书香城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每年9月社科普及宣传周期间我馆积极组织相关活动:2012年在通州东社忠孝文化园举办“中秋月·读书会”读书沙龙活动;2013年在学校、机关举办“千册图书·百日漂流”活动;2014年举办“梦之魂”中华经典诗词朗诵会。
2013年通州区数字图书馆建成,经过全馆的讨论与策划,我们不仅在馆内、网站上进行宣传,还制作了两期数字资源的介绍与使用手册,放在各个科室供读者取阅,同时也不放过每次社科普及活动的机会,分发宣传手册。发放宣传手册的效果十分明显,我馆数字资源的访问量从开始的每月200-300人次,增加到后来的每月3000-4000人次,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档案建设情况。我馆每次社科活动都有专人负责摄影、拍照工作,活动结束之后保存至一台专门用于存储社科活动资料的电脑。每次活动之后有专人负责撰写活动总结并上传至图书馆网站。并将所有的活动资料用文件盒进行独立归档保存。
六、社会影响
(一)活动覆盖范围
我馆举办的“古沙读书节”是以区图书馆为中心,以机关单位和各中小学校为多点辐射的读书平台。联合了中共通州区委宣传部、通州区精神文明办、通州区文广新局、通州区关工委、通州区机关工委、通州区教育局、通州区广播电视台、通州新华书店共8家主办单位。社科活动覆盖了全区55个幼儿园、45个小学、16个中学以及各机关单位。三年来举办了母子读书会、中小学生读书征文、图书宣传周、千册图书百日漂流、故事大王大赛、专家讲坛、读书沙龙、提篮挑书等30余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广大中小学生和市民朋友打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阅读平台。
同时我馆还组织参与了南通市图书馆举办的全市中小学生电脑小报设计比赛、红领巾读书征文比赛、“亲近阅读·点亮梦想”征文比赛等社科活动,都创造了良好的成绩。
(二)媒体宣传报道
我馆举办的所有社科普及活动都在通州区图书馆网站(www.xiexiebang.com)上进行报道,同时在通州政府门户网站——中国通州网上进行发布。每次社科普及活动在《通州日报》上都有刊登。并有专人负责向江苏省全民阅读办举办的“书香江苏在线网”进行投稿。
(三)社科普及获奖情况
近年来,我馆大力开展社科普及活动,也得到了社会以及各级领导的肯定,获得了许多荣誉。2014年“古沙读书节”系列活动荣获江苏省第六届公共图书馆优秀服务成果南通市级一等奖;2013年我馆荣获江苏省第六届少儿艺术节市级选调评比优秀组织奖等等(详情附后)。
(四)社科普及活动富有特色及创新精神 我馆举办的“古沙读书节”系列活动是极富通州特色的社科普及活动,针对通州当地特色,创新性地结合了演讲、征文、讲座、沙龙、读书漂流、比赛、展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全区人民奉上了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相关活动多次在市级、省级评比中获奖。
通州区图书馆
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