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科论文(小编推荐)
浅谈高校学生党员如何保持党员先进性
摘要:高校学生党员是共产党员群体中的高素质、高文化、最年轻、最活跃的部分。如何让学生党员永葆党员的先进性,是关乎科教兴国的大业,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学生党员的根本任务是成才,所以我们的学生党员的先进性首要体现在“成才”上,应该把自己努力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关键词:学生党员、党员先进性、党性锻炼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员这一特定身份的人所应当具有的、为共产党这一先进政党所要求的一种重要特征,是共产党员不同于普通群众并对普通群众发挥模范带动作用的一种基本的性质、性能、性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称之为“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列宁、毛泽东等也常常称共产党员为“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高校学生党员又是共产党员群体中的高素质、高文化、最年轻、最活跃的部分,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的优秀群体,以较高的思想修养、优异的学习成绩、出色的社会活动组织能力以及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和感召力,成为校园文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优良代表。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党员永葆党员的先进性,是关乎科教兴国的大业,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学生党员的根本任务是成才,所以我们的学生党员的先进性首要体现在“成才”上,应该把自己努力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因此,学生党员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锤炼自己:
一、是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从我们党成立以来,马列主义一直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的腾飞和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创新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最新成果。江泽民同志在依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精炼地提出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伟大论断。这些论断创造性地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度概括、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党的新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科学准确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为今后党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并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必须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正确掌握和善于运用这些规律,并以此来确定自己的行动纲领,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二、是努力学习党章,自觉增强党性意识和加强党性锻炼,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党章对共产党员的本质要求,它直接关系着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是我党能否经受住新的验的关键,也是我党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对大学生党员来说,认真研究学习党章,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培养坚定的政治素质,自觉增强党性意识和加强党性锻炼,是共产党员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员党性的基石,放弃马克思主义就丢了党性。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员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邓小平指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如果理论上是非不清,必然引起思想上的混乱,从而导致政治上的动摇。理论建设是思想建设的基础,而思想理论建设又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思想理论建设如果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轨道,必然使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走入歧途。在大的原则、是非面前,要明确应当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限制什么,并且能理直气壮,界线分明,绝不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章。努力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只有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联系实际地而不是片面、空洞地学习理解党章,才能真正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弄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才能抛弃对社会主义不科学的认识和不正确的思想;才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增强党性,认真履行党员义务。
三、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作为一个党员大学生,一个青年中的先进分子,用什么来回报我们的党和人民呢?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还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党员大学生的身份既是大学生,又是党员,是当今知识分子的代表之一。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大学的时光就是充实完善自身的时光,我们在课堂上不仅学习专业技能,更是能从老师们同学们的身上发现很多亮点,一些人格魅力,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图强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自身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作为一个党员大学生,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要“创新”,首先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这对于无论是学社会科学还是学自然科学的学生都是一样的。继承前人,必须面对实际,在实践中总结分析前人、他人和自己的实践,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科学研究上要敢于“冒险”,要有“标新立异”的勇气,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发现新事物,以更多的发明和创造献给人类的文明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很伟大的成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理论的创新,理论推动实践,实践呼唤新的理论出现。“三个代表”的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从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四、是努力学习国内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优化知识结构,保证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党员大学生,要善于学习和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中华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五千年来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已深植人心,成为中国人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包括一百多年以来在长期共同反抗外来侵略中激发并增强的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等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文化;以及在改革开放中,中国人民又积累起的不少独特新经验,出现的新精神风貌。这些都已成为中华文化的新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的走向远不只是一个继承并发扬传统的问题。我们在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扬弃传统文化中那些不适应以至违背现代生活需要的消极因素,还要学习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在对待外国的文化道德遗产上,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采取批判地继承的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化社会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我们应该接受过来。我们还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做到博采各国文化之长,为我所用,带头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总之,无论中国和外国,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都应该批判地继承。但必须立足于中国人自己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在从事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此,中华民族文化将会发展成为先进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五、是将理论学习运用到实践之中,在现实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党员大学生的先进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就是学习加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和一切真知的最终来源。一个人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实践,南宋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孟子也说过,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一个艰苦磨练的过程,所谓“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是古人从无数历史事实和亲自体验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说明了实践是个“大熔炉”,可锻炼出优秀的品质素质;实践是个“课堂”,可以从中获得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为此,一是要立足现实,努力拼搏,以饱满的热情、与时俱进的品质在创新中不断吸取新的营养。二是按照立体、复合要求,到一线基层,在艰苦的环境中亲身磨练意志,开拓视野,培养勇于吃苦,敢为人先,为人民利益而开拓创新的新境界。三是要在群众的实践主体中得到锻炼,虚心学习,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创新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及时发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作为党员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锻炼自己的素质,要按照党的立场和党性原则来加强自己的修养。在这方面,其中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同志是一个光辉的典范。周恩来的整个革命生涯,给我们树立了“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好榜样。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楷模,领导者在自己个人的素质修养过程中,就能有一个高的标准和正确的奋斗方向。作为党员大学生,无论是学社会科学还是学自然科学的,都要重视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在现实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党员大学生的先进性。我们现在在学校学习各种不同的专业,毕业后会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必然会碰到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文理渗透”的学习理念,那就是学社会科学的,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学自然科学的,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社会科学的知识。在学习和工作的实践中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与责任,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敢于实践,以实践推动理论的发展,以理论的发展推动新的实践,从而推动我们的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总之,只要我们每个党员大学生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实践先进性要求,发挥先进性作用,树立先进性形象,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担负起发展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参考文献: 【1】陈文,司晓博,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J],法制与社会,2008;
【2】 浅谈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特点及长效机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 【3】崔斌.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
【4】胡春江,沈越,刘进宝,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5】林林,袁圆,论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J],安徽文学,2008; 【6】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第二篇:社科论文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给我的启示
马克思社会主义观,是指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社会主义观,包括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特征、社会主义道路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等有关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的基本观点;狭义社会主义观,是指关于社会主义阶段。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的属性
从总体上看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具有以下根本属性:
1、唯物史观是马恩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是在对所处环境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上诞生的。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是处于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不断恶化,工人阶级不断贫困化,剥夺者应被剥夺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与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为两大科学基石,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并对其发展做出了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逻辑预测并论证了这一预测。他们指出,只有发展生产力、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同时他们还提出了社会主义这种社会形态如何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设想,即:私有制的弊端用全民所有制来克服;按资分配的非伦理性用按劳分配来克服;资产阶级专政的反动性用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性来克服;自由经济的盲目性、无序性用计划经济来克服。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是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客观的对资本主义弊端予以揭露并科学的提出了取代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具体手段。他的目的不仅要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关系以及与经济基础相匹配的上层建筑的问题。
2、人的全面发展是它的价值追求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始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以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对于人的全面的自由发展的设想——“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唯一目的”。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和批判就是为了解脱资本主义国家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实现其人身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也在于对东方各民族的无限同情,为的是使人民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所以说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最高的价值追求。
二、马克斯、恩格斯社会主义观给我的启示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理解上的偏差也造成了社会道德滑坡、人文关怀主体缺位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在其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根本矛盾中的寓言却至今没有实现。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社会福利机制和对社会资本的重新调整缓和了这种矛盾,使其从显性变成隐性不易被人察觉。
两方面因素造成了资本主义“思潮”、“社会主义低潮”、“市场经济商潮”对社会主义的冲击,使许多人陷人了理论的困惑,从而模糊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国内外学术界试图用自由主义取代历史唯物主义,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经济学,这是对科学的社会主义观的严重否定。这些都是因为人们片面的以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仅是对生产力的发展而忽略了对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各个因素之间的协调和科学发展造成的。面对这种情况人们迫切希望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寻求答案,因此回归马恩经典著作探寻社会主义观成为必然。
1、马恩社会主义观有助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既“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他不仅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也是马恩社会主义观在当下中国的具体要求和表现。
第一、以人为本是马恩社会主义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其最终目的之所在。
社会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这就决定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是一个个人能够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其他一切活动皆是为了这一目标得以实现人而进行的努力。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也愈来愈突出,人们感到仅有经济发展并不能完全解决现代化的问题,还需要有社会的全面发展来适应人的发展的要求。所以,只有明确了马恩的社会主义观,充分了解了其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这种价值追求,以人为本,才会弥补在现时的实践过程中片面追求工业利益造成的人文关怀上的主体缺位。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马恩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具体要求
恩格斯提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计划来支配这一切东西,所以同现在实现的大工业制度相联系的一切有害的后果,将首先被消灭”③。
在恩格斯眼中共产主义社会在发展上秉承着全面的发展观。要对实有资源给予分配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这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也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形态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的设想还体现在注重社会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协调上。在当前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形成相互间良性循环状态,使社会的发展富有生机和活力。这是社会主义生命力的体现。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通过社会作用于自然,使自然发生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变化。这种作用必须使自然界按其本身的规律发生变化,才能在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实现人的发展和自然变化之间的动态平衡。然而,由于主体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对于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往往表现为人对自然的认识的局限性,因而人类在对自然界作用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往往都遭到自然的报复。因而人类对自然的占有不能像征服者对被征服者的统治那样,可以随心所欲。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科学中的科学问题。那种不尊重自然、不尊重科学,对自然疯狂掠夺和滥用自然资源的行为是与科学发展观完全背离的,也必然遭到自然的更大的报复而失去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总的来说,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实现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这是践行马克思社会主义观最高价值追求的真正体现。
2、马恩社会主义观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是人类很早就开始追求的一个目标。“和谐社会”实际上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它要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
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其内在要求而且本身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内容之一。他们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观点是:
第一,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不平等和两极分化、人的畸形发展和异化等弊端是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才能达到真正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未来和谐社会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适应,其矛盾通过自身的调整来解决。
第四,“自由人联合体”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各种能力和潜能充分发挥,人的多样性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发展。马恩的和谐思想为今天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是“什么是资本主义”,“怎样推翻资本主义”的问题。因此其和谐社会的构想重在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为推翻资本主义这一历史使命而服务。而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建设和谐社会不仅作为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理想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从必然到自由的实现而存在。
总的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贯穿于其整个哲学学说中,对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的解放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不仅是将人类从私有制社会中解放出来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我们解决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支持。因此重新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学学院
周鸣
学号: 201010779
第三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社科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社科论文 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心理是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结果,社会环境是人的心理的最主要的源泉。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是否得到良好的心理发展,客观环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因此,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都应该为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实施正确的引导。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文明中的负面效应也会影响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环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应该指出,目前我国单亲家庭的数目正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处于这种家庭中的孩子,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心理更加脆弱,更容易出现偏差,前几年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离婚对离婚夫妇的心理和行为,特别是对离婚家庭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如认知发展、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而且还可能导致精神的异常和心理变态。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现在离婚是如此的普遍,那么离婚家庭的儿童肯定是不在少数,这样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的心理发展虽早已引起许多人士的关注,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还会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帮助和引导,更应立足于现阶段、本地区的基础上。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父母离异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调查,探讨他们的心理特点,看看是否与完整家庭的中学生心理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而且是哪些方面存在差异,从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我们的学校心理教育能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从广州及珠海、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的八所中学初中部抽出离异家庭学生246名,并在其对应的班级中随机抽出32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根据MHT中测谎量表的检验,得分成绩可信的学生545名,其中离异家庭学生233名,完整家庭学生312名,男生258名,女生287名。
(二)方法。1)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部成等主修的MHT为调查材料。调查单亲家庭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八个方面的特点及其与完整家庭学生之间的差异。2)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学生仔细阅读测试的指导语,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学生完成问卷约需时20~30分钟。3)全部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分析
(一)统计发现,在所有的被试中,MHT总分在65分以上的学生(包括离异家庭和单亲家庭)共6名,其中有4名学生来自完整家庭,2名学生来自离异家庭。尽管MHT得高分(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的学生在少数,这也不能否认学生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扰的。通过对MHT量表的八个分量表的分别比较分析发现:按各分量表得高分(8分以上)人数多少排序,居首位的是学习焦虑,其次分别为过敏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由数据可知,学习问题是初中生最为关注的事情,在各种压力下,大多数学生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十分关心考试分数。但总的来说,离异家庭和完整家庭学生各方面的心理困扰程度差异不是很大。
(二)用独立样本T检验(0.05的水平)来检验离异家庭学生和完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在MHT总分上还是各内容分数上,离异家庭和完整家庭学生均无显著差异,但也不能排除没有差异,因为从“平均数差异”一栏中可知,除了恐怖倾向这一内容之外,离异家庭学生在其他七分量表的平均分以及MHT总分平均分均略高于完整家庭学生,数值虽小,但也不能不引起重视。
(三)用独立样本T检验(0.05的水平)来检验离异家庭学生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在离异家庭中,男女生在孤独倾向方面和恐怖方面有显著差异,不同的是,离异家庭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而离异家庭女生则比男生对某些事物,如黑暗等有更严重的恐惧感,这与社会现实——女性比男性更为胆小是比较符合的。另外,从“平均数差异”这一栏看,离异家庭女生在学习焦虑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上的平均分略高于男生;而离异家庭男生在对人焦虑倾向、冲动倾向上的平均分则略高于女生。(四)一些有趣的发现:同样是经独立样本T检验(0.05的水平),发现离异家庭男生和完整家庭男生在某些方面有着显著差异,而这些差异并不显著的表现在离异家庭女生和完整家庭女生中,可以说,离异家庭女生和完整家庭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由结果可知,离异家庭学生男生和完整家庭男生在对人焦虑倾向和孤独倾向方面有显著差异,离异家庭男生更加害怕与人交往,更加退缩,他们也更孤独、抑郁,自我封闭。而离异家庭女生和完整家庭女生就没有差异,这可能是社会对男女的期望不同造成的,社会普遍认为,男性更应该坚强,因此就造成具有特殊家庭背景的离异家庭男生比一般人更为内敛,不善与人交际,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而有关的研究也显示了这一情况,即离异家庭对男性造成的影响更大。
四、讨论
(一)调查发现单亲家庭学生和完整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所有研究调查都是相悖的,这并不是说明本调查毫无意义,至少可以说明一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很多学校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即使有些学生是来自离异家庭,但也不能排除这类学生会受到单亲家长和老师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健康的发展,从而与完整家庭的学生没有差异。我想这是心理教育工作者值得欣慰的一点。
(二)此次调查结果并未证实当初的设想,这其中也许存在一些并未考虑到的因素。例如,在调查中有可能忽略了处于亚婚姻状态的这一类家庭的子女,有关调查显示,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有很多处于亚婚姻状态的家庭,这些家庭是由于经济问题、子女发展等种种原因而没有离异的,貌似完整家庭,但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己不和谐,家庭气氛紧张,这种长期处于冷战状态的家庭环境会对子女的人格发展有着更大的消极影响,使得子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相信这类家庭对子女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而本次调查却未能对这一点进行严格的定义,使这些边缘家庭子女的数据混入了完整家庭子女的数据中,从而使结果不够敏感,未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三)本次调查再次证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在未离异家庭中,男女生在孤独倾向方面和恐怖倾向方面有显著差异,不同的是,离异家庭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孤独、易抑郁,不善与人交际,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而离异家庭女生则比男生对某些事物,如黑暗等有更强的恐惧感。
五、建议
(一)教师应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对离异家庭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即使是后进生也应平等对待。更加关心、爱护和帮助离异家庭学生,使他们在集体中不受歧视,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坚决制止,帮助他们纠正和克服。同时也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耐心教育和辅导。
(二)注意引导单亲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逐渐消除自卑的意识和性格上的弱点,并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友好相处,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对于单亲学生的长处和优点注意充分地保护和发扬,以此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取长补短。
(四)针对单亲子女的不同个性。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子女,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并希望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的暴露,给他们带来不应有的压力。注意改变传统的家长作风,多听取孩子的意见,遇事多与孩子商量,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幸福。
(五)在家庭中,家长应防止因为觉得家庭的不幸,使孩子失去的太多,而过分的呵护和溺爱的倾
向。这样有可能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害怕与人交往,因此在关心、爱护孩子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
此外,要引导离异家庭子女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亲,因而父母离婚,孩子是无辜的,不应对离异家庭子女有非议,更不能歧视他们。作为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也不能自觉低人一等,重要的是要正视自己,并接受自己,要像完整家庭的孩子一样,保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正常地与同学交往、学习和生活,争做有远大志向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_社科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论工会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工会已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之一。工会抓好工会工作,就是工会抓企业文化建设的“抓手”和“入手点”。职工文化是工会维护职工精神需求权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利用职工文化平台提升职工素质,让更多职工在职工文化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发挥职工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把职工文化纳入企业文化战略总体规划中,为职工争取合法的闲暇时间。
[关键词]工会;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地位;作用。
近几年来,王兆国主席多次批示和讲话提到工会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并把它纳入工会“软实力”建设的范畴。应该看到,工会抓好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工会“软实力”的增强,也为中国工会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为工会工作拓展开辟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一、工会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
经济经济全球化使工会面对的劳动关系日愈复杂。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资本多重化,由单一资本发展到包括加工商、品牌商在内的多重资本;二是职工需求多元化,由原来只重经济需求到同时看重精神需求。
作为劳动者代表的工会,不仅要维护职工的经济权,也要维护职工的精神需求权。企业文化所强调的人是一切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属,决定了工会与企业文化的联系,而富士康事件,更是把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性提到了工会的重要日程。
工会为什么要抓企业文化建设?其理由如下:
(一)工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之一。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为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和协调内部关系,由经营者提倡,员工认同,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使命、共同愿景、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传统和习俗的总和。工会已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之一。
根据2005年4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2881家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该系统是由国务院发改中心、北大、清华等单位牵头),在企业,抓企业文化的主管部门可以是企业行政、企业党委或者企业工会。报告披露:在企业中,企业文化建设由总经理负责抓的占27·8%,由董事长负责抓的占21·8%,由党委书记负责抓的占27·6%,由工会主席负责抓的占16·4%,其他人职负责的占6·4%“。我们知道,在外资企业和一些私营企业,党委书记常常由工会主席兼任,所以,如果把这两项合并起来,则由工会主席和党委书记抓企业文化建设的将占到44%。
(二)工会抓好工会工作,就是工会抓企业文化建设的”抓手“或”入手点“。
工会抓企业文化建设,不是要工会白手起家或另起炉灶。工会抓好工会工作,就是工会抓企业文化建设的”抓手“和”入手点“。这是工会抓企业文化不同于企业行政的最大区别点。行政抓企业文化着眼点是企业效益、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工会抓企业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职工利益和职工素质。可能有的主席会问,既然抓工会工作就是抓企业文化建设,那何必还提什么企业文化呢,我抓我的工会工作不就行了吗?不能这样说,为什么?
这里,有三点很重要:
一是认识到工会工作就是工会抓企业文化的入手点和没能认识到这点是大不一样的。认识到是自觉抓,没有认识到是盲目抓。认识到这点,就能自觉把工会工作看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认识也容易得到企业行政和企业党委的认同。
二是还要认识到:为什么说工会抓工会工作就是工会抓企业文化的入手点?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会主席对企业文化的理论有个基本的了解。比如说”企业礼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所谓企业礼仪,是企业在内外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文明交往程序和规范,是企业日常工作中的惯例和常规,也是企业价值观的外在体现。
如海尔的升旗仪式、平安保险公司的晨会等等。企业礼仪被称为企业通向现代市场经济的”通行证“和”金钥匙“。随着市场不断规范和企业发展,工会的不少工作,如工资集体协商、劳模评定等,也已经成为企业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礼仪形式,不仅体现了工会存在的意义,也体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只是我们不少主席还没有认识到罢了。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年青的经理接手掌管一家企业,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理想所感染,他打算结束一年一度的工资谈判,他认为劳资双方工资谈判中的争执,影响企业的和谐。他要求他的参谋人职研究本企业的工资结构、经营状况等等,并参考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状况,决定在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给予本企业职工最大的工资涨幅。他怀着良好的愿望接待了工会谈判代表。他阐述了他已经做过的工作,脸上洋溢着微笑,满以为工会代表能感激地接受他优惠的工资涨幅;但是,他发觉工会代表们惊奇地瞪眼望着他,严厉地申斥他企图破坏集体谈判过程并打算收买工会代表。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这位经理忽略了,在集体谈判中,劳资双方虽然时常发生争执,但是,谈判作为协调劳资双方达成协议的一种手段,实际上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仪式,而这种形式与谈判结果两者同样重要。
没有这些形式———无论是争吵、让步或是签字———也就丧失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独特性,丧失了工会存在的意义。
(三)工会抓企业文化,是企业工会抓好维权工作的策略契入点。
作者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情:大约在12年前,一天,一位港资企业的工会主席来找作者,希望给企业策划一套企业文化实施方案。作者当时好生惊异:认为你工会主席不抓”维权“,怎么把企业行政的事情”揽到“工会手里来了?当这个工会主席明白我的”惊异“后,说:
”教授,你不明白,在外资企业搞工会,端的是老板的饭碗,如果我每天把‘维权’放到口头,我这个工会主席还想不想干了?这不是明摆着和企业老板对着干吗?相反,我通过抓企业文化入手,来现实职工的一些合法权益,实现民主管理和职工参与、厂务公开;老板说不出来什么,也好接受,职工也高兴。“后来,我有意识地关注一些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工会主席,我发现,他们竟相似的一致,都愿意通过抓企业文化建设来实现工会工作的”维权“职能。
二、职工文化是工会维护职工精神需求权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富士康事件,把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需求权迫切提到工会维权的日程。新生代农民工对于”社会人“、”自我现实人“以及”文化人“的追求,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父辈仅仅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所谓精神需求,主要包括感情归属需求、地位和受人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等;职工文化是工会维护职工精神需求权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职工文化的基本含义。
所谓职工文化是代表职工群体的文化,是指企业为满足职工精神需求,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而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和娱乐活动。它包括思想道德教育与培养、科学技术知识普及与提高、文学艺术创作与欣赏、文娱体育活动开展与组织,以及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的管理等等。发展职工文化可以丰富职工多方面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美化生产生活环境,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管理效能。所以,职工文化也是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载体,是提升职工素质的平台。职工文化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职工文化管理;二是职工文化活动。职工文化管理:是指职工文化作为工会的一项”业务“而言,需要围绕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对每一阶段的职工文化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如职工科学技术知识培训活动的组织、职工文娱汇演和运动会的组织等等。其次,是对职工文化设施的完善和管理。
职工文化活动:是指工会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开展的具体行动。如某一项具体的职工文娱汇演,某一次职工运动会,某一次职工旅游等等,都属于职工文化活动。职工文化功能:职工文化活动主要有三方面功能:
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和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是指职工文化必须使职工个体获得生存素质、发展素质和享用素质;社会功能是指职工文化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促进社会的和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职工文化的”娱乐功能“。
过去我们在强调职工文化的教育和社会功能时,常常忽略了它的娱乐功能,因而,在提倡寓教于乐时,也出现反对单纯娱乐的倾向。其实,现代生活使我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职工中的不少业余活动,常常因为它能给人以轻松愉悦、自我发泄而为职工们所欢迎。职工文化要靠娱乐性吸引职工自愿参加。对工会来说,职工文化虽然负有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基本任务。但是,这一切都必须以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并自愿参与为基础。工会所具有的群众性组织的特点,也决定了它的一切活动都不能采取强制性的方法要求职工参加,而只能靠活动本身的吸引力来引导职工自愿参加。
正如有的学者指出,娱乐性是职工文化吸引力的源泉。职工们参加文化活动一般出于娱乐、学习知识和提高觉悟三个目的。但稍加留意,便可发现这三个目的并不是均等的。为获取知识而来的人是有的,但这是少数;为提高自己思想觉悟而来的人则更少;绝大多数职工参加文化活动的动机是娱乐消遣。因此,娱乐消遣就是职工文化的磁极。要增加活动的吸引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强活动的娱乐性。(史云昌:《基层工会如何提高职工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二)利用职工文化平台提升职工素质。什么是”素质“?素质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指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广义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既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职工素质建设就是指职工”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的培养。
2008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2009年3月,全总出台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意见》,提出”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主要有6大任务:大力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力提高职工的民主法律素质、大力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提高职工的技术技能素质、大力提高职工的健康安全素质、大力提高职工的社会文明素质,而6大任务中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
职工文化所开展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恰恰为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提供了合适的平台。工会通过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包括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橱窗、”职工书屋“、”创争活动“、读书演讲、技术技能比赛、知识竞赛、文艺创作、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各种活动,全面落实实施职工素质建设的各项任务。
(三)让更多职工在职工文化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自我实现的需求是精神需求的最高境界。马斯洛认为,在人类需求层次中,等级越低者越容易获得满足,等级越高者则获得满足的比例越小。据马斯洛估计,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生理上需要的满足率约为85%,安全上需要的满足率约为70%,感情上需要满足率约为50%,受人尊敬的需要满足率约为40%,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能满足10%左右。一般来说,从感情需要往后,实现的概率越来越小。一个普通的职工,可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不了后三种需要,但是在职工文化活动中,就可能得到弥补。职工文化能使那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在感情方面、自我实现方面满足度不高的职工得到极大地补偿。如在企业文艺汇演或体育运动会上,拿到名次或获得奖励,都可以使职工在精神需求方面获得极大的满足。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梅奥评估霍桑实验后,提出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环境问题,提出了”社会人“的概念,认为,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位的因素,第一位的因素是同职工的士气有关,而士气又同职工的心理、情感满足度有关。职工的满足度越高,士气就越高;士气越高则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三、充分发挥职工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自从王兆国主席几次有关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的讲话和批示后,如何准确认识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关系已成为工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理论与实践问题。职工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自觉地把职工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
(一)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分析、考察二者的运作实践,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二者的异同及相互关系大致有如下几点:
1·从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主管部门看,职工文化的主管部门主要是工会。企业文化的主管部门则可以是企业行政、党委或工会。2·从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性质上看,职工文化的”活动“属于知识文化和娱乐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管理文化,是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的成果,是管理理论从”科学管理“、”行为管理“发展到”文化管理“阶段的成果。
3·从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宗旨或目的性上看,开展职工文化的主要目的 是提高职工素质,从而让职工获得精神需求的享受和满足。企业文化的宗旨,则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4·从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同职工的关系上看,企业文化主要以企业正式组织同职工发生关系,所以是以效率逻辑为标准来考评职工;职工文化主要以企业非正式组织同职工发生关系,主要以感情的逻辑为标准来满足职工。前者可以认为是”管理者的逻辑“,后者是”职工的逻辑“。如果管理者只根据效率逻辑来管理,忽视了职工感情逻辑,就会使两种”逻辑“发生冲突,从而影响生产率的提高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把职工文化纳入企业文化战略总体规划中。
企业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对企业内部要素的调整,来协调与外部环境的一致。而外部环境是一个变化莫测的不可控要素,因而,企业文化建设不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需要进行战略规划的科学系统项目工程。
因而,在进行企业文化战略规划时,要把职工文化纳入企业文化总体规划中,即职工文化工作应该从企业文化战略出发来找准自己的位置。这里,找准两者的结合点十分重要。1.把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与构建企业理念体系结合起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是职工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工会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文化活动来实现这个任务。
如通过各种文体活动、先进劳模报告、劳动竞赛、岗位成才、建功立业活动等,明确与企业理念体系构建挂起钩来,如企业使命、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道德等。2.把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与企业”行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职工在生产经营、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以人的行为为存在形式。行为文化向上,不断升华到企业职工的意识层面,影响到企业价值理念体系的生成;向下,不断物化为企业的产品、服务等。所以也被称为企业”中介文化“。在企业内部,行为文化体现为包括企业内部环境的营造、职工教育、职工福利、废弃物处理、环境保护对策及职工行为规范化等。
工会要自觉地把职工技术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培训与企业文化建设中”行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培训规范职工的行为,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义务和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3.把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与企业礼仪建设结合起来。
企业礼仪是企业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企业通过礼仪建设,向外,可以传达良好的企业形象;向内,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工会开展的形式多样的职工文化活动,有的直接就转化为企业的礼仪,如先进劳模的定期表彰仪式,劳资双方的工资协商等等;这些活动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融合了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道德要求,有助于增进企业与社会公众的沟通联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把保障职工文化设施建设与企业文化传播渠道建设结合起来。所谓企业文化传播渠道,是指以各种方式和手段传递企业文化信息的途径和通道。它分为企业内部传播渠道和外向传播渠道。企业内部传播渠道包括企业广播、电视和网络系统,企业内刊、各种会议、文件、报告、展览橱窗等等。企业外向传播渠道包括企业宣传广告、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对外交流企业报刊、产品展览会、参与大型社会活动、”企业开放日“、赞助社会公益事业以及举办
面向社会”企业文化周“等等。
企业文化建设过程,需要运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在企业职工中广泛传播,企业文化只有为广大职工接受、认同,才能够成为真正具有企业群体或全职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的内外传播渠道中,都涉及到职工文化设施,因而,加大职工文化设施的投入,不仅关系到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也是企业文化传播渠道建设的重要方面。
(三)为职工争取合法的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对于维护职工精神需求权的重要性,不亚于工资收入之于职工的经济权和生存权。没有闲暇时间,职工的精神需求就无从谈起。因而,在新生代农民工、80后越来越成中国劳动力市场主力军的今天,为维护职工的精神需求权、争取合法的闲暇时间,不亚于为维护职工经济权、生存权而争取的工资报酬,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比工资报酬更重要。
闲暇时间是指人们在劳动时间之外,除去满足生理需要和家庭劳动需要等生活支出后,剩余下来的可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指出:闲暇是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自由时间,”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人类和各种知识、科学、艺术的发展都依赖闲暇时间的扩展。马克思曾预言未来理想社会是一个闲暇时间十分充沛的时代。马克思说:”那时,财富的尺度决不再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按照2008年我国出台的《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用人单位日工作时间超过一小时,甚至三小时?又有多少用人单位月加班时间超过三十六小时?据报刊披露,深圳富士康月加班时间甚至超过一百小时。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一个深圳富士康职工如以每周休息一天计算,每天除用八小时睡眠和一个小时必要的生理需要外,平均下来每周的闲暇时间只剩11·4小时。据《北京蓝皮书:
2001年中国首都发展报告》显示,当时北京市民每周闲暇时间为50小时,相比之下,富士康职工那里还有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精神需求?
为职工争取合法闲暇时间,限制加班时间,满足他们用于精神需求已成为工会维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总工会课题组·论职工文化、工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关系及其建设[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22.[3]北京蓝皮书: 2001年中国首都发展报告。
第五篇:社科论文大赛名单
社科论文大赛咨询会签到表
论文类型:
社会调查类:
1、梁翠莹、梁智园、梁静玉、林晓梅
2、杨应天、麦汉波、李如华
3、曾文江、许达成
4、胡诗韵、吴艳
5、冯丽梅、何林芳、胡颖荷、陈俊文
6、黄炜杰、赖君臣、黎鉴辉、黎伙德、李德富
7、谢炜标、黄伟裕、8、陶成林、9、黄冠鹏、巫梁昱、李淑华、杨博涵、伍嘉莉、10、周谭盛、林占威、郭桂澍、余秀娟、罗素雅
11、汤敏、许浩、林慧清、廖康生
12、莫镇彰、陈武总、高柏强、陈翔、洪居柳
13、温文媛、汤凤喜、舒晓
14、苏钦城、骆诗华
15、许浩、李爱玲、吴天赋、潘慧敏
16、孙立相、秦淑洁
17、赵博、郭旺、余卓俊、陆美玲、黄舒怡
18、孟丽
19、胡海珊、关娟华、郑景富、卢杰龙 20、陈飞
21、李世玲、岑路瑶
22、林燕婷、吴建华、廖金菊
23、李玉梅、李绮霞、梅品芳、张咏琳
24、张惠华、钟琳
25、王婉媚、洗颖颖、林春柳
26、李洁梅、李梁娇
27、金祥、林海珠
28、李少芬
29、梁榕 30、陈俊彬
31、苏明辉、庄小强、李玉玲、李小玲、陈秀云
32、李惠娇、黄慧敏、李凯结、谭晓敏、郭靖妍
33、谭佩莹、吴茜宜、许飞燕、文晓玲
34、詹金莲、袁嘉敏、梁翠莹
35、钟清敏、李远青、陈惠庆
36、杨锦山、伍津泓、吴桂其
37、郑婉华、何洽燊
38、黄楚雯、丘翘仪
39、张素梅、40、陈剑波、41、黄珊珊、黄艳萍、黄杰满、胡壬秋、柯自权
42、廖玮玮、司徒玉銮、谭恩、连俏冰、梁春菊
43、杨秀军
44、李梦雅、林丽虹、黄淑桦、刘永霞
45、邱秀英、张雪清
46、林加伟、陈泽桂
47、邹倩娟、龙慧
48、曾彩英、何健仪
49、魏丹婷、胡艳芬、黄嫣怡、李爱玲 50、司徒欣欣、钟慧、邓琨、张栩莹、卢文珊
51、张颖雪、蔡承泽
52、范秋萍、冯珺仪、刘敏婷
53、周婉菁、李景梅、黄燕丹、吕秋婵、李敏旋
54、黄嘉欣
55、宁家玲
56、唐倩瑜、甄珊珊
57、谭群杰、麦倩玉
58、罗栋、罗均发、麦华钟、陈深荣
59、徐鹏
60、萧楂戈、林镇江、周志易、陆海棠 61、郑秀玲
62、徐翔、冯大维、何俊鹏、何嵩文 63、李才海 64、林瑶、李清兰、梁焕玲 65、廖铭思 66、梁华成
67、肖永光、陈龙、郭朝煌、刘旭升
68、敖颖昌、曾月兰、张辉、赵悦云、彭江燕 69、吴阳志、刘小慧、郑鸿强
70、杨冬梅、杨境林、陈嘉梅、郭飘霜 71、吴水永、谭杏春
72、黄渊焕、黄伟权、吕坤东、杨舒敏、邓美洁 73、柯志鹏、赵贾茹
74、刘若宇、卢倩莹、欧洁华、黄淑怡、李玉婵 75、陈飞、李春梅
76、辛丽华、陈彧媛、佘映洵、陈业勤、张海勇 77、邹冠希、吴文裕、卫景盛、田金鹏、赵崇俊 78、吴有亮、王健
79、易安慧、傅晶妮、黄婉云、谭佩霞 80、李景梅、李世玲
81、李共笑、李海玲、陈燕珊、简翠媚 82、潘雪梅、夏子云、李静文、汤创立 83、吴锡俭
84、胡碧霞、梁智园、杨艳霞、梁慧君 85、李景梅、胡彩云、任帼君 86、张华仪、冯汇琪、关倩文 87、黄德锦、黄天 88、邝伟杰、89、许超、尚进
90、冯欣明、杨洁敏、何丽嫦、黄琬茹、雷凤容 91、谭海明
92、冯国中、涂小慧、李海燕、龚晓芳、温朝涛 93、郑日娟、叶少美、杨立峰 94、陈俊兆 95、邱钟发、96、谈杰璋
97、李才海、列永光
98、李龙、庄培旭、吴文亮、叶青、曾祥文 99、李兆华、陈翠萍、林子恒 100、关秋霞、黄明远、黄婷
101、陈韵滢、龙韵菲、刘碧群、林彩婷、李剑芳 102、刘丹丹、刘薇、麦如仲、丘璐瑶 103、黄志昌
104、张洁莲、黄丽甜、黄淑玲、黄桂和 105、杨冬梅、杨境林、陈嘉梅、郭飘霜 106、李秀娟、梁静静、梁文静、林秋贝 107、黎结玲、吴天赋、李爱玲
学术研究类:
1、司徒笑贤
2、吴娟玲
3、李介纯、程方仲
4、伍洁雯、莫卓高、陈冠舟、宋芬妮、张耀桦、5、关裕韬、李佩雯
6、廖耘、陈灼威、7、叶文豪、8、曾佩顺、9、林晓红、10、李帆峰、黄国华、李民博、11、邵漫珠、余剑鹏、12、林春柳
13、黄俏敏、黄绮婷
14、司徒惠文
15、刘羽翘、贺帅
16、伦洁仪
17、潘美婷、阮文浩
18、麦楚洁、梁玉贤
19、钟清敏、李远青、陈惠庆 20、熊文朋、21、林渠泽、22、曹峥、23、余维改、彭碧清
24、蔡金兰、程婵婷、陈曼慈
25、余雁玲、曾文楚、26、唐倩瑜、甄珊珊
27、李敏仪
28、徐绮云、冼泳恩
29、梁丰钿
30、李小娟、李春怡
31、杨瑜瑾、周少红
32、郑晓东
33、王志彬、34、郭润开、35、霍丽华、36、张婵、梁洁文、陈嘉祥、蔡英源
37、李帆峰、黄俊发、刘代钊
38、陈莹莹
39、李继津、黄英航、冯雪娟、40、杨程、王茜、杨晓诗、汪燕鹏
41、许超、尚进
42、莫依雯、叶玉燕、吴素华
43、陈碧雅、朱丹丹
44、何星桥、李逸君、陈启博、陈宇航、冯智燕
45、谭立鹏、廖耘、苏学振、刘群、欧翘
46、萧镇宇、余平、王小宝、温俊威、林嘉蕾
未确定类型:
1、王冬霞
2、梁雅雯、吴天赋、陆佩怡、梁嘉荣
3、刘晓岸、朱晓茵
4、林姗姗、刘晓岸、刘春丽、朱晓茵
5、陈益青、陈淑萍、黄丽桦、苏海亭
6、李乃玉、张爱玲、周顺笑、杨嘉敏、梁静雯
7、黄绮琪、何超峰、原映林
8、胡军玲
9、黄东成、冯敏仪、梁艺荣、黄嘉欣
10、刘丽仪、11、吴太隆
12、张惠清、杨怡芳
13、柯雨婷
14、刘晶晶
15、陈亭秀、徐颖娟
16、刘若宇、欧洁华、卢倩莹、黄淑怡、李玉婷
17、陈德仁、钟宏霞、张文倩
18、李月娟、黎颖怡
19、张宝仪、张留英、郭坤英、张雅媚 20、叶维猛、甄莉莉、周婉华、戚警金
21、岑健洪、陈真原、黄富朝、温秋婷、张燕霞
22、谭柏荣、俞祖强
23、黎剑波
24、曾文楚、余雁玲
25、梁乃基、辛佳斌、王成市、彭学楠、赵朋飞
26、邹治方、赵伟
27、岑海燕、梁嘉茵
28、容少敏、黎舒雯、胡嘉玲、胡嘉慧、陈宝莹
共181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