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科工作者的担当
社科工作者的担当
陆春鸣
2013-1-26 6:40:32来源:《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6日 05 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意味着我们要在现有的文化基础上,创造一个与时俱进,有传统又有现代文明,有强盛生命力、感染力、凝聚力、极其丰富的文化世界,这将给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社科工作者赋予时代命题。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顶峰,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因此,社科理论工作必须与建设文化强国的理念及指导思想紧密结合,这样社科工作者才会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与坚定的理论自信,从而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中担当重要使命。
社科工作者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坚守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一系列指导文化建设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分认识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是我们社科工作者始终坚守的信念与理念。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没有正确的道路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不仅不能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反而会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甚至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社科工作者作为哲学社科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石,更应该自觉地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应该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很强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更应该坚守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感。这既是我们所从事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党和人民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严格要求和殷切希望。
社科工作者应是创新文化理论的先行者。理论上的每一次创新,都会带来实践的飞跃和升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发展中,我们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概念:“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文化权益”“文化生产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等等。这些重要概念的提出,都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伴随着中国文化建设的实践创新而提出来的。这些文化理论的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地把学术研究活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以高度的理论自信,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而不懈努力的结果。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求哲学社科工作者用先进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引领文化建设,用优秀的研究成果引领理论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文化创造,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任。社科工作者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善于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开拓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又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先导,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
社科工作者应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服务者。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文化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社科工作者与文化同样也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当代哲学社科工作者不是纸上谈兵的说教者,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就是社科工作者要做的服务工作。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社科工作者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基本前提,人民是培育、拥有、享受文化的主体,我们必须把从人民中获取的文化提炼出来,变成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回报给人
民。我们深信,文化强国会给人民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实践中我们每一位社科工作者都应发挥服务作用。
社科工作者应是传承优秀文化的践行者。尽管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其在文化研究、文化理论等方面,已充分发挥了传承文化的功能。社会科学通过大量的田野作业、追踪研究、人类学的资料采集以及借鉴历史考古等方面的实证成果,对东西方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大众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众多的文化门类和现象,开展独特精要的研究。社科工作者已进入以往主要由艺术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构成的优秀文化传承行列。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文化的作用无可替代,而优秀文化的传承则是当代社科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与社会使命。优秀文化源于历史,源于人民生活。学习是我们能够延续文化,创造新文化以及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我们社科工作者传承优秀文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重塑自我、认识提升的过程。社科工作者只有高度关注世界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前沿,立足中国、面向未来,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华,才能不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成果,才能担当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责任。
(作者系兰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第二篇:关于推动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关于推动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新年开新局,新年谱新篇。2022年以来,XXX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创新管理为保障,努力夯实主阵地、驰骋主战场,扎实做好推动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工作,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突出规划。
一是为加强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领导工作,我们积极向部主要领导和分管副部长汇报,取得部领导的大力支持。拟成立全市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分管理论的副部长以及社科联、网信办、团市委、教体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负责统筹协调、齐头并进推动全市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建设工作。目前,该领导小组成立文件正在运转中。二是及时向各县(市、区)、市直有关单位,以及各高校印发了《XXX市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全市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重点任务、六大专项行动。收到文件后,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文件精神,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工作格局。(二)强化账号建设,提升质量。
以”社科在线”微信公众号为主体,联合各高等院校和市内主要网站,推动优质内容精准进群入圈,形成特色鲜明覆盖全面的账号体系。一是创新社科在线新媒体平台。今年以来,社科在线微信公众号进行了界面模块优化,菜单栏目创设,内容导入,原创合集栏有”殷商之源、高质量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文旅XXX”五大内容模块;社科动态栏有”党建引领、思政微课、新型智库、学会风采、志愿服务”五大内容模块。模块优化、新增话题,更加具有辨识度和主题性,进一步突出了社科在线的定位和功能,打通了与各学会(协会、研究会)进行社科知识普及的链接。二是强化对外合作交流。积极推动社科在线与党校、XXX日报、学习强国XXX平台、网信XXX等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共同策划选题、协同开展宣传,进一步提升扩大社科在线的原创内容的二次传播和影响力。三是积极开展自媒体账号开通工作。积极鼓励各学会(协会、研究会),以单位或个人名义新开通一批社科类新媒体账号。立足本行业特点,突出特色优势,找准定位和发展方向,积极在网上宣传,传播正能量。XXX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建立”XXX心协”微信公众号,在网上积极普及心理学知识,深受广大青少年和家长们的欢迎,点击量10W多。XXX市市场营销协会开通”XXX市市场营销网”,传播市场营销理论研究成果、会员商务信息推广,以及协会活动发布。XXX市第一届优秀社科专家、XXX师范学院教授李可亭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老李话XXX”,分享传播XXX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三)强化协同联动,形成合力。
一是强化品牌思维,优化”微课+思政”活动组织方式。我们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市委教工委、市人社局、市委组织部等单位,创新性开展了XXX市优质网络思政微课评选工作,评选出一等奖X项、二等奖XX项、三等奖XX项,在全省率先打造了XXX市”微课+思政”活动品牌,并推动该项活动转变为社科联职能之一。二是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推动”理论”向”舆论”转化。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十一次党代会、市六次党代会精神,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网络新媒体”飞入寻常百姓家”,11月19日,我们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委党校开展了”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进网络”微视频征集活动。(四)强化内容建设,推进有力。
一是加强对年轻群体的思想引领。XXX医学高等专科学校XXX老师以《冬奥溢风采一起向未来》为题,紧密结合北京2022年冬奥会、残奥会等社会热点事件,录制了开学思政第一课;XXX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拍摄微电影《我在思政课中成长》,以青年大学生严霖的视角,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XXX学院机械与电气信息学院通过”青春'益'路”抖音账号,构建以校园文化,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思想引领等多体系的”互联网+”思想政治网络育人方式,引导让广大青年学生汲取奋进的力量。二是强化对群众的宣传教育。”XXX心协”微信公众号创造性发布系列微视频《孙书记党史微课》,积极引导受众正确认识、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会议。睢杞战役烈士陵园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睢杞战役历史,弘扬睢杞战役精神,褒扬烈士,教育后人,打造网上学习爱国主义的思想阵地。三是强化对XXX历史文化传播。XXX第一届优秀社科专家谷利君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XXX风物志”,围绕历史文化、乡村风情、名胜古迹、红色文旅、研学旅游等方面,以图文、视频、纪录片、微电影、微剧等为载体呈现,通过新媒体终端内容运营链接XXX风物、非遗、文创、美食等文旅产业,为XXX文旅发展赋能。二、下步工作计划
虽然,我们在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取得了一定建站。但是仍旧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配合不到位。限于自身群团部门的实际,相关部门在协调、配合中严重不够,导致各项工作落实出现”有心无力”;二是缺乏经费支持。在工作推进中的基础建设、激励措施,有关部门暂未提供经费支持;三是制度不完善。《XXX市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三年行动计划》已经正式印发执行,但是工作督查、问责以及褒奖激励机制、成果认定机制等尚未建立和完善。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工作:
(一)加大工作统筹力度。
一是尽快推动成立全市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工作的统筹推进。二是建立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成立由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市网信办、团市委等8家成员单位参与的推进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主动研究加强推动社科工作者挺进网络主战场工作措施,积极提出工作建议,及时处理需要跨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二)强化人员培训力度。
以作风建设攻坚活动为抓手,积极与市委宣传部沟通对接,联合有关单位定期邀请社科类专家学者,通过举办理论培训班、研修班、座谈会、红色主题教育、体验改革发展成就等方式,加强社科工作者政治理论素养、网络传播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社科工作者触网能力。(三)完善网络成果认定。
根据《2022XXX省社会科学普及与应用优秀成果(网络成果专项)评选工作方案》,结合XXX实际,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XXX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充分发挥评奖的激励作用、导向作用、评价作用,进一步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积极主动在网上正面发声。(四)加强网络内容建设。
一是围绕XXX历史人文、产业经济、乡村振兴等选题创作短视频,做好文案策划,创作出动漫、影视等作品,让XXX故事”活”起来。二是组织社科专家配合优秀教师录制一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红色基因传承为主题的微视频、微直播、微问答、微语录在市属媒体平台专栏播放,进一步擦亮”XXX市优质思政微课”品牌。第三篇:医护工作者担当作为方面不足自查报告
医护工作者担当作为方面不足自查报告
一、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遵守规矩,工作不够大胆,敢于担当的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
一名医护工作者,如果没有科学决策的能力,没有抓落实的能力,如何能从容应对各种任务和挑战,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如何善于把握大局大势,驾驭复杂局面,解决突出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我扪心自问觉得敢于担当的能力和素质有待提还有待于提高。作为临床一线科室,其责任不仅关乎医院的发展,更关乎的是病人的生命安全。有时候缺少对现实情况的了解,缺乏对复杂局面的判断,看不清趋势,做不出决断。有时面对医院重点工作任务,怕有风险,不敢创新突破,不敢大胆去试、大胆去闯,缺乏攻坚克难的志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大胆负责的勇气,没有先例的事不敢干,不敢越“雷池”半步,缺少大刀阔斧、奋力开拓的精神头。
2、有时存在精神懈怠、不思进取,不想担当作为的思想。在工作中,有时有等靠思想。对上级和医院重大决策部署缺乏深入研究思考,思想懒惰,看不到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有时对一些医院已经明确要求推进的重点工作,等文件、等指示;有了文件、指示,还要等上级调度,等兄弟科室先行、出经验,缺乏先创先干和主动担当的意识。有时看到别人享受玩乐,而自己却在拼命苦干,心理不平衡,出现精神懈怠和享受思想。怕决策失误,不敢大胆拍板。对一些正常办理的事项,怕出问题、不敢办,凡事层层请示汇报,让领导签字,一直要到主要负责同志那里才能定。
3、有时存在办法不多,不会担当作为的情况。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对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主动研究不够,措施办法不多,凡事等着上级出政策、领导出主意。有时把工作推进慢、任务不落实,归咎于领导不重视、职工不积极等外部因素,不能从自身找原因;对科室管理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业务学习缺乏积极性,指导工作时出现了“本领恐慌”、“能力危机”。
二、整改措施
1、努力提高敢于担当的能力和素质。在日后的工作中,凡事要从大局观考虑问题,理清现实,科学决策,勇于决断,敢于担当。树立攻坚克难、敢闯敢试、不怕风险、大胆负责的勇气。
2、工作中勤思考、多学习,杜绝等、靠、要和懒散思想;干工作不推诿、扯皮,不避重就轻,要积极主动,先创先干,主动担当;要有干事创业,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把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
3、工作中,要有责任心,亲力亲为,勇于担责,不消极懈怠,不得过且过。
4、加强业务和管理知识学习,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素质;多想多思,主动研究工作方法和措施;凡事不能光依靠上级领导,要自己主动想办法,杜绝依赖思想。
第四篇:社科论文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给我的启示
马克思社会主义观,是指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社会主义观,包括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特征、社会主义道路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等有关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的基本观点;狭义社会主义观,是指关于社会主义阶段。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的属性
从总体上看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具有以下根本属性:
1、唯物史观是马恩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是在对所处环境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上诞生的。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是处于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不断恶化,工人阶级不断贫困化,剥夺者应被剥夺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与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为两大科学基石,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并对其发展做出了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逻辑预测并论证了这一预测。他们指出,只有发展生产力、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同时他们还提出了社会主义这种社会形态如何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设想,即:私有制的弊端用全民所有制来克服;按资分配的非伦理性用按劳分配来克服;资产阶级专政的反动性用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性来克服;自由经济的盲目性、无序性用计划经济来克服。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是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客观的对资本主义弊端予以揭露并科学的提出了取代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具体手段。他的目的不仅要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关系以及与经济基础相匹配的上层建筑的问题。
2、人的全面发展是它的价值追求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始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以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对于人的全面的自由发展的设想——“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唯一目的”。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和批判就是为了解脱资本主义国家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实现其人身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也在于对东方各民族的无限同情,为的是使人民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所以说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最高的价值追求。
二、马克斯、恩格斯社会主义观给我的启示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理解上的偏差也造成了社会道德滑坡、人文关怀主体缺位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在其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根本矛盾中的寓言却至今没有实现。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社会福利机制和对社会资本的重新调整缓和了这种矛盾,使其从显性变成隐性不易被人察觉。
两方面因素造成了资本主义“思潮”、“社会主义低潮”、“市场经济商潮”对社会主义的冲击,使许多人陷人了理论的困惑,从而模糊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国内外学术界试图用自由主义取代历史唯物主义,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经济学,这是对科学的社会主义观的严重否定。这些都是因为人们片面的以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仅是对生产力的发展而忽略了对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各个因素之间的协调和科学发展造成的。面对这种情况人们迫切希望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寻求答案,因此回归马恩经典著作探寻社会主义观成为必然。
1、马恩社会主义观有助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既“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他不仅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也是马恩社会主义观在当下中国的具体要求和表现。
第一、以人为本是马恩社会主义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其最终目的之所在。
社会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这就决定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是一个个人能够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其他一切活动皆是为了这一目标得以实现人而进行的努力。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也愈来愈突出,人们感到仅有经济发展并不能完全解决现代化的问题,还需要有社会的全面发展来适应人的发展的要求。所以,只有明确了马恩的社会主义观,充分了解了其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这种价值追求,以人为本,才会弥补在现时的实践过程中片面追求工业利益造成的人文关怀上的主体缺位。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马恩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具体要求
恩格斯提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计划来支配这一切东西,所以同现在实现的大工业制度相联系的一切有害的后果,将首先被消灭”③。
在恩格斯眼中共产主义社会在发展上秉承着全面的发展观。要对实有资源给予分配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这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也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形态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的设想还体现在注重社会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协调上。在当前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形成相互间良性循环状态,使社会的发展富有生机和活力。这是社会主义生命力的体现。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通过社会作用于自然,使自然发生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变化。这种作用必须使自然界按其本身的规律发生变化,才能在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实现人的发展和自然变化之间的动态平衡。然而,由于主体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对于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往往表现为人对自然的认识的局限性,因而人类在对自然界作用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往往都遭到自然的报复。因而人类对自然的占有不能像征服者对被征服者的统治那样,可以随心所欲。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科学中的科学问题。那种不尊重自然、不尊重科学,对自然疯狂掠夺和滥用自然资源的行为是与科学发展观完全背离的,也必然遭到自然的更大的报复而失去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总的来说,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实现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这是践行马克思社会主义观最高价值追求的真正体现。
2、马恩社会主义观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是人类很早就开始追求的一个目标。“和谐社会”实际上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它要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
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其内在要求而且本身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内容之一。他们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观点是:
第一,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不平等和两极分化、人的畸形发展和异化等弊端是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才能达到真正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未来和谐社会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适应,其矛盾通过自身的调整来解决。
第四,“自由人联合体”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各种能力和潜能充分发挥,人的多样性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发展。马恩的和谐思想为今天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是“什么是资本主义”,“怎样推翻资本主义”的问题。因此其和谐社会的构想重在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为推翻资本主义这一历史使命而服务。而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建设和谐社会不仅作为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理想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以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从必然到自由的实现而存在。
总的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贯穿于其整个哲学学说中,对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的解放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不仅是将人类从私有制社会中解放出来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我们解决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支持。因此重新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学学院
周鸣
学号: 201010779
第五篇:做一个有所担当的基层执法工作者
做一个有所担当的基层执法工作者
曾国藩《治心经》,其中《诚心篇》有这么一句话:“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读来颇有触动。最近武汉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要求彻底转变部分官员的“庸、懒、散”作风,把武汉打造成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8月23日我中队对“武汉不容庸懒散”进行学习,通过对阮书记讲话的认真学习,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提高了认识水平,对很多事务和问题使我有了更深入的思索。当前,“避事”而不积极干事,“躲事”而不认真处事,在其位不谋其政、任其职不尽其责,当是最大耻辱。但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的确混杂着一些避事、怕事、不干事,乃至平庸世故、耍奸溜滑之辈。这些人,常常是该说的话不说,一味敷衍;该干的事不干,推诿扯皮;该负的责不负,谨小慎微,生怕树叶掉下来砸破了头。就是在政府机关、单位企业之间存在的一股“庸、懒、散”不良工作作风,它具体表现如下:“庸”经常包含三个方面的现象:一是事业责任心不强,精神不振,暮气沉沉,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上拈轻怕重,敷衍塞责,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二是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在绩效考核和考评中长期处于末位;三是心浮气躁,重权轻责,只想做官不想做事。回避矛盾
问题,不敢担当,争功诿过。做老好人,不敢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拉帮结派,搞小圈子,闹无原则纠纷,影响和谐稳定。“懒”也包含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深入基层一线,不靠前指挥,对决策部署落实不到位,在工作推进中,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对问题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二是疏于学习和思考,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工作思路不清。谨小慎微,墨守成规,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凭经验办事,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遇到突发性事件,手足无措,应对失误,造成工作被动甚至重大损失;三是全局观念和协作意识不强,局部利益和团体利益至上,各自为政,推诿扯皮,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利的就执行,无利的就不执行,影响整体工作。“散”有四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严重,不调查、不研究,拍脑袋决策。服务意识淡漠,态度生硬,故意刁难,造成不良影响;二是自由散漫,迟到早退,外出不按规定请假,擅自脱岗。上班时间打牌、下棋、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票;三是热衷于迎来送往,吃喝玩乐,铺张浪费。巧立名目,用公款旅游和进行消费娱乐活动;四是在远城区和乡镇工作,工作日期间,无特殊情况经常不在工作地住宿,“走读”上下班。
知道了什么是庸懒散,那如何治理呢?阮书记在讲话中从全局的角度提出了治庸的两个思路,一个思路是领导干部要到一线去;另一个思路是改革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实行领导干部责任制。对于我来说,在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中,我应该做到以
下几点:一是积极投入到这一项 “治庸风暴”“问责活动”中去,树立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务求工作实效,在行内工作上求真务实、干事创业、奋勇拼搏。基层司法工作是一个亲民的工作岗位,是切实为老百姓办事的岗位,所以我们要做到遵守工作纪律,杜绝自由散漫,认证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努力工作,积极配合其他同事或部门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个时代注定是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时代,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停的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如果我们不进行学习,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就会跟不上行业的发展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就难免出现工作难于推动,工作思路不清晰,打不开工作局面的情况。
最后,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在全国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的重要性,加强了我作为一名基层执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白了自己在这场活动中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更好的为执法工作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