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
摘要:俗话说“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育的质量永远无法超越教师的质量,而教师的质量体现在课堂教学上[1]。课堂教学中,认真备课非常重要,常进行教学反思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教学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反思、不断探索的过程,俗话说,每一堂课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再精彩的课也有欠缺、处理不当的地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完善和提升自我,设计出更适应学生的教案,以达到更高的教学质量。下面是笔者对《指数函数》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数形结合;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76-0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中重点内容是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式,并根据形式判断出哪些函数是指数函数,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及辨析能力;画出指数函数的图像,并通过观察图像总结得出指数函数的性质;本节课的能力目标是通过图像总结性质,利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能力。情感目标是通过指数函数的有关内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使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一、对学生的学情分析
本授课班级的学生是五年制大专一年级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和能力上有一定的欠缺,但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动手能力较强,敢于接受新知识。大专一年级学生在初中已经有了一些相关函数的初步知识,对学习本节课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幂函数》,学习了幂函数的概念,画简单的幂函数的图像,通过分析图像总结出幂函数的性质,并利用性质比较了两个幂函数的大小。《指数函数》以同样的顺序给出了相应的内容,先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再学习图像和性质,最后是应用。对比着上《幂函数》来学习指数函数,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
本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诱导,教学方式是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得出结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两个问题,类比得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画出不同的指数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二、本节课的教学地位及作用
指数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形式特殊,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指数函数又是对数函数的反函数,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中画出图像,利用图像总结性质,在利用性质比较两个函数值的大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的数学思想。
三、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指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难点是探讨底数的不同取值对函数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我将授课内容分为两次大课,一次大课是两节课,第一次课主要是初步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利用图像探究性质,并进一步熟悉图像和性质;第二次课是指数函数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
1.以实际问题为情景,引入新课。本节课以两个实际问题引入: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显然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所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y与x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可以表示为y=2x。
问题2: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随时间(单位:年)变化的函数关系。设最初的质量为1,时间变量用x表示,剩留量用y表示。可以表示为y=0.84x。[2]
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两个函数表达式:两个函数的表达式中都有如下的特点:是幂函数的形式,底数都是常数,指数是变量x。结合这些特点总结出指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y=a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底数有两种情况:01。判断是不是指数函数必须和定义的形式一模一样才行。在本节课的开始,以生活中的两个实例引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虽然抽象,但同样来源于我们熟悉的实际生活,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是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加以抽象、提取,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表示出来。这样的引入自然而亲切,消除数学的神秘和枯燥,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画图、利用图像总结性质。为了准确的画出指数函数的图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等步骤,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下列指数函数的图像y=2x,y=()x,y=3x,y=()x。画图时,教师也在黑板上和学生一块画出图像,一方面让学生把自己画的图像和教师画的图像加以对比,起到模式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画图有困难的同学起到了提示的作用。画出图像后,和学生一同找出每个图像的特点,得出这些特殊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再引导学生得出一般的指数函数y=ax的图像性质。让学生自己画图像,通过动脑、动手,加深了印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3]。对于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由于底数a的不同取值所引起的函数变化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不好把握。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情况下的图像特点,分析随着不同的底数a的取值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找出规律,继而得出不同情况下的图像特点。然后再给出不同的底数的特殊数值,画出相应函数的图像,以加深印象。
3.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索新知。在指数函数定义中,规定了“a>0,且a≠1”,这个规定是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为什么作这样的规定,如果不这样规定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取学生自由讨论的形式,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在讨论中互相启发,补充,在一系列生疑、质疑和解疑中达成共识。为了节约学生讨论的时间,防止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教师可将问题设计为这样的形式,对于底数的分类,可将问题分解为:(1)若a0且a≠1。学生通过自己探讨,彻底弄清了底数a的这一特殊规定,并明确了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无论x取任何数值,ax都有意义。通过一步步探讨下列问题,学生在讨论中豁然开朗,解除疑惑,这样能够得出结论所取得的效果,印象深刻,比教师直接呈现结论要强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万倍。
五、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可取之处。指数函数本身非常抽象,不好理解,本节课由同学们熟悉的两个实际问题引入,一个细胞分裂问题,一个是放射性问题,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熟悉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觉得数学不突兀、不枯燥,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息息相关,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强化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画一些特殊指数函数的图像,分析总结出一般指数函数的图像,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本堂课从开始就组织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得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在教师的引导下探讨了底数a的不同取值对函数的影响,从而明确了底数的特殊规定;通过观察图像总结出性质,一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都在生疑、质疑、解疑,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收获,比教师“满堂讲”效率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的目的。
2.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在设计学生讨论的问题时,由于事先设计好了题目,虽节约了学生讨论的时间,看似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实际上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把学生限定在小框框里,教师的主导性还是太强,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讨论问题时,有一部分同学在讨论,另有一部分同学只是附和,并没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教师也没把全体学生调动起来,没能体现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学生在画图时,虽然教师和学生一块画,但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画不出,教师也没时间等,分层教学体现不理想。因为我们现在的教学是班级教学,一个班级大越45人左右,而基础参差不行,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常常顾此失彼,这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改革和调整。反思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意味着教师必须对设计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测、自我反馈,对学生对接受知识内容及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行反思,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对出现的问题和有知识欠缺的地方及时进行补救[4]。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反思与总结,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收获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增强自己的数学意识。
参考文献:
[1]高超.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2.[2]黄春华.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71).[3]李锦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41).[4]丁远坤.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其启示[J].高教论坛,2003,(3).
第二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得与失
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得与失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又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今天,“情境创设”已起越来越被教师们所重视。得:
1.情境创设生活化。
新课开始,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亲切的生活背景中自然地消除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克服学生对新课“望而生畏”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进行新知的探求,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自己“摘苹果”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2.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
对于“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任何学生都有话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解题过程中发挥学习积极性,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进而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热情地投入认识过程。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启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的思维飞扬。失:
1.时间花费太多。
我们把学生的回答做初步的归类。第一类不含数学思维的回答,大概占70%多,第二类含数学思维的回答,大概少于30%。学生的思维活跃却停留在精美的场面上,而且不断有重复现象,不断有“新”发现。在老师提问式的引导后,学生才发现生活中有“几个加数相同”的情况。等引入新课时,一节课的黄金时间已过,而本课主题“乘法”尚未凸现,其他预设的目标匆匆收场。2.引起不必要的分心。
人对于愉快的记忆是深刻的。在观察的过程中,课堂气氛热闹而花哨,却始终缺乏深层次的思考。玩过该项目的同学总能清晰的回忆起事件发生的时间、起因、经过、结果,甚至忍不住和旁边的人分享。有一个女生,课后跟我说过山车很可怕,可见她一节课经常想这个事情。其实,教材中安排这样的情境图,其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连加,并加强对相同数连加的认识,为乘法意义造就生长点。我利用这样的情境图引入却得不偿失。类似的情况在很多利用创设生活情境引入的课堂出现,作为一线的老师,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时,怎样才能有实效呢?
一、关注趣味性,注重目的性。
为了新理念“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我们力图选取生活味浓,趣味感强的情境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背景,衬托教学内容。但更重要还要看它能否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中为了达成“体会生活中存在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这一教学目标花费了十分钟左右的黄金时间,不值得。如果我改成这样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数学王国里已经学了很多数学知识了。能帮老师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了吗?这些算式小朋友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儿,你能帮他们找到他们的家吗?(出示加数相同的算式与加数不相同的算式,两座房子让学生分类。)师:象这样加数相同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呢。你们瞧,(出示主题图)你发现这样的情况了吗?
这样的引入,同样能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直奔主题,明确观察内容,注重课堂实效,突出重点,实现预设目标,学习深入浅出,学生真正学得开心,学得有效。因此,教师不能盲目地乱用情境,只有在认真衡量得失的基础上,从“激趣”“蕴涵将探究的数学信息”和“联系生活”三方面来综合考虑,准确把握选用情景的目的性,才能充分地发挥起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二、关注现实性,注重数学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师要具有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的教学理念。但数学姓“数”,它的核心是思维,数学教学说到底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许多学生仅仅说明我看见了什么,这就变成了说话课了,一点数学味也没有。因此我们不应只追求表面上的花哨和热闹而应力争把外显的感知内容转化为内在的思维对象,追求数学内容生活化,思考方式数学化,在学生的思维深处不断激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获得知识,找到科学的方法。
三、关注主导性,注重发展性。
情境创设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引导下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提供土壤,在这一教学片断中,老师忽略了自己主导作用,仅提出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任何学生虽然都有话说,但缺乏明确的观察内容,导致花费十多分钟时间也未能进入实质。放任不等于自主,当学生的回答偏离数学思维轨道时,教师的点拨要及时,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只有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创建一种开放的、积极湖动的课堂文化。
思考让我们能客观地认识事物,反思燃放我们的头脑更情形,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新一轮课改为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念,但实践中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只有不断地反思实践和总结,课改才会健康、良性地进行下去。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得与失
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得与失
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大家好,对于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来讲我应算得上是一个新人。感谢学校对我的信任今年继续留在六年级历验和学习,也感谢王主任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在这里与各位有经验的六年级前辈交流与学习。
感谢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引导,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另外也是我校六年级这个团队的密切合作的结果。今天我很荣幸地代表我们这支团队在这里发言。(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很苦恼,谈点什么呢?谈如何教学,如何设计课堂,如何管理学生,调动他们学习兴趣,还是谈如何培优补差„„我想,在座的各位老师都在做,而且比我做得更好,这里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接下来我还是结合实际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真实的感受吧!
一、领导的关怀与重视。
在六年级这个团队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这时学校领导亲自为我们解压,为我们鼓劲。
熊校长总会隔三差五的亲自到办公室向老师们嘘寒问暖,或是询问我们情况如何,有什么困难他能帮着解决的,孩子们怎样,等等。当听到老师们抱怨,孩子们太差了,质量难抓时,熊校长会安慰说“别急,别急,是怎样就怎样,只要努力了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当听到双班的老师说时间紧,来不急培优补差时,他会说:慢慢来,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教学要一步一步的抓;有时看到六年级气氛很紧张时,他会连忙过来提醒老师们“没事,不就是个小考吗,没必要那么紧张,搞得象高考似的,把学生们带下去活动活动,跟他们搞一搞趣味体育活动什么的。注意劳逸结合。”;所以我们经常组织孩子们踢踢足球,做做武术操等等
我是第一次带高段,更是第一次教六年级。热情有余,经验不足。当然,更多的是压力和不安,我担心会给这个团队拖后腿。熊校长鼓励我说:“相信自己,别着急,慢慢来,不清楚的跟着你们这个组的老师多请教,他们会帮你的。” 有时还亲自指导,比如说,刚开始的时候他会说“朱莎,这段时间要抓好学生基础,注意中差生”。到了后期的时候,他会说“朱莎,学生这时情绪烦燥,波动大,首先,你们老师不要急躁,这样势必会传染给学生,注意调节自己,注意给他们解压,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正是有了领导班子的关怀与重视,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大家的心无比的温暖,让我们可以轻松上阵,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也正是他们的正确引导,使我们工作虽累但快乐着。
二、团队密切协作
成功靠朋友,成长靠对手,成就靠团队。我很庆幸,在过去一年紧张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是孤军奋斗,而是跟着一支非常有经验,又配合非常默契的团队。这个团队有经验丰富的潘明霞老师;有热情干练的田艳眉老师;有细致严谨的李慈翔老师;还有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同事细心关照的刘小霞老师。这四位老师都是在毕业班摸爬滚打多年,对于新手上路的我也是关爱有佳。有了她们的引领和帮助,我受益匪浅,成长不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互帮互助,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在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享受宽松活跃的研究氛围,大家乐观向上,科学严谨,追求完美课堂;每上一节课我们都事先在办公室里讨论一番,如何引入课堂学生会感兴趣一些?设计怎样的复习题对这节课的新内容有帮助?例题如何呈现,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效果会更好一些?课后的练习怎样设计针对性更强一些?有时英雄所见略同,但有时意见不统一,也会争得面红耳赤。我们互相听课,并诚恳客观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其中有一次,记得是刚学分数应用题时,田艳湄老师就告诉我,分数应用题很关键,这个学生掌握不牢就会引响后面的百分数应用题,尤其是19 页的第9题,(加例题)这题应用了转换单位一的方法,一定要把它当例题跟学生讲透。还有一次学生做“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有困难,情况很糟,正当我心急如焚,一筹莫展的时候,潘明霞老师连忙过来说“告诉你一个窍门,这样的题你可是让学生将‘比’字名变成‘是’字句。”如(加例题)学边教了。潘明霞老师耐心地跟我讲解,直到我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加例题)田艳梅老师还亲自指导我上课。有了她们的帮助我才能顺利地完成好教学任务。
在期末复习阶段,大家群策群力,分工合作,有条不紊。按书上复习知识点分块练习落实到位,对学生薄弱的内容进行强化。虽速度有点慢但学生掌握扎实,以不变应万变。另外,每天坚持练几道计算题,做到人人过关,让学生不该丢的分坚决不丢。复习报告下来以后,田组老总号召我们五个人凑在一起,体会研究王主任复习报告的重要思想。先是专项复习,将任务分配到个人,谁负责计算,谁负责应用题,谁负责图形题等等。然后每人出一套模拟试题,最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和综合。避免了反复的题海战术,节省了孩子们的时间,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我与学生
田老师说多与学生互动,自己也会变得聪明起来。现在想起来这句话蛮有道理的。一节课上会生成些什么,可能不是每位老师都能百分之百预设得到的。六年级的孩子已了一定的思想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我喜欢鼓励学生多说说自己的想法,哪怕是反驳我。在讲行程问题,或者一些很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往往我指导了一种方法以后,马上会有学生举手向大家介绍他的解题思路,有时候都会有五、六学生分别说出五、六种解题方案。还有的时候,干脆我不讲,直接让学生上台讲,他们也很乐意展现自己独特的见解,(甚至几个家伙会抢着上来)每当这个时候全班同学的兴趣都不由自主地被调动起来,大家情绪高涨,共同探讨、学习的氛围十足。我想,有了这样的互动,师生之间才能得到思维上的碰撞,会让一节课生成出很多意外的收获。我很享受课堂上的这种互动,很得意课堂上的意外收获。
六年级的很多习题我都是第一次接触,有时自己的思考也未必周到。四,我的不足
在过去一年的教学中,有得有失,并不是每一步都走得那么顺利。就我个人而言,还有许许多多的不足。我发现我这个人的耐压能力不够。当后期的任务繁重而又紧张时,心情容易烦燥,容易上火,(就像到了更年期)可能这种状态无形之中会引响了学生、同事、和家人。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也面对着升学的压力,也很紧张,作为老师(成年人)应俱备比他们更强的解压能力,要帮他们解压,带着他们轻松学习,而不能让自己的紧张情绪影响他们。幸好,我们这个团队的老师都很理解我,每当这种时候,他们都会主动地帮我,安慰我。我也希望今天在坐的各位老师也能帮帮我,教我一些抗压、解压的好方法。我相信,有了大家的帮助,又经过去年的磨练,今年我会成熟一些,抗压能力应有所增强。
另外,工作不细致,条理性不够,做事不分轻重绶急。比如在培优、补差工作时总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有时拉着全班一起补差,既耽误时间又没有效率。还有在平时批改作业时,没有细心的将一些典型的或学生爱出错的题及时记录下来统一讲解,任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就是哪。还有就是课堂上比较随意,提问罗嗦、零碎,缺乏提炼与针对性。等等。(太多了,说不完)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与改正。
以上这些都是过去一年教学工作中我个人的一点真实的感受,有什么不当不足之处还需要各位老师提出批评与宝贵的建议,我定虚心接受与改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数学教学得与失
数学教学得与失
站在讲台上13年了,前几年的我是最自信的,而如今的我是最矛盾的。几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我个人教学的得与失,以前写过一些文字,录之于下:
“我起初的教学是一个我如何才能在学生面前把自己的知识全部地灌到他的脑子里的过程。每节课均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我敢说每个学生都只有招架之功,绝无还手之力。那时我以过学生几倍的知识带动课堂的一切。
然而后来,我发现,‘教’绝不同于‘学’。
我们经常抱怨,‘这个题都已经讲过多少遍了,学生怎么还不会?!’那是因为教师没有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掌握情况。”
我不知道是不是做教师是否都有这种内心烦乱的经历,但这种烦乱越是深重,越使我在40分钟铃声响后离开讲台时的“出汗量”高于正在讲课时的“出汗量”。
多说一点自己的作法,就给别人多一点思考,多说一点自己的思考,就给别人多一点参照。
向40分钟要质量,我想我们首先必须明确课堂质量高的标准是什么?在这个标准下谈质量才会有对课堂教学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否则只是在“人云亦云”的圈子之中兜来兜去,无论对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还是对教师个人的业务成长,都不具有现实意义。
我把课堂教学指导思想的十六字方针作为课堂教学质量高与低的标准,即一名教师是否通过有限的40分钟做到了“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发展个性”,这十六个字虽然平平无奇,然而真正的能够做到,决不是轻松的事。
下面我就把我的一些作法总结一下,有些作法是我个人的摸索,适合我的特点,确实有其效果;有些作法是面对我校学生的特点,属不得已而为之;有些作法可能效果不是立即呈现面前,属于“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的培育大工程,终究有一天会收到好处;当然也不乏错误作法与自鸣得意的愚蠢措施,这就期盼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课堂教学本来就是一个越讨论越有兴味的事情,一起讨论些与己与人都有利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我的诸般作法的“流水帐”如下:
1、上课一定不迟到——怕学生会迟到,老师啥样学生啥样;
2、上课精神饱满——怕学生发蔫,老师不坚强,学生也好不到哪去;
3、说话音量要大——怕学生回答问题没胆气,说话蚊子声蚊子气,拿不出手;
4、批评学生讲道理,要讲就一节课——课时太少,平时不理你,理你就理好你;
5、交待自己的学习动向——让学生找到刻苦程度的对手,学生刻苦,老师比你更刻苦;
第五篇:反思课堂教学过程的得与失
反思课堂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反思学生的参与情况,吸引学生的措施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反思学生的收获情况,很好地掌握还是似懂非懂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教学完结后,对你这节课的优点和缺点找出来,并谈谈教后的感想,以及有什么改进的措施,能有什么更优化的处理方法等等,写下来就可以了